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晨曦🌼
冰雪7343
关注数: 283
粉丝数: 491
发帖数: 42,511
关注贴吧数: 25
长三角影响了大半个中国的绿化格局 北到苏北鲁南,南到江西福建都受长三角的影响,苏北鲁南相对于同纬度气候并没有什么优势,但是香樟普遍多于同纬度河北河南,浙江江西由于靠近长三角,绿化普遍保守,湖南离长三角远点,绿化就没有江西那么保守,湖南1均6度左右就有榕树行道树,而江西吉安有500年的古榕树却没有榕树行道树,最南边的赣州这几年甚至新种了不少法国梧桐。再看四川,和珠三角的关系比长三角近,绿化丝毫不受长三角影响,当然气候稳定也是重要因素。
这个地方更适合作为南北气候分界线 以香樟为例,在长势方面,长势好的香樟能长成参天大树,长势不好的冻害严重,长势上呈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趋势。在地域方面,施河镇城区长势普遍可以但在靠近郊区的地方长势加速恶化,城郊差异显著。从这两方面可以看出过渡特征明显,适合作为南北交界处。而北边的清江浦区长势已经以差的为主,且城区在有热岛的情况下寒年都有较大风险,更适合作为分界线北侧。
南阳,驻马店和淮安三市香樟冻害程度对比 2016年对南阳来说是几十年一遇的冻害,南阳市中心香樟受冻害程度较轻,包括开阔路段的行道树和小树,而郊区冻害较为严重,可见南阳市区是实打实的北亚热带,部分郊区本底是暖温带。 2018年对驻马店来说是新世纪最严重的冻害,驻马店香樟冻害程度比南阳略重,尤其是郊区冻害较重,市区香樟小树冻害相对较重而大树冻害较轻,可见驻马店市区已经向北亚热带过渡,而郊区还是暖温带。 2016年对淮安来说是新世纪第二强的冻害(仅次于2021),淮阴工学院是市区范围内的小环境,再加上淮工是2004年建设,校园里的香樟大部分都有十几年的树龄,但是几乎所有的香樟都有不同程度的冻害,其中冻害中度以上的占据大多数,可见淮安冻害程度远远强于南阳驻马店,市区是暖温带毫无疑问,郊区更不用说了,香樟全军覆没都有可能。 综上,本底气候水平南阳>驻马店>>>>>淮安
气候变暖使气候愈发极端化,不利于气候带晋级 别看近几年年均温和积温一年比一年高,其实大多是奇热无比的盛夏带来的,植物的生长期并没有变长多少,而且高温对植物生长有害无益,不但植物会被热死,人类也无法正常活动。最关键的是有极端高温就必然有极端低温,植物冻死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因为近几年所谓的变暖由于不是周期性的自然变暖,大多是人类干预造成的,再加上现在处于冷周期,因此必然会造成气候极端化,植物北移和气候带的晋级可能会难上加难。
苏北引种常绿阔叶树的阶段 1.1995-2005:起步期,91/93寒潮过去不久,加上之前常绿风不普及,导致苏北引种香樟起步较晚,不过由于之前没有引种的经验,所以一开始香樟引种的不会多,只在部分公园小区有种植,常绿阔叶树还是以女贞广玉兰为主。 2.2005-2010:发展期,这段时期没有历史级别的强寒潮,之前引种的香樟长势不错,绿化部门已经逐渐展现出信心,香樟在小区公园已经全面普及,部分地段行道树已经不算少见。 3.2011-2015:高峰期,这段时期均温不断创下新高,冬天也在不断变暖,没有历史级别的强寒潮,再加上往南不远的本省中南部也在全面普及香樟,因此当地人误以为香樟适应了本地气候,不但小区公园全面推广,在绿化树木中占比较大,而且大面积将香樟作为行道树。连云港大部分香樟都是这个时候引种的。 4.2016-2020:转折期,16世纪寒潮是苏北香樟引种史上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刷新了人们的认知,告诉我们所谓的均温变暖和植物北移并不同步,不过因为只有一次,侥幸心理还存在,因此不少地方依然坚持选择香樟绿化,但是行道树种植已经明显减少。 5.2021-2025:寒冬期,21年是苏北香樟引种史上的第二次重大挫折,且强度超过16世纪寒潮,为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冻害(上世纪几乎没有引种所以再强的寒潮影响都不大),给园林部门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严重打击了绿化部门和开发商的信心,等于在5年前16的基础上雪上加霜,自那以后不但行道树鲜有种植,小区公园单位种植量也大量减少。 6.2026- 未知,如果26冬没有超强寒潮,引种可能出现回暖,如果有,根据事不过三的原则,以后推广必然没有任何希望。 以上可以看出,苏北引种香樟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但是有论文表明现在处于冷周期末期,因此未来情况可能出现好转。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未来的路究竟如何还需要时间去验证,但愿以后极端寒潮越来越少,气候能实现真正的变暖。
淮安未来热量的顶峰也就盐城宝应水平 未来最好的结局顶多是市区香樟达到次适宜北缘,郊区不适宜,而扬州南京的水平百年后都无法达到(即使达到了也和我们无关)。同理郑州许昌热量的顶峰也就西平水平,三门峡的顶峰是郑州水平,平顶山漯河未来能有驻马店的水平已经非常不错了。当然也不排除运气不好的可能性,如果1621这样的大范围严重冻害在30年内超过三次,淮安香樟可能永远无法进入次适宜区,除非香樟进化。
论河南南部和江苏南部的植被差异 1.绿化方面,苏南是香樟一家独大,其种植密度和香樟老家江西湖南有的一拼,而豫南除了香樟以外其他落叶树也很多,甚至还有不少广玉兰女贞,这应该和江苏南方文化强势有关,而河南由于重心在北方,因此不像江苏这样偏爱南方植物。 2.原生植被方面,苏南原生植被破坏严重,所以郊外不少地方都是光秃秃的,而豫南的大别山脉受人工干扰较少,保留了很多原生植被,有很多保存完好的常绿阔叶林。 3.农作物种植方面,虽然江苏最热的地方比河南热,但是柑橘产量不如河南,可能因为河南山地多形成了很多小气候,冬温较为稳定,而苏南很多平原,冷空气可以长驱直入,再加上苏南城市化严重,能发展农业的地盘本身就不多,导致空间受限。
不适宜和相对不能种区域未来推广香樟的可能性 1.郑州10%左右(气象站假热,极寒天气频率虽然比徐州少但是由于当地绿化观念保守加上北方省会的头衔,推广香樟的可能性明显不如徐州) 2.徐州30%左右(南方省份的北大门,绿化上效仿苏南,而且资金和科研条件充足,近几年极寒频率高,除了气候限制其他条件几乎都具备,未来十年没有1621香樟的状况就会有明显改善) 3.宿迁20-30% (处于南方省份,气候和徐州淮安差不多,但是经济条件不如徐州淮安,因此缺乏推广的动力) 4.淮安30-40% (气候和徐州差不多,近几年极寒频率高,但是园林绿化崇尚苏南,且部分当地人对南方认可度较强,除了气候条件以外几乎没有限制,因为南三县都是北亚热带所以市区只差临门一脚,因此未来十年没有1621推广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5.平顶山30-40% (新世纪以来极寒天气较少,香樟基本上适应了当地气候,虽然在北方省份且当地人认可北方,但是将香樟定义为市树增加了当地人对南方树种的认可度) 6.枣庄5% (处于不适宜和相对不能种之间,绿化上效仿徐州,但是当地的气候条件香樟能活下来就不错了) 7.青岛0% (属于典型的相对不能种,不要说现在,就是未来都无药可救了)
淮安和南京在植被上的20大区别 1.香樟在南京市区可以作为主要行道树大面积种植,而在淮安市区作为行道树存在不小的风险。 2.香樟在南京农村是仅次于杨树的存在,而在淮安农村几乎看不到。 3.加枣在南京市区可以少量存在,在淮安市区不能越冬。 4.华棕在南京市区可以少量存在,在淮安市区不能越冬。 5.苹果在淮安可以经济种植,在南京不能经济种植,只能零星种植。 6.南京可以少量种植橘子树,在淮安不能越冬。 7.南京有多年的柚子大树,在淮安看不到。 8.杨梅可以在南京少量经济种植,在淮安看不到(即使能看到也是个别存在)。 9.铁树在南京冬天不会冻枯,在淮安基本上每年冬天都会冻枯。 10.慈竹等丛生竹在南京冬天只有大寒年才会枯,在淮安几乎每年冬天都会冻枯。 11.淮安是小麦数量多于水稻,而南京正好相反。 12.杜英在南京很多小区单位都有种植而且长势不错,淮安有零星存在且长势很差。 13.香橼在南京可以少量存在,在淮安不能越冬。 14.栀子花在南京有大面积种植,在淮安长势不好且很难看到,淮安最多的花是月季,属于北方植物。 15.山茶在南京可以正常生长,在淮安因为土壤偏碱不能正常生长。 16.白桦在淮安可以少量存在,在南京看不到。 17.布迪椰子在南京可以无防护越冬,在淮安不可能。 18.龙鳞榈在南京可以无防护越冬,在淮安不能正常生长。 19.南京可以看到很多高大的桂花树,而淮安比例就少很多。 20.含笑在南京可以正常越冬,在淮安几乎无法越冬。
这个吧和冷吧最大的区别就是 冷吧注重有或者没有,本吧注重适宜与不适宜。冷吧看城市热岛下的植物,本吧看郊区本底的植物。冷吧看年均温,本吧看冬温和低温。冷吧不看上世纪数据,本吧看上世纪数据。冷吧只看表面,本吧注重分析本质。
长江和淮河最冷的城市都是在江苏 信阳随处可见大面积竹林,还可以经济种植柑橘茶叶,驻马店蚌埠香樟树遍地,淮安有什么?基本看不到什么典型亚热带植物,51-80标安徽河南淮河流域1均1度左右,淮安刚好0度,即使过了淮河以南有一段距离的盐城也不过才0.7而已。南京镇江相比武汉重庆气候也没有优势,南京香樟比武汉还要少,重庆更是满大街榕树。江苏仅仅是人文比同纬度偏南而已,植被方面基本一点优势都没有。
扬州的百年香樟 草墨菇看到又要急的跳脚了
16和21对淮安各地园林绿化风格的影响 1.淮阴区:因为之前香樟存量就不多,主要集中在小区公园,行道树较少,因此基本没有受到16/21的影响,维持了16之前的绿化风格,主要在小区公园种香樟,去年也有一条主干道种植了香樟。 2.清江浦区:之前香樟存量多于淮阴区,16/21之后新建的主要是小区和公共绿地,新开的道路较少,所以绿化风格受到16/21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部分小区新种的落叶树和女贞相对于之前明显变多。 3.淮安区:是淮安各区县受16/21影响最大的地方,16年前街景显示很多路段都有新种的香樟,16/21之后有很多新开的道路,小区和公园,但是绿化风格和之前比大相径庭,16/21之后绿化风格明显山东化,种了很多女贞和落叶树,可能是被寒潮吓怕了,因为之前存量太多(隔壁的盐城也是如此)。 4.洪泽,金湖和盱眙:本底就是北亚热带,所以16/21香樟冻害并不严重,即使很多新修的道路新建的小区公园都维持了之前的绿化风格,常绿树和落叶树对半,而且常绿树主要是香樟。
气候带吧吧主竞选:NO.0001号候选人
这么看扬州和淮安的气候差不少啊 扬州的气候跟着江南走,淮安跟着苏北山东走。
不适宜区的数量不能作为参考,尤其是城市 不适宜区是植物五区中最难定性的一个区,五区中不适宜区数量参考价值也最低。原因如下:1.数量是动态变化的,每年种的数量都不一样,不适宜区由于本底气候较冷,一开始没有种植的经验,对自身认识也不足,不适宜区由于稳定性差,数量上的变数也较大。2.城市绿化在三十年前可以作为气候参考的硬性标准,因为那个年代都是本土树种,但是由于这几年外来树种的引入,参考价值越来越低了。郊区植被虽然也是人工引种的多,但都处在空旷地带且无人工防护,参考价值比城区高。3.不适宜区相比相对不能种最大的区别就是有推广的可能性,只要违背市场规律,不计成本强行种植,不适宜区也可以满城香樟,虽然这种可能性很小但不是没有。而相对不能种推广的可能性为0,大部分植株都无法越冬,只有极少数抗寒植株可以越冬,这还是通过大浪淘沙筛选出来的,能活着就不错,离绿化的标准更是差很远。
一派胡言!郑州徐州怎么可能和合肥南京一档!虽然指标上都是北亚 一派胡言!郑州徐州怎么可能和合肥南京一档!虽然指标上都是北亚热带,但是再过四五十年郑州徐州都不可能和合肥南京一档,郑州徐州在北亚热带中始终都是边缘化的存在,可有可无,无法成为核心,而且大多数人也不会认可。
2024年淮安1均才1.6,放到河南安徽是垫底水平 居然和青岛日照济宁差不多
郑州怎么可能是北亚热带,本身就没多少当地人认可郑州是北亚热带 郑州怎么可能是北亚热带,本身就没多少当地人认可郑州是北亚热带,再说郑州土壤植被离北亚热带也差很远。上世纪郑州低温比淮安还要低,而且站点太热并没有多少说服力。
南京90年代以来摒弃悬铃木,开始全面普及香樟等常绿树种 短短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南京法桐数量增长三倍,香樟增长了70倍,90年代香樟数量还排在第五位,目前香樟数量已经远超法桐。另外南京老城区香樟增长率也远超其他树种。
徐州这几年绿化思路的转变 彭城广场重修率先开始摒弃无脑南方绿化,以落叶树为主,而且首次种了娜塔栎,美洲椴。现在市政绿化种落叶树尤其是新型落叶树比以前多,不过一些开发商绿化还在种香樟。如果没有1621,苏北几个市现在还在大规模种香樟呢,然而事实被狠狠打脸。
植物地域适生性简析 适生性等级归类对于植物而言,如果不考虑经济价值,它们在某地的抗寒适生性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1.完全适应,基本任何年份都不会受到明显的寒害; 2.基本适应,少量植株在极寒年份有可能严重冻伤甚至冻死; 3.可试种,绝大部分植株在极寒年份会严重冻伤,并出现不低的死亡率; 4.基本不适应,寒年风险较大,累计死亡率高; 5.完全不适应,普通年份甚至暖年都会出现死伤。 对于城市绿化植物而言,如果要大规模布局,要求更高,因为即使植物没有死亡,严重的冻伤也会影响美观性,因此至少需要达到前两个等级。等级3对应的植物一般只能在条件较好的小环境少量点缀,不能作为绿化主力。等级4对应的植物一般极难出现或是个别耐寒基因强劲的个体抗过了自然淘汰而存在。等级5对应的植物则属于只要种了就是给苗木商捐款。即使考虑树种的周期性更换,乔木类植物或比较高大的棕榈至少需要安全存活15-20年,灌木、草本类植物或矮小棕榈至少需要安全存活5-10年,因此极寒年份的标准至少要为15-20年/5-10年一遇,普通寒年标准至少为5年/2-3年一遇。对于私人种植而言,植物数量较少,且可能受到精心维护,只要不出现死亡现象一般情况下都可接受,因此也可以选择适当挑战一些适生性较差的植物。总之,“某地能不能种某某植物”的答案取决于提问者预期的标准。
新世纪以来淮安植物越冬水平不如郑州 虽然很多人眼里淮安比郑州南,但是新世纪淮安植被水平不如郑州也是毋庸置疑的现实。先说说两者的区别:1.在大众眼里,郑州是北方,淮安是南方,因为淮安靠近淮河,生活习俗又偏南方,再加上很多人对江苏气候认识不够深刻就导致这种不实的印象,而郑州在大众眼里是实打实的北方,因为离淮河远生活习俗偏北方。
淮安官方对气候带的定义 依然没有承认苏北灌溉总渠以北为北亚热带,官方的划分往往比部分学者更严谨。 苏北灌溉总渠目前是最科学的地理分界线,它不仅是香樟和苹果次适宜和不适宜的分界线,也是柑橘加枣和华棕不适宜和相对不能种的分界线,女贞次适宜和适宜区分界线也在这附近(明清小冰期淮安是女贞不适宜区,现在是次适宜南界,因此淮安没有女贞古树),甚至还有论文说是华北板块和长江板块的分界线。 苏北灌溉总渠虽然指标上达到北亚热带,但是指标北亚热带在其他北亚热带面前永远都是外来户,无法享受到和其他北亚热带同等的待遇,甚至在农林业区划上是偏向暖温带的。
相比辐射低温,冷平流对植物的伤害才是最大的 辐射低温和冷平流低温有以下不同: 1.辐射低温是在静风状态下,冷平流是在干冷大风状态下。 2.辐射低温白天温度回升快,冷平流白天夜间温度差不多。 3.辐射前下雪的话雪还可以保护植物,民间的茶树不怕冻就怕风就是这个道理。而冷平流任何情况下对植物都是不可逆的伤害。 据我观察香樟在辐射低温下可以耐-15,冷平流下只能耐-10,淮河以北推广不了香樟主要原因就是经常有冷平流-10以下的极端低温和-4以下的昼温,遇到1621那种超强冷平流包裹的再严实照样会冻死。而淮河以南顶多是面临偶然的辐射低温的威胁,对植物影响不大。而且城市热岛可以抵消一部分辐射的影响,相比之下冷平流城郊温度几乎无差异。
江苏是全国重心最偏南的省,和河南明显不同 1.江苏的地级市多集中在南部的沿江地区,而面积占比较大的北部却没有多少地级市,而同纬度河南则把地级市建立在纬度偏北的黄河两岸。2.江苏省会南京不但地理上在长江以南,在省内属于热量较强的,而经济中心苏锡常热量甚至强过省会,在全省都属于顶级水平,河南则不一样,郑州在全省的位置偏北,最南的信阳在省内存在感并不高。3.江苏人口多集中在偏热的地方,苏北人喜欢去苏南务工,即使是北部经济中心徐州人口流出也很严重,河南人口则集中在偏北的中原一带。4.江苏中原官话区面积小再加上江苏各方面政策和舆论宣传偏向南部,导致不少人对北边的认同感较低,河南则不一样,南阳驻马店高度认同北方,信阳纬度和南京差不多,也有一部分人认同北方。5.江苏的暖温带面积将近40%,冷区面积占比都不小,河南的暖温带面积占比60-70%,比江苏高不了多少。
苏北推广香樟大概率遥遥无期 从21开始极端寒潮尤其是中东路开始增多,华北华东长破记录。同时21-24相对前几年气温波动性大多了。都是从极端回暖到强冷。今几年哪怕最暖的21也没有负二度低温。如果论人口面积加权中东部地区这几年平均下来没有严格意义上冷冬。这从这几年冬季气温变暖是各个季节里最小的都能看出来 。有没有一种可能?这是未来20到30年代中期的一种趋势。中东部地区的极端寒潮加多和极端回暖,气温波动性变大。西部地区加速变暖西路减少。除非到40年代气候再加剧变暖,或者说出现降温的时候,这种情况才能会改变。在这十年之内,大概率可能是这个现象。
知乎上找到的一张植物耐寒分区图 大家觉得这个参考价值大不大?我认为不大,因为和气候不一样,植物更倾向于定质而不是定量,既然是定质,就不可能按照等差数列划分各区。就像-12 ~-7肯定是天差地别,-7是香樟次适宜水平,-12连指标北亚热带都达不到。所以这张图是明显是有问题的。
关于气候上的几点误区 1.部分人觉得济南比郑州热 2.部分人因为徐州冬季供暖而误以为江苏徐州最冷 3.部分人因为热岛过度高估苏州和连云港的热量 4.部分人误认为北方沿海同纬度也有很多越冬优势 5.部分人因为江苏全是平原误以为江苏南北几乎没有温差 6.部分人误认为北京和石家庄气候差不多 7.部分人误认为西北变暖慢,东北变暖全面 8.部分人低估贵州,河南,陕西,云南的越冬水平 9.部分人误认为淮河是绝对的气候分界线 10.部分人因为东部部分地区变暖速度快误认为东部变暖质量也好 11.部分人误认为苏北包括长江以北的所有地区 12.部分人误认为皖北豫中比苏北冷 13.部分人低估甘肃宁夏的植被越冬 14.部分人误认为淮安南北气候植被差距不大 15.部分人认为淮安人文上偏南方所以气候上也偏南方 16.部分人误认为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一类气候系统 17.部分人高估气候变暖速度,认为苏北苏南气候差距只有几十年,实际上南京和淮安都相差几百年 18.部分人认为南京气候更接近淮安而不是杭州
淮安的苹果树 没想到清江浦区周边也会种植苹果树,而且苹果是当地主要水果,再往南的洪泽金湖盱眙就没有了,这是淮阴区码头镇出产的苹果,色泽和山东没什么两样,我认为有苹果经济种植就是本底进入暖温带的标志了。
淮安16年以前居然引种过加枣 地址在淮安区最南部,可惜好景不长,即使从头到脚包裹的严严实实都没扛过1621,而盐城无保护居然能扛过1621,说明淮安本底和盐城有差异,暖年能过冬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强寒年才能代表本底真实水平。 前三张是淮安的,分别是14.16和21年的,后两张是盐城的,分别是16和22年的,从16年盐城的照片中可以看出芯部还是绿的,没有被冻死,而淮安的全部变成了树桩。
加枣华棕等耐寒的棕榈科植物在江苏的适应性分区 鲁南:绝对不能种,加枣华棕不能露天越冬。苏北:相对不能种,开发商和市政园林不会考虑种植,不排除有个别私人种植的。苏中苏南:不适宜,开发商和市政园林有少量种植,正常年可以勉强越冬,冷年不能安全越冬,冻害严重。
江苏是不是冬天南北植被观感差距最大的省? 个人感觉是,山东全省都是光秃秃的,浙江福建全省都是绿油油的,就连河南最南的信阳都是落叶树居多,江苏北部冬天几乎看不到绿色,而南部随处可见绿色。
常绿树北移的两层含义 1.脱离自然分布区北移,这个和种植习惯和引种技术有关,比如南京香樟和武汉香樟,早年也不是不适合种,只是没有形成用常绿树绿化的观念。 2.脱离适宜区北移,这个本底变暖和植物驯化发力,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比如淮安和郑州香樟,这属于实打实的气候不适合。 前者会给后者造成误导,后者难度远远比前者大的多,除非改变植物的特性,否则后者很难北移。
说说郑州徐州淮安南京四市的绿化风格和常绿树引种趋势 1.郑州:作为北方省会城市的代表,再加上河南没有种植香樟的习惯,所以绿化一如既往的保守,即使新世纪以来基本上没有破-10也不愿意推广香樟,新城区常绿阔叶树依旧以广玉兰女贞为主,香樟只在部分公园小区单位有少量种植,走马观花看可能看不到香樟,香樟数量明显不如同纬度徐州连云港。 2.徐州:由于江苏重心偏南,徐州新城区香樟有大量种植,不少地方绿化甚至建筑风格都照搬苏中苏南,但是受气候限制整体上绿化风格和苏中苏南仍然有较大差距,尤其是16年以后香樟种的明显比之前少,部分小区和单位仍然在种,但是行道树和绿化带几乎不用,这是因为新世纪受寒潮影响程度明显高于同纬度中西部城市,很大程度上属于被动原因,老城区因为本底热量较差也看不到多少常绿树。 3.淮安:属于典型的自然北方人文南方的城市,由于对自身定位不清,还有绿化风格偏激进的原因所以香樟损失率高于徐州,16年以后从原来的大量种植变成了少量种植,行道树几乎不用香樟,即使有也是原来冻死了补种的,绿化带香樟有少量种植,更多的还是落叶树和女贞,小区单位等小环境依然有种植,老城区和徐州几乎一个水平,因为引种时间都差不多。 4.南京:在江苏属于新老城区绿化风格差距最大的城市,由于历史文化原因老城区全是法桐,画风和苏北差距不大,但是新城区画风跳跃到苏南水平,香樟数量远超其他行道树,由于1621年的极寒天气香樟基本不受影响,因此这几年香樟也是越种越多,法桐依然以存量为主,和徐州淮安等苏北城市绿化差异也在迅速拉大。
徐州常绿阔叶树合集 徐州作为暖温带和北亚热带过渡带,以及南北方文化过渡带,各方面话题度都拉满,对我的吸引力巨大。本帖会不定期更新本人在徐州的所见所闻,欢迎感兴趣的人前来讨论。#气候带#
不同植物适应性类比一一以江苏香樟和广东椰子为例 连云港香樟=厦门椰子,徐州香樟=广州椰子,淮安香樟=东莞中山椰子,盐城香樟=深圳珠海椰子,扬州香樟=茂名椰子,南京香樟=湛江椰子,南通香樟=徐闻椰子,无锡香樟=海口椰子,苏州香樟=琼海椰子。总体来说江苏香樟适应性要强于广东椰子,但是广东大王椰适应性要明显强于江苏香樟。
判断树种适宜不适宜不是看绝对数量 论数量徐州香樟可能不亚于东京香樟,但是东京是香樟适宜区,徐州是不适宜区,徐州香樟有两点不可否认:1.数量上比同省的苏中苏南少很多,尤其是16年之后种的更少。2.徐州香樟在大寒年难以越冬,16和21年就是实证,靠抢救才勉强活过来,东京则不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标准,大王椰作为棕榈科植物,即使在深圳珠海这样的核心分布区数量都不可能排在前五名,而香樟在适宜区就是一家独大的级别,虽然淮安香樟比北海椰子多,但是两者都是不适宜区,从次适宜到不适宜关键看数量锐减的程度以及越冬水平,而不是绝对数量。
洪泽县城的香樟 今天去了一趟洪泽,那里的香樟普遍长势良好,这才是亚热带应该有的长势,不是那些指标北亚热带所能随意碰瓷的。
淮安南部的金湖县80年代就有香樟行道树了 经过40年的生长现在已经绿荫如盖,冬天不需要保护,1621年的超强寒潮都够不成什么影响,这才是真正的次适宜区,秒杀淮安这个北方城市。
为什么欧美国家多用落叶树进行绿化? 美国大部分地方都是以落叶树为主,甚至南部都没什么香樟,澳洲的布里斯班以南比如悉尼墨尔本也多用落叶树,日本虽然亚热带面积大但城市绿化也大多用落叶树,更不用提英国法国德国了,而我国正好相反,1月均温3度以上的城市就是以常绿树为主来进行绿化了,比如南京,武汉,上海这些城市。
淮安和扬州现实中联系没那么紧密 我身边在淮安工作的同事老家大多是连云港宿迁的,沿江一带的几乎没有。说淮安扬州一体的全都是洗脑包。
都江堰是本底中亚热带 昨天去都江堰,作为中亚热带北部一均才5.2的地方,那边的小叶榕蓝花楹杜英到处都是,冬天无保护过冬,也只有21年那种强寒潮才会有冻害,甚至还有假槟存活。这才是真正的本底中亚热带的表现,如果陇海线一带能够本底北亚热带,那么香樟常年应该无保护过冬,然而现实非常打脸
【唐门】陕西卫视下午在播雍正王朝 经典真是百看不厌
陕西卫视下午在播雍正王朝 经典真是百看不厌
【唐门】这颜值堪称千古第一吧 妥妥的东亚人种颜值天花板。
为什么雍正王朝当年那么火,很多人的童年回忆里却没有这部剧? 是剧本身挑受众还是当年观众认知水平没有现在高?
华北平原造成了很多人对温带季风气候的刻板印象 华北平原的气候一般都像下表这样。月份 气温 降水1 -2.7 7.92 0.1 8.83 6.9 10.24 15.1 20.45 20.9 21.26 25.0 48.67 26.9 151.88 25.3 183.59 21.1 45.210 14.5 21.711 6.3 9.712 -0.5 6.3这种气候,一月均温低于零度,有夏,没什么好说的,关键是降水。全年降水500-800毫米之间,且七八月降水多得和其他月份不成比例,占全年一半以上。就算这样,它们也最多210mm。这种降水的温带季风气候,我叫它“典型华北平原型温带季风气候”。可就是这种气候,造就了大量中国人(尤其是中学生)对温带季风气候的刻板印象。事实上只有这种气候才能说“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季短促”。如果沿海某地降水同武汉,但气温同青岛,它冬天哪里“寒冷干燥”呢?可是考试还写寒冷干燥。事实上青岛的降水已经不是典型华北平原式了。
《雍正王朝》结业试题(资深影迷版) 1.弘历称呼爷爷康熙为大清第一“ ”A.阿其那 B.小钢炮 C.小黑子 D.巴图鲁 2.雍正去江南筹款时在哪个镇受到羞辱?A.芙蓉镇 B.江夏镇 C.蓝田镇 D.江南真 3.狩猎大会上,康熙把太子的玉如意赏赐给了谁?A.归还太子 B.老四胤禛 C.八爷胤禩 D.胤禛的儿子弘历 4.江夏镇的庄主叫什么?A.江庄主 B.江宗主 C.刘八女 D.刘庄主 5.年羹尧第一次被贬时是什么将军?A.大将军 B.杭州将军 C.浙江将军 D.直隶将军 6.岳钟琪接任年羹尧时,第一个参拜的将军是谁?A.穆香阿 B.伊兴阿 C.图里琛 D.穆兴阿 7.雍正继位时第一个下跪的皇子是谁?A.大阿哥 B.三阿哥 C.八阿哥 D.十阿哥 8.十三爷胤祥被释放出来后,前往丰台大营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A.好吃的好喝的还不赶紧给爷备上!B.是我,皇十三子胤祥!C.是谁叛逆啊?D.毕力塔,爷想死你了! 9.四爷给宗人府太监秦草儿多少两银票?A.50 两 B.100 两 C.150 两 D.200 两 10.太子唱的那句“手持什么将你打”?A.棍棒 B.铁棒 C.钢鞭 D.乌龟 11.雍正当了多少年的皇阿哥?A.20 年 B.40 年 C.45 年 D.50 年 12.雍正为什么娶了邬思道喜欢的年秋月?A.为了拉拢年羹尧B.年秋月不喜欢邬思道C.雍正垂涎年秋月的美貌D.邬思道为了自保 13.十四阿哥名场面“难说”,是指什么难说?A.康熙能不能活到八十难说B.大清朝不听十四阿哥的就要亡国难说C.太子会不会谋反难说D.马国成会不会对田文镜~难说 14.下列四位皇子出身最卑微的是?A.皇三子胤祉B.皇八子胤禩C.皇九子胤禟D.皇十三子胤祥 15.整个电视剧中出现的人物,辈分最大的是哪位?
雍正王朝从99年开播就一直被拉踩碰瓷 1、还珠格格。还珠1是1998年夏天播出,那年最火的电视剧叫《水浒传》,“全国平均收视率”高达40%。还珠1不敢跟水浒传比,非要跟1999年播出的雍正王朝比收视率。当时收视率有两套体系,央视和地方台。央视走全国网,地方台走城市网。只有央视一套二套播出的电视剧,才有全国收视率,而还珠格格只有地方收视率。所以1999年全国收视率冠军就是雍正王朝。但是还珠2开播之后,为了宣传就踩雍正王朝,说还珠收视率高于雍正王朝。当年记者们水平很差,全都不会数学,用地方收视率去跟全国收视率比,基数底盘都不一样,怎么比?还珠格格收视率洗脑包一直流传至今,甚至还编出个亚洲收视率,仔细想来都觉得搞笑。还珠的收视率,我查遍文献都没有查到一个可信的数据。2、康熙王朝。且不论这个鸡贼剧为蹭雍正王朝热度开播前临时改剧名,只说这康熙王朝2001年底央视八套首播的,央八收视率跟央视一套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这个剧目前只能找到前13集的收视率和覆盖人口数,都找不到确切的完整的收视率报道。可是因为世纪初互联网平台刚刚兴起,假新闻盛行,多少人就信了这家粉丝的洗脑包。到现在还能看见一些人在吹康熙王朝更火,收视率更高。这怎么可能?不过该剧受众的智力水平也符合该剧的整体质量。3、大明王朝1566。我如果不上网就不知道这糊剧还有粉丝。我b站如果不发雍正王朝视频就不知道这剧粉丝仗糊横行到什么程度,可谓“历史剧圈第一ky精”。首播不到0.5%的收视率被芒果台雪藏,2018年为了卖剧雇一波水军写通稿,碰瓷拉踩经典老剧。这两年看雍正王朝火了,几乎每个热门视频下面都要找存在感。粉丝话术几乎一致:吹艺术性高,门槛高,有深度……我就笑了,什么叫艺术性?什么叫门槛?什么叫深度?从电视剧里找艺术性,看深度,这是多么low的人?怎么看个电视剧还看出自我优越感是吧?文艺为大众服务,这是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来一直不变的宗旨。而服务于精英键政小圈子的糊剧能不能独自美丽?大明王朝1566是不会独立行走的废物吗?非要雍正王朝背背抱抱才行?
为什么剧中的老二老三自始至终没有胡子? 相反的是老四一出场就有胡子,导演是怕唐国强太奶油吗?
【唐门】四四的玉爪挺诱人的 真想上去舔一口,太白嫩太修长太贵气了
唐国强老师来b站了 最近雍正王朝太火了,久未露面的唐国强第一次来b站,还亲自盖章四四和十三这对cp。
雍正王朝当年有多火? 这部剧首播在1999年央视一套黄金档,和大红大紫的还珠格格是在同一年,当年收视率高是正常的吧,毕竟央妈一家独大,覆盖人群广,但是这部剧过了二十多年依旧经久不衰,而且源源不断吸引新观众,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了,本吧有经历过首播的观众吗?能否讲讲这部剧当年有多火?
2324寒潮也很强,但是数据目前我还没有统计,我有空肯定会补 2324寒潮也很强,但是数据目前我还没有统计,我有空肯定会补充进去。
51-70标1均0度线是非常重要的本底分界线 51-70标1均0度线很重要原因有以下1.从70年代起气候就开始变暖历程了,五六十年代代表刚刚结束小冰期时期的水平,和民国时期也就是上世纪前三十年气候水平基本一致,上世纪前三十年也是气候最正常化时候的水平,也是最能代表本底的2.线以南城市香樟多,以北女贞多,以北国槐多,以南相对少见,说明线两侧植被存在明显变化,虽然气候变暖,但是强寒潮并没有减少和减弱,平时温度差异可能不大,但是冷平流来的时候表现差异非常大,而这正好决定植物的生死3.气候考察周期不一定要以30年为标准,51-80标开始考虑年积温和极端低温平均这两项指标作为1均以外的附加标准,就意味着51-80的1均达到0度也照样是暖温带,比如淮安和许昌4.早年的0度线非常重要,0度线以下意味着河流常年结冰,蔬菜不能露地越冬,常绿阔叶树只能在小环境存活不能在无保护情况下大量露地生存,而气候变化是漫长的。
雍正为什么要让弘历赦免李绂? 读书人在历朝历代都得罪不起(皇帝死后的事情自己管不了),雍正不希望弘历像他一样得罪读书人也不愿意弘历留下骂名,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不得已终结新政,这是帝王心术的体现。
西安大秦文明园的中东海枣和华盛顿棕 一共二十几棵。
唐国强是中国男演员中的顶流 网络榜单被雍正三国持续霸榜,高山下的花环霸了战争片榜单。糖果老师yyds!
淮安市区在土壤植被方面是无可争议的北方 气候上也是属于华北气候系统,只是指标刚好达到亚热带而已。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