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定在巴黎⊿🍂 冰雪7343
关注数: 285 粉丝数: 495 发帖数: 43,180 关注贴吧数: 25
今年苏北香樟的越冬情况不容乐观 4.寒潮、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展望今年冬季热带海洋为拉尼娜背景,冷空气相对更易南下影响我国,但同时水汽输送条件会转差。故考虑冷空气活跃时期南方以阶段性降雪天气为主,南方的西南地区东部、江南西部以及山区的强降雪风险相对较高;由于东海极端偏暖,长三角地区降雪总体弱于常年。此外冬季北方的正位势高度也将导致西北地区北部以及东北地区存在较高的强降雪风险。总体而言,今年冬季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我国的影响强于去年冬季,弱于前年冬季,南方主要关注1-2月。在海洋显著变暖的背景下,瞬变扰动的活跃意味着西风带的波动有增大趋势,中纬度地区回暖和寒潮的强度均趋于极端,即冷暖两极分化。所以虽然今年冬季难以出现冷冬,但考虑到AO总体偏负,乌拉尔山、新地岛一带暖脊/阻高活动频繁,经向环流活跃期依旧会有相当强的寒潮影响我国,降温幅度可能存在一定极端性,冷空气活动间歇期偏暖的幅度也会更大。根据中纬度低频振荡大致推测,今年冬季长波调整/冷空气活跃的可能时段为:11月底-12月初、1月中下旬。 以上来自华东气象爱好者的微博。 但愿今年苏北香樟能够安全越冬,一直这样耗下去简直太难受了,让我们南北分界处的北方人冬天能够多看点绿色吧,也体验一下身处南方的感觉。
苏北引种常绿阔叶树的阶段 1.1995-2005:起步期,91/93寒潮过去不久,加上之前常绿风不普及,导致苏北引种香樟起步较晚,不过由于之前没有引种的经验,所以一开始香樟引种的不会多,只在部分公园小区有种植,常绿阔叶树还是以女贞广玉兰为主。 2.2005-2010:发展期,这段时期没有历史级别的强寒潮,之前引种的香樟长势不错,绿化部门已经逐渐展现出信心,香樟在小区公园已经全面普及,部分地段行道树已经不算少见。 3.2011-2015:高峰期,这段时期均温不断创下新高,冬天也在不断变暖,没有历史级别的强寒潮,再加上往南不远的本省中南部也在全面普及香樟,因此当地人误以为香樟适应了本地气候,不但小区公园全面推广,在绿化树木中占比较大,而且大面积将香樟作为行道树。连云港大部分香樟都是这个时候引种的。 4.2016-2020:转折期,16世纪寒潮是苏北香樟引种史上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刷新了人们的认知,告诉我们所谓的均温变暖和植物北移并不同步,不过因为只有一次,侥幸心理还存在,因此不少地方依然坚持选择香樟绿化,但是行道树种植已经明显减少。 5.2021-2025:寒冬期,21年是苏北香樟引种史上的第二次重大挫折,且强度超过16世纪寒潮,为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冻害(上世纪几乎没有引种所以再强的寒潮影响都不大),给园林部门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严重打击了绿化部门和开发商的信心,等于在5年前16的基础上雪上加霜,自那以后不但行道树鲜有种植,小区公园单位种植量也大量减少。 6.2026- 未知,如果26冬没有超强寒潮,引种可能出现回暖,如果有,根据事不过三的原则,以后推广必然没有任何希望。 以上可以看出,苏北引种香樟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但是有论文表明现在处于冷周期末期,因此未来情况可能出现好转。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未来的路究竟如何还需要时间去验证,但愿以后极端寒潮越来越少,气候能实现真正的变暖。
淮安和南京在植被上的20大区别 1.香樟在南京市区可以作为主要行道树大面积种植,而在淮安市区作为行道树存在不小的风险。 2.香樟在南京农村是仅次于杨树的存在,而在淮安农村几乎看不到。 3.加枣在南京市区可以少量存在,在淮安市区不能越冬。 4.华棕在南京市区可以少量存在,在淮安市区不能越冬。 5.苹果在淮安可以经济种植,在南京不能经济种植,只能零星种植。 6.南京可以少量种植橘子树,在淮安不能越冬。 7.南京有多年的柚子大树,在淮安看不到。 8.杨梅可以在南京少量经济种植,在淮安看不到(即使能看到也是个别存在)。 9.铁树在南京冬天不会冻枯,在淮安基本上每年冬天都会冻枯。 10.慈竹等丛生竹在南京冬天只有大寒年才会枯,在淮安几乎每年冬天都会冻枯。 11.淮安是小麦数量多于水稻,而南京正好相反。 12.杜英在南京很多小区单位都有种植而且长势不错,淮安有零星存在且长势很差。 13.香橼在南京可以少量存在,在淮安不能越冬。 14.栀子花在南京有大面积种植,在淮安长势不好且很难看到,淮安最多的花是月季,属于北方植物。 15.山茶在南京可以正常生长,在淮安因为土壤偏碱不能正常生长。 16.白桦在淮安可以少量存在,在南京看不到。 17.布迪椰子在南京可以无防护越冬,在淮安不可能。 18.龙鳞榈在南京可以无防护越冬,在淮安不能正常生长。 19.南京可以看到很多高大的桂花树,而淮安比例就少很多。 20.含笑在南京可以正常越冬,在淮安几乎无法越冬。
植物地域适生性简析 适生性等级归类对于植物而言,如果不考虑经济价值,它们在某地的抗寒适生性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1.完全适应,基本任何年份都不会受到明显的寒害; 2.基本适应,少量植株在极寒年份有可能严重冻伤甚至冻死; 3.可试种,绝大部分植株在极寒年份会严重冻伤,并出现不低的死亡率; 4.基本不适应,寒年风险较大,累计死亡率高; 5.完全不适应,普通年份甚至暖年都会出现死伤。 对于城市绿化植物而言,如果要大规模布局,要求更高,因为即使植物没有死亡,严重的冻伤也会影响美观性,因此至少需要达到前两个等级。等级3对应的植物一般只能在条件较好的小环境少量点缀,不能作为绿化主力。等级4对应的植物一般极难出现或是个别耐寒基因强劲的个体抗过了自然淘汰而存在。等级5对应的植物则属于只要种了就是给苗木商捐款。即使考虑树种的周期性更换,乔木类植物或比较高大的棕榈至少需要安全存活15-20年,灌木、草本类植物或矮小棕榈至少需要安全存活5-10年,因此极寒年份的标准至少要为15-20年/5-10年一遇,普通寒年标准至少为5年/2-3年一遇。对于私人种植而言,植物数量较少,且可能受到精心维护,只要不出现死亡现象一般情况下都可接受,因此也可以选择适当挑战一些适生性较差的植物。总之,“某地能不能种某某植物”的答案取决于提问者预期的标准。
说说郑州徐州淮安南京四市的绿化风格和常绿树引种趋势 1.郑州:作为北方省会城市的代表,再加上河南没有种植香樟的习惯,所以绿化一如既往的保守,即使新世纪以来基本上没有破-10也不愿意推广香樟,新城区常绿阔叶树依旧以广玉兰女贞为主,香樟只在部分公园小区单位有少量种植,走马观花看可能看不到香樟,香樟数量明显不如同纬度徐州连云港。 2.徐州:由于江苏重心偏南,徐州新城区香樟有大量种植,不少地方绿化甚至建筑风格都照搬苏中苏南,但是受气候限制整体上绿化风格和苏中苏南仍然有较大差距,尤其是16年以后香樟种的明显比之前少,部分小区和单位仍然在种,但是行道树和绿化带几乎不用,这是因为新世纪受寒潮影响程度明显高于同纬度中西部城市,很大程度上属于被动原因,老城区因为本底热量较差也看不到多少常绿树。 3.淮安:属于典型的自然北方人文南方的城市,由于对自身定位不清,还有绿化风格偏激进的原因所以香樟损失率高于徐州,16年以后从原来的大量种植变成了少量种植,行道树几乎不用香樟,即使有也是原来冻死了补种的,绿化带香樟有少量种植,更多的还是落叶树和女贞,小区单位等小环境依然有种植,老城区和徐州几乎一个水平,因为引种时间都差不多。 4.南京:在江苏属于新老城区绿化风格差距最大的城市,由于历史文化原因老城区全是法桐,画风和苏北差距不大,但是新城区画风跳跃到苏南水平,香樟数量远超其他行道树,由于1621年的极寒天气香樟基本不受影响,因此这几年香樟也是越种越多,法桐依然以存量为主,和徐州淮安等苏北城市绿化差异也在迅速拉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