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复太极 平复太极
关注数: 486 粉丝数: 363 发帖数: 14,284 关注贴吧数: 6
杨拳十要 杨式太极拳《十要》 一、虚灵顶劲 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气血不能通流。须有虚灵自然之意,非有虚灵顶劲,则精神不能提起也。 二、含胸拔背 涵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拥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 三、松腰 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故曰,命意源头在腰隙。有不得力,必由腰腿求之也。 四、分虚实 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五、沉肩坠肘 沉肩者,肩松开下垂也。若不能松垂,两肩端起,则气亦随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坠肘者,肘往下松坠之意。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放人不远,近于外家之断劲矣。 六、用意不用力 太极论云。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之间,以自缚束,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洫,沟洫不塞而水行,经络不闭而气通。如浑身僵劲,充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一发而全身动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即太极论中所云,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也。太极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绵裹铁,分量极沉。练外家拳者,用力则显有力,不用力时,则甚轻浮,可见其力,乃外劲浮面之劲也。 外家之力,最易引动,故不尚也。 七、上下相随 上下相随者,即太极论中所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由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亦随之动,如是方可谓上下相随。有一不动,即散乱矣。 八、内外相合 太极所练在神,故云神为主帅,身为驱使。精神能提得起,自然举动轻灵。架子不外虚实开合,所谓开者,不但手足开,心意亦与之俱开。所谓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与之俱合。能内外合为一气,则浑然无间矣。 九、相连不断 外家拳术,其劲乃后天之拙劲,故有起有止,有续有断,旧力已尽,新力未生,此时最易为人所乘。太极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终,绵绵不断,周而复始,循环无穷。《原论》所谓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又曰“运劲如抽丝”,皆言其贯串一气也。 十、动中求静 外家拳术,以跳踯为能,用尽气力,故练习之后,无不喘气者。太极以静御动,虽动犹静。故练架子,愈慢愈好,慢则呼吸深长,气沉丹田,自无血脉偾张之弊, 学者细心体会,庶可得其意焉。
求实度的拳论说 武术界翻天覆地変化 曾经的半个多世纪,武术界首捧“太极拳”。顶峰期间,全国上亿人参与,天安门广场万人同演。演的是以陈氏为首的各式快拳慢打拳套路式太极拳。鼓动口号是打进北京奥运会,走向全世界。可谓是雄心壮志大气魄!可惜在奥运会前让组委会几位专家轻眼看穿,这是大骗局。说打不能打。说操又无法走程序。是假货。不于入会。让中国人大丢脸面。激怒体育界上下领导。如何处置?国体总局审时度势,作出重大决策;对于快拳慢打拳套路式太极拳。全盘否定。全面封杀!所谓的太极拳界遭受断崖式崩盘。至今十三年过去,状态依旧。社会上还在延续的仅是剩磚破瓦。还有一些不甘心上半辈下的心血付之东流的人,还在拼命挣扎,力求解决衣食问题。原生态太极拳即王宗岳太极拳。一直在江湖上暗流,不是封杀对象。 “王宗岳太极拳论” 讲“王宗岳太极拳论”仍是史上经典的太极拳理论。教课书。是明朝太极拳家王宗岳依据自己实践,诠释史遗的“张三丰太极拳歌诀”,用白话文文体写下“王宗岳太极拳论”。分上下两篇。为太极拳理论立下奠基石。 如何认识“王论”? 有个学习方法问题。主要是看文的立足点问题。一,咬文嚼字,续句续字解说有之。二,拿它摘言片语来证明自己练的拳是太极拳。三,把拳套路作为围城再解说文字。四,思想固化,强调人的本能。凡拳都是打人的。凡拳都是有拳套路的。恰恰“王论”讲太极拳是另类,不打人。没有拳套路。五,看“王论”,先看它产生的环境,社会背景。出入道士群体。不违反道教戒律。不犯人,不欺侮人。当然不能打人,杀人。六,如何产生?原来修炼道士中,主重按道教宗旨“自然”,修自然体态的道士们。身体会感觉到宇宙间存在“阴阳二气”流动。呈天人合一神感。“阴阳二气”是宇宙(古人称无极。)超维空间存在的能量波。在我们三维世界里是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经修炼自然体态的人才能体感,意念贯穿引领“阴阳二气”运身。在此基础上产生神奇的太极拳。 王宗岳在“拳论”中叙述的太极拳要点 一,武术界分二类,力量型与非力量型。力量型指的极大多数拳派。大力打小力,慢让快。非力量型的唯有太极拳。 二,太极拳不能生死搏击,不能攻防兼有擂台竞技。弱对强决定非力量型。不能力拼,不能攻击,不能打人。只能在“御字下功夫。所以只能是有规则限制下竞技。 三,太极拳竞技方式是非脱手竞技,一接即分胜负。快如闪电。犯者应手立扑。 四,技法;不用十招百法,拳套路。只有一法“四两拨千斤。用自己内功为对手发力即刻创造瞬间落空条件,让对手因落空不能自我控制重心而跌岀去,或前扑或仰倒。 五,怎么练?“王论”有很多基本方法要求。例懂阴阳二气”。老子称“道”。孔子命“太极”。许多人讲动是阳。静是阴。一动一静阴阳兼有。说法错误。按此理不要说陈沟拳,就是少林拳也可称“太极拳。应理解为动分阴阳,静阴阳统一。发展成哲学,便是矛盾对立统一论。接手要求,一羽不加,随曲就伸。左重左虚……最难是“四两拨千斤。要自然体态,“阴阳二气运身。气遍全身。一举动周身轻灵……。总体方法是双盘坐,站太极桩。会收气、放气、接气、透气等等。具体怎样实施?拳无常法,各有千秋各自悟觉,开发。 六,太极拳是被动纯御正当卫自保术。也不伤对方。专为老、弱、文者服务。青少年、壮汉不宜学。若学习产生副作用是身体好,筋骨灵活。但肌肉无力量。再难重事一般体力运动和劳动。正当年打工养家者不宜参与。 IP属地:上海76楼2022-09-26 14:05回复
太极拳申遗 (转载 太极拳吧) 2020年12月17日,太极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官方的称呼为“中国太极拳”。这对于太极拳的传播和普及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然而在此之前这里面也有一些故事现在给各位道来。 2008年在相关部门的带领下,太极拳开始申遗工作。最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工作人员,看到温县的申遗材料大惑不解,温县方面给出的材料是太极拳创始人是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廷”。这个观点和大部分人及相关史料的记载太极拳创始人是“张三丰”大相径庭。为了申遗项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迅速组织精通中国古代史的相关专家,讨论太极拳创始人的问题。这些专家精通中国古代史并对《二十四史》非常熟悉,另外参考国外的文献是英国剑桥大学汉学大家李约瑟博士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国本土的史料和国外权威专家的材料都证明太极拳创始人是“张三丰”毋庸置疑。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温县方面的回复中说:“贵方提供的材料与事实不符,太极拳创始人是张三丰而不是陈王廷因此不能给予,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号”。当然联合国相关人员还说温县方面的英文翻译不准确,不过这些都不是主要问题。至此温县。至此第一次申请太极拳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彻底失败。 中间十几年温县反复以“陈王廷”作为太极拳创始人去联合国申请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接连遭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拒绝。并且申请流程也发生了变化,导致太极拳申遗彻底失败。 有趣的事,对太极拳申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根据《明史·方技传》记载,张三丰出生于辽东懿州(今辽宁阜新),韩国人以此为依据说张三丰出生于韩国济州岛,而且韩国人觉得一小部分中国人认为张三丰是神仙,不可能创造太极拳,既然你们一小部分中国人不想认张三丰,那正好,韩国人就说张三丰是韩国济州岛人,并以张三丰是太极拳创始人抢夺申请太极拳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韩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得,他们也将相关材料递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过讨论相关专家觉得韩国的材料真实可靠,符合历史,与中国国内及国外相关历史文献的记载相一致。眼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太极拳要变成韩国的了,国内有关人士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立即放弃“陈王廷”创太极拳的说法,将太极拳创始人改为张三丰重新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后在2020年12月17日,太极拳终于成功申请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经此事件之后,太极拳源流问题大白于天下,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太极拳源流问题所做出的贡献。不过从目前来看由于“陈王廷创拳说”流毒近100年,要想快速清除此种歪理邪说尚需要一段时间,不过对于不久的将来,没有人在会讨论太极拳源流问题,因为张三丰是创始人是共识。 IP属地:黑龙江 53楼2022-05-02 20:55
太极拳的前景(转载 太极拳吧 ) 简单说说我的《平复保健太极拳》。我是自学派,当时从单位图书馆借来的小册子就叫《四十八式太极拳》。书中详细介绍了24、88、48三种套路。经过阅读比较,觉得24过简,88偏繁,48正好,尤其配图精致,手、脚运动弧线都有实、虚线箭头标示,不难模仿。经过几个月的“照猫画虎”竟然不用看书也能将整套动作打练下来了。后经广场老师的指点纠正,信心更足,没人的地方自己打的津津有味。学会了正式,自己又试着打反式。这样时间一长,就发现“四十八式太极拳”尽管优点不少,但也有不足。比如,有的式子重复多次,使得占地偏长;有的招势有左、右式,但多数却没有,这就算不得“均衡”。再就是不能循环演练,也就不能完全体现太极拳的健身理念!鉴于此,我自己就试着将其中的重复式子减掉,将没有反式的式子加上反式,重新编排,再将原来的六段练法改成五段练法,便成了今日吧内视频《正反循环三十二式太极拳》,即书本介绍的《平复保健太极拳》。 吧内曾有人说我是在剽窃“北体大教授”的《四十八式太极拳》,违反了《著作权法》,还要替北体大教授与我打官司。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太极拳是民族传统文化,每个中国人都有继承、传播、发扬广大的责任!”她“既不是哪个人独创,更不为哪个人所独有。从太极拳的产生、演变、发展至今一直是一项民众喜闻乐见的健身运动。今后定然还会逐步发展、变化,不断地延续下去——停止的论点、不再发展的论点都是错误的! 我本人是一名退休工人,不属任何门派,学练太极拳只为健身,新编的“正反、循环”太极拳套路,只是个人练拳心得。用书本及视频表达出来,只是告诉练拳健身的朋友,尤其是高校学子,在当今社会里,还有一种更易学练,更加符合太极拳健身理念的新编套路, 能有效帮助他们克服“坐姿疲劳”给他们带来的终生危害!同时也给专业人士提个醒,故步自封,不求完善地思想要不得。《太极拳》是【国术】,世界上有上亿人在学练,难道中国的太极拳健身术,要等着外国人来给我们纠正、完善吗?多关注下发自民间的太极拳健身套路、方式、方法对国家对世界都是有益无害的!
中国人最喜欢的8个汉字,说透了人生!(绝了)【转载网络】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世界文明史上最长寿同时又最具活力的文字。 汉字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蕴含着千百年来中国人的处世智慧,是良师益友,也是精神家园。 早在1994年版的《中华字海》中,统计的字数就已达85000字! 以下8个汉字,个个寓意美好,说透了人生的真谛,快一起来看看吧 1、富 中国人“富”的标准,其实很简单,“宀”代表家,家里要有“一”“口”“田”。 上有片瓦遮风挡雨,下有寸土养家糊口。 一家人在一起,就能过上富裕的日子。 近些年,人们追求“一夜暴富”,“富”字,已成了无止境的欲望。 《道德经》讲:“知足者富。” 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的人。不求大富大贵,只要小富即安。 2、顺 《道德经》讲:“上善若水。” 顺这个字,延续了水的精神,既是顺流而下,也是顺其自然。 做人,不怕事不顺,就怕气不顺。 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不如意。 有人整日愁眉苦脸,有人却能积极面对。 只要心态好,不钻牛角尖。 生活的烦恼少了,日子自然越过越顺心。 3、寿 《说文解字》里讲:“寿,久也。”本义为长寿,也就是生命长久。 繁体“壽”字,由“士”“工”“口”“寸”组成。 “士”,是对古代读书人的美称。 “口”有两用:一为言语,二为进食。饭吃得香、话说得清,就是健康长寿的象征。 “工”,意为工作、劳动。适当的劳动,有利于保持筋骨强健。 “寸”,意为尺度、节制,方可安享百年。 《黄帝内经》讲:“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古人长寿的秘密,就藏在“壽”字之中。 4、安 一个宝盖头寓意为一个家,一个家里有一个女人,才会安宁。 安,即妻贤夫安。 一个家庭是否幸福,是由女人主导的。 妻子贤惠,心地善良,家里的福德便会越积越厚;倘若家妻不贤,萧墙起火,家中便会祸端不止。 男人要爱护女人,有女人,家中才会笑声不断,幸福长远。 老人舒心,丈夫安乐,孩子无忧,都是因为家里有个女主人。 安宁,不是在家外头,而是在家里头。 5、谦 谦字有两层含义:一是谦虚,待人不狂傲;二是谦让,遇事不掐尖。 《易经》六十四卦中,唯有谦卦吉无不利。 卦象说:“天道亏盈益谦,地道变盈流谦;鬼神害盈福谦,人道恶盈好谦。” 意思是:天、地、人、神,都来协助谦虚的人。 越是谦虚,越能增长智慧。 6、正 “正”字拆开来看:一个“一”字,一个“止”字。 守一而止,端端正正,不偏不斜,既无私心,也无杂念。 “正”是绝对的正确,是永恒的正道。 《菜根谭》有云:“事悟而痴除,性定而动正。” 做人,就要守持正道、不走歪门邪道。 只要行得正、坐得端,走到哪里都一样。 7、好 “好”字,像是一个女人怀抱着婴儿。 中国人讲究:多子多福。 一个家,有了女人,生活就有了温度;有了孩子,日子就有了奔头。 俗话说得好: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父子之间上慈下孝,就是最好的生活。 8、康 广下有隶是为康。广是廊屋,隶是劳动力。所以,康就是廊屋下有人劳作,自己能偷闲片刻。 《诗经》中说:“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抽空作乐谓之康乐,太平无事谓之安康,身强心闲谓之康泰。 现在,人们的生活以忙碌为主旋律,朝六晚十是常态,加班加点是惯例,心中早已积蓄了一股郁闷之气。 能忙里偷闲,劳逸结合,身心才会健康。 健康,不止是身体强健,还要心情康乐。 明白了汉字背后的美好寓意,不得不感慨:中华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中国人最喜欢的8个汉字,说透了人生!(绝了)【转载网络文章】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世界文明史上最长寿同时又最具活力的文字。 汉字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蕴含着千百年来中国人的处世智慧,是良师益友,也是精神家园。 早在1994年版的《中华字海》中,统计的字数就已达85000字! 以下8个汉字,个个寓意美好,说透了人生的真谛,快一起来看看吧 1、富 中国人“富”的标准,其实很简单,“宀”代表家,家里要有“一”“口”“田”。 上有片瓦遮风挡雨,下有寸土养家糊口。 一家人在一起,就能过上富裕的日子。 近些年,人们追求“一夜暴富”,“富”字,已成了无止境的欲望。 《道德经》讲:“知足者富。” 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的人。不求大富大贵,只要小富即安。 2、顺 《道德经》讲:“上善若水。” 顺这个字,延续了水的精神,既是顺流而下,也是顺其自然。 做人,不怕事不顺,就怕气不顺。 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不如意。 有人整日愁眉苦脸,有人却能积极面对。 只要心态好,不钻牛角尖。 生活的烦恼少了,日子自然越过越顺心。 3、寿 《说文解字》里讲:“寿,久也。”本义为长寿,也就是生命长久。 繁体“壽”字,由“士”“工”“口”“寸”组成。 “士”,是对古代读书人的美称。 “口”有两用:一为言语,二为进食。饭吃得香、话说得清,就是健康长寿的象征。 “工”,意为工作、劳动。适当的劳动,有利于保持筋骨强健。 “寸”,意为尺度、节制,方可安享百年。 《黄帝内经》讲:“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古人长寿的秘密,就藏在“壽”字之中。 4、安 一个宝盖头寓意为一个家,一个家里有一个女人,才会安宁。 安,即妻贤夫安。 一个家庭是否幸福,是由女人主导的。 妻子贤惠,心地善良,家里的福德便会越积越厚;倘若家妻不贤,萧墙起火,家中便会祸端不止。 男人要爱护女人,有女人,家中才会笑声不断,幸福长远。 老人舒心,丈夫安乐,孩子无忧,都是因为家里有个女主人。 安宁,不是在家外头,而是在家里头。 5、谦 谦字有两层含义:一是谦虚,待人不狂傲;二是谦让,遇事不掐尖。 《易经》六十四卦中,唯有谦卦吉无不利。 卦象说:“天道亏盈益谦,地道变盈流谦;鬼神害盈福谦,人道恶盈好谦。” 意思是:天、地、人、神,都来协助谦虚的人。 越是谦虚,越能增长智慧。 6、正 “正”字拆开来看:一个“一”字,一个“止”字。 守一而止,端端正正,不偏不斜,既无私心,也无杂念。 “正”是绝对的正确,是永恒的正道。 《菜根谭》有云:“事悟而痴除,性定而动正。” 做人,就要守持正道、不走歪门邪道。 只要行得正、坐得端,走到哪里都一样。 7、好 “好”字,像是一个女人怀抱着婴儿。 中国人讲究:多子多福。 一个家,有了女人,生活就有了温度;有了孩子,日子就有了奔头。 俗话说得好: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父子之间上慈下孝,就是最好的生活。 8、康 广下有隶是为康。广是廊屋,隶是劳动力。所以,康就是廊屋下有人劳作,自己能偷闲片刻。 《诗经》中说:“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抽空作乐谓之康乐,太平无事谓之安康,身强心闲谓之康泰。 现在,人们的生活以忙碌为主旋律,朝六晚十是常态,加班加点是惯例,心中早已积蓄了一股郁闷之气。 能忙里偷闲,劳逸结合,身心才会健康。 健康,不止是身体强健,还要心情康乐。 明白了汉字背后的美好寓意,不得不感慨:中华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英媒论太极 英媒:研究发现练太极拳可降低老年人跌倒风险 英媒称,一项新的小范围研究表明,练太极拳的老年人跌倒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9月10日报道,研究人员说,练太极拳的老年人比只做做拉伸运动的老年人跌倒的可能性要低50%以上。 美国65岁以上成年人当中有三分之一曾跌倒,其中38%的人因此受伤,进而有可能看急诊、住院或死亡。 由俄勒冈卫生科学大学护理学院的研究人员领导的研究小组表示,他们希望这一发现能促使更多的老年人开始练太极拳来防止自己面临高额医药费、丧失自理能力或过早死亡。 报道称,太极拳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作为一种自卫术,但后来发展成为一种运动形式。它将平缓流畅的动作与深呼吸相结合,让身体运动起来并练习平衡。 报道称,太极拳经常被推荐给老年人,因为它是一种低强度锻炼,对关节和肌肉的压力几近于无。 过去的研究结果也曾有证据表明太极拳可帮助减少跌倒。 俄勒冈研究所201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太极拳是治疗帕金森症成人患者平衡问题的最佳运动方式。 2012年对159项试验的评估发现,太极拳是降低跌倒风险的最有效运动方式。 此外,2014年的一项评估还发现,练太极拳减少了居住在养老社区的成年人对跌倒的恐惧。 在目前这项研究中,研究小组对平均年龄为78岁的670名俄勒冈人进行了连续24周的观察。 参与这项研究的成年人要么在过去12个月里跌倒过一次并被临床医生认定有跌倒风险,要么行动能力受损。 然后他们被分成三个锻炼组:太极拳,拉伸运动,包含平衡、有氧和柔韧的多模式运动。 研究人员发现,6个月后,太极拳组跌倒的可能性比拉伸组低58%,比多模式运动组低31%。 参与者总共出现了733次跌倒,其中太极拳组有85次,而多模式运动组有112次,拉伸组有127次。 论文合著者、俄勒冈州威拉米特大学的运动与健康科学教授彼得·哈默博士对美国健康生活新闻网说:“不跌倒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生理行为。” 他告诉该网站,恢复平衡需要将肌肉的力量与眼睛和耳朵的反馈相结合。 他说:“太极拳直接挑战所有这些东西的整合。” 哈默还说,传统的锻炼侧重于上下运动,太极拳则涉及多向运动。 尽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太极拳大有益处,但梅奥诊所物理医学与康复部的内森·勒布拉瑟尔博士告诉健康生活新闻网,老年人如果坚持传统的运动也会有好处。 勒布拉瑟尔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他说:“我不会劝阻那些积极参与力量和有氧运动项目的人让他们转而决定练太极拳。真正的挑战是让人们开始并坚持一项锻炼。”(转自 太极拳吧 魔法师)
美媒论太极 美国最新研究:称太极拳“完美” 拟全国推广! 2021-03-17 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日前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太极拳这一古老的强体健身方式能够有效缓解诸如纤维肌痛等一些慢性肌肉损伤疾病的症状。 美媒8月21日报道称,太极这一讲求身心合一的运动将锻炼和冥想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修炼者在一系列固定的套路中柔缓地移动身体重心,调整自己的呼吸,如此循环往复,构成如流水般顺畅的动作。 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的医生介绍,纤维肌痛病人通常的症状有疼痛、僵硬、易疲劳等,这种病在中老年人中比较常见,而参与此次研究的也多是平均年龄为50岁的妇女,并且大多数都超重。 最终研究结果显示,课程结束后,有79%的太极拳练习者切实感到他们的病痛减轻了,而只有39%的“健康教育”课程学员认为他们的症状有所好转。太极拳学员还报告说,他们的情绪、睡眠、生活质量以及锻炼能力都有了进步。 哈佛医学院博士格罗利亚·叶建议应该开展一个更大规模、更长时间的研究,组织多名老师在多个地点开展,或者还可以与瑜伽等其他治疗方法作比较,以真正了解太极拳的益处。 对此,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的科学家表示,太极拳几乎没有缺点,没有任何副作用,每月50美元的费用与其他锻炼方式相比也是很经济的,应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另据该所2007年的一份统计数据,2006年全美共有230万人练习太极拳。 太极拳自20世纪70年代传入西方后,在近40年的发展过程中,已在全球多个国家迅速发展普及,近15来年太极拳更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期,其医学上的功能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的九大领域(骨密度、心血管、全身物理机能、机体平衡能力、生活质量、自我效能、心理机能和免疫功能),让作为中国传统健身气功代表的太极拳,在养生、治病、治未病等方面的功效更深入人心,同时又得到了现代医学的研究重视和推波助澜,有力地证明了打太极拳是一种很好地辅助治疗手段,是一种替代补充式的治疗。(转自 太极拳吧 魔法师)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