雷虎806 雷虎806
什么好玩,玩什么
关注数: 426 粉丝数: 499 发帖数: 25,205 关注贴吧数: 4
中国的沉香确实品质优越,得益于中国香文化的推动;目前,很多人越来越喜欢国香;但由于国香资源的枯竭,使得好的国香越来越难得,当然这里指的是野生沉香资源。就国香消费的去向而言,有的是为了品香、有的是为了养生,还有的是为了保值;就买香保值而言,有很多人存在很大的误区,香的保值在于香的稀缺性,但并不是沉香都是稀缺的,即便野生资源的香其保值性也和它的品质相关;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香都不具备保值性,只具备一定的使用性,例如:壳料等;为什么不具备保值性呢?这主要是由于近二十年沉香种植产业的发展,壳料并不是稀缺资源,现在北到梅州、西到云南、南到海南都种植了大量的沉香🌲,甚至广西的十万大山地区,很多农户也从事沉香的种植,除壳料外,还有吊水香、火眼香等等,都是人工种植的产品,种植沉香最早的是对工业性的需求,即精油的提取,目前精油依然是沉香种植的主要工业用途;提炼的精油某种程度上其购买的成本优越于同价值的种植沉香产品的价值,如果花1000元购买种植型沉香原料,不如购买等加精油产品;因为等价的沉香原料提炼不出等价的精油;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沉香产品不保值的原因。我们说新出产的香在做传统线香的过程中弥补了高品级原料不足,所以沉香线香依靠人工种植料可以推广沉香日产香品使用大众化。就沉香入药和养生而言,目前种植的沉香不符合古代的标准,高等级的药用沉香还是需要依靠过去留下的老香;就一些藏家和藏友购买的一些老中医留下的沉香原材看,几乎都是高品级的香,其中不乏海南棋楠香。 就目前香的收藏而言,和文玩收藏一样要重老重精,按照自身能力实现,但由于精品香的数量极少,在过去的五年中,香被大量的消耗和不加区分的销售,实际上很多精品好香都消失了,市面上很难再见到高品级香实物;虽然海南香似乎逐渐多了起来,但在我看来最多是和大红袍一样,借个名而已,一些商家说的收藏级海南香不过是略厚的壳料而已,离收藏级的标准甚远;海南香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一个名词,海南香在一些藏家心里,他们的标准完全是不一样的,即便一些小小的树心的味道也不错,但这些香依然不会成为藏家的收藏目标,大部分这类香都被一些逐名的玩家购买;其实这里只想说明一个问题,爱好到收藏也是不同的进阶过程,正如很多一样的国香壳料,有人说国香,但也有人说是海南香一样,都是想借个名有个好彩头。 关于棋楠,棋楠的种植这也被众人所见,所以沉香的种植产品更早于棋楠产品问世,目前,火热的惠东棋楠似乎刚刚兴起,不否认这是对沉香资源的一种保护,就惠东的种植棋楠我没有闻过,但闻过一些新老惠东棋楠,新的的惠东棋楠味道在我看来更像越南香,至于它是不是国香的品种,我个人觉得还是需要探讨,我并不喜欢,但老的惠东油结棋楠虽然没有海南那么好,但依然是味道极其优秀的,但这种四五十年前採下来惠东棋楠我也只见过不多的几块;港香油结棋楠较为少见,品貌其和惠东棋楠有类似之处,我有幸见过一些,也是极好,市面及其少见,尤其是近十多年出产的港油结。 国香的收藏并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国香品种的多样性,就让很多人难以实现收藏目标;即便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更何况见面不相识呢?香的收藏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只有见到足够多的样本,同时还能天天上手,才会有深刻的认识,例如:海南香一般人认为密度高的就是海南香,这个概念显然是不完善的,海南香密度高是必然的,但收藏中考虑的密度,并不是完全指重量除以体积;密度高,并不代表是一定沉水的,密度只能是考虑的主要一方面,香的质感也很关键,有些海南香并不沉水,但依然是海南香;所以香的密度的高低并不是判断产地的依据,但海南香的特征之一可以用密度高来表示。夜深待续。 [图片]
闲聊海南白木香资源 根据海南1956年白木香资源的普查,海南白木香分布在海拔最低20米(万宁南燕湾)至1200米(霸王岭)的范围,海南白木香目前野生种源在2010年的原野调查过程中,据称数量不足1000棵,大部分属于小树。海南白木香根据叶形大小分为小叶、中叶、大叶,其中小叶型白木香多生长于低海拔土壤贫瘠地区,小叶型白木香的树冠呈收拢型,其他两种成披撒型;另据相关资料数据分析,认为小叶型属于原始树种,与其他两种的基因关系较远,中叶大叶属于近缘关系,可能是居群内的基因变异较大的缘由造成;海南白木香树皮外观分大致有黄皮、白皮、青皮等几种,目前由于,海南野生资源较少,具体哪种树种可以接触优质的香并未见明确官方记载,但在非正式渠道可见关于海南白木香树种的记录,但由于出于商业目的,正确与否不得而知道,就海南海南白木香小叶种的外形描述而言,与宋代本草绘制的图形接近,一是叶片狭长,二是树冠收拢;由于海拔低易于被人古人记录观察,另外生长在低海拔贫瘠土地上的特性,也是能结出好香的条件之一,当然这种结论并不代表中叶和大叶树种是非原生种,在海南同一居群间的树种都有极大的差异,这说明居群内基因可能受其他植物的基因流的影响导致其不同的基因差异,海南不同地区的白木香往往也存在不同的伴生植物,所以不同地区的白木香都有差异性,所以说环境对白木香的生长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
闲聊海南白木香资源 根据海南1956年白木香资源的普查,海南白木香分布在海拔最低20米(万宁南燕湾)至1200米(霸王岭)的范围,海南白木香目前野生种源在2010年的原野调查过程中,据称数量不足1000棵,大部分属于小树。海南白木香根据叶形大小分为小叶、中叶、大叶,其中小叶型白木香多生长于低海拔土壤贫瘠地区,小叶型白木香的树冠呈收拢型,其他两种成披撒型;另据相关资料数据分析,认为小叶型属于原始树种,与其他两种的基因关系较远,中叶大叶属于近缘关系,可能是居群内的基因变异较大的缘由造成;海南白木香树皮外观分大致有黄皮、白皮、青皮等几种,目前由于,海南野生资源较少,具体哪种树种可以接触优质的香并未见明确官方记载,但在非正式渠道可见关于海南白木香树种的记录,但由于出于商业目的,正确与否不得而知道,就海南海南白木香小叶种的外形描述而言,与宋代本草绘制的图形接近,一是叶片狭长,二是树冠收拢;由于海拔低易于被人古人记录观察,另外生长在低海拔贫瘠土地上的特性,也是能结出好香的条件之一,当然这种结论并不代表中叶和大叶树种是非原生种,在海南同一居群间的树种都有极大的差异,这说明居群内基因可能受其他植物的基因流的影响导致其不同的基因差异,海南不同地区的白木香往往也存在不同的伴生植物,所以不同地区的白木香都有差异性,所以说环境对白木香的生长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请大家继续添砖加瓦
@香学实习生 迈哥关于香的结香次序等方面的理论(说理论其实是不对的,这不是理论,是事物发展的规律,理论是一种更宏观的定义和方法)依赖于沉香的组织结构特征和功能作用机理,其发挥功能作用是必定有科学依据的,这点可能植物学家的说法更会让人信服,我只是一个学习者,也许我学习和实践是正确的,当然也许是错的,此贴我将其他人关于此方面的认识发到本吧,对于一种结论如果有质疑,也请提出反驳的科学依据,不争论就不会有一个明确的结果,事实只有一个。我个人觉得运用科学观点,有助于大家提高收藏水品,减少鉴香误区,就香品质而言,以香的本身说话,味道是其根本,本质往往会反应在外在表现,这也是事实依据,但有时候也有特例,香的外在不一定能反应其产地和香味品质,这就是所谓偶发事件;目前,社会上有很多关于香的说法,无论哪种说法,如果不具备逻辑性,必然错误,在已有的某些打着科学名义的论调里,充满矛盾,只有有不符合逻辑的,我们必然要质疑,作为我本人的工作习惯和态度,就是任何观点要值得推敲,我们既不能不讲科学,也不能以科学之名盲目认识事物,科学本身还是需要基于实践和验证的。植物是一个有机体,虽然内部活动我们肉眼看不到,但在植物界的学术研究里,很多早就有科学定论,包括结香形成的各项试验(如电击),就如同几百年前大概没人知道人体内脏的功能,那如今连基因疗法这么微观的方法不也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吗;所以任何事物都是可以运用科学手段观察到的;甚至可以利用科学方法加以改造,如杂交水稻。 就沉香现状而言、树种的混乱,人工种植导致本土物种特征的丧失,这些都是我们值得研究的,在香学的世界里,我们还需要继续走更远
说说个人对国香棋楠的认识 国香棋楠产地有海南、香港、广东、广西等地;海南是一个独立的孤岛、香港也被深圳河切断,形成一个几近独立的基因孤岛,由于,97年的回归,一些确切产地港香逐步进入到视野中;海南作为一个远离大陆的岛其原生野生香几乎是灭绝殆尽;高品质的香只能在老货中寻觅到;目前市面上一般偶见称为港和海南香,这里就提出一个问题,广东那么大,为什么老广东香那么少见?目前,广东香多见人工种植,广东传统上有多地产香,能说清楚的有多少人;目前沉香树的大量种植,事实上已经造成树种的混乱;正是由于树种的混乱和老香较少造成很多人对香的人认识失真。 一、为什么很多人很难根本认识棋楠? 首先、很多人将传统海南棋楠和越南芽庄棋楠的描述和定义发生了混淆,越南以蜜结棋楠为多,什么是蜜结棋楠,我相信没几个人知道,越南的油、蜜两种棋楠都分不清楚的人,很难去真正搞明白什么是棋楠; 另一方面,对记录棋楠的文章断章取义,古人集集而录,有一段是一段、有一句是一句,例如某书对海南棋楠的描述是白质黑点即鹧鸪斑香,并不代表只有鹧鸪斑香才是棋楠;有人认为棋楠就该软、但古人认为生结棋楠就是红而坚,明代记录糖结棋楠黑若漆坚若玉,抱歉还是硬的。 第三方面,对植物基因漂移的不清楚,就广东、广西而言,身在大陆多少会和越南和老挝等地的沉香树发生地域间的基因流传导,这种基因的传导直接导致结香方式和形状的间接关联和相似性,比如金三角的香,即有蜜香树种特征、也有白木香特征。广西和越南北部也几乎无差异。从味觉上也存在一定关联性,最重要的还是内在结香方式的不同。 二、海南油结棋楠有什么不同 海南棋楠一定没有蜜结棋楠,越南蜜结棋楠软,海南和越南一样有油结棋楠 ,海南的糖结棋楠就是硬,但不是特别硬,相对沉香还是软;所以古人用微坚表示。 简单的说说海南油结棋楠的成长过程,大家都知道现在种植的惠东棋楠种出来就是软的,结香不久的惠东棋楠削之成卷,也油乎乎的;当然我们很多人并没有见过老惠东棋楠,老的惠东油结棋楠用指甲就可以直接推出一层油丝,那也是是相当的软;但海南油结棋楠结香之初就是硬的,这是海南原生种棋楠的结香特征,刚开始结香较少的海南油结棋楠无论绿棋白棋紫棋黄棋,其木质纤维和普通木纤维没啥区别,也不油润,但海南油结结香的初始状态轻质油脂就已经形成一个结油的界限,油脂基本是连木纤维细胞都被填满,在进一步结香过程中,随着油脂在树上的熟化逐步软化,逐步形成油结状态,这个由硬到软的过程需要多久,目前不得而知,张晓武先生有根海南金丝结白棋,就是处于硬而不软的状态,还没有形成棋楠膏的品质,如果继续在树上结香熟化,最终就是海南油结白棋,如果树倒终止结香埋入土里熟化就会成为我们常听说的蜡沉;如果更早的被采集下来就会貌似油脂少木性种的黄熟香。海南油结的结香的漫长过程是很难被认识到的,只有通过大量的样本比对才能认识到。 三、海南坚若玉的糖结棋楠是棋楠吗 海南糖结棋楠会被人认为不是棋楠,因为不够软,但坚若玉的棋楠并不是坚若铁,海南香油脂的特点就是时间越久就越硬,其水份失去的速度远远大于越南棋楠;越南棋楠油脂包裹水分,而海南糖结棋楠的由于油脂的细腻和高比重导致其更容易随着时间结晶化,糖结棋楠坚若玉在明代有记载,可以肯定越南没有,只有海南有。海南独特的地理环境,即便糖结棋楠和油结棋楠都有不同的类型。 四、海南糖结棋楠和油结棋楠味道的差异性 海南油结棋楠目前味系上有大概两类区别,有老熟的油结棋楠头香中辛味足,但不能全部概括,嫩一点的油结辛味较淡,头香略有膻气。越南棋楠同样有的头香辛味足,有的也辛味淡。海南糖结棋楠一般黄棋辛味足,绿棋、紫棋等相对弱。 通过海南个别糖结和油结绿棋对比,除了头香略差异,其后味道变化几乎一致;另外对海南香的味道变化不能固定在某种认识,海南香以清雅著称,但即便都同是是绿棋,其味觉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例如:海南糖结黑棋树心、根、树干部位的香气表现都是有区别的。 所以说海南糖结棋楠除了硬一点,和油结棋楠香气的变化幅度是几乎一致的。 五、海南棋楠用火烧什么感觉 海南糖结棋楠一般用火烧大部分膻味重,但有些和清闻味道接近,但带明显辛辣感。对于棋楠膏等级的海南油结棋楠,一点油脂遇火则爆,色彩比越南油结更鲜艳,相信越南油结也有相似的情况。 六、海南棋楠的缎色 什么是缎色,大家看传统丝绸缎面的时候可以看到闪闪的光亮,这就是缎色,海南成熟的棋楠缎色会比较明显,结香时间较短的棋楠,在其结香较多的部位的表面也会形成缎色。对于糖结棋楠如果抛光后会形成玻璃光效果,结香越老越不容易消失,反之越南棋楠和沉香都不会有这个效果。 七、海南棋楠油脂特征 海南棋楠按照最高类别分糖结和油结,其结香无论棋、沉、栈其油脂都会将结油部位满油脂浸润,也就是为什么海南香用炭烧没有焦味的原因,海南香上炉清雅无杂,港香略有胡椒感、芽庄有辣感,都是因为油脂中会包裹木纤维,另外,海南糖结棋楠的油脂比重高于油结棋楠,油结棋楠含有的轻质油脂比例更高,所以油结棋楠相对而言更为勃发一些。例如糖结紫棋和油结紫棋,味道上基本接近,但糖结紫棋的密度会更大更重。 八、海南棋楠和越南棋楠的区别 主要体现在色泽、密度、气味几方面,越南棋楠也有多种品种特征,但均较软,密度比海南低,海南棋楠软硬皆有密度高。清闻海南棋楠更为清雅清甜,特别老的糖结海南棋楠由于结晶化和表面硬化,有时候清闻不如越南香,越南芽庄甜中带乳香。 九、棋楠本质 棋楠生而为棋,和树种、地域、环境菌都有关联性,不同树种、地域、环境确定其血统的优越性,不同的地域和环境导致其结香状态的差异性,菌种是决定棋楠品种的关键。 十、棋楠的鉴定 棋楠的鉴定是简单而复杂的,棋楠首先是味道,无论海南还是越南芽庄,之所以成为优秀的棋楠的产区,是因为味道的雅正气足,无媚无骚无恶无浊,从味道上找到关联性才是鉴定棋楠的唯一标准,不能因为硬就否定其为棋楠。即便海南沉香也不具备棋楠的嗅觉特征, 十一、对日本伽罗的看法 日本伽罗最初是定义越南芽庄一带的高品质香,但伽罗里还分油结伽罗,即油结棋楠,同时伽罗除了软质还有一种日本人称为缩油的硬质伽罗,日本东大寺收藏的黄熟香和栈香,无论从形态色泽上看都像海南香,尤其象海南金丝结白棋,整体称黄色,也只有海南白棋才不负兰奢待这个称号。海南金丝结白棋作为油结棋楠的早期结香产物,其大部分属于类结棋楠。[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说说个人对国香棋楠的新认识 国香棋楠产地有海南、香港、广东、广西等地;海南是一个独立的孤岛、香港也被深圳河切断,形成一个几近独立的基因孤岛,由于,97年的回归,一些确切产地港香逐步进入到视野中;海南作为一个远离大陆的岛其原生野生香几乎是灭绝殆尽;高品质的香只能在老货中寻觅到;目前市面上一般偶见称为港和海南香,这里就提出一个问题,广东那么大,为什么老广东香那么少见?目前,广东香多见人工种植,广东传统上有多地产香,能说清楚的有多少人;目前沉香树的大量种植,事实上已经造成树种的混乱;正是由于树种的混乱和老香较少造成很多人对香的人认识失真。 一、为什么很多人很难根本认识棋楠? 首先、很多人将传统海南棋楠和越南芽庄棋楠的描述和定义发生了混淆,越南以蜜结棋楠为多,什么是蜜结棋楠,我相信没几个人知道,越南的油、蜜两种棋楠都分不清楚的人,很难去真正搞明白什么是棋楠; 另一方面,对记录棋楠的文章断章取义,古人集集而录,有一段是一段、有一句是一句,例如某书对海南棋楠的描述是白质黑点即鹧鸪斑香,并不代表只有鹧鸪斑香才是棋楠;有人认为棋楠就该软、但古人认为生结棋楠就是红而坚,明代记录糖结棋楠黑若漆坚若玉,抱歉还是硬的。 第三方面,对植物基因漂移的不清楚,就广东、广西而言,身在大陆多少会和越南和老挝等地的沉香树发生地域间的基因流传导,这种基因的传导直接导致结香方式和形状的间接关联和相似性,比如金三角的香,即有蜜香树种特征、也有白木香特征。广西和越南北部也几乎无差异。从味觉上也存在一定关联性,最重要的还是内在结香方式的不同。 二、海南油结棋楠有什么不同 海南棋楠一定没有蜜结棋楠,越南蜜结棋楠软,海南和越南一样有油结棋楠 ,海南的糖结棋楠就是硬,但不是特别硬,相对沉香还是软;所以古人用微坚表示。 简单的说说海南油结棋楠的成长过程,大家都知道现在种植的惠东棋楠种出来就是软的,结香不久的惠东棋楠削之成卷,也油乎乎的;当然我们很多人并没有见过老惠东棋楠,老的惠东油结棋楠用指甲就可以直接推出一层油丝,那也是是相当的软;但海南油结棋楠结香之初就是硬的,这是海南原生种棋楠的结香特征,刚开始结香较少的海南油结棋楠无论绿棋白棋紫棋黄棋,其木质纤维和普通木纤维没啥区别,也不油润,但海南油结结香的初始状态轻质油脂就已经形成一个结油的界限,油脂基本是连木纤维细胞都被填满,在进一步结香过程中,随着油脂在树上的熟化逐步软化,逐步形成油结状态,这个由硬到软的过程需要多久,目前不得而知,张晓武先生有根海南金丝结白棋,就是处于硬而不软的状态,还没有形成棋楠膏的品质,如果继续在树上结香熟化,最终就是海南油结白棋,如果树倒终止结香埋入土里熟化就会成为我们常听说的蜡沉;如果更早的被采集下来就会貌似油脂少木性种的黄熟香。海南油结的结香的漫长过程是很难被认识到的,只有通过大量的样本比对才能认识到。 三、海南坚若玉的糖结棋楠是棋楠吗 海南糖结棋楠会被人认为不是棋楠,因为不够软,但坚若玉的棋楠并不是坚若铁,海南香油脂的特点就是时间越久就越硬,其水份失去的速度远远大于越南棋楠;越南棋楠油脂包裹水分,而海南糖结棋楠的由于油脂的细腻和高比重导致其更容易随着时间结晶化,糖结棋楠坚若玉在明代有记载,可以肯定越南没有,只有海南有。海南独特的地理环境,即便糖结棋楠和油结棋楠都有不同的类型。 四、海南糖结棋楠和油结棋楠味道的差异性 海南油结棋楠目前味系上有大概两类区别,有老熟的油结棋楠头香中辛味足,但不能全部概括,嫩一点的油结辛味较淡,头香略有膻气。越南棋楠同样有的头香辛味足,有的也辛味淡。海南糖结棋楠一般黄棋辛味足,绿棋、紫棋等相对弱。 通过海南个别糖结和油结绿棋对比,除了头香略差异,其后味道变化几乎一致;另外对海南香的味道变化不能固定在某种认识,海南香以清雅著称,但即便都同是是绿棋,其味觉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例如:海南糖结黑棋树心、根、树干部位的香气表现都是有区别的。 所以说海南糖结棋楠除了硬一点,和油结棋楠香气的变化幅度是几乎一致的。 五、海南棋楠用火烧什么感觉 海南糖结棋楠一般用火烧大部分膻味重,但有些和清闻味道接近,但带明显辛辣感。对于棋楠膏等级的海南油结棋楠,一点油脂遇火则爆,色彩比越南油结更鲜艳,相信越南油结也有相似的情况。 六、海南棋楠的缎色 什么是缎色,大家看传统丝绸缎面的时候可以看到闪闪的光亮,这就是缎色,海南成熟的棋楠缎色会比较明显,结香时间较短的棋楠,在其结香较多的部位的表面也会形成缎色。对于糖结棋楠如果抛光后会形成玻璃光效果,结香越老越不容易消失,反之越南棋楠和沉香都不会有这个效果。 七、海南棋楠油脂特征 海南棋楠按照最高类别分糖结和油结,其结香无论棋、沉、栈其油脂都会将结油部位满油脂浸润,也就是为什么海南香用炭烧没有焦味的原因,海南香上炉清雅无杂,港香略有胡椒感、芽庄有辣感,都是因为油脂中会包裹木纤维,另外,海南糖结棋楠的油脂比重高于油结棋楠,油结棋楠含有的轻质油脂比例更高,所以油结棋楠相对而言更为勃发一些。例如糖结紫棋和油结紫棋,味道上基本接近,但糖结紫棋的密度会更大更重。 八、海南棋楠和越南棋楠的区别 主要体现在色泽、密度、气味几方面,越南棋楠也有多种品种特征,但均较软,密度比海南低,海南棋楠软硬皆有密度高。清闻海南棋楠更为清雅清甜,特别老的糖结海南棋楠由于结晶化和表面硬化,有时候清闻不如越南香,越南芽庄甜中带乳香。 九、棋楠本质 棋楠生而为棋,和树种、地域、环境菌都有关联性,不同树种、地域、环境确定其血统的优越性,不同的地域和环境导致其结香状态的差异性,菌种是决定棋楠品种的关键。 十、棋楠的鉴定 棋楠的鉴定是简单而复杂的,棋楠首先是味道,无论海南还是越南芽庄,之所以成为优秀的棋楠的产区,是因为味道的雅正气足,无媚无骚无恶无浊,从味道上找到关联性才是鉴定棋楠的唯一标准,不能因为硬就否定其为棋楠。即便海南沉香也不具备棋楠的嗅觉特征, 十一、对日本伽罗的看法 日本伽罗最初是定义越南芽庄一带的高品质香,但伽罗里还分油结伽罗,即油结棋楠,同时伽罗除了软质还有一种日本人称为缩油的硬质伽罗,日本东大寺收藏的黄熟香和栈香,无论从形态色泽上看都像海南香,尤其象海南金丝结白棋,整体称黄色,也只有海南白棋才不负兰奢待这个称号。海南金丝结白棋作为油结棋楠的早期结香产物,其大部分属于类结棋楠。
说说神电卫和沉香的关系说到神电 说说神电卫和沉香的关系 说到神电卫电白人一定非常清楚,我也是从一位香届元老处听来的一个可能被人遗忘的历史。下面我们先看看百度关于神电卫的记录: “神电卫城遗址位于广东省电白区电城镇(现为茂名滨海新区)境内,背靠庄山岭。神电卫为明代广东防御海盗、倭寇侵扰的24个海防要塞之一,隶属广东都司前军都督府,管辖电白、茂名(含今高州市、茂名市茂南区)、信宜、阳江和吴川等县的治安防务工作。 神电卫城经明代多年建设,成为当时高州、宁州(吴川)、双鱼(阳江)、信宜、阳春等5个守卫千户所的指挥中心,粤西沿海规模宏大的海防要塞,辖额官兵民壮,马匹、弓兵数百,另外在沿海莲头、鸡笼山、博贺立炮台,置大炮12门,额设千总一员,战守兵80多名。此外尚有艟艚巡哨。” 神电卫附近有一个天然良港水东湾,这个水东湾自古就发挥了其贸易港口的作用,宋代关于舶香的记载就来源于此,整个茂名市包括传统的产香区,即高州、化州、信宜;所以现在的电白人和香的渊源最早起源于唐朝,因为唐朝最早的御香林就在高化二州和信宜这三地。 当然唐代的电白人和现在的电白客家人并没有太多关联;据说现在的电白採香人最早是在明末迁徙到电白,其可查的迁徙路线是从福建到广东的梅州,再到东莞,后来有一部分人到了四惠,还有一部分人最终在明末迁徙到了神电卫附近;而当时越南和星州的上下岸香通过海上运输,最先到达神电卫的上东湾;在这里生活的客家人为了生存,就开始了最早的香加工行业,由于越南等地外香大部分都没有被理过,很多属于原始的香坯材料,而勤劳的客家人就在香靠岸的地方负责香的二次加工,当加工完毕后,再通过海船运到香港广州等地。所以电白人从事香加工行业至少有六百年的历史,在电白当地残留的族谱里据说可以找到电白先辈从事香加工行业的记录。
说说神电卫和沉香的关系说到神电 说说神电卫和沉香的关系 说到神电卫电白人一定非常清楚,我也是从一位香届元老处听来的一个可能被人遗忘的历史。下面我们先看看百度关于神电卫的记录: “神电卫城遗址位于广东省电白区电城镇(现为茂名滨海新区)境内,背靠庄山岭。神电卫为明代广东防御海盗、倭寇侵扰的24个海防要塞之一,隶属广东都司前军都督府,管辖电白、茂名(含今高州市、茂名市茂南区)、信宜、阳江和吴川等县的治安防务工作。 神电卫城经明代多年建设,成为当时高州、宁州(吴川)、双鱼(阳江)、信宜、阳春等5个守卫千户所的指挥中心,粤西沿海规模宏大的海防要塞,辖额官兵民壮,马匹、弓兵数百,另外在沿海莲头、鸡笼山、博贺立炮台,置大炮12门,额设千总一员,战守兵80多名。此外尚有艟艚巡哨。” 神电卫附近有一个天然良港水东湾,这个水东湾自古就发挥了其贸易港口的作用,宋代关于舶香的记载就来源于此,整个茂名市包括传统的产香区,即高州、化州、信宜;所以现在的电白人和香的渊源最早起源于唐朝,因为唐朝最早的御香林就在高化二州和信宜这三地。 当然唐代的电白人和现在的电白客家人并没有太多关联;据说现在的电白採香人最早是在明末迁徙到电白,其可查的迁徙路线是从福建到广东的梅州,再到东莞,后来有一部分人到了四惠,还有一部分人最终在明末迁徙到了神电卫附近;而当时越南和星州的上下岸香通过海上运输,最先到达神电卫的上东湾;在这里生活的客家人为了生存,就开始了最早的香加工行业,由于越南等地外香大部分都没有被理过,很多属于原始的香坯材料,而勤劳的客家人就在香靠岸的地方负责香的二次加工,当加工完毕后,再通过海船运到香港广州等地。所以电白人从事香加工行业至少有六百年的历史,在电白当地残留的族谱里据说可以找到电白先辈从事香加工行业的记录。
一般来说国香软丝应该是棋楠,至少我目前见到的是这样;但是软丝的界定每个人不一样,有的人认为削之成卷,是软丝,但我认为这样的界定不准确,尤其对于下树几十年的老香,海南有些软丝老香,下刀真的不觉得软,因为变硬了;还有的人认为削香时阻刀的是软丝,这点可以肯定,但软而阻刀是不是一定是棋楠呢?回答一定是否定的。前几年买了点港黄棋和一块貌似深圳绿棋,香刚到手的时候确实是刀削的感觉软和阻刀;近日再次品闻,发现除了略软,但较几年前硬了许多,而且也不阻刀了;唯一还是削之成卷。棋楠老香如果阻刀的一般是油结棋楠,尤其是惠东绿棋又软又阻刀,但海南油结棋楠虽阻刀也软,但明显没有惠东棋楠下刀的感觉软,这种感觉尤其体现在老香里面。其实下刀软而阻刀的香不仅仅油结棋楠有这种特征,老柬埔寨老真腊等非油结棋楠的香里面也有,甚至于有的斯里兰卡的香也更软而且阻刀,而且绝对不是棋楠;古人对棋楠的描述是有软有硬的,最硬的为铁结棋楠,虽然硬,但依然可以削而成卷,例如海南的铁结黑棋,香港广东也产黑棋,广东黑棋似乎是我见过最硬的棋楠;即便国香中的软丝也有好几种,有的时候硬的不见得就不是软。 就如同棋楠嗅显发的特点,也不一定适用于老香,即便有些油结棋楠在某些时候整根的清闻也闻不到什么味,到是削下来之后反而味道出来了,原因很简单,香体表面氧化包浆的原因。古人以蜜和香屑养香其实就是保证其香表面不干涸。 香有中有乾坤,乾坤有万象,唯多见者可辩之。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