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dgy😄
无敌高洋
关注数: 15
粉丝数: 142
发帖数: 3,161
关注贴吧数: 16
勒古 勒古大战格林卡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g3ODY4Njk2.html&urlrefer=92daef56003dec67b13b2787842cb28e
真练,真干,心中没有犹豫 原来琢磨击球的动作,动作熟了,但移动了又不行。高手简单指点我多打比赛,他们练了十年。我选另外的道,可能三五年就到了。这不是假的。拉下旋,步伐就是练这个下身。发球机天天练,天天有效。所以要知道要真练,真干。
看王励勤比赛第二遍 最近我开始集中研究王励勤的比赛。王励勤的一个明显的特点是正手的力量大,杀伤力强。他在拉下旋的时候引拍也很充分,后下两个方向都拉全了。唐建军说引拍到屁股后面会造成挥拍半径缩短,力臂减少。但王励勤这样引拍效果却非常好,像张弓一样。发全力的时候左脚有个转跨动作。 王励勤反手的动作不大。转腰不明显。拨,挡防守能力较强。搓球是被动过渡。拨,弹,轻拉虽然也是过渡,但运用的好可以变被动为主动。 我自己正手引拍经常不充分,劲都白费了。反手仅是碰一下。这样能赢球才怪。原来看了很多体会贴,但没有图像作为印证,加上作者通常将自己完美化,学了等于没学。我才看了第二遍,接下来还要看第三,第四遍。直至一百遍。每看一遍都有新的体会。
吴尚垠攻球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k5MDQ1NjI0.html%3Ftpa%3DdW5pb25faWQ9MTAzMDkzXzEwMDAwMl8wMV8wMQ&urlrefer=a1df4bcbed3591cfa58006cdf6fb9c63
如果我走正路 刘海峰说其实与健身和快乐相比,球打得好不好,真的一点也不重要。还说我平时基本上是一周打5次球,每次1个半小时左右。练球的时间也不能太长,太长人就懒了,正常情况下该救的球就不动了,这样会形成一种非常不好的习惯。最后说打着玩就算了,要想提高水平,还是一定要找个好教练。所以我就该找教练。不过我还想出一个方法。就是在一定基础上练习蹬转和左右的滑步。这样持续一小时,体力就用完了。发球机上也是反手练50分钟,正手练50分钟,手感和击球次数也达到一定量。这就是在极限中前进,是真正的正路。我原来蹬腿动作太大,与人对不上。所以就免了。前九年我都不用腿发力,后一年才用。现在提前这么多年,我也不是很愿意,不过为了快速提高技术,姑且试试看。
对速成攻球问题的回复 瓦杆: 学习正手攻球,入门要基本掌握也得20节课时左右,慢的甚至要30课时以上。偶尔有些协调能力好点的10课时左右吧。基本还只能轻轻来回打,稍变化就失误,要打到全台跑动、随心所欲能发力攻,能低点发力、能打无力球等等,需要长时间的练习。体校小孩练正手攻球都以年计,我们又怎好指望一天学会呢?还有一个难题:即使知道技术要领,但上台手脚不听使唤,还是做不出动作的。因为练球有三阶段:泛化、分化、自动化。泛化是指刚开始练球全身或很多部分肌肉僵硬不协调,熟练后有些肌肉能放松,是分化阶段,熟能生巧阶段能自动调节动作应对不同来球,是自动化阶段。需要长时间练习,没有捷径。个人感觉正手攻球要练好需要2到3年(经常打的情况),纯熟自如要5年左右吧。有10年球龄的就不错了。 我攻球去年三月份练到现在,感觉原来要兼顾的转腰引拍,转腰迎前,撞击来球三个方面。而练自抛球就能充分体会什么力量驱动腰的运动。以及小臂撞与小臂摩的关系。这样无疑能缩短训练周期。
我的最新练习视频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zEzODIwNDUy.html&urlrefer=3712cac9c4e9afbdf16ca48d7039f948 正手拉的时候手臂还是抬的太高,收臂的速度不够快。
搓球原理后续 有篇文章叫《搓球原理思辨》原文中的搓球原理可以概括为:前臂引拍,往前下搓。薄摩擦式和抬球式都是没有加速所致。 搓球是为自己进攻创造条件。回的过高,对面可以往下切,你就没办法了(见唐建军视频)。戴临中提出要加强搓攻旋转的研究。搓球对旋转的判断比拉球要高。有了感觉你就知道来球是什么转,拉球也更有底。 我提出的问题是,搓球时重心要不要放在前脚掌。如果想转成拉球,重心一后坐就下网了。他们搓球,是因为没有起板的把握。要起板也会下网的。光练会搓球你也只能应付一种打法。面对退台托上旋防守的就没辙。
从小走正路的人 有人说我走的路不是正路。其实要是我有正路可以走(如请教练,找高水平的陪练)自然就走正路了。正如那些从小走正路的。刚学乒乓有段时间我一直在网上看资料,视频。花了不少精力。如果我不看了,白天就工作,然后找教练练,难道就是正路不成。哈哈。 我自己练虽然有的时候会练偏。感觉很好,但打球对不上点。后来慢慢调整。等自己练的感觉用出来后,绝对不一样。以前的用功不会轻易白费的。我这种练法现在又有了个依据。 从小走正路的,以及对专业理论痴迷的,都认为我走的不是正路。他们那个正路,花钱,花时间太多。步伐我感觉也可以自己练一点。原来几乎没练,一动起来就不协调。我觉得动作不能太大,不然一动,拉手更后,就没法打了。正巧看见一人定点打的不错,走动也变形,拉的过大。我就更确信了一点。步伐我也才练了没几次。感觉有球的训练少了点。我是边练动作边练步伐,然后将两个合在一块,事实没有这么简单。假如有球的步伐练的多,我的水平绝对可以再提高。这才是真正的正路。
动作是重中之重 关于比赛与练习的结合问题,有篇帖子已经提到过了。实际上他们的情况比我还要惨一点。我的动作也是刚找到感觉,就像研究生复习刚学完第一章一样。而电视上那种程度比博士还牛。 另外,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如果还在纠结动作,反应就会特别慢。脚下就来不及动了。马凯旋说身体前倾不是摆出来的,是根据要求提出来的。现在正好有这要求。要在这前提下一颗颗练,才能达到自动化程度。才能想战术,才能有获胜的信心。业余打球由于没有好的人带动,看不到特别规范合理的动作,也没有教练指正,所以比较难。 最后,在移动中动作会变形。有的底线长球不移动很容易被顶住。戴临中说有的球手练了基本功但毫无进步,就是不练摆速。但如果不纠正动作结构的错误,直接练高级的效果也不会太好。大动作抡出去却没力,或失误,岂不是有力没处使。所以动作是重中之重。不能掌控动作的时候琢磨着步伐或蹬腿发力只能是南辕北辙。而之前做的努力,包括看资料,与人练,比赛等,也感觉有力没处使。想练的都没练出来。只有练发球机或专门找人喂球才能有这效果。练一小时比研究一天都强。
一年前的经典视频 一年前我来瓦吧刚好赶上了发展时期。经典的帖子特别多,包括这个老瓦经典视频。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ku6.com%2Fshow%2FTy14EnBGy_2vesdSaZ2CoA...html&urlrefer=7063852b83e36889f981e29f5ae552e9
戴临中就是任我行 看了他写的业余选手要过好下旋关,我就经常自抛球练习拉下旋。并找了球友进行了发球,接发球抢拉的练习。又看了加强搓攻旋转的研究。假如搓球熟练了,对旋转就有一定的掌控能力,对拉球有帮助。我搓球想搓但搓不好。因为反手的套胶搓球比较差劲,正手位的出台球也不好搓,一搓就下网。我是直接练拉球,而且拉的是下旋。他说一开始要练拉上旋。我管不了这么多了。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他的理论知识绝对高深,假如他的每一篇文章你都照着去练,假以时日,进步会飞快。因为他揭示了练球和比赛的关系。相当于将一股强大的内功输入到你体内。你平时练得基本功(招式)就有用武之地了。
我的练球日记 昨天用自抛球练习了正手攻。然后与人练。我已经很久没与人练了,所以为了检验手感先练反手。练了一会我就跟老徐打。他的球路比较稳。我攻球试了下,比想象中好。晚上我又练发球机,正手攻和反手拨都比较协调。最后练习下旋。拉下旋我录了一个视频,觉得重心太高,执拍手没放下去。所以用不上身体的劲。重心降了以后发力充分,但我知道与人练是不会有这么好机会的。所以没有得意。 今天我一开始和老徐练。正手攻感到啪啪作响,很久没有这样了。后面我和一个横拍比赛。我拉球一点都不紧张。往我反手发的急球我也能拨过去。不过拉下旋的时候我没到下降期就打了,全凭运气。拉下旋我很少练,昨天才用发球机练了一次。力量自然发不出。后面我跟直板正胶练。他最近练横打。反手我练了一小时左右。有的球打到我中路,不好接。换成正手接也困难。我觉得除非练成一种下意识的反应,知道中路怎么接。否则脚下是不好动的。练完反手后,我和老徐练习发下旋球和上手。他发球的旋转还是比较强。我搓接会下网。尤其是正手搓。后面我拉球的时候将左肩也转过来,发觉力量加大很多。专业高手拉球的时候,一腿还会弓下去,力量比较大。
谈谈直拳与摆拳的区别 最近练习感觉有些凌乱,分不清直拳和摆拳的本质区别了,被人家说道我存在太多的打磨结合,直拳不纯,摆拳不暴.经过一番探讨与改正,我先说说我的感受.希望大家指正和补充. 1.其实没有太大的本质区别,都是一个动作架构. 2.出拳幅度和高低不同. 3.蹬转幅度不同. 4.手型略不同. 5.收小臂速度不同. 6.这一切的区别,导致了一个以快为质量标准,一个以狠为质量标准. 大致就这些体会吧.希望大家指正和补充.
浅谈肩部的作用 看过大家砸酒瓶时手臂,腰部,腿部的分析有很多,但是很少有人提及肩部的使用。最近觉得肩部对于整个动作的体系和连续也有很多的体会,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由于从未听任何教练说过肩部的问题,教学片也没有听过有人提及或者强调肩部的作用,所以本文不具备任何的权威性。仅仅是个人砸瓶的一点体会,也许不适用于大众,但也希望打球遇到瓶颈的球友可以参考一下,如果能对您有帮助我会非常高兴!闲话不多说,下面进入正题。 肩部是离最终触瓶的部位手臂最近的位置,所以我认为肩部一定也是决定击打的质量和命中率的重要因素。因为前面提到过没有任何权威,所以具体理论上的分析我也不多说了,错了怕误导大伙,就说说打球时候的体会吧。 其实关于肩部,可能只有我们学习正手由下往上扔瓶的时候教练会提到“沉肩”。但是具体沉到哪,如何沉,却很少提及。所以很多酒友就会出现很多的僵硬的把肩拉下来,重心还浮在上面,自然也砸不出质量高的瓶。 比如网上扔酒瓶的时候,持瓶手侧的肩膀下沉了,那么左边的肩膀自然应该顺着起来一些,很多朋友右肩想沉,左边的肩膀(右手持拍为例)却不想动,那这个动作能做到放松吗?扔瓶前肩膀就硬了,击打瞬间力量和速度是很难加上去的。所以建议大家可以拉扔瓶的时候左肩适当的顺势起来一些,可能会有更好的体会。顺便多说句:肩膀虽然沉下去了,但是一定要迎前,千万不要直接往上端,肩膀基本是感觉先往下,再往前,往上是附带的,不是主观的。 还想说的是摆速,为什么有时候摆速打不好,问题也出在肩膀上。看一些酒友比赛中和对手反手相持,对方突然变了一板正手,球友就是把胳膊伸出去,身体也没怎么动,直接被顶住下网。如果这板球能够先转肩,把位置让出来一些,手自然就有距离加速了,可能就容易带住瓶了。所以我建议摆速有问题得朋友,平时练摆速的时候把肩的动作做完整一些。具体就是反手转正手那一下,肩膀要带动肘部放低一些。空间拉出来了,想打想拉您就都可以控制了。 看很多朋友砸瓶,知道要蹬腿,要转腰,但就是力量合不在瓶上,我觉得肩膀也随着腰转动会不会好一些呢?因为我们平时转腰的时候,肩膀必然也会跟着转动,那是不是可以认为两者有一定的连接关系呢?在我们强调蹬腿转腰的时候,如果肩膀也放松的顺着腰转动会更好一些呢?腰转了,肩膀基本没动,我个人感觉就是有某个位置脱节了。肩膀不要架太高,收进身体一些,希望大家可以试一试,可能会有获得一些更新的体会。
打沙袋的年轻人 有位热爱拳击的年轻人为了提高拳术,就买了个沙袋。有人说光这样打有什么用,要实战。年轻人说你们的出招太没有章法了。那人不以为然,说这样学的只不过是花架子。年轻人说高手都这样练过。肯定有用。那人不说话就走了。年轻人就继续在那练。 后来那人叫来了一个拳术教练。教练看了年轻人的训练,说年轻人的动作还存在一点问题。并说高手后来都是与人互练。练起来有攻防的套路。年轻人说我一个直拳都练不好更别谈套路了。而且也没人给我当靶子练习啊。教练说可以跟我学。年轻人说你们收费的价格都一样。基础打好点再来吧。就按照教练说将动作修正了下,继续在那练。 练了段时间,年轻人感觉自己出拳不错了。又遇到教练,谈了自己速成拳法的体会。教练告诉他不要坐井观天,说他没接过高质量的重拳,经不起高手打。可是周围的人水平就这样,自己当然见不到。何况面对高手,纯守是没路的,以攻对攻还有线希望呢。 后来,年轻人上网找到了一个非常专业的拳击网站。很多拳迷在谈自己的出拳体会。这些帖子不停的刷新,令人眼花缭乱。年轻人迷了一阵后,在想到底该学谁。光这么文字描述有点太模糊了。于是他也将自己的练拳体会分享了上去。别人说这么练没用。有个好心的拳迷说有种机器人能模仿人出拳,跟机器人练会比较好。不过也有人说机器人没用。年轻人想不妨试试吧。发觉各有千秋。 最后年轻人想又不是为国争光,不用累死累活将自己身体逼到极限。也不用在一大推文章中探寻至狠重拳的奥秘。现在他又在练脚步,体会更多的东西。然后放到一个冷门的网站中。这个网站文章不多,但谈的大多是切实体会,比较容易看懂。
自抛球练的是什么 我学了自抛球以后和门派(瓦吧)掌门与权威弟子讨论。他们说我的练法没用,其实是气宗说剑宗的练法没用。单从技术而言,自抛球可以练转腰发力,收前臂,以及弧圈球的引拍。准备姿势,如降重心,身体前倾,也可以用自抛球改。气宗的至高内功(弧圈球蹬转发力)只有高级弟子(专业队)才能学。一般人中练的好的也会拿出一大套理论,比较吓人。这样讨论下去十分浪费时间。我虽然没有内功,但在反复的击球中,球感和控制能力加强了。也有人觉得自抛球不往前走,脑子中的条件反射会和对打不一样。没错要是专门有人发多球,有人不停地挡球给你练,谁会采取这种方式。国家队的不能和业余比。在对不上球的时候,我没有灰心。找到对不上球的原因,理解就深了。以后再练点低级内功(左右滑步)就可以让腿有点弹性了。原来发球机练的也和对打有距离。难道是走动中动作会变形?
最强对最强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Tk0MDY1NjA0.html&urlrefer=db7dd455070436ded1c941a557808ba1 令人震撼的视频。经典的回味。
金泽洙对王励勤,塞弗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QzNTMwNTEy.html&urlrefer=593a757bae0b41fdb1c56186b3181235 金泽洙vs王励勤
老瓦佩尔森示范正反手弧圈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56.com%2Fu19%2Fv_MzAyMTUyNDg.html%23st%3D870%26fromoutpvid%3DMzAyMTUyNDg%26&urlrefer=a24fb9eed72a6c66265c5b793baf20e2 14分和29分附近。还有自抛球练习。
第46届世乒赛男单四分之一:王励勤-金泽洙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QzNTMwNTEy.html&urlrefer=593a757bae0b41fdb1c56186b3181235
吴尚垠对勒古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kzNDY4MzYw.html&urlrefer=41a32156d273a4eb97235ec28ef78213
用“压缩前臂”来取代“收缩前臂”(转) 很多文章和很多朋友都会提到打球的时候要‘收缩前臂’,但是这个概念很容易给人误解成要主动收缩前臂,这样很容易破坏全身的协调。个人感觉打球的过程中前臂的收缩不是主动意义上的收缩,而是前臂在做圆周运动时由于向心力的作用使前臂受到压缩,在球离板前,前臂要做到是‘挺直’(来)克服这个向心力,才能保证发力的集中,以免‘卸力’! 所谓的‘收缩前臂’只是为了加快击球的速度和力量,因此唯一的解决途径是加快蹬地和转体的速度,使前臂受到更大的压缩力,但是同时要保持前臂更挺直,以免真的收缩了。 我原来练攻球的时候别提多费劲了。原来是觉得手臂使过多,腰没转。现在看来是前臂用太多,前臂先于腰发力。这就走向另一个极端了。对不上球通常是因为没转腰。这时候击球的空间就小了。我一年前已经会转腰了,但是一下子想拉好球,涉及的问题很多,自己又没发觉。这中途有几次非常灰心。我就对不上点等问题进行了思考。等到有点自如击球的时候,拉球命中率也高了。
瓦尔德内尔佩尔森教学片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56.com%2Fu11%2Fv_MzAyMTUyNDg.html&urlrefer=cb9ed8eb26fe49ada573ccff3137ba89
2012巴西站男单决赛:朱世赫-吴尚垠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56.com%2Fu53%2Fv_NjkyNjYyMDk.html&urlrefer=538f2ee29cbd2dec3cae9c021ed90fb6
2012中国站男单八分之一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56.com%2Fu32%2Fv_Njg2MTY5NzE.html&urlrefer=bd3e5ff931d698cfc2d9e5df58f769c9
吴尚垠对勒古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kzNDY4MzYw.html&urlrefer=41a32156d273a4eb97235ec28ef78213
吴尚垠攻球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k5MDQ1NjI0.html&urlrefer=42fc9eb9a2d3ef42fdd94576f37de271
创办此吧的目的 乒乓球虽然就这么几项技术,但是深入下去门道非常多。尤其是拉弧圈球这个动作已经被众多球迷反复讨论。然而拉好弧圈球却要从攻球开始练。未受过训练的球迷很容易只用手臂击球。或者手臂拉到了身体后面。我的体会是,如果攻球找不到感觉,身体就会不顺。更别谈走动中发力了。然而练好对攻并不比直接练拉球轻松。直接练拉球可以退台随意发力。攻球的动作空间小,又要有一定的连续性。换句话说,假如对面不能将你的球回到合适的击球点上,你初学动作的时候也找不准感觉。你的目的是练习正手攻,而后面变成了被动适应别人。这样一来练球就会比较郁闷了。我本来不担心这点,但是刚办此吧的时候,写了篇练球不超过三板。意思是如果三板就打丢了,动作就不正确,感觉也出不来(要么手感不成熟,要么动作结构有问题。如果你一开始就不定线路和落点,感觉出不来,再有理论也没用)。原来我是阅读了不少理论,一心想提高技术,但是不一定有这个条件。有的技术我是原来会一点,大概知道怎么做,就觉得能用了。有的技术还没学会,就到某吧里转悠,像入了一个大迷宫一直转不出来。最近我反思了下,觉得原来的方法不对,走了弯路。看了戴临中,云中客的文章,他们论述的比较系统,又讲到了业余球迷的一些问题。似是拨云见日。怎么练球,以及用身体发力却发不出力的问题这样才能解决。我原来觉得也不必说这么多,但是考虑到有的球迷可能和我原来一样,对这个十分感兴趣。而周围的球迷仅当成一种消遣娱乐的方式。所以也就难以摸着门道了。
自抛球到底有没有用 自己抛球练的时候有时会感觉身体发力不如大臂直接发力。这个奇怪之处就是你的内在问题。左手是做不出动作的,因为没有击球。而动作僵硬,身体笔直等毛病一天也不能改过来。准备姿势不改的话启动又慢。光改也不能一定调好步伐。基本动作未定型走动也打不好。所以当自己不会就行了。协调发力是通过训练掌握的。原来仅仅是从会到不会。但是说要形成了自己东西,融合到战术中去,还有点距离。这样一来,什么战术,以及能不能赢人的问题就不用去想。要是没用,大家就解散算了。可是对我没用不一定对于对你没用。而且人家能写就不错了。正如人家能和你练就不错了。又没说一定有用。包括自抛球,可能对你也没有用。我这么练主要是让身体发力的感觉进一步出来。和不规范的人练,回合比较少,效率降低。练习的量大了,上去了,不规范的动作能不能上去就不一定了。重复这么多,还是先将疑惑全解决了。小地方就有十几,二十几万人打球。光对着人也是没有底的。你除非能将大臂直接发力的人都击败才体现出身体发力的优势。才能与我对话来反驳我。否则不妨照着我的建议试试。
吴尚垠玩球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gxODMzNDM2.html&urlrefer=42527c05519ac4069b4b3e1f993697b7
乒乓球教学-王励勤塞弗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U5Mjc2MDQw.html&urlrefer=f5c02676e75cc0907435b2c74ac725da
步伐基础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zQyNTEzNzY0.html&urlrefer=53cc7d3c4d9419c1d1dae611f71c2610
你的攻球基本动作有毛病么(转) 近来和球友练对攻时感到,球友攻球时总是往上扯球——过来的球呈一软飘飘的抛物线;不会撞板式击球。本来对攻,对方击过来的球就是略带上旋的,冲劲很足,有什么必要回球时往上蹭球?目的是什么?力量都耗掉了!要知道近台攻球,执拍手的运动轨迹, 是朝向你要击球去的方向的,非常干净利索,没有多余动作掺杂其间,任何其它方向的分力都是多余的——比如特意翻腕使拍子在空中画扇形、执拍手向上扯等等。 我休息时坐在一旁观看,发现这个球友还不会用腰,就是用手打球,腿腰都是虚着的。附带说一句,和我打过球的球友,十个有九个半攻球基本框架都有问题,又多半是从不上网学球的(网上谈球有共识的,因空间阻隔见不着面;能凑在一起打球的,偏又从不上网,更谈不上考虑什么技术标准;真让人没脾气)。网上大家在谈什么,他们一概不知。这非常令人遗憾——要在盲然的昏暗中走多少弯路啊! 再一个问题是小臂收缩不了。我注意到攻球时很多人大小臂间的夹角是基本不变的,整个胳膊就像小学老师判作业打的对勾,是一个固定的框架。这个问题我想特别说一说以引起注意。 小臂收不了的毛病从表象上看有一个诊断标准:就是 肘部在引拍过程中脱离腰侧擅自向后拉动了,所以在迎球挥拍时又会再向前扯,因而在整个引拍、迎球挥拍过程中就表现为肘关节脱离腰侧前后移动(兼带左右方向的晃动)。但是,肘一旦动了就意味着肩关节动了!从客观上说,肩关节一动势必收不了前臂——没有收臂的空间了!因为大臂的动幅已经足够,小臂收缩也就没有了必要。从主观上说,引拍动了肩关节,你也就不可能收小臂了;这个问题我在《正手攻球的“三角形”》一文中早就谈到过:后拉手时迎球,“若直接收小臂,极端的结果就是收拍碰到你的右胸上(以右手为例)!如果说先动大臂,待执拍手挥到右前方时再收前臂,就使一个连续完整的动作分成了极难控制的‘双截棍’,哪个天才能把握好?动作不变形才怪!” 事情还不止于此。肩关节一动,整条胳膊必然要在某种程度上 保持紧张。一紧张,手就硬了、僵了,放松的境界自然弃你远去;动了肩关节,同时也意味着腰手的脱节、自下而上力量传递的脱节,击球效果当然无法保证!这也是和基本动作出了问题的球友练球不得其所、达不到理想练球目的的原因。 所以,说在动作的正确与否上是引拍决定一切并不为过!一招不对,全盘皆错!大家可以注意看看身边的球友打球,有几个是从引拍至迎球挥拍时肘随腰转、协调一致地运动的?十之有九肘部都是随意脱离腰侧自行运动的。追本溯源,引拍时不用腰引而肘向后拉动就是罪魁祸首!而肘在引拍至迎球挥拍这一过程中同腰的关系一旦脱节,不能同步,敢说苦练三万年你的动作也定不了型!!!所以要引起球迷朋友的警觉!练球时对自身动作的一招一式要有清晰的知觉和警惕的自律意识,要始终有“内在尺度”,注意让肘子顺溜溜地呆在腰侧,否则练球还不是瞎练? 在引拍至迎球挥拍过程中肘同腰部的关系搞对头了,能控制住、收敛住,攻球基本框架就基本弄对了;甚至可以说,攻球中出现的所有的毛病才有望消除! 看到这里,会有人产生疑问:在击球收小臂的后期,肘相对腰的位置实际上会稍靠前些,这算正常吗?——放心,这是完全正常的。我所说的是在 引拍和迎球挥拍过程中,肘与腰要注意保持同步。而在拍子触球的一瞬到顺势挥拍的阶段,肘部势必要有所超前;但这种超前,是在转腰带动的前提下顺势加速收小臂造成的,而不是在转腰力量的自然传递到位之前越位“抢跑”的结果。打个比方:我们向河水里投入一颗石子,会激起一圈圈逐次扩展开去的水波(或称涟漪);每一层水波纹都是由它内圈的水波推展开去的结果而非相反。如果内圈的水波纹未形成并展开,外圈的水波纹是不会出现的;如出现了,那力量肯定不是来自同一系统。就乒乓球技术动作而言,不是来自同一力量自然传递系统的力,就会互相牵制、妨碍和抵消。 击球不稳且怪的原因,说到底,也是由发力传递系统自身的不协调甚至紊乱造成的。PS:这就是正手攻球的三角形。而练球的时候是看不到自己的肘的。所以走上“正路”的方法就是拿摄像机。
大路货
格林卡 狂飙突进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g3ODY4Njk2.html&urlrefer=92daef56003dec67b13b2787842cb28e
防弧与反胶交替拉真假弧圈球训练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Y3NDE5MTI0.html&urlrefer=7b3042880fafec60a21dae72d36ef228
格林卡教学片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OTU4MjY3MDA%3D.html&urlrefer=b78d8a7196334ccaa049cf225503ddaf
瓦尔德内尔、塞弗扣杀表演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udou.com%2Fprograms%2Fview%2FulsQ51EkfgE%2FisRenhe%3D1&urlrefer=b902280c19b998869a8be124dbad6b05
孔令辉VS吴尚垠、蒋澎龙VS王励勤、萨姆索诺夫VS格林卡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Tk0MDY1NjA0.html&urlrefer=db7dd455070436ded1c941a557808ba1
自抛球练习——学习正手攻球的绝妙好方法(转) 下面你将看到的这篇文字取自博乒论坛ruclcl网友的同名帖。说千道万,磨破了嘴皮子耗干了唾液也教不会他用腰腿来打球只会抡胳膊打的球迷,只要按着照做,想不用腰腿都不可能!只是作者所说的向右伸出的“抛球的左手要抬起来:也就是大臂、小臂、肘 与地面平行”一句,我觉得不要死搬硬套,因为每个人个头的高低都不一样,不可能人人都将伸直的整条手臂与球台面保持水平状后就能找到抛球之手与台面之间的理想距离。只要注意抛球的那条手臂要尽量伸直、将抛球的手部控制在距台面约20公分处就可以了。此动作做到位后,你的左肩自然就顶向击球要去的方向了,而同时 右肩也向后转、带着执拍手挪到了引拍的位置(注意,要让此刻身体的重心明显踩在右脚前掌上而左脚跟虚起,这样才算真正做到了身体前倾);由于左手松开让球自然落下使你完全借不上力,而且双肩顺时针旋转的侧姿也让你光靠用手打球别扭得发不出力来, 向前击球唯一的办法就是蹬(右)腿转腰带(右)肩及执拍手朝击球方向做逆时针旋转;这一来,左右双肩交替的顺、逆时针旋转就出来了(注意,击球动作的完成过程,同时也是右脚跟虚起和左脚跟回落的过程)!——而不会使用腰腿力量者,在打球过程中,主要以肩关节为轴动胳膊引拍和打球,其双肩的空间位置是基本不动的(在上台真实对练的实践中,要他双肩顺、逆时针互换着动起来真比登天还难!)。而这个“抛球练习”,正是一副校正仪!不会用腰腿或 用腰腿似是而非主要靠手击球者,不妨从此着手来治一治自己的顽症!——效果非常不错!严格照此法练习,你的拍子的空间移动轨迹必然是沿送球而去的方向舒展地“平直前送”的!也就搞不出什么挥拍迎球前的一瞬间遽然向后甩手、什么挥拍做“顺向划拉”或因手腕不稳而拍子摆弄“小扇形”之类的鬼花样了! 此抛球练习法的独特之处,是将引拍的环节自然带入其中。我曾说过:“正确的攻球动作起始于引拍。”①学习正手攻球,初学者的要害问题是 不会用重心来引拍,以致引拍动作难以做好;而击球后还原到再引拍时又进一步偷工减料(不是故意的,而是做不到位);结果常常是没有充分引拍或干脆没有引拍就以手杵球。现在,左手臂向右方伸直准备抛球就是引拍动作(偷工减料不了啦),击完球后左手臂再伸过去的过程又是在做还原及引拍动作!请格外注意留心:由于左脚伸入台下,身体几乎靠着球台边缘,“左手臂向右伸直准备抛球”,要想球自然落下至右角台面上,然后跳起至你的拍子的正前方,上身就必须向右前方挺直式前俯(上身要朝这个方向探伸过去)......这时就要恭喜你了!你的腰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做出了 “在重心向右脚(前掌)转移的同时腰部向右侧压转”、即“在身体的垂直轴上略有转动的同还要在身体的矢向轴上有向体右方的压转”②的这个引拍动作!这个动作正是无论有心得者怎么费尽口舌、许多球迷朋友就是难以领会到的正确的“扭毛巾”式的腰部复合运动方式!而现在竟“得来全不费功夫”了! 连续做这种抛球练习到形成习惯后,试将左手收归于正常攻球动作时的自然位置——此时的击球、还原及引拍的成套连贯动作不正是规范的正手攻球动作的完美“克隆”吗?!用此训练法,用不了多久你的动作就会中规中矩,想学歪绝对不容易! 我也是近来才发现:学习和掌握正手攻球的基本框架根本用不着那么繁琐的方法——那些叠床架屋的认识把事情过分复杂化了。这个转帖的内容本身是“不说”道理的,你照做就是了!重心转移和用腰的奥秘也全在其中了——重心转移和用腰做到了位,就不难体会到身体放松的协调感觉和境界。而发力的顺序一旦理顺,学会拉球、拉出有质量的弧圈球也就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了!难怪小孩子通过正常的渠道学球,碰着一个好教练自然就走上了正道! 现在每天练球,我都要先做这种自抛球练习三五百下或上千下后,才与球友对练。这已成为我自觉的习惯。每次自抛球练习过二三百下后,那种动作上无断续之感、发力环节上无凹凸之处的渐入佳境的内在感觉真是妙不可言(有了这种协调一体的舒服的内在感觉后最好不要停下来,而是要至少再练习几百下以重温巩固之)! 经过自抛球的练习,我感觉自己已有了质的变化,进步在与日俱增。动作顺畅连贯了、干净规范了,身体放松了、能迎前了;发力集中了,步伐灵活了,反应敏捷了,拉攻的连续板头也有了。球与球的衔接更是行云流水般自然!知行于我,终于合一了!其中的欣喜之情,实不足与外人道也! 更让我高兴的是,我不仅用自抛球练习法将我身边的一个原来只有初级水平、对打球并不着迷的同事对乒乓球的喜爱短期内提升到超级着迷的程度,而且还把他快速培训成一部超乎寻常的回球机器——他现在防守严密,能抗连续弧圈球攻击达几十个回合,并可以稳定地、合乎练习要求地把球送回到我台面上的一个相对固定的区域。这也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一个扎实的基础。长期以来我没有固定的练球搭档的问题已永远成为过去。现在是这个已上瘾的球友缠着我练球而不是我去约他。让他感到乒乓球的乐趣并获得神速进步的原因,只是因为每天上台对练前我都要求他先做自抛球练习一二百下!——教新手学球有何难哉又何需繁琐多言? 我坚信,业余学打乒乓球,只要老老实实从这个“自抛球练习”入手,打好基础并坚持不断温习之,就像舞蹈家的日常功课并不是直接表演各种舞台剧目,而是不厌其烦地进行各项素质训练和专业训练那样,就会尽快摆脱必然王国的羁绊、步入这项运动的自由王国! 凡无像样的教练指导的业余初学者,或自我苦苦摸索着走了数年甚至十几年弯路而不得其所后想从头校正自己、改掉长期以来习非成是的烂动作而乾坤再造者,就请从下面介绍的练习开始吧!——这是从根子上改起,是洗心革面的唯一救赎!也是一条极有效率的学习捷径!
转腰发不出力的原因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56.com%2Fu71%2Fv_NDkzMDUzNTQ.html&urlrefer=f43ebc2a9933f0b0eadccb8ff1f2574b 这是我在网上找到的一段练习视频。注意看攻球的时候,引拍有点过于靠后。身体做着较大幅度的转动,但击球弧线高。拉球时幅度变得更大而难以还原。
转腰发不出力的原因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56.com%2Fu71%2Fv_NDkzMDUzNTQ.html&urlrefer=f43ebc2a9933f0b0eadccb8ff1f2574b 这是我在网上找到的一段练习视频。注意看攻球的时候,引拍有点过于靠后。身体做着较大幅度的转动,但击球弧线高。拉球时幅度变得更大而难以还原。肘关节有点发死,影响收臂。
我的机械式战法 首先,连续板不多,对动作的感觉若有若无的时候,你就会寻找文字印证自己。况且技战术水平迟迟上不去的时候,难免对训练和技术产生怀疑。这时候是继续看文章印证寻找所谓秘籍,还是寻找一条上路的方法,就成了关键。自己抛球练不光能练出动作,还是检验发力的好方式。有的时候感觉原来的动作不能发力。有的时候能发力了但打球的时候对不上点。这就涉及到引拍的问题。有点明白之后,我们就知道这么练的用处了。这时将动作机械化地重复,不就能达到练球的目的了么。
2011鹿特丹世乒赛男单第二轮 赛弗 vs. 吴尚垠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jc2MjkyMzI4.html&urlrefer=4d254785a9b9e1673a75f7c6fd859875
关于引拍 一,引拍的方向要与发力的方向一致。如果发力时有蹬腿的动作,引拍就要加入屈膝。二,引拍时主要靠身体重心的带动。如果光用手带,就没有屈膝和身体重心向右侧的转移了。三,引拍的幅度不仅与转腰有关,也与前臂有关。身体出现大幅度的转动但击球无力,不妨看我这文章,可能一治就灵。
塞弗格林卡中远台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Q4OTc0NDQ%3D.html&urlrefer=44e2e95c6d296765b87bcfd2c9a24d4b
高礼泽-吴尚垠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56.com%2Fu22%2Fv_NjUxNTkwNDA.html&urlrefer=885077f8766ca756a36c17e9791a5146
吴尚垠VS鲍姆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56.com%2Fu52%2Fv_NTQ3MTQ5Mzk.html&urlrefer=a7b0a02536cb4d7d6682e470154764eb
托里奥拉对塞弗,吴尚垠 托里奥拉VS塞弗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gxODMxOTY4.html&urlrefer=9a3458e03936d014cedd06f1fd88a41d
回瓦杆兄的一个问题 瓦杆兄原来提到我闭门造车不和大家交流,自己走死胡同钻牛角尖;二是常把一些乒乓ABC技术奉为圭臬大肆炫耀;三是没有真正见识过真正的高手,对高质量的弧圈没有感性认识,也没有接触过。这其实还是要看前提。一年之前,我遇到了两个高手。他们的供球十分稳定。练攻球我也比较投入。有时一下午全在练攻球。遇到瓶颈的时候,就请教专业的,学习了攻球的诀窍。所以才发了一些感想。失去了这个前提,我的感觉不会来的这么快。你们在那指点江山,而我的陪练找不到,也就有力没处使了。至于ABC技术,我觉得这是一个基本。前段时间我有点把动作打坏。上场感觉不会打球了。我对技术的感觉还是若有若无。所以才一直想看文章印证自己。这样就绕来绕去没有尽头了。引拍有个适当的幅度能发挥腰腿的力量。引拍的重要性正是高手和专业人员反复提醒我的。原来还原慢,幅度大发不出力的问题也可以缓解了。原来的高手弧圈拉的还不错。现在我看到个高手也是拉的不错。但是高手未必能将问题讲透。有的时候别人出了问题,乃至肩关节大幅度地在抡,也没有人去指正。所以我才看戴临中,云中客的文章。知道要练什么,如何练习。用自抛球固定引拍位置,以及走步攻,我才刚刚开始。移动中股四头肌受力的感觉我也是才体会。这样打球是比较累的。也就不会出现打几小时不过瘾了。瓦杆兄还问我塞弗的反手怎么样。我看他和王励勤的反手都是肘往前送的多。小臂外展幅度少。主要是用于拉一板下旋,和相持中的过渡。当然,这种水平的选手,漏洞是不会太大的。@瓦杆
图解对重心转移和用腰的思考 原文:云中客 有人把攻球动作中的重心和腰的运动方式理解为类似于一扇门的转动,说门是围绕一个轴转的,而我们攻球动作中的这个轴就是我们身体的中轴,因此腰和重心都是围绕着这个“轴”运动的一个扇形轨迹。持此论者还举出了雨伞的转动使雨水向四处飞溅和链球在运动员身体的加速旋转后飞向远方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并把这种门轴式的动作称之为“圆周运动”。 这种理解值得作进一步的讨论。 我所认识的一球友在谈打球体会时就不说什么重心,而是强调说“扭螺丝”(指击球时身体的旋动);但我观察他拉球时磨擦过多,力量不大。他单位的同事戏称其“某小板”(“某”是此球友之姓)。“扭螺丝”式与“门轴式转动”类似,它最大的问题是力量的耗散。就以“伞的转动使雨水向四处飞溅”为例,可以发现“四处飞溅”的雨滴在离心力作用下并没飞向我们心目中的击球方向,而是沿切线方向朝“四面八方”分散掉了。可见腰的转动有一个度的把握问题在。
2012多特蒙德世乒赛丁宁——独臂女神帕蒂卡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ku6.com%2Fshow%2FmZ14-W31_fivHQGr5fO_HA...html%3Fnr%3D1&urlrefer=524a6bfa3ff6237ab9c55a462467f0f6
动作僵硬的毛病 动作僵硬的毛病其实是动作还没达到自动化所致。在练习的时候你还是想着动作的要领,难免会发生击球停顿。另外,有的业余好手他们的动作是自己琢磨的,熟练以后也能运用自如。我觉得多球训练与单球的比例应该是1:2至1:1。太少则进步会慢一点。 woony兄,你的问题我在这里回复一下。下面是我的视频和说明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chinatt.com%2Fforum.php%3Fmod%3Dviewthread%26tid%3D1188376%26extra%3D+&urlrefer=e7b705510cd8e4679a5beda4beef58b0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czODY4NjQw.html&urlrefer=f9a41e3ae50a510a171552d742ad195d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cxODk4NjQ0.html+&urlrefer=8cc7e00c910e3d5801cce5c39c99a7e9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cxOTE4MTE2.html&urlrefer=247ced75cd7603b54be8596bd8ab381f(第一个视频我的幅度太大,是以手带腰,又不会用上收小臂击球的力量,导致练伤了。云中客的水平远高于我。他说的关键点一是执拍手小臂横摆。这是和拉球不同的。沉得过低会导致摩擦过多。二是引拍右膝内扣,重心踩在右脚掌前内侧以防腰髋同转是关键。也就是说如果是风车式的转动,力就向切向发散了,发力时会往左边出界。力量不足还会下网。我的体会第一已经出来了。第二还没讲完。也就是练自抛球的时候,要感觉身体发力大于大臂直接发力。不合理的动作是发不出力的。熟练后能跟得上节奏,但进步就难了,可参照我和直拍球友练球的视频。)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Y5NTY2Nzk2.html&urlrefer=4d5d60385423ddd3ef8ffafe222b1a93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cxMDQxNzY0.html%3Ffrom%3Dy1.2-1-98.3.13-2.1-1-1-12&urlrefer=00e9567404d6488d6cc2a7af98506e57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Y5NTY4ODA0.html&urlrefer=b6ae312bcc9da77bf2173aed99c7da5f 我这样练步伐次数远远不够。球友发的下旋球旋转是有的。光是向上蹭反而容易下网。 你说沉迷乒乓有点浪费时间。实际上你和我以前一样,是想的时间大于实践的时间。我以前也想这这器材性能怎么样,那器材如何。买了一块才知道是这么回事。乒乓是怎么个提高法,我也是有点知道的。但比较缺少条件。我自己练多球也是一种尝试。在没有教练指导,陪练水平也一般的情况下,想像专业选手提高一样快岂不是痴人说梦。希望你也能把练习的体会和视频传给我。@woony_li
正反手拉球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czMTYwNzI4.html&urlrefer=73421a3b2c5a1470bf4940ad082ce24f 准备姿势不行。肘部外张太大。对面要是变着往我两个角发,我就不适应了。
如何保证发力方向的一致性 有次练自抛球方法不得当,腰疼的厉害。后来徒手挥拍,感觉蹬地发力顶髋的时候,腰也特别疼。练自抛球的时候我就感觉蹬腿和转腰的发力方向不一致。原来我是站位有问题。转腰的幅度太大,又发不出力量。就抡伤了。反正我顶髋发力的时候,腰感觉最厉害。瓦杆兄,我现在真是太郁闷了。另外,我拉球收臂的问题当时如果请教练,很快就解决了。去年九月份的时候我就可以把动作改过来。我以后看来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请专业的教练,陪练。@瓦杆
我剑走偏锋的经历 我最近练自抛球反而把动作练坏了。想来想去是因为练习发不出力所致。所以练完后再和人练感觉十分别扭。除非别人供球很好,我练着练着找回原来的感觉,击球才正常了。我最初开始练的时候肯定是转腰的。但是脚尖太偏右。髋部与球台呈现的角度太大。收拍位置还是与球台的中线平行,转腰幅度就太大了。这个多余的幅度对提高击球量没什么帮助,反而容易导致腰劳损。后来我又发现力量分散的比较多。即使用上了蹬腿的力量,还是不让人满意。我后来又将身体前倾,发力就改善很多了。本来我可以完全不练自抛球,用徒手练习来代替。但是徒手练习没有球感。我是想动作和球感都练了。短时间内重复,大量地击球。又不用人陪练。不料中途却差点把腰抡伤,自己武功也练废了。为了克服难题我又看了别人的视频和文章,将身体前倾,结果发力流畅很多。与其说转腰发力不如说转腰引拍。看上去是腰带动手臂在击球。其实可以想成用重心击球。腰挺直的时候重心就位于身体的中轴线上。再怎么转它都是不会变的。有人说转风车的力量很大。风车的转动是纯粹的圆周运动。按照这样的运动方式很大一部分力延切向发散掉了。所以发力的时候就会往左边出界。力量不够还会下网。攻球需要的是往前的力量。你的身体重心呈现画弧形的运动才能做到往前击打。身体前倾的时候你的重量也压下去了。让腿吃上劲是不难的。我在谈攻球的时候说过引拍不超过后腿。腰挺直的时候想要做到引拍时的制动很难。也就只有身体前倾的时候,引拍才自然有个制动的过程。我是先极度自傲,再极度萎靡,现在说不上什么,只能谈点经验了。原来练成后并没有让我的弧圈球技术提高一个档次。我的主要问题是没收小臂。导致球没旋转。其次是沉肩压重心不够。攻球到拉球引拍要更下沉一点。最后,我决定请教练。这样才改的快,进步的快。
我动作应该是不错的 我在瓦尔德内尔吧发了我的练球视频。有人对我的视频产生质疑。事实上我感觉是不错的。拉球我迎前有点不够。有些球没有找准点就难拉了。主要是我很少进行发力拉球的训练。有人说我腰用的不对,我自己感觉引拍的时候脚还是没有踩实。如果踩实了,腿,腰的力合到一块去,就比较好看了。收小臂我做的还不够。我用多球训练收小臂就比较好。我下面有攻球和拉球的改进视频。照此练下去,前景是不错的。我问题其实自己也能看出来。太复杂的问题暂时不用讨论。还是应该找教练。这样步伐,动作都可以改进了,而且是我不注意的地方。别人说我动作不对,但是没给出什么改进的建议。有一人说我要从攻球练起。这倒说对了。攻球不仅是在原地攻。还要走动中攻起来。别人落点变一下也能适应。看那么多复杂的帖子我看是没有必要。这是没有底的。浪费了大量时间,实际的训练没有,或者说效率低,这是得不偿失。走动中攻也用多球练就行了。 附我攻球和拉球的改进视频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Y5OTIzNTEy.html+&urlrefer=7b66b5e9488e8ae5c102c3b77026bb3e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Y5NTY4ODA0.html&urlrefer=b6ae312bcc9da77bf2173aed99c7da5f @瓦杆 @niansi24
对文章的判别 网络上的文章,尤其是业余球迷写出的文章,需要仔细鉴别才能为我所用。你看我以前跟教练学一个月就胜过打三年比赛。有人说基本功有用,有人说作用不大。拘泥在一大堆思考中还不如先练再说。其实要打比赛并不难。如果你以前没打比赛,就一天打一场。剩下还是得练习。弧圈球发力的文章有很多。它的威力大,也是非常难练的。看了文章最好马上试一下。我是以前天天看文章后来也忘得差不多了。我觉得攻球要会移动起来打。否则随便调动一板就动作走形,又谈何进阶。这是绕不过去的。我拉球不知怎么搞的就有进步了,可能与认识加深有关。
keyuan的几大观点 业余高手keyuan的文章我觉得不错。他说乒乓球各项技术需要大量的时间来训练。训练时间与成绩密切相关。很多球迷一次打两小时,但全是打比赛。我觉得三五场比赛下来拉球还没有一框球多吧。另外我觉得业余容易技术不全面。某几个地方有明显漏洞,给抓住了就麻烦了。他说一天要练6小时。我不要求练这么多。攻球,发球这些最基本的需要天天练。控制技术看需要练。练的时候也要讲效率。如果有挡板,或者周围没人,就可以多带球练习,省时间。有条件还可以让别人喂多球训练。有的时候单球练不出的东西,多球比较容易练出。我正手攻,拉转腰,收小臂已经可以了,但是由于以前底子差,不练可能又忘了。脚步我不是不会动,而是不知道怎么动。看了一些教学视频我想接下来应该要多练步伐,才能进步快点。 第二他说高个专业运动员的相持能力都非常好,像堵墙一样。如果基本功扎实,业余也能取得好的成绩。我觉得个子高的是应该多练基本功。打球的时候还要蹲下啦打,比较累。手上没数,就是吃力不讨好了。 由于基本动作未成形,加上不知道怎么移动,所以只打比赛进步的效果很有限。同样的时间最后还是练基本功成效快。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