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用户_0EMS6UN
hpx031
关注数: 42
粉丝数: 482
发帖数: 17,906
关注贴吧数: 21
讨论|0401|上古世纪3.0武器隐藏效果 斧:一定几率回血 锤:一定几率回魔 弓:一定几率使目标中毒 匕首:一定几率增加攻击速度,持续7秒 单手杖:一定几率缩短施法时间,持续7秒 剑:一定几率招架率增加100%,仅对下一次攻击有效 刀:一定几率近战暴击率增加100%,仅对下一次攻击有效 枪:一定几率物理穿透增加10000点,仅对下一次攻击有效 双手杖:一定几率魔法穿透增加10000点,仅对下一次攻击有效
讨论|0323|都晚上8点钟了新区居然是绿的 如图,天空之梯是怎么了,网络波动吗?
确实不错
【技术】两个一定要在第一时间盲死的武将 三国杀中有这么一种武将,他们要么具有非常明显的身份倾向性,要么具有非常特殊的技能属性,我们不能让这种出牌,要在他们出牌前就把他们弄死。 试举两例:
讨论|0224|浅谈上古世纪的最强副本T——夏之舞者 上古世纪最强的团战T是冥土守护者——死亡、意志、铁壁。 上古世纪最强的副本T是夏之舞者——吟游、暗杀、铁壁。 我想很多人可能都没有听说过这个职业,“夏之舞者,这是什么鬼东西?”别急,等我给你慢慢说。 作为一个好的副本T,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认为,是要能拉的住仇恨。 而上古世纪的PVE仇恨是跟你的输出挂钩的,对怪的输出越高,威胁值也就越高,一般来说,怪物会先打威胁值高的。 但有一种情况除外,即怪物会抛开所有人,优先打威胁值为负数的。 所以只要我们能够把威胁值降低到0以下,就能牢牢拉住Boss的仇恨。 首先,你需要一把至少传说品质的锤子,打满6个4阶诡诈,威胁值-30%。 两个预言家戒指,完美品质就可以,威胁值-10%。 暗杀随便点7个点,重要的是把第三个被动点出来,威胁值-20%。 下本之后,轻舞乐章、生命乐章、大地赞歌、英雄进行曲、驱邪圣歌5个曲子不停地吹,威胁值-60%,合计威胁值-120%。然后你就会发现怪物都疯了一样地跑过来打你,根本无视你的队友。 曾经跟小伙伴一起下本,然后我一吹笛子,就把队伍里一个7000分的、一个8000分的、一个10000分的队友打的怪物全都拉过来了,当时我只有5000分。 按照我说的打法,无论你的队友输出再高,也不可能抢走你的仇恨。这是游戏机制决定的,绝对不会出现龙刃守护者那样的OT现象,当然这也有可能是一个Bug。
讨论|0224|神之使者走极限施法流的可行性 全身布甲提高施法速度4% 海底头1.5% 头部附魔2% 传说专家波澜戒指2%(带一只,另一只戒指带伊尼斯守护之戒) 传说黑4裤子5.1% 勇士项链6% 传说黑4奶枪6.4% 生命第四个被动6% 吟游第三个被动5% 吟游风之乐章5级10% 传说弓打满6个4阶怒涛7.2% 传说乐器打满6个4阶怒涛7.2% 合计62.4%,足可以把施法时间降到40%的极限值。而且我列举的全都是平民装备,基本上花不了几个钱就可以攒齐。
召唤兽装饰属性详解 对于战斗宠物来说—— 力量:每点增加1.2攻击力 体质:每点增加23最大生命值,8点物理防御 精神:每点增加8点魔法抗性,1.2生命值魔法值恢复速度 智慧:每点增加23最大魔法值,0.011%闪避率 敏捷:每点增加0.027%暴击率,0.011%闪避率 所有的战斗宠物,包括娜迦之类的远程战斗宠物,其普通攻击的攻击力都只与力量有关。 攻击技能的伤害值有的跟力量有关,有的跟敏捷有关,有的跟智慧有关。回血技能的回复量跟精神有关。
汉之云非活物合成表(2) 这是我打高难度版的时候自己做的,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汉之云活物合成表(1) 这是我打高难度版的时候自己做的,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讨论|0222|圣堂骑士这职业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圣堂骑士,格斗+铁壁+生命,格斗输出,铁壁防御,生命加血。但实际上,由于缺乏铁壁和意志的连锁,团战中没有龙刃肉。就以前我们家族玩过圣堂的小伙伴说圣堂就两个优势,一个单刷副本,一个竞技场。但是现在生命的所有攻击技能全都改成治愈力加成,我6000分的神使也可以单刷武器库农场深渊H本,竞技场奶妈也是一棵毒瘤。而由于缺乏意志的连锁,圣堂的加血能力比神使光守低了很多。在生命大幅加强、格斗大幅削弱的3.0版本,圣堂骑士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技术】浅谈主内反局各方的最优策略
【资料】上古世纪3.0版本特产制作材料一览
讨论|1223|被净化的原大陆石盘
讨论|1112|普通特产、商团特产、原住民特产的收益比较 潜水了这么久我也来发一个技术帖。
来说说钱学森
【转】《“普通话”的真相:满州人的蹩脚汉语》
【技术】浅谈反贼如何对付袁绍 很久没写过技术帖了,本帖主要介绍反贼如何对付袁绍。
反贼在什么情况下会救主公?
蔡文姬不能做忠臣
华雄反输了 不开心,明明我的策略万无一失,最后还是输了。
【合理选将】论曹丕局五号位反贼选钟会不选貂蝉的合理性
输出忠本就是用来指导反贼选将的东西 疑问镇楼
置顶房的曹丕主 听说没有镇楼图你们是不会来的。
忠不开五谷,反不放南蛮 不知道多少人把这两句话当作金科玉律?
【又是输出忠】理论对现实的影响 良心企业镇楼
主公应该杀鲁肃吗?
本吧有人用过新版李儒吗? 【绝策】结束阶段开始时,你可以对没有手牌的一名角色造成1点伤害。 【灭计】出牌阶段限一次,你可以展示一张黑色锦囊牌并将之置于牌堆顶,然后令有手牌的一名其他角色选择一项:弃置一张锦囊牌;或弃置两张非锦囊牌。 【焚城】限定技 出牌阶段,你可以令所有其他角色各选择一项:弃置至少X张牌(X为该角色的上家以此法弃置牌的数量+1);或受到你对其造成的2点火焰伤害。 这货在体验服已经有了一个外号:搅屎棍。我觉得这货好强啊,尤其铁锁连起来放焚城,那酸爽简直不忍直视。 附上一则昨天打的李儒录像。我扮演李儒在三国杀八人军争中,以忠臣身份取得了胜利,战斗结束后,我说道:“算无遗策,画无失理。今得遇明主,大业已成!” web.sanguosha.com/220/play.html?rac=NmNiMmViZGI0NWU2N2FkNmJhYTFhNzFiMThlZDU3MDg=&rid=MTEzYmU=
盲狙真的有用吗? 都是一些老调重弹的东西,写出来娱乐大家。 顾雍的忠臣强度镇楼。
张辽偏反吗? 先说个笑话,股神巴菲特说我看好某某股票,某某股票一定会涨,结果人们全都去买这支股票,这支股票果然就涨了。
我觉得是时候吹一波顾雍了 退武将挣的元宝镇楼
简单点说说我为什么讨厌刷子 刷子是游戏中的一个畸形群体,别人玩游戏都是为了赢,而刷子是为了输。因为刷子也觉得自己的胜率太高了不好看,他就要把自己的胜率降下来。怎么降低胜率呢?你不会天真地认为他会把胜率刷下来吧,当然是跟你我打顺带把胜率降下来。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刷子总会反着选将,比方说他们会在二八位当忠臣时选典韦关张,四五六位当忠臣时选华佗鲁肃,吸引你去盲狙他。只要你稍微碰他一下,他就立刻跳对立身份,他们觉得这样很好玩。 比如我前天玩的这一局,请注意左慈和主公的血量。小内开局跳反,我们全程3打5,把我们恶心坏了。下面是这个马岱的胜率统计。大家可能认为主公盲狙了马岱导致他跳反吧,很遗憾的是,主公没有盲狙马岱,但他还是上来就跳反了。事实上,“被盲狙跳反”只是一个借口,他能在八号位选马岱,想的不就是吸引我们去盲狙他好找到一个跳反的借口吗?所以说,如果我当房主要踢人的话,首先要踢的肯定是这些刷子。水平低什么的,还可以好好玩,跟刷子没法好好玩。
小孩又变强了 刚才发的帖子被删了,索性再发一个,果然一楼不能上链接。改版后依然被禁的小孩镇楼。
毒菜到底坑不坑内
曹丕真的需要输出忠
这就是我不在杀吧发帖的原因 今天早上发的帖子,一觉醒来就被删了。我认为我是被举报了。这个东西恢复起来很麻烦,而且我又没有底稿,所以那些要我授权转到杀吧的人可以省省心了。反正我也没想过去杀吧发这个东西,撕逼太累人了。 不过看起来最蓝的人气低了不少啊,现在才22个回复。其实我最看不惯他录像里的两点: 1.弱逼路灯反。这种反贼就是给主忠练习打靶用的。 2.反贼死都不杀忠。第一局录像里,五号位的忠臣貂蝉从始至终就掉过一滴血,另一个忠臣荀彧是被貂蝉离间压到1血,然后被小内补刀才死的。也就是说,在这一局里,反贼对忠臣的有效输出是——1点。 其他的倒没啥好说的,总之就是打得很菜嘛。
突然想起了我做过的一道高中语文题 高一的时候做过一道题:小王好赌,输光了就找人借钱。有一天他找你借钱,你不想借给他,你怎么回应?(本题6分) 大家可以自己先想一想,底下公布正确答案。
谈点三国杀历史,顺带回复魔王 本来是不打算写这个东西的,因为总揪着过去不放会让人觉得你特小气。但是历史是不容忘却的,现实的一切都是历史发展而来的,不谈历史,就无法理解现状。
【盲点】指视网膜神经束的汇集中心处,因没有感光细胞而不能传感视觉,往往需另一只眼的视域补充。(找到盲点:首先闭上左眼,右眼盯紧画面左侧的十字,这时右侧的黑点还可以看到;慢慢靠近屏幕,右眼始终盯住十字。当近到某一距离时,你会发现黑点消失了;而当距离再进一步缩小,黑点便又出现了)
谨以此帖立誓再也不玩置顶房
当我们在谈论路人局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脑筋急转弯】看打法,猜身份
群内与路人的本质差别
浅谈身份偏向性的合理性
置顶房就是笑话房 现在有人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叫“置顶路人”,我对此不以为然,我一直认为置顶房就是群内房,所以为了避免概念的混淆,今后我就用“置顶房”这个词语代替“群内房”。 不可否认置顶房也有打得好的,但是100个置顶房里面能有一个平均水平比较高的就不错了,而且要达成这一目的,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该房必须为10秒房,2.该房3灯以上玩家少于4人,3.该房没有改名,即名字为“八人军争至尊×××”之类的。 很明显,我所谓的“有质量”的置顶房,其实就是一般路人玩家闲着无聊用了一张置顶卡而已,常年玩置顶房的人,水平真的很烂。 刚刚闲着没事干,随便进了一个置顶房旁观了五局,感觉—— 真的很搞笑。
【漫谈】说说我眼中的三国杀 想到哪儿说到哪儿,语言可能有点粗俗,敬请见谅。
袁术真的没有身份倾向吗? 刚刚旁观的一局,开局第一轮,二号位虞翻兵主公跳反,三号位曹丕乐五号位袁术,猜猜曹丕的身份?四号位李典拆袁术的乐,猜猜看李典的身份?
让你们见识一下什么叫真正的路人局 刚刚旁观的一局路人,简直笑掉我的大牙,来试着开局盲标一下身份。注:张辽是个银两玩家。
【技术】“军争第一主”是最强神话还是最大骗局? 众所周知,在置顶和群内这样的环境里,曹丕主公的胜率远远领先于其他常备主公,是当之无愧的“军争第一主”。我曾经看过一个胜率统计,曹丕主公是唯一一个胜率在40%以上的常备主公,其他八大主公的胜率都不到40%。 但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在一般路人局,也就是你点快速加入随机加入的房间,曹丕主公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这个我就不贴证据了,地球人都知道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群内玩家对此的解释是:曹丕主公的胜率跟场上玩家的水平息息相关,置顶平均水平高,所以曹丕主公胜率高。 但是我认为这个解释的第一句话是正确的,而后两句是错误的。造成曹丕主群内胜率高,路人胜率低的真正原因是:曹丕究其本质就是一个二流主公而已,这个主公的强度跟场上玩家的水平息息相关,置顶平均水平低,所以曹丕主公胜率高。而遇上真正会打的路人玩家,曹丕主就不行了。 我拿我前天不小心旁观的一局置顶房录像来说。前天点快速加入误入置顶房,我这人不打置顶房的,随手就点了个旁观,游戏开始刚好就是个曹丕局,我就拿这一局来详细说明在置顶环境中,曹丕主公的胜率为什么那样高。
论“曹丕需要输出忠”与群内思维 群内有一种观点很火:曹丕需要输出忠,大多数技术群内高端质量局都奉行这一理论。我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这种观点的最早出处,原来这种观点最早是出自BBD的解说视频。那么让我们跟随大神的脚步,深入探索技术群高端质量局的奥秘。 这里给出视频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angyou.pcgames.com.cn%2F276%2F2760719.html&urlrefer=1dfb54205706d0a55ca1829f1e60c2fa 想要近距离接触大神的同学速度一定要快,赶紧点开上面的链接。因为经过我点评的文章和视频通常都会在几天之内被删掉,跑得慢的同学可就看不见了噢! 这个视频长达一个多小时,我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耐心看完的,所以我从中挑选出一些比较经典的段落和大家共同欣赏。
论“曹丕需要输出忠”与耍猴 群内有一种观点很火:曹丕需要输出忠。大多数技术群内高端质量局都奉行这一理论,但是很奇怪的是我百度搜索“曹丕需要输出忠”,却找不到一篇完整地论述输出忠理论起源与发展的文章,相反的倒是有一大堆骂输出忠的帖子。为什么一种流传这么广的观点,却找不到理论起源呢? 好吧,不纠结这个起源问题了。总之群内流行“曹丕需要输出忠”的理论,而这种理论在路人局会被人骂,这就是客观事实了。 结合我一贯以来批群内的态度,你一定认为我是反对这一理论的。 但事实恰好相反,我是赞同“曹丕需要输出忠”理论的。 为什么呢?我们来看,曹丕主技能是什么?是翻面。翻了以后你忠臣怎么办,你必须要把反贼打死,然后通过收尸反爆场你获胜的几率才大。如果狂翻面你打不死你选了一些其他的纯辅助的你弄半天你打不死还是白扯。 总之,曹丕主公局你忠臣想赢,你忠臣想要高胜率,你就必须选输出。 就好像还有一个“权主反贼要速推”的理论,孙权主你反贼不选择速推,你放任他制衡你反贼分分钟崩盘你信吗? 总之,孙权主公局你反贼想赢,你反贼想要高胜率,你就必须速推。 好像很有道理,但又好像哪里有点不对,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怪怪的感觉,为什么这些“正确”的理论在路人局会被人骂呢? 让我们回到原点,我们玩三国杀这个游戏为的是什么? 答:为的是赢,为的是提高自己的胜率。 曹丕主公局,忠臣选输出的确能提高胜率,但是这提高的是谁的胜率? 答:是曹丕主公的胜率,不是我的胜率。 孙权主公局,反贼选择速推主公的确能提高胜率,但是这提高的是谁的胜率? 答:是孙权主公局反贼的胜率,不是我的胜率。或者说这降低了孙权主公的胜率。 那么久而久之,随着类似的理论越来越多,在采用这些理论的高端技术群内,常备主公之间的胜率差距就会被越拉越大,就像这样:这个胜率统计中,出场次数最多的就是曹丕和孙权,都有100多次,所以这两个主公的胜率是相对可靠的。 那么在这样的群内玩,我怎么提高自己的胜率呢? 答:我当主就用曹丕,然后我忽悠别人用孙权,随便找个理由,比方说“用孙权能提高技术”。这样我的主公胜率就无限接近于40%,那些被我忽悠的人的主公胜率就无限接近于17%。 我们知道现在的军八路人局,主公的胜率上40%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是跟群内玩家玩,我的主公胜率轻轻松松上40,我的主公胜率比别人高(39.25%÷17.24%-1)×100%=128%! 群内有一些理论是路人局通用的,比方说“先拆后顺骗无懈”,还有一些理论是不通用的,比方说“曹丕需要输出忠”。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凡是群内路人通用的理论,其主语都是“我”。我“先拆后顺骗无懈”,我的胜率就会提高。而群内路人不通用的理论,其主语都是某个主公。曹丕需要输出忠,提高的是曹丕主的胜率,权主反贼要速推,提高的是孙权局反贼的胜率。 我们玩三国杀的目的是什么?是“赢”,是我自己要赢,不是某个主公要赢。“曹丕需要输出忠”,曹丕有了输出忠提高的是谁的胜率?是曹丕的胜率,不是“我”的胜率。怎样把曹丕的胜率转化为“我”的胜率?答:我把把用曹丕。这样曹丕的胜率高了,我的胜率也就跟着高了。 说从前有一个人,他养了一群猴子。有一天他对猴子说:“每天早上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觉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经胜利了。 这就是著名的“朝三暮四”的故事。你觉得那些群内玩家和这些猴子有什么区别? 我最早反对群内理论,是因为群内理论都是以“主公”为单位发展的,这就必然导致有的主公胜率高,有的主公胜率低,高胜率主公和低胜率主公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明显。长此以往,谁还去用那些低强度主公?可是现在我发现我多虑了,你看上面那个胜率统计,胜率最低的孙权用的人也是最多,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这些人的脑子就是一团浆糊,比猴子聪明不了多少。他们连“武将的胜率”和“个人的胜率”这两个概念都分不清,就好像猴子分不清“早晨吃的橡子”和“我吃的橡子”一样。 群内“大神”都是些什么人?都是些耍猴的。他们不生产胜率,他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他们把曹丕主公局,反贼方的胜率搬运给主忠方,孙权主公局,主忠方的胜率搬运给反贼方,就好像养猴人把晚上吃的橡子放到早上一样。然后底下那群人就很高兴:“大神好牛逼!大神好厉害!大神我要给你生孩子!”有人说看群内玩家打牌,不知道他们在玩什么。我告诉你,你把他们的智商想象地足够低,你把他们想象成猴子,你就明白他们在做什么了。 曹丕需要输出忠?没错,曹丕的确需要输出忠。但那是曹丕需要输出忠,不是我需要输出忠,我只需要曹丕就够了。 三国杀是一个“聪明人玩的游戏”,现在感觉这句话真TMD讽刺。
说说三国杀的演变历程 一幅图证明我是老玩家。一开始都是面杀,后来面杀找不到人,洗牌什么的又很麻烦,我就上网找看有没有这个游戏的网络版,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是2010年3月12日。 一开始Online上大家都瞎打,反贼没有集火主公的意识。那个时候的二位反是不杀主公的,他杀下家。为什么?因为杀主公就相当于暴露自己反贼的身份,他害怕自己被主忠集火一波带走,于是他就杀下家,然后祈祷下家跟他不是一伙的。 这个时段主忠的胜算超高,远远超过50%。注意我说的是八人局,我从来不玩五人局。 后来人们发现反贼盲狙容易造成内耗,得不偿失。反贼的胜利条件是什么?杀死主公就行了嘛!于是反贼改变策略,不再随意盲狙,开始集火主公,这一时段反贼的胜率上升,主忠的胜率下降。 但是伴随着主忠的胜率下降,另一个身份的胜率下降得更厉害,那就是内奸。本来忠反互搞对内奸最有利,现在反贼都去杀主公了,让内奸怎么搞? 于是内奸就试图“说服”反贼:“你们别动主公,不然我就杀你们。”结果被反贼一番话呛得说不出话来:“反贼的任务就是杀主,我们没有必要听你的。” 内奸在无数次“说服”反贼失败之后,就开始自暴自弃:反正我也赢不了,那我速度杀主直接下一局得了。这就成就了那个时段很经典的一幕:内奸开局杀主跳反,而且比真正的反贼跳的还厉害。因为反贼毕竟还有胜利的希望,内奸根本没有胜利的希望,人没有希望就容易破罐子破摔。 这样一来就苦了主公了,内奸开局跳反,这就相当于3打5。那个时段主忠的胜率极低,大致就在10%左右。起手拿到绿色的身份牌,你这一局基本已经稳赢了。 就这么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主忠受不了了。主公开局直接托管:“我赢不了了,我还玩个P呀!”那个时候你开局拿到绿色的身份牌就必赢,拿到其他颜色的身份牌就必输,三国杀变成了一个很无聊的游戏。当时我就在想:三国杀还能走得下去吗? 这时转折点来了,主忠劝说小内:“开局直接杀主你也是输,那你为什么不去杀反贼呢?横竖都是死,你不如做出一点牺牲,照顾一下大家的游戏乐趣。”反贼心想:反正内奸跳忠,自己顶多也就是4V4,不会破坏整个游戏的平衡,于是就默许了这一打法。 这一打法,后来被称之为“死忠内”。 说到这里可能就有人看出来了,一般的高手会告诉你“死忠内”是最早的内奸打法,这是不对的。“死忠内”是有历史记载时代最早的内奸打法,而我上面说的,是三国杀的史前时代。 自从内奸这么打之后,主忠和反贼几乎两分天下,各自拿走了50%的胜率。当时没有人觉得这不对,反贼不杀主公怎么赢?所以反贼必须杀主公。内奸不跳忠主忠方就少一个人,3V4怎么赢?所以内奸必须跳忠。 慢慢地,反贼的思想开始演变,越来越多的反贼认为和内奸妥协,先杀忠臣也没有多大损失。内奸慢慢地也觉得死忠不符合自己的利益,开始有限度地控场。于是在路人局开始慢慢地形成这么一个共识:反贼一上来把主公打到1血,就不要怪内奸死忠。反贼帮内奸杀忠,内奸就得在必要时候跳内控场。 但是这一演变历程是漫长的,从一开始的混沌状态到“死忠内”时代,顶多也就过去了三四个月的时间。从“死忠内”打法到“控场内”打法的演变,则经历了三四年的时间。直到今天,这个演变过程还在路人局继续,而且很有可能永远不会停止。
晒晒我的二张胜率 @祖翰告鲁夫 这比你的二张忠胜率66,反胜率60的数据正常多了吧。
【技术】从荀攸出场率看群内选将理论的缺陷 从今天开始,我会把群内那种所谓的“合理选将论”称之为“群内选将论”,之所以去掉“合理”两个字是因为我认为这种选将理论是“不合理”的。 今天的日经是荀攸,我就来谈荀攸。 刚刚看到一篇帖子《【荀攸】荀攸太垃圾了,我们增强他一下可好?让他不再被黑出翔》,http://tieba.baidu.com/p/3255424904。那位楼主贴出了自己的常用武将胜率以证明荀攸这个武将很“垃圾”:看完这个个人资料你有什么感受,你是不是会想:“哇塞,忠臣胜率52%,反贼胜率67%,荀攸真神将也,没买他真吃亏了!” 但是你有没有从中看出一丝不自然,或者说你有没有感到一点奇怪。如果没有,那说明你太迟钝了,或者说你在某个环境中浸淫得太久了,你已经感觉不到这个环境有什么问题了。 我这里贴出我的身份局胜率前三页以供参考,下面全都是军争八人局的数据,我这个号从来不玩标准场和五人场。荀攸忠臣出场22次,排第12位,胜率41%。荀攸反贼出场31次,排第21位,胜率68%。我水平还不错吧。 但问题并不出在这里,我这里定义一个概念叫做“出场数偏差”:出场数偏差=(忠臣出场数÷反贼出场数÷0.5-1)×100% 我们知道三国杀八人军争身份局中有两个忠臣,四个反贼。所以如果我们不分身份倾向地选一个武将,那么这个武将的反贼出场数就应该是忠臣出场数的2倍,按照上面的式子计算出的数值就应该是0。如果这个数值为正,就说明你比较喜欢选这个武将当忠臣;如果这个数值为负,就说明你比较喜欢选这个武将当反贼。 把我的荀攸数据带进去算一算,我的荀攸出场数偏差=(22÷31÷0.5-1)×100%=42%,这说明我比较喜欢选荀攸当忠臣。 我所有武将中,出场数偏差最高的是太史慈,忠臣出场数26,反贼出场数26,(26÷26÷0.5-1)×100%=100% 出场数偏差最低的是张郃,忠臣出场数18,反贼出场数67,(18÷67÷0.5-1)×100%=-46% 而上面这位吧友呢,他荀攸忠臣出场数23,反贼出场数12,(23÷12÷0.5-1)×100%=283%! 现在发现问题之所在了吗?他随便拿出来一个武将的出场数偏差就是我最高值的3倍! 每次看群内玩家的统计数据,我都感觉他们的数据非常的极端。当然我并不清楚这位吧友是否是群内玩家,但至少他受到了群内思想极大的影响,否则一个纯路人玩家不可能出现这么极端的选将方式。一般来说,我们选一个武将当一次忠臣,就会相应地选这个武将当两次反贼。而他刚好相反,他荀攸忠臣出场数23,反贼出场数12,几乎相当于他的荀攸当反贼一次,就会当忠臣两次,完全反过来了嘛! 那这又怎么样呢? 极端的数据必然带来问题。比方说反贼一般不盲狙的,但如果一个人选将的身份倾向性非常明显,盲狙他的收益非常大的话,反贼也是可以盲狙的。尤其是在某些情况下,比方说曹丕主公局,这位吧友肯定不可能只在曹丕主公局选荀攸,他肯定也在诸如孙权孙策主公局选荀攸。那么他在曹丕主公局选荀攸时,他的身份偏向性肯定更强,更加地偏忠。这个时候反贼盲狙他,收益是非常可观的。 我们知道有人只选荀攸当忠,但是大部分路人玩家像我一样认为荀攸无身份偏向,在选荀攸时完全不考虑身份。对于前者,反贼可以看脸盲狙,对于后者就不行。那么怎么办呢?其实最正确的答案是:点开这个人的信息资料,观察他的常用武将,判断他属于哪一部分人。对于这种出场数偏差高达283%的人,你就可以放心盲狙。但是对于我这种出场数偏差只有42%的人,看脸对于我就是无效的。更进一步,你可以编个软件,扫描一下对方的个人资料,就可以大致判断出这个人的盲狙风险度,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在我看来,群内玩家的那一整套战术体系满满的都是缺陷。而对于我自己来说,我很自信地说:“我的战术没有缺陷!”如果我不选一个武将当反贼的话,我也不会选他当忠臣;如果我不选一个武将当忠臣的话,我也不会选他当反贼。事实证明群内那种明忠明反理论是言过其实的,哪怕无身份偏向性地选荀攸,我也能打出忠臣41%,反68%的高胜率。 在我看来,合理的选将论是:你选一个武将当忠臣一次,就应该选他当反贼两次。而合理的盲狙论是:我们点开一个人的个人资料,从他的个人资料中推测他的风格。 就是这么简单。
谁说曹冲主,内奸一定要跳反的? 刚新鲜出炉的一局,主公曹冲,我小内赢了。 有一个忠臣是曹丕。孙策果然神将也。
身份偏向性的秘密(2) 昨天又看到这么一篇论述凌统身份偏向性的帖子http://tieba.baidu.com/p/3218293095,有感而发就有了这篇文章。 原帖楼主当主公喜欢用曹丕。有一天他像往常一样选了曹丕主公,开局看见7号位是凌统,于是啪一声一个酒杀就拍过去了,结果他就被骂了。 噢,忘了说了,凌统是忠臣。 然后他就不爽,他就来贴吧开帖找存在感,噼里啪啦地说了一大堆凌统不适合给曹丕当忠臣的理由,痛斥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现年头人人都想着娱乐,没人关心技术的提高了。他说的有没有道理呢? 我承认他说的有一定道理,凌统跟刘协、貂蝉、荀彧这种曹丕主的一线好忠比起来,确实有不小的差距。 但是仔细想想就发现问题了:“我选什么武将当忠臣,关你屁事?” 我们假设上面说的一切都是对的,凌统确实不算是曹丕的好忠臣,那么这跟我选凌统有什么关系吗? 我明白无误地告诉你,我选将框里面就有刘协,我也明白无误地知道刘协比凌统更好,但是我就是不选他,为什么?因为我用刘协已经赢的太多了,用刘协当忠臣对我来说已经没有挑战性了,我现在就想用用那些二线乃至三线的忠臣,尝试不同的风格,扩宽我的视野,不行吗? 这就好像剑魔独孤求败和人比剑的时候,他用的是木剑。为什么他不用铁剑,难道是因为木剑比铁剑更好使吗?当然不是,恰恰是因为木剑比铁剑难用得多,所以他要用木剑,他要让自己处于不利地位,借此激发自己的潜能,磨砺自己的剑术。 你以为那些把把点将,主点邓艾忠点刘协反点步练师内点钟会的玩家会是高手吗?绝对不可能。所谓高手,是要不断向上进取的。他要是总用同一招,短时间内可能会提高他的胜率,但是长远来看,这不可避免地降低他的技术水平,这是高手所不能容忍的。 我承认凌统不如刘协,但我这么选了,这就证明我认为我选凌统而不是刘协所给我带来的损失尚在我的可承受范围之内。我为什么没有选关羽呢?我为什么没有选周泰呢?因为我认为选这些武将所给我带来的强度损失已经超出了我的承受范围了。选哪个不选哪个我自有分寸,你管个毛啊? 然后肯定有人会说:“你不顾你自己你也要顾及一下你的队友啊!”这种说法就更没有道理了,我选凌统是针对你的吗?是我看见你选个曹丕当主公,我故意选个凌统来恶心你的吗?不是的。无论谁当主公用曹丕,我都有可能选凌统当忠。假如凌统这个武将的强度确实很低,你跟我一队你就倒霉,你不跟我一队你就受益,那么你跟我一队的几率和不跟我一队的几率是一样的,长此以往,正负相抵就没了。长远来看,真正受到损失胜率下降的就只有我一个人,我自己都认为这种程度的损失是可以接受的,我自己都不急你急个毛呀? 以上种种说法都不成立的话,那么原帖楼主为什么要竭力说服别人凌统不能当忠臣呢? 我们来看这一局游戏为什么主忠方开局失利?因为主公盲狙失败。 那么如果按照原帖楼主所说,按他的观点选将,其结果是什么? 答:他的盲狙成功率上升。 他的盲狙成功率上升,他的胜率就上升,胜率的总量是一定的,那么谁的胜率下降了呢? 答:被他说服,按照他的观点选将的那些人。 那么结论就很简单了,他竭力说服你忠臣怎么选将,反贼怎么选将,其目的不过是固化你的选将方式,方便他盲狙罢了。仅仅这一局效果不会太显著,但时间久了,他所能提升的胜率就很可观了。 三国杀是一个策略游戏,凡是策略游戏,最后无外乎两种情况: 1.A策略克制B策略,B策略克制C策略。最后人人都选用A策略,没人再用B策略或者C策略。 2.A策略克制B策略,B策略克制C策略,C策略又克制A策略。最后这三个策略就无外乎谁好谁坏,可以随便选。但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固化于某一个策略,你绝对不可以只选A策略、只选B策略或者只选C策略,一定要几种策略都选到。举个例子,如果你只选C策略,我摸清楚你的选择之后,我就可以针对性地选择B策略来克制你。 如果你真的在曹丕主公局只选刘协当忠臣,不选刘协当反贼或者内奸,只选凌统当反贼或者内奸,不选凌统当忠臣。长此以往,你会发现在你选刘协的时候,主公不盲狙你了,但是反贼会盲狙你。除非你这个武将拥有☆SP赵云那样极强的防御能力,不怕被盲狙,但是如此一来那些人肯定会骂你选不动白坑队友,逼你不用☆SP赵云。 总之群内那套选将理论的实质就是用语言挤兑你,以“为你好”为理由骗你采用劣势策略,降低你的竞争力。群内所有理论都不是为了提高你的技术水平而发明的,而是为了降低你的技术水平而发明的。 这就是身份偏向性的秘密。 和这种人玩你就得见招拆招,想办法绕开他的逻辑陷阱,比方说一个最常见的办法就是选那些没有身份倾向性的武将,就像前面有吧友在我帖子里说的。这应该是现阶段最好的解决办法。
身份偏向性的秘密 今天看到这么一篇论述姜维身份偏向性的帖子http://tieba.baidu.com/p/3212625532,有感而发就有了这篇文章。至于为什么要起这么一个名字,那是因为我是方舟子的粉丝。方舟子写过一篇文章叫《云南白药的秘密》,把云南白药批得一无是处。那我就仿照我偶像的题目,告诉你身份偏向性中隐藏的秘密。 众所周知三国杀技术群内的身份适应性一般分为四种: 1.无身份偏向性,如大多数主公局的袁术 2.近位忠远位反,如大多数主公局的鲁肃 3.近位反远位忠,如大多数主公局的姜维 4.全位置明忠/反,如曹操主公局的袁绍 群内第四种身份偏向性比较少,那么抛开第四种身份偏向性,前三种身份偏向性中,哪一种最好呢? 我认为,前三种身份偏向性按优劣分,其顺序为:无身份偏向性>近位忠远位反>近位反远位忠。 为什么呢? 身份偏向性的作用主要有两点:1.指导选将,2.指导盲狙。 但在实际操作中,前者的作用微乎其微,身份偏向性其实就是给盲狙做铺垫的。这样一来,如果某个武将被定位为“无身份偏向性”,他就拿到了一个不会被盲狙的特权,这个武将的强度就刷刷地往上升。 如果某个武将被定位为“近位忠远位反”,那也还好,如果我在近位选这个武将,那么反贼能打到我的同时有很大几率也能打到主公,那么他就会直接去打主公,而不会来盲狙我。如果我在远位选这个武将,那么主公想盲狙我他鞭长莫及他够不着啊。所以说这个身份偏向性虽然比“无身份偏向性”要差一点,但也能用。 真正糟糕的身份偏向性是第三种:“近位反远位忠”。我近位当反贼选这个,主公开局搞我。我远位当忠臣选这个,够不着主公的反贼搞我。我把世界上所有的盲狙全吸引到我身上来了。如果某个武将被定位为这一种身份偏向性,那么这个武将就废了,根本没法用。常见的比方说姜维,比方说关兴张苞,比方说春哥马岱。 除非这个武将拥有非常强势的防御技能,可以抵消掉盲狙带来的副作用,比方说☆SP赵云,比方说董卓(血多也是防御技),这样的武将才能在“近位反远位忠”这种恶劣的身份定位中存活下来。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我们本篇的主角:姜维。这是一个在大多数群内被定位为“近位反远位忠”的同时没有强势防御技能的武将,所以其实这个武将在大多数群内已经废了。如果你所在群内的姜维的身份偏向性是这个样子的,你可以直接把这个武将关了。 但是姜维这个武将可玩性还是比较强的,很多人喜欢用(我也喜欢用)。但被盲狙总是不爽,于是就有人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把姜维“近位反远位忠”的身份定位论证为“无身份偏向性”。 我们看链接中(http://tieba.baidu.com/p/3212625532)那位楼主不遗余力地论证姜维也可以当近位忠和远位反,她到底想做什么?其实很简单,她就是想把对姜维不利的“近位反远位忠”的身份定位论证为“无身份偏向性”的身份定位,避免盲狙带来的损失,借以提高她喜欢的武将(姜维)的强度。原帖38楼的一句话暴露了她的意图。其实她所做的这件事,在两年前姜维刚刚登陆三国杀Online的时候,已经有人做过了,那个时候一批疯狂的姜维蜜竭力想要把姜维论证成为全身份全位置适用的武将,我至今仍然记得当时那批姜维蜜的疯狂程度。但是那些人失败了,因为挑衅本来就是一个吃距离的技能,他们无法自圆其说。 当然我这里并不想论证姜维到底“无身份偏向性”还是“近位反远位忠”,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把姜维的身份定位由“近位反远位忠”更正为“无身份偏向性”,那么我们确实可以提高姜维的身份局强度。 也就是说,一个武将的强度是可以人为调控的。如果我们不喜欢某个武将,我们可以给他安上一个不好的身份定位,降低这个武将的身份局强度。如果我们喜欢某个武将,我们可以给他安上一个好的身份定位,提高这个武将的身份局强度。 这就是身份偏向性的秘密。
胜率统计与小内控场之间的关系 在这里发帖子老是被删,我就发个链接。 http://tieba.baidu.com/p/3175933151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夫谷虚而川竭,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而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 ——《庄子·胠箧》
从一局录像窥视Online常见战术——嘴遁 何为嘴遁?简而言之就是用语言诱导对方按照我方意愿行事的战术。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百度百科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baike.baidu.com%2Fview%2F2746127.htm%3Ffr%3Daladdin&urlrefer=8080d1078a7ba58ff205155cf8853591,写这个词条的人太有才了!
高手为什么不教人打牌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九阴真经》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