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SHXD
HMSHXD
大舰巨炮之浪漫
关注数: 41
粉丝数: 291
发帖数: 26,569
关注贴吧数: 26
没拍有真相,杨高W9G下线拖入周祝公路周东路东北侧的未启用场站 去年W1F报废时也是拉到这个地方
从虹梅南路右转上沪闵路的公交的停站 只单向在对面停沪闵路虹梅南路,由于架上去了没办法停锦江乐园地铁站或梅陇汽车站门口。这是修路修成这样的,还是以前就这样的,这方面的需求应该还是有不少的吧
【水】无图有真相,南汇某班车S0N下线后用W2L顶了上去 不知道W2L还准备转出去不
杨高二分已成为影响周浦地区所有车辆的移动路障 斑马线必停虽然已经取消,但现在斑马线疑似限速20码(红绿灯路口除外),实际执行15~25不等。接近40码过的还有吗?有,但跟关系户一样凤毛麟角 20码在周围车辆看来几乎就是刹停了,这就导致一个什么问题,在斑马线密集的路段,无论是其他公司的公交车还是其他社会车辆,看到隔壁车道的周分车在斑马线猛刹一脚,会以为斑马线有人,担心盲区或鬼探头,就只能跟着一起刹,所有车辆全部一起变慢
【水】假如18不走莲溪路+沪南公路,而走沪南路+康沈路,会怎样 龙大专线和581A能活着吗?沪南线会寄吗?
【水】杨高二分W1G正在撒胡椒式刷里程 光我看到的已经出没于581、992、浦东25、浦东101。不知道451有没有份,要我说451最适合的就是W1G。
【水】上周末偶遇虹桥枢纽10路超赞友好司机 我在汽车东站上车时从椅子上探身帮我挡了一下扫码机旁的阳光。到九峰路一堆人上车,也站起来帮每个扫码的挡阳光。等红灯时主动跟我闲聊(虽然我完全没有显示车迷身份),说他车子显示外温都40度了,等等等等。 由于离得太远加上各种风评,我很少进入松交地盘但这次体验是真不错
算上补贴的话,公交车究竟是越开越亏,还是越开越赚? 发现192、195这种线路现在经常被拉出来津津乐道,说怎么怎么赚钱,一传十十传百却不知道最早是谁传的,有什么依据。 以前不是有人揭秘过吗,补贴是按每辆每年来的,也就是对同一条线路,补贴是跟配车数成正比的。而运营成本,在公里数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应该也是跟配车数基本成正比的,包括司机工资、电费、停车费等,如果有我没考虑到的可以指正,当然,暂时不考虑买车这种一次性的成本。所以一条线路,如果靠补贴能是赚钱的,那么配车数越多就应该赚的越多,反之,如果一条线路算上补贴也是亏钱的,那么配车数越少只能说亏的越少。 195这种配车稀少的线路,恐怕也只能说亏的少,就算是盈利的,为什么就变成最赚钱的了呢?除非一辆车同时吃195和220两份补贴,那还勉强说的通。
官方对于“超长线路”的定义 以前逛交通委网站看到过所以有印象,但也许只是征求意见稿。 最近吧内有争议,所以发出来澄清。
中运量这个词,现在是想用就能用吗?(没错说的就是你,临港) 还装模作样地到处写“中运量专用”,我估计大部分普通司机真在旁边车道看见中运量开过来了都是一脸懵,这不就一普通公交车吗?几乎全是12米单机车了,平峰间隔也就那样,看不出运量在哪里,还要过个马路去乘好多人不愿意。车门口买票,速度又慢,不敢叫BRT,又不敢说运量大,所以拿来个“中运量”这个词正好用是吗?开普通公交车上普通专用道是能死吗,有区别吗?
【水】可能火星
高德的“同名不同站”信息逻辑疑似也有所更改 以前在绝大部分页面都会把同名站的所有线路都列出来,只有在地图上显示好几个同名站时,点击其中一个,就只显示这个站台的线路。 现在感觉调出所有线路变难了,好像只有在搜索栏是旧逻辑,“站点详情”页面就会排除掉所有同名但不在这个站台的线路。
市里有规定高速公交的安全带必须是三点式还是可以是两点式吗 这两年报废的城郊车,还有花博S0T什么的,几乎都是两点式安全带。 不知道为什么很多新出的城郊车在升级成软座的同时把安全带也搞成了三点式的,这本来没什么,小轿车都这样系也习惯了,但部分公司的部分车型的三点式安全带看着就一股廉价感,设计和质量都很差,很容易卡住还很容易脏,本来椅子就窄安全带更窄,系起来的感觉跟小轿车的安全带简直不是一个东西。也是部分由于设计位置的原因,很多乘客直接把肩挎的那条斜的也放在腰上了,一点也不安全,非要搞成的三点式完全就是个鸡肋。 如果建议以后的城郊车都改回两点式安全带,不知道有没有用。
好像还没人水 JQ25居然启用了自带一体机上的刷卡,而不是旁边专门装个老机器
南汇某无人售票线离谱司机,明明有人要下车却不开后门 遇到2次了,同一个司机,同一个站,而且我100%肯定不是招呼站。快到站时我从座位上走到后门口的,前门都开完了上车的人都刷完卡了,就是不给我开后门,非要我喊了以后才开。如果是能飞站的公司我肯定不说啥,本来就是强制空气门的公司,如果是没人的站只开一扇门我也不说啥,我都特地走到后门口了,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理由这么做,我每次下班坐车都是麻利刷卡坐下,从不说话吃东西也不拍照,也不知道哪里得罪这位司机了。下班坐这条线的班次同样经常遇到的还有一个女司机,人家空气门也是只开一扇,但有人上下车肯定要开门啊,技术很好很稳,速度也不错,比这个男司机快,就很赞。 事不过三,再有下次的话我真要考虑投诉了,我从来不投诉司机,也从来不支持空气门,但本来就要空气门但公司难不成我还要给你按下车铃吗,脱裤子放屁吗不是。
【水】由于G60施工,今日坐到了改走G15+S32的莲朱 可能火星了,但从信号上看不是每辆莲朱都这么走
794路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只能找到这些文字片段,却不知道是怎么做到的 2012年12月29日,浦东金高794路(巨峰路地铁站-莲溪路莲安东路)缩线运营,起讫站调整为五莲路莱阳路-莲溪路莲安东路。2013年06月21日,浦东金高794路(五莲路莱阳路-莲溪路莲安东路)线路延伸,起讫站调整为巨峰路地铁站-莲溪路莲安东路。
508路高桥西临时站是取消了吗 司机看都不看一眼直接全速飞掉了不知道反向以及另外几个地铁站什么情况
浦亭线V0A,及与司售的Q&A 重点:居然是一天一圈 售票是浦卫来的,司机不是,正在熟悉路线,看见不设站的站头要往右靠,等售票提醒这边不停的 不过即便这样速度还是优质的,限速器不响的,各种开65码 报站是凯伦的声音
955和浦卫公示反馈时的“进一步优化”最后优化了什么? 975的“进一步优化”是加车加班次 南申的“进一步优化”是在缩线基础上开DZ出来 沪商的“进一步优化”是直接开DZ出来 955和浦卫的“进一步优化”优化在了什么地方?
有亭林火车站日均客流多少的数据吗 这站的位置是真的离大谱,去了好几次了,平峰和周末鬼都看不见一个,浦卫和南金开到里面后永远在全速飞站,连DZ乐南都要傻乎乎地白白在里面绕一圈。一个火车站最大的作用居然是用来给公交车蓄车,这么大的地方就用来干这个
12345探了探口风,听上去浦卫线好像是要动手了 另外我明明填了手机号码,也没有通话拦截和黑名单,怎么说我没留联系方式,有点搞笑
【水】今日抽象电显 什么单向运行线路然后还缝合进了1002的走向
瞎搞FFDEC时想到的,有人试过三原塔最低多少初始攻防能过关吗 攻最低多少,防最低多少,或者攻防和最低多少(要求攻防都不大于10)
航头地铁站公交枢纽是不是已经消失在记忆里了 有段时间新闻满天飞感觉马上就要启用了,然后到现在突然就一点声音都没有了。再拖下去别又变成个十年工程了。
不知是否老生常谈,14号线现在客流如何?以及浦东大道公交生态 14号线也培养了几年客流了,东段的复线公交也干掉好几条了,不知道现在8A利用上了吗? 是真的因为主要客流全在云山路以东北吗?但也不对吧,浦东大道本身客流也很大吧,为什么会喂不饱14号线 那是因为14号线本身的线位?过江后除了静安寺外没有在火车站、人民广场等黄金点位设站,黄金线位已经被同样是8A的1号线和2号线,还有中间的71号线瓜分完了。或者就是设站、车速本身便捷度的问题?
坐下来浦卫线南段的客流,似乎也没有平常说的那么不堪啊 至少与周浦以北的客流相比并没有少多少。亭卫公路和南亭公路上无非是与别家共同分客流,只有在前面别家线路刚走的时候,才会出现运椅子的情况。 南桥段我坐的比较多,也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就是在汽车站里停车的时候很多乘客都是坐在座位上根本不动的。甚至不乏专门多坐2站就为了在曙光苑的对面站头下车的,所以在南桥汽车站拆分必然会损失这部分客流,在其他节点拆分其实也有类似问题,就是跨节点的乘客比较多,缺乏某个客源一下子大量置换的节点。 正好看见过在拆分公示之后浦卫售票员也在车上统计过客流,浦东段一堆刷1元的,金山段则是2元起步,再加上司售和调度的难度差异,不知道金巴是不是仔细算过这笔账,动金山段就一定比直接缩浦东段合算么?
手柄刚从牵引位归零,但电流还没落到0,就拉电制了 有事吗?算带载制动吗?
为什么厂商都在做“重薄本”而不做“轻厚本” 个人观点,厚那么几毫米真的无关紧要,靠模具设计照样可以有高颜值,该装包里也能装包里。反而是重量上的便携性要实惠得多。 散热方面的话,轻厚本有空间可以设计风道,散热不一定比堆鳍片的重薄本差吧。而且键盘离热源更远也可以凉快一点, 所以轻厚本不比重薄本香吗。
浦东97路S0S代车 已经有四五个工作日遇到过了。有人知道是谁家的配车嘛,975?
哪个是缩放高分屏的正确方式? 听说调整下面的那个缩放比率,会造成部分软件有问题。指的是调整到推荐的这个值以外,还是说除了100%外其他值都有可能? 调整上面那个会有什么副作用吗?
为什么笔记本没有像手机一样的自动亮度调节
有用全能本玩的吗,如何配置才能提高帧数 电脑是幻16 2021版,95瓦的RTX3060,平时用原生2560*1600分辨率玩感觉瓶颈主要在于显卡,但是显卡占用大部分时候又不满,帧数从40到90都有(取决于场景)
武藏是哪一场海战把自己水兵震死的?到底死了几个? 当时主炮使用的是几门齐射/半齐射?有没有原始出处?
为什么俾斯麦都推荐用这个炮?跟海王星炮比有什么优势吗?
为什么都2020年了还有人以为这游戏的散布是横向比纵向大? 很老的谣言了,长话短说 至于为什么横船比卖头更容易接炮弹 因为,散布面是二维的,船是三维的 除非你炮弹落角是90度或者你散布比对面船还小 否则直接用散布面去比船体的俯视图是不对的,比的应该是落角方向的投影 更直观的例子,纵向飞歪了的炮弹可以命中上层建筑,横向飞歪了就只能落水 就是因为船有高度 具体参考此帖:https://tieba.baidu.com/p/5955677079 所以,横船比卖头更容易接炮弹不是因为横向散布大,麻烦不要再传了
岸炮的实战命中率为什么并不高? 那个战列舰对岸炮各种浪费弹药的老帖里,我根据里面的战例,试图倒回去查找岸炮的命中表现. 卡萨布兰卡,马萨诸塞vs四门194mm岸炮,马萨诸塞被跨射了12次,但是只有2发命中。 整个卡萨布兰卡之战中194mm炮弹消耗了351发,但是除了马萨诸塞外可考的命中貌似只有对威奇塔的1发和对奥古斯特的1发,也就是总共只有4发命中。诺曼底登陆,德克萨斯+阿肯色vs四门240mm岸炮(+还有三门280mm?不太确定),德克萨斯被跨射了30次左右,但是只有2发命中。 同一天在凯尔克维尔附近的内华达号被跨射了27次,但无一命中,最近的一发近矢弹离船体25英尺。还有经常被拉出来说的土伦港的两座双联340mm炮塔,似乎也没有命中过任何船。
我是真不明白,水泥战列舰到底有什么好吹的 相比正常的岸炮,我看不出来优势在哪儿 首先,根据(http://tieba.baidu.com/p/6132216274 )此帖的科普,水泥战列舰几乎完全丧失了隐蔽方面的优势 1、远离陆地坐落在岛上,目标非常暴露,也没有洞窟或者植物之类的东西作掩护 2、海拔几乎为零,对面战列舰可以根据射表直接射击 3、周围全是水,形成水柱后方便对面战列舰校射 说白了这玩意儿就是个航速为零的战列舰,跟正常大陆岸炮的观瞄难度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真要是来艘战列舰跟它对射,至少不会出现打光了弹药灰溜溜撤退的情况 再来看看炮台本身 德拉姆要塞的14英寸主炮是一战时期的陆炮改的,40倍径,炮口初速680mps,炮弹和穿深资料不详 问题主要出在这个射程上,最大仰角15度,最大射程19200码,这要是真的面对战列舰时打毛啊!妥妥被放风筝。配合上文所述的隐蔽劣势,随便来艘金刚级在20km怕是都能吊打再来看看装甲,底座和弹药库各种水泥,确实不指望战列舰能打穿,那么来看炮塔装甲 炮塔侧面和背面14寸,够厚了。但是正脸16寸,顶部4.5到6寸,跟标准战列舰的炮塔一个防护水平,想扛二战新锐战列舰的主炮基本没戏 更重要的是炮座附近有个不到1寸厚的天窗,大口径舰炮的弹片想打穿毫无压力以上,这个要塞完全就是个固定靶,没有理由能打得过一艘正常的战列舰
【水】对俾斯麦最后一战的碎碎念 最近几个讨论俾斯麦的帖子里面实在是辣眼睛,屁股歪了的野人姑且不谈,屁股正的人说起话来也是错误百出。本人虽然水平不高,但实在是忍不住想站出来讲两句,梳理一下俾斯麦最后一战一些被忽视的细节或者流传至今的谣言,对白马前辈之前的那篇帖子做一些补充。
【原创】外国各种动力集中式列车小览 ICE-2镇楼
乔治亚与让巴尔的全方位对比帖(+一点点干货) 一楼水表
大车们,制动显示屏上流量计的作用是什么?
HXD3型机车的手柄级位问题 不是司机,业余爱好者,有点问题想请教 图中的N应该是牵引和电制的档位吧?这样的所谓“准恒速控制”,相比正常的定速功能有什么好处吗?想加速到60km/h以上就必须用牵引力很高的7档,会不会容易空转? 还有这个制动曲线我是完全没看懂。。。12档最大挡位却只能在110km/h以上使用?而且制动力还不如最小的1档?这是为什么
直营服9级巡洋强度该如何排序呢? 0.7.12加强了一波9级巡洋,同时还改进了分房,个人打了几天也发现现在9级房数量确实不少,所以我觉得一些9级巡洋其实颇有留着并且开出港的必要了 老婆镇楼
科普:藏王是什么散布公式? (这两张图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吧里发了多少次了,怎么还是这么多人不知道) (发这种帖老是害得我把射程插装上去又卸下来,请问有人给我报销吗) 标准驱逐横向散布公式:15+7.5*x 标准巡洋横向散布公式:33+6.9*x (x为射击距离,单位为km) 不标准的巡洋包括亚棍弗林特、一票低级巡洋、藏王(遵循上面那个驱逐公式)以及扛着283和305的假巡洋(遵循另外的公式) 用港口截图证明: 裸射程藏王,射程16.2km(实为16.23),代入驱逐公式得横向散布136.5米,与港口137米相符射程插藏王,射程18.8km(实为18.83),代入驱逐公式得横向散布156米,依然与港口156米相符对比兴登堡 裸射程兴登堡,射程17.8km(实为17.83),代入巡洋公式得横向散布155.8米,与港口156米相符射程插兴登堡,射程20.7km(实为20.68),代入巡洋公式得横向散布175.8米,依然与港口176米相符所以,藏王用的是驱逐公式,兴登堡用的是巡洋公式 驱逐公式目前没有例外。没错,包括所有毛驱、所有单装炮驱逐、以及其他你们体感散布很差的驱逐。不服的举反例,像我一样贴港口截图 标准驱逐的横向散布在任何距离都比标准巡洋好。但是远距离两者的差距会越来越小。10km藏王横向散布比兴登堡小12米,但15km藏王只比兴登堡小9米 以后再纠结藏王是不是有特殊散布的,不是萌新就是** ------------ 另外再重申一次,sigma、横向散布、纵向散布是三个完全独立的变量,不要混为一谈。以上所有都是在讨论横向散布。考虑到藏王sigma2.05而驱逐都是2.0,在无法知道纵向散布的情况下,说藏王散布不仅比别的巡洋好,还比驱逐好,也没什么问题
7级潜艇Barracuda详细数据 这是万圣节pve前会自动发的一艘潜艇。剩下的4艘需要自己打。 船体--- 血量13500 航速27节 转向半径550m 海面隐蔽6.3km(有人知道船长隐蔽技能对SS怎么加成吗。。。) 空中隐蔽3.3km 装甲:全身16mm+小部分13mm的甲板和指挥塔,无装甲区,无弹药库 起火系数9(X级船的18倍) 火灾持续时间15s 进水系数0.333(100%进水) 武备--- 副炮两座双联***3mm 射程5.0km 装填2.67s sigma4.0 齐射角17-152度 炮弹HE,标伤2900,穿深50,点火率30% 鱼雷六根发射管全部前置 射角+-4度 装填45s 射程8km 发现距离0.8km 航速76节 标伤10800左右 进水率561%(朝潮都只有436%) 防空就一层,高平两用的副炮,秒伤16射程4.5km
综合装甲区布局来看的话,蒙大拿很可能是水中弹防护最差劲的XBB 既然国服也没有072的bug了,咱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蒙大拿的装甲区本身就与水面齐平,先不说你游是否有船体摇动把裙底(呸,装甲区)露出来这么个机制,即使光靠水中弹打击蒙大拿的装甲区,409主装的水下延伸高度也过小。而下面259的装甲带,面对高级BB的主炮就是一层纸,无论水中弹对穿深有多少衰减,都很容易在远距离被捅穿 更重要的是,蒙大拿的装甲区非常靠近船体边缘,在259外面连个防雷鼓包都没有,直接就是海水了。由于你游AP弹遇海面即触发引信,因此装甲区直接这么露在外面的,显然更容易被水中弹打到。而大猴、共和国这类有穹甲构造的船,装甲区都是在穹甲倾斜段的后面,炮弹不仅需要在海水中行进,还需要在船体内行进一段距离才能够得到装甲区,所以反而不一定容易被水中弹打到装甲区。没有船体内这一段距离消耗掉引信延时的话,即使以大和的410水下主装,面对高级BB动辄600多700多的(水上)穿深,恐怕也很危险 因此,我认为在考虑你游BB的水中弹防护时,装甲区内置的宽度比装甲厚度更加重要。对XBB而言,水中弹防护大拿<大和<其他。征服者的情况比较特殊,本身就是XBB唯一的完全潜水的装甲区,而且虽然没有穹甲,但装甲区仍然内置,主装的水下延伸也不错,因此水中弹防护应该是不差的 再放几个训练房截图,分别是征服者419、大猴420和莫斯科220打的。显然在这种距离和角度下,既不可能吊顶,也不可能击穿主装(我都凑近看过,主装上没有穿孔),而出现黑色勋带的频率却远比装甲缝隙要来得高。因此,水中弹是最合理的解释。以莫斯科的超平直弹道和征服者的短引信都能打出大拿的水中弹装甲区,大拿的水中弹防护实在是不能看的。据我实战经验,20-22km这个距离基本是大拿的死穴,在这种距离上露肚子根本不安全,一旦对面BB散布到位那就是一个装甲区起步
吹一波迪米特里--九级最均衡全面的巡洋舰 主炮:HE默认必点IFHE,DPM稳压路九一头,完爆鲁恩和伊吹。HE穿深与203IFHE效果几乎没区别,都是能穿32和38,在打美战时与德巡妥妥没区别,一轮4950是常事。弹道不错,基础射程不错,这炮的整体操纵性与德巡203非常像,远距离弹道和AP穿深还略占优。无论打HE还是AP都能有很可观的伤害,唯一可惜的是点火较低。 鱼雷:8km单侧5发,射界良好,威力和航速尚可,6km雷的德巡和没雷的美巡哭晕在厕所。 防护:中段25船壳在9级并不是什么黑点。主装100有点弱,但装甲区完全被空气装甲保护,基本免疫DD和英巡的AP,100+45的厚度也很良心。主装往船头和船尾都有35mm的副装甲带延伸,虽然面积很小,但完全挡住了最容易爆头**进入装甲区的通路,460都跳给你看,打到25mm的部位则会因为引信问题+装甲区本身内置而打不进装甲区。再配合这个超窄船身,部分情况下甚至可以对着BB卖头倒船,虽然半伤照接,但个人从未在卖正头或正屁股时被出过装甲区,连耳鸣都没有过。综合来讲,迪米特里的装甲区防护在9级巡洋里第二优秀,仅次于鲁恩。前向齐射角45度,很弱,三炮34度还可以,这也是为什么我推荐卖头倒船(当然前提是灭得了点)。后向齐射角34度,三炮更是只有28度,很优秀,所以我其实大部分时候都是在拖刀,拖到跟BB一对一为止,交战距离基本都在14km以上,导致胜率并不好看。。。 机动:舵是祖传毛巡舵,不怎么样,可惜航速就是一切。全游戏巡洋中裸航速排名第二,仅次于白劳易,37.8的最高航速让对面炮弹常常掉你屁股后面,根本不需要经常打舵,就能扛很高的潜在。满舵时航速会掉到30.1-30.3节,对比英巡外的巡洋其实也不算差。 辅助性:有长雷达,虽然自身隐蔽差,但雷达与满隐蔽差0.6km,并不像莫斯科那样几乎没法用,20秒的时间虽然只能打两轮,但也足够将对面DD赶出点位,或在残局时杀掉残血DD,上雷达插24秒打三轮也是一种选择。防空5km117,3.5km124,配合7.5km的空隐,可堪一用,7.8空隐的DM哭晕在厕所,莫斯科更不用提了。 综合来讲,什么都能干,而且什么都能干得不错,9级银币巡洋能做到这样真是难得了。
【石锤】大保健回复AP过穿伤害并不是100% 个人之前实战中有过多次开局被打几个过穿(xxx0这种伤害)灰条却不满的情况,但都没有截图。 今天新一期how it works视频算是可以石锤了一句话概括就是过穿与击穿计算大保健回复比例的方式一模一样 正常区域过穿回复50%,装甲区过穿回复10%,例外船同理(比如银币英战正常区域过穿回60%,非英系巡洋装甲区过穿回33%)
【0.7.7】6级BB穿深的新垫底出炉 没错,正是德国350 跟巴伐利亚一样辣鸡的0.4风阻。14km处穿深不到300,甚至快赶上沙恩了
马萨诸塞与阿拉巴马散布对比 主炮+副炮 主炮测试距离15km 阿拉巴马,1.9sigma,210米横向散布马萨诸塞,1.7sigma,210米横向散布副炮测试距离6km,靶舰马汉(舰体长108米) 无副炮升级的阿拉巴马,1.0sigma,372米横向散布。约需要发射480发、用时4分钟击沉马汉(包括火灾)全副炮阿拉巴马,1.0sigma,113米横向散布。约需要发射122发、用时66秒击沉马汉全副炮马萨诸塞,1.0sigma,69米横向散布。约需要发射70发、用时24秒击沉马汉
【0.7.6情报】鲁恩、兴登堡削弱
吊顶谜团摸索(续)——米诺陶篇 前戏: 靶舰列克星敦,大面积的19mm露天甲板,不会被米诺陶的152碾压,但同时厚度又很低,不会有穿深不足的情况。同时上层建筑结构可以最大程度地让露天甲板受弹测试用船米诺陶,低初速低存速可带来高落角,AP跳弹角60-75度比美巡还优秀,理论上是吊顶界的豪杰落角数据,即使按照最保守估计,也是12km部分跳弹,15km无跳弹
即使你是马云,我也能把你打破产了
0.7.5(二)改动补充 1、德梅因的独特升级品:前进时的功率buff从0.6提高到1.2,倒车时的功率buff从0.8提高到1.2 2、征服者的独特升级品:(没看懂改了什么) 3、大和的独特升级品:散布椭圆从-11%变为-7% 4、莫纳亨/Monaghan新增永久涂装:-10%修船费,+50%经验,-20%所受撞击伤害,+50%对敌撞击伤害,正常的隐蔽和散布加成。购买价2000金币。(相当于自带撞击旗) 5、布法罗/水牛城:水面隐蔽从13.14km增加到13.62km(满隐蔽10.1增加到10.46),烟雾开火隐蔽从7.6km增加到7.98km 6、博伊斯/Boise的横向散布公式:4.9*x+33(x为射击距离,单位为km)(作为对比,全游戏几乎所有巡洋舰为6.9x+33,驱逐舰为7.5x+15) 7、马萨诸塞副炮的横向散布公式:33*x+30(作为对比,全游戏几乎所有副炮为57*x+30)
用软件还原了大拿的弹道,验证一下翻山问题 最近某帖子里有很多吹大拿弹道适合翻山的人,好奇的我试着量化衡量了一下大拿到底能翻怎样的山 没错,这次研究的是真正的弹道,炮弹的运动轨迹,而不是滞空落角这些零散的数据 14-17km应该算是翻山炮比较理想的距离吧?所以我就取了这两个距离 蓝线为大拿406,红线为大和460,黄线为征服者419,三款比较典型的主炮AP弹道比较 14km:17km:那么假设现在需要翻越离弹着点1km的一座山,从图上可以量出当射击距离为14km时,大拿、大和、征服者分别可以翻过高200.5m、180.5m、180.1m的山,当射击距离为17km时,分别可以翻过高281.8、252.9、249.1m的山。 大拿能翻过的山的高度约比大和和征服者高12%左右。 再进一步,假如这座山后有一只德梅鸡,就蹲在离山1km的地方。现在就需要计算德梅鸡的炮弹在水平运动1km后能达到多少高度 射击距离为14km时,能翻过191.2m的山射击距离为17km时,能翻过274.2m的山无论在14km还是在17km,德梅因能翻的山的高度都低于大拿反向翻山的高度,高于大和和征服者反向翻山的高度 也就是说,所谓“德梅因打的翻山炮,大拿能反向打回去”的说法是完全正确的,而其他XBB的炮则不一定能做到
【强吹】武藏比大和场均高的玩家+1 你吧最近好像不流行打满50场了,那我也凑个热闹发个10场的 大和场均11w7,武藏场均14w4。虽然随机因素大但我想场数再多也不会低于13w了 说实话,自从大和后炮射界被挫后我就已经认为武藏比大和强了,哪怕不考虑分房因素 散布比大和差一些但仍然不错,毁灭打击拿的明显少了,但装甲区啊n*4884啊仍然好打的很 单舷多1度的射界,2号炮塔下主装和横舱壁倾斜段的等效变厚,飞一样的转舵,短CD没完没了放的飞机,使得武藏的生存性相比大和明显上了一个台阶,尤其是卡齐射角时 不过嘛,好孩子不要学我这么配船,我是属于打死都不愿意加重颈椎病的人 大和已经上了防空秒伤,毕竟防空自保还凑合,武藏要是也上那就真的有点对不起这槽了。考虑到155副炮那个吃屎的装填我才纠结半天上了个副炮装填,万一对面近距离大转向呢
【转】不一定靠谱的XBB实测散布椭圆面积
0.7.4各新船/超测船详细属性 617mm铁屁股镇楼
强吹419AP系列,征服者3装甲区毁灭打击出云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