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netkurt planetkurt
关注数: 183 粉丝数: 686 发帖数: 10,256 关注贴吧数: 69
很久没有这么生气了。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v.sohu.com%2F20160229%2Fn438918406.shtml%3Ftxid%3D5f1851af7a0d03373246b2049665968d&urlrefer=ba065dcc8c8651c0661c3161f8d1afbb 因为参加过这个河南俱乐部的比赛,所以印象还是挺好的,看到这个事情内心是想替他们开脱的。可能是因为接触广电系统和媒体比较多,所以对这种行为有种发自内心的厌恶,可能也是因此我个人的反应比射箭圈其他人要激烈一些。 但其实并不是这样,我只想说,河南电视台,你摊上事了。 首先是一个基本是非观的问题,没射过箭的人,看了这个视频之后,内心会对射箭运动有怎样的认识?射过箭的人,对于里面传递的信息又有多少人能分辨真伪?作为传播者是要对自己传播的内容负责的,河南电视台的节目组又是否有这个责任心呢?如果做了错事,没有人站出来指出错误,那有怎么指望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犯错呢? 第二个问题是从业者的职业操守。无论这个俱乐部以何种形式参加到了这个视频的拍摄中,那么作为这个视频中唯一出现的射箭行业从业人员,节目内容中的真实性和专业性就是你们的责任。你们既然从媒体得到了传播品牌的好处,那就应该对媒体的内容负责。任何一个从业者可以从这个行业获取生存所需的利益,但绝不能做破坏和违背行业发展的行为,这个就叫职业操守。 第三个,好的射箭宣传的视频会得到传播,坏的东西你也无法控制它的传播,因为传播是不会受内容“好坏”的影响的。不是我们不传播他,他的影响就没有了。只有人们的价值观正确了,坏的东西传播起来,会对媒体本身的品牌产生负面影响,媒体才会顾忌,才会收敛,才会知道有个东西叫道德底线。 呼吁河南某俱乐部公开对视频内容和自身行为作出解释。 呼吁河南弓友抵制该节目。
竞技传统弓技巧:直线力撒放 现代竞技反曲中,使用护指,纯粹是因为大磅数弓的前提下,手指不能承受过大压强,才使用护指。因为护指在柔性和分担压强这两个功能不能兼得,所以现代竞技反曲选手,一般选择护指的标准是“尽量贴合手指”,而且只要加上护指,就会产生扰弦,所以选手一般选择长期使用同一个护指,才能尽量减低护指带来的影响。关于产生扰弦原因是我后面要讲的直线力撒放。 直线力撒放可以理解为“建立在持续的直线力用力意识下的撒放技术”,与其相对应的是定撒技术。 这里可以理解桶扳指和部分硬质扳指采用的是定撒技术。 定撒技术的特点并不是没有直线力,直线力实现的是后手位置的固定,然后通过减小硬质扳指与弦之间的接触面,来实现弦从“槽”中脱出。所以我们常接触的桶扳指比较常见的使用方式为上拧和下拧两种。这种撒放技术有点类似于复合弓的撒放器。 在这种撒放技术中,核心的是前手的持续前撑意识,后手的用力相对固定,前手的前撑用力应该持续加大。 回过来讲直线力撒放,直线力撒放的用力意识与竞技反曲相同,其实说谁先谁后并不必要,竞技反曲的用力意识训练更系统,所以我比较推崇用竞技反曲的方式来进行量化,有助于用力的清晰。 首先前撑是持续,固定的一个状态,举弓之后就确定了前撑的用力意识。 后手的用力意识是在开弓阶段形成的,从开弓阶段,就要做到手部、腕部、小臂不要参与用力,开弓的用力意识全部集中在肘尖,持续向后带,然后自然地将肘尖带入靠位,对这里是重点,靠位的并不是手,而是肘尖,这个过程中保持骨骼支撑不变就不用讲了。 前面这些只是直线力撒放的前提,因为从肘尖开始,到拇指勾线位置,没有任何一块肌肉是用力的(唯一用力的是食指将拇指扣住),这时只需脱开食指,让弓弦将完全放松的拇指带开。所有的一切只是为了最后的一句话,但是能做到拇指完全放松,是需要正确的直线力用力意识来做保证的,只要拇指脱弦的时候,拇指是紧张的,就会产生明显的扰弦。 综上。直线力撒放和定撒的核心区别,是撒放的脱离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至于采用硬质扳指还是软质扳指,是为了配合这种撒放机制而进行的合理选择。(理论上无论哪种撒放技术,都会有高手) 直线力撒放比较适合有竞技反曲用力意识基础的射手。
传统弓修习总结--拧弓 从9月份修习传统弓至今,拧弓是最大的收获之一。 其实源头是去峰尚时候,五哥跟我提了一嘴,要想打好传统弓,一定要学会翻弓。 当时手里有2把练习弓,一把是老魏的火焰龙实拉40磅,一把是蝰蛇,实拉26磅。当打的火焰龙的时候,虽然推的很直,但是箭杆打弓臂的现象非常明显。但是使用蝰蛇的时候,打弓臂的现象明显减弱了,如果排除箭杆挠度的影响,那么蝰蛇的出箭点靠近中心线的设计,明显是减少了箭杆打弓臂的现象。 结论一,一般传统弓由于是非中心线发射,在放箭瞬间箭杆对弓臂会产生一个压力。 一般的小拉锯传统弓选手,会选择把箭尖瞄在靶心线的左侧(正手选手),也是因为在这个压力的影响下,箭的初始方向会更偏向箭头的右侧方向。 回到五哥提的翻弓的事情,身边一个朋友给我解释翻弓的时候,提到了一种拧弓的推弓方式:将握弓的手,环绕弓把向左侧转30度左右,握弓姿势不变,并握紧。推弓时采用正常的推弓姿势直线推弓,这样弓会被推弓手拧偏一点。结果发现使用了这种推弓方式后, 基本没有再出现箭杆打弓臂的声音,而且箭的飞行轨迹特别直!而且瞄点回到了靶心延长线上。 好多人在解释这种拧弓动作的时候,强调的是“由于拧弓后产生的一个翻弓动作,导致弓产生了让箭的效果”,在后来与一些理论派选手讨论的时候发现这个理论并不科学,因为弓片带动弓弦的回弹速度极快,弓弦回到初始位的时候,拧弓力并不能让推弓点产生位移。(因为推弓力是直线向前的,如果如果产生位移只能说是推弓力有问题)而后续的“让箭”动作是由于拧弓力带动弓旋转的后续延伸。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采用了拧弓解决了箭杆对于弓臂的压力问题?这么做是否有其科学性? 可以看我发的这个图(画的略丑,请大家无视),重点是当给弓臂旋转力的时候,导致弓有一个轻微的旋转,这个旋转导致了弓稍并不在推弓点和拉弓点的延长线上。这个时候如果放箭,理论上,推箭的力量,和直线力会有一个很小的夹角。 就是由于这个夹角,箭对于弓臂的压力减小到了一个极低的水平,去箭的方向基本和箭头方向保持一致。 关于拧弓的科学性问题,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关于指幅射法的几点分析。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lieku8.com%2Fforum.php%3Fmod%3Dviewthread%26tid%3D310188%26page%3D1%26extra%3D%23pid756479&urlrefer=68f465597f43a3184113dcc503f764b1 原帖地址 对于射箭运动而言,从符合的三点一线式器材辅助瞄准,到很多无瞄器材射手所说的“直觉瞄”。总结起来可能可以这么说: 无论采用哪种瞄准方式,无非是建立瞄准体系的难易程度+速度与瞄准的精确度成反比。换句话说,如果吃力不讨好的瞄准,我们不用也罢。 现阶段来说,指幅射法确实是在所有没有瞄准器弓种中在瞄准环节精度最高的。但仅仅限于在瞄准环节的优势。客观的说,指幅射法也有其劣势:对于器材的调整要求远高于其他射法。关于这件事,传统弓赛场上极少有优秀的指幅射手便可见一斑。 指幅射法因为搭箭点并不是弓弦回弹的起始点,导致弓弦开始推动箭时整弓已经产生很大变化,(弓片已经开始回弹,弓弦已经开始振动)会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性的扰动以及放大放箭时的扰动。从这点来说,一方面,需要器材拥有很强的吸收前期变化的能力(配重和中心前置),另一方面也要牺牲一定的精确度来提高容错性。这可能也是现阶段指幅光弓选手无法在30米以内的距离上再排名赛阶段彻底与竞技反曲选手抗衡。 说回来,圈子里有很多人使用地中海光弓打法,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细致的观察,影响这些射手成绩的更多的是瞄准的精确度,更少的来自于器材的非正常扰动和技术动作影响。 所以说,指幅射法并不神秘,相对于地中海、蒙撒,指幅射法需要更好的直线力、撒放、动作一致性,以及对于器材更深刻的理解,来保证瞄准阶段的优势能够顺利发挥。
【爱射箭】精品转载:贝特侧垫与他的仿品们(转自射箭沙龙) 精品转载是一种拿来主义行为,虽有些人不齿,但是就像这篇文章中所提到的,模仿者不是不可以超越原作。 ~~~~~~~~~~~~~~~~~~~~~~~~~~~~~~~~~~~~~~~~~~ 笔者选择了3款市面上做的与贝特侧垫最为相似的产品,进行了十分细致的比较。这篇文章对于我器材选择和评价的视角有着重大的影响。 首先来一张全家福,3款仿品笔者并没有公布品牌型号,我这里尊重原作的初衷。 但是很明显的可以看出,作为仿品,并不能做到拿出原作的诚意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希望通过价格上来实现与原作的差异化。国产3号虽然提供了固定用的塑料扳手,但是在实际使用的时候效果并不好,塑料太软导致使用很不方便。但是带的弹簧有不同弹力,这点很有诚意。再来一张定妆照。原文提到“外观区别不大,调节采用相同方式”。这里指出,韩产和国产2有增加摩擦的花纹设计,但实际使用时并没有什么卵用的说。OK这里是重点,“打开比较一下所用材料和做式就比较明显,只有第3个材料和做工和贝特基本一样,第2和第4都所用材料和做工都比较烂,可能是这个只起到填充做用(个人认为--高手可做一下说明)厂商不太注重。” 不得不说,笔者的观察还是很细致的,粗略看来,几款并无明显差距,但是去理解一个工匠在设计时的心理时一名测评师的必备职业素养。“顶柱--贝特就是贝特做工光滑而且特耐磨,第2和第3可所用材料一不光滑二不耐磨,第3个采用黄铜做工还算光滑” ok,这里值得说一下,程老师曾经向我力推过黄铜材质的侧垫芯,原因就是其极其耐磨。但是这个耐磨仅限于顶端,而且这是一把双刃剑,耐磨就意味着材质的致密度高,侧垫耐磨了你考虑过箭的感受没有。如果你使用的是2000一打的X10,你会希望被你100多元的侧垫划花吗?虽说这种磨损并不影响射手的器材准确性,但是确实有些人是因为这件事不选择黄铜侧垫芯的。但是尼龙侧垫芯就完美吗?我只说一件事,当我使用铝外层的金属背甲箭的时候,开弓时那停不下来的摩擦箭杆的吱吱声简直让我抓狂!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国产3的黄铜芯其实在长期使用的的情况下,由于铜是一种很软的金属材质,容易出现环形的使用痕迹,这种痕迹可能会导致铜芯的滑动不是很流畅。还好产品提供了备用件,并且更换成本很低。这是一些产品细节。可以直观的比较出几款产品在设计细节和做工上的用心差距。最后一张图有一个细节笔者着重提了一下,就是国产3在与弓臂固定的环上加装了橡胶垫,这个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安装的稳固性。虽然在实际使用中感觉并不明显,但是这种敢于打破原作、进行尝试改进的行为还是值得称赞的。 “怎么比都是贝特的弹簧都柔顺” 这是最核心的问题:对于侧垫来说,弹簧就是侧垫的心脏,这点也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德国制造和中国制造的差别。在使用贝特侧垫时,侧垫调节是极其敏感的。(因为在使用光弓的时候,偶尔要靠侧垫来调节箭的落点)但是国产产品的调节有时不太量化,经常要靠着经验和手感去适应。这也是国产配件现阶段面临的共同为题,也就是调节的易用性差。笔者很细心的观察了侧垫的内壁,支出只有贝特和国产3进行了内壁抛光。值得称赞。 另外有一点笔者也提到了,就是“多加了一个固定环,真对不同的弓臂厚度,可选” 这个其实在选择贝特侧垫的时候,贝特是通过3种不同型号来进行适配的,不得不说,这是一种中国式的改造,比较鲜明。最后,再次感谢沙龙ID:一箭情 进行的精彩测评,希望大家能从这篇测评中获取到一些器材知识。
【爱射箭】云活动之:各地箭馆“云”游记 首先解释一下,一直以来收集和整理的射箭器材知识、技术理论,为了更方便爱好者使用,本人计划成立【爱射箭工作室】。本工作室非盈利、非专业,以分享和交流为主要目的。 其次感谢峰尚器材室对于本测评提供场地和器材支持。 ~~~~~~~~~~~~~~~~~~~~~~~~~~~~~~~~~~~~~~~~~~~~~~~~~~~~~~~~ 关于“云活动”: 这是我期望利用广大吧友的力量,快速积累射箭相关信息和知识的互动性质活动。 大概的方式是,【爱射箭】制定一套针对每次活动的发帖要求,如文字和图片方面。然后吧友们参加每次活动,其中复合要求的,【爱射箭】会进行一定奖励。(初期会免费发放一枚爱射箭徽章,并记录积分,后期如果有人愿意和爱射箭平台合作,积分会变成实际的奖励) ~~~~~~~~~~~~~~~~~~~~~~~~~~~~~~~~~~~~~~~~~~~~~~~~~~~~~~~~ 先介绍一下本次云活动: 各位吧友大部分是常驻在自身方便的箭馆里进行学习和训练的。我们不妨以一名访客的角度,把自己所在的箭馆展示给广大弓友! 活动细节: 每人拍摄一系列的箭馆照片,并把箭馆的背景(如馆长和教练的行业背景、成立初衷、经营情况)信息收集一下。 照片要求: 必有 正门-尽量在白天拍摄、要有明显的箭馆名称标识 箭道-不同米数的箭道非别拍摄,在起射线线后尽量采用低角度拍摄(相机稍微靠近地面) 器材区-馆友存放器材的区域,尽量采用侧向角度拍摄 工作区-一般是进行器材组装、维修、调试的区域 可选 周边环境、箭馆休息区、教练MM、馆友风采、公用器材、各种合影。 总之,希望这次活动大家踊跃参加,徽章正在设计制作中,祝给位有开心的一天。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