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大梵
宇宙大梵
关注数: 475
粉丝数: 752
发帖数: 11,519
关注贴吧数: 83
【晨课: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的主要问题包括,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宇宙万物的生成和演化,时间和空间的本质,自然界的规律法则,灵魂是否存在,人与宇宙自然的关系,自由意志等。总之,存在,虚无,宇宙,灵魂,自由意志……所有玄之又玄的问题,都属于古老的形而上学话题之一。所以,形而上学在中国,也有另一种称呼,就是“玄学”。 在真觉者这里,形而上学的主要问题全部化为乌有,世界的本原——无所谓,宇宙万物的生成和演化——无所谓,时间和空间的本质——无所谓,自然界的规律法则——无所谓,灵魂是否存在——无所谓,人与宇宙自然的关系——无所谓,自由意志等——无所谓。 就是这样,无所谓。这些都与开悟无关,看似本原,其实根本还不是。(具体意见在《半小时开悟》提到过) 答案就在问题处,宝藏就在乞丐屁股底下,钻石就在小偷的兜里,真相就在探寻者的脚下。 当我们向外踏出一步的时候,所谓的寻找就已经成为远离。不过,知道这一点,却需要走出去过的人才知道。 非形而上,非形而下,非唯心,非唯物,真相不在彼岸,因为没有彼岸。
打油诗 【好玩】 【好玩】 没玩呢
【圣知圣贤】终结人类“自我、生死、永恒”三问 终结人类“自我、生死、永恒”三问 如果要避免陷入“无意义”的讨论,那就先要搞清楚“自我、生死、永恒”三问真正的来源,人类习惯从本源去探寻真相,可在这探索前,我们甚至还没有弄清楚“本源”、“真相”的实质。人类三问的真正本源来自主观觉知的关切,真相也是如此。 首先说自我,自我非人类生命体,自我不是起源于世界,更不是来源于生命体,自我真正意义上的起源是来有自我意识的生命体,确切的说是来自主观觉知的关切。包括真相问题的一切问题都来自主观觉知的关切,【这是真正的起源】。至于世界从哪里来?生命怎么产生的?这类的问题其实是在“自我是什么”这个关切之后才有的。真正的开端在主观觉知的关切这里。这关切包含“对自我存在、生灭、意义”的发问。当主观觉知关切的时候,自我就在关切的当下了,即关切的主观觉知成为了自我。 其次说生死,生死来源于主观觉知的关切,是个定义。在世界和生命体那里,本来没有生死一说。生死是伴随主观觉知的关切出现的,主观觉知关切了自身的存在,方有了生死的定义。世界会毁灭,生命会灭绝,但这本来不是问题,问题来自主观觉知的关切(疑问、焦虑、恐惧等)。至于人们一直在世界、生命的本质处寻找答案,则是找错了对象,出了“圈子”,企图从产生主观觉知体的“本源”——世界和生命处寻找答案,以期能知晓并掌控世界和生命,达到掌控自身存在的目的。却不知生死的答案不在主观觉知体的“本源”,而是在主观觉知的本源。生死的本质是对生死的关切,而不是生死现象,因此我们看到真正意义上的生死只在主观觉知的关切这里。其实就在自我在关切死亡的当下,这自我却已经本自具足的拥有着存在。所以,死亡这事儿,永远存在于一个活着的当下主观觉知的关切中,可以说“自我这里没有死亡”。 最后说永恒,永恒即永恒觉知,没有觉知的永恒无意义。和死亡一样,关切永恒问题的是主观觉知。世界会毁灭,生命会灭绝,但那时没有主观觉知了,谁会关切永恒呢?谁会在意存在的长度呢?同理前面的生死问题,当主观觉知发出永恒关切时,自我其实已经身处永恒之中,因为在主观觉知的关切之外,无所谓永恒。 如今,大家探讨开悟,各有各的定义,而在我这里,开悟主要是指对人类自古以来关切的三问——“自我、生死、永恒”进行解答。 至于有些人还在世界、生命本源那里费劲,探寻主观觉知体而非主观觉知的起源,这些属于A误区(如探索宇宙、粒子、能量、弦等的科学家;树立上帝、神的宗教;道家);有些人错将自我的起源寄托在出离主观觉知外的玄幻对象,这些属于B误区(如寄托宇宙意识、大精神、梵的灵性人士;寄托数字、自然物、逻各斯、绝对精神、自由意志的哲学家;部分佛学、心学、玄学;痴迷神通、炼金术、疗愈等神秘主义);有些探寻主观觉知体的人因为感到不可能知道世界和生命的起源,从而走向不可知论,这属于C误区(如怀疑论、不可知论、物自体、实用、实证、存在主义);有些人则认为自我的念头自寻烦恼创造了这些发问,认为不发问就能阻断想不通的痛苦,回避这些发问;或是杜绝情绪的升起,执迷念念之隙,在去除我执时将主观觉知的关切也清除,这属于D误区(语言分析、部分佛学、禅、一味强调念头的灵修者)。 我要强调的是,人类三问解答清楚后,我们会发现三问的关键在于认识到主观觉知的关切才是我们出发之地,忽视主观觉知的关切或一味只强调主观觉知,会导致堕入空性、陷入虚无、过分关注情绪;抑或错误的关切主观觉知体的起源,到世界、生命之初去探寻三问答案,这是缘木求鱼的行为。不过还要强调的是,在开悟三问话题之外,我们还是有必要关注对世界和生命的研究和改造,因为那能有利于主观觉知体更舒适的存在。 我还要强调的是,看清三问答案后,明白发出三问关切的主观觉知永恒存在(即我常挂在嘴边的“我觉永恒”),我们会意识到我们一直强调的“意义”自然呈现,既然这些“自称‘我’的,永恒存在”。那当下我们这些“自称‘我’的人类”,应该将自身视线放到永恒存在中去思考生活、思考道德、思考伦理、思考快乐、思考痛苦等等现实问题了。我们申张“主观觉知的关切”,而不停留在主观觉知,不驻空、不堕空、不自了、不迷失,强调“关切”,以此才能站稳脚跟,展开真正有意义的生活,让人类回归“圈子”——主观觉知体的世界中。 Ps:鉴于流派纷杂,有些流派及其分支多种误区兼顾,此处各误区列举流派只供参考。读者如果发现有与本文主旨近似的理论,可以告知笔者,在下将不胜感激! Ps:真正理解本文的读者,将会发现,在本文主旨之下,“无我”、“非二元”、“合一”、“永生”、“爱”、“离苦”、“真实”、“合作”、“不争”、“和平”、“意义”等等皆如副产品般自然显现。
【半小时开悟】终结人类“自我、生死、永恒”三问 终结人类“自我、生死、永恒”三问 如果要避免陷入“无意义”的讨论,那就先要搞清楚“自我、生死、永恒”三问真正的来源,人类习惯从本源去探寻真相,可在这探索前,我们甚至还没有弄清楚“本源”、“真相”的实质。人类三问的真正本源来自主观觉知的关切,真相也是如此。 首先说自我,自我非人类生命体,自我不是起源于世界,更不是来源于生命体,自我真正意义上的起源是来有自我意识的生命体,确切的说是来自主观觉知的关切。包括真相问题的一切问题都来自主观觉知的关切,【这是真正的起源】。至于世界从哪里来?生命怎么产生的?这类的问题其实是在“自我是什么”这个关切之后才有的。真正的开端在主观觉知的关切这里。这关切包含“对自我存在、生灭、意义”的发问。当主观觉知关切的时候,自我就在关切的当下了,即关切的主观觉知成为了自我。 其次说生死,生死来源于主观觉知的关切,是个定义。在世界和生命体那里,本来没有生死一说。生死是伴随主观觉知的关切出现的,主观觉知关切了自身的存在,方有了生死的定义。世界会毁灭,生命会灭绝,但这本来不是问题,问题来自主观觉知的关切(疑问、焦虑、恐惧等)。至于人们一直在世界、生命的本质处寻找答案,则是找错了对象,出了“圈子”,企图从产生主观觉知体的“本源”——世界和生命处寻找答案,以期能知晓并掌控世界和生命,达到掌控自身存在的目的。却不知生死的答案不在主观觉知体的“本源”,而是在主观觉知的本源。生死的本质是对生死的关切,而不是生死现象,因此我们看到真正意义上的生死只在主观觉知的关切这里。其实就在自我在关切死亡的当下,这自我却已经本自具足的拥有着存在。所以,死亡这事儿,永远存在于一个活着的当下主观觉知的关切中,可以说“自我这里没有死亡”。 最后说永恒,永恒即永恒觉知,没有觉知的永恒无意义。和死亡一样,关切永恒问题的是主观觉知。世界会毁灭,生命会灭绝,但那时没有主观觉知了,谁会关切永恒呢?谁会在意存在的长度呢?同理前面的生死问题,当主观觉知发出永恒关切时,自我其实已经身处永恒之中,因为在主观觉知的关切之外,无所谓永恒。 如今,大家探讨开悟,各有各的定义,而在我这里,开悟主要是指对人类自古以来关切的三问——“自我、生死、永恒”进行解答。 至于有些人还在世界、生命本源那里费劲,探寻主观觉知体而非主观觉知的起源,这些属于A误区(如探索宇宙、粒子、能量、弦等的科学家;树立上帝、神的宗教;道家);有些人错将自我的起源寄托在出离主观觉知外的玄幻对象,这些属于B误区(如寄托宇宙意识、大精神、梵的灵性人士;寄托数字、自然物、逻各斯、绝对精神、自由意志的哲学家;部分佛学、心学、玄学;痴迷神通、炼金术、疗愈等神秘主义);有些探寻主观觉知体的人因为感到不可能知道世界和生命的起源,从而走向不可知论,这属于C误区(如怀疑论、不可知论、物自体、实用、实证、存在主义);有些人则认为自我的念头自寻烦恼创造了这些发问,认为不发问就能阻断想不通的痛苦,回避这些发问;或是杜绝情绪的升起,执迷念念之隙,在去除我执时将主观觉知的关切也清除,这属于D误区(语言分析、部分佛学、禅、一味强调念头的灵修者)。 我要强调的是,人类三问解答清楚后,我们会发现三问的关键在于认识到主观觉知的关切才是我们出发之地,忽视主观觉知的关切或一味只强调主观觉知,会导致堕入空性、陷入虚无、过分关注情绪;抑或错误的关切主观觉知体的起源,到世界、生命之初去探寻三问答案,这是缘木求鱼的行为。不过还要强调的是,在开悟三问话题之外,我们还是有必要关注对世界和生命的研究和改造,因为那能有利于主观觉知体更舒适的存在。 我还要强调的是,看清三问答案后,明白发出三问关切的主观觉知永恒存在(即我常挂在嘴边的“我觉永恒”),我们会意识到我们一直强调的“意义”自然呈现,既然这些“自称‘我’的,永恒存在”。那当下我们这些“自称‘我’的人类”,应该将自身视线放到永恒存在中去思考生活、思考道德、思考伦理、思考快乐、思考痛苦等等现实问题了。我们申张“主观觉知的关切”,而不停留在主观觉知,不驻空、不堕空、不自了、不迷失,强调“关切”,以此才能站稳脚跟,展开真正有意义的生活,让人类回归“圈子”——主观觉知体的世界中。 Ps:鉴于流派纷杂,有些流派及其分支多种误区兼顾,此处各误区列举流派只供参考。读者如果发现有与本文主旨近似的理论,可以告知笔者,在下将不胜感激! Ps:真正理解本文的读者,将会发现,在本文主旨之下,“无我”、“非二元”、“合一”、“永生”、“爱”、“离苦”、“真实”、“合作”、“不争”、“和平”、“意义”等等皆如副产品般自然显现。
【半小时开悟】终结人类“自我、生死、永恒”三问 终结人类“自我、生死、永恒”三问 【读者注意文中“主观觉知”和“主观觉知体”的区别】 如果要避免陷入“无意义”的讨论,那就先要搞清楚“自我、生死、永恒”三问真正的来源,人类习惯从本源去探寻真相,可在这探索前,我们甚至还没有弄清楚“本源”、“真相”的实质。人类三问的真正本源来自主观觉知的关切,真相也是如此。 首先说自我,自我非人类生命体,自我不是起源于世界,更不是来源于生命体,自我真正意义上的起源是来有自我意识的生命体,确切的说是来自主观觉知的关切。包括真相问题的一切问题都来自主观觉知的关切,【这是真正的起源】。至于世界从哪里来?生命怎么产生的?这类的问题其实是在“自我是什么”这个关切之后才有的。真正的开端在主观觉知的关切这里。这关切包含“对自我存在、生灭、意义”的发问。当主观觉知关切的时候,自我就在关切的当下了,即关切的主观觉知成为了自我。 其次说生死,生死来源于主观觉知的关切,是个定义。在世界和生命体那里,本来没有生死一说。生死是伴随主观觉知的关切出现的,主观觉知关切了自身的存在,方有了生死的定义。世界会毁灭,生命会灭绝,但这本来不是问题,问题来自主观觉知的关切(疑问、焦虑、恐惧等)。至于人们一直在世界、生命的本质处寻找答案,则是找错了对象,出了“圈子”,企图从产生主观觉知体的“本源”——世界和生命处寻找答案,以期能知晓并掌控世界和生命,达到掌控自身存在的目的。却不知生死的答案不在主观觉知体的“本源”,而是在主观觉知的本源。生死的本质是对生死的关切,而不是生死现象,因此我们看到真正意义上的生死只在主观觉知的关切这里。其实就在自我在关切死亡的当下,这自我却已经本自具足的拥有着存在。所以,死亡这事儿,永远存在于一个活着的当下主观觉知的关切中,可以说“自我这里没有死亡”。 最后说永恒,和死亡一样,关切永恒问题的是主观觉知。世界会毁灭,生命会灭绝,但那时没有主观觉知了,谁会关切永恒呢?谁会在意存在的长度呢?同理前面的生死问题,当主观觉知发出永恒关切时,自我其实已经身处永恒之中,因为在主观觉知的关切之外,无所谓永恒。 如今,大家探讨开悟,各有各的定义,而在我这里,开悟主要是指对人类自古以来关切的三问——“自我、生死、永恒”进行解答。 至于有些人还在世界、生命本源那里费劲,探寻主观觉知体而非主观觉知的起源,这些属于A误区(如探索宇宙、粒子、能量、弦等的科学家;树立上帝、神的宗教;道家);有些人错将自我的起源寄托在出离主观觉知外的玄幻对象,这些属于B误区(如寄托宇宙意识、大精神、梵的灵性人士;寄托数字、自然物、逻各斯、绝对精神、自由意志的哲学家;部分佛学、心学、玄学;痴迷神通、炼金术、疗愈等神秘主义);有些探寻主观觉知体的人因为感到不可能知道世界和生命的起源,从而走向不可知论,这属于C误区(如怀疑论、不可知论、物自体、实用、实证、存在主义);有些人则认为自我的念头自寻烦恼创造了这些发问,认为不发问就能阻断想不通的痛苦,回避这些发问;或是杜绝情绪的升起,执迷念念之隙,在去除我执时将主观觉知的关切也清除,这属于D误区(语言分析、部分佛学、禅、一味强调念头的灵修者)。 我要强调的是,人类三问解答清楚后,我们会发现三问的关键在于认识到主观觉知的关切才是我们出发之地,忽视主观觉知的关切或一味只强调主观觉知,会导致堕入空性、陷入虚无、过分关注情绪;抑或错误的关切主观觉知体的起源,到世界、生命之初去探寻三问答案,这是缘木求鱼的行为。不过还要强调的是,在开悟三问话题之外,我们还是有必要关注对世界和生命的研究和改造,因为那能有利于主观觉知体更舒适的存在。 我还要强调的是,看清三问答案后,明白发出三问关切的主观觉知永恒存在(即我常挂在嘴边的“我觉永恒”),我们会意识到我们一直强调的“意义”自然呈现,既然这些“自称‘我’的,永恒存在”。那当下我们这些“自称‘我’的人类”,应该将自身视线放到永恒存在中去思考生活、思考道德、思考伦理、思考快乐、思考痛苦等等现实问题了。我们申张“主观觉知的关切”,而不停留在主观觉知,不驻空、不堕空、不自了、不迷失,强调“关切”,以此才能站稳脚跟,展开真正有意义的生活,让人类回归“圈子”——主观觉知体的世界中。 Ps:鉴于流派纷杂,有些流派及其分支多种误区兼顾,此处各误区列举流派只供参考。读者如果发现有与本文主旨近似的理论,可以告知笔者,在下将不胜感激! Ps:真正理解本文的读者,将会发现,在本文主旨之下,“无我”、“非二元”、“合一”、“永生”、“爱”、“离苦”、“真实”、“合作”、“不争”、“和平”、“意义”等等皆如副产品般自然显现。
【原创】终结人类“自我、生死、永恒”三问 终结人类“自我、生死、永恒”三问 如果要避免陷入“无意义”的讨论,那就先要搞清楚“自我、生死、永恒”三问真正的来源,人类习惯从本源去探寻真相,可在这探索前,我们甚至还没有弄清楚“本源”、“真相”的实质。人类三问的真正本源来自主观觉知的关切,真相也是如此。 首先说自我,自我非人类生命体,自我不是起源于世界,更不是来源于生命体,自我真正意义上的起源是来有自我意识的生命体,确切的说是来自主观觉知的关切。包括真相问题的一切问题都来自主观觉知的关切,【这是真正的起源】。至于世界从哪里来?生命怎么产生的?这类的问题其实是在“自我是什么”这个关切之后才有的。真正的开端在主观觉知的关切这里。这关切包含“对自我存在、生灭、意义”的发问。当主观觉知关切的时候,自我就在关切的当下了,即关切的主观觉知成为了自我。 其次说生死,生死来源于主观觉知的关切,是个定义。在世界和生命体那里,本来没有生死一说。生死是伴随主观觉知的关切出现的,主观觉知关切了自身的存在,方有了生死的定义。世界会毁灭,生命会灭绝,但这本来不是问题,问题来自主观觉知的关切(疑问、焦虑、恐惧等)。至于人们一直在世界、生命的本质处寻找答案,则是找错了对象,出了“圈子”,企图从产生主观觉知体的“本源”——世界和生命处寻找答案,以期能知晓并掌控世界和生命,达到掌控自身存在的目的。却不知生死的答案不在主观觉知体的“本源”,而是在主观觉知的本源。生死的本质是对生死的关切,而不是生死现象,因此我们看到真正意义上的生死只在主观觉知的关切这里。其实就在自我在关切死亡的当下,这自我却已经本自具足的拥有着存在。所以,死亡这事儿,永远存在于一个活着的当下主观觉知的关切中,可以说“自我这里没有死亡”。 最后说永恒,和死亡一样,关切永恒问题的是主观觉知。世界会毁灭,生命会灭绝,但那时没有主观觉知了,谁会关切永恒呢?谁会在意存在的长度呢?同理前面的生死问题,当主观觉知发出永恒关切时,自我其实已经身处永恒之中,因为在主观觉知的关切之外,无所谓永恒。 如今,大家探讨开悟,各有各的定义,而在我这里,开悟主要是指对人类自古以来关切的三问——“自我、生死、永恒”进行解答。 至于有些人还在世界、生命本源那里费劲,探寻主观觉知体而非主观觉知的起源,这些属于A误区(如探索宇宙、粒子、能量、弦等的科学家;树立上帝、神的宗教;道家);有些人错将自我的起源寄托在出离主观觉知外的玄幻对象,这些属于B误区(如寄托宇宙意识、大精神、梵的灵性人士;寄托数字、自然物、逻各斯、绝对精神、自由意志的哲学家;部分佛学、心学、玄学;痴迷神通、炼金术、疗愈等神秘主义);有些探寻主观觉知体的人因为感到不可能知道世界和生命的起源,从而走向不可知论,这属于C误区(如怀疑论、不可知论、物自体、实用、实证、存在主义);有些人则认为自我的念头自寻烦恼创造了这些发问,认为不发问就能阻断想不通的痛苦,回避这些发问;或是杜绝情绪的升起,执迷念念之隙,在去除我执时将主观觉知的关切也清除,这属于D误区(语言分析、部分佛学、禅、一味强调念头的灵修者)。 我要强调的是,人类三问解答清楚后,我们会发现三问的关键在于认识到主观觉知的关切才是我们出发之地,忽视主观觉知的关切或一味只强调主观觉知,会导致堕入空性、陷入虚无、过分关注情绪;抑或错误的关切主观觉知体的起源,到世界、生命之初去探寻三问答案,这是缘木求鱼的行为。不过还要强调的是,在开悟三问话题之外,我们还是有必要关注对世界和生命的研究和改造,因为那能有利于主观觉知体更舒适的存在。 我还要强调的是,看清三问答案后,明白发出三问关切的主观觉知永恒存在(即我常挂在嘴边的“我觉永恒”),我们会意识到我们一直强调的“意义”自然呈现,既然这些“自称‘我’的,永恒存在”。那当下我们这些“自称‘我’的人类”,应该将自身视线放到永恒存在中去思考生活、思考道德、思考伦理、思考快乐、思考痛苦等等现实问题了。我们申张“主观觉知的关切”,而不停留在主观觉知,不驻空、不堕空、不自了、不迷失,强调“关切”,以此才能站稳脚跟,展开真正有意义的生活,让人类回归“圈子”——主观觉知体的世界中。 Ps:鉴于流派纷杂,有些流派及其分支多种误区兼顾,此处各误区列举流派只供参考。读者如果发现有与本文主旨近似的理论,可以告知笔者,在下将不胜感激! Ps:真正理解本文的读者,将会发现,在本文主旨之下,“无我”、“非二元”、“合一”、“永生”、“爱”、“离苦”、“真实”、“合作”、“不争”、“和平”、“意义”等等皆如副产品般自然显现。
【切磋】和已了解“无我”的吧友聊死亡 死亡话题:死亡是定义。死亡本无问题,是恐惧带来了问题。这恐惧是“我”对消失的恐惧。问题的焦点归结到“恐惧死亡的对象是我”。从此关切对象的意义上可以搞清“谁死”。不是生命死,不是人死,而是我死。 那~联系无我观,可知无死,即对死亡的恐惧是妄念。
【开悟不关种子的事儿】 开不了悟,就是因为还希望种子发芽,其实,你已经发了芽。开悟一说,是芽儿提出来的,答案就在芽儿身上,根本不关种子的事儿。芽儿这里生了自我,有了对情绪、生死的烦苦,才有了开悟的需求,能解决这些烦苦的钥匙就在芽儿这里,不在种子那里。当芽儿没有了生命时,开悟的需求也就没有了。我们只需要知道,当我们知道时,自我、生命、开悟的需求就在当下,答案就在问题里面。我们还能够知道更多的一点,就是这些既然来自问题,那“问题”就是关系自我、生命和开悟的一切了,这个有能力发问的我觉体及其所处的世界,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就已经具备了永恒性。 能对这个永恒有所认识,才算是真正明白。正所谓无问无存、无存无我、无我无问。对于关切情绪、生死的“自我”来说,始终在这个永恒的圈子中。 明白了吗?种子那里没有开悟的答案,甚至连开悟也没有。这一切不关种子的事儿。
【意义与关切】2014最后一天的清晨有感 这个清晨本来一如往日相同的景象,但因为我们赋予了它特殊的意义----2014最后一天的清晨,顿时让这一个清晨变得不一样了。虽然我们知道这意义的虚幻,但我们依然喜欢365天中被赋予了某些意义的日子,这意义的虚幻已成为我们生活中无法弃离割舍的真实。 【不要忌惮别人发现你恐惧死亡,不要害怕别人嗔怪你奢望永恒,你要自然的去观照这些内心的声音,直到细雨化作洪流,然后你就能永远浸入自我、死亡、永恒的思考,重要的是,你必须发自内心的关切。】 发自内心的关切,就是对自己这个“主管视角存在”的关切。这种关切明显区别于对2014年最后一天的关切,因为这最后一天只是被赋予意义的一天,其重要性是基于虚幻的意义之上,即使对所有人都特殊、都在意,但那也远远无法比拟和替代对自己的关切。当我们面对清晨的景象发出感慨时,我们内心除了一些对过去的回味,更多的是对明天的展望,同时由于我们深信明日的太阳会照常升起,所以内心充满坚定的信念,对即将到来的2015年第一天信心满满、蓄势待发。 但反观发出感慨的这个主体,当其面对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天时,还能否对死后信心满满?当濒临未知黑暗深渊的时刻,还能否蓄势待发?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天,将不期而至,没有人会对你的死期感兴趣,更没有必要赋予什么普世的意义。唯独只有你自己知道,那一天对你意味着什么。 你想过上述这些问题吗?忙碌的你可曾在闲暇时关切过死亡?你是不是也想过,到时再说? 也许,在没有接近那最后一天、最后一刻的时间里,我们还有看似很长的时间去思考。但这看似很长的时间,也会有时刻到来的一瞬间。 我们很容易联想那些身处事故的人,在面临危难瞬间来临时的恐惧。但也相信坠机乘客中,有一些是有信仰的,在最后一刻,定然默念上帝、菩萨、真主之名安然离去,这能带给其对死后新生的希望,也能让其在最后一刻内心安宁的离去。 如此,我们发现一个人如果有一种信仰作为依靠很有必要,如果你认为无能力去寻找死亡背后真相,那就不妨先选择一个信仰,让上帝、菩萨、真主在死亡时作为依靠。 如果你有闲暇,又自认有能力靠自己的知识找到死亡背后真相,这也是可以的。这种看似疯狂、引上帝发笑的行为,虽然历经千秋万代仍然未果,但却未能阻碍世世代代人类继续探寻的脚步。 这种行动的动力,就是来自对自身存在的关切,寻找“自我、生死、永恒”真相,这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关切。这种关切远远超越那些被赋予了重大意义的事物,是你我最无法弃离割舍的真实。 ps:除了建立信仰或是探寻死亡背后真相,还有其他一些涉及死亡恐惧的心理学抚慰方法,具体怎么选择,就要看关切主体自身的认知和机缘了。
【意义与关切】写于2014最后一天的清晨 这个清晨本来一如往日相同的景象,但因为我们赋予了它特殊的意义----2014最后一天的清晨,顿时让这一个清晨变得不一样了。虽然我们知道这意义的虚幻,但我们依然喜欢365天中被赋予了某些意义的日子,这意义的虚幻已成为我们生活中无法弃离割舍的真实。 【不要忌惮别人发现你恐惧死亡,不要害怕别人嗔怪你奢望永恒,你要自然的去观照这些内心的声音,直到细雨化作洪流,然后你就能永远浸入自我、死亡、永恒的思考,重要的是,你必须发自内心的关切。】 发自内心的关切,就是对自己这个“主管视角存在”的关切。这种关切明显区别于对2014年最后一天的关切,因为这最后一天只是被赋予意义的一天,其重要性是基于虚幻的意义之上,即使对所有人都特殊、都在意,但那也远远无法比拟和替代对自己的关切。当我们面对清晨的景象发出感慨时,我们内心除了一些对过去的回味,更多的是对明天的展望,同时由于我们深信明日的太阳会照常升起,所以内心充满坚定的信念,对即将到来的2015年第一天信心满满、蓄势待发。 但反观发出感慨的这个主体,当其面对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天时,还能否对死后信心满满?当濒临未知黑暗深渊的时刻,还能否蓄势待发?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天,将不期而至,没有人会对你的死期感兴趣,更没有必要赋予什么普世的意义。唯独只有你自己知道,那一天对你意味着什么。 你想过上述这些问题吗?忙碌的你可曾在闲暇时关切过死亡?你是不是也想过,到时再说? 也许,在没有接近那最后一天、最后一刻的时间里,我们还有看似很长的时间去思考。但这看似很长的时间,也会有时刻到来的一瞬间。 我们很容易联想那些身处事故的人,在面临危难瞬间来临时的恐惧。但也相信坠机乘客中,有一些是有信仰的,在最后一刻,定然默念上帝、菩萨、真主之名安然离去,这能带给其对死后新生的希望,也能让其在最后一刻内心安宁的离去。 如此,我们发现一个人如果有一种信仰作为依靠很有必要,如果你认为无能力去寻找死亡背后真相,那就不妨先选择一个信仰,让上帝、菩萨、真主在死亡时作为依靠。 如果你有闲暇,又自认有能力靠自己的知识找到死亡背后真相,这也是可以的。这种看似疯狂、引上帝发笑的行为,虽然历经千秋万代仍然未果,但却未能阻碍世世代代人类继续探寻的脚步。(就像杰德麦肯纳群(QQ313301118)里一些人正在干的) 这种行动的动力,就是来自对自身存在的关切,寻找“自我、生死、永恒”真相,这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关切。这种关切远远超越那些被赋予了重大意义的事物,是你我最无法弃离割舍的真实。 ps:除了建立信仰或是探寻死亡背后真相,还有其他一些涉及死亡恐惧的心理学抚慰方法,具体怎么选择,就要看关切主体自身的认知和机缘了。
【意义与关切】2014最后一天的清晨有感 这个清晨本来一如往日相同的景象,但因为我们赋予了它特殊的意义----2014最后一天的清晨,顿时让这一个清晨变得不一样了。虽然我们知道这意义的虚幻,但我们依然喜欢365天中被赋予了某些意义的日子,这意义的虚幻已成为我们生活中无法弃离割舍的真实。 【不要忌惮别人发现你恐惧死亡,不要害怕别人嗔怪你奢望永恒,你要自然的去观照这些内心的声音,直到细雨化作洪流,然后你就能永远浸入自我、死亡、永恒的思考,重要的是,你必须发自内心的关切。】 发自内心的关切,就是对自己这个“主管视角存在”的关切。这种关切明显区别于对2014年最后一天的关切,因为这最后一天只是被赋予意义的一天,其重要性是基于虚幻的意义之上,即使对所有人都特殊、都在意,但那也远远无法比拟和替代对自己的关切。当我们面对清晨的景象发出感慨时,我们内心除了一些对过去的回味,更多的是对明天的展望,同时由于我们深信明日的太阳会照常升起,所以内心充满坚定的信念,对即将到来的2015年第一天信心满满、蓄势待发。 但反观发出感慨的这个主体,当其面对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天时,还能否对死后信心满满?当濒临未知黑暗深渊的时刻,还能否蓄势待发?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天,将不期而至,没有人会对你的死期感兴趣,更没有必要赋予什么普世的意义。唯独只有你自己知道,那一天对你意味着什么。 你想过上述这些问题吗?忙碌的你可曾在闲暇时关切过死亡?你是不是也想过,到时再说? 也许,在没有接近那最后一天、最后一刻的时间里,我们还有看似很长的时间去思考。但这看似很长的时间,也会有时刻到来的一瞬间。 我们很容易联想那些身处事故的人,在面临危难瞬间来临时的恐惧。但也相信坠机乘客中,有一些是有信仰的,在最后一刻,定然默念上帝、菩萨、真主之名安然离去,这能带给其对死后新生的希望,也能让其在最后一刻内心安宁的离去。 如此,我们发现一个人如果有一种信仰作为依靠很有必要,如果你认为无能力去寻找死亡背后真相,那就不妨先选择一个信仰,让上帝、菩萨、真主在死亡时作为依靠。 如果你有闲暇,又自认有能力靠自己的知识找到死亡背后真相,这也是可以的。这种看似疯狂、引上帝发笑的行为,虽然历经千秋万代仍然未果,但却未能阻碍世世代代人类继续探寻的脚步。(就像杰德麦肯纳群(QQ313301118)里一些人正在干的) 这种行动的动力,就是来自对自身存在的关切,寻找“自我、生死、永恒”真相,这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关切。这种关切远远超越那些被赋予了重大意义的事物,是你我最无法弃离割舍的真实。 ps:除了建立信仰或是探寻死亡背后真相,还有其他一些涉及死亡恐惧的心理学抚慰方法,具体怎么选择,就要看关切主体自身的认知和机缘了。
【交流】当你85岁的时候,你最想得到什么
【探讨】当你85岁时,你最想得到什么?
【探讨】当你85岁时,你最想得到什么?
【探讨】当你85岁时,你最想得到什么?
【探讨】当你85岁时,你最想得到什么?
【探讨】当你85岁时,你最想得到什么?
【探讨】当你85岁时,你最想得到什么?
【探讨】当你85岁的时候,你最想得到什么?
【话题】问一下大家,当你85岁时最希望得到什么? 如题。
【说一说“幻化”】 我这个关切的主体,给许多东西起了名字,本来从太空的角度,地球就是那么转着,可是到了地面上,当太阳升起时,我这个关切的主体,给这个时刻起名叫早晨,这还不够劲,现在,随着不同关切主体的精神状态、情感经历、文化阅历等等差异,这个时刻还被叫做“晨曦、晨光、曙光、清早、清晨、凌晨、拂晓、破晓、黎明、初更。。。”。就是这样,所有本来无所谓的东西,被我这个关切的主体不断归类、细分、演绎、定义、渲染、抒发、延展。。。这种行为,就是“幻化”。本来,所有东西都是真实的,无所谓视角、无所谓时间、无所谓在不在、无所谓归什么类、无所谓被叫做什么、无所谓被不被知道。。。。只是出现了“我这个关切主体”后,一起都改变了,这些无所谓的真实,被起了许多名字,由此:有了太阳、有了早晨、有了朝霞、有了气温、有了风向、有了海拔、有了意境。。。。 所以要明确,幻化不是造物,只是造了名相概念,这一起名字,就把本来无所谓的那个一体的混沌真实“打散了”,层出不穷的无数的类似“我这个视角北京时间七点在冬天看到的东方一个弯月照在萌醒的城市”这种二分概念的集合感受,在大脑千亿细胞、万亿神经回路的处理下,构建着极其复杂丰富庞大的精神世界,还造就了“关切主体视角后面有个‘我’”的幻相。 如此,本来所有的都是真实的,只是那些定义概念的划分太主观、太角度化、太地域化、太繁复、太多样。。。导致如果对话之人不在同一个时空背景、同一个文化底蕴、同一个语言体系、同一个认识层次的话,就会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你不了解我,我不了解你,你看不到你关切不到的,我无法判断关切不到是不是存在的。。。。这些都是大脑二分定义弄出来的幻化造成的结果,导致双方就像进了迷宫,离的很近,却谁也找不到谁。 幻化这个词一度被误解,许多人认为是说“意识制造物质”,其实不是这样的,幻化只是将原本无所谓的整体通过二分、辨别、定义拆成一个个小零件,而且往往一个零件还有许多名字,零件还是无限可分的,还是可以组合成无数其他东西。。。。这种定义后又组合再解构再整合的无穷大脑运作,使得意识幻化了一个多样的世界。简单比喻,一个太阳本来无所谓叫什么、有什么用。。都是人脑给弄了许多名词:比如太阳、朝阳、曦阳、骄阳、金阳、酷阳、残阳、斜阳、红日、朝日、烈日、炎日、赤日、春日、夏日、秋日、冬日、落日。。。又总结出许多功用:如光合作用、太阳能、引力、光明。。。。这些名相继续运用到各种语言、词句、情景、心绪、照片、影像、音乐、图画、标志。。。。。中,无数诸如此类此举的大脑运作,使得原本的无所谓的混沌整体被一层层名相包裹,幻化世界被建立其上。 幻化不是制造出东西,只是用名相将原来的东西包裹了,那个“”就真实的在那里,但它有无数名字和无数种理解运用,两个人一旦不在同一个视角层次,就会错位,鸡同鸭讲,互相都不认为对方看到的是真实,这就是幻化造成的后果。 看清幻相,明白真实的无法改变,明白所有问题都来自我这个关切主体,明白所有不理解、错解、误解都因为名相层次包裹得太厚,在此认知基础上再讨论,才能增进理解,互相包容。
【招聘小吧主】招聘一到三名小吧主 醒者人数过了200,招聘一到三名小吧主,条件如下: 1.三本书都读过; 2.发帖超过5篇; 3.杰德QQ群友 有兴趣的可以跟帖报名! 截止日期2014.11.30
【原创】物与心的对话 【 物与心的对话】物对心说:没有我就没有你。 心对物说:没有我就没有你。 物:我供你躯体、寄养,先有了我才进化出你。 心:没有我,你怎么知道这些? 物:在时间上,我先于你。 心:在逻辑上,我先于你。 物:逻辑是主观的,而时间是客观的。 心:时间的定义靠逻辑产生。 物:许多人都认定的,就是客观。 心:再多人认定,也是主观。 物:就算不在时间框架内,也是先有物才有心。 心:不在时间框架内,哪里还有先后之分? 物:在逻辑中有啊,我们就在你的逻辑框架里来说,是不是有了我才有了你? 心:我倒是认为有了我才有了你。 物:我不给你寄养,你就死了。 心:我死了,你也感知不到了。 物:感知不到就感知不到,以前没有你的时候,我亿万年都过来了。 心:这些都是有我以后你才领悟到的,那亿万年你没有感知,和死亡有什么区别? 物:我怎么会产生出你呢?你对前辈这么无理! 心:因为你不是主导,我才是,没有我你连说话的能力都没有,更别提思考了。 物:你只是让我丧失了感知,根本谈不上产生出我。 心:哦?没有我,会有你的“我——自我意识”? 物:感知、自我意识 ……这些都是没用的附属,我只要知道我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就可以了。 心:看看啊——“知道、我、存在”,你这一句话中包含了多少感知和自我啊!你依靠我都依靠到成自然了,无视我太久了。 物:我无视你? 心:是啊,你的一知一觉全是我,你的一言一语全是我,可你却不承认。 物:就算我承认了,但还是难以接受你产生了我。 心:那是因为你在时间框架中、我在逻辑框架中。时间上你在先,可别忘了有了我才有了时间定义。 物:如果不把它看成定义,只是单纯的时间呢? 心:单纯?时间不可能单纯,一旦产生这个说法,就是分别,一分别哪里还有单纯? 物:没有你就没有时间、没有时间就没有先后、没有先后就无所谓你我谁先了吧? 心:你若这么说,我倒还能接受些,说到底,我们其实谁也离不开谁的。 物:是啊,争论半天就是自说自话。 心:我没有你不会在这里、你没有我不会知道这里,我们谁也离不开谁。 物:我生你身、你生我心,心物合一才有你我,你我本自一体。 心:现在,我们除去了时间、逻辑,除去了先后,除去了你我分别,留下的是当下的、一体的—— 物:觉知。 心:唵:)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6dccb7f76e00be2fc5174f0f8c30199526f2b1a9&urlrefer=6167b2c4482d460d41e75d8db60b3b49
【原创】物与心的对话 【物与心的对话】 物对心说:没有我就没有你。 心对物说:没有我就没有你。 物:我供你躯体、寄养,先有了我才进化出你。 心:没有我,你怎么知道这些? 物:在时间上,我先于你。 心:在逻辑上,我先于你。 物:逻辑是主观的,而时间是客观的。 心:时间的定义靠逻辑产生。 物:许多人都认定的,就是客观。 心:再多人认定,也是主观。 物:就算不在时间框架内,也是先有物才有心。 心:不在时间框架内,哪里还有先后之分? 物:在逻辑中有啊,我们就在你的逻辑框架里来说,是不是有了我才有了你? 心:我倒是认为有了我才有了你。 物:我不给你寄养,你就死了。 心:我死了,你也感知不到了。 物:感知不到就感知不到,以前没有你的时候,我亿万年都过来了。 心:这些都是有我以后你才领悟到的,那亿万年你没有感知,和死亡有什么区别? 物:我怎么会产生出你呢?你对前辈这么无理! 心:因为你不是主导,我才是,没有我你连说话的能力都没有,更别提思考了。 物:你只是让我丧失了感知,根本谈不上产生出我。 心:哦?没有我,会有你的“我——自我意识”? 物:感知、自我意识 ……这些都是没用的附属,我只要知道我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就可以了。 心:看看啊——“知道、我、存在”,你这一句话中包含了多少感知和自我啊!你依靠我都依靠到成自然了,无视我太久了。 物:我无视你? 心:是啊,你的一知一觉全是我,你的一言一语全是我,可你却不承认。 物:就算我承认了,但还是难以接受你产生了我。 心:那是因为你在时间框架中、我在逻辑框架中。时间上你在先,可别忘了有了我才有了时间定义。 物:如果不把它看成定义,只是单纯的时间呢? 心:单纯?时间不可能单纯,一旦产生这个说法,就是分别,一分别哪里还有单纯? 物:没有你就没有时间、没有时间就没有先后、没有先后就无所谓你我谁先了吧? 心:你若这么说,我倒还能接受些,说到底,我们其实谁也离不开谁的。 物:是啊,争论半天就是自说自话。 心:我没有你不会在这里、你没有我不会知道这里,我们谁也离不开谁。 物:我生你身、你生我心,心物合一才有你我,你我本自一体。 心:现在,我们除去了时间、逻辑,除去了先后,除去了你我分别,留下的是当下的、一体的—— 物:觉知。 心:唵:)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6dccb7f76e00be2fc5174f0f8c30199526f2b1a9&urlrefer=6167b2c4482d460d41e75d8db60b3b49
【资讯】《灵性冲撞》北京导读会 【转载张德芬微博】《灵性冲撞》北京导读会,8月5日(周二)晚7-9在北京市朝阳区举行。主讲人:张德芬、宁偲程(Akhaldan聚落创始人)由于场地有限(限100人),想要参加的童鞋请评论这条微博,写下看了杰德麦肯纳前面两本书的心得,我们会根据你对杰德书的理解和喜爱来邀请你参加。只希望有认真读书的人出席哦!谢谢!
【典藏】《百年孤独》作者临终写给读者的告别信 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17日在墨西哥家中去世,享年87岁。他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早在1999年,72岁的马尔克斯患上淋巴癌后写的一封与读者告别的信。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告别信全文: 如果有一刹那,上帝忘记我是一只布偶并赋予我片刻生命,我可能不会说出我心中的一切所想,但我必定会思考我所说的一切。 我会评价事物,按其意义大小而非价值多少。 我会少睡觉,多思考。因为我知道,每当我们闭上一分钟眼睛,我们也就同时失去了60秒。当他人停滞时我会前行,当他人入梦时我会清醒,当他人讲话时我会倾听,就像享受一支美味的巧克力冰激凌! 如果上帝赏我一段生命,我会简单装束,伏在阳光下,袒露的不仅是身体,还有我的魂灵。 上帝呀,如果我有一颗心,我会将仇恨写在冰上,然后期待太阳的升起;我会用凡高的梦在星星上画一首贝内德第的诗,而塞莱特的歌会是将是我献给月亮的小夜曲。我会用泪水浇灌玫瑰,以此体味花刺的痛苦和花瓣的亲吻…… 上帝呀,如果我有一段生命……我不会放过哪怕是一天,而不对我所爱的人说我爱他们。我会使每个男人和女人都了解他们皆我所爱,我要怀着爱而生活。 对于大人,我会向他们证明,那种认为因衰老而失去爱的想法是多么错误,我们是因为失去爱而衰老而不是与之相反。对于孩子,我会给他们插上翅膀而让他们自己学会飞翔;对于老人,我会教给他们死亡的来临不是因为衰老而是因为遗忘。 人呀,我从你们身上学会了太多的东西... ...我知道,人们都想伫立在颠峰上,殊不知,真正的幸福恰恰就在于攀登险阻的过程。我懂得,当婴儿用小拳头第一次抓住爸爸的手指时,他也就永远地抓住了它。 我明白,一个人只有在帮助他人站起时才有权利俯视他。我能够从你们身上学到的东西是如此之多,可事实上已经意义寥寥,因为当人们将我敛入棺木时,我正在死去。 永远说你感到的,做你想到的吧!如果我知道今天是我最后一次看你入睡,我会热烈地拥抱你,祈求上帝守护你的灵魂。如果我知道这是最后一次看你离开家门,我会给你一个拥抱一个吻,然后重新叫住你,再度拥抱亲吻。如果我知道这是最后一次听到你的声音,我会录下你的每个字句,以便可以一遍又一遍永无穷尽地倾听。如果我知道这是看到你的最后几分钟,我会说"我爱你",而不是傻傻地以为你早已知道。 永远有一个明天,生活给我们另一个机会将事情做好,可是如果我搞错了,今天就是我们所剩的全部,我会对你说我多么爱你,我永远不会忘记你。 明天从不向任何人作保证,无论青年或老人,今天可能就是你最后一次看到你所爱的人。因此,别再等待了,今天就开始!因为如果明天永远不来,你也许会遗憾今天没来得及微笑,拥抱,亲吻,会遗憾自己忙碌得只能把它们归为一个最后的愿望。保护周围你爱的人吧,告诉他们你多么需要他们。爱他们,善待他们,用些时间对他们说:"对不起","原谅我","劳驾","谢谢",以及你知道的所有爱的话语。 没有人会因为你秘而不宣的思想而记住你。向上帝祈求力量和智慧来表达它们吧,向你的朋友证明,他们对你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原创】论国足不行的一个令人忽视的原因 世界杯之际,不禁又神伤,感叹国人脚下功夫的不济。细细想来,除了大部分认为的体制、体质、青少年培养输送等等问题外,笔者发现还有一个原因令大家忽视了,那就是国人,特别是男子,绝大多数不擅跳舞。 例数足球强国,尽皆擅舞,特别是巴西之桑巴、西班牙之斗牛、非洲之土舞……而中国男子平时几乎无舞。因此,笔者预感,国足之希望在于广场舞大妈身上更具可能。
【切磋】“我为何是我”得解。 我为何是我?因为在每一个“我”中我都会如此发问,所以造成这个问题的起因竟是自我的发问。而答案竟就是唯一的“我只能是我”。认清这一点,有助于认清“自我”的真相。
天生的盲人有光感吗? 听说盲人能体会到光,这是指后天盲人靠记忆成像,还是指先天盲人就有光感,能想象明暗?
【问一下宇宙吧友】宇宙为什么有其自身法则? 谁能说得清这个问题呢?这个永远悬在科学头上的难题,既像一个等待切断登上城楼士兵绳索的最后一个守城者,又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让科学感到危机。 就连在思维清晰度和推理能力上几乎算得上超人的爱因斯坦,也时常为与宇宙间的灵性关联而欣喜不已。就他而言,正是宇宙的合理性形成了他的灵性生活:任何在科学上取得巨大进步的人都非常尊重宇宙存在的理性。基于对世界的这种理解,科学远远超脱了个人希望和愿望的种种羁绊......因此在我看来,科学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生的宗教精神。 各位吧友,说一说你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吧。 来试着回答一下“ 宇宙为什么有其自身法则?”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77e80e137ff9ba638e4ddfd6c3d05f07600f10e4&urlrefer=96670dfe884d2b4b1d3047b096835539
【切磋】宇宙为什么有其自身法则? 谁能说得清呢?这个永远悬在科学头上的难题,既像一个等待切断登上城楼士兵绳索的最后一个守城者,又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让科学感到危机。 就连在思维清晰度和推理能力上几乎算得上超人的爱因斯坦,也时常为与宇宙间的灵性关联而欣喜不已。就他而言,正是宇宙的合理性形成了他的灵性生活:任何在科学上取得巨大进步的人都非常尊重宇宙存在的理性。基于对世界的这种理解,科学远远超脱了个人希望和愿望的种种羁绊......因此在我看来,科学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生的宗教精神。 各位吧友,说一说你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吧。 来试着回答一下 “宇宙为什么有其自身法则?”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47607d8600d623f3e645056098dfd63d7b2a0f62&urlrefer=e4e32377a71a45cc92d22498f597be6c
【求真】明天(3.17)我们将会获知引力波重大发现 [导读]哈佛大学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即将宣布与引力波有关的重大发现,位于南极Bicep 望远镜或探测到了来自宇宙大爆炸后的引力波。腾讯科学讯(罗辑/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引力波是宇宙中一种特殊的“时空涟漪”,这是因为我们将引力波想象成在时空中的微小起伏,科学家一直在寻找引力波的踪迹。引力波可以形成于天体撞击事件中,也可以源于宇宙大爆炸,现在科学家或首次探测到引力波的证据,从而揭开宇宙诞生之谜。参与本项研究的科学家表示,将在当地时间3月17日于哈佛大学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宣布这一重大消息,如果引力波的探测发现获得证实,那么几乎可以肯定是下一个诺贝尔奖。 目前,关于引力波的发现仍然处于保密之中,外界无法得知科学家到底发现了哪些与引力波有关的线索,最新的预测显示科学家可能已经找到引力波的直接证据,并且与137亿年前宇宙诞生有关。宇宙诞生后形成了强大的引力波事件,但随着宇宙空间的急剧膨胀,引力波也被逐渐削弱,这些原始的引力波如同宇宙大爆炸的“回声”,如果宇宙有一个开端,那么引力波就是一个证明。 引力波的发现可以让科学家第一次“看到”宇宙是如何诞生的,早在爱因斯坦时期,广义相对论就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引力波就像宇宙时空中的微小涟漪,携带着一定的能量,其主要起源于宇宙中强大的天体事件,比如宇宙大爆炸、黑洞合并等,但是引力波传递到太阳系时已经非常微弱了,此前的探测精度远没有达到要求,因此我们很难发现引力波,如果要把引力波具体化,可以将其想象成穿过海洋的海浪,而地球则在大洋的另一边。 科学家预计的当地时间周一宣布有关引力波的发现,这将是宇宙学史上重要的时刻,因为其背后隐藏着宇宙大爆炸之谜,与宇宙开端有关。引力波的信号据称来自位于南极的Bicep望远镜,这是一台可探测引力波的装置,其他研究引力波的平台还有位于轨道上的欧空局普朗克卫星、智利北部的望远镜等。 我们的宇宙历史接近140亿年,而我们对宇宙诞生时的状态并不十分清楚,科学家认为正是由于引力波的存在,使得早期宇宙出现的微小时空涟漪在暴涨期时被放大,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宇宙星系、恒星以及行星等。最新的消息称哈佛大学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将在美国东部时间3月17日(周一)中午12点宣布这一重大发现。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77e80e137ff9ba638e4ddfd6c3d05f07600f10e4&urlrefer=96670dfe884d2b4b1d3047b096835539
【话题】存在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我提两个,一个是“时空架构”,一个是“意识”。不知各位是否认可?
【切磋】《唯能论》还能不能重提?——重新论【能】 贴吧里极少有人提到“唯能论”,我知道这个学说曾经备受争议,乃至沦为小丑。但时过境迁,如今,科技再一次向我们说明物质是能的低能级显现;系统科学也在自组织、混沌理论、层次理论等方面突飞猛进,宇宙更像是上帝在创世纪第一天喊了一声“我能”。 对于【能】,让我们超越时空、超越动名词的去认真思考一下,仅仅把它看做一个单纯的动机。如果宇宙就是【能】的万化,可不可以呢?【能】通过万化而产生了意识,反过来意识赋予了【能】在时空的显化,实现了存在。人和宇宙都是【能】的显化,小我、大我都是【能】得以看见自身的载体。 没有时间和空间,没有起始,也没有未来,只有【能】的当下。 【能】不是【能量】,【能】只是一个动机。 我在这里实在是不想用“唯能论”这个词的,其实,只提【能】就足够了。之所以提出“唯”字,是因为曾经人们把“能”用“唯”给束缚了。一提唯能,就自然联系其他的唯物、唯心、唯理、唯灵等等,就联系到时间的起始,有无的开端,就落入了时空逻辑之境。 【能】既然能超越时空,也必然超然于逻辑。 我们有理由相信,现在是时候重提一下这个不需要理由的【能】了。
【转自《雾霾吧》】我们更应该重视PM10,汽车尾气就是真凶 漫天雾霾的颗粒是PM10,按PM2.5中包含的汽车尾气量比例,那样统计的结果的确仅占PM2.5的4~17%,但如果按PM10中的含量,却是60~70%,所以,造成漫天雾霾的真凶是汽车尾气,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希望大家都能从自身做起,绿色出行,能不开车就不开,能少开车就少开。 不要仅仅关注PM2.5了,关注PM10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希望开展PM10的监控和日报,不要再因为自己是有车一族而为自己辩护和逃避责任了,否则就算把工厂全停了,工地全封了,雾霾也仍然会存在。 看一看近3年的汽车销量增加幅度,就知道为何近几年雾霾突然增大了,不要在自欺欺人了,奉劝车主们多多以身作则吧。
【转自《雾霾吧》】我们更应该重视PM10,汽车尾气就是真凶 漫天雾霾的颗粒是PM10,按PM2.5中包含的汽车尾气量比例,那样统计的结果的确仅占PM2.5的4~17%,但如果按PM10中的含量,却是60~70%,所以,造成漫天雾霾的真凶是汽车尾气,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希望大家都能从自身做起,绿色出行,能不开车就不开,能少开车就少开。 不要仅仅关注PM2.5了,关注PM10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希望开展PM10的监控和日报,不要再因为自己是有车一族而为自己辩护和逃避责任了,否则就算把工厂全停了,工地全封了,雾霾也仍然会存在。 看一看近3年的汽车销量增加幅度,就知道为何近几年雾霾突然增大了,不要在自欺欺人了,奉劝车主们多多以身作则吧。
【转自《雾霾吧》】我们更应该重视PM10,汽车尾气确实是真凶 漫天雾霾的颗粒是PM10,按PM2.5中包含的汽车尾气量比例,那样统计的结果的确仅占PM2.5的4~17%,但如果按PM10中的含量,却是60~70%,所以,造成漫天雾霾的真凶是汽车尾气,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希望大家都能从自身做起,绿色出行,能不开车就不开,能少开车就少开。 不要仅仅关注PM2.5了,关注PM10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希望开展PM10的监控和日报,不要再因为自己是有车一族而为自己辩护和逃避责任了,否则就算把工厂全停了,工地全封了,雾霾也仍然会存在。 看一看近3年的汽车销量增加幅度,就知道为何近几年雾霾突然增大了,不要在自欺欺人了,奉劝车主们多多以身作则吧。
【转自《雾霾吧》】我们更应该重视PM10,汽车尾气就是主要污染物 漫天雾霾的颗粒是PM10,按PM2.5中包含的汽车尾气量比例,那样统计的结果的确仅占PM2.5的4~17%,但如果按PM10中的含量,却是60~70%,所以,造成漫天雾霾的真凶是汽车尾气,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希望大家都能从自身做起,绿色出行,能不开车就不开,能少开车就少开。 不要仅仅关注PM2.5了,关注PM10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希望开展PM10的监控和日报,不要再因为自己是有车一族而为自己辩护和逃避责任了,否则就算把工厂全停了,工地全封了,雾霾也仍然会存在。 看一看近3年的汽车销量增加幅度,就知道为何近几年雾霾突然增大了,不要在自欺欺人了,奉劝车主们多多以身作则吧。
哺乳动物分雌雄的起源,谁知道? 如果说是从爬行动物或鱼类就分了雌雄,那男性有乳头则表明在哺乳动物阶段,有过雌雄同体的阶段,哺乳动物的雌雄分化是在乳头退化之后才对。怎么解释呢?
【求真】先有苹果还是先有梨 有关注过这个问题的人吗?谁能说出答案?
【探讨】2400万注定光棍的问题如何用无为而治来解决? 如题。
转贴:宇宙再进化--觉醒字幕组_哲学吧_百度贴吧 不错的视频 宇宙再进化--觉醒字幕组_哲学吧_百度贴吧内容来自:http://tieba.baidu.com/p/2859296256
【宇宙大梵】公布帖子《假如你的选择就是宇宙的选择》最后解答 前不久写了“假如你的选择就是宇宙的选择”一贴,得到大家热烈反应,本文是想把“人在荒芜状态下的选择”与“宇宙在原初混沌虚无状态下的演进结果”做一下对比,让大家看到其间的相似性,从而对宇宙是否具有原初意识进行反思。经过了对吧友回答的汇总,完全符合当初的设想,现在把对问题的解答贴出,希望大家有所得,共同了解“我们就是宇宙本身”。 【解答也在原帖贴出了,没有看到原帖内容的也可以看原帖146楼之后的内容】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7e5c02d6dc2af810954c78a7d971230690d19637&urlrefer=1809793bc9e8318b764819d91ab022d2
见到了卷轴和大柱子 似曾相识啊
北京一张家口~2022加油! 听说也申冬奥呢!
【交流】第一个把马念为“ma”的人为什么要这样称呼这种动物? 谁知道关于读音起源的事?我们的汉字字形起源可以推演到象形文字,但读音的起源呢?有没有相关的研究呢?呼唤对汉语言历史有研究的高人现身解答。比如:”一“为何念yi、”二“为何念er、”人“为何念ren、”天“为何念tian、包括此贴主题”马“为何念ma? 谁知道?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bee8eb1dc59608d884350f4cc0782f2eefcf9e53&urlrefer=e3da8ba1d3cd6e31b0c8dd5fa6b947a4
【话题】马年到了,每人说一个与马有关的哲学话题,看谁的最新鲜 马年到了,每人说一个与马有关的哲学话题,看谁的最新鲜【我先抛砖引玉,说一个关于马的哲理小故事】 观看了精彩的赛马会,在回家路上,主人感叹地对座下的马说:“我的马啊,今天的比赛你可都看见啦,那一匹匹腾云驾雾、追风撵月般的骏马多棒呀!可你,走起路来慢慢腾腾,一步三摇,活像一头老驴!要不是熟马难舍,我真想把你卖了——唉,你就不能给我争争气吗?” “我怎么能跟那些骏马相比!它们的装备可比我强得多,就说鞍子吧——”“哦,对!对!”主人恍然大悟,“那些骏马的鞍子确实都是明光锃亮的!好,我立即就给你配一副好鞍子!” 马鞍很快就配好了,可这匹马依然如故。 主人忍不住又发起牢骚来。 马说:“你不就配了一副鞍子吗,可是那些骏马的装备还是比我强,比如说辔头吧——” “哦,”主人想,“那些骏马的辔头似乎是要强点。”于是,他又买来了新辔头。 对马的所有欲望和要求,他都尽量满足。遗憾的是,这匹马依然没有丝毫长进。 主人十分苦恼,百思不得其解:“我给了它一匹骏马所拥有的一切,可它为什么不能成为一匹骏马呢?” 一个朋友告诉他:“因为你手里缺少一根鞭策它上进的鞭子!”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4c8eb74036e1570052486a4e82daffb3d8e6ad12&urlrefer=3ae93412c7614e89fc91cc8f38eda276
【交流】假如你的选择就是宇宙的选择 【让我们看看,能否用一个存在者的自发行为推演宇宙的创生行为,你的选择也许就是宇宙的选择,试着想象一下自己遇到如下境地时的行为,看看会发现什么?】 1.当你被蒙上眼睛扔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时,你第一件事做什么?
【求真】季羡林的日记(这老爷子真心牛) 季羡林的清华园日记: 二日 今天才更深切地感到考试的无聊。一些放屁胡诌的讲义硬要我们记! 大千走了,颇有落寞之感。 十三日 昨夜一夜大风,今天仍然没停,而且其势更猛。 北平真是个好地方,唯独这每年春天的大风实在令人讨厌。 没做什么有意义的事——妈的,这些混蛋教授,不但不知道自己泄气, 还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么东西? 二日 今天作Faust的Summary 无论多好的书,even Fausteven Faust。 只要拿来当课本读,立刻令我感觉到讨厌,这因为什么呢?我不明了。 过午看女子篮球赛,不是去看想〔打〕篮球,我想,只是去看大腿。 因为说到篮球,实在打得不好。 三日 今天整天都在预备Philology,真无聊。我今年过的是什么生活?不是test, 就是reading report,这种生活,我真有点受不了。 四日 今天早晨考Philology,不算好。 过午作Faust的Summary,也不甚有聊。 这几天来,一方面因为功课太多,实在还是因为自己太懒,Hlderlin的诗 一直没读,这使我难过,为什么自己不能督促自己呢?不能因了环境的不顺利, 就放弃了自己愿意读的书(写文章,也算在内)。 五日 今天又犯了老毛病,眼对着书,但是却看不进去,原因我自己明白:因为近几 天来又觉到没有功课压脑袋了。我看哪一天能把这毛病改掉了呢?我祈祷上帝。 零零碎碎地看了点Hlderlin,读来也不起劲,过午终于又到体育馆去看赛球。 五日 开始作论文,真是“论”无可“论”。 晚上又作了一晚上,作了一半。 听别人说,毕业论文最少要作二十页。 说实话,我真写不了二十页,但又不能不勉为其难,只好硬着头皮干了。 二十五日 ……今天开始抄毕业论文,作到〔倒〕不怎样讨厌,抄比作还厌。…… 二十六日 今天抄了一天毕业论文,手痛。…… 二十七日 论文终于抄完了。东凑西凑,七抄八抄,这就算是毕业论文。论文虽然当之有愧, 毕业却真的毕业了。 晚上访朱光潜闲谈。朱光潜真是十八成好人,非常frank。 这几天净忙着做了些不成器的工作。我想在春假前把该交的东西都做完,旅行回来 开始写自己想写的文章 胡适的胡适留学日记,更搞笑: 7月4日 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读完手边的莎士比亚的《亨 利八世》…… 7月13日 打牌。 7月14日 打牌。 7月15日 打牌。 7月16日 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7月17日 打牌。 7月18日 打牌。 ———————————— 别“学坏”啊,哲吧的童鞋们。。。
【话题】你如何看待美国克州大麻合法化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英国《每日邮报》1月1日报道,为庆祝科罗拉多州成为美国第一个将买卖娱乐化大麻合法化的州,约200人冒着大雪在丹佛市大麻3D中心外排起长队等待购买。然而,该法规并非在全州适用,尚有33个城镇未加入,并且在公共场合吸食大麻仍被视为是非法行为。 在这些排队购买大麻的人群里,前海军陆战队队员肖恩·阿扎里蒂将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合法购买大麻的消费者,他将借助大麻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而对于那些午夜狂欢聚会的人来说,他们可以在大麻营造的烟雾缭绕氛围中尽情地尖叫呼喊。性感的女郎伴着弦乐队演奏的乐曲身姿摇曳,成百上千的气球漂浮在天花板下方,写有“大麻禁令终于解除”的宣传横幅引来人们阵阵吼叫。 目前,科罗拉多州州已有136家商店被授权销售娱乐化大麻,78种大麻种植设备也得到许可。据专家称,接下来特拉华州、夏威夷州、缅因州、罗德岛和佛蒙特州很有可能也会通过该项新法规。(实习编译:徐念霞审稿:郭文静)
【求真】科学家称有些动物大脑胜过人类 新浪科技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我们一直以来都认为人比其他动物聪明,但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显示,作为一个物种,我们过于自大了。进化生物学家表示,在某些情况下,动物拥有比我们还要出色的大脑,它们的许多能力只是被人类误解罢了。 这些科学家认为,从乌鸦到树袋熊等许多动物都表现出这种普遍存在于动物界的智力。例如,长臂猿发出各种具有不同含义的声音,树袋熊用复杂方法在环境中做标记,家养宠物有控制人类的能力等等,这些都是动物拥有这种智力的证据。 阿德雷德大学医学科学院客座研究员亚瑟-萨尼奥提斯博士说:“千百年来,从宗教人士到学者等各个领域的权威一直有个共识——人类是动物界最聪明的。但科学告诉我们,动物拥有比人类出色的认知能力。” 人类拥有更高的智力这一论断可追溯到约一万年前的“农业革命”时期。那时,人类开始生产谷物和驯养动物。科学家说,有组织的宗教的发展使这个论断进一步提升。宗教认为,人类是上天创造的物种中最高级的。 萨尼奥提斯表示:“人类认知能力有优越性这一看法,在哲学和科学中根深蒂固。就连或许是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也说,人类比其他动物优秀,因为我们的推理能力独一无二。” 但阿德雷德大学比较解剖学和人类学教授马切伊-亨尼伯格认为,动物一直拥有各种被人类误解的能力。他说:“事实上,它们不了解我们,而我们同样不了解它们,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智力处于不同水平,而它们只是不同的物种。当一个外国人用我们语言磕磕绊绊地跟我们交流时,我们就会产生这个人很不聪明的印象。但真相并非如此。” 生物学家们表示,动物拥有社交和动觉等各种智力,但由于人类对语言和科技理解的固有模式,总是低估它们的这些智力。例如,例如长臂猿,它们可发出20种有截然不同含义的声音,使它们得以在热带雨林树冠上进行交流。亨尼伯格说:“事实上,不建房子和长臂猿的智力毫无关系。许多四足动物在环境中留下复杂的嗅觉标记,例如树袋熊,它们就拥有做气味标记的特殊腺体。人类却不能测量这些嗅觉标记所含信息的复杂度。有种可能是,这些标记可能含有大量视觉信息。” 剑桥大学的一个实验证明,鸦科的许多成员不只是最聪明的鸟类,还比大多数哺乳动物聪明,可以完成对三四岁孩子来说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科学家说,虽然拥有迥然不同的脑结构,乌鸦和灵长类动物都结合使用想象力和对将来可能发生事件的预期等心智工具,解决相似问题。其他实验表明,克里多尼亚乌鸦可依次使用3种工具获得食物。牛津大学的行为生态学研究小组说,这首次验证了除人类外一个物种具有自发连续使用工具的能力。 一项研究还显示,白嘴鸦可用石头升高一个容器内的水位,让虫子浮上来,然后吃掉。有人看到,生活在市区的小嘴乌鸦学会借用路上的车辆压碎坚果的方法。它们耐心等在十字路口上,注视着红绿灯。交通中断时,它们就会取回已被汽车压碎的坚果。 亨尼伯格教授认为:“家养宠物也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心智能力提供了线索。它们甚至能向我们表达它们的需求,让我们做一些它们想要的事情。动物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得多。” 由于科学研究,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大象会哀悼死去的同类。自然资源保护论者达米安-阿斯皮诺尔表示,猿能感受快乐、爱和悲伤,应该得到应有的“人权”。他说:“在你了解它们后,你就会发现它们都有自己的性格,同时意识到猿和人类有很多地方相似。它们像我们人类一样彼此相爱。它们能感觉到忠诚和嫉妒等复杂情感。猿拥有许多和人类一样的特征和情绪。例如,它们在悲痛或孤独,或在失去家人时,就会陷入深沉的忧伤。看到这一幕,叫人心碎。”(孝文)科学家说,树袋熊有特殊腺体,可用一种复杂方法给周边环境做气味标记,但人类不能测量这些嗅觉标记所含信息的复杂度。有种可能是,这些标记可能含有大量视觉信息。
【典藏】(视频)国贸快闪——爱的传递 看了中央台也播了,估计大家都看过了,不过还是想转发到哲学吧,让爱传递。
【超越与兼容】——献给即将到来的2014纪年 【还有两天,地球文明将进入公元第2014个纪元,回想前不久展望哲学的未来,曾写《世界哲学将进入新普罗提诺时代》, 当时重在论述。时值岁末,元旦将至,在这个东西方都公认的节点上,不由得感慨起来,想寻些抒情的文字。恰看贺紫宸博客摘录+改编了肯威尔伯在《万物简史》中对大宇宙、大智慧(大精神)的文字,特转载到此作为献给新年的寄语吧,希望哲学吧新的2014年里更加兴旺,人类早日融入这“超越与兼容”的新时代】 大宇宙与大智慧的进化本身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它不是偶然出现的事情,而是混沌状态中的一种秩序和原则。所有科学的描述大致都可以这样总结:进化的基本趋力是不断增加深度,这也是自我超越的驱动力。进化总是要超越前面的进化阶段,但又必须同时涵括这些阶段。它的本质正是超越和兼容。 在每一次新的超越中,大精神都进一步地展开自己。同时,在新的阶段,大精神又把新的展开包容进了自身的存在。超越和兼容、创造和爱、性爱和“上帝”对人之爱、展开和涵括,这些成对的概念实际上都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同一个意思。 正如爱默生所言,我们身处在大智慧的怀抱中。“大智慧”换种角度说即“大精神”。在大宇宙最初的脸上就写有这一主题,在“空无一物”的墙上绘有一种图案。在“大智慧”的每一个姿态中都有一种意义,在智慧的每一次闪光中都有一种优雅。 我们,以及所有的生命,都浸透了这样一种意义,融会在关爱、深刻价值、终极意义以及内在觉知的潮流中。我们是这无穷无尽的智慧、运行中的大精神以及创造中的上帝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 不一定 非把上帝看成是某种存在于显像之外的主宰一切的神秘人物。我们也不一定非把上帝描绘成某位存在于宇宙万物之内的神,它消融在自己的创造物之中。进化既是上帝又是女神,既是超越又是固有。佛以及“上帝”内化在宇宙万物进化这一过程本身。它的不断演化编织出的恰恰是大宇宙的结构。但是,它处处超越了自己的产物,同时无时无刻不在更新。这就是所谓的超越与兼容。 在学习自我超越的过程中,无论你是唯心还是唯物,我们都在被引入醒悟的这一过程,使处于我们自身之内的大精神变得自觉起来,或如某些人所说,变得具有了“超意识”。人类从潜意识到自觉意识,再到超意识,深度不断地增加,在对自己令人震惊的认识过程中,我们大彻大悟,犹如那独一无二的上帝。 谈到这里,大家对此有何看法?你认为这种说法是精神错乱吗?难道神秘体验论者、圣者和贤人都是疯子吗?某日清晨醒来,发现自己以一种超越时空的方式与万事万物统一,这样的故事听起来是否有一些荒诞无稽?是的,也许他们是疯了,他们是一群神圣的傻瓜。他们面对不测的深渊,正在喃喃自语。也许,他们需要一名具有优秀理解力或者权威的精神治疗家? 在知识的探讨上我愿意听到不同的声音。但是,我仍然对 有限的科学唯物论存有疑虑(不反对科学,只是觉得还需更超越更兼容)。也许进化的秩序是从物理到身体,从身体到心智,从心智到灵魂,再从灵魂到灵性。每一次都是超越和兼容,每一次都比前者有更大的深度、更深的意识、更大的容量。在进化所能够达到的最高阶段,也许,仅仅是也许,个体的意识也能够达到无限大的程度,它将整个大宇宙都涵括其中,人类从而真正醒悟到本我的大精神或大宇宙意识。 我认为那些圣者、先知们处于进化的神秘冲动的前沿,他们是自我超越驱力的先锋。这种驱力使他们不断超越已经走过的道路。在我看来,他们身上体现的是大宇宙大智慧进化的动力。他们一直奔跑在光的前端,快与大宇宙汇合了。 他们已经渗透到了万事万物当中,并且表明,在你、我以及所有人的身上都潜藏着同样的深度。大宇宙通过他们的嗓音放声歌唱,大精神通过他们的眼眸闪烁光芒。他们昭示了明天,向我们打开了通向我们自己命运的道路。 在此过程中,你能够达到惊人的自知。你会发现,圣者的声音变成了你的声音,圣者的眼睛变成了你的眼睛,你用天使般的声调说话,你在永不熄灭的实现的火焰中燃烧,你在大宇宙这面镜子中认清了自己的面容——你的本体实际上是与万事万物同一的,你不再是那条溪流的一部分,你就是那条溪流本身,万事万物是在你之内而不是在你之外展开。星辰不再是在天外,而是在你的上空闪烁。超级新星在你的心中形成,太阳因为你的醒悟光芒四射。因为你超越了一切,拥抱了一切。在这里,没有最终的完全体现,只有一个没有终点的过程。你就是那个起点,那种初始状态,或者那个既绝对又相对的空。在那里,整个进化过程永远无休止地、持续地神奇地展开着。 整个游戏,这个梦魇般的进化过程又恢复了原状,你现在正在整个进化端点的前面。随着一次突如其来的彻底惊觉,你将看清自己的深远的原相。在大宇宙混沌初开之前,你就是这样的面容。 这面容是完全的空,它像万事万物那样微笑,像整个大宇宙一样歌唱。在那最初的一瞥中,一切都已结束,剩下的只是永恒的微笑,还有一池水中的月光,在水晶般清澈的深夜里闪耀。 【此文短小,更多内容推荐大家看一下肯威尔伯《万物简史》,最后祝大家2014年元旦快乐!】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e38002f9ba6350779ea0e3c25f07600fecff1137&urlrefer=bc914c8b647ce1b08f5a32c5f3e6ebf7
【话题】科学家找到消除记忆方式:可实现选择性失忆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2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一个荷兰的研究小组近日在权威杂志《自然-神经科学》上发表论文,指出实验显示应用电休克疗法(ECT)似乎可以实现选择性的失忆。在这篇论文中,研究人员详细描写了他们进行的研究。 在过去,科学家们曾经认为人的记忆一旦在大脑中被牢固地记录下来便将是永久性的,无法更改的。因此对于那些因为痛苦记忆而陷入焦虑压抑中的人们,医生给他们的建议是想办法用开心的事情去盖住那些令人不高兴的事。但那些不堪回首的记忆仍然存在于内心深处,时不时就会再次想起。但现在,这样的看法正变得越来越站不住脚。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人类的记忆可能是可以被更改或抹去的。 在这一研究过程中,荷兰的研究人员招募了自愿参与研究的志愿者并开展了基于电休克疗法的治疗实验,结果显示这些处于焦虑状态的受试者至少可以被这一疗法部分地抹掉他们对某一特定事件的记忆。 早在1968年,著名心理学家唐纳德·莱维斯(Donald Lewis)便发现对小鼠的大脑进行电击可以抹去小鼠对某些其经历过的“不愉快事件”的记忆。随后进行的后续实验发现采用重复式疗法或者向大脑注射某些药物,如普萘洛尔,可以让人的记忆出现模糊。所有这些疗法的共同点便是,要想发生作用,必须选择适当的时机,也就是当受试者恰好正试图回忆某一特定事件的时候。科学家们希望这一进展将帮助治疗一些情绪疾病,如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以及其它一些由于痛苦记忆导致的情绪焦虑方面的症状。而在荷兰科学家们进行的这一实验中,他们尝试了借助电休克疗法进行这类治疗的可行性。 目前,那些处于严重抑郁并且对其它治疗手段没有疗效的患者被建议尝试这种电休克疗法作为最后的治疗手段予以尝试。结果是非常成功的——有超过86%的患者表示这一治疗有效果,但与此同时这一治疗也导致了患者一定程度的记忆丧失。在荷兰科学家们进行的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先招募了39名愿意接受实验的患者,他们事先都被告知并由本人同意接受电休克疗法治疗。 但和普通的治疗流程不同,这些受试者被要求首先观看两份演示文稿,这些文稿都配有解说词,并且都含有某些令人不安的内容。一周之后这些志愿者们再次回到实验室,这一次研究人员将所有受试者随机分为三组,两组是受试组,第三组作为控制组。所有人都被要求去回忆其中一个演示文稿中的情节。随后,其中一个组接受ECT疗法,随后在第二天被要求回忆此前看过的全部两个文稿中的情节。第二个受试组接受了ECT疗法,并在随后被要求立即回忆两个文稿中的情节。而作为控制组,第三组受试者没有接受ECT疗法,而直接被要求回忆全部两个文稿中的情节。 实验的结果显示,不同组之间的成绩出现了差异。研究人员发现第一组,也就是在接受ECT疗法第二天接受测试的组员难以回想起第一个演示文稿中的情节,而这一演示文稿的情节正好是他们在接受ECT疗法之前刚刚回忆过的,但他们可以回忆起第二个演示文稿中的大部分情节;第二组同样接受了ECT疗法,但他们回忆两个演示文稿情节的成绩基本相差不多。而第三组作为控制组,他们对两个演示文稿中的情节记忆比两个受试组成绩都要好。 这项实验显示,借助电休克疗法将有可能实现对特定记忆的清除,并且其清除的对象就是接受疗法时大脑中正处于激活状态的记忆。另外,实验中第一和第二组受试者之间成绩的差异还表明电休克疗法对人类大脑记忆的破坏需要时间,因此第二组受试者在接受电休克疗法后立即接受测试时期记忆成绩尚未出现明显变化,而第一组组员在第二天接受测试时,其对两个演示文稿的回忆成绩则已经显示明显区别。当然,这些测试都是在受控环境下进行的,对于其是否在外部现实世界中同样有效,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晨风)
平安夜,祝好人一生平安!
【求真】有趣的彩虹引力理论:宇宙没有开始 今天看到这个新闻很高兴,没想到类似肯威尔伯“意识光谱”的方法这么快就被引用到宇宙学方面,具体如下文。 据国外媒体12日报道,一些科学家认为如果让时间倒流,宇宙的密度将不断提高,接近无限大,但永远不会达到无限大,宇宙并没有大爆炸理论认为的奇点。这种想法是所谓的“彩虹引力”的一种可能结果。彩虹引力理论虽然并没有被物理学家广泛接受,但很多人认为它不失为一项很有趣的理论。 科学家指出彩虹引力理论突出了大爆炸理论存在的缺陷,后者认为宇宙诞生于大约138亿年前,当时一个密度无限大的点——被称之为“奇点”——发生爆炸彩虹引力理论的名字来自于这样一种观点,即引力对宇宙的影响在不同光线波长情况下存在差异,而彩虹正是由不同波长光线组成。10年前,科学家提出彩虹引力理论,试图调和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理论之间的差异。科学家指出彩虹引力理论突出了大爆炸理论存在的缺陷,后者认为宇宙诞生于大约138亿年前,当时一个密度无限大的点——被称之为“奇点”——发生爆炸。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巨型天体能够扭曲时空。这也就意味着,穿过这个时空的任何物体——包括光线在内——都要沿着一条弯曲的轨迹移动。1922年,亚历山大-弗里德曼得出大爆炸理论的方程式。弗里德曼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方程式着手,最后发现了这些方程式的解法。广义相对论认为宇宙开始于一种高密度和高温状态。埃及泽维尔科技城理论物理学中心的埃德-阿瓦德表示:“根据彩虹引力理论,不同能量的粒子实际上会看到不同的时空,不同的引力场。”科学家在《宇宙学与天体物理学学报》上发表文章称,宇宙的两种可能的演化立基于对彩虹引力影响进行解读时存在的些许差异。一种结果是,如果你让时间倒流,宇宙的密度将不断提高,接近无限大,但永远不会达到无限大。另一种想定中,宇宙达到极高的密度,但这种密度是有限的,随后处于稳定状态。阿瓦德教授指出在这两种想定中,在宇宙中追踪物质和光线的轨迹并不会让我们回到无限小的原点,也就是大爆炸。科学家计划在未来几年时间里研究伽玛射线大爆发和其他宇宙事件,寻找彩虹引力影响的迹象。
【典藏】我与花的对话 (转载自觉醒家园)【作者:珍珠沙粒】 悬崖边,长着一株花。 叶子翠绿,花儿灿烂。 我问花:你独自在这孤独吗? 花儿回答我:我扎根大地母亲,与大自然为伴,不孤独。 我问花:你独自在这绽放,是否需要很大的勇气? 花儿回答我:我不知道什么叫做勇气,我只知 道顺应大自然生长,该吐芽的时候吐芽,该抽 茎的时候抽茎,该长叶的时候长叶,该开花的时候开花。 我问花:你讨厌狂风暴雨吗?它们随时将你摧残! 花儿回答我:如果因为它们倒下了是因为我还不够强壮,如果我能重新站起来,是因为我又成长了,我感恩它们对我的考验。 我问花:你会嫉妒比你长得好看的花并因此自卑吗? 花儿回答我:我不知比较,我只知道我生来是这样,别人生来是那样,我欣赏自已的独特,我也赞赏它人的美。大自然里万物异曲同工,都是爱和美的创造,都是宇宙的一部分,缺了谁都是缺失。唯有和谐,没有美丑之分。 我问花:很多人都在寻找使命?你知道你的使命是什么吗? 花儿回答我:我的使命就是成长绽放自已。 “使命”让人听起来很高尚,事实上每个人活出了自已就是完成了使命!太阳成为太阳发散光,苹果树成长为苹果树结出苹果,梨树成长为梨树结出梨,音乐家成为音乐家,歌唱家成为歌唱家,作家成为作家,画家成为画家…… 我问花:有大的使命不是能服务更多人吗? 花儿回答我:世界万物都在服务,存在就在服务。就算一粒灰尘也是构成道路的一部分。你需要走路,路就在服务,造路的人,工人,技术员,工程师,设计师,总策划人……构成路的原材料:砂、石、水、水泥等等都是服务的一份子。再如房屋担供给人居住是服务,水杯给人装水也是服务,一张小小的卡片,能给孩子带来快乐也是服务。你说谁的使命大谁的使命小呢?“使命”原本是那么的平常,只不过是被人的重要性给夸大了。 我问花:人有那么多外在的压力与限制,如何成长为自已? 花儿回答我:压力与限制不在外在,是人本身对自我形象保护的一个借口。怕失去孝顺儿子的形象;担心失去贤妻良母的形象;怕失去外人眼里温柔可爱的形象;想成为自已又不敢成为自已,矛盾的心里带来了压力与限制,全是一手导演,作茧自缚。 我问花:活出自已,是不是自私的一种表现? 花儿回答我:每个人每个物种都有自由意志。活出自己是天性。在没有活出自已时,由于天性受到压抑,才会对世界造成一些破坏性后果。愤怒,抱怨,悲伤……这些情绪就是因此而产生。活出自已,成长完全的人会处于一种内在满足喜悦的状态,因而会给世界带来正面的影响。 我问花:你怕死吗? 花儿回答我:你是指当我的身体消失的那一刻吗?本是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这也是一种自然规律。 从泥土中来,再回到泥土中去,这是很自然的事。去享受这一个过程。 我问花:你死过千百回,你知道死亡是怎么一回事? 花儿回答我:死亡就像穿衣服,把旧了的衣服脱下,再换一件穿上。 我问花:你失去身体,你是谁? 花儿回答我:身体不是我的,头脑不是我的,思想不是我的,我是存在,意识,喜乐。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7e5c02d6dc2af810954c78a7d971230690d19637&urlrefer=1809793bc9e8318b764819d91ab022d2
【转载】日本科学家称计算显示宇宙或为三维全息投影 【请站在全人类角度、本着科学务实的态度发表见解】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16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所存在其中的宇宙是一幅全息影像,你所看到的一切,包括这篇文章以及你用来阅读这篇文章的设备,所有你身边感知到的一切都只不过是一种立体投影。 这种观点的来源是理论物理学家朱利安·马达西纳(Juan Maldacena)在1997年提出的一个模型。这种观点尽管听上去非常新颖,但迄今为止这一理论还尚未接受任何的检验。然而就在最近,一项数学模型得到的结果显示,这一物理模型很有可能是真实的。 根据这一模型,宇宙中的引力是由不断震荡的“弦”产生的。这些弦是在一个更加平坦,简单的宇宙中发生的事件的全息影像。马达西纳教授的模型认为,宇宙存在9个空间维度以及一个时间维度。 根据近日一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文章,日本的研究人员正在尝试找到一种数学证明,来证明这种全息影像理论可能是正确的。 根据宇宙全息理论,就像你使用的信用卡中内置的安全芯片一样,同样存在一个2维的平面,其中包含了可以描述一个三维对象的一切信息——当然在这一案例中这一三维对象便是我们的宇宙。 从本质上说,这一理论的核心便是认为包含对空间描述的数据,比如人或是彗星,都可以被隐藏于一个平坦的“真实的”宇宙之中。比如在一个黑洞中,所有落入其中的物体都被完全包含进平面上的震荡之中。这就意味着这些物体都是以一种近似于“记忆”或者数据碎片的方式被储存的,而不再是现实的物体。 从更大的角度上来说,这一理论认为我们的整个宇宙都可以被看成是一个“二维结构在宇宙地平线上的投影”,或者更简单的说,我们所生活的宇宙是一个真实二维宇宙的三维投影。 在近日刊载于arXiv网站上的一篇文章里,日本茨城大学科学家百武庆文计算了黑洞的内部能量,试图为这一全息宇宙论找到数学上的证明。除此之外,百武还尝试对特定黑洞的边界以及虚粒子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计算,所谓虚粒子是指那些在空间中不断凭空产生和消失的神秘粒子。而在另一份论文中,百武教授还计算了隐含在另一个平坦的,不包含引力作用的宇宙中的能量。 令人意外的是,计算机模拟显示平坦宇宙以及黑洞的边界条件计算结果是吻合的,有研究者认为这一计算结果证明了宇宙的双重属性。马达西纳教授表示,这两个看似相互之间完全没有联系的世界之间被证明存在着数学上的联系,这一进展将有望在未来达成统一量子理论与引力论的前景。(晨风)宇宙的全息理论认为,宇宙中的引力是由不断震荡的“弦”产生的。这些弦是在一个更加平坦,简单的宇宙中发生的事件的全息影像。日本研究人员得到的数学计算结果认为这种全息影像理论可能是正确的。 【各位吧友,此观点对于你的宇宙观认识可有帮助?请说说看。】
【典藏】视频《地球脑的觉醒》——进化的下一次飞跃 宇宙中没有个体的存在,只有整体相互关联的型态。 先看吧,分三部,上中下集。到4楼后面再贴相关介绍,也可以到网上自己查。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udou.com%2Fprograms%2Fview%2FAbmoQ0iihcA%2F&urlrefer=1196461cfb1dd6fb131162f7e1b63e81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e38002f9ba6350779ea0e3c25f07600fecff1137&urlrefer=bc914c8b647ce1b08f5a32c5f3e6ebf7
落月为何 没看见尘土飞扬? 如题。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