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E翔鹤 ACE翔鹤
为了个简介浪费时间实在没必要嘛
关注数: 207 粉丝数: 1,657 发帖数: 40,086 关注贴吧数: 66
苍鹭之鸣——aune SR7000头戴式HIFI耳机体验谈 aune作为一个以技见长的国产HIFI厂商总能够时不时的给HIFI发烧友们带来一些惊喜(有时候是惊吓)。之所以这么说主要还是因为他们不是一个以设计为导向的品牌,所以面对一些花里胡哨的竞品或多或少都会吃点亏。这有点像摄影圈里的佳能和尼康用户群,一个代表着人像直出的出众,另一个却在风光领域深耕,虽然两拨人不能算是水火不容吧,至少类似于“出佳为尼”,“回佳的诱惑”之类的名梗总是层出不穷。在这里我不愿意讨论究竟是“甲方爸爸满意的器材才是好器材”还是“高感重要还是宽容度重要”之类的问题。毕竟HIFI器材它不像摄影器材,一来它基本不具备生产力工具的属性,二来也不具备社交属性。一个HIFI器材就算能把你听哭,一般你也很难直接和人分享。其次呢,它也不像摄影器材那般,出来的片子好不好,只要你不瞎,就是个很直观就能做出判断的事,而HIFI器材呢,它甚至还带点玄学属性,因为你在不同的组合下,不同的音源下,同一个器材所呈现出来的声音都有可能天差地别。综上,你若问我aune是像尼康多点还是佳能多点,可能营销部门这块是有点像尼康的,我觉得这并不是那么重要,反正指定不是佳能。 之所以说这么多,主要就是明确一下aune在发烧友们这块的一个普遍印象,有技术,有想法,不修边幅,认死理…听起来似乎都不是什么好词哈,不过也说明了aune的一个优点,那就是你甭管他们做的东西好不好看,声音上绝对是能够让人竖大拇指的水平。
Elysian朝圣者黑银对比 鉴于前段时间入手银色原版朝圣者后看了跟帖关于还有个黑色版本与EA联名的同款,一时间对其念念不忘,好奇除了联名以外,声音上究竟有多大差异能够多出一半的定价来。刚好看到群里提到本地实体店沸谷到了个黑色的样机,便抽了一天快下班的时候过去ab一下。 拿到手里明显感觉黑色表面比银色多了一层漆面,这个质感确实是比银色好一些,也没有原版银色的削切亮面,基本上不太容易出现日常的一些划痕,这点确实没得洗。另外线材配的EA的一条8股EROS S,这线我自己有一条,只是因为塞子上的这条应该是特供的,颜色不同而已。这线本身的风格我是清楚的,算是EA家难得有一定声价比的线,没记错的话单卖好像2k左右的样子,不属于味道线,算是一种能够取长补短的线吧。其实银色朝圣者的原线就还可以,所以ab的时候我倒是没想过把两条线互换,毕竟既然这黑色比银色贵出一倍,就算因为配了条EROS S占点便宜也没所谓。耳塞套我观察了下黑色这条样机上似乎装的不像是原装的套子,考虑到银色原版配的好像是spinfit的cp100,而我来的时候并没有带套子,索性在店里别的塞子上拔下一对spinfit的套子,目测好像是cp360,也罢,两个塞子都用这一对套子ab去球,反正好像也没别的更合适的选择。 先听黑色,在店里拿了一个我熟悉的ifi的小酒壶3,这毕竟是我入手银色以来,声音搭配上我比较认可的一套,转盘用的自带的iPad Pro的Apple Music。开声无疑是好听的,和银色一样,黑色朝圣者与小酒壶3的搭配也是契合的。只不过就实际听感上,似乎并没有之前开箱帖里老哥们提到的那种低频更为出色的感觉,凭印象好像也差不多,至少在低频量感上感觉是差不多的。其他方面,不论是各频段的结像质感,距离,棱角几乎都没有任何可闻的差别,声音走向也完全一致。 接下来再次换上银色,结果也不过是验证了我的判断,声音俩塞子不能说是千差万别吧,也可以说是一模一样…当然往好里说吧,我之前还担心黑色的是否会过于偏向于流行风格,以至于对器乐的质感多少会打点折扣,看来我是多虑了,黑色版本也是一副声音极为健康正常的塞子。如果一定要较真的话,黑色版本在低频拥有和银色相当的量感基础之上,似乎回弹收束的稍微慢一丢丢,当然这个有可能是两条塞子拆封后磨合的时间不一致所导致,也不排除带点脑放的影响。中频方面如果你楞要说黑色比银色要更有味道,那么以你为准,反正我是一点都没听出来。如果说低频两者我还有一丝拿捏不准的话,那么中频我确信这俩就是一样的。也别拿什么俩塞子腔体表面工艺处理不一样,会导致声音有差异啥的来杠我。我虽然知道一点关于材料学会对声音的反射造成些许影响,但我的耳朵的感知能力还真没到那一步。 最后看到桌上摆着一台艾利和Activo系列的新品P1,感觉有点意思便拿起来用黑银两个多ab了一轮,结果还是一样…话说Activo P1这机器是真有点意思,全开放安卓,体积大致和索尼当年的ZX2差不多大吧,重量略轻点,交互方面比自家AK系列的SR35只好不差,操作逻辑性感觉没海贝那么直观,但UI设计的倒是挺漂亮。声音上有些老AK系列的味道,温暖温润,比之前Activo系列以前的CT10和CT15那两个无聊货色要好太多了。唯一的问题就是这个定价我感觉还可以再蹲一波,也不确定这玩意作为数字转盘来用效果如何,时间关系也没试。反正不想折腾只想正经听歌的话,整一个这玩意我觉得是挺不错的。 回归正题,总之银色和黑色这俩版本的朝圣者,我个人还是倾向于银色,即便我确实很心水黑色腔体的那个质感。但是我也实在不想和钱过不去,毕竟价格上都贵出一倍了都。不过如果你同时也看上了那条EA的EROS S的线的话,实话说这线单买也就2k的样子,加一起也还差1k才够得着黑朝圣者的定价…我专门仔细观察了一下这条黑色的EROS S线,也是个可以换插针的Con X设计,如果买个黑色版本再买一套别的插针把这线用在别的塞子上,似乎也算是物尽其用。所以喜欢黑色版本的,建议找个想要这条线的人合购吧2333…
趁热开个Elysian的朝圣者 包装个人感觉和新加坡系诸如DITA啥的的风格还有档次差不多,在3k这个价位段算是很能拿得出手了,收纳盒印象中有点像TANCHJIM的HANA那款,不过细节和工艺要更好一些。 腔体铝合金的,比较轻,结构强度比他家旗舰歼灭者要更高一些,导管目测不锈钢。关键是腔体背部,颜值是没话说,就是这些线条都是通过CNC一刀一刀削出来的,有一种自然的抛光效果,就是对于完美主义或强迫症来说,平时使用和收纳要格外注意,不然非常容易出现划痕影响观感。线材非常漂亮,质感也不错。插针规格和AC家一样,用的P社的标准,从牢靠度来说个人觉得是要比常规MMCX要好不少。 声音这块因为入手前已经听过完全版的朝圣者,所以大体上是个什么动静个人还是有个底的。因为是新机,开声听感低频有点平,总体全频段是非常顺滑的,继续煲还有提升的余地,时间问题。易驱动性方面由于自家旗舰歼灭者是个较难伺候的主,如果第一次听朝圣者会觉得这货简直是平易近人,9Ω加101db的面板数值也挺容易迷惑人。事实上小尾巴啥的直接驱动也完全没问题,前提是你只打算听听女声清唱或者狭义上的ACG,想上强度的话还是建议上给力点的播放器或者大尾巴,甚至接入桌面系统也不是不可以。这货是有潜力的,不过驱动门槛实际上也不是那么难搞,个人手头的iFi小酒壶3代或者山灵H5啥的都能搭配的很好。风格适配性这块建议是尽可能不去搭配一些偏监听声的设备,听感虽然比较清甜,但男声表现终归会差点意思。由于其本身细节揭示力啥的都算不错,可以放心搭配一些偏中下盘口味重点的暖声流器材应该是比较合适的。器乐表现是不错的,只要前端给力,拿来听古典中小编制味也是对的,有味道有厚度且顺滑,场面也不算窄。 总之这塞子作为一个进口厂牌的入门款,卖3k出头的价格在一众环伺的国产卷货们之中素质和听感都还算能站得住脚,水平也超出了一般人对甜品级塞子的认知,个人感觉是可冲…
#dCS至臻之声#Hi-End?不存在的… 掰着手指头算起来,我倒腾Hi-Fi器材也有个十几年了。之所以说是倒腾器材,没有直接说是玩Hi-Fi,主要是考虑到大部分的时候我确实是在器材方面所花费的心力要远大于对声音本身的理解,事实上我从这个阶段过度到去理解声音的本质的这个过程相当漫长。同时这也是对于初阶发烧友们来说很容易误入的一个弯路。当然我在这并不是奉劝大家尽量避免走这种弯路,因为从我的角度来说,也正是因为如此,带着从器材设计和搭配的角度去理解声音要来得更为清晰。 所以在开头所说的那个伪命题“Hi-End”,我从最初的不断追寻,到后来的嗤之以鼻,以及到现在的心态彻底放平也是经历了好几个阶段。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很多发烧友口中的“一步到位”,何谓“一步到位”?你真觉得一步就能到位么?很多时候这真不是钱不钱的问题,即便你一咬牙一跺脚把自家房给抵了换个奥菲斯II回来,它未必也是你要的声音,或者说它未必就是你主观理解下的“Hi-End”,更不提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少了很多乐趣,所谓Hi-Fi嘛,不过如此… 不过你若是问我我的主观喜好的器材或是搭配是啥,我倒是能说个一二三来,当然多半我每个时期给出的回答也可能是不一样的----本来就是,对器材的选择始终如一还玩哪门子Hi-Fi,玩这个本来就是一个喜新厌旧的过程。我可以告诉你我现在心水的有Allnic HPA-3000GT,Questyle的Fifteen等,但是我仍然可以在家听着湖人V380驱动下的ETHER2挺开心,出门却挂着AirPods Pro通勤使用,并没有因为其不够“Hi-Fi”而对其有什么排斥。因为我明白现在的我所需要的器材是什么,也知道为了我需要的需要去妥协一些东西。所以或许说到底这就是每一个发烧友都会经历的一段心态变化过程吧。
#耳边一分钟# 山灵MTW200 TWS真无线系列的耳机如果说三年前各厂牌只是在试水性质地做的话,现在可以说是相当成熟了。其实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选择TWS而不是传统的有线式耳塞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图个方便,毕竟这玩意一旦用过,基本就回不去了。开车亦或者公共交通通勤自不用说,到了快递业务员和外卖骑手那甚至摇身一变成了生产力工具的情况也不是没有。所以如果不是为了图便宜而选择传统的有线耳塞,TWS将成为人们的一个刚需这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所以但凡只要是手机厂牌几乎都会去做,用于丰富自家的硬件生态。 我作为一个AirPods的老用户对以上的观点也是深以为然,不过我同时作为一个HIFI发烧友,除了语音通话视频等需求,音乐这块的表现也是我会重点考量的。所以对于传统的HIFI厂牌来做TWS,看起来似乎这就是一个很合适的切入点。毕竟,论与手机的深度匹配和体验,手机厂牌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 山灵MTW200也是一款出自传统HIFI厂商的TWS作品。同类产品中不多见的CNC切割而成的全金属充电仓令人印象深刻,并且体积被控制在了与AirPods相当的水平。正面隐藏着一个充电指示呼吸灯,只有在充电亮起的过程中才会被注意到。底部为TYPE-C充电接口,官方标称最长能达到42小时续航,实际使用过程中一周一充,基本与官方给出的数值差异不大。支持蓝牙协议5.2与高通APTX高清编码协议,IPX4级防水防汗的指标也是标配。并且MTW200耳塞腔体采用了一枚10mm规格的复合振膜单元,却仍能够做到如此小巧的体积被塞入充电仓中。 声音方面MTW200相较于AirPods较为直白的表达,在流行类曲目的氛围表现上做了相应的渲染,并且各个频段的不同器乐分离度也处理的较为优秀。整体结像偏圆润距离偏近,对绝大部分人声为依托的流行乐有着更为抓耳的表现。三频能量分布略偏中频,低频具有不错的量感和质感,回弹也较果断。高频做了一定程度的修饰,具备一定的亮度却毫不刺激。 就体验而言山灵MTW200在音乐回放这块显然是具有一定优势的,虽然在细节方面与更高阶的产品对比仍存在些许差距,不过从预算的角度而言,不到500的价格却能够同时在工艺,交互和声音三方面做到了一个令人颇为惊喜的平衡。
#耳边一分钟#山灵MTW200 TWS真无线系列的耳机如果说三年前各厂牌只是在试水性质地做的话,现在可以说是相当成熟了。其实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选择TWS而不是传统的有线式耳塞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图个方便,毕竟这玩意一旦用过,基本就回不去了。开车亦或者公共交通通勤自不用说,到了快递业务员和外卖骑手那甚至摇身一变成了生产力工具的情况也不是没有。所以如果不是为了图便宜而选择传统的有线耳塞,TWS将成为人们的一个刚需这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所以但凡只要是手机厂牌几乎都会去做,用于丰富自家的硬件生态。 我作为一个AirPods的老用户对以上的观点也是深以为然,不过我同时作为一个HIFI发烧友,除了语音通话视频等需求,音乐这块的表现也是我会重点考量的。所以对于传统的HIFI厂牌来做TWS,看起来似乎这就是一个很合适的切入点。毕竟,论与手机的深度匹配和体验,手机厂牌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 山灵MTW200也是一款出自传统HIFI厂商的TWS作品。同类产品中不多见的CNC切割而成的全金属充电仓令人印象深刻,并且体积被控制在了与AirPods相当的水平。正面隐藏着一个充电指示呼吸灯,只有在充电亮起的过程中才会被注意到。底部为TYPE-C充电接口,官方标称最长能达到42小时续航,实际使用过程中一周一充,基本与官方给出的数值差异不大。支持蓝牙协议5.2与高通APTX高清编码协议,IPX4级防水防汗的指标也是标配。并且MTW200耳塞腔体采用了一枚10mm规格的复合振膜单元,却仍能够做到如此小巧的体积被塞入充电仓中。 声音方面MTW200相较于AirPods较为直白的表达,在流行类曲目的氛围表现上做了相应的渲染,并且各个频段的不同器乐分离度也处理的较为优秀。整体结像偏圆润距离偏近,对绝大部分人声为依托的流行乐有着更为抓耳的表现。三频能量分布略偏中频,低频具有不错的量感和质感,回弹也较果断。高频做了一定程度的修饰,具备一定的亮度却毫不刺激。 就体验而言山灵MTW200在音乐回放这块显然是具有一定优势的,虽然在细节方面与更高阶的产品对比仍存在些许差距,不过从预算的角度而言,不到500的价格却能够同时在工艺,交互和声音三方面做到了一个令人颇为惊喜的平衡。
#耳边一分钟# EFFECT AUDIO CONX 作为随身HIFI领域的线材大厂,EFFECT AUDIO一直致力于给随身HIFI发烧友们提供不同类型的线材解决方案。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发烧友所持有的耳机往往不止一条,为每一条耳机分别去定制和搭配线材无疑需要大量的预算作为支撑,这对于绝大部分普通发烧友而言简直是无法想象的。 事实上在很早以前就有烧友们希望能够有一款能够支持更换插针的线材,从结构设计上其实也完全可以实现。最多见的就是那类插针转接头,包括主流的0.78mm 2Pin to MMCX,亦或者MMCX to 0.78mm 2Pin,也有一些尚未普及的诸如铁三角规格的A2DC以及Acoustune所推广的Pentaconn EAR等。不过这种类型的插针转接头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在结构上终究是靠转接来达到接驳不同耳塞的目的,额外增加的插针长度给本来就脆弱的插针结构带来了更多发生意外损坏的可能性。正是因为相当一部分爱惜器材的发烧友出于这方面的顾虑,所以这种方案并没有成为主流,仅仅作为一种临时的解决办法。 而EFFECT AUDIO在听取了用户们的诉求之后,经过长时间的尝试和研发,发布了ConX系列的模块化线材。其重要是在原先的设计上进一步加以改进,不论是结构的体积,精度和工艺都达到了高阶的水准。作为一家线材大厂,能够虚心接受用户们的需求并付诸实现的态度还是值得肯定的。 以我手头这条出自EFFECT AUDIO之手的高阶线材Cleopatra(克利奥帕特拉,下简称“艳后”)来说,由于在定制过程中已经采用了ConX的模块化插针方案,随机附带了四种插针模块,分别为标准MMCX,0.78mm 2Pin,Pentaconn EAR和A2DC,均采用螺纹的设计的固定方式,在安装并固定紧密后,长度和体积与普通的线材插针无异,在接驳不同耳塞后实际使用过程中也从未出现松动甚至脱落的情况。而在少部分烧友们所关心的关于这种分离式设计是否会对声音的客观听感方面造成影响,以我对普通版本“艳后”的听感印象而言,并没有出现可闻的差异,因此可以将其视作为一个成熟的设计方案。 对于有这方面需求的烧友们如果短期内不存在预算上的顾虑,定制搭载ConX模块的线材可以说是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而从长远而言,可更换插针的设计相较于给手头不同的耳塞分别去定制不同规格的线材还是要节省得多。
#耳边一分钟# 生产力工具还是HIFI器材? 随着乐图PAW1的发布,一同发布的还有一款定位监听的耳塞LE-M1。作为乐图研发的第二款耳塞,其意义绝不仅仅是作为PAW1的配塞而存在的。事实上这年头市面上绝大部分定位监听的耳机类器材,受众人群更多的反而是音乐发烧友们而不仅仅是出现在冷冰冰的录音棚里。作为知名专业录音以及HIFI器材厂商的乐图自然也是深谙此道,因此对于新发布的LE-M1这条定位监听的耳塞,自然也不仅仅是为专业音频工作者准备的。 LE-M1这条耳塞采用一枚10mm单动圈方案,其面板阻抗和灵敏度分别为32Ω和105db,频响范围高达10-40kHz,以确保绝大部分用户都能够无门槛地使用。通体哑光黑色的阳极氧化铝合金腔体,在不错的体积重量控制下整体结构设计圆润,佩戴舒适度极佳。并且采用了0.78mm 2Pin的可换线设计,大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并且在没有采用多绞编织线的前提下仍然在耳挂部分做了热缩管固定的设计,进一步加强了其佩戴的稳固性。 声音这块LE-M1作为一款监听耳塞,除了在声音回放的准确性方面达到了监听的标准以外,对音乐发烧友们对声音表现的诉求上也做出了较大的调整。整个声音框架上属于均衡向,并没有明显地偏上或者偏下盘,能量感分布较为均匀,中高频段有着较为明显的线条感,使得多数泛中高频的器乐回放有着不错的表现。并且LE-M1的高频亮度较亮,但尚未达到刺激的程度,这个度拿捏得相当不错,高频延伸受制于产品定位,属于尚可的水平,如若乐图有心另外打造一款高端定位的耳塞,相信会有着令人期待的表现。低频方面量感适中,泛音不太明显,弹性较佳,用于音乐欣赏的话对于大部分流行类曲目能够提供不错的氛围感。需要重点提及的是其中频,与传统意义上的监听耳塞味同嚼蜡的中频不同,LE-M1的中频尤其是在演绎人声类曲目的过程中甚至可以感受到些许颗粒感,结像圆润且棱角打磨地较为精致,各种风格及年龄段的艺术家的作品都能够较好地呈现出来。较真一点说如果将其定义为一个人声塞并不严谨,但定义为一款杂食向的塞子LE-M1是完全够格的。 搭配方面LE-M1门槛不高,但是喜欢折腾的烧友也没有太大必要用更大力的前端类器材去压榨它的剩余潜力,越级打怪的能力较为有限,但是LE-M1作为一个并不多见的高下限型杂食性较强的耳塞,且还能兼顾作为生产力工具拿来干活,还是相当具有入手的价值。
#耳边评测# 新生代的情怀声--COWON PLENUE D3 HIFI播放器体验谈 如果说索尼的WALKMAN对于随身发烧友而言代表着日系声音的一种情怀的话,那么艾利和和爱欧迪显然就是他们对韩系的一贯印象。当然这话放在当下这么说也实属不妥,尤其对于老烧们来说,现在在的索尼WALKMAN上也早就找不到他们心心念念的那股子昭和味儿了。每个时代都有专属于这个时代特有的味道,这事儿也不能完全怨索尼。反观韩系的这俩厂牌其实也是一样,你真要问他们韩系一贯的风格到底是个什么味儿,只怕是也没几个人的答案能够做到如出一辙:因为韩系的声音似乎从一开始就不是像索尼一般能够让人一耳朵就识别出来,简而言之就是固有的这股子味道基本没有得到传承。当然好处也有,不喜欢的人不至于一棒子打死,拣自己喜欢的去选就行了。而韩系这两家之一的艾利和,自从诞下AK这个摇钱树之后,远的不说,至少在东北亚这一亩三分地上还是颇受欢迎的,这些年混地也挺光鲜。而爱欧迪(COWON/iaudio,下直接称呼爱欧迪)呢,怎么看似乎他都比艾利和要矮上一头。这里不去深究两家十几年前的历史渊源,好汉不提当年勇,有句话叫“穷则思变”,艾利和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反观爱欧迪这边,在产品的市场运营这块简直就不像是一个做生意的料子----压根就没去琢磨过烧友们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器材。做产品或者说做声音有执念是好事,能够让大家记住你。但是方向上有问题这事儿就怨不得别人,只怪爱欧迪自己把路给走窄了。
年轻夫妻老来伴-----艾利和AK70 MKII & 铁三角ATH-IM04搭配小记 可能有人会问:这两个已经被后浪给拍死在沙滩上的货怎么突然琢磨着重新拿出来说事了? -----至少我在刚刚听闻艾利和要出这么个套装的时候也给整得一脸懵圈… 不过仔细想想,这俩在其身处的那个年代还是有一些共性的。比如说,这俩厂牌或多或少都是有点信仰成分的。何以见得呢?一些老烧啊,或者说是那种倚老卖老的“老烧”一提起铁三角,emmm…女毒,绝对的女毒!!而艾利和呢?哎呀,声音软piapia的… 反正呢,这样的暴论在当下是已经是鲜有耳闻了,但是放在三年前还是挺多的,没办法,一个品牌树立起来往往给人最初的印象特别难以改变。于是乎后来几乎在同一时间段艾利和和铁三角突然在例行更新的新品中声音风格突然一夜之间全改变了。我印象中艾利和是从AK380开始,彻底摆脱了其前任旗舰AK240为代表的那种让人诟病的“软糯”的声音风格。其实在我看来吧,你不能说AK240那种软软的声音有什么不好,至多就是拿来回放一些稍微动态大一点的器乐类音源的时候整个儿声音框架显得张力不太够。当然了现在AK240早就停产了,我也没有打算给它翻案的意思,只是我觉得AK240除了声音软点价格贵点,好像也没啥别的明显缺点:明知道它声音软你大可不拿来听器乐嘛,听听人声AK240的声音还是很撩人的…
既生瑜,何生亮-----乐彼L4便携HIFI音乐播放器体验小记 对于便携HIFI发烧友而言啊,说起乐彼(Luxury & Precision),这绝对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国砖厂商。其实国产便携HIFI播放器发展到这年头,每每再提起“国砖”这个词我觉得就有点犯忌讳:这已经不是那个傻大笨粗的设计横行的年代啦。但是乐彼不一样,他家思路清奇,抱着大耳也一定要实现便携的执念,整个儿一副“砖就砖吧我也认了,怎么把一块砖做出美感做出**来才是正事儿”的产品价值观,于是去年就出现了LP199这么个国砖发展史上登峰造极的产物来。至于那玩意,美感有没有我不敢说,**那是实实在在摆在那的。每逢发烧友聚会,谁要抱着个金光闪闪的199来,大伙儿难保不会多瞅两眼:实在是太扎眼了。 而乐彼的灵魂人物老万也是个脾气古怪的一个角色,当年在七彩虹凭着一台C4一招吃遍天的主儿。国内两大便携HIFI播放器调音鬼才之一(另一个我觉得是HIFIMAN的边坊)。不过老万他和边坊不一样,他从来不搞事,也不强行给人灌输所谓“正确的听音观”,面对发烧友对自己产品的理解甚至改进意见,从来都是客客气气虚心听取,至于采纳不采纳那又是另一回事儿了,反正回头依旧是我行我素,就这么一号人儿。 然而除了砖头,乐彼其实也还是会做不是砖头的随身HIFI播放器的,比如初代的L5,到后来的L5PRO,再到后来的L3和L3PRO,以及今年上半年的小旗舰L6。要知道当年被认为是“最美国砖”的L5就是乐彼捣鼓出来的,虽然到今天为止大致的设计语言也没发生大的转变,可见大伙儿对这个设计还是挺认可的。
有容乃大----艾利和A&FUTURA SE100便携HIFI播放器简评 继去年艾利和便携HIFI播放器旗舰A&Ultima SP1000(下简称SPK)后,后续一年来新品就一直没有动静,放在以往这是很不艾利和的,要知道三年前AK380的发售和之后的AK320以及AK300之间基本也就每隔半年多就会推出一款该系列的新品型号。不过在今年五月德国慕尼黑音响展上总算是发布了定位略低于SPK的次旗舰A&Futura SE100(下简称SE100)和定位中端的A&Norma SE15(下简称SR15),从命名上就知道艾利和看样子是不打算走以前的那条产品定位模式了,连Astell&Kern这个用了好多年的金字招牌都舍弃了。意图很明显:这次是三个系列,每个系列都有各自不同的高低档次的产品甚至旗舰,所以就现在而言简单直接的把SPK算作旗舰,SE100算作次旗舰,SR15算中端产品似乎也有些不妥,天知道艾利和后面会不会有诸如SP800,SE80或者SR10之类在各自产品分类上的其他产品发布呢? 不管艾利和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从目前已知的这三款机型来看,最直观的不同之处就是各自均采用了不同厂商的解码方案,SPK采用的日本旭化成的方案,SE100采用了美国ESS家的方案而SR15采用的是Cirrus Logic家的方案。虽说解码方案这东西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也根本无法直接拿出来分个高下,但是从定价上来说的话艾利和的意图仍然很明显。不过不管怎么说对于一些有虚荣心的烧友来说即便你选择了SR15这个档次的产品你也可以理直气壮的说这也是旗舰,没毛病的。而且德帆选择了在今年6月的武汉华中音响展上首发了A&Futura这个新系列的旗舰SE100,我也能进一步的体验这台近段时间以来话题最多的器材。
韩系流行新势力----COWON PLENUE R便携HIFI播放器体验分享 话说当年MP3时代韩国品牌的三兄弟在现下活得最滋润的当属艾利和了,为啥不是三星呢?因为一来不是一个量级的,二来老大哥三星这些年来在移动通信器材领域里混的风生水起,玩脱一个年度旗舰也就短暂回回血然后祭出一波新旗舰继续和库克老爷子死磕,自然音乐发烧友口袋里的这点小钱人家压根就没太当回事。艾利和呢,智能手机这东西一普及一看:传统的套路玩不下去了,穷则思变,立马换了个Astell & Kern这个不光看着而且念着都比iriver这个弱鸡名字逼格高不知道哪里去了的金字招牌做奢侈品哄土豪烧友口袋里的钱去了,顺便把HIFI圈里这个漫天要价的歪风邪气给一步步带起来了,爱买不买,我们卖的是一整套的视听体验,和你们一个个长得像万用表,揣裤兜容易扯着蛋且毫无美感可言的砖头机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过托艾利和这种价值观的福,圈内各厂商多数因此活的都还算不错2333。 而最后一个小弟爱欧迪呢,天生营销的脑子没有艾利和那般活络,所以后来甚至天真的以为可以在掌上多媒体小平板(进口MP4!!)上闯出一片天,结果自然是被众智能手机厂商按在地上摩擦…同样的情况,穷则思变嘛,营销的能力不行不过做产品的技术实力比起同宗兄弟艾利和是一点都不含糊,所以眼下各洋砖产品中倒是从来不缺爱欧迪的影子。两年前我入过一台爱欧迪家的PM一代,精致的做工与极其舒适的交互体验让我对爱欧迪家的好感度都算不错。而这次拿到的这台PLENUE R,算是爱欧迪家在便携随身音频发烧的PLENUE系列中的一个异端。为何?近年来爱欧迪在产品线方面对各个档次的切入点还算准确,旗舰PS,次旗舰P1和P2,中端定位的PM和PM2以及低端入门的PD,涵盖千元级至万元级主要的几个档次分布,这本身没什么毛病。PR从定价方面来看无疑是处于PD和PM之间的一个产品,定价4k放在在眼下的同类竞品中也是前狼后虎的,至少放在进口货里是硬生生的被夹在大法的ZX300和艾利和的AK70ii之间,同档次国砖的战斗力更是不容小觑,竞争环境十分恶劣。嗯,至少在我刚拿到这台机器的时候确实是这么认为的…平心而论只是拼素质的话多数情况下同档次的洋砖很难在国砖面前占到多少便宜,不过论使用体验的话就完全不一样了。PR这款产品自然情况也差不多,逻辑清晰操作流畅且支持触摸操作的非安卓系统就不是一般厂商能玩的转的,外加电源键呼吸灯设计以及一块AMOLED的显示面板对专辑封面控开脑放有奇效,外部结构的工业设计以及开模和组装工艺也是这个档次的多数国砖所望尘莫及的,所以还要啥自行车?我早说过玩HIFI的发烧友多数都是对生活品质有一定追求的人群,能够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而多花那么点钱的烧友其实并不在少数,对于这点,似乎洋砖更懂HIFI发烧友的需求。 辣么槽点呢,不是没有,首先包装里既没有皮套也没有贴膜,皮套我还好理解一点,两片贴膜能节约多少成本,还是说你爱欧迪有那个自信屏幕用的玻璃比蓝宝石或者康宁还耐操?而且这个边角不怎么对称的屏幕地摊祖传贴膜师傅也未必愿意为点小钱给你贴(给你剪个膜花的时间足够贴好几台iPhone了,怎么算都是个亏)。其次皮套是单独售卖的,这事搁平时我也就算了,不过这次这台PR的倒角削切的实在是锋利的堪比吉列威锋,简直是逼着让人买皮套,“套”路不是一般的深2333。交互方面一直以来都是爱欧迪的强项,开关机迅速且加载曲库也几乎是瞬间完成,UI也可以根据自定义主题的不同而随之改变,体验这块比爱欧迪甚至大法家的随身系列都要好不少。唯独一点:那个横屏自动显示专辑封面墙如果能够有一个开关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选择关掉就好了,美观是美观,但是PR横竖屏的切换并没有手机来的那么迅速,有时反而会给操作带来障碍。 声音这块呢,其实应该这么说,爱欧迪的东西一直以来一大卖点就是它的EQ,毫无意外的,这次的这台PR也加入了BBE和JETEFFECT7,相比之下大法的那套EQ最多只能算个玩具,其他厂牌的就更不提了。EQ这东西呢,对烧友们来说主要用于提供一种客制化的声音,很多时候和换耳塞套子啊,换线啥的其实是一回事。但是EQ这东西偏偏就是最不被烧友们所待见的,所以我对这个也不做过多评价,只要知道爱欧迪家的EQ很**就行了。声音风格方面PR和之前的PM系列差不多的路数,妥妥的流行走向,即便是不捣鼓EQ,这货也算得一个味道机,搭配再高冷的塞子也能给你整出点感情来。整体风格偏中下盘,略暖,但声音厚度上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所以实际上在塞子的搭配方面并不怎么挑剔,不管搭配k3也好,fx1200那样的也罢,整个听感层面三观都极正。中高频这块延伸算不得特别优秀,好在亮度方面还算行,尤其是顺滑度处理的较佳,在极高频部分有明显打磨的痕迹,在搭配k3或者exk这类走向的塞子时能够获得一定的互补。中频部分细节表现比较到位,密度感不错,风格较柔顺,有着较为明显的染色却又属于令人悦纳的那种,不毒人,不刺激,长时间聆听并不会感到疲惫。低频方面具备一定的量感,下潜虽不深,弹性却是相当不错,谈不上拳拳到肉的感觉吧,能量感也是颇佳,能够提供不错的氛围表现。素质方面PR同样也是可圈可点,PR所采用的德仪家的PCM5242并不算一个追求极致的解码方案,但是爱欧迪确确实实是把这颗片子的能力做到了极致,单从解码这块来说的话PR应该算得上我听过的便携器材里所采用的这个解码方案中最优秀的一款,其解析,细节表现力到动态表现都达到甚至超过了这颗片子的设计水平。声场方面PR做出了一定的取舍,呈现出的是一个不算很大但极其规整的一个声场,尤其在平衡端有着更上一个台阶的表现。各种器乐定位分明,分离度也在一个较佳的水平,结像较为准确,属于那种过一点就会偏大却又刚刚好,这个度爱欧迪把握的还是比较到位的。在耳机的搭配适应性这块PR仍旧和去年发布的那款次旗舰P2存在一个同样的问题----整体风格偏柔,所以在搭配一些器乐塞用来听器乐的时候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动态不够,瞬态也显得略拖沓,器乐表现的声音张力方面也欠佳。在听流行类音源的背景乐下问题不大,但是在小编制solo时器乐的结像一旦靠前,这个短板就会体现出来。在搭配的几条偏器乐塞诸如exk,榭兰图,仙女座的时候尤为明显。但是从PR本身的风格取向来谈,搭配这些塞子本身是没毛病的,用来听流行PR和这类塞子在相性方面还是非常契合的。后记:总的来说PR这台机器在其定位的这个档次中有着一个个性鲜明的风格,瑕不掩瑜,我不确定其自带的强大EQ是否能弥补其在器乐表现方面的略微不足,若能,PR将会是中阶便携播放器市场中一个极其优秀的产品。适用人群方面我觉得PR是一台不论初烧还是老烧甚至准备退烧人群都挺适合的一个选择,由于其自身可折腾的潜力本身就不小,不论你是买来用还是仅仅是买来玩玩,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本文出自百度贴吧国砖吧“耳边烧友团”成员:ACE翔鹤
经典的延续----艾利和Astell&Kern 70 MK2便携HIFI播放器体验小记 艾利和的东西啊,对于多数便携HIFI烧友来说不管你是不是真的喜欢他家的声音,至少他们的工业设计以及制造工艺你不得不服,至少在这方面一直都是业界的一个标杆。其实我一早就说过,HIFI发烧友这个群体绝大多数都是一些对生活品质有极高要求的人群,你说一个连充个网易云会员都嫌贵的人你还和他提这些有的没的显然是不可能得到认同的,古有云:饱暖思淫欲,这话不管搁哪儿都没毛病。 前几天整理器材的时候我翻出了前几年买的第一台艾利和的器材AK120ii不禁感慨万千,14-15年那会股票玩脱了,一朝回到解放前,就差卖屁股了。不过那会一听到AK120ii还是有点把持不住,思想斗争做了几天后花呗走了一波,到手…倒不是因为这货的声音在那会儿有多么的出类拔萃,以声论价的话它的价格估摸着要砍上一半,问题是加上其出众的颜值,精致的做工和优秀的使用体验那会儿觉得真心不亏(分期分的肉疼2333)。再来说说这个AK70 mk2(下简称AK70ii),这货定位上是AK70初代的一个后继产品,工业设计方面和一代比起来如果不把两个拿手里仔细ab的话估计也就那个数字电位器的纹理能够直观的区分了,那么除此之外究竟有没有区别呢?还是有的,首先二代的厚度比一代要略厚一点,其次电位器滚轮那一侧的面二代是带有一丁点倾斜设计的,重量上二代也稍微重那么一丢丢。颜值和工艺对于艾利和的东西来说实在没有过多讨论的必要,业界几乎是无人出其右。如果实在要说有啥缺点的话怕是只有包装里没有附带皮套了,要知道精致的皮套一直以来都是艾利和家中高端便携播放器类产品的标配,哪怕与其定价差不多仍在售的AK100ii都是附带一个皮套的,嗯,当然了,不差那点钱的话,或许同属于半岛品牌的dignis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操作逻辑方面艾利和家的东西我个人觉得即便算不得业界标杆也算的上是数一数二的,从二代AK100系列和AK240开始采用深度定制的安卓作为框架经过这么些年的玩转在交互方面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相比之下一些安卓阵营的国砖类竞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究竟是声音至上还是体验至上我觉得对于评价多数洋砖来说还没有个定论,但至少就目前来看如果是预算至上的话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笑)。当然了,这次的AK70ii这货绝不是一个只靠颜值吃饭的角色,就产品定位而言其算得上是一款极其优秀的作品。说正经的,AK70ii这玩意颜值体验包括逼格就这个定位而言基本上已经做到了无可挑剔,声音这块我觉得属于一种能够让人安心听歌不折腾的类型。何为不折腾?如果你有一个还不错的耳机,前端方面够用就行,不希望在这方面二次投入,那么AK70ii算是个不错的选择。很多烧友尤其是初烧或许过去是从玩其他消费级电子数码产品跳坑过来的,很在意一些指标和参数,不过在HIFI器材这块这个观念最好尽早转变过来。不是说你塞一片高通835加个8G的RAM就能获得好的听音体验的。同理,也不是塞几片**的解码+运放直接就能够出好声的,所以在这里我不谈这些,因为这些都是为声音服务的,实际听感决定一切。首先风格上AK70ii并没有明显的倾向性,不管你是拿来听流行也好器乐也罢,各方面的表现拿捏的都挺准确,这倒是和上一代的AK70相比有很大的差异,细节上的修饰不再有上一代来的明显。高低两头的延伸也明显要好过一代,这也是对于器乐表现这块尤为重要的。整体信息量足够,声场规整,流行表现方面中频的密度感较饱满,人声结像的位置非常理性,所以在搭配不同风格的耳机显得并不那么挑剔,简而言之就是搭配什么风格的耳机出什么声,倒是有点像当年AK100ii到AK120ii的那种转变,但是更为成熟稳重。具体听感表现上中高频这块已具备了一定的锐度,在一些泛中高频的弦类器乐的演绎上更具光泽感。中低频部分在保证了一定量感的前提下更具弹性和力度感,在搭配一些偏器乐风格的耳机听小编制器乐或者solo时有着较佳的动态表现。关于AK70ii的耳机风格适配性方面这里要着重谈谈与其几乎同一时间段发售的一条名为Michelle Limited(下简称米切尔LTD)的塞子,此塞同为艾利和与JH Audio合作推出的一款作品,和之前与JH合作发售的旗舰产品Layla之类同为Siren(鹰身女妖?!)系列,三动铁单元二分频结构。之所以把这货拿出来说事主要是因为这个米切尔LTD几乎是和我手头这台红色128G版的AK70ii同步发售的,隐约感觉官方有种想把这俩货组个CP的打算,不管怎样,我就当是了。说起这个塞子呢,其实在差不多一年前艾利和官方就出过一条不带LTD的版本,那会有一次展会我确实听过一次,不过受限于当时的嘈杂环境,具体咋样我是完全不记得了,所以也好,就当没听过吧,以这次的这条LTD版为准。简单说来大体上这条米切尔LTD算是一条略偏中下盘的复合单元动铁塞,经过一段时间与AK70ii的搭配使用还算是蛮搭的。虽然定位上这塞子算是一条流行塞,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其器乐表现竟然也还不错,尤其是在AK70ii平衡口的驱动下其中高频表现出了足够的亮度,衔接以及乐感上也十分自然,这套搭配声场不算大,但其中频较饱满。低频的量感单就其单元的搭配上来说算是十分的优秀了,下潜不算深,不过合理的量感以及弹性倒是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点不足,器乐表现上瞬态反应还算迅速,受限于单元数量上在密度感上虽不及一些更多单元的动铁塞,总的来说瑕不掩瑜,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至少在同档次三单元铁塞竞品中我想我会更倾向于这条米切尔LTD,当然,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与AK70ii搭配上来获得的主观听感。后记: AK70ii作为前代的一个补完计划艾利和算是在这个档次的产品线中交出了一个超出预期的作品,入手建议方面只要预算足够基本也没啥多说的。大体上适合两类人群: 1.希望把多数预算尽量投入到耳机方面而不是前端上,各方面素质不俗且搭配上不会拖耳机后腿并作为主力前端的烧友; 2.有一定折便携腾器材经验的老烧或者有退烧意向的烧友,AK70ii虽然还谈不上有啥越级打怪的实力,不过和同档次竞品ab的话是一个各方面都无懈可击的角色,如果你的预算刚好这么多,入手一个挺好的。 -----本文出自百度贴吧国砖吧“耳边烧友团”成员:ACE翔鹤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