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川凛子🌸
mzy7421
关注数: 268
粉丝数: 530
发帖数: 45,465
关注贴吧数: 61
山寨mx300的后续 这个东西听感确实不错 但是总是感觉外观有些不对劲 在拿出了自己家找到的mx400对比一番之后 发现果不其然这个mx300是假的 但我把这个假mx300拆开后 发现单元确实是…… 现在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它
谁还有以前捣蛋猪吧最早的贴吧群啊 有点想回顾历史了
喵喵喵 喜欢我图拉丁赛扬吗
出一套i9 14900K+华硕APEX ENCORE板U套装 华硕ROG Maximus Z790 APEX ENCORE雕板 搭配Intel Core i9 14900K IMC雕套装 都是国行的 14900K 原盒 体质SP104 P113 E86 MCSP88 X337R140批次 D5 IMC可以adie 8600 3g mdie 8800 配件全都齐全 主板是雕板 爽快的包邮 顺丰单出的话CPU 4300 主板 5000
出一套i9 14900K+华硕APEX ENCORE板U套装 华硕ROG Maximus Z790 APEX ENCORE雕板 搭配Intel Core i9 14900K IMC雕套装 都是国行的 14900K 原盒 体质SP104 P113 E86 MCSP88 X337R140批次 D5 IMC可以adie 8600 3g mdie 8800 配件全都齐全 主板是雕板 爽快的包邮 顺丰单出的话CPU 4300 主板 5000
我是一只小猫猫~
应该没人记得我了吧…… 呜喵
应该没几个人记得我了吧……
我都已经十万甚至九万年不做音骂了怎么还是小吧 这下本小吧来了
一个13年入吧的老家伙冒个泡 rt
不懂就问 AG是什么意思
关于台达将在近期推出的新品电源的一些情报 根据那边透露的消息,这次推出的新品电源顺应大势,支持ATX3.0标准和PCI-E 5.0(废话) 和此前的MK系列一样是单路12V输出的,有1100W和1300W的版本,但是是使用Rubycon的主电容的,比此前的MK系列强得多 风扇是13.5cm的,然而空间其实完全可以上14cm的风扇 当然,实际表现还是得等到时候拿到了成品才能知道 最后上图,目前知道的情报就这些了
不懂就问,这颗13900KF是不是大雷 RT
晒一下自己的Z790 APEX板子
晒一下自己的Z790 APEX主板
这下8.2GHz了,但并没什么值得吹捧的,FX8350的CPU,C5FZ的主板 当年AMD的粪叉这东西也就是超频比较结棍了,实际同频性能还不如前代1055T、1100T甚至955,乐死
又是一个7GHz的羿龙II,这次超的是X4 965 而且还是进前10了
相信我,你也能把羿龙II超上7GHz AMD 羿龙II X4 955作为一颗从2009年发布至今已有13年历史的CPU,具有非凡的意义,不同于前代羿龙一代受制于TLB BUG的表现恶劣,羿龙II发布之初就很好的起到了AMD夺回高端市场的作用——内置内存控制器和DDR3的组合赋予了强大的内存性能、45nm SOI工艺赋予了强大的高频能力,最关键的是:它没有前代那样的严重影响稳定性的BUG。不过对于我们这种极限玩家而言,它最大的提升在于——没有了极度严重的Cold BUG。 过去的羿龙一代因为TLB BUG的严重,主频上限一直在3.2GHz左右,因为它受限于严重的Cold BUG(笔者实测羿龙X4 9750在-50℃就会宕机),几乎不存在极冷超频的能力,这和它的工艺也有一定关系。 但这个问题在羿龙II当中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羿龙II可能个别个体存在Cool Boot BUG(温度过低下无法硬启)的问题,但存在Cold BUG的个体少之又少,笔者试过的大量X4 955当中都没有出现过Cold BUG,但也不是说不存在,也遇到过Cold BUG严重的X4 965(只有一块) 超频建议使用12或者13年生产批次的955、965,因为他们通常体质会更好,更有可能突破7GHz。搭配的硅脂建议用暴力熊Kyronaut或者Kingpin KP-X 羿龙II极限超频推荐的主板是华硕C4F、C4E、C5FZ或者是技嘉的890FXA-UD7,微星的890FXA-UD7也不错,记得给整个板子的裸露电路部分覆盖上凡士林和粘土,以避免冷凝水短路和冻伤。 羿龙II虽然没有任何的Cold BUG可言,但对电压敏感,CPU的电压控制在1.75-1.9即可(超过1.9无意义,低于1.75肯定不稳),北桥和CPU VDDA适量增加(北桥1.25-1.3、CPU VDDA 2.7),CPU NB的电压尤其要注意,建议拉到1.4以上,这样能提升在6GHz以上的跑分的稳定性,HT的电压增加一点点即可外频设置方面,光拉倍频的超频效果很差,倍频计数器在高的时候不太稳,最好是把外频拉到240-255MHz之间,这样能在不到30的倍频就达到7GHz以上,HT总线频率需要控制在2000以下,但是CPU NB,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可以跟着一起暴力拉高到3300以上配合内存双通道,主要是用来跑分,一种是控制在2000以下,主要是用来拉频率,这个对频率影响不大 还有一些设置是不得不关注的,把那些外置设备如集成声卡、网卡,USB3全部关掉,以及节能选项(C1E)和凉又静也需要关,影响之后的超频 另外关于双通道,羿龙II的一个诡异的特性是高频的单通道比低频的双通道稳定,这可能和其内存控制器的素质有关,在速龙64上也有类似现象存在,因超纲故不多评价 温度方面,建议开机前先倒进去一些液氮把温度压下来(如果没有Cool Boot BUG的话,一般的羿龙II都没有),进桌面后先打开CPU-Z和K10Stat,降低其它几个核心的频率把温度压低到-183℃以下就可以开始超频了 K10Stat的超频方法如下注意拉倍频的时候先拉到6GHz,然后慢慢增加摸上限,重复几次这个过程,调整外频,总能找到这个CPU的最高频率那么你们看完学会了吗?
这下X4 955主频的排名世界前十了 好耶 在-188℃下用羿龙II X4 955达到了7116MHz的频率 刷新了我自己乃至整个大陆地区的记录 在CPUZ和HWBOT都有记录
我草牛逼 风冷4.8GHz的羿龙II都来了,,,
乐死了,4.6GHz的推土机跑SuperPI还不如4GHz的K8速龙,这还是建立在速龙的内存总线性能更差的前提下
这个965的体质也不错,风冷4.6GHz 可惜手头的华硕M4N98TD EVO供电太拉了
X4 955太强了。昨天去买了个颗,轻松上4.5G。C3F的板子
事实证明K10的内存性能和频率时序的关系没有和IMC的关系大 后一张图的内存频率和时序都更好看,但因为IMC的频率低,反而不如前者的表现好
超频刚开始结果发现液氮用完了 拉大胯,超到5.8GHz的时候液氮用光了,没办法进一步降低温度 这东西应该是有能力上6GHz的
谁说DDR2内存的性能一定不行的 明明读写速率能赶上早期的DDR3双通道了,那是775平台四倍FSB总线和外置内存控制器效率不行的锅,DDR2也能把内存读取飙到18000MB/s以上如果是读写对称,追求低延时的情况下,这玩意也能有16000MB/s的读取速度和10000MB/s的写入速度,关键是延迟压到了50ns以下,这已经是那个时代的顶尖内存性能了
发觉我玩羿龙II X4 955玩的是真不行 风冷超频才4.45GHz,如果上水的话有望4.6GHz,液氮下这玩意还能上7GHz 只超到这个频率属实寄了,不过也不排除主板供电只有5相的问题
我觉得你们严重低估了羿龙平台DDR2内存超频的潜力 可惜我这个技嘉MA790XT-DS4H主板拉了,内存电压只能给到2.5V,不然应该不止1333,因为此前这玩意在775上能过1400硬启 强烈建议拿高性能的AM2+板子,用后期羿龙II搭配D9GMH颗粒内存去进行尝试,我这个1333的记录绝对不是K10系DDR2内存频率的极限,理论可能更高 注意K10系DDR2内存超频的几个要领,CPU NB电压要给够,主板北桥电压少量增加 ,内存的电压和时序可以放宽但是CL值的第一位不要动 讲真如果K10 DDR2的中国第一只有1333的话,实在是太可悲了,因为中国以外有相当多的人在K10平台做到了1400以上的频率
【怀旧向】巴顿将军的归来! AMD速龙XP 2500+的上手实测! 宣传一下自己的新作! 这次的新作是关于巴顿速龙的AMD速龙XP,曾经是平民玩家的最佳选择,而后期512KB二级缓存的版本,因其性能强大、超频潜力好而价格又便宜的特点,被玩家亲切地称为“巴顿将军”,在那个高频奔腾4性能虽好但价格高高在上的时代,“巴顿将军”简直就如同平民玩家的救世主一般,承载着AMD脚踩赛扬,挑战奔腾4的重任。
【怀旧向】巴顿将军的归来! AMD速龙XP 2500+的上手实测! 宣传一下自己的新作! 这次的新作是关于巴顿速龙的AMD速龙XP,曾经是平民玩家的最佳选择,而后期512KB二级缓存的版本,因其性能强大、超频潜力好而价格又便宜的特点,被玩家亲切地称为“巴顿将军”,在那个高频奔腾4性能虽好但价格高高在上的时代,“巴顿将军”简直就如同平民玩家的救世主一般,承载着AMD脚踩赛扬,挑战奔腾4的重任。
嗨!小朋友们!还记得我是谁吗? 😋
这个游戏有没有内置的timedemo或者基准测试功能 主要是用来极限压榨老古董电脑用 配置奔腾4至尊版 3.2EE+6800Ultra
这样的六项报告没问题么 目前剂量是2尺凝胶+4mg补+12.5mg色
计划事项中准备入手的玩具 1.AMD 速龙64 FX-57 这个就不用多谈了,2005年推出的最强的速龙64FX单核CPU,取代先前的FX-55,如果说FX-55象征了2004年的终极性能,那么FX-57则象征了单核最后的荣光(虽然实际性能只是比赛扬450这样的扣肉赛扬略强一点)2.NVIDIA Geforce 6800Ultra PCI-E版(可能会收两张以组建SLI) 我目前已经有6800Ultra的AGP版,这个显卡的意义可以说是非凡的,既是NVIDIA最后一代原生AGP显卡,也是NVIDIA第一块PCI-E卡皇,虽然此前已经有PCI-E版本的6600GT,虽然这张PCI-E卡皇是非原生的,但显然定位甜品级的6600GT和这张定位顶级的一代卡皇不具有可比较性。拿两张6800Ultra PCI-E版搭配NF4 SLI主板,再搭配速龙64 FX-57这颗2005年的最强游戏CPU,一台最初的双卡核弹神机就出世了3.ATi Radeon X850XT PE 作为ATi应对NVIDIA Geforce 6800Ultra的杀手锏,发布于2004年末的X850XT PE具有当时而言极其强劲的性能,虽然不支持S_M3.0和DX9.0C是小小遗憾,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当时的很多游戏的速度上超越了对手,而且幅度不小。4.3DFX Voodoo 2 (可能会收两张以组建SLI) 最经典的3D加速卡,这个对于怀旧玩家来说可以说是必备玩具了。我目前已经有Voodoo3显卡,可惜不是Voodoo2这样的纯3D加速卡,Voodoo3也无法组建SLI。Voodoo特有的Glide,以及它在当时而言强劲的性能,可以说是体验九十年代游戏的入场券,从极品飞车到暗黑破坏神,从雷神之锤到古墓丽影。Glide的效率远超过OpenGL和早期的DX,所以才能在那个普遍机能不济的时代直接地为我们带来生动的3D游戏和当时而言突破性的画质体验。可惜一切都随着3DFX的作死收回第三方授权和新卡研发的滞后而成为永远的回忆,而后为NVIDIA所吞并。5.奔腾4至尊版 3.73GHz 终极的奔腾4,虽然在当时绝对性能不敌对手的速龙FX-57,游戏性能可以说是完全落败,但凭借Netburst架构的高频优势以及带有超线程,还是在多媒体性能和生产力上拥有一定优势而且我一直都想收齐所有的奔腾4至尊版,不只是这个
晒一晒我的6800Ultra 这个可是当年的卡皇哦
八十年前“高铁”:中国最快火车是日本人制造 80年前的“高铁” 1934年11月1日,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的“亚细亚”号列车开始投入运行。由一台鲜蓝色的流线型机车牵引六节深绿色的车厢,从大连到伪满洲国“国都”新京(长春)只需要8小时30分钟,平均时速82.5公里,远远超过当时日本国内最快的“燕”号列车(时速69.55公里)。 南满铁道会社(简称满铁)是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为了对中国东北实行殖民开发而成立的机构,其肩负的使命是“依靠满洲、开发中国的产业”,被视为“日本的东印度公司”。满铁的经营活动范围涉及钢铁、煤炭、电力、农业、金融、公用事业、土地开发等多个领域。但是就其经营主旨来说,仍然是一家以铁道为主的公司。亚细亚号列车就是为了夸耀满铁的实力以及当时日本的铁道技术而设计的。也正是因为这样,亚细亚号一开始的设计目标就是“赶超世界水准”,并为此不惜工本。 为了抵御大陆春季的风沙,亚细亚号采用全封闭式车厢,除了靠近车头的行李车外,其他五节车厢(两节三等车厢、一节餐车、一节二等车厢,以及车尾的一等展望车厢)全都装有冷暖空调和双层玻璃。为了隔绝来自外界的噪音,在底盘与车身之间加入了橡胶层,车厢内部还包裹一层隔音绒布和一层压缩木棉板。车内装潢请来专门的设计师,大量使用镁、铝合金,以体现“高速、轻快”的感觉。车身也使用重量较轻的高张力钢板,以提高速度。 亚细亚号的三等车定员88人,每排有两张双人座椅,中间是过道。二等车厢定员68人,采用绒面沙发式座椅,可以像日本新干线及中国的高铁列车一样用按钮来电动调节,将方向掉转45度、90度或180度。位于车尾的一等展望车设有30个座席,一间能容纳4人的小型会议室、一间阅览室、3间盥洗室,以及定员12人的车尾瞭望沙龙,每节车厢的制造费用是54万日元。这是非常高的价格,因为1934年满铁修建高三层、建筑面积1033平方米的抚顺新车站,总投资也只有9.2万日元。按当时日元的价值来换算,54万日元相当于47.55公斤纯金,合今天的1346万元人民币(根据笔者查阅的资料,目前国内比较好的铁路客车车厢一节造价约600万元人民币,动车车厢一节造价约3000万元人民币)。 亚细亚号的餐车定员36人,还带有一间吸烟室,使用的餐具全都是从新潟县燕市定制的银器,上面刻有南满铁路的纹章。餐车里供应的食物以西餐和茶点为主,包括面包卷、黄油、荷包蛋、咖喱饭、沙拉、蛋肉盖饭、三明治、咖啡、红茶等等。亚细亚号餐车食品的价钱是普通餐厅的三倍,一个火腿三明治要60钱(相当于今天的3000日元),在当时大连的餐馆里可以点一客牛排。就像今天的飞机餐一样,亚细亚号所有的食品都是加工好之后再送到餐车上,因此餐车只需要将其重新加温就可以了。“亚细亚”号的命运 亚细亚号的运行图是每天一次,从大连和新京(长春)对开:下行的第11次列车早晨9点从大连发车,17点30分抵达长春;上行的第12次列车10点从长春出发,18点30分抵达大连。中间只在大石桥、奉天(沈阳)、四平街各停靠5分钟。沈阳是当时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而大石桥和四平街是满铁的两处主要铁路调度场。1935年日本从苏联手中收购中东铁路后,亚细亚号的运营区间向北延长至哈尔滨,全程变为13小时。 亚细亚号标志性的PASHINA(PASHI是日语“太平洋”的音译缩写,NA意为第7型)流线型机车由川崎车辆制作所生产,装有施密特式给水预热装置和自动加煤机。其流线型外壳曾经在日本川西飞机株式会社的风洞里进行风阻测试。PASHINA型机车在测试平台上的最高时速能达到140公里,但在实际路轨上时速超过135公里时会发生振动,所以将130公里/小时作为最高运营速度。由于从长春到哈尔滨的“京滨线”沿途桥梁没有经过改造,因此在长春站要把重达203吨的PASHINA机车更换为150吨重的PASHISHI(太平洋-3型)和180吨重的PASHIRO型(太平洋-6型)机车。 亚细亚号从1934年一直运营到1943年,其间在1941年7月“关特演”(关东军特别大演习)期间一度停止运行五个月。到1943年2月,由于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面临的战局一步步恶化,满铁的运营方针从“提高速度”转为“增加运力”,亚细亚号“超特急”列车终止运行,机车和车厢被改为普通列车使用。 1945年苏军出兵东北后,将一部分客车车厢运往苏联,残留下来的机车和客车被中国接收。在沈阳的苏家屯铁道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两台改名“SL-7”(胜利-7)型的PASHINA机车。亚细亚号的一等展望车改为铁道部的公务用车,但是没能保留下来。如今在北京的中国铁道博物馆能看到一节与之相似的“大陆”号展望车。“大陆”号展望车 日本本土“新干线”的登场 受到满铁亚细亚号的刺激,与其竞争的日本铁道省在1939年首次提出“弹丸列车计划”。当时日本陷入中日战争泥泞化状态,从本土到大陆的运输需求猛增。日本铁道省研究后认为,当时日本本土采用1067毫米轨距的窄轨铁路运输潜力已经被挖掘殆尽,应当铺设1435毫米标准轨距的全新铁道,即“广轨干线”或“新干线”—这是“新干线”一名首次登场。 1940年日本铁道省启动了东京到下关之间的新干线建设计划,预计到1954年竣工,总造价5.56亿日元(相当于4艘大和级战列舰的建造费用)。为此专门设计的HEF-50型电力机车最高时速170公里,HEH-50型机车的最高时速将达到210公里。在对外进行宣传介绍时,铁道省形容这条新干线上跑的列车将像子弹一样快,称之为“弹丸列车”(即子弹列车)。这个名字在战后被日本的新干线列车继承。同亚细亚号一样,“弹丸列车”也将使用全封闭式空调车厢。 二战后日本国铁的EH-10型机车,HEH-50型的总体设计与其相似。 日本铁道省还在1940年提出了“弹丸列车”的初步运行图:第一日06:20从东京发车,15:20抵达下关,经关釜联络船于23:40抵达朝鲜釜山。第二日00:30从釜山发车,06:20抵达京城(汉城),18:00到奉天(沈阳),在这里进行列车分割:一部分于21:40抵达新京(长春),另一部分在第三日07:30抵达北京。另有15:00从东京发车的“富士”号列车,于第三日12:50抵达北京。从东京到北京的运营全程是49小时,比当时实际所需的69小时少了差不多一天。 由于日本陆军担心战时敌方攻击变电所,因此“新干线”在静冈-名古屋区间和姬路-下关区间将采用非电气化线路,其他路段全都电气化运营。至于渡过对马海峡和朝鲜海峡的方案,铁道省提出修建跨海大桥,但日本陆军以“敌人可能会用鱼雷攻击桥基”为理由加以反对,要求改成海底隧道。 战时日本铁道计划的破产 1938年2月,日本铁道省官员汤本昇提出了一个野心勃勃的“中央亚细亚横贯铁道”方案:将东京-釜山-北京高速铁路向西延伸,经包头、西安、兰州、哈密、喀什,抵达阿富汗喀布尔;再经过德黑兰抵达巴格达,从这里可以经伊斯坦布尔抵达柏林。这条路线被称为“日德联络铁道”,以替代苏联境内的横贯西伯利亚铁路(当时日本以苏联为假想敌),总长度超过7500公里,投资超过12亿日元,相当于当时日本国家预算的四分之一。汤本的方案被其同事嘲笑为“梦一样的胡话”,并用传说中能吞吃梦的神兽给他取了个外号叫“貘”。 但是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迅速占领了法属印度支那、泰国、马来亚等地之后,汤本的方案再度受到重视。日本的帝国铁道协会在1942年成立了“中亚横贯铁道调查部”,对这一方案进行具体研究。与此同时,帝国铁道协会还提出了规模更大的“大东亚纵贯铁道”计划。这条铁道先利用东京-釜山-北京高铁路线,然后从北京南下,经汉口、桂林、南宁、河内、曼谷抵达新加坡。“大东亚纵贯铁道”还包括四条支线:第一条是天津-南京支线;第二条是汉口-上海支线,与上海-长崎联络船会合;第三条支线从长沙引出,经昆明通往缅甸的曼德勒;第四条支线从曼谷出发,经仰光、吉大港。 根据帝国铁道协会的设想,在未来轴心国消灭苏联以后,还将有三条轴心国联络路线。一是汤本提出的“中亚横贯铁道”;其次是从长春、哈尔滨、满洲里并入西伯利亚大铁路,通往柏林;第三条是印度路线,经东京、长崎、上海、昆明抵达加尔各答,然后从白沙瓦通往喀布尔,与“中亚横贯铁道”会合。 不过,同这些人所设想的未来正好相反,日本在短短三年之后就向盟国无条件投降,无论是“中亚横贯铁道”还是“大东亚纵贯铁道”,抑或“东京-釜山-北京高铁”计划,全都泡汤。日本本土的新干线建设也因战败而告吹,直到1960年代初日本经济复苏之后,才为了迎接东京奥运会而建设了首条高速铁路,即东京-大阪间的“东海道新干线”。之后又出现了从大阪到博多的“山阳新干线”,以及从大宫到盛冈的“东北新干线”(起点后来南延到东京上野站,再延伸到东京站)等等。被称为“新干线之父”的日本国铁总裁十河信二曾在1930年代担任南满铁道的理事,参与了亚细亚号高速列车的诞生。如今在东京站的18-19号站台尽头能看到他的纪念碑,上面写着“一花开,天下春”。十河信二纪念碑
好耶是速龙FX
可能我是本吧唯一一个痴迷于老电脑硬件的 这些只是库存的冰山一角~
K8速龙 yyds 我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速龙64在酷睿2出来前算是终极的游戏CPU了,实测皓龙180比奔腾D 945快了太多,奔腾D 945要超到爆(4GHz)才能勉强追上,更不用说那些奔腾4了,可以说整个Netburst系CPU在游戏性能上都不是K8的对手 至于为什么专业应用和多媒体应用上奔腾4/奔腾D还是比K8系处理器要好,这主要还是因为牙膏厂肯下重金给厂商PY交易罢了,但绝不代表这些高频低能的玩意性能好 顺带一提我的皓龙180+双路Quadro FX3450 SLI的平台已经搭建好了,内存则是两根CL2低时序的贼船马甲条,这套配置差不多算是05年的高级单路工作站了
K8速龙 yyds 我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速龙64在酷睿2出来前算是终极的游戏CPU了,实测皓龙180比奔腾D 945快了太多,奔腾D 945要超到爆(4GHz)才能勉强追上,更不用说那些奔腾4了,可以说整个Netburst系CPU在游戏性能上都不是K8的对手 至于为什么专业应用和多媒体应用上奔腾4/奔腾D还是比K8系处理器要好,这主要还是因为牙膏厂肯下重金给厂商PY交易罢了,但绝不代表这些高频低能的玩意性能好 顺带一提我的皓龙180+双路Quadro FX3450 SLI的平台已经搭建好了,内存则是两根CL2低时序的贼船马甲条,这套配置差不多算是05年的高级单路工作站了
P4EE不愧是顶级的奔腾4,真强! 最近收到了颗P4 3.2EE,上机体感发现比P4 3.2E和P4 3.2C都要舒服,比A64 3200+也要快不少,可惜我这主板拉了只是一张普通的技嘉GA-8IPE1000-G,如果搭配875芯片组的主板估计性能还能更上一层楼
AMD去年发布的RX6800XT显卡是否构成抄袭 Nvidia在2004年正好发布过名为6800GT的显卡,去年AMD发布的RX6800XT显卡型号里面也带有6800这四个数字,而他们都是定位旗舰级。 是否能以此来断定RX6800XT本质上是AMD坐时光机到2004年盗取6800GT设计图出来的产物?
转贴:【怀旧向】十多年前终极的游戏PC!如今依然老当益壮? 这一次我搭建了2008年间的终极游戏PC,她搭载了早期实用的SSD(顺带一提这个还是SLC的),两张2008年能耗比,多卡效率最高的显卡组成交火,以及属于那个时代的高端机箱和外设……那么她究竟能玩些什么呢?点进这个视频你就知道了 【怀旧向】十多年前终极的游戏PC!如今依然老当益壮?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转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bilibili.com%2Fvideo%2FBV1Xb4y1D7KX%3Fshare_source%3Dtieba_web%26share_medium%3Dweb%26share_source%3Dbaidu%26bbid%3D8180D66E-82E3-42C6-8F5B-38D0CE9D7FF218554infoc%26ts%3D1619369941174&urlrefer=f52ea637986756118107275cb5362a8e
为什么奔腾4这样的失败之作会在当年十分畅销? 提起Intel最拉跨的桌面CPU,大家一致公认的是奔腾4,毕竟这是为数不多能够让用户从它推出一直骂到退市的玩意——和性能并不成正比的主频、严重的功耗和发热问题、以及和它一同出现的Intel被AMD吊打的时代……是的你没听错,在十多年前将近20年的时候,AMD凭借他出色的速龙处理器一度打的Intel主动下放到中低端…… 但有一点相信大家可能很疑惑,为什么这个除了主频数字好看就一无是处的玩意,在当年竟然如此的畅销? 这就要从多个角度说起了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对于计算机水平一般的消费者而言,很多时候判断CPU的性能不外乎看主频、缓存,而奔腾4因为其特有的Netburst架构比较容易上高频,加上Netburst架构的中高端U为了性能的发挥通常会配备当时较大的二级缓存,在那个没有多核多线程,微架构效率高低还只在玩家之间有了解的年代,这样的CPU很容易给人一种“性能很强大”的第一印象,暂且不论买来之后怎么样。实际上在当时很多用户往往是从1GHz出头甚至不到点的奔III、赛扬一步到位升级到3GHz的奔腾4,虽然说奔腾4高频低能,但在这么大的主频、前端总线、缓存差距下,奔腾4确实是能带来比那些老CPU更好的使用体验,事实上当时只有那些专门的硬件玩家才会专门拿一个速龙和奔腾4作比较,从而得出“奔腾4高频低能”的结论 其次,虽然奔腾4并不能说是当时在性能上最佳的选择,毕竟速龙XP和速龙64只需要低的多的主频就能打得过奔腾4,但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从整体平台而不是单从CPU来看,奔腾4平台对于没什么技术力的菜鸟确实比速龙更合适。在当时Intel就拥有自己的芯片组的主板,自然在兼容性上也是最好的,而且定位明确且丰富,有面对中低端用户的集显芯片组,有面对高端用户加强超频和内存性能的芯片组,也就是说相对不这么容易踩坑。而同期的AMD并没有自己的芯片组,AMD的CPU搭配的都是其他第三方厂商芯片组的主板,比如VIA、ATI、NVIDIA,事实上后来AMD收购ATI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获得芯片组的技术,对于不了解的菜鸟而言很容易在这个方面踩坑,毕竟搭配VIA主板的K8速龙和搭配NV主板的性能完全是两样。 最关键的一点,价格。虽然奔腾4发布之初很贵,但在速龙XP和速龙64的冲击下,奔腾4成为了很长一段时间内低预算搭建游戏电脑的选择,虽然它效率不够高,但硬是靠高的主频在游戏上表现还算不错。而且在那个最便宜的速龙64也要1500以上的时候,奔腾4只卖八百多到一千多,但他们的性能相差并没有差价这么大,除了那些硬件玩家之外,大部分用户明显更倾向于奔腾4,毕竟它便宜。 话是这么说,我还是倾向于赛扬D搭配高性能的主板和散热器,毕竟在当年,没有什么在频率上比赛扬D更能超的了。
转贴:【怀旧向】2004年的NVIDIA旗舰和次旗舰——Geforce 6800Ult... 【怀旧向】2004年的NVIDIA旗舰和次旗舰——Geforce 6800Ultra/GT性能测试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转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bilibili.com%2Fvideo%2FBV1zV411v7zu%3Fshare_medium%3Dweb%26share_source%3Dbaidu%26bbid%3D8180D66E-82E3-42C6-8F5B-38D0CE9D7FF218554infoc%26ts%3D1615467764487&urlrefer=cb2b1b4c432fe99b28886f817ac5e66f
算是同时代比较厉害的板子了 图1技嘉MA790XT-UD4P 图2技嘉8I875 R2.0
转贴:【怀旧向】双倍的图拉丁就能带来双倍的快乐?!时代从来没变! 个人作品,希望能够帮顶 【怀旧向】双倍的图拉丁就能带来双倍的快乐?!时代从来没变!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转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bilibili.com%2Fvideo%2FBV1Ub4y1R7Wi%3Fshare_medium%3Dweb%26share_source%3Dbaidu%26bbid%3DA6CCD65D-E61E-495B-B4DF-35ED90CFB4BE185015infoc%26ts%3D1613997635119&urlrefer=2fe6947f122012658ffeb2752133e149
一些玩duron处理器的图 现在解锁倍频这种操作很少见了。 2L放图
转贴:【怀旧向】12年前的AMD YES——羿龙II 某种意义上,羿龙II充当了"AMD的图拉丁"的角色,在新的产品不能达到预期的情况下,成为了性价比玩家的选择.和图拉丁一样,它们都有失败的前代产品(TLB BUG的初代羿龙对应矿渣),都在自家CPU的发展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最关键的是:玩家都十分喜欢它们. 【怀旧向】12年前的AMD YES——羿龙II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转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bilibili.com%2Fvideo%2FBV1PT4y1N7df%3Fshare_medium%3Dweb%26share_source%3Dbaidu%26bbid%3DA6CCD65D-E61E-495B-B4DF-35ED90CFB4BE185015infoc%26ts%3D1612979673216&urlrefer=7dc7859392f9c8215d55e381859ec774
转贴:2021年的771硬改至强还能玩什么?竟然能玩赛博朋克2077! 就是有亿点点卡片尾部分展示了解决老CPU玩赛博朋克2077直接跳出的方法 仅供参考771老至强,永远滴神! 2021年的771硬改至强还能玩什么?竟然能玩赛博朋克2077!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转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bilibili.com%2Fvideo%2FBV1Si4y1F7si%3Fshare_medium%3Dweb%26share_source%3Dbaidu%26bbid%3DDE642B25-5A20-4058-A6E0-711A6163A63C184996infoc%26ts%3D1610371822076&urlrefer=a6de04754de22fecd60b658171d56dc0
诈尸很久的老人冒个泡 现在更新到哪个版本了?有什么新玩意没?
Block Opengl32.dll是怎么回事? 更新新版本后就是这样,怎么解决
转贴:【怀旧向/技术探究】主频和CPU性能一定正相关么?多个频率下... 对于同架构,规模相近的CPU,主频和性能确实是正相关.但架构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奔腾4,推土机都具有同时期而言较高的主频,但他们的性能和频率并不成正比,很多时候能够被更低频率的对手所击败,这就是因为架构的流水线过长导致的IPC低下.赛扬430击败了主频更高的奔腾4 640,某种意义上也是重演了当年的"图拉丁奇迹", 凭借更为高效的架构实现了对更高端CPU的逆袭. 【怀旧向/技术探究】主频和CPU性能一定正相关么?多个频率下的赛扬430和奔腾4 640的性能比较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转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bilibili.com%2Fvideo%2FBV19T4y1T7Rt%3Fshare_medium%3Dweb%26share_source%3Dbaidu%26bbid%3DEB74321E-405E-4AC8-9ECE-D9FFAF83CE4C58504infoc%26ts%3D1607612893944&urlrefer=fa5a8d01fa5e3c955a0f6d62a8e8d817
转贴:【怀旧向】图钉的终极梦想!搭建一台18年前的顶级双路图拉丁... 说到图拉丁,最强大的肯定还是要数P3-S了,具有完整的512K且未增加延迟的二级缓存,完整的分支预读取技术,相比图拉丁赛扬更高的频率,最关键的是,P3-S原生支持同步多处理器!这意味着只要有双路主板和2片步进一样的P3-S CPU,就能在新世纪的开头,坐拥顶级的多线程性能!为了让这次的装机更加有时代感,我还准备了三个"特别嘉宾",分别是罗技的Cordless Keyboard无线键盘,罗技网际锐貂机械鼠标和我去年夏天收到的优派G72F+ CRT显示器 【怀旧向】图钉的终极梦想!搭建一台18年前的顶级双路图拉丁P3-S电脑!以及经典游戏和外设的回顾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转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bilibili.com%2Fvideo%2FBV12i4y1G7Xz%3Fshare_medium%3Dweb%26share_source%3Dbaidu%26bbid%3DEB74321E-405E-4AC8-9ECE-D9FFAF83CE4C58504infoc%26ts%3D1607057456437&urlrefer=efccda4f80cb8bb4d099df416a8f8da6
转贴:【怀旧向】XP时代的落幕 在2020年的今天 搭建一台775平台XP... 事实上我做这些视频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回想自己的童年,毕竟那是一个名作辈出的,进步突飞猛进的时代,很多现在的游戏从模式上看来早在那时候已经基本定型,不过我最为怀念的,还是那个能够为了打过一关而四处找攻略的感觉,那个特地准备一个小本子记下一行行作弊码的感觉,那个和小伙伴们一起坐在电脑前愉快玩耍的感觉.可惜,现在已经几乎找不到这样的感觉了. 【怀旧向】XP时代的落幕 在2020年的今天 搭建一台775平台XP怀旧PC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转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bilibili.com%2Fvideo%2FBV1ay4y167WS%3Fshare_medium%3Dweb%26share_source%3Dbaidu%26bbid%3DEB74321E-405E-4AC8-9ECE-D9FFAF83CE4C58504infoc%26ts%3D1607057425404&urlrefer=a96a589dd8abe7331a2baf9102f035dd
转贴:【怀旧向/完结篇】牙膏厂10年以来最经典之作 在9年后的今天... SandyBridge-E作为一个2011 Q4发布的HEDT平台,其性能和设计理念在当时是大大超前的,这也赋予了她即便是放到现在也堪称不错的性能,强劲单核性能+多核心化+大缓存+高主频的设计思想也深重地影响了后世的锐龙处理器.而且不同于X58这种传统高性能平台向现代HEDT平台的过度产物,SNB-E真正地将北桥芯片集成进了CPU内部,同时更高效的环形总线使得核心互联效率更上一层楼.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当时昂贵的价格,其实这也说得通,初次应用大量新技术的新产品在良品率上必然是短板,因此价格是难以压低的,而锐龙这样价格能够让更多普通人接受的超多核心处理器得以诞生,很大程度上得归功于制程技术的进步,让那些过去只有富裕的骨灰级玩家才能用上的超多核心处理器"飞入寻常百姓家". 【怀旧向/完结篇】牙膏厂10年以来最经典之作 在9年后的今天 搭建一台X79平台小钢炮老机皇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转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bilibili.com%2Fvideo%2FBV1fi4y157ky%2F%3Fshare_medium%3Dweb%26share_source%3Dbaidu%26bbid%3DE40210E8-A57B-4211-AC19-77DBD49A6675143090infoc%26ts%3D1605116157209&urlrefer=35f0a88389cf7dba2a6a7dc93e70a655
转贴:【技术探究】CPU性能对游戏的重要性②——超线程对游戏体验... 超线程的效率是随着频率增长而进一步提升的,而单纯的超频在性能的提升上是有局限性的.也就是说,同样的核心,架构,缓存下,一个具有超线程和高主频的CPU更加适合游戏.如果预算不允许的话,优先考虑具有超线程技术的,频率可以超,超线程可只有厂商才能给. 【技术探究】CPU性能对游戏的重要性②——超线程对游戏体验真的提升巨大么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转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bilibili.com%2Fvideo%2FBV1va411A7SF%2F%3Fshare_medium%3Dweb%26share_source%3Dbaidu%26bbid%3D7605FDDE-F7F1-43A9-8656-7AE09E0AFDFB143077infoc%26ts%3D1603741494442&urlrefer=2b9453ae93da74b755756ee71bfe69ec
可能我是你吧唯一一个用实体机跑老系统的了
可能我是你吧唯一一个用实体机跑老系统的了
个人认为DDR3内存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 现在8GB 1600单条的水分还很大,目前120一条是能收到但个人认为还远远没有触底 估计到明天3月份左右甚至90、80左右就能收到一条 前提是没有js炒作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