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故事】莫氏庄园:关起门来的风景
嘉兴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5
加禾大地 楼主
门楼
2006年08月05日 06点08分 1
level 5
加禾大地 楼主
大隐隐于市 罗马人查看一地如同打量人脸。他们认为,山水风景都是这个地方有生命的内在精神的外部显现。中国人认定风水艺术跟针灸术一样,都必须拿准龙脉、精确定位。东西方的园林艺术家不约而同地发出忠告:无论在何处建宅造屋、修葺园林都必须实地勘察,评估优缺。平湖莫氏庄园,作为清代六大宅第厅堂之一,由清末平湖豪绅莫放梅始建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历时三载,耗银十万两。整座庄园占地七亩,建筑面积二千六百平方米,大小房屋七十七间。莫氏庄园的建造选址完全顺应古老的风水术,庄园坐北朝南,向明而治。庄园位于南河头东首,南河头为清时繁华街巷,酒肆茶舍,商贾云集。莫氏庄园临街傍河,东有东湖,西有塘河,为当时水上交通要道之一。庄园作为大型封闭式江南古民居建筑群,它高达六米的风火墙使其虽居闹市,几无尘嚣。可进可退,闹中取静,这也深得古典园林之精髓。 是阅读唤起了我对莫氏庄园的注目,那是一首当湖词人潘植卿先生的《临江仙》:小巧玲珑楼阁,对称错落厢房。闹中取静隔围墙,当湖四合院,冬暖夏风凉。布局江南特色,造型中古遗光。呢喃燕子绕回廊,似云胜昔,正道是沧桑”。说的正是莫氏庄园,岁月沧桑,人事变幻,恰激发了我探古之幽情。 五月的清晨,日光融融,林木森森,暗淡的紫花似已开尽。来到当湖镇上,这里真是热闹极了,现代的商铺,林立的高楼,穿红着绿的男女,往来回返的各地商人,他们大摇大摆地走过爬山藤覆盖的门墙。“人民西路19号”的深蓝色牌子,在灼热的阳光下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差不多每个城市都有如此大众的命名,人民路,一条朝气蓬勃的路,古老的街道被冠以全新的称号。
2006年08月05日 06点08分 2
level 5
加禾大地 楼主
东花厅
2006年08月05日 06点08分 3
level 5
加禾大地 楼主
我的目光跃过那高高的白墙,探到了墙头上幽幽的绿意,没有红花,只有绿。心事重重的绿。一定是墙内的风景滋养了这些寂寞的青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屋子里的人一茬茬地,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它们却从来不曾改变爬行的姿态。 一群列队参观的孩子们出来了,红扑扑的脸蛋从爬山藤覆盖的绿意下走远了。还有一对年逾古稀的老年夫妇,也慢慢地走出庄园。我恍惚觉得有谁在说话,在热气腾腾的当湖街上,在人民路19号,莫氏庄园的后门,我感觉到从历史的墙缝中渗透出阵阵喧哗。俄国作家果戈里曾说过:建筑还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的时候,它还在说话。 会说话的庄园 “风景”在古代中国人的字典里无非由两个字构成:山和水。山挺且拔,水曲而柔,此为大美。但并非各地都有山水皆美的景致,于是,一些受了田园诗和陶渊明影响的古人,开始在一定地域上,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和美的规律,通过改造地形,叠山理水,配置花木等途径构筑一个封闭的居住环境,这些宅第园林的主人,都为文人,富商,皇亲,显宦……他们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以“一勺代水,一拳代山”,“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浓缩天然山水于咫尺之间,关起门来静享自然之趣,人工之美,让“鸢飞戾天者,‘游园’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景’忘返”。所谓:一勺则江湖万里。 莫氏庄园给人的感觉正如古园林专家陈从周所言:“小巧玲珑,布局紧凑”,在莫氏庄园里,全然不见薄迦丘《十日谈》里描写过的“园林走道纵横,平坦宽广,挺直如箭”的西方园林景观,相反,整个庄园随处可见空间的局促,小径曲折,过道狭窄,门厅逼仄,光线暗淡,连楼梯也是陡峭而险,在经过小心翼翼的攀爬之后,冷不丁可见头顶上方书写着“小心碰头”字样,竟是如落入圈套般吃惊不已。莫氏庄园和其他江南私家园林一样,因为其范围有限,也注重空间的分隔。进入庄园,通常是经正门,穿仪门,步入轿厅,过账房,经中庭步正厅,进内室。如此或以厚墙壁间隔,或以几何洞门相通,或以花窗、花墙相引,一进一进入内室,这般曲折往复,峰回路转,有一种空间无终了之感。只有那些起沟通之用的回廊、备弄、庭园,才起养眼、定心之用,让人慢一些,再慢一些,似乎它们才是整个庄园的主角。
2006年08月05日 06点08分 4
level 5
加禾大地 楼主
西后花园
2006年08月05日 06点08分 5
level 5
加禾大地 楼主
当然,莫氏庄园并不是一味地强调分隔空间,而忽视相互之间的联系。莫氏庄园里的窗,特别是书房里的门窗、书架,最先打破人与自然的隔膜,“开窗借景”,把风和阳光引了进来,让主人在自家书房里安然享受着,无须再出门找寻风景。然在莫氏庄园潜心设计的阴凉通风里,却多的是凿壁偷窥的暗道,例如在西楼二层莫家二少爷莫仲陶卧室外过道的墙上,开着一博古架式的透窗,看似搁置古董用,其实除通风透气外,它更作窥视之用。楼上的妇女,通过此窗可将正厅里的来客尽收眼底。或是在阴凉的过道里有个貌似通风的小窗,你若睁开眼往里面瞄上一眼,说不定正撞上偷窥者诡异的眼,先吓得你魂飞魄散了。在如此“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环境里,勾心斗角必是自然天成,暗箭伤人也是结构使然。苏童小说《妻妾成群》里的陈府,想必也是这样的所在,那颂莲梅珊们的命运必是无法避免的。
2006年08月05日 06点08分 6
level 5
加禾大地 楼主
东花园
2006年08月05日 06点08分 7
level 5
加禾大地 楼主
春晖堂
2006年08月05日 06点08分 9
level 5
加禾大地 楼主
东花园明亮而紧凑,写意而蒙眬,作观赏和日常之用。而隔着书房遥相应和的便是莫氏庄园中的前后两花园。因为主人的吟咏,以及前人诗词绘画的浸润,莫家前后两花园无不清幽恬静,淡雅空灵,有一种出尘之美。春看桃红,秋闻桂香,夏听幽篁低语,冬赏傲雪腊梅。梅令人洁,竹令人幽,桂令人淡,莲令人清。一年四季,尽在方土之中。但在莫氏庄园里,造园主除根据景象莳花艺树外,还精心选择了一些既能观赏又能食其花果的嘉树,如白玉兰、桂花等食用花木,如此观赏、食用两不误,想必也是莫放梅式精明商人的智慧选择。在莫家花厅诗钟社的酬唱宴会上,桌上摆放的会不会是玉兰片、桂花糕、莲子羹这样的点心?用来润一润诗喉的就不能是采集园林植物自酿的果饮?古典园林中的“花园自供”现象,难道就不是一桩风雅之事么?最美的食物,最香甜的酒,都流进了诗人闲适的胃里,成了莫家花园里最为写意的景致。 一只猫爬上雕花的屋脊 五月的清晨,莫氏庄园春晖堂前的白玉兰正幽幽吐出新绿。玉兰,花先叶而开,五月花事已过,唯留雄壮的树干,亭亭如盖的叶子,百余年的历史,三个世纪的跨度,春晖堂前的这一株玉兰树却兀自挺立,生长迅速,把冗长的岁月悠悠地甩在身后,它的对面,就是那棵同样古老的桂树,微风吹过,树影婆娑,树叶起伏,似在讲述着当年莫氏主人关于“金玉满堂”的故事。 恍恍然百余年的光阴如白驹过隙,莫氏庄园人事变迁,几经浮沉,家族中人也已随之风流云散。主人莫放梅1915年卒于上海,葬于平湖南门外永凝坊为字圩。莫家长子莫孟韬晚年皈依谛闲法师于宁波观宗寺,卒于1932年。其余三子,莫仲陶,莫叔夷,莫季平,均卒于解放之后。命运多舛,是风中烛光,倏忽熄灭。人生短暂,似叶上朝露,日出即唏。庄园中有一个电话间,如果生锈的电话机能说话,必能告诉我们当年那些惊心动魄的场景。可惜时光不能倒流,生命不能复制,好在园子的生命到底强过当初造园主的生命。莫氏庄园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被当作阶级斗争的反面教材,叫“地主庄园馆”,到如今除了账房里仍然有挥着锁链拷打佃农的泥塑,其他一概不见了。岁月悠悠,当年的地主庄园馆,现今也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游客来此观光游览,数家影视制作单位纷至沓来。莫氏庄园经修缮整理,白处更白,黑处更黑。古老的庄园在新一轮旅游大潮的冲击下,焕发更强劲的生命力。节假日,本地的教师带着中小学生到此参观游玩;平日里,严肃的古园林专家小心翼翼地打量着雕花门窗;还有一些摄影爱好者,美术学院的学生们,他们都来了。莫氏庄园里歌声起伏,笑声朗朗,在古松疏竹之间,在清潭碧池之畔,消受风雨中声,日月中影,不亦乐乎?
2006年08月05日 06点08分 10
level 5
加禾大地 楼主
曾经的“收租院”泥塑
2006年08月05日 06点08分 11
level 5
加禾大地 楼主
五月的中午,在游人渐稀,庄园清凉之际,我想要离开。沉寂下来的园子,忽然有一种接近其本质的纯净,堂弄里忽忽生风,花园里绿意幽幽。一只猫蜷缩在栗色木门背后,另外一只忽然跳上窗台,以迅捷的速度爬上高高的雕花屋脊。一灰一白的两只猫,在游人散去的园子里,捕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作者: 撰文郑晓风 摄影黄才祥 编辑: 张丽萍
2006年08月05日 06点08分 12
level 0
谁去过莫氏庄园?
2006年08月05日 07点08分 13
level 0
我去过,我是去找童年的感觉。
2006年08月06日 01点08分 1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