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
爱吃菠菜8
酒,喝掉才是属于自己的
关注数: 160
粉丝数: 86,930
发帖数: 8,309
关注贴吧数: 120
蒸馏酒可以考证的有七百多年历史。中国古代传统的蒸馏器都是天锅蒸馏器,建国以后随着大规模工业化造酒的发展,天锅的效率低,速度慢就不合适了
白酒生产是微生物生长繁殖及酶活动的过程,不同的水源含有的矿物质也不同,这些不同都会影响到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酶促反应的活性,进而影响酒的风味。[br]
曲是酒之骨,在一定程度上酒曲对酒风格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一期呢我们只讲白酒酒曲,大曲的作用总的概括就是生产酒精、产生相应的香味物质。#[视频]视频大作战#
决定白酒质量的第一物质基础就是粮食。理论上只要含淀粉或糖的原料都可以用来酿酒,传统的以谷物原料为主,下面我们先来聊一下谷物原料。#[视频]视频大作战#
无损开瓶!这样的酒你敢买吗??郎酒是我喜欢的酒,但是最近也喝到过几次真瓶假酒的青云郎和红运郎,还有两个是公斤装的,实在令人气愤。
第二期白酒酿造原理(2)酶.酿酒就是通过各种酶类直接、间接和协同作用来生产各种不同风味的白酒。没有酶也就没有现在我们喝到的各种酒。
白酒酿造原理:总结来说白酒酿造的原理就是利用原料自身或微生物产生的酶作用于原料,经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来产生酒精及其他香味物质的过程。
求助大佬,这是怎么回事 叶子长的卷曲变形,虫害?病害?
也不知道这个什么系列,好像是每年出一个颜色 酒精度48.4度 闻香,酒精感明显,坚果味,雪利味纯正,雪利酒氧化的味道明显应该是oloroso雪莉桶,太妃糖 入口,淡香草,雪利风格明显,坚果、麦芽香,整体风格偏淡,完全不及闻香来的好 后味短,持续性不好 总结,低性价比之选
蓝牌的塞子不行啊 前段时间开的,刚才拿来喝发现塞子竟然是松的,长时间不喝这酒岂不是废了?图二这样塞进去一点才紧一些。
喝口清酒和出口茅漱漱口 赶紧把口感阈值降下来,要不然回家王子没法了喝完十四代一般都会对清酒有个好的评价,喝完这个再喝獭祭二割三分会觉得酒精味明显
06茅五十,00茅三十,11茅十五 一轮下来大家都觉得茅十五很不好喝,最后剩最多的就是茅十五,最后再喝精品竟然感觉很难喝,没有所谓的性价比,精品放一百年还是精品。总结:货比货得扔!
蓟马干的好事
酱香舍得2021版浅评 这个酱香舍得号称真老酒,真年份,还是8年起步,这是要把青花郎和明天按地下摩擦的自信啊 和茅台一起喝,会感觉它像郎酒,带有明显的郎酒风格,和青花郎一起喝感觉它的郎味还是不及青花郎那么浓郁,我姑且认为这个酱香舍得还是川酱风格,稍微偏一点茅系。酒质不错相对新青花郎我更喜欢这货。
百年郎酒对比木塞青花郎 百年郎对比木塞青花郎,本来上次也一起对比过1987年的铁盖郎,感觉太淡了,这次对比的是87塑盖郎,看看是否个体差异, 闻香上百年郎内敛醇厚,木塞郎放香强一些,味道非常丰富,奶油香,坚果香成熟水果及木头香,闻香愉悦感极好,相对百年郎厚度稍欠。两者展现的风格大致类似又稍有不同, 87郎放香更强一些,比较奔放,熟悉的老茅台的香气。 入口,百年郎入口浓郁度很高,酒体比较强,一改闻香的压抑内敛,木塞郎的所有香气百年郎都有,更加厚重浓郁,丝毫杂味没有,绝对的顶级酒质,浓郁且干净,不和茅台比的话这百年郎回味也是非常悠长,口腔中的酱香陈香木香经久不绝,连水都不想喝,生怕冲淡口中的香味。 再喝木塞郎,对比之下有点令人失望,入口一瞬间那一股像奶油的香气让我想到了鲜羊奶,有点膻味,随后酱香也比较弱,然后木香感受比较明显,回味也算比较长,但浓郁持久远不及百年郎。这是我对木塞郎评价最低的一次,虽说之前在对比青云郎和木塞郎的时候我是偏向于青云郎的,因为木塞郎酱香偏淡雅,说难听点就是味道有点淡。看各位酒友前辈好多对木塞郎称赞有加,但是我始终觉得木塞郎实际的酒质不如青云郎。 87老郎,入口酒体强劲,但是香味寡淡,这个强劲的感觉和木塞年份茅台以及铁盖茅台很相似,但是味道确实淡了一些,风格不同于木塞郎和百年郎,87郎的己酸乙酯会多一点,也就窖底香多一点,87郎这么比起来还真是不如木塞郎来的浓郁。关于87郎的淡在上次百年郎和87铁盖郎之间也验证了,确实淡太多。 酒花,87郎酒花小消散满,木塞郎和百年郎酒花大,消散满。 空杯香:空杯香不是一定能说明什么,但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这么好的酒肯定要研究一下,木塞郎明显的奶油坚果木头咖啡味,非常舒适,过个十分钟木塞味开始占据主导。百年郎依然是闻香不突出的那个,厚重的酱香木香醇甜隐约散发出来,依然压抑。87郎几乎没有木塞郎那种奶油咖啡味,呈现出的是老茅台的那种酱香木香脂香味陈味,极其舒适。 闻香喜好度87郎>木塞郎>百年郎。 总结:06年百年郎和木塞郎在87郎面前一点都不会觉得“新”,木塞郎和百年郎在他们那个年代应该是第二和第一的酒质,确实拉开了档次,第一几乎碾压第二,87郎虚长十几岁还是不如后进的精英。我猜想在百年郎面前任何的老郎酒都要甘拜下风!所以别迷信老酒,决定酒质的是酒的等级档次,年份的作用绝对不是决定性的。
百年郎酒对比木塞青花郎 百年郎对比木塞青花郎,本来上次也一起对比过1987年的铁盖郎,感觉太淡了,这次对比的是87塑盖郎,看看是否个体差异, 闻香上百年郎内敛醇厚,木塞郎放香强一些,味道非常丰富,奶油香,坚果香成熟水果及木头香,闻香愉悦感极好,相对百年郎厚度稍欠。两者展现的风格大致类似又稍有不同, 87郎放香更强一些,比较奔放,熟悉的老茅台的香气。 入口,百年郎入口浓郁度很高,酒体比较强,一改闻香的压抑内敛,木塞郎的所有香气百年郎都有,更加厚重浓郁,丝毫杂味没有,绝对的顶级酒质,浓郁且干净,不和茅台比的话这百年郎回味也是非常悠长,口腔中的酱香陈香木香经久不绝,连水都不想喝,生怕冲淡口中的香味。 再喝木塞郎,对比之下有点令人失望,入口一瞬间那一股像奶油的香气让我想到了鲜羊奶,有点膻味,随后酱香也比较弱,然后木香感受比较明显,回味也算比较长,但浓郁持久远不及百年郎。这是我对木塞郎评价最低的一次,虽说之前在对比青云郎和木塞郎的时候我是偏向于青云郎的,因为木塞郎酱香偏淡雅,说难听点就是味道有点淡。看各位酒友前辈好多对木塞郎称赞有加,但是我始终觉得木塞郎实际的酒质不如青云郎。 87老郎,入口酒体强劲,但是香味寡淡,这个强劲的感觉和木塞年份茅台以及铁盖茅台很相似,但是味道确实淡了一些,风格不同于木塞郎和百年郎,87郎的己酸乙酯会多一点,也就窖底香多一点,87郎这么比起来还真是不如木塞郎来的浓郁。关于87郎的淡在上次百年郎和87铁盖郎之间也验证了,确实淡太多。 酒花,87郎酒花小消散满,木塞郎和百年郎酒花大,消散满。 空杯香:空杯香不是一定能说明什么,但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这么好的酒肯定要研究一下,木塞郎明显的奶油坚果木头咖啡味,非常舒适,过个十分钟木塞味开始占据主导。百年郎依然是闻香不突出的那个,厚重的酱香木香醇甜隐约散发出来,依然压抑。87郎几乎没有木塞郎那种奶油咖啡味,呈现出的是老茅台的那种酱香木香脂香味陈味,极其舒适。 闻香喜好度87郎>木塞郎>百年郎。 总结:06年百年郎和木塞郎在87郎面前一点都不会觉得“新”,木塞郎和百年郎在他们那个年代应该是第二和第一的酒质,确实拉开了档次,第一几乎碾压第二,87郎虚长十几岁还是不如后进的精英。我猜想在百年郎面前任何的老郎酒都要甘拜下风!所以别迷信老酒,决定酒质的是酒的等级档次,年份的作用绝对不是决定性的。
晚上喝一下看是不是巅峰
百年郎VS茅三十 总算是把郎酒的高端来了个垂直品鉴,加了个87年老郎,算是年份对比,后来再杀出一个99年茅三十。妥了,又有茅郎对决。 先喝百年郎,上来就是她,毕竟这货没有喝过。入口厚重油润,酱香酒的陈味明显但依然保存了愉悦和恰到好处。郎酒特征还是清晰可辨,保持的很好,香味非常浓郁饱满,后味和回味不算长,稍有虎头蛇尾的感觉(这个虎头蛇尾是相对老年份茅台的)。 再喝茅三十,入口酒体强劲,但是香味浓郁度不如百年郎,这个差距还有点明显,后味悠长,这个是郎酒比不了的地方,香味有明显的木塞味,尤其是后面感受比较明显,这个木塞茅三十木塞状态很好,并没有浸塞的现象。但是酒依然沾染了木塞味,好在木塞味也比较舒适。 再喝青云红运,感觉差距比较大,平日青云郎的油润不值跑哪里去了,红运郎那更是青涩味明显,在座的一个兄弟说,哎,这红运郎可以收起来了,大家一致表示赞同!所以呢,在此青云红运也就不说了。对比起来的伤害太大! 87年老郎酒呢,酒满品相好,真酒无疑,但是在茅三十和百年郎面前除了陈味明显之外其他的没啥亮点,香味寡淡。之前喝91.92的老郎大家都会发出赞叹:好酒当如此郎酒!没想到在对比之下堂堂87老郎竟然如此示弱。 说了这么多好像这些酒都都不怎么样的感觉,当天参与品鉴的各位酒友都是比较淡定,也并没有觉得哪个酒超乎想象或者特别好喝,没有,没有一个人发出惊叹。其实细思极恐,要知道木塞茅三十那可以可以和1986年的茅台珍品平分秋色的角色,红运郎很多人认为酒质压过普茅的。87老郎酒也绝对不会如此不堪,那原因只有一个,百年郎和茅三十太厉害了! 总结:木塞茅三十保存的非常好,木塞崭新,展现出了老茅台的霸道,香味浓郁协调,酒体强劲,回味悠长,风格和现在的低端茅台完全不是一个路数。百年郎酱香突出陈香舒适,醇厚浓郁,唯一的相对茅台的弱点就是后味的持续性差一点。
百年郎VS茅三十 总算是把郎酒的高端来了个垂直品鉴,加了个87年大字郎,算是年份对比,后来再杀出一个99年茅三十。妥了,又有茅郎对决。 先喝百年郎,上来就是她,毕竟这货没有喝过。入口厚重油润,酱香酒的陈味明显但依然保存了愉悦和恰到好处。郎酒特征还是清晰可辨,保持的很好,香味非常浓郁饱满,后味和回味不算长,稍有虎头蛇尾的感觉(这个虎头蛇尾是相对老年份茅台的)。 再喝茅三十,入口酒体强劲,但是香味浓郁度不如百年郎,这个差距还有点明显,后味悠长,这个是郎酒比不了的地方,香味有明显的木塞味,尤其是后面感受比较明显,这个木塞茅三十木塞状态很好,并没有浸塞的现象。但是酒依然沾染了木塞味,好在木塞味也比较舒适。 再喝青云红运,感觉差距比较大,平日青云郎的油润不值跑哪里去了,红运郎那更是青涩味明显,在座的一个兄弟说,哎,这红运郎可以收起来了,大家一致表示赞同!所以呢,在此青云红运也就不说了。对比起来的伤害太大! 87年老郎酒呢,酒满品相好,真酒无疑,但是在茅三十和百年郎面前除了陈味明显之外其他的没啥亮点,香味寡淡。之前喝91.92的老郎大家都会发出赞叹:好酒当如此郎酒!没想到在对比之下堂堂87老郎竟然如此示弱。 说了这么多好像这些酒都都不怎么样的感觉,当天参与品鉴的各位酒友都是比较淡定,也并没有觉得哪个酒超乎想象或者特别好喝,没有,没有一个人发出惊叹。其实细思极恐,要知道木塞茅三十那可以可以和1986年的茅台珍品平分秋色的角色,红运郎很多人认为酒质压过普茅的。87老郎酒也绝对不会如此不堪,那原因只有一个,百年郎和茅三十太厉害了! 总结:木塞茅三十保存的非常好,木塞崭新,展现出了老茅台的霸道,香味浓郁协调,酒体强劲,回味悠长,风格和现在的低端茅台完全不是一个路数。百年郎酱香突出陈香舒适,醇厚浓郁,唯一的相对茅台的弱点就是后味的持续性差一点。
铁盖茅台(1992年)VS茅台50年(2004)对比这两款酒 铁盖茅台(1992年)VS茅台50年(2004) 对比这两款酒是出于价格考虑,这俩酒价格差不多,茅五十价格两万,铁盖大概一万九。92铁盖茅台代表老的普通茅台,04茅五十代表后来茅台的高端产品。 茅台的产品线在92年基本只有两个档次,普通茅台和珍品茅台,上面还有个不流通的陈年茅台。茅台50年最早应该是1998年推出的,代表当时的极致水平。
铁盖茅台(1992年)VS茅台50年(2004)对比这两款酒 铁盖茅台(1992年)VS茅台50年(2004) 对比这两款酒是出于价格考虑,这俩酒价格差不多,茅五十价格两万,铁盖大概一万九。92铁盖茅台代表老的普通茅台,04茅五十代表后来茅台的高端产品。 茅台的产品线在92年基本只有两个档次,普通茅台和珍品茅台,上面还有个不流通的陈年茅台。茅台50年最早应该是1998年推出的,代表当时的极致水平。
解惑五粮液五十年一直没有喝过五粮液的年份酒,之前喝过几个60 解惑五粮液五十年 一直没有喝过五粮液的年份酒,之前喝过几个60度五粮液感觉水平了了,尤其是在高端1573面前。但是通过这两年喝其他品牌的高端酒的感受,猜想五粮液的年份酒应该还是有点料的,特别是五粮液的五十年年份酒。基本可以代表五粮液的顶尖水平了。五粮液的年份酒只在2005和2006生产了55度的,后来就变成了50度,这个时间节点应该在2006年底,我这个五十年是2006.11.07的日期,知道的酒友请指教。单喝一种酒难以准确的评估,找了几个参照酒,五粮液1618(52度)、五粮液老酒(56度)、80年金牌(60度)这几个比较有代表性,1618普五级别,老酒56度系列,80金牌,热度较高的不多见的60度五粮液代表。 闲言少叙,直接喝,顺序是:1618(2018)-老酒(2012)-80金牌(2000)-五十年(2006)。先从1618开始,典型的五粮液香气,什么粮香曲香酱陈味啊!反正就是喷香感很好,味道协调,挺好喝。五粮液老酒呢就各方面进行了加强,浓郁度高了一些,感觉还多了一点细腻,提升还是比较明显的,80金牌明显更不一样了,有陈味了,劲头也大了,更香浓,60度还是有些功力的。协调浓郁。再喝五十年,陈味明显但不过分,酒体浓稠感明显,气化感很强有穿透力,前面几个酒的香味影响范围感觉还在口腔鼻腔附近,但是五十年感觉有冲顶的感觉,整个脑袋都受影响,口腔微麻。可想而知香味物质浓度之高。这一点感觉有点颠覆我的认知,按理说80金牌在五粮液里面也算厉害的了,谁想浓度竟然还不及55度的五十年。可见五十年确实用了更高级的基酒勾调降度为55度。 再倒序依次喝过来,只感觉越喝越淡,到1618真就感觉太淡了。这样反复了几次,感觉挺有意思:***永远都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酒王至尊真有种也! 五十年现在看来在其他五粮液面前确实具有摧枯拉朽的实力,但是浓香届高手林立,五十年到底有多强的实力还需要对比! 总结,五十年浓郁凝练协调,酱陈味比较明显,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喷香感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而是自身带来的强大气场不需要喷香来支撑,想想普五的喷香在60度1573面前绵的像个羊一样!这个55度的五十年除了价格现在我找不出来毛病,好酒啊!
解惑五粮液五十年一直没有喝过五粮液的年份酒,之前喝过几个60 解惑五粮液五十年 一直没有喝过五粮液的年份酒,之前喝过几个60度五粮液感觉水平了了,尤其是在高端1573面前。但是通过这两年喝其他品牌的高端酒的感受,猜想五粮液的年份酒应该还是有点料的,特别是五粮液的五十年年份酒。基本可以代表五粮液的顶尖水平了。五粮液的年份酒只在2005和2006生产了55度的,后来就变成了50度,这个时间节点应该在2006年底,我这个五十年是2006.11.07的日期,知道的酒友请指教。单喝一种酒难以准确的评估,找了几个参照酒,五粮液1618(52度)、五粮液老酒(56度)、80年金牌(60度)这几个比较有代表性,1618普五级别,老酒56度系列,80金牌,热度较高的不多见的60度五粮液代表。 闲言少叙,直接喝,顺序是:1618(2018)-老酒(2012)-80金牌(2000)-五十年(2006)。先从1618开始,典型的五粮液香气,什么粮香曲香酱陈味啊!反正就是喷香感很好,味道协调,挺好喝。五粮液老酒呢就各方面进行了加强,浓郁度高了一些,感觉还多了一点细腻,提升还是比较明显的,80金牌明显更不一样了,有陈味了,劲头也大了,更香浓,60度还是有些功力的。协调浓郁。再喝五十年,陈味明显但不过分,酒体浓稠感明显,气化感很强有穿透力,前面几个酒的香味影响范围感觉还在口腔鼻腔附近,但是五十年感觉有冲顶的感觉,整个脑袋都受影响,口腔微麻。可想而知香味物质浓度之高。这一点感觉有点颠覆我的认知,按理说80金牌在五粮液里面也算厉害的了,谁想浓度竟然还不及55度的五十年。可见五十年确实用了更高级的基酒勾调降度为55度。 再倒序依次喝过来,只感觉越喝越淡,到1618真就感觉太淡了。这样反复了几次,感觉挺有意思:***永远都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酒王至尊真有种也! 五十年现在看来在其他五粮液面前确实具有摧枯拉朽的实力,但是浓香届高手林立,五十年到底有多强的实力还需要对比! 总结,五十年浓郁凝练协调,酱陈味比较明显,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喷香感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而是自身带来的强大气场不需要喷香来支撑,想想普五的喷香在60度1573面前绵的像个羊一样!这个55度的五十年除了价格现在我找不出来毛病,好酒啊!
解惑玛瑙汾(国藏汾酒) 玛瑙汾是国藏汾酒玛瑙样瓶子的 解惑玛瑙汾(国藏汾酒) 玛瑙汾是国藏汾酒玛瑙样瓶子的俗称,在汾酒体系里面算是很高端的东西,价格一直也是不亲民。今天为了探寻玛瑙汾的真实水平找了两个参照酒,1987年的特制老白汾(实测酒精度53.5度)和55度11年汾40。87特制老白汾应该是当时的高端酒,代表高端老酒,汾40代表高端新酒。 闻香:玛瑙汾(2006年实测酒精度55.4度),开瓶就给我一个惊喜,浓浓的清香酒类陈味,没想到06年的酒就有这么明显的陈味,这种陈味在老汾酒和老的衡水老白干上面都有,极其舒适,脂香温润,说什么丰富的热带水果的味道好像也说的过去,还带点甘甜醇甜的感觉。87老白汾闻香基本类似,明显的清香陈味,只是饱满浓郁上还不如玛瑙汾。再闻汾40,基本没有陈味,也没有那种醇甜的感觉,有点酒精感,清香新酒的感觉很正,浓郁协调 入口:这三个酒度数差不多只有87老白汾度数低了两度,在喝的时候基本感觉不到差别。玛瑙汾浓郁协调干净,后味比较长,真是喝一口就会喜欢的那种,高端酒的元素都有。87老白汾浓郁度要低了不少,在玛瑙汾面前有点淡,一句话概括就是玛瑙汾全方位压制87特制老白汾,汾40表现非常优秀,浓郁协调,把清香型的绵甜净爽展现的非常到位,除了没有玛瑙汾的陈味,其他各方面感觉都不输,尤其是协调性可能还更好,对比之下感觉玛瑙汾在乙酸乙酯的感觉上会比汾40明显一点。汾40的粮食香味会多一些。汾40在瓶子里再放20年应该也没有玛瑙汾这种醇厚的陈味。 总结:瓶陈来讲的话,酱香型白酒三五年就能有明显的陈味,清香型酒出来陈味好可能需要大概二十年以上的时间,浓香型白酒可能也需要十几二十年以上的时间,这个14年酒龄的玛瑙汾竟有如此陈味,肯定是生产用的基酒和调味酒都是高等级的老年份酒。出厂就是老酒!反观87老白汾,我觉得玛瑙汾的基酒档次应该比老白汾好,这是老白汾哪怕再多年都不可能逾越的。好东西总归是好东西,浓郁协调! 后记:现在喝酒越来越懒的记录感受,越来越没词儿,怕是再喝一年酒评就变成了:卧槽,好喝!
解惑玛瑙汾(国藏汾酒) 玛瑙汾是国藏汾酒玛瑙样瓶子的 解惑玛瑙汾(国藏汾酒) 玛瑙汾是国藏汾酒玛瑙样瓶子的俗称,在汾酒体系里面算是很高端的东西,价格一直也是不亲民。今天为了探寻玛瑙汾的真实水平找了两个参照酒,1987年的特制老白汾(实测酒精度53.5度)和55度11年汾40。87特制老白汾应该是当时的高端酒,代表高端老酒,汾40代表高端新酒。 闻香:玛瑙汾(2006年实测酒精度55.4度),开瓶就给我一个惊喜,浓浓的清香酒类陈味,没想到06年的酒就有这么明显的陈味,这种陈味在老汾酒和老的衡水老白干上面都有,极其舒适,脂香温润,说什么丰富的热带水果的味道好像也说的过去,还带点甘甜醇甜的感觉。87老白汾闻香基本类似,明显的清香陈味,只是饱满浓郁上还不如玛瑙汾。再闻汾40,基本没有陈味,也没有那种醇甜的感觉,有点酒精感,清香新酒的感觉很正,浓郁协调 入口:这三个酒度数差不多只有87老白汾度数低了两度,在喝的时候基本感觉不到差别。玛瑙汾浓郁协调干净,后味比较长,真是喝一口就会喜欢的那种,高端酒的元素都有。87老白汾浓郁度要低了不少,在玛瑙汾面前有点淡,一句话概括就是玛瑙汾全方位压制87特制老白汾,汾40表现非常优秀,浓郁协调,把清香型的绵甜净爽展现的非常到位,除了没有玛瑙汾的陈味,其他各方面感觉都不输,尤其是协调性可能还更好,对比之下感觉玛瑙汾在乙酸乙酯的感觉上会比汾40明显一点。汾40的粮食香味会多一些。汾40在瓶子里再放20年应该也没有玛瑙汾这种醇厚的陈味。 总结:瓶陈来讲的话,酱香型白酒三五年就能有明显的陈味,清香型酒出来陈味好可能需要大概二十年以上的时间,浓香型白酒可能也需要十几二十年以上的时间,这个14年酒龄的玛瑙汾竟有如此陈味,肯定是生产用的基酒和调味酒都是高等级的老年份酒。出厂就是老酒!反观87老白汾,我觉得玛瑙汾的基酒档次应该比老白汾好,这是老白汾哪怕再多年都不可能逾越的。好东西总归是好东西,浓郁协调! 后记:现在喝酒越来越懒的记录感受,越来越没词儿,怕是再喝一年酒评就变成了:卧槽,好喝!
汉酱酒源自汉武帝甘美之的历史佳话。这是茅台汉酱酒背标上的一句 汉酱酒源自汉武帝甘美之的历史佳话。这是茅台汉酱酒背标上的一句话,害的我查了很多资料愣是找不到汉武帝甘美之的出处。 枸酱最早出处是:《史记》卷一百一十六 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现将相关部分抄录如下。“建元六年,大行王恢击东越,东越杀王郢以报。恢因兵威使番阳令唐蒙风指晓南越。南越食蒙蜀枸酱,蒙问所从来,曰“道西北牂柯,牂柯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蒙归至长安,问蜀贾人,贾人曰:“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夜郎者,临牂柯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能沾上边的就是是汉武帝的一个大行令 王恢,曾经在现在的广东吃过枸酱,至于这个枸酱到底是什么东西,到底是酱还是酒?后人是没有搞明白的。现在包括先人研究比较公认的是产自四川的一种植物制作的一种食物。这植物一说是拐枣,一说是蒌叶。汉末刘德为《汉书》作注,解释了唐蒙说的枸酱是什么样子,他说做枸酱的枸树如桑,果实长二三寸,味道酸中带甜。采来作成酱,甚美。蜀人以为珍味。
茅台酒工艺是怎样传到郎酒厂的? 吕云怀采访郑银安 星期天我整理以前的记事本.无意中发现一段当年采访茅台酒老酒师郑银安的记录;这段采访是关于郑银安和陈海清两位酒师到郎酒厂传授茅台洒酿造工艺的故事,现把当时采访的笔录整理出来.供大家共享。 下面就是1982年11月5日我同当时茅台酒厂生产科长杜安民(2004年3月过世)一道采访郑银安老师的笔录。 问:郑老师,你是郎酒运用茅台工艺的传艺人之一,是否能把传艺情况讲一讲? 答:我是1936年到郎酒厂的,当时一路去的还有陈海清老师。 问:你同陈海清老师在茅台做得好好的,为什么会想到去郎酒厂呢? 答:我们两个当时是成义烧房的掌火,当年成义烧房被老二(土匪)抢劫后放火烧,烧房被毁;成义烧房老板恢复厂房要一定的时间和资金,我们当时没有事干,二郎酒厂的老板古良成来请我们,商量后就去了。 问:听传说,古老板来请你们去时,是用滑杆和大轿来接,走了100多里路? 答:不是,这样多山路,走都不好走,怎么抬你。我们是坐船到马岩滩,走了几里路,又上船到沙滩,翻山到郎酒厂。共用两天时间,在合马河边一个铺子里歇了一晚上。 问:你们到郎酒厂后是怎样用茅台工艺来改造郎酒的? 答: 当时的郎酒厂很小,只有两个酒甑,是用包谷、高梁、麦子烤小曲酒.我们去后是用近5个月时间来做曲,用茅台工艺操作烤酒,包括做窖坑。 杜科长问:郑老师你们去时是成义烧房的大掌火,听说去时还悄悄带了一小袋曲母? 答:没有那回事,当时茅台各烧房之间管得很紧,掌火之间都不讲工艺的关键技术,我还要留一手后路,怎能把成义烧房的曲带去。 问:那你们是怎样在郎酒厂制曲的? 答:我去后用手捏的巴巴曲。用坛子,一层草一层曲发酵,翻曲,这样做母曲。然后大量踩曲、进仓、翻曲,跟茅台酒工艺一样。 问:你们在四川郎酒厂做了多久? 答:我们去了一年多时间,做了近一个大周期:好象是六次酒,天很热时,陈海清老师水土不服,经常拉肚子,就病死在郎酒厂,埋在二郎庙那山上;我继续在郎酒干了三年,也生病,怕和陈海清一样,没有等病好完,就回来了。 问:那你回来后郎酒还继续运用茅台酒这种工艺吗? 答:我在郎酒厂就全心思带一个徒弟.叫沈国均,我回来后他每年都要来看我两次,带着很多问题来请教我,直到五十年代沈国均过世。 问:听说郎酒厂几代人都很尊重你和陈海清老师? 答:是,我回来后是沈国均来拜访我,沈国均死后是郎酒厂的其它人来,每年都要来看看我,听说把陈海清老师的坟修得很好的,还每年组织拜坟。 这段历史.充分说明茅台和郎酒厂关系一直很好,也是中同酱香酒发展史上的一段佳话。重温历史。我们无比尊重老一辈茅台酿酒人的创业精神,也更加激励我们把酱香型白洒做强做大的坚定信心。
茅台酒工艺是怎样传到郎酒厂的? 吕云怀采访郑银安 茅台酒工艺是怎样传到郎酒厂的? 吕云怀采访郑银安 星期天我整理以前的记事本.无意中发现一段当年采访茅台酒老酒师郑银安的记录;这段采访是关于郑银安和陈海清两位酒师到郎酒厂传授茅台洒酿造工艺的故事,现把当时采访的笔录整理出来.供大家共享。 下面就是1982年11月5日我同当时茅台酒厂生产科长杜安民(2004年3月过世)一道采访郑银安老师的笔录。 问:郑老师,你是郎酒运用茅台工艺的传艺人之一,是否能把传艺情况讲一讲? 答:我是1936年到郎酒厂的,当时一路去的还有陈海清老师。 问:你同陈海清老师在茅台做得好好的,为什么会想到去郎酒厂呢? 答:我们两个当时是成义烧房的掌火,当年成义烧房被老二(土匪)抢劫后放火烧,烧房被毁;成义烧房老板恢复厂房要一定的时间和资金,我们当时没有事干,二郎酒厂的老板古良成来请我们,商量后就去了。 问:听传说,古老板来请你们去时,是用滑杆和大轿来接,走了100多里路? 答:不是,这样多山路,走都不好走,怎么抬你。我们是坐船到马岩滩,走了几里路,又上船到沙滩,翻山到郎酒厂。共用两天时间,在合马河边一个铺子里歇了一晚上。 问:你们到郎酒厂后是怎样用茅台工艺来改造郎酒的? 答: 当时的郎酒厂很小,只有两个酒甑,是用包谷、高梁、麦子烤小曲酒.我们去后是用近5个月时间来做曲,用茅台工艺操作烤酒,包括做窖坑。 杜科长问:郑老师你们去时是成义烧房的大掌火,听说去时还悄悄带了一小袋曲母? 答:没有那回事,当时茅台各烧房之间管得很紧,掌火之间都不讲工艺的关键技术,我还要留一手后路,怎能把成义烧房的曲带去。 问:那你们是怎样在郎酒厂制曲的? 答:我去后用手捏的巴巴曲。用坛子,一层草一层曲发酵,翻曲,这样做母曲。然后大量踩曲、进仓、翻曲,跟茅台酒工艺一样。 问:你们在四川郎酒厂做了多久? 答:我们去了一年多时间,做了近一个大周期:好象是六次酒,天很热时,陈海清老师水土不服,经常拉肚子,就病死在郎酒厂,埋在二郎庙那山上;我继续在郎酒干了三年,也生病,怕和陈海清一样,没有等病好完,就回来了。 问:那你回来后郎酒还继续运用茅台酒这种工艺吗? 答:我在郎酒厂就全心思带一个徒弟.叫沈国均,我回来后他每年都要来看我两次,带着很多问题来请教我,直到五十年代沈国均过世。 问:听说郎酒厂几代人都很尊重你和陈海清老师? 答:是,我回来后是沈国均来拜访我,沈国均死后是郎酒厂的其它人来,每年都要来看看我,听说把陈海清老师的坟修得很好的,还每年组织拜坟。 这段历史.充分说明茅台和郎酒厂关系一直很好,也是中同酱香酒发展史上的一段佳话。重温历史。我们无比尊重老一辈茅台酿酒人的创业精神,也更加激励我们把酱香型白洒做强做大的坚定信心。
汉酱 枸酱 汉武帝甘美之? 汉酱酒源自汉武帝甘美之的历史佳话。这是茅台汉酱酒背标上的一句话,害的我查了很多资料愣是找不到汉武帝甘美之的出处。其出处是:《史记》卷一百一十六 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现将相关部分抄录如下。“建元六年,大行王恢击东越,东越杀王郢以报。恢因兵威使番阳令唐蒙风指晓南越。南越食蒙蜀枸酱,蒙问所从来,曰“道西北牂柯,牂柯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蒙归至长安,问蜀贾人,贾人曰:“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夜郎者,临牂柯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能沾上边的就是是汉武帝的一个大行令 王恢,曾经在现在的广东吃过枸酱,至于这个枸酱到底是什么东西,到底是酱还是酒?后人是没有搞明白的。现在包括先人研究比较公认的是产自四川的一种植物制作的一种食物。这植物一说是拐枣,一说是蒌叶。汉末刘德为《汉书》作注,解释了唐蒙说的枸酱是什么样子,他说做枸酱的枸树如桑,果实长二三寸,味道酸中带甜。采来作成酱,甚美。蜀人以为珍味。
华茅回忆录贵州仁怀县茅台村,解放前酿制茅酒的厂商主要有三家。 华茅回忆录 贵州仁怀县茅台村,解放前酿制茅酒的厂商主要有三家。它们的名称是:成义、荣和、恒兴(先名衡昌)。成义的全称是“成义酒房”,建立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即清代同治年间,华姓独资经营。其创办人为先祖华柽坞,先父延厘继承其业,我又继之。由于这样,我对这个酒房的始末以及其它情况,了解的比较全面。兹记述如下:
贵州成义茅酒(华茅)纪略 贵州仁怀县茅台村,解放前酿制茅酒的厂商主要有三家。它们的名称是:成义、荣和、恒兴(先名衡昌)。成义的全称是“成义酒房”,建立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即清代同治年间,华姓独资经营。其创办人为先祖华柽坞,先父延厘继承其业,我又继之。由于这样,我对这个酒房的始末以及其它情况,了解的比较全面。兹记述如下:
贵州茅台酒整理总结报告(1960年)概述贵州茅台酒首次总结的 贵州茅台酒整理总结报告(1960年)概述 贵州茅台酒首次总结的回顾 熊子书 摘要: 首次茅台酒生产工艺总结是是1956-1960年,为国家重大科研课题。该工艺的总结不仅促进了茅台酒自身的发展,而且促进了全国白酒行业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采用现场跟踪、生产纪录、取样分析、微生物检测和综合研究 方法,确定了生产工艺,完善了操作方法,保证了产品质量,提高出酒率96 @以上。并认定茅台大曲为细菌曲,制订了 入库酒和出厂酒的理化指标。 现行操作法的总结 1956年,国家科委制定的12年长远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列有总结提高我国民族传统特产食品的贵州茅台酒等项目。轻工业部又将贵州茅台酒列为“中苏合作”重大科研课题。 1959年4月1960年3月,轻工业部组织部科学研究设计院发酵所、贵州省轻工厅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贵州分院化工研究 所、贵州农学院和贵州省茅台酒厂组成“贵州茅台酒总结工作组” 进行总结,历时整整一年。采用现场跟踪、生产纪录、取样分析、微生物检测和综合研究等方法,发掘其生产特点,完善了传统操作法,保证了产品质量,提高原料出酒率在10%以上。现按照1960年《贵州茅台酒整理总结报告》的资料进行概述。 1.设备 生产设备可分为粉碎、制曲、酿酒和成品等,绘制了有关的主要设备与工具,并作示意图。 1.1 原料粉碎设备为石磨,后改用滚筒磨粉机和排牙滚碎机,提高粉碎率在96倍以上。 1.2 曲模大小与制曲质量有密切关系,其内径为370mm×230mm×65mm。 1.3 天锅蒸酒对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必须选用纯锡蒸锅。 1.4 计划生产茅台酒的规模为2000吨,按新建的设备与工具作示意图。 2.原料 酿酒原料为小麦制曲,高粱酿酒,另为水源和辅料。 2.1小麦、高粱以本地供应为主,或从四川采购,分析了原料的淀粉、蛋白质等化学成分,并提出了原料的感官指标。 2.2水源有杨柳湾沟水、一车间井水和赤水河水,分析其理化成分,以便了解水质与酿酒的关系。 2.3 辅料为稻壳,又称糠壳,生产中用量较少,亦应进行清蒸,晾干后备用。 3.微生物 制曲酿酒的微生物,经分离与观察,种属繁多,相当复杂,常见的有细菌、根霉、毛霉、念珠霉、曲霉、酵母等。 3.1制曲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采用稀释培养法进行观察,微生物主要来源于曲母,以细菌最多,念珠霉次之,酵母、根霉、毛霉等较少。 3.2 酿酒车间晾堂、堆积糟(醅)和发酵糟(醅)的微生物以酵母和细菌最多,霉菌次之,因取样季节等不同而异。 3.3 制曲、酿酒中微生物的分离与观察,历时<个月,发现其种属较多,初步统计共有7=种,其中细菌和酵母各有96种,霉菌9=种,但常见的有98种,将微生物绘出了形态示意图。 3.4 成品曲不论是好曲、次曲、新曲或老曲,其微生物大致相同,细菌为数最多(约占D> @以上),且类型基本一致,霉菌次之,其中最多的为念珠霉、曲霉和毛霉,酵母和根霉都很少。 3.5 测定常见微生物的主要生理特征,如酵母、霉菌和细菌的生长温度、发酵力、产酸力、耐酒精能力、耐酸能力、糖化力、液化力、蛋白质分解力及产酒率等,可了解这些微生物与酿酒的关系。 4.制曲 用小麦制曲,称为麦曲,一般认为“伏曲”质量好,通过生产实践,只要生产设备和技术管理到位,同样可生产好曲。常说“看酒先必看曲”,即是酒好必须曲好,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制曲的要点: 4.1 小麦原料质量好,粉碎适当,粗细粉各占50%,以手摸不糙手为宜。 4.2踩制的曲块大,中部凸起,称为包包曲,培养温度高,多在60度以上。 4.3曲坯配料的曲母粉量,原为4.5%-8%,建议减少至3%-5%,有利于提高麦曲的质量。 4.4曲坯“收汗”后,入室培养6-7天,品温上升至61-64度,即第一次翻曲,再经8-10天培养进行第二次翻曲,大约经40天出房。 4.5干曲放置8-10天,待水分降至15%左右,再贮存2-3个月为成品曲。 4.6成品曲外观可分为黄褐色、白色和黑色等,以前者质量最好。我们在总结期间,选用好曲作曲母,明显地提高了麦曲的质量。 4.7制曲时如有曲皮变黑、白色皮曲和醋虱等病害,制订了防止的方法。 4.8关于采用菌种制曲、规定量料用具、选用曲母和麦曲质量标准等都进行了探讨。 4.9检查麦曲中微生物的结果,细菌数占有绝对的优势,称为细菌曲。
贵州茅台酒整理总结报告(1960年)概述贵州茅台酒首次总结的 贵州茅台酒整理总结报告(1960年)概述 贵州茅台酒首次总结的回顾 熊子书 摘要: 首次茅台酒生产工艺总结是是1956-1960年,为国家重大科研课题。该工艺的总结不仅促进了茅台酒自身的发展,而且促进了全国白酒行业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采用现场跟踪、生产纪录、取样分析、微生物检测和综合研究 方法,确定了生产工艺,完善了操作方法,保证了产品质量,提高出酒率96 @以上。并认定茅台大曲为细菌曲,制订了 入库酒和出厂酒的理化指标。 现行操作法的总结 1956年,国家科委制定的12年长远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列有总结提高我国民族传统特产食品的贵州茅台酒等项目。轻工业部又将贵州茅台酒列为“中苏合作”重大科研课题。 1959年4月1960年3月,轻工业部组织部科学研究设计院发酵所、贵州省轻工厅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贵州分院化工研究 所、贵州农学院和贵州省茅台酒厂组成“贵州茅台酒总结工作组” 进行总结,历时整整一年。采用现场跟踪、生产纪录、取样分析、微生物检测和综合研究等方法,发掘其生产特点,完善了传统操作法,保证了产品质量,提高原料出酒率在10%以上。现按照1960年《贵州茅台酒整理总结报告》的资料进行概述。 1.设备 生产设备可分为粉碎、制曲、酿酒和成品等,绘制了有关的主要设备与工具,并作示意图。 1.1 原料粉碎设备为石磨,后改用滚筒磨粉机和排牙滚碎机,提高粉碎率在96倍以上。 1.2 曲模大小与制曲质量有密切关系,其内径为370mm×230mm×65mm。 1.3 天锅蒸酒对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必须选用纯锡蒸锅。 1.4 计划生产茅台酒的规模为2000吨,按新建的设备与工具作示意图。 2.原料 酿酒原料为小麦制曲,高粱酿酒,另为水源和辅料。 2.1小麦、高粱以本地供应为主,或从四川采购,分析了原料的淀粉、蛋白质等化学成分,并提出了原料的感官指标。 2.2水源有杨柳湾沟水、一车间井水和赤水河水,分析其理化成分,以便了解水质与酿酒的关系。 2.3 辅料为稻壳,又称糠壳,生产中用量较少,亦应进行清蒸,晾干后备用。 3.微生物 制曲酿酒的微生物,经分离与观察,种属繁多,相当复杂,常见的有细菌、根霉、毛霉、念珠霉、曲霉、酵母等。 3.1制曲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采用稀释培养法进行观察,微生物主要来源于曲母,以细菌最多,念珠霉次之,酵母、根霉、毛霉等较少。 3.2 酿酒车间晾堂、堆积糟(醅)和发酵糟(醅)的微生物以酵母和细菌最多,霉菌次之,因取样季节等不同而异。 3.3 制曲、酿酒中微生物的分离与观察,历时<个月,发现其种属较多,初步统计共有7=种,其中细菌和酵母各有96种,霉菌9=种,但常见的有98种,将微生物绘出了形态示意图。 3.4 成品曲不论是好曲、次曲、新曲或老曲,其微生物大致相同,细菌为数最多(约占D> @以上),且类型基本一致,霉菌次之,其中最多的为念珠霉、曲霉和毛霉,酵母和根霉都很少。 3.5 测定常见微生物的主要生理特征,如酵母、霉菌和细菌的生长温度、发酵力、产酸力、耐酒精能力、耐酸能力、糖化力、液化力、蛋白质分解力及产酒率等,可了解这些微生物与酿酒的关系。 4.制曲 用小麦制曲,称为麦曲,一般认为“伏曲”质量好,通过生产实践,只要生产设备和技术管理到位,同样可生产好曲。常说“看酒先必看曲”,即是酒好必须曲好,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制曲的要点: 4.1 小麦原料质量好,粉碎适当,粗细粉各占50%,以手摸不糙手为宜。 4.2踩制的曲块大,中部凸起,称为包包曲,培养温度高,多在60度以上。 4.3曲坯配料的曲母粉量,原为4.5%-8%,建议减少至3%-5%,有利于提高麦曲的质量。 4.4曲坯“收汗”后,入室培养6-7天,品温上升至61-64度,即第一次翻曲,再经8-10天培养进行第二次翻曲,大约经40天出房。 4.5干曲放置8-10天,待水分降至15%左右,再贮存2-3个月为成品曲。 4.6成品曲外观可分为黄褐色、白色和黑色等,以前者质量最好。我们在总结期间,选用好曲作曲母,明显地提高了麦曲的质量。 4.7制曲时如有曲皮变黑、白色皮曲和醋虱等病害,制订了防止的方法。 4.8关于采用菌种制曲、规定量料用具、选用曲母和麦曲质量标准等都进行了探讨。 4.9检查麦曲中微生物的结果,细菌数占有绝对的优势,称为细菌曲。
老墨瓶西凤兑小酒海
说说十年王子为什么赛不了飞天 同理十年普茅一样比 说说十年王子为什么赛不了飞天 同理十年普茅一样比不了茅十五。 十年王子赛飞天也不知道是什么人说出来的,加上一帮卖酒的跟着起哄,还真有好多人觉得有道理。不过现在大家也明白过来了,这就是个笑话。 但是有人相信十五年普茅能赛茅十五,这不也是个笑话吗! 我们聊聊为什么十年王子赛不了飞天:酒厂的产品都有个高中低端的等级划分,而划分等级就是凭借的口感,口感不同一定对应理化指标的不同。下面我们看看最基本的国家标准,几大香型的一级和优级有明显的不同。表现为优级的香味物质(酸酯浓度)含量明显的高于一级。这就从根本上做出了区别。举个例子,你先喝两杯五粮液,再喝五粮春你会觉得香味寡淡,水。这就是五粮春的酸酯醇醛的浓度远低于五粮春、你喝了茅台的年份酒比如茅三十,再喝普茅,哪怕是01/02年的普茅。你会想,这是酱香酒吗?酱味呢?怎么像清香酒的乙酸乙酯味。这就是高等级的茅台年份酒用的基酒本身等级就高。普通茅台本身香味物质浓度就低,通过多年的陈放也并不能生成更多的香味物质。
说说十年王子为什么赛不了飞天 同理十年普茅一 说说十年王子为什么赛不了飞天 同理十年普茅一样比不了茅十五 十年王子赛飞天也不知道是什么人说出来的,加上一帮卖酒的跟着起哄,还真有好多人觉得有道理。不过现在大家也明白过来了,这就是个笑话。 但是有人相信十五年普茅能赛茅十五,这不也是个笑话吗! 我们聊聊为什么十年王子赛不了飞天:酒厂的产品都有个高中低端的等级划分,而划分等级就是凭借的口感,口感不同一定对应理化指标的不同。下面我们看看最基本的国家标准,几大香型的一级和优级有明显的不同。表现为优级的香味物质(酸酯浓度)含量明显的高于一级。这就从根本上做出了区别。举个例子,你先喝两杯五粮液,再喝五粮春你会觉得香味寡淡,水。这就是五粮春的酸酯醇醛的浓度远低于五粮春、你喝了茅台的年份酒比如茅三十,再喝普茅,哪怕是01/02年的普茅。你会想,这是酱香酒吗?酱味呢?怎么像清香酒的乙酸乙酯味。这就是高等级的茅台年份酒用的基酒本身等级就高。普通茅台本身香味物质浓度就低,通过多年的陈放也并不能生成更多的香味物质。
53度的谣言这是——伪科学——53度是酒精和水缔和最 53度的谣言 这是——伪科学 ——53度是酒精和水缔和最佳结合点,酒精浓度在53度时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缔和得最为牢固。。。 不知道什么时候从什么人口里流传出来的谣言,乘着酱香酒热的春风普及的几乎人尽皆知,加上一些一些业内有身份有影响力的人非蠢既坏的公开宣扬,现在绝大部分人已经被洗脑成功,但是换个脑子想想这话经不起推敲,缔合最牢固的度数和好没有必然的联系 解放初期的茅台是56%Vol,那时候的茅台酒不好? 八零年左右的54度茅台不香? 茅台八十年陈酿52度缔合的不紧密? 67度的衡水老白干不是好酒? 60度的1573不好、还是59度的董酒不科学? 造谣动动嘴、辟谣跑断腿! 下面讲讲事实——缔合最紧密的是58度 非一波原创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mp.weixin.qq.com%2Fs%2FsAiM4NsakYfsmMyRmN5tpg&urlrefer=06986fdd0806f4810c082c2219a4f17c
53度的谣言 伪科学——53度是酒精和水缔和 53度的谣言 伪科学——53度是酒精和水缔和最佳结合点,酒精浓度在53度时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缔和得最为牢固。。。 不知道什么时候从什么人口里流传出来的谣言,乘着酱香酒热的春风普及的几乎人尽皆知,加上一些一些业内有身份有影响力的人非蠢既坏的公开宣扬,现在绝大部分人已经被洗脑成功:认为53度好!但是换个脑子想想这话经不起推敲,缔合最牢固的度数和好没有必然的联系 解放初期的茅台是56%Vol,那时候的茅台酒不好? 八零年左右的54度茅台不香? 茅台八十年陈酿52度缔合的不紧密? 67度的衡水老白干不是好酒? 60度的1573不好、还是59度的董酒不科学? 造谣动动嘴、辟谣跑断腿! 下面讲讲事实——缔合最紧密的是58度
聊聊西凤酒海定制酒西凤酒海定制酒,2008年份酒海(5L、6 聊聊西凤酒海定制酒 西凤酒海定制酒,2008年份酒海(5L、60度) 醇香秀雅,醇厚丰满,干润挺爽,诸味协调,尾净悠长。。这是八九十年代对西凤酒的评价。 闻香一股子酒海味道,这个酒海味道我综合比较过几种老西凤发现这个酒海味很正宗,混合着豌豆曲香,还有微弱的蜜甜感。己酸乙酯味稍微明显,也对得起标注的:陈年凤香型。整体味道绝对称不上细腻优雅,有点糙是真的。 入口,剑南春的凛冽真得靠边站,不喝猛烈西凤酒你不知道什么是凛冽,不过形容西凤酒猛的词更很装*,叫什么“俊挺”“挺拔”,我理解的就是陡峭,香气直接往上蹿的感觉,直接拔地而起冲上云霄,60度的酒体毕竟不是吃素的。味道嘛和闻香还是比较相符的,不必赘述。后味收的挺快也称不上悠长,唯有口中陈味或霉霉的酒海味持续下去。 再喝华山论剑30.整体味道淡了好多,浓香的感觉更加明显了一些,但是基本还是保持了凤香风格,醇甜感很好,更加优雅细腻,只是那种糙糙的酒海豌豆味淡了非常多。让人不觉是老派的凤香型。这酒我个人是比较喜欢喝的。 再喝华山论剑50.好吧,这酒往浓香那边靠的更近了,浓郁度厚重感有了,“挺爽”的劲儿没了。不爽了,还不如30来的纯正。 再喝同为陈年凤香型的蓝七彩,这酒更让我摸不着头脑,除了乙酸乙酯带来的一点清香味让我能往凤香型联想一下,若说平日里单独喝到,我可能会当浓香型理解。 再喝90绿瓶西凤(55度),乙酸乙酯为主的复合香气,倒是纯正,但是水平真的不咋地,除了格正之外其他没啥亮点。粗糙是最明显的感受,相比老的西凤墨瓶老绿棒子真愧对醇香秀雅的评价! 综述:这款酒海定制酒是我喝过陈年凤香型和绵柔凤香型里最接近老西凤的酒,虽说陈年凤香型己酸乙酯有点高,但是酒海的感觉非常正点。相比与高端的老西凤墨瓶这酒缺了很多,主要在醇香秀雅这块表现不好。体现在蜜甜香差很多,细腻度差很多!不过这酒在现今西凤酒的产品系列里依然是鹤立鸡群的存在! 关于西凤酒有很多的产品很多的话题要聊,西凤酒这个特别的香型自己也一直在断臂求生。以后慢慢聊吧!
研究一下木塞青花郎的酒线木塞青花郎(二十年和十二年)满酒重量 研究一下木塞青花郎的酒线 木塞青花郎(二十年和十二年)满酒重量差异极大,从七百多克到一千多克的都有,,空瓶子从两百多克到五百克的都有,酒线有的朋友能看到是入柱的。一时来了好奇看看500ml酒的酒线到底在哪里 手头就有两瓶重量差异很大,其中轻的那瓶可以用强光手电看到酒线,重的那只完全看不到酒线。说明重的那只瓶子厚很多 测量方法是,先测量瓶身高度(A),再测量注满500ml水的液面到瓶口的高度(B),算出液面到桌面的高度=A-B。 用筷子插入瓶子,测量水痕到标记的距离。 最终测得的液面高度为下面那条线,上面那条线是用强光手电从瓶口照入而观察到的酒线,这说明肉眼观察到的酒线普遍偏高一点点。
研究一下木塞青花郎的酒线木塞青花郎(二十年和十二年)满酒重量 研究一下木塞青花郎的酒线 木塞青花郎(二十年和十二年)满酒重量差异极大,从七百多克到一千多克的都有,,空瓶子从两百多克到五百克的都有,酒线有的朋友能看到是入柱的。一时来了好奇看看500ml酒的酒线到底在哪里
飞天迎宾对比遵义1935飞迎是17年的,1935是18年的飞 飞天迎宾对比遵义1935 飞迎是17年的,1935是18年的 飞天迎宾闻香轻快茅香纯正,粮糟香明显,放香较好。遵义1935闻香焦香明显略带糊香,部分味道还有点芝麻香类似麸曲酱香的感觉。放香稍弱味厚重。 入口,飞迎依然茅味纯正,小飞天的既视感,不足之处就是,味苦一点,短一些,苦味稍明显一些,糟香或曲香明显,这个和飞天区别明显。干净度差一些。 1935入口稍有水感,不及飞迎浓郁厚重,但是后味焦香明显也让后味显得长一些,茅味的近似度不及飞迎,还稍微有点辣口的感觉,同时喝飞迎并没有这感觉, 再喝19年飞天茅台,感觉就是均衡,基本不苦不酸协调。要说浓郁可能还不及飞迎重口味。 感觉系列酒里面最接近普茅的就是飞迎。不过这俩货现在被炒的有点高,性价比真就不突出了。
91年武陵酒对比91年郎酒、91年铁盖珍品
96西凤墨瓶、91武陵酒、91亚运郎
91年珍品茅台对比91年普通茅台
手机目镜后——红耳鹎
传言的“味觉地图”并不存在 什么前甜后苦啊,什么舌两边感知酸啊,都是扯淡的,味蕾能感知到所有你能感知到的味道,并不会选择性的感知酸甜,就像说酒鬼的馥郁香是什么前浓中清后酱
不同年龄段对味觉敏感度的变化 如果超过60岁的人说喝不出来什么多少味道,请不要惊奇,人类味觉最敏感时期就是20到40岁之间,过了60岁味觉将急剧下降,所以说季克良这两年也各处走走还端起酒杯闻闻品品,请相信我那只是做个样子摆拍而已。大家都知道色盲,但是也有很多人是味盲、嗅盲。眼睛有色弱,自然也有味弱嗅弱。如果感觉嗅觉味觉不灵,可能就这几种原因
90年代白兰地价格真高,之前白酒被严重低估还是洋酒价格太黑了?
黄盖汾酒对比红星蓝瓶二锅头 黄盖汾酒属于汾酒最低端的清香型白酒了,但是口碑一向很好,性价比之选。红星蓝瓶二锅头口碑也不错都说是高性价比好酒,二者价格差不太多,黄盖汾酒大概在40块钱左右、红星蓝瓶在30块钱左右,二者价格都很亲民,且都是标注的清香型纯粮固态酿造标准:GB/T 10781.2。之前也看有不少酒友说二者差不多,或者难以分辨哪个更好,又或者说两者盲品分别不出来,就此我决定一探究竟。 先来讲讲这两者酿造工艺的不同,汾酒是清蒸清烧、清蒸二次清。红星蓝瓶是清蒸清烧、老五甑工艺。酿造的配料也是一样的:水、高粱、大麦、豌豆。那么这两个酒我们来看看有没有明显的区别。首先闻香,两者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黄盖汾酒闻香非常干净,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复合的协调香气,香气协调,清香纯正。而红星蓝瓶就不一样了,闻香明显不同于黄盖汾,粗略感受就是乙酸乙酯味明显,但是细闻的话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比例明显不同于汾酒,而且味道不像汾酒那么净,带点糟香,还有点微微的酱香及糟香。 入口品鉴,汾酒清香纯正,入口绵甜,回甜净爽。红星蓝瓶二锅头清香为主,复合了其他很多得香气,其他香气虽然不乱,但却也抓不到突出的特点,也不能给人留下明显的印象,回味稍长但是不够净。 空杯闻香及12小时候酒液口感。 这两者空杯闻香基本上可以确定确实是纯粮固态酒,两者的糟香及粮香都非常舒适,其中二锅头的糟香更浓一点。单独用酒杯盛放各15毫升酒液放置于窗口通风处,12小时候酒精基本挥发殆尽,低沸点物质也是较多的挥发,此时的口感,最明显的就是汾酒的酸度明显高于二锅头。干净度及浓郁度依然是汾酒更好。 总结一下,黄盖汾酒和红星蓝瓶二锅头这两者算是各有所长,若按照传统的白酒香型来评比,二锅头勉强能算是清香型,若要以清香型来评比,那这个红星蓝瓶远不如黄盖汾酒,但是红星蓝瓶二锅头确是有自己的特点及风格,亦是不错。两者都是性价比之选。
黄盖汾酒对比红星蓝瓶二锅头 黄盖汾酒属于汾酒最低端的清香型白酒了,但是口碑一向很好,性价比之选。红星蓝瓶二锅头口碑也不错都说是高性价比好酒,二者价格差不太多,黄盖汾酒大概在40块钱左右、红星蓝瓶在30块钱左右,二者价格都很亲民,且都是标注的清香型纯粮固态酿造标准:GB/T 10781.2。之前也看有不少酒友说二者差不多,或者难以分辨哪个更好,又或者说两者盲品分别不出来,就此决定一探究竟。先来讲讲这两者酿造工艺的不同,汾酒是清蒸清烧、清蒸二次清。红星蓝瓶是清蒸清烧、老五甑工艺。酿造的配料也是一样的:水、高粱、大麦、豌豆。那么这两个酒我们来看看有没有明显的区别。首先闻香,两者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黄盖汾酒闻香非常干净,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复合的协调香气,香气协调,清香纯正。而红星蓝瓶就不一样了,闻香明显不同于黄盖汾,粗略感受就是乙酸乙酯味明显,但是细闻的话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比例明显不同于汾酒,而且味道不像汾酒那么净,带点糟香,还有点微微的酱香及糟香。 入口品鉴,汾酒清香纯正,入口绵甜,回甜净爽。红星蓝瓶二锅头清香为主,复合了其他很多得香气,其他香气虽然不乱,但却也抓不到突出的特点,也不能给人留下明显的印象,回味稍长但是不够净。 空杯闻香及12小时候酒液口感。 这两者空杯闻香基本上可以确定确实是纯粮固态酒,两者的糟香及粮香都非常舒适,其中二锅头的糟香更浓一点。单独用酒杯盛放各15毫升酒液放置于窗口通风处,12小时候酒精基本挥发殆尽,低沸点物质也是较多的挥发,此时的口感,最明显的就是汾酒的酸度明显高于二锅头。干净度及浓郁度依然是汾酒更好。 总结一下,黄盖汾酒和红星蓝瓶二锅头这两者算是各有所长,若按照传统的白酒香型来评比,二锅头勉强能算是清香型,若要以清香型来评比,那这个红星蓝瓶远不如黄盖汾酒,但是红星蓝瓶二锅头确是有自己的特点及风格,亦是不错。两者都是性价比之选。
68度国窖 大战 72度五粮液 68度国窖1573原窖酒(以下简称原窖酒)和72度五粮液原度酒(以下简称原度酒)应该是两个厂家最高度数的产品,也都是超高端产品。度数相近又都是顶级浓香阵营的酒,故拿来对比也是公平有趣的。 闻香,原窖酒酱陈味明显,窖香浓郁、粮香舒适,香气非常有厚度,浑厚强劲、饱满浓郁。五粮液原度酒粮曲香明显,依然有五粮液的那种类似塑料的味道,有陈味,但是香味的强度稍弱,香气的厚度也是不及原度酒 入口品鉴,1573原窖酒,酒体强劲,霸道且连绵不绝经久不息,后味极长,窖香脂香浓郁,陈味舒适,整体还是比较协调,但是这个浓郁度感觉有点太高了,此时若说优雅细腻就真不那么恰当了,在如此高的浓度下,整个口腔都有点麻麻的,很多细节已经不能明显的感知,远不如闻香来的细致。酒液入口量若比较大,这种对味觉的**感会更强。 五粮液原度酒,喝几口白开水稍息让味觉恢复一下,再喝五粮液原度酒,入口的一瞬间,会让你彻底的理解什么叫喷香感,那种强烈复杂的香气瞬间充盈口腔鼻腔,让你在受不了的同时又欲罢不能(关键不是你想停就能停的),太猛烈的同时几乎忘记也来不及细分其中的香气层次,反复仔细感受之后也是无能为力,强烈刺激下味觉的辨别力已经严重下降,酒体香气都足够强烈,只是五粮液的后味不长的特点在这个超高度五粮液上面也并没有改观,依然在连绵持续度后味长度上不及国窖1573的产品。整体的醇甜感较好。 总结一下,这两个超高度酒基本上已经超出了我们日常的饮用范围,无论是从适饮度还是价格。尤其是适饮度,只适合老酒鬼自己在家或三五好友仔细的小口品尝欣赏。度数太高,大口喝绝对不适合太烈了,估计会呛到。 此时我想看看喝一下其他平日里比较霸道的酒是何感觉,结果就是,基本像在喝水!比如80年代60度西凤酒,比如59度白董。更不用说其他的普通五粮液1573了。这就是味觉的疲劳作用,当你味觉嗅觉受了高强度刺激,你闻到和感受到同样气味的阈值就会提高,之后若是更小更弱剂量的同样香气,自然是基本感知不到。就像我们吃了特别辣的辣椒,再吃一般辣的就会感觉不怎么辣。喝酒也是同样的道理,你喝惯了高度,再喝低度就会感觉酒不香不好喝。 这里也说一下国窖1573和五粮液最明显的特点及其中的奥妙在哪里!五粮液的进口香、喷香感比1573强,但是后味短,1573正好相反,喷香感弱但是后味长。其中原因就在于五粮液的总脂及低沸点成分比1573高,而1573的高沸点成分较五粮液高。这就是两者的区别的根本原因所在。
68度国窖1573原窖酒 大战 72度五粮液原度酒 68度国窖1573原窖酒(以下简称原窖酒)和72度五粮液原度酒(以下简称原度酒)应该是两个厂家最高度数的产品,也都是超高端产品。度数相近又都是顶级浓香阵营的酒,故拿来对比也是公平有趣的。 闻香,原窖酒酱陈味明显,窖香浓郁、粮香舒适,香气非常有厚度,浑厚强劲、饱满浓郁。五粮液原度酒粮曲香明显,依然有五粮液的那种类似塑料的味道,有陈味,但是香味的强度稍弱,香气的厚度也是不及原度酒 入口品鉴,1573原窖酒,酒体强劲,霸道且连绵不绝经久不息,后味极长,窖香脂香浓郁,陈味舒适,整体还是比较协调,但是这个浓郁度感觉有点太高了,此时若说优雅细腻就真不那么恰当了,在如此高的浓度下,整个口腔都有点麻麻的,很多细节已经不能明显的感知,远不如闻香来的细致。酒液入口量若比较大,这种对味觉的**感会更强。 五粮液原度酒,喝几口白开水稍息让味觉恢复一下,再喝五粮液原度酒,入口的一瞬间,会让你彻底的理解什么叫喷香感,那种强烈复杂的香气瞬间充盈口腔鼻腔,让你在受不了的同时又欲罢不能(关键不是你想停就能停的),太猛烈的同时几乎忘记也来不及细分其中的香气层次,反复仔细感受之后也是无能为力,强烈刺激下味觉的辨别力已经严重下降,酒体香气都足够强烈,只是五粮液的后味不长的特点在这个超高度五粮液上面也并没有改观,依然在连绵持续度后味长度上不及国窖1573的产品。整体的醇甜感较好。 此时我想看看喝一下其他平日里比较霸道的酒是何感觉,结果就是,基本像在喝水!比如80年代60度西凤酒,比如59度白董。更不用说其他的普通五粮液1573了。这就是味觉的疲劳作用,当你味觉嗅觉受了高强度刺激,你闻到和感受到同样气味的阈值就会提高,之后若是更小更弱剂量的同样香气,自然是基本感知不到。就像我们吃了特别辣的辣椒,再吃一般辣的就会感觉不怎么辣。喝酒也是同样的道理,你喝惯了高度,再喝低度就会感觉酒不香不好喝。 这里也说一下国窖1573和五粮液最明显的特点及其中的奥妙在哪里!五粮液的进口香、喷香感比1573强,但是后味短,1573正好相反,喷香感弱但是后味长。其中原因就在于五粮液的总脂及低沸点成分比1573高,而1573的高沸点成分较五粮液高。这就是两者的区别的根本原因所在。
寻找纯凤香(终结) 作为白酒爱好者,西凤酒是一个很有情怀的酒,但是现在很难喝到之前老西凤的 感觉,现在的西凤酒风格对路的口感太淡(绿瓶、墨瓶)、口感档次好的风格不 对路。泸州老窖有1573、茅台股份有茅台酒、汾酒股份有青花30、四特有东方韵 和年份酒、请问西凤酒有什么叫得响的酒?华山论剑?红西凤?旗帜系列?凤香 经典?各种系列各种换。想感受一下中国四大名酒、四届国家名酒的魅力,我们 喝了一圈发现最有凤香型味道的竟然是墨瓶和绿瓶这俩最低端的产品。酒海定制 酒现在也在生产,可是50斤一坛有几个人有勇气和魄力去尝试? 下面是最近搜集的一部分西凤酒,最近仔细反复对比品了很久,写点个人看法: 85西凤(60度,塑料内塞),闻香,有一个很特别的味道,这个味道难以描述 ,是很多种味道混合的感觉,有点刺激性,陈味明显,有类似霉味的老酒气息, 豌豆曲香、酒海味、蜜甜香收尾,还有焦糖味。整体甜味是比较突出的。入口酒 体醇厚强劲,香味绽放力强,曲香酒海气息混合着浓重的陈味,果然是独树一帜 ,有清香型的甘爽利落,又有浓香型的甜美香气,但又不会让你联想到其他香型 。口中陈味经久不衰!试着大口(大概20ml)喝下,确实够刺激,凛冽不该用在 剑南春身上啊,这酒才堪当凛冽。 88西凤(60度)就没有85西凤那种特别的味道了,陈味明显、豌豆味、酒海味 、蜜甜香都和85西凤类似,但是那种甜味比85的弱了很多,闻香也去世比85西凤 要弱一些,和85那种熟甜的感觉迥然不同。感觉更加类似之后90年代西凤的风格 。这酒后来实测酒精度为53.6度附近,已经跑酒跑度了。所以可能有失本真风格 。 91出口白西凤(55度)酒线比较满,微泡酒,实测酒精度不低于55度。闻香陈味 突出,味道还和88西凤比较类似,但是弱了不少,毕竟酒精度也低了五度。酒海 味重一点,最起码比92西凤酒海味重,但是92西凤的蜜甜香比91白西凤要强。 92西凤(55度),陈味明显,豌豆味和酒海味弱于85西凤,蜜甜香比较明显 ,可能是度数低五度的原因。入口的厚重感及香气的绽放力皆不及85西凤,但是 确是西凤酒的味道,只是在85西凤面前孱弱了一些。此酒酒线很好,不存在跑酒 的影响,可能同时期有墨瓶和出口白西凤,在当时属于一般酒体,再加上度数低 了五度的影响才表现比较弱。 酒海定制酒源自91年大酒海密藏(60度),酒海定制酒闻香复杂愉悦,有淡化的 85西凤的感觉。首先感受到的是豌豆曲的鲜香,几十块钱的绿瓶西凤也有这个气 息,只是弱一点而已。有蒸熟粮食的熟糯香气。还会令人想到豌豆馅儿的味道。 有淡淡的加热蜂蜡的花蜜香并伴有微弱的焦糖气息,还有就是伴随着一点霉味的 酒海味,蜜甜香最为舒适,细闻有微弱的馥郁香和焦糖味。整体闻下来不会让人 联想到任何其他香型,这就是特立独行的凤味。入口,尾净悠长,回苦很不明显 ,回甜比较明显,入口酒体醇厚,再次验证了所嗅到的香气,且高度吻合。酒体 强劲,挺拔俊朗、香气绽放力较强,各位协调,可谓纯凤香,只是持久度较其他 中高温曲的酒就显得有点短了。此酒比92西凤香气更加浓郁,协调性很好,几乎 可以全面压制92西凤。空杯留香非常持久且稳定,香气是熟糯的粮食、蜜甜感混 合的愉悦香气。八个小时以后依然可以保持这种味道 酒海珍藏(55度),闻香除了陈味稍淡之外和前几者并无本质区别,豌豆味依然明 显,只是酒海味确实比较淡,入口也是该有的都有了,甚至还有点85西凤的那种 怪味,只是浓郁度确实低了点。 墨瓶西凤(55度,2018年),稍微不同于前几者,前几者不会让你有往别的香 型联想的想法,这个墨瓶就让我有些犹豫,感觉像清香,但乙酸乙酯和乳酸乙脂 的比例又不对,也不明确,感觉也有己酸乙酯的味道,但是也不明显,这几种味 道能感觉得到又难以分离,这倒也符合凤香酒的特征。只是感觉还没有融合的那 么好,酒海味淡一点、豌豆味还是符合的,只是浓度确实低了。相对前几者比较 寡淡寡淡。 绿瓶西凤(55度,2018年),闻香稍偏清香酒一点,入口味道也是乙酸乙酯味稍 微明显一点,墨瓶我是难说什么味道明显,这个绿瓶就能感到偏清香一点,不过 凤香型的感觉就是乙酸乙酯为主,倒也无可非议。其他一如墨瓶只是强度更淡一 点。档次实在有点低,也就入口那一下感觉:嗯,这是纯凤香。整体上纯凤香肯 定是没有问题。 出口白西凤(新酒),此酒闻香较弱,是浓凤兼香的感觉,入口浓香的感觉更 明显了一些,但是凤香也是比较明显,算是两者比较均衡吧,并不那么偏向浓香 ,感觉是美人头西凤的弱化版,酒体非常干净。但是作为喝过老的八九十年代白 西凤的人来讲可能难以接受白西凤现在变成这个样子。 旗帜青鼎(53度,2018),这酒也是浓凤兼香的风格,稍有馥郁香,盲闻的话应该 有不少人说是浓香酒。入口更是明显的浓香酒的感觉,我甚至不会往凤香型去联 想,酒质确实不错,入口醇甜感明显。酒体有厚度,绽放力持久力,协调度都很 好。也算是一款中端好酒。其实这酒若是和四川浓香一起比较的话,还是不同, 很偏凤香,所以叫凤兼浓比较合适。 秘30,此酒闻香浓凤兼香,又有酒鬼的馥郁香,喝起来也是这样,酒体偏轻盈, 有股子淡淡的酒鬼的味道,浓香凤香协调起来倒也有一番风味,但是不知道西凤 这么设计得初衷何在,酒还凑合,但是离纯凤香差得比较远。 西凤美人头,凤兼浓的典型,浓凤的感觉差不多的强度,酒质不错,回味较长, 醇甜感很好,有回甘和回苦。空杯香偏浓香,整体算是一款很有特色且不错的酒 。 红西凤特一号,这酒也是浓酱兼香,酒质不错但是也没有去到很高的水平,主要 是以什么标准评判,西凤的酒只有在凤香型中才有优势,和其他特别是浓香酱香 比,那肯定有很多足,最起码优雅细腻这一点就很难匹敌。所以西凤在改进,但 是依然没有很好的进展。 西凤蓝七彩,闻香窖香明显,细闻之下也有一点点凤香的感觉在,但是让我盲闻的 话我只能认为是浓香,整体香气饱满有厚度。入口依然是浓香为主,凤香则几乎 难觅踪影,完全被己酸乙酯压制。酒体比较强劲,冲击力较足,后味也算比较长 。若抛开香型就酒论酒的话蓝七彩绝对是一款不错的中端白酒,但若像标注的口 感凤香型来说那绝对是偏格的产品。 华山论剑30年,闻香确是凤香明显,稍有己酸乙酯味,蜜甜舒适、豌豆曲的鲜香和 酒海气息。有老西凤的挺拔之感。入口的话,酒体还是有挺拔俊朗的感觉,凤香 型的标准评语是:醇香秀雅,甘润挺爽。其实我对标准凤香白酒的感觉还有一个 词形容就是“陡峭”。入口蜜甜感比较舒适,等你咽下再呼气的时候那种酒气会 蹭的从鼻腔口腔冒出,这劲头儿,喜欢喝酒的感觉挺爽、痛快。不喜欢喝酒的觉 得燥辣。而这个华山论剑30年却要柔和一些,那股子“陡峭”的劲头儿也小了一 些,所以标注的绵柔凤香型我认为还是比较贴切的。 酒之源,闻香放香不明显,闻香脂香明显,却难以分辨其主体,大概浓香凤香 势均力敌,焦香芝麻香也比较明显。入口果然好复杂的香气,再三品尝也没有完 全理顺这酒的设计套路,大概就是浓酱芝麻凤香的大杂烩,虽杂却在干净度上保 持的很好,且各味协调,哪一方也并不出头。酒体并不强劲,有甘爽之感,味道 并不浓郁反倒显得清新。后味虽淡但是持续性较好。有高端酒的格局,只是此酒 口感淡雅。 国典凤香泰斗级,闻香以凤香焦香酱香为主。刚开始闻是以凤香为主,醒酒一段 时间再闻则是以酱香焦香为主,且能感觉到茅台镇产区酱酒的感觉在里面。入口 的感觉则真是浓酱混合体,但是协调不突兀,也并没有镇酒味。看来西凤酒的调 酒师真有两把刷子啊!酒的后味比较长,以焦香酱香为主。泰斗实际上就是浓酱 兼香型,且是后期调制的。酒是好酒,出自西凤实在令人感慨! 这些西凤仔细喝下来,大概已经把西凤现今市面上的西凤风格喝的差不多了,最 纯正的凤香就是八九十年代的西凤酒和酒海定制酒,以及现今依然在产的墨瓶西 凤和绿瓶西凤以及酒海珍藏。除此之外,其他产品基本上就是兼香风格,当然西 凤酒官方称之为绵柔凤香或陈年凤香。下面是我做的一个排序,从风格典型性、 浓郁度、酒体强度、协调性四个方面来进行评比,结果如下:理性来看,老西凤酒味觉口感也并不觉得有特别高超,但是贵在很有自己的 特色,有特色这就够了。论优雅细腻有1573和茅台、论香浓馥郁有馥郁香酒鬼、 论绵甜爽净有汾酒,西凤酒说实话是比较烈的,特定地域风土的酒,这也可能是 西凤酒不能适应全国市场的原因,所以他们进行变革搞出来绵柔凤香性和陈年凤 香型,你喜欢浓香我就给你整的像浓香,你喜欢酱香我就给你弄得能喝出酱味。 作为商业公司来讲做好市场做出改变也无可厚非,但是不能舍本逐末啊!作为喜 欢喝酒的朋友来讲西凤酒还是应该保留一些自己特色的东西,而不是弄两个便宜 的低端酒来充数。
寻找纯凤香(终结) 作为白酒爱好者,西凤酒是一个很有情怀的酒,但是现在很难喝到之前老西凤的 感觉,现在的西凤酒风格对路的口感太淡(绿瓶、墨瓶)、口感档次好的风格不 对路。泸州老窖有1573、茅台股份有茅台酒、汾酒股份有青花30、四特有东方韵 和年份酒、请问西凤酒有什么叫得响的酒?华山论剑?红西凤?旗帜系列?凤香 经典?各种系列各种换。想感受一下中国四大名酒、四届国家名酒的魅力,我们 喝了一圈发现最有凤香型味道的竟然是墨瓶和绿瓶这俩最低端的产品。酒海定制 酒现在也在生产,可是50斤一坛有几个人有勇气和魄力去尝试? 下面是最近搜集的一部分西凤酒,最近仔细反复对比品了很久,写点个人看法,这是总结,原文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mp.weixin.qq.com%2Fs%2F_LtAHEv-cI2u26_NSNjVAg&urlrefer=fa68c57c61f20cd6f0089e0659c3c6a285西凤(60度,塑料内塞),闻香,有一个很特别的味道,这个味道难以描述 ,是很多种味道混合的感觉,有点刺激性,陈味明显,有类似霉味的老酒气息, 豌豆曲香、酒海味、蜜甜香收尾,还有焦糖味。整体甜味是比较突出的。入口酒 体醇厚强劲,香味绽放力强,曲香酒海气息混合着浓重的陈味,果然是独树一帜 ,有清香型的甘爽利落,又有浓香型的甜美香气,但又不会让你联想到其他香型 。口中陈味经久不衰!试着大口(大概20ml)喝下,确实够刺激,凛冽不该用在 剑南春身上啊,这酒才堪当凛冽。 88西凤(60度)就没有85西凤那种特别的味道了,陈味明显、豌豆味、酒海味 、蜜甜香都和85西凤类似,但是那种甜味比85的弱了很多,闻香也去世比85西凤 要弱一些,和85那种熟甜的感觉迥然不同。感觉更加类似之后90年代西凤的风格 。这酒后来实测酒精度为53.6度附近,已经跑酒跑度了。所以可能有失本真风格 。 91出口白西凤(55度)酒线比较满,微泡酒,实测酒精度不低于55度。闻香陈味 突出,味道还和88西凤比较类似,但是弱了不少,毕竟酒精度也低了五度。酒海 味重一点,最起码比92西凤酒海味重,但是92西凤的蜜甜香比91白西凤要强。 92西凤(55度),陈味明显,豌豆味和酒海味弱于85西凤,蜜甜香比较明显 ,可能是度数低五度的原因。入口的厚重感及香气的绽放力皆不及85西凤,但是 确是西凤酒的味道,只是在85西凤面前孱弱了一些。此酒酒线很好,不存在跑酒 的影响,可能同时期有墨瓶和出口白西凤,在当时属于一般酒体,再加上度数低 了五度的影响才表现比较弱。酒海定制酒源自92年大酒海密藏(60度,)酒海定制酒闻香复杂愉悦,有淡化的 85西凤的感觉。首先感受到的是豌豆曲的鲜香,几十块钱的绿瓶西凤也有这个气 息,只是弱一点而已。有蒸熟粮食的熟糯香气。还会令人想到豌豆馅儿的味道。 有淡淡的加热蜂蜡的花蜜香并伴有微弱的焦糖气息,还有就是伴随着一点霉味的 酒海味,蜜甜香最为舒适,细闻有微弱的馥郁香和焦糖味。整体闻下来不会让人 联想到任何其他香型,这就是特立独行的凤味。入口,尾净悠长,回苦很不明显 ,回甜比较明显,入口酒体醇厚,再次验证了所嗅到的香气,且高度吻合。酒体 强劲,挺拔俊朗、香气绽放力较强,各位协调,可谓纯凤香,只是持久度较其他 中高温曲的酒就显得有点短了。此酒比92西凤香气更加浓郁,协调性很好,几乎 可以全面压制92西凤。空杯留香非常持久且稳定,香气是熟糯的粮食、蜜甜感混 合的愉悦香气。八个小时以后依然可以保持这种味道酒海珍藏(55度)闻香除了陈味稍淡之外和前几者并无本质区别,豌豆味依然明 显,只是酒海味确实比较淡,入口也是该有的都有了,甚至还有点85西凤的那种 怪味,只是浓郁度确实低了点。 墨瓶西凤(55度,2018年)稍微不同于前几者,前几者不会让你有往别的香 型联想的想法,这个墨瓶就让我有些犹豫,感觉像清香,但乙酸乙酯和乳酸乙脂 的比例又不对,也不明确,感觉也有己酸乙酯的味道,但是也不明显,这几种味 道能感觉得到又难以分离,这倒也符合凤香酒的特征。只是感觉还没有融合的那 么好,酒海味淡一点、豌豆味还是符合的,只是浓度确实低了。相对前几者比较 寡淡寡淡。 绿瓶西凤(55度,2018年)闻香稍偏清香酒一点,入口味道也是乙酸乙酯味稍 微明显一点,墨瓶我是难说什么味道明显,这个绿瓶就能感到偏清香一点,不过 凤香型的感觉就是乙酸乙酯为主,倒也无可非议。其他一如墨瓶只是强度更淡一 点。档次实在有点低,也就入口那一下感觉:嗯,这是纯凤香。整体上纯凤香肯 定是没有问题。 出口白西凤(新酒),此酒闻香较弱,是浓凤兼香的感觉,入口浓香的感觉更 明显了一些,但是凤香也是比较明显,算是两者比较均衡吧,并不那么偏向浓香 ,感觉是美人头西凤的弱化版,酒体非常干净。但是作为喝过老的八九十年代白 西凤的人来讲可能难以接受白西凤现在变成这个样子。 旗帜青鼎(53度,2018)这酒也是浓凤兼香的风格,稍有馥郁香,盲闻的话应该 有不少人说是浓香酒。入口更是明显的浓香酒的感觉,我甚至不会往凤香型去联 想,酒质确实不错,入口醇甜感明显。酒体有厚度,绽放力持久力,协调度都很 好。也算是一款中端好酒。其实这酒若是和四川浓香一起比较的话,还是不同, 很偏凤香,所以叫凤兼浓比较合适。 秘30,此酒闻香浓凤兼香,又有酒鬼的馥郁香,喝起来也是这样,酒体偏轻盈, 有股子淡淡的酒鬼的味道,浓香凤香协调起来倒也有一番风味,但是不知道西凤 这么设计得初衷何在,酒还凑合,但是离纯凤香差得比较远。 西凤美人头,凤兼浓的典型,浓凤的感觉差不多的强度,酒质不错,回味较长, 醇甜感很好,有回甘和回苦。空杯香偏浓香,整体算是一款很有特色且不错的酒 。 红西凤特一号,这酒也是浓酱兼香,酒质不错但是也没有去到很高的水平,主要 是以什么标准评判,西凤的酒只有在凤香型中才有优势,和其他特别是浓香酱香 比,那肯定有很多足,最起码优雅细腻这一点就很难匹敌。所以西凤在改进,但 是依然没有很好的进展。 西凤蓝七彩闻香窖香明显,细闻之下也有一点点凤香的感觉在,但是让我盲闻的 话我只能认为是浓香,整体香气饱满有厚度。入口依然是浓香为主,凤香则几乎 难觅踪影,完全被己酸乙酯压制。酒体比较强劲,冲击力较足,后味也算比较长 。若抛开香型就酒论酒的话蓝七彩绝对是一款不错的中端白酒,但若像标注的口 感凤香型来说那绝对是偏格的产品。 华山论剑30年闻香确是凤香明显,稍有己酸乙酯味,蜜甜舒适、豌豆曲的鲜香和 酒海气息。有老西凤的挺拔之感。入口的话,酒体还是有挺拔俊朗的感觉,凤香 型的标准评语是:醇香秀雅,甘润挺爽。其实我对标准凤香白酒的感觉还有一个 词形容就是“陡峭”。入口蜜甜感比较舒适,等你咽下再呼气的时候那种酒气会 蹭的从鼻腔口腔冒出,这劲头儿,喜欢喝酒的感觉挺爽、痛快。不喜欢喝酒的觉 得燥辣。而这个华山论剑30年却要柔和一些,那股子“陡峭”的劲头儿也小了一 些,所以标注的绵柔凤香型我认为还是比较贴切的。华山论剑这酒能把己酸乙酯 协调的这么好,还真的挺厉害,增加了了香味的丰富度和饱满感,而又不让人觉 得己酸乙酯出头。己酸乙酯闻香味觉的阈值很低,很“抢味”,稍微高点可能就 能掩盖其他香气。所以很多香型是要严格控制己酸乙酯。最严格的就是清香型和 米香型,其次就是凤香型了,酱香和特香也都要求己酸乙酯不能出头。 酒之源闻香放香不明显,闻香脂香明显,却难以分辨其主体,大概浓香凤香 势均力敌,焦香芝麻香也比较明显。入口果然好复杂的香气,再三品尝也没有完 全理顺这酒的设计套路,大概就是浓酱芝麻凤香的大杂烩,虽杂却在干净度上保 持的很好,且各味协调,哪一方也并不出头。酒体并不强劲,有甘爽之感,味道 并不浓郁反倒显得清新。后味虽淡但是持续性较好。有高端酒的格局,只是此酒 口感淡雅。 国典凤香泰斗级闻香以凤香焦香酱香为主。刚开始闻是以凤香为主,醒酒一段 时间再闻则是以酱香焦香为主,且能感觉到茅台镇产区酱酒的感觉在里面。入口 的感觉则真是浓酱混合体,但是协调不突兀,也并没有镇酒味。看来西凤酒的调 酒师真有两把刷子啊!酒的后味比较长,以焦香酱香为主。泰斗实际上就是浓酱 兼香型,且是后期调制的。酒是好酒,出自西凤实在令人感慨!这些西凤仔细喝下来,大概已经把西凤现今市面上的西凤风格喝的差不多了,最 纯正的凤香就是八九十年代的西凤酒和酒海定制酒,以及现今依然在产的墨瓶西 凤和绿瓶西凤以及酒海珍藏。除此之外,其他产品基本上就是兼香风格,当然西 凤酒官方称之为绵柔凤香或陈年凤香。下面是我做的一个排序,从风格典型性、 浓郁度、酒体强度、协调性四个方面来进行评比,结果如下:理性来看,老西凤酒味觉口感也并不觉得有特别高超,但是贵在很有自己的 特色,有特色这就够了。论优雅细腻有1573和茅台、论香浓馥郁有馥郁香酒鬼、 论绵甜爽净有汾酒,西凤酒说实话是比较烈的,特定地域风土的酒,这也可能是 西凤酒不能适应全国市场的原因,所以他们进行变革搞出来绵柔凤香性和陈年凤 香型,你喜欢浓香我就给你整的像浓香,你喜欢酱香我就给你弄得能喝出酱味。 作为商业公司来讲做好市场做出改变也无可厚非,但是不能舍本逐末啊!作为喜 欢喝酒的朋友来讲西凤酒还是应该保留一些自己特色的东西,而不是弄两个便宜 的低端酒来充数。
四特国韵对比四特15年,四特20年,88年四特 闻香,这几个最特别的就是四特20年,浓浓的老酒味,夹杂着难以描述及分解的香气,这里面芝麻香稍微明显一点,香气虽浓却不刺鼻,非常的醇和醇厚,这四特20年用老酒的比例真是大!喝过的新酒里面,这酒我敢说老酒比例最多最老。88四特呢也是陈味比较明显,出现了轻微的油蛤味,然而其他香气并不浓郁也不舒服。四特15年老酒比例也是较高,陈味明显,但是较四特20差了一两个层级。国韵整体都比15年要淡,香气的密度也不行,稍有水感, 入口,国韵入口甜润甘爽,有浓香的感觉,又有以芝麻香为最明显的其他的香气,后味较长,落口干净。这个浓郁度虽赶不上酒鬼,但是复杂度上却不输酒鬼,说来神奇,以大米为原料却做出这种味道,果然奇特。 再喝15年,也有点浓香酒的感觉在,整体风格和国韵类似,但是香味浓郁度饱满度都要更强,绽放力并没有因为老酒比例增加而减弱,反倒是更强!酒体醇厚油润,回味悠长,真好酒啊!,盒子里面还有一个50ml的60度小酒,闻香倒是比较浓郁,新酒味比较明显,入口那更是香大于味,味杂后味短,几无可取之处。 再喝四特20年,依然是老酒味明显,酒体香气非常透亮、浑厚有余而力道稍有不足,酱味稍明显,应该是长时间坛陈 陈化所致。余味悠长,口中的那种老酒味久久不散,这也是老酒的共性,特别是长时间陶坛陈放的老酒,低沸点物质挥发转换,剩下的更多的是高沸点的大分子物质,这些物质留香特别持久。 最后喝88年四特(啤酒盖的四特,可能当年也不是高端),这酒入口竟有一股尖刻刺激的味道,这种味道有猛闻一口白兰地的那种橡木桶味的感觉(要把鼻子伸进白兰地杯里面去闻),但是更加令人反感。伴随着老酒味,这种老酒味也并不舒适,有点油蛤味,甜度较高却不自然,实在是不好喝 总结。国韵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若想更进一步,四特15年不会让你失望。我觉得就我喝过的四特酒来说,四特15年不是某方面最强的,但却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平衡。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四特。四特20年用料确实够猛,但是并不是酒越老越香,任何酒在长时间的陈放过程中都是呈现一个酸升酯降的过程,酯类又是白酒的主要呈香呈味物质,香气肯定是下降的,但是刺激感会大大减弱,后味变长,低沸点物质更多的挥发。喝起来的舒适度确实非常好!一般人也爱喝,好入口啊,醇和醇厚!但对我来说,我口味较重,我觉得四特20年还是强度逊于四特15年。陈味也是稍重了一些,总之就是酒太老了,所以四特20价格也是硬邦邦,倒是可以理解但不是我的菜!至于88年四特,这是啤酒瓶盖的四特,当年应该也不是什么高端货,确实令人失望。解惑勉强能喝,以后给钱都不喝的那种!
四特国韵对比四特15年、四特20年、88年四特 闻香,这几个最特别的就是四特20年,浓浓的老酒味,夹杂着难以描述及分解的香气,这里面芝麻香稍微明显一点,香气虽浓却不刺鼻,非常的醇和醇厚,这四特20年用老酒的比例真是大!喝过的新酒里面,这酒我敢说老酒比例最多最老。88四特呢也是陈味比较明显,出现了轻微的油蛤味,然而其他香气并不浓郁也不舒服。四特15年老酒比例也是较高,陈味明显,但是较四特20差了一两个层级。国韵整体都比15年要淡,香气的密度也不行,稍有水感, 入口,国韵入口甜润甘爽,有浓香的感觉,又有以芝麻香为最明显的其他的香气,后味较长,落口干净。这个浓郁度虽赶不上酒鬼,但是复杂度上却不输酒鬼,说来神奇,以大米为原料却做出这种味道,果然奇特。 再喝15年,也有点浓香酒的感觉在,整体风格和国韵类似,但是香味浓郁度饱满度都要更强,绽放力并没有因为老酒比例增加而减弱,反倒是更强!酒体醇厚油润,回味悠长,真好酒啊!,盒子里面还有一个50ml的60度小酒,闻香倒是比较浓郁,新酒味比较明显,入口那更是香大于味,味杂后味短,几无可取之处。 再喝四特20年,依然是老酒味明显,酒体香气非常透亮、浑厚有余而力道稍有不足,酱味稍明显,应该是长时间坛陈 陈化所致。余味悠长,口中的那种老酒味久久不散,这也是老酒的共性,特别是长时间陶坛陈放的老酒,低沸点物质挥发转换,剩下的更多的是高沸点的大分子物质,这些物质留香特别持久。 最后喝88年四特(啤酒盖的四特,可能当年也不是高端),这酒入口竟有一股尖刻刺激的味道,这种味道有猛闻一口白兰地的那种橡木桶味的感觉(要把鼻子伸进白兰地杯里面去闻),但是更加令人反感。伴随着老酒味,这种老酒味也并不舒适,有点油蛤味,甜度较高却不自然,实在是不好喝 总结。国韵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若想更进一步,四特15年不会让你失望。我觉得就我喝过的四特酒来说,四特15年不是某方面最强的,但却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平衡。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四特。四特20年用料确实够猛,但是并不是酒越老越香,任何酒在长时间的陈放过程中都是呈现一个酸升酯降的过程,酯类又是白酒的主要呈香呈味物质,香气肯定是下降的,但是刺激感会大大减弱,后味变长,低沸点物质更多的挥发。喝起来的舒适度确实非常好!一般人也爱喝,好入口啊,醇和醇厚!但对我来说,我口味较重,我觉得四特20年还是强度逊于四特15年。陈味也是稍重了一些,总之就是酒太老了,所以四特20价格也是硬邦邦,倒是可以理解但不是我的菜!至于88年四特,这是啤酒瓶盖的四特,当年应该也不是什么高端货,确实令人失望。解惑勉强能喝,以后给钱都不喝的那种!
美酒征集-----解惑天下好白酒 作为白酒发烧友的最终追求就是喝遍天下美酒。中国白酒香型风格流派众多,有共通之处却又各不相同,若能能对各个时期不同品牌的中高档产品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解惑。那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人之力毕竟微弱,还望酒友们能不吝指教,帮忙推荐各个品牌各个时期的中高档产品及顶级产品。强调一下推荐的时候酒质一定是排在第一位的,价格都可以其次。一波将组织全国白酒发烧友来一一解惑,到时候横向对比、纵向对比、垂直年份对比全部都有。无以为报,届时酒评一定奉上!在此感谢各位不吝赐教。 下面我抛砖引玉列举一例,感谢支持 待解惑品种(尽情列举,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茅台酒 1.黑酱 2.茅五十 3.茅三十 4.茅十五 5.铁盖普茅 6.铁盖珍品 7.葵花 8.三大革命 9.茅八十(太贵不敢想暂时) 郎酒 1.80年代郎泉牌玻璃郎 2.80年代郎泉牌老郎 3.90年代老郎 4.木塞青花郎 5.12年特醇 6.12年青花 7.剑郎 8.百年郎 9.青云郎
大家好,不好意思做个标题党。作为白酒发烧友的最终追求就是喝遍天下美酒。中国白酒香型风格流派众多,有共通之处却又各不相同,若能能对各个时期不同品牌的中高档产品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解惑。那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人之力毕竟微弱,还望酒友们能不吝指教,帮忙推荐各个品牌各个时期的中高档产品及顶级产品。强调一下推荐的时候酒质一定是排在第一位的,价格都可以其次。一波将组织全国白酒发烧友来逐步解惑,到时候横向对比、纵向对比、垂直年份对比全部都有。无以为报,届时酒评一定奉上!在此感谢各位不吝赐教。 若有其他建议或问题都欢迎提出, 下面我抛砖引玉列举一例,感谢支持 待解惑品种(尽情列举,没有喝不到只有想不到) 茅台酒 1.黑酱 2.茅五十 3.茅三十 4.茅十五 5.铁盖普茅 6.铁盖珍品 7.葵花 8.三大革命 9.茅八十(太贵不敢想暂时) 郎酒 1.80年代郎泉牌玻璃郎 2.80年代郎泉牌老郎 3.90年代老郎 4.木塞青花郎 5.12年特醇 6.12年青花 7.剑郎 8.百年郎 9.青云郎
解惑汾酒头锅原浆 订货一个多月才发货,今天收到就迫不及待解惑了,2019年头锅原浆,据说是农历九月份酿制,那是相当新啊,闻香,稍有稍有生酒味但是并不严重,不像其他香型的白酒那么臭,算是比较干净的。水平有限,有时候单独评价一个酒难免有失水准,所以找了几个汾酒来做对比,分别是:65度青花汾酒50、55度青花40、53度青花30、青花20. 汾酒头锅原浆相比起这几个成品酒那新酒味就更加明显了!新酒味就是新出的酒那种低沸点物质如甲醇硫化物硫醇类物质结合其他香味物质散发出来的味道,这在所有的蒸馏白酒里面都是差不多,但是在汾酒里面应该是最不难闻的,汾酒的净从一出身就决定了。闻味道的话,深吸一口气那种刺鼻的感觉还是有点明显。相反,那几个成品青花就要柔和不少,还是以乙酸乙酯为主体的复合香气,有粮食及豌豆曲的香气。 入口的感觉还是很绵甜的,那种生酒味比起闻香有所弱化,整体还是醇和醇厚、稍有新酒味。酒比较干净简单感觉协调性还是有点欠缺,余味干净但回味稍短。相比起来,青花50对头锅原浆那是全方位吊打,更醇厚、香气更加纯正浓郁,绵甜爽净酒体协调,余味悠长。 青花40在头锅原浆面前依然强劲,除了烈度之外也都不落下风,有陈香感,杂味刺激感明显降低。20.30也都是很好的酒了,除了稍淡味短之外也没有什么毛病给你挑,依然是入口甜落口净。但是浓郁度要差上不少。 汾酒头锅原浆应该是很不错的基酒,说是原浆,但是具体有没有勾调过我们也不得而知,如果没有沟通新酒的原浆有这个水平也是挺牛的,但是和汾青花40、50的水平应该还是有差距,这个原浆应该也不是最好的基酒,按理说新酒应该更加浓郁才对,但是却依然赶不上汾青花50. 总结一下,本身作为新酒对比年份成品酒就不公平,但是没办法要找个参照物,这么对比下来确实不是一个纬度的东西,这酒无论放多少年应该都赶不上青花50!和青花40比较的话若干年后应该在协调性上可能不如青花40但是在浓郁度及厚度上应该有优势。但是和青花30.20比应该还是有些优势,毕竟66度的酒精度所蕴含的香味物质还是占很大优势的,降度酒通过勾调达到一个更加协调的酒体。这个原浆通过陈放达到一定的陈化程度绝对不会差,但是和成品酒比较的话应该也是各有所爱,原浆浓郁但可能欠协调丰满,低度酒协调但不够浓郁。这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也是各有所好吧!
首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