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禾大地
加禾大地
关注数: 1
粉丝数: 11
发帖数: 2,175
关注贴吧数: 5
【趣图共赏】仲夏凌波舞------菱角鸟
【放松一下】来看动物的这些超强表情 威胁
【 趣图 】山村女孩双脚出奇大 几次吓跑相亲人 图片说明:沈小晶的大脚
【美图】----------- 堪称最完美的十张照片 第一名 薄霭中的风车
【美图】----------- 透视的魅力
【酒文化】---------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中国酒文化 在我国古代,酒被视为神圣的物质,酒的使用,更是庄严之事,非祀天地、祭宗庙、奉佳宾而不用。形成远古酒事活动的俗尚和风格。随酿酒业的普遍兴起,酒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用物,酒事活动也随之广泛,并经人们思想文化意识的观照,使之程式化,形成较为系统的酒风俗习惯。
“免死金牌”亮相深圳 传说中的免死金牌是真的能抵死罪吗?深圳档案馆的文物展览都能用实物给你一一解答。昨日,记者在文物展里一睹了金榜、金书铁券和康熙遗诏等珍品的芳容!这些历史珍品是首次在深圳免费向所有市民开放,展出将从本周起一直持续到7月份。 这次展出的明代“金书铁券”,就是民间俗称的“免死金牌”。记者现场看到,“铁券”用生铁铸成,黑黑的,上面刻满了文字。据介绍,这是目前世上仅存的四块“免死牌”之一,是明英宗赐给将军李文的,上面刻着给予李文“免其一次死罪”的待遇。 记者王纳 摄
中国古代女人为何不穿裤子? 裤子真正成为中国女人的常服,还要再过一千多年。两条腿分立,成何体统?!尤其是女人,穿裤子就是明显要勾引男人嘛。道德家们虎视眈眈,希望把女人们掩在宽袍大袖里,失去本来的女性性别特征,来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作者:庄秋水
【图说嘉兴】新茶高调上市 嘉兴在线新闻网 2007年03月30日 15:13:48市区环城南路一家茶叶店里,工作人员正在整理刚从安吉运来的特级白片。据了解,刚上市的这些安吉白片市场售价达每500克1500元。店主说,今年春茶的生产因为遭遇两次乍暖还寒天气,特级茶的产量有所减少,价格也比去年高了一些。
【图说嘉兴】致富花海入画来 海盐秦山镇许油车村的农户们正在为桃树施农家有机肥。连日来春光明媚,该村近40亩桃花争芳吐艳,在吸引城里踏春游客的同时,也让种植户们喜上眉梢。
【图说嘉兴】樱花如云人陶醉 在市区城南公园,游客陶醉在樱花如云的迷人美景里。温暖的春光下,樱花将整个公园装点得格外烂漫。
【图说嘉兴】糖 人 禾兴路上一名家长带着孩子正在看艺人捏糖人。
【图说嘉兴】摸河蚌 一名摸蚌人正在环城河里摸河蚌。摸蚌人一个上午摸了50多公斤,他说,环城河现在变清了,这些河蚌是今年才出现的。
【图说嘉兴】江南雨中景 在海宁盐官旅游景区,两位游客在淅沥的春雨中品味着江南水乡风情。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来嘉兴感受江南风情的游客越来越多。
【人文地理】栖真杂记(下) 栖真水上交易
【人文地理】栖真杂记(中) 小镇河岸边的马桶
【趣图共赏】诗的意境 梦的画面
【人文地理】栖真杂记(上) 俯瞰千亩荡
【乡土】灵光坊水井 灵光坊水井作者: 庞艺影 文/摄 ■秀州印迹 旧时,中山路老街上有许多水井,它们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方便。灵光坊水井,是中山路上唯一保存完好的一口。一九八四年中山路拓宽以后,市文物部门在此筑亭竖碑,灵光坊水井已是一口只可观赏不能汲用的水井了。 灵光井的碑文由书法家张秋池书写,碑文如下:“灵光井为明代灵光坊水口,位于瓶山南麓、明朝兵部尚书项忠所建的项家祠堂石坊残柱之东侧。此井水质清冽,汲用已数百年,大旱不竭,因汲用者众,井圈绳痕很深,百姓称此井水有一饮百疴轻,因位于灵光坊,故称灵光井。一九八一年嘉兴市人民政府公布灵光井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八年嘉兴市人民政府新建石亭,立此碑记。”本文照片摄于一九八四年四月。
【乡土】陈舜俞与福严寺 陈舜俞与福严寺作者: 颜剑明 陈舜俞,字令举,祖籍乌程(今湖州),后因迁居嘉兴白牛村(今属嘉善县),故自号白牛居士。他是宋朝庆历六年(1046)进士,又举制科第一。熙宁三年(1070)以屯田员外郎任山阴县令。同年,丞相王安石施行改革新政,推行青苗法,陈舜俞思想保守,拒不奉行新政,上疏自劾,于是被谪为南康军盐酒监税官,熙宁七年卒于贬所,同为保守党的苏轼曾为他撰文哭悼。陈舜俞著有《庐山记》5卷、《都官集》30卷。 宋至和二年(1055),陈舜俞来游福严寺,并撰写了《福严禅院记》一文,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记载福严寺的文献资料。现在有关这座目前嘉兴最大寺院的早期历史沿革大多源于这篇文章。陈舜俞在文中说:“崇德介余杭、嘉兴之间,邑东北十里,林木蔚然而美者,福严院在其下。院始唐乾符之乙未,邑人钟离裴置之。地有千乘,因名焉。圣篆重熙,号命丕昌。祥符始年,改赐今名。”由此可知,福严寺始建于唐朝乾符二年,即公元875年,初名千乘禅院,因皇帝题额,而声名大振,逐渐兴盛。至宋祥符元年(1008年),才改名福严禅院。但是,现存于寺内、铸于清代康熙年间的石补钟上有铭文记载,此寺始建于梁天监二年(503年),比陈舜俞文中所载早了三百七十二年,不知此说源于何处。现福严寺坐落在桐乡市同福乡,该乡直到清末仍沿称千乘乡,明代洪武年间邑人朱逢吉撰《语溪十二咏》,中有“千乘梨云”一景,可见,此地先有千乘地名,后有千乘禅院,宋祥符元年后,寺院则一直称福严寺。 福严寺唐宋时已几经兴衰,这从《福严禅院记》中可以看出,陈舜俞在记中记录了三名让福严寺由衰转盛的高僧:志洪、处成、继式。志洪“率其属僧,愿为十方(指代佛教),县为之告于郡,郡谨用朝廷之法,即许之”。处成、继式德高望重,从者如云,“人睨其道之胜,而徒之归如是,而众亦向钟鼓而食,斧斤而居,求于人,乐然与之,惟恐不及”。陈舜俞还在记中写了自己前后两次游福严寺不同的观感:“予居嘉兴,小舟及其门,不远二舍,尝游于院,苔沿甓陨,圯坫不支。后三年来游,前之草莱,则兰若矣;前之瓦砾,则金碧矣”。在志洪等几位高僧的主持下,福严寺重新兴盛起来。 宋代人写福严寺的诗文流传至今的已很少,迄今仅发现两篇,除陈舜俞的《福严禅院记》外,尚有诗人杨万里的《崇德道中望福严寺》,系五言律句,仅四十个字,且为描写性语言,史料价值不高。所以《福严禅院记》是研究福严寺早期历史乃至嘉兴早期佛教史的重要资料,至元初,大画家赵孟頫将之勒石,此碑现犹存于世。
【乡土】告别灶头和煤球炉 告别灶头和煤球炉作者: 范洪祥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村民们煮饭菜都普遍使用灶头,家家都打灶头,烧稻草、麦柴或硬柴。当初,我家里很穷,买不起柴,就到乡下去捡柴烧。用灶头煮饭菜很费劳动力,尤其炒菜必须要两个人,一个人负责炒菜,一个人负责烧火。到了七十年代,市场上煤球炉问世,集镇居民有煤球供应,每人每月四十斤,这时居民普遍使用煤球炉,煤球炉逐步取代了灶头。 在我的记忆中,从一九七三年到一九九六年的二十多年时间里,我家大多使用煤球炉,偶尔也使用煤油炉(又叫经济炉,烧煤油),但是,煤油炉火不旺,只能炒菜,不能煮开水。于是,到供销社煤球店买煤球或者自己做煤球成为我重要的家务。买煤球要到店里去挑,有时我还带一只筛子去筛,把球筛出来。碰到运气不好,都是煤灰,这样回家去就得做煤球。二百多斤煤球往往花一天工夫做完,在太阳底下晒干后,再用蛇皮袋装起来,可供两个月之用。 那时,每逢学校放假,食堂停火,我们就要生煤球炉,有时遇到下雨或风向不好,刚点燃的煤烟熏得人眼睛都睁不开。这时就用扇子扇煤球炉,等烟雾驱尽,就把煤球炉拎到灶间开始煮开水、饭菜。用煤球炉煮饭菜,尤其是煮开水,省钱、省力、省时。但买煤球、做煤球的活十分劳累,而且不太卫生。所以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农村石油液化气(煤气)出现,我们才逐渐告别了煤球炉。 现在用煤气煮饭菜,省时省力又干净。早在七十年代,我去上海亲戚家看到他们的家庭燃具都是煤气灶,就曾想,我们乡下也能用这种燃具该多好。没想到,过了十多年,我们乡镇家家用煤气变成了现实。一九九一年,每瓶罐装煤气三十元左右,我家每月大约用一瓶,妻子所在单位还发了煤气灶。 从灶头、煤球炉再到煤气灶,这种家庭燃具的变化有效提高了生活质量,体现了社会的进步。
【乡土】正月螺蛳二月蚬 正月螺蛳二月蚬作者: 薛家煜 过年了,菜肴再丰盛,螺蛳是上不了台面的。一句“正月螺蛳二月蚬”的民谚,提醒着人们把握时令,去品尝这两味时鲜。春节一过,我就去菜场化一元八角买了一斤大小适中的螺蛳。菜场里有两个螺蛳、蚬子的专卖摊位。闲聊时,一个姓钱的摊主说,他人无钱却姓了钱。一年的摊位费就要好几钿,我想,他十年间只做螺蛳生意,虽不起眼的螺蛳还是给了他稳定的生计。 许多年来,嘉兴市郊的河中难见螺蛳。我老家东栅的汉塘,几经治理,河水虽无臭味,但生命力强盛的螺蛳至今未归。我问老钱螺蛳哪里扒的,“湘家荡!”他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当然问也白问,嘉兴城乡凡卖螺蛳的几乎异口同声都称他的螺蛳产自湘家荡。 十七八年前,我家邻居阿珍因工厂开工不足,降薪放假,她在小区前摆地摊贩菜,也带卖螺蛳。有一次,一位顾客问阿珍螺蛳哈里扒的?几钿一斤?阿珍压低大草帽,头也不抬爽爽快快地答道:“湘家荡!”再加上一句:“一元!”待她仰脸与问者照面,才知也是同厂职工,“湘你个西(死)!”“哈哈哈——”,地摊边,两位待岗工人一阵狂笑。 “湘家荡螺蛳梅家荡蚬”也是嘉兴流行的一句老话。清项映薇著的《古禾杂识》中有“梅家荡蚬,壳黄肉嫩”之称。可见这两种水产品也有产地好坏之分。“湘家荡”成了嘉兴螺蛳的品牌,这当属可喜,它告诉人们,至少那里的水质没有大面积污染。 水里生水里长的螺蛳,在食品匮乏生活贫困时,水乡人视之为一道味美的荤菜。菜肴丰盛了,倒真应了“猪肉肥肥,羊肉臊气,还是螺蛳吮吮有味”的歌谣之意。人们又把它当成换换口味、回归自然享用的一种选择。岁月漫漫,螺香飘飘。儿时,母亲为我炒螺蛳,后来,我教儿子用竹签挑着吃螺蛳。如今,我经常自己做醉螺蛳,去年我正添了半杯酒吮醉螺蛳时,却接到儿子的电话。于是边吃螺蛳边和远隔重洋的儿子聊家常。他告诉我,他读书的地方离河流较远,不知道那里有没有螺蛳。“嘬嘬嘬”吮螺蛳的声音,通过越洋电话,传到了儿子的耳朵,儿子深情地说,他感受着父母吃家乡菜的鲜味和吮螺蛳时瞬间特有的乐趣。 小小的螺蛳,这会它真让人醉了。
【人文地理】------京杭古运河嘉兴北段的13个关键地点 自从隋炀帝大业六年(610年)开凿江南运河,与邗沟、通济渠相通后,自北而南,流经嘉兴。从此,嘉兴的历史与运河紧密相连,并因此而繁荣发展。元代形成了通县至杭州的航运通道后,大运河更成为沟通中国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命脉。运河沿岸的嘉兴也显得更为重要,成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清代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说嘉兴是“拊钱塘之肩背,通吴越之肘腋。鱼盐饶给,商旅四通,亦江东之雄郡也。”确实不是虚言。 雍正嘉兴府图(局部) 红线为大运河流向
【人文地理】------人文和谐的西塘(下)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撰文 徐雪娟 摄影 黄才祥 人文和谐的西塘(下) 一 每一次来到江南古镇西塘,漫步在长长的廊棚下,穿梭在古桥间,行走在幽深的古弄里,总有一个硕大的问号叩打着我的心扉,究竟是什么营造了西塘“桥多、弄多、廊棚多”的迷人风情? 有人说西塘的风情是由于西塘的平民文化。不错,西塘有平民文化色彩,不少明清民居为普通居民所有。但是,哪一处古镇,不是世世代代繁衍着属于自己的古镇文化?有人说西塘的风情是缘于西塘的儒商文化。不错,西塘养育出一批亦文亦商的小镇名流,其中有几位还是著名诗人柳亚子先生创立的南社社员。但是,西塘的古桥、古弄、古廊棚所营造的风情,哪一处不是千百年岁月的积淀,千百年历史文脉的延续?
【人文嘉兴】打开2007 生活可以更好 2006年末,你去商场“血拼”了吗?
【民俗文化】写意水墨十二生肖
【民俗文化】蓝印花布上的《清明上河图》 蓝印花布是中国传统的经典手工艺制品,它的复杂生产工艺曾记录在古代诸多的著作中。
【人文嘉兴】大运河申遗嘉兴进行时
【欣赏嘉兴】8.26♀雪中嘉兴 作者: 嘉兴ぃ俊 2006-8-26 09:03
【欣赏嘉兴】8.26♀古镇美景 作者: 嘉兴ぃ俊 2006-8-26 09:02
【图说嘉兴】“新南湖人”学文明礼仪 昨天下午,南湖区解放街道凌塘社区邀请嘉兴市文明礼仪讲师团的文邦卫老师到徐王公寓为当地外来妇女开展礼仪讲座,受到了这些“新南湖人”的欢迎。
【图说嘉兴】秋天的声音 昨天下午,市区勤俭路边一名小男孩正在听蝈蝈的叫声。在小虫的鸣叫中,人们不知不觉地迎来了丰收的季节。
【图说嘉兴】先睹为快读“镇报” 昨天上午,秀洲区洪合镇大桥村的村民正在阅读刚拿到的镇报“今日洪合”。据了解,为了加强对基层党员群众的宣传教育,秀洲区各镇(街道)先后推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镇报,内容包括最新的动态,文明道德故事,生产、生活小知识等。
【图说嘉兴】这样下车,莫忘安全 昨天上午,在秀洲区一主干道上,一名乘客在客车等红灯的时候,就匆匆忙忙地下了车。这样下车,莫忘安全!
【图说嘉兴】为保摊位出险招 8月22日和23日,嘉善县魏塘镇和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联手对露天市场进行整顿治理。一名情绪激动的摊主躺在执法部门的车下,阻拦工作人员取缔自己的摊位,经教育后他表示愿意接受处理。
【图说嘉兴】勇敢者不是这样的 昨天下午,象贤新区内,一名小孩爬上了一棵刚移栽的柿子树。这样做既不文明又不安全。
【图说嘉兴】端了白蚁老巢 昨天中午,嘉兴白蚁防治所工作人员在秀州中学校史陈列室里查看药物诱杀白蚁的战果。据了解,这个几乎将整幢建筑物木质结构损毁的白蚁王国已经被摧毁,杀灭白蚁数量超过30万只。
【图说嘉兴】化妆品柜台上的男营业员 昨天下午,在市区一家大型购物商场的女性化妆品柜台前,一位具有化妆师资格证、发型设计资格证的男性营业员正在为顾客化妆。为了吸引顾客,在以往只有女性营业员的化妆品柜台也出现了男性营业员的身影。
【图说嘉兴】在文明之间 昨天上午10点15分,市区中山东路某公交站台上,灯箱广告挂了创建文明的公益广告,而等车的行人就在站台上又脱鞋又搁脚,这样的举动在“文明”之间显得非常不协调。
【图说嘉兴】消防通道不通 前天下午,一家饮食店的厨师正在禾兴北路一个小区的消防通道边烧制烤鸭,而他的身边则停满了摩托车、电瓶车。
【图说嘉兴】外籍农用车有了海盐“户口” 昨天上午,海盐县农机监理站和县交警队联合对长期在海盐县从事运输作业的外籍农用运输车、拖拉机和工程车进行了规范整治,并且把他们的信息输入外籍车辆登记系统,建立起档案,使这些外籍农用车在海盐有了户口。
【图说嘉兴】防病治虫保丰收 昨天上午,南湖区农经局的技术人员在大桥镇十八里桥村的水稻病虫观测圃内进行虫口密度调查。据悉,近年来南湖区水稻病虫害较为严重,为此,该区各级农业部门进一步加大了水稻病虫害监测力度,以确保全区粮食生产安全。
【图说嘉兴】南湖晚霞 昨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傍晚,绚烂的晚霞在南湖上空形成了美丽的图案,而这也预示着南湖区未来几天又将以晴热天气为主。
【图说嘉兴】品牌带来效益 昨天下午,秀洲工商分局和王江泾镇工商所的干部们,来到秀洲区油车港镇的一家葡萄种植基地里,和种植户探讨建立品牌后带来的好处。今年,秀洲工商分局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一镇一品,一社一牌”建设活动,积极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民通过品牌建设扩大农产品的知名度,为自己带来好收益。
【图说嘉兴】村里来了大学生 昨天上午,桐乡市屠甸镇荣星村的村民正在家门口接受义诊。当天,嘉兴学院医学院在该村设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医学院的师生们开展的义诊及免费送OTC药品活动,受到了广大村民的欢迎。据了解,今后医学院将不定期地派出小分队为荣星村村民进行义务体检,并分批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
【百姓生活】儿子回家 父亲流泪 。
【商场见闻】现场教学 效果果然不错 20日晚,一名卖发夹的小贩在海盐县武原镇勤俭路上摆起摊,现场教学如何使用该发夹梳理出各种发型,吸引了不少爱美女士驻足观看。据他介绍,使用如此直观的销售手法给他带来了好效益,3元一个的发夹,一天能卖出100多个。
【安全信息】车速过快 殃及路边车 昨天上午,海盐县武原镇勤俭路上,一辆行驶中的三轮电瓶车为了避让前面的车辆,一头撞上停靠在路边的人力三轮车,致使人力三轮车两轮撞扁、车身翻倒,幸亏没有造成伤亡事故。
【高温掠影】工地上送来绿豆汤 昨天,10多名务工人员在撤渡建桥工地上喝上了由嘉善航管处送来的绿豆汤。据了解,为加快撤渡建桥的建设速度,负责工程的市(县)交通局等有关部门全力协作。年底前嘉善县将又有两座跨河大桥建成。
【安全提示】人被撞飞 血的教训 昨天深夜,一名男子在中山路机动车道上被一辆台州牌照的马自达轿车当场撞飞。现场附近的一名工地保安说:“当时那名男子正在清扫路面上工程车撒下的泥土,都已经快扫到工地门口了。”现场留下长20米左右的翻滚式血迹。据现场处理事故的交警介绍,事发后,伤者已经被送往医院抢救,具体事故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当中。
【安全提示】一车十一人 胆子太大了! 禁! 昨天,在南湖路上,一辆电动三轮车载着大人和小孩共11个人飞速驶过,人命关天啊,车主不为他人想,也该为自己的安全考虑一下。
【百姓生活】“变废为宝” 昨天下午,在昌盛路旁,15岁的李庆红将捡来的100多个瓶子,卖给了收废品的老郝。李庆红说,这100多个瓶子是他花了4天时间捡到的,卖得的钱可以买些文具,这样可以为父母减轻一点负担。
【百姓生活】河东街摆满古玩摊 昨天,市民陈先生给晚报打来电话说:“每天早晨上班高峰时,市区河东街道路常会出现交通堵塞,主要原因是一些古玩摊主在路旁进行交易,希望有关部门来管一管。”这是记者今天清晨拍到的画面。
【百姓生活】宝贝兜风 昨天傍晚,一只小狗坐在主人电瓶车车篮里在真合路上兜风。
【城市管理】门前三包整治 昨天下午,南湖区建设街道城管办工作人员正在辖区登记门前三包单位,并发放“门前三包”整治通知书。
【城市管理】一切为了方便行人 为了让出通道,给行人提供方便,昨天下午,工人们正在把位于秀洲新区江南摩尔购物广场西面的一座公交车候车厅往北搬迁。
【城市管理】带上“家当”搬离车库 在新城街道亚都社区,租住在秀洲花园一期9幢一个车库里的江西籍外来务工人员,正用三轮车带着自己的“家当”,从租住了几个月的车库里搬离出来。随着秀洲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人员大量增加,将车库出租用于居住、开店经营等现象,已严重影响了居民住宅区的环境卫生和居民日常生活。在秀洲区此次开展的规范居民住宅区车库出租管理的专项活动中,亚都社区是其中的重点整治区域,截至昨日,已有204户搬离了车库。
【青藏铁路】千里青藏线 列车垃圾“零排放” 工作人员将列车上的袋装垃圾摆放在青藏线格尔木火车站站台上,等待垃圾车集中运走。为保护青藏铁路沿途的高原环境,所有进藏旅客列车均采用先进的真空集便和污水收集装置。同时列车上配备垃圾集纳系统,采用压缩技术,将大量垃圾压缩变小。在青藏铁路运行的列车都要在格尔木站集中进行吸污作业和垃圾回收作业,确保垃圾和污水零排放。 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嘉兴故事】莫氏庄园:关起门来的风景 门楼
【开心一刻】☆.-*`' 包“爱心馄饨” ``"*-,_☆ 嘉兴在线新闻网 2006年07月31日 10:03:46 近日,南湖区解放街道各个社区的30多名小朋友来到街道托老所给老人包“爱心馄饨”,并将亲手包好的馄饨一口一口地喂给老人吃。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