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笨蛋FB 小笨蛋FB
尝遍胜利和失败的滋味,经历过走投无路的困境,流过悲痛欲绝的泪水,方能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关注数: 33 粉丝数: 265 发帖数: 9,815 关注贴吧数: 25
【讨论】勇敢是征服者的美德,勤劳是被征服者的美德 我初中政治老师讲性格那一章时,就讲到性格决定命运,性格是从小养成的,但他也说道,成年人的性格也并非不能改,条件是必须是某些重大事件的打击,猛烈打击,才有可能痛改前非。 1.虽说德约赢了这次法网冠军,也丝毫不影响豆子的法网地位,事实上19年12冠超越考特的澳网11冠以后,豆子的法网成就早就震古烁今了。奈何他这性格就像个只会种地的农民一样,去年为了守个法网宁可不去美网,这正是典型的农民思维。再回顾十几年来,他的四大满贯轨迹,其中的得与失,再联想到多次的返厂大修。这些无一不昭示着一个事实:一直在用同一套红土打法去打各个大满贯!!!!! 2.我也不做什么goat的梦了,我只希望纳达尔从接下来的温网开始,直到退役前,能转变打法,向费德勒,德约他们的打法靠拢,发球减少上旋,追求速度追求线路多变,接发直接站到底线上,采用顶球的方式接,击球时采用平击的方式为主,反手位不要侧身正手而是直接反手。不再每分、每局、每盘、甚至是每场都发力,球风不再以旋转压制为主,而要以快速精准为主,再配合他的大力,球的深度又能保证。又快又准又深的前冲球,只要能打出这样的球风,我就心满意足了,能不能拿冠军都无所谓了。因为这样改变的意义,不亚于大航海时代一个勤劳的农夫敢于扔掉锄头,拿起枪支登上船。即使他最后不仅没淘到金还客死他乡,但总比守着那块地到死要好。。 3.纳达尔从出道时起就是个冠军选手,所以那种“别人只关心你飞得高不高,爱你的人只关心你飞得累不累”的鸡汤就免了吧,如果他是这种只追求小富即安的燕雀,那就不会在2016年时说出即使做手术也要继续网球生涯的话来了,他从心理上就是只鸿鹄,但奈何不够凶,不够狠,胆子不够大,终于还是输给了德这只鹰,对天空的争夺失败了。 4.所以我现在只希望他这只鸿鹄武装起来,装上野兽的牙齿和爪子,即使变成四不像的怪物也在所不惜,只为厮杀。 5.我最佩服俄罗斯人的一个性格特征就是,在战场上,哪怕你即将要杀死我,我也要拼死捅上你一刀!!豆子的战斗信念里,并不缺为了胜利而拼命(所以可以称谓战神),但就缺这种只为伤害对手的心狠手辣!!在这点上,费德勒倒是满分(18年巴黎大师赛前,费德勒就曾说“毫无疑问,诺瓦克已经恢复巅峰状态了,我得给他制造点什么麻烦”),我觉得这种心态比战神要更恐怖,就像死神一样。因为他哪怕明知赢不了也很顽强拼命。这种心态用在现在就是:明知德约已经最强了,要成为史上最佳了,自己不能成为最佳也无所谓,但要让他之后想拿任何一个大满贯都艰难坎坷,每一次大满贯遇上,就用他最不舒服的打法来针对他。输赢无所谓,让你打的不顺手才是目的。 6.最后,我知道很多“妈妈”粉肯定要来喷我,最喜欢把“他已经尽力了,心疼,抱抱,明年还会回来的,他已经做得很好了,你到底是不是豆粉”这种话挂嘴边了,我只能说还好你们只是粉丝,如果豆子是你们这种心态,或是你们能影响到他,那豆子即将对德约再无胜绩(尤其是大满比赛)。豆子曾在去年atp杯输给德约后就说过不拿出点新东西来是无法战胜德约的,所以法网拿出了月亮球。但经此一役,证明了要想打败德约,小修小补是不行的,必须从根本上拿出一套专门克制德约的打法来才行。早在几年前,18-19年,吧里有个叫“仗剑天涯2000”的人早就说过纳达尔必须以小德为最强敌来开发出一套打法,只针对他。可惜当时没人听得进他的警告,甚至大部分人都做着“德约是95后公仆,杀熟怕生,豆子只有能稳定压制住年轻人就好”……现在回想起来,好深远的目光,真可谓rafa吧的《盛世危言》……而历史我们都知道了:从这部书问世后,中国仍继续沉沦了几十年,然后才触底反弹,花了一百多年才超越日本。而如今豆子都已经35了,也许已经晚了吧,用他的话来说,也许未来我们只能无尽的叹息了……
【讨论】补充说明几个事 自从早上发了篇后悔当初小看德约的文章(其实我们球迷怎么样都影响不了比赛结果,我这么写只是为自己当初看问题的眼光太差劲而懊恼,外加我怕会有很多豆粉心态失衡,比如认为本不该输,比如认为德约用药了,或者反面极端认为从此法网没戏了,也不可能再胜德约了,这些心态都要不得,后面会更难受),但可能用词有误吧,被不少豆粉解读成我在贬低法网,贬低豆子,在神话德约。 首先,我说的红土非主流,并不代表我全盘认可隔壁的奇葩观点,我后来在楼中楼也澄清了“隔壁是为了贬低豆子的成就,所以才创出个红土非主流,红土没有竞争力的”歪理来,我说的非主流是指法网在整个网球比赛里占比只有¼,而且它与另外三个风格迥异。君不见近三十年来,大满贯冠军得主,法网冠军的大部分就没有另三个大满贯,而别的大满贯得主则很难有法网冠军,即便是放到几位全满贯得主,在他们的全满贯版图上,分布更是非常的不平衡,阿加西费德勒纳达尔德约科维奇,无一不是如此。那么既然按是否红土来划分,数量比不就出来了吗——1:3,为什么豆子前期很难超越费德勒,后期很难甩开德约科维奇?不正是因为这个比例吗? 因为你只占一份,所以你不容有失。但人怎么可能永远巅峰,总有马有失蹄的时候。当然这次输了,豆子法网之王的本色依然没变,明年法网再见面时,德约也还是小概率的一方。 但是我强调的重点是因为你依仗的只有这一个,那么即便你得手了10年也没多让人绝望(对他们三巨头来说关键是大满贯数量之争,所以我指的绝望是指其中一人锁定第一,让另外两位难以望其项背,德约去年法网拿亚军后就说了,如果知道自己不可能得第一了,那么现在立马就会退役),但失手的那一年,足够让你绝望。
【讨论】我们都小瞧了德约科维奇 代价就是当他成功的那天,我们这些曾经不承认他强大的人都会信念崩塌(坚信豆子是最棒的网球手的信念) 原因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1.也许真如隔壁所说的,红土才是非主流……在现在硬地占据半壁江山的时代,各方面网球技术都全面的人才是球王的候选者(也就是必要条件的意思,意即这个条件你不具备的话,你就不可能是球王)当然这并不是否定豆子的红土成就,而是说“你如果只偏门一种技术,只能够在那种场地才能夺冠的话,那么你是不容有失的,输一次你就没了”。(这也是为什么每年我们都说守法网的缘故,法网一拿下全年任务完成,法网一没拿下,就全年灰心丧气,即便是拿下唯一一个澳网的2009年,还有无数的豆粉至今仍认为那一年丢失法网得不偿失,包括后来每年澳网我都说过“如果可以交换,宁可用法网失利换取澳网冠军”,不知多少豆粉喷我被隔壁洗脑,瞧不起法网,不是真的豆粉……全面发展才是王道,德约14年丢澳网,18年丢澳网,但因为全面性,即使在最擅长的出现闪失,第二擅长第三擅长依然有夺冠的可能,费德勒也差不多,温网没拿的年份,也有过几次拿下澳美的,这就是豆子和他们两位的差距) 2.赛前我确实也没想到德约会赢,而且前面四场两人的表现也是豆子更好一点,罗马又刚赢过,没想到德约这么快就翻身了。现在回过头来想,这就是上面所说的吧,你和人打架,看似你一直在打中别人,但都打不死他,而你却不容有失,一被打中就满盘皆输的局面,那么你输就是早晚的事了,这就好像你每次发球局都被人逼到破发点,那甭管你关键分能力多强,多大心脏,这比赛你大概率是交代了。即便德约后面没拿下这个冠军,但接下来的温美澳,他的夺冠概率都比豆子大,只要拿下其中两个,goat就实至名归了 3.上面两段说的是分析为啥说豆子会在大满贯之争上落后德约一头,还算比较客观的话,接下来说的就很带主观性了:我还是18年美网输掉半决赛后那个论点——性格决定命运,豆子太保守了,发球十几年没多大改进,接发永远退后七八米,基本都是拉上旋平击球很少,反手还是那么不行,(当然后两条这几年来好些了,但感觉就是小修小补,没法做出根本性改变),而接发就更不用说了,我不知道是他天生反应慢还是怎么的(19年年末的巴黎大师赛时,我明明看到他有几场接发迎前了,站到底线上了,而且有过几个球,我还记得他都有蹲下竖起拍来用磕档的方式接发,很像德约的动作。这说明他是真的有想过向德约看齐的(毕竟他和他叔叔曾经在19温对费德勒的两场比赛中总结出了他和德约的接发差距才是造成那两场比赛结果不同的关键所在),可是现在呢,又退回老路子了,澳网的接发又退回去了,哎……)最后再说最让人头疼的发球,除了19年的发球稍稍有点改进(那年的澳网,温网,美网发球局都保得干脆利落,所以那年的成绩差不多是近十年来数一数二的,彼时都已经33岁高龄了,全年才只输了7场),但现在的发球又退回去了,落点没有,速度也没有,内外角的轮流偷袭也没有……再来说德约,据说11,12,13年他的击球也是很暴力的(所以才有贝克尔加入团队时对他的点评,认为他那几年拿了一大堆亚军和几次倒在半决赛,是因为在前几轮时打法不够高效,所以后来才转变偏控制型的打法,而且我一直持这个观点:如果当初德约聘请的双教练不是贝克尔,他的温网绝对达不到今天这个成就,不出意外,今年就第6个挑战者金杯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他当初聘请的不是贝克尔,带给他的帮助不大的话,他也会很快换掉,17-18两年他不就换了几个嘛,其中包括阿加西,直到现在的伊万提升他的发球到了接近费的水平了,相比之下,豆子换教练革新技术实在太被动了:15年底都差成那样了,还不想换叔叔,依然是在18年我就说过:坚持固然是一种品质,但学会改变是一种更稀缺的品质。耶鲁大学某任校长在某届毕业典礼就曾说过,希望大家能像狐狸而不是像刺猬——灵活多变的解决方法而不是只会依赖自己的长处,19年豆子的改变确实给了我眼前一亮,但现在想来他的本质还是没变,还是不够勇敢,面对未知还是心存恐惧,一出现挫折就退回去了,所以19年就是昙花一现,即便明年后年还有法网,但澳温美几乎没啥希望了) 4.由于两人的性格决定了他俩的实力差距,自然也就决定了他们收获的结果差距,德约达成大满贯第一是早晚的事,这次的法网一败只不过是让这一天提前到来了而已,不出意外的话,最迟明年澳网德约就完成超越。 梦终于碎了……也好,梦总归是梦,只不过这个梦我们都做了好多年,而迟迟不敢面对现实而已——德约早已强于费纳…………
【讨论】大家都来讨论下 贴吧极速版不能直接转载帖子,只好复制➕截图过来了。文字是其下5楼的一个叫“核包弹”的人说的。正文如下: 巅峰四巨头,瓦林卡,德尔波特罗,锦织圭,稳定,鸟人,特松加。 那几年的大满贯16强8强,都是危机四伏的,虽然四巨头经常包揽四强。八强类似于特松加,鸟人,这档,碰上总会给你压抑感。球迷总是经常撕万一消耗了,给下一个巨头便宜!因为这群人无论大师赛大满贯,总能稳定杀到巅峰巨头面前,并且其中几人上限相当高,就是玻璃心的鸟人,那发球一旦起来和扎实的基本功,巅峰巨头想要赢也得给人力压的感觉。可以说这些人几乎是当年8强常客,没有巨头立刻一方诸侯。上限具有连过1到2个巅峰巨头的实力。那时候的巅峰纳德穆,你过一个,命都要去半条。 这批人放以前世界前十和大师赛8强都是难如登天。 穆雷估计是也没料到,9095可以这么没下限,自己在16年下半年也不会拼上老命了。那时以为世界第一难拿了。当年都以为德约年终第一稳了,结果穆雷最后巅峰了一波,那年下半年太恐怖了,尤其是年终总决赛,绝顶高手都杀了一遍。下半年如此连续参赛,半决赛接近4小时的苦战后,决赛2比0把德约斩于马下。 当年跟德约差了8000多分,如果有人说穆雷能登顶世界第一,基本等于疯了,然而这段逆转可以载入史册了。当时年终4连冠的德约只要卫冕就能年终第一,穆雷还真就决赛击杀他。就差这么一场。 不过穆雷最强状态还是当属12到13年,正手攻击力巅峰。穆雷和德约其实年轻时,进攻力相当强的,居然拿新生代磨来碰瓷?这2人简直就是被老牛的进攻逼的练成了如此恐怖的防守。德约11年正反手底线各种持续大角度强力抽球。上限最强的时候,后期巅峰考虑身体原因,趋于平衡攻防一体,并且加强中前场的衔接和网前。达到15年那状态。 穆雷13美网败于瓦林卡后,到14年因为伤病还是有不少转变。正手就像还给了伦德尔一样。 不过瓦林卡那几年是真的强,13澳网,德约的后花园,德约状态正巅峰的几年的后花园,我是第一次看到,德约巅峰被四巨头外的人在澳网被打的盘盘发球局都跟保胎一样。前1盘半估计是德约巅峰时期在澳网被压制的最惨的一次,也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可怕的反手,以前强拉强抽的单反不过也就加斯奎特。但是瓦林卡这个穿透力和压迫力,真是有种看到09年大师兄那正手的感觉。 那场谁也不会想到如日中天的墨尔本之王会被逼成这样,前一年12年,德约5盘穆雷历史最长半决赛,决赛5盘纳达尔最长决赛仰天长啸。那几年的大满贯巨头内战真的是凶残。 那场解说赛前还说到,德约到了这个场次,就已经能把状态提升到巨头以外,其他人难以接近的程度。 我们谁也不知道德约那次判罚,是真的认为,还是去骗瓦林卡,不然那场比赛还远远结束不了。 13美网又撕了巅峰德约5盘。14澳网把德约最后逼的上网截击去世。其实论精彩程度,还是首推13澳网瓦林卡打德约,估计是德约澳网最精彩的一场,攻防的极致。不像纳德,德穆,打法类似有太多过渡拍。那场是那我觉得决胜盘盘数无上限最好的。 14澳网唯一一个连过德纳拿大满贯的,15法网德约3比0我神,世人高歌新的全满贯要诞生。决赛被直接扼杀,第一盘也有关键误判,不然德约能不能拿一盘还不好说。不过那年的我神红土最弱。 在巨头中后期,纳达尔伤病不断,穆雷伤后状态下滑,老牛年龄在那,瓦林卡是唯一能威胁巅峰德约的存在。连续3年在巅峰德约的后花园5盘。 11到13年撕的最狠,后面唯一的亮点就是瓦林卡和锦织圭。然后直到16年穆雷拉着德约,把网坦最后的辉煌终结了。至此以后,85一代那年伤的伤,到处都是球员返场大修的新闻,他们也该结束了,如果不是费纳的复辟拦住了这股下滑,真不知道会怎么样。 那几年在最后的职业生涯里,德尔波特罗和伊斯内尔拿到了他们第一座大师赛,是的,第一座,在以前那个强者天下的年代,他们或许从未想过,在自己状态不复当年的时候能拿这么一座。有些老球员还在大满贯刷新最佳个人进度。在四巨头时期他们想都不敢想。 看看穆雷的年终,看看这被巨头压制的一代,德尔波特罗只值一座大师赛?其他人很多人还没有,特松加2014年连过德约穆雷费德勒三巨头夺第一个大师赛。什么叫硬?其中俩巨头还是当打之年,老牛14状态还不俗。 你再说说90.95目前的大师赛,年终,他们何德何能,还说的出自己不够幸运,被差2代的老球员压成这样?? 看看13年大师兄,杀巅峰德约穆雷,惜败在纳达尔拍下,那年纳达尔硬地最强年北美大三元,3人都是打满3盘。看看那时候其他人拿一座大师赛什么难度?弄不好就要连过3个巅峰巨头。大满贯更不用说。还有其他85高手
【讨论】有几个是和我一样的 我现在还在看网球比赛的唯一心(zhi)愿(nian),就是希望看到豆子的硬地草地技术能有大突破。能拿下澳温美的冠军,不求多,各一个就行(当然了越多越好多多益善) 说实在的,每年拿法网,确实也开心,但总感觉少了点啥,不如拿另外那三个开心。 全面发展总是要比单一超强其余普通要好的,极端一点,同样是20冠,一个是只有法网20冠,另一个是5圈全满贯。虽然单一大满贯20冠会是空前绝后的记录,但还是5圈更好一点,为什么呢?因为20连冠至少需要20年才能完成,职业生涯也差不多该结束了。但5圈全满贯,可能用时10年不到,看事情要面向未来,5圈全满贯的那位,后劲更足,30+都不是问题。 所以每年我对豆子的第一愿望都是拿澳网冠军,第二是温网,第三是美网,第四才是法网冠军。如果最终豆子的总数是25冠。最美妙的就是澳温美澳温的,2022年温网就达成(并且还是个3圈,3澳4温5美,堵死所有偏科论的嘴)。最不好的就是再来5个法网才凑够25冠……虽然再来5个法网,我就算你是连着拿,9连冠,那这个记录也只不过是锦上添花。锦上添花是永远比不过雪中送炭来得爽的。 当然了这两种都是极端情况,极端送炭和极端添花,更大的概率是介于两者之间吧,那就退而求其次吧,希望送炭的比例更高一些,4个送炭1个添花挺棒的,3个送炭2个添花也挺好,2个送炭3个添花还不错,1个送炭4个添花勉勉强强吧 注意我那些表情的区别∽。∽ 大家都是怎么想的呢,有和我一样的不?
【讨论】德对于豆子追赶费大满贯数的利弊分析 大家在讨论德对费纳带来的大满贯伤害的时候总是假设“如果没有德约科维奇”,但事实上这么假设变数太大,因为连签表都变了。所以最稳妥的假设就是假设他与费纳直接交手的大满贯赛都输了,会有什么现象。本文做个抛砖引玉,欢迎大家踊跃讨论 首先,先梳理一下德战胜费纳的大满贯有哪些:08澳,10美,11澳,11温--12法,14温,15法--16澳,18温,19澳,19温,20澳。总计16个大满贯,其中11美连胜费纳,所以他的胜场是17场。 好,开始假设,这些场次他都输了,会发生什么 1.08澳,费进澳决赛击败特松加(95%概率),费纳大满贯数比(下同)13:3 2.10美,首次美网费纳决,鉴于08-14费纳一边倒的大满贯战绩,所以纳夺冠。17:9 3.11澳,费进决赛击败穆雷夺冠,95%概率。18:9 4.11温,纳夺冠。18:11 5.11美,美网费纳二决,同上纳夺冠,18:12 6.12澳,纳夺冠18:13 7.12法,费纳决,纳夺冠,18:14 8.14温,费夺冠,20:17 9.15法,纳进四强,需要连打穆雷瓦林卡,夺冠概率不足50%,不增加,20:17 10.15温,费夺冠,21:17 11.15美,费夺冠,22:17 12.16澳,费穆决(90%概率),23:17 13.18温,纳进决赛对安德森(95%概率),26:21 14.19澳,纳夺冠,26:22 15.19温,费夺冠,27:23 16.20澳,费进决赛对蒂姆,同前面15法,夺冠概率不足50%,不增加,27:24 最后上个月法网,27:25。对比现在的20平,由此可见德对于豆子追赶费还是利大于弊的,关键差别就在于费是输了3次澳半决赛,豆子是输了1次温半决赛。而根本原因在于费德都是快速场地发家的,并且最擅长的前两个大满贯,费是温澳,德是澳温,纳是法美。费与德高度重合的优势大满贯,使得费澳输了4次,温输了3次。这也侧面说明了为什么17-18上半年德一去冥想,费立马增加了3个,而且刚好就是澳温澳。 再次佩服前温网冠军理查德·克拉吉赛克的神预言——“我认为他还可以赢1到2座大满贯,”谈及费德勒克拉吉塞克说,“但这取决于诺瓦克。”(该神预言留于2018德拿下温网宣告回归顶尖选手时)
【讨论】论德约对纳追赶费的利与弊 大家在讨论德对费纳带来的大满贯伤害的时候总是假设“如果没有德约科维奇”,但事实上这么假设变数太大,因为连签表都变了。所以最稳妥的假设就是假设他与费纳直接交手的大满贯赛都输了,会有什么现象。本文做个抛砖引玉,欢迎大家踊跃讨论 首先,先梳理一下德战胜费纳的大满贯有哪些:08澳,10美,11澳,11温--12法,14温,15法--16澳,18温,19澳,19温,20澳。总计16个大满贯,其中11美连胜费纳,所以他的胜场是17场。 好,开始假设,这些场次他都输了,会发生什么 1.08澳,费进澳决赛击败特松加(95%概率),费纳大满贯数比(下同)13:3 2.10美,首次美网费纳决,鉴于08-14费纳一边倒的大满贯战绩,所以纳夺冠。17:9 3.11澳,费进决赛击败穆雷夺冠,95%概率。18:9 4.11温,纳夺冠。18:11 5.11美,美网费纳二决,同上纳夺冠,18:12 6.12澳,纳夺冠18:13 7.12法,费纳决,纳夺冠,18:14 8.14温,费夺冠,20:17 9.15法,纳进四强,需要连打穆雷瓦林卡,夺冠概率不足50%,不增加,20:17 10.15温,费夺冠,21:17 11.15美,费夺冠,22:17 12.16澳,费穆决(90%概率),23:17 13.18温,纳进决赛对安德森(95%概率),26:21 14.19澳,纳夺冠,26:22 15.19温,费夺冠,27:23 16.20澳,费进决赛对蒂姆,同前面15法,夺冠概率不足50%,不增加,27:24 最后上个月法网,27:25。对比现在的20平,由此可见德对于豆子追赶费还是利大于弊的,关键差别就在于一个是3次澳半决赛,另一个是1次温半决赛。而根本原因在于费德都是快速场地发家的,并且最擅长的前两个大满贯,费是温澳,德是澳温,纳是法美。费与德高度重合的优势大满贯,使得费澳输了4次,温输了3次。这也侧面说明了为什么17-18上半年德一去冥想,费立马增加了3个,而且刚好就是澳温澳。
【讨论】关于大满贯个数够不够评狗特的问题 鉴于最近大家都在讨论年终到底去不去的问题。我说下我的看法 1.费德勒10澳16冠甩开豆子10个德15个时,为什么不衣锦还乡?因为他还要追求更多的大满贯!! 2.还是费,12温到17澳之间,这近五年的时间里,一个大满贯都没有,为什么没被德打退役啊?因为他知道自己还有竞争力,还能拿大满贯!! 3.换成德约,18澳以后费拿到20个,而德深陷泥潭,排名一度被甩到二十几名,是什么支撑着他下半年三个月狂砍6000分,以及一年半时间狂收5个大满贯冠军的?以及今年冒着疫情风险去美网?还有年初喊的目标:保持不败的?因为他也想拿20个,想超越费德勒!!!并且这次法网失败采访也直接说了“如果我知道自己已经不可能是大满贯第一了,那我现在就会退役” 4.最后是豆子,虽然他一直说自己的进步动力不是为了跟费与德比,但我注意到一件事:17年他拿到16个时,在某次采访,人家问他对他自己和费的大满贯个数怎么看,他还是那套老说辞,什么不要过分关注对手的个数,还用了那个经典比喻“你不能因为邻居的房子比你大就睡不着觉”,然后说自己前进的动力不是费与德的个数,说自己就希望拿到20这个整数。然而今年我们都知道了,豆子的目标已经改成25了闭着眼睛都知道为啥一下子涨了5个吧:因为费已然达到20,而德也从那时的12个涨到17个,而且大有超越20的态势,所以20个的目标不够用了 这可是他们三个实实在在的表现,反映了他们内心的渴望,自然也就说明了大满贯个数的重要性。别听隔壁两家瞎扯什么世界第一周数,均衡论,还有更搞笑的那个输了都还有机会夺冠的所谓年终冠军,竞技体育的淘汰制,决定了🏆冠军大于一切,在这个前提下,越是大赛事的冠军越是耀眼!!!大满贯赛事128签,五盘三胜制,花两星期才打完,上座率,收视率,这林林总总有哪个赛事比得过它?所有这一切就决定了大满贯冠军才是评价一个网球运动员成就的核心标准。德尔波特罗,西里奇,蒂姆,这几位一满贯球员,和女子那边的几个0大满贯的NO.1(我只记得一个萨芬的妹妹萨芬娜),到底哪一方的遗憾更大,想必不用说了吧。 所以现在进入生涯末期,一切的行程安排就该围绕大满贯!!比如1.身体有劳损的迹象,那么小赛事该退就退,哪怕它是大满贯前的热身赛,大不了0热身空降大满贯(而且大满贯前几轮的球员,在现在这三个老妖面前,根本就是热身用的,这不是看不起,而是事实就是如此,一大堆盘分6:1,6:2的),2.再比如,要调整自己的技战术安排,那么即使是大师赛都可以用来作试验场,3.年终的巴黎和伦敦(包括以后的各个大师赛),到底参不参加不重要,重要的是原因!!可以是太久没打了要找找手感,也可以是有了新的技战术调整需要找人来试验效果,但绝不可以是因为这个比赛的冠军🏆没拿过而参赛。如果这种第二等级的比赛都如此左右大局的话,那为什么已经解锁了双圈金大师的德还是会说出,如果知道自己不可能成为大满贯最多就会立马退役的话来呢??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