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香气』 『夏日香气』
关注数: 360 粉丝数: 1,136 发帖数: 6,513 关注贴吧数: 206
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覆盖所有大班儿童   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   学前教育费用怎么免?补助资金从哪里来?幼儿园办园质量如何保障?8月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教育部、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公众关心的问题作出解读。   学前教育费用怎么免?   根据《意见》,今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表示,国家统一实施的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儿童,今年秋季学期预计惠及约1200万人。保育教育费占家庭学前教育总支出比例较高,免除费用后家庭教育支出将有效降低。仅今年秋季学期,全国财政将增加支出约200亿元,家庭支出相应减少约200亿元。   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适龄儿童,公办、民办幼儿园,城市、乡村幼儿园都包含在内。免费标准按照地方有关部门制定的公办园保育教育费收费标准执行。对公办幼儿园保育教育费原来收多少,现在全额免多少。对于在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园就读的适龄儿童,参照民办园所在地同类型公办园免除水平,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例如,某民办园的保育教育费收费标准是每月每人800元,所在地同类型公办园收费标准是500元,政策实施后,在公办园就读的大班儿童,500元全部免除。在民办园就读的大班儿童,相应按照500元的标准免除,只交差额部分的300元。   对于已探索开展免保育教育费政策的地方,已实施的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范围超出学前一年的,可继续执行。《意见》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巩固落实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等群体的资助政策,确保受益群体不缩水、惠民政策不打折、保障力度不降低。   “我们将综合考虑学前教育学龄人口变化、财力状况等因素,会同教育部研究适时完善免费政策,让更多孩子受益。”郭婷婷说。   补助资金从哪里来?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保障至关重要。   《意见》明确,对因免保育教育费导致幼儿园收入减少的部分,由财政对幼儿园予以补助,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其中,中央财政对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分别按照80%、60%、50%的比例分担。   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司长许留庆介绍,就财政补助标准问题,今年综合考虑各省公办园保育教育费的生均实际收费水平等因素,并逐省核定。以后年度,将定期对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结果调整各省免保育教育费生均财政补助标准,保障幼儿园正常运转。   距秋季开学不到一个月,如何确保政策落地落实?许留庆表示,财政部已足额安排中央财政需要承担的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将于近日下达;还指导各地结合地方实际,分类细化省域内免保育教育费财政补助标准,尽快制定实施方案,督促地方落实补助资金。同时加强资金监督管理,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有效。   教育部财务司司长刘玉光表示,教育部将强化部署落实,倒排工期推进政策落地,指导各地对幼儿园园长及资助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各地将在8月底前完成准备工作,让大班儿童在今年秋季学期开学能享受政策红利。   “我们将依托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在园儿童学籍信息管理,精准审核相关数据,强化与相关部门的数据对接共享与交叉稽核,做到真实准确、不重不漏,为政策实施和资金拨付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刘玉光说。   办园质量是否会受影响?   家长们关心,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幼儿园办园质量是否会受影响?   今年6月1日,学前教育法正式颁布实施,为适龄幼儿公平享有受教育权益,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刘玉光表示,教育部会同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将根据学前教育法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要求,从多方面进一步推动各地规范办园行为、提升办园质量。   健全协调机制。明确部门分工,结合地方实际完善工作机制,形成支持当地学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合力。   规范办园行为。国家对幼儿园教职工的资质和配备、经费投入、收费行为等方面都有规定。推动各幼儿园结合实际细化制度措施,严格幼儿园师资条件,把好“入口关”;严格规范日常办园行为,守好“安全关”。   提高保教质量。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实施保育教育活动,深化幼儿园教育教研改革,落实好以游戏为基础的教育环境,激发幼儿探究学习的内驱力,让孩子在游戏和生活中快乐成长。   压实监管责任。强化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监管责任,严格源头监管,严格把握设园条件,加强办学资质审核;加强过程监管,通过动态监管、信息备案、公开公示的方式,守牢规范办园的底线和师生安全的红线。   强化督导评估。推进国家层面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认定工作,优化督导评估程序,加大督导力度,推动学前教育从“幼有所育”迈向“幼有优育”。   据悉,2013年到2024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学前教育转移支付资金达2209亿元,带动各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目前,学前教育资源持续增加,普及水平大幅提高,“入园难”问题有效缓解。2024年全国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2%,比2012年提高20多个百分点。“下一步,财政部将会同教育部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支持和引导地方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支出结构,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许留庆表示。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高温天气,注意防暑。 高温天气下,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止中暑和热衰竭。以下是一些防暑的方法: 1. 多喝水:高温天气容易导致身体脱水,因此要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量。建议每天喝足够的水,尤其是在户外活动时。可以适量饮用运动饮料来补充体内的电解质。 2. 注意饮食:避免大量摄取高热量和辛辣食物,这些食物会使身体产生更多热量。可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水果、蔬菜、清汤等。 3. 避免阳光直射:尽量减少在炎热的阳光下暴晒的时间,特别是在中午时段。如果必须外出,应选择遮阳帽、太阳伞等防晒用具来保护头部和身体。 4. 适当穿着:选择透气性好、宽松、轻薄的衣物,避免穿着暗色、紧身或合成材料的衣物。这些衣物会使体温上升并阻碍汗液的蒸发。 5. 避免剧烈运动:高温天气下,应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中午时段。如果需要运动,可以选择清晨或傍晚时段,而且要适当减少运动强度。 6. 使用风扇或空调:在室内可以使用风扇或空调来降低室温,保持舒适。如果没有条件使用空调,可以利用湿毛巾敷在身体上来降温。 7. 保持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以减少室内的温度。可以打开窗户、门等,增加空气对流。 8. 注意休息:高温天气容易引起疲劳,因此要保持足够的休息时间。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注意身体的疲劳感和不适症状,及时休息。
高温天气,注意防暑。 高温天气下,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止中暑和热衰竭。以下是一些防暑的方法: 1. 多喝水:高温天气容易导致身体脱水,因此要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量。建议每天喝足够的水,尤其是在户外活动时。可以适量饮用运动饮料来补充体内的电解质。 2. 注意饮食:避免大量摄取高热量和辛辣食物,这些食物会使身体产生更多热量。可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水果、蔬菜、清汤等。 3. 避免阳光直射:尽量减少在炎热的阳光下暴晒的时间,特别是在中午时段。如果必须外出,应选择遮阳帽、太阳伞等防晒用具来保护头部和身体。 4. 适当穿着:选择透气性好、宽松、轻薄的衣物,避免穿着暗色、紧身或合成材料的衣物。这些衣物会使体温上升并阻碍汗液的蒸发。 5. 避免剧烈运动:高温天气下,应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中午时段。如果需要运动,可以选择清晨或傍晚时段,而且要适当减少运动强度。 6. 使用风扇或空调:在室内可以使用风扇或空调来降低室温,保持舒适。如果没有条件使用空调,可以利用湿毛巾敷在身体上来降温。 7. 保持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以减少室内的温度。可以打开窗户、门等,增加空气对流。 8. 注意休息:高温天气容易引起疲劳,因此要保持足够的休息时间。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注意身体的疲劳感和不适症状,及时休息。
勿忘九一八丨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勿忘国耻 铭记历史 吾辈自强91年前的今天, 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南满铁路铁轨, 嫁祸于中国军队, 并以此为借口突袭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 九一八事件悍然爆发。 从此, 中华人民抗日战争爆发,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亚率先爆发。铭 记 历 史 与此同时,由南开大学东北研究会主编的《东北地理教本》正式印行, 从历史和现实的层面,以翔实的资料系统介绍了东北地区的自然、人文地理与各种经济资源, 重点揭露了日本侵略东北的野心,振聋发聩。 学校用这本“南开独有的教材”为南开大学、中学、女中、小学开设必修课。由于南开大学对东北问题的高度敏锐及深入研究, 特别是这部教材的问世, 日本人称东北研究会“乃受‘赤化’影响”, 南开大学为“排日之根据地”, 这被认为是日本侵占天津时重点炸毁南开大学的重要原因。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张伯苓要求南开学生把此次国耻“铭诸心坎,以为一生言行之本,抱永志不忘、至死不腐之志”。 师生们随后组成了以张伯苓为主席的国难急救会, 并决定立即加入天津中等以上学校抗日救国会, 以实际行动支持抗战前线。 此后,南开师生不断以“爱国三问”激励自己, 积极投身抗日救国运动, 许多南开学子受张伯苓鼓励从军报国。九一八事变爆发后, 中国共产党率先吹响民族抗战号角, 组建东北抗日联军, 在缺粮、极寒、少药等艰苦卓绝的环境条件下, 同日军展开了长达14年的顽强抗争。 “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 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 一寸山河一寸血, 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谱写了悲壮史诗, 以血肉之躯铸就了钢铁长城, 最终取得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岁月悠长,山河无恙,硝烟散尽是曙光。 国耻难忘,吾辈自强,振兴中华勇担当。 无数先烈用鲜血浇筑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而今天的我们, 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吾辈必将勿忘历史,警钟长鸣,砥砺前行!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