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绒草帽徽 火绒草帽徽
关注数: 9 粉丝数: 640 发帖数: 20,561 关注贴吧数: 22
转载:旧欧洲军队的耐储饼干 硬面包或者说是硬饼干是一种极耐储存的食物,这种用面粉、水,偶尔也加点儿盐烤制的硬面饼历史悠久,据说要追溯到史前时期。由于烤制之后缺乏水分,可以久藏不坏,所以一直是航海的人们必备口粮,水手们一般称之为“船饼干”、“海饼干”或“海面包”,当然还有更动听的名字——“铁皮饼干”。这种不经发酵的烤死面饼子热量和蛋白质水平相当不错,还含有人体所需的一些维生素,成本低廉,制作工艺也很简单,适合大批量生产,作为大兵们的口粮非常合适,数百年来一直是欧美军队的主要食物。没什么水分的硬面包在干燥的条件下几乎可以无限期地保存下去,1898年美西战争期间,就有倒霉的美军士兵吃到过三十多年前美国内战时生产的硬面包。不过在船上这种潮湿的环境中,再结实的木桶也保护不了里面的硬面包,发霉变质司空见惯,象鼻虫及其幼虫更是硬饼干里的常客。水兵们天天吃饭都得想办法赶走里面这些不受欢迎的住客。硬面包的成分既没有油,也很少有盐,吃起来毫无味道可言,不过这算不了什么,最大的缺点就是——真的很硬!通常情况下硬面包往往经过四次烘烤,到最后脱去水分的硬面包跟用面粉做成的砖头差不多,“铁皮饼干”的名声真不是吹出来的。 在丹麦海事博物馆里有一块放了几百年的海军饼干,看起来还没有坏。
从这方面看,苏联是真不行,而且不为人民考虑 直到1990年,整个苏联除去波罗的海三个加盟国以外,都远远没有实现汽车普及。在苏联核心的俄罗斯,1990年的千人汽车保有量也只是刚刚突破50,也就是说刚刚开始汽车普及而已。 造成这样的情况一个原因是穷。另一个原因,苏联缺乏给普通人开的廉价小车。苏联最接近廉价小车的拉达车,长4.07米,宽1.6米,重955kg,1.2升直列四缸发动机最多输出65马力。倒是比其他东欧国家的小车气派。但是苏联老百姓很多都买不起呀。这车是靠的菲亚特。 波兰到东欧剧变之前,千人汽车保有量超过了100。很大程度上是靠的菲亚特126P。这个小车一直生产到21世纪,总产量高达331万辆。值得一提的是,这款小车在改革开放数年后也曾大量进入中国。期初售价才5000元!那个万元户年代的5000元!后来炒到了2万元一辆。通过易货贸易从波兰进口了大概有3万多辆。用的是我国的电视机一类的轻工业产品。按理来说造汽车更难一些。为啥反而我国能用轻工业品换汽车?就是因为计划经济的缺陷……波兰的菲亚特126P算是中国私家车的敲门砖。在中国,有关于它的电视剧《嗨,菲亚特公司》。以及著名小品《赶场》。 相应的,到1990年,南斯拉夫的汽车普及率跟波兰类似,千人汽车保有量也超过了100。很大程度上是靠“yugo”小车,这车生产了79万辆,甚至出口到美国。这车也是靠的菲亚特。到1976年,全南斯拉夫36%的家庭拥有自己的小汽车,每1.8个家庭拥有一台电视机,每2.1个家庭拥有一台电冰箱。肉类、蛋类和乳制品的消费量猛增,而家庭收入中用于购买食品的开支从1952年的54%下降到1976年的32% 南斯拉夫生产的“Yugo”牌汽车是70年代仿照Fiat轿车生产的,在美国的售价只有3990美元,因排量只有0.9升,而当时西方正值石油危机,因此畅销一时。整个Yugo系列从1977年到2008年,30多年间生产了七十九万台,其中包括约25万台的出口销售。 东德则是有著名的Trabant车。刚诞生的时候很惊艳。前置前驱布局,四轮独立悬挂,一体式车身。结果因为僵硬的计划经济,没啥改变一直生产到90年代,那会就很垃圾了。想想看日本同时期的奥拓啥水平?三代奥拓都出来了!国内之前的“快乐王子”奥拓,江南TT,其实是二代奥拓,还要老。 最值得一提的是捷克。这个国家算是比较可惜的了。人家是自愿跟社会主义阵营走的。国内精英阶层在意识形态上倒向苏联!而且生活条件也好。可惜,后来捷克的经济改革被苏联粗暴的打断。至此之后国际社会算是知道苏联是啥德性了。我认为后果其实很严重的。捷克在1969年推出的斯柯达100。这后置后驱,三厢轿车!达宽1.6米!当年的紧凑型轿车的标准!1L的直列四缸发动机也能够输出高达57马力!在1977年停产前,它累计生产了107万辆,而此时捷克斯洛伐克的千人汽车保有量也超过了100辆。到东欧剧变以前,捷克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少有的有半数以上家庭拥有汽车。 从国民拥有的小轿车这个硬指标就可以看出来,苏联国民的生活水平并没有那么好,而且当局对于改善国民生活的很多地方也比较漠然。倒是捷克等国家,可比很多人想象的滋润。 至于现在的捷克。捷克拥有全欧盟最高的人均病床占有率和高等教育接受率。首都布拉格的人均GDP水平甚至只低于卢森堡,排名欧盟第二位。捷克统计局发布最终数据,2017年捷克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4.6%。人均GDP20370美元。同年中国人均GDP被认为可达8900美元。2017年捷工业生产同比增长5.7%。其中,电子设备制造增长最快,为9.6%;其次是机动车制造业,增长9.1%;下降最快的是其他交通设备制造业,降幅为11%。至于物价,据说25元人民币的价值能在餐馆吃饱一顿饭,出租车起步价相当于11元人民币。 汽车数据主要来自于某乎的作者 鱼非鱼 。他的《汽车历史画报》专栏很好看。 不过苏联汽车工业也有值得骄傲的地方。拉达尼瓦,开启短轴距越野小车的乐趣。据说往西方世界也输出了不少,广受好评。另外据说上面的拉达车,是在菲亚特的基础上强化的。撒切尔夫人时代出口到英国,皮实耐用堪称越野轿车,而且非常便宜。因此一度是英国十大畅销车之一。
转载一下户外大神谈酒精炉 最后对炉具做一点总结,明天要开始说其他东西了: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炉具的选择要考虑环境,钓鱼用的酒精炉哪来探险,往往会拖后腿。 如果是探险级活动,气炉首推msr反应堆,汽油炉可以考虑军用炉或msr xgk expedition,煤油炉推荐msr xgk expedition。 如果是一般户外活动,一体式气炉推荐msr小火箭和soto 310 od/1rx(有高海拔或低温需求的话),分体式气炉推kovea camp4,油炉推荐msr 耳语。柴火炉要么选择带强制进风的,要么选择小虫柴火炉及类似复刻品。 酒精炉想玩玩的话可以DIY,户外用的话推荐使用棉球式,不再详细介绍。 酒精炉的优点是燃料容易获取,药店里面能够很方便的买到酒精,也不需要过五关斩六将的开证明。 酒精炉的缺点也很明显:热值不够。不管结构如何设计改进,燃料热值的短板限制了酒精的户外使用。经历过冬季半小时烧不开水之后,你的观点也许会发生一点改变。真正在户外用酒精的要么是大神要么就是小白。 说到酒精炉,就应该说说一个不算庞大的户外分支——酒精炉DIY爱好者。最开始用易拉罐打孔,后来玩盘管酒精炉,再后来买液化气炉头搭配使用,还有的自己制作增压设备,模仿分体式油炉的效果。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酒精是一种非常邪恶的燃料,白天的太阳下,蓝色的火苗极难看清,很容易引发危险。 另外,千万不要有油炉的瓶和泵去装酒精使用,也不要用原装油炉去烧酒精。原因是酒精能够腐蚀橡胶,包括油泵止逆阀、皮碗、油泵与油瓶接触位置以及油瓶与盖接触位置的O型圈,这会对炉具的长期使用留下安全隐患。 在我看来,DIY增压式分体酒精炉也是不可取的,最安全的的增压方式应该是医用吊瓶的方式,不过我一直没有时间去搞一个出来。 液化气炉头应该是比铜管上面直接打孔来的好,机械加工的喷头总归是比手工打孔精确的多,后面做了的时候再来补充吧。 这款爱路客酒精炉我是不建议买的,任何用户都不建议,好吧~_~除了钓鱼的,他们可以不在乎时间,煮茶的话还是可以用的。 DIY是个坑,别跳,我是认真的。 以上出自于 Guyan8danfei 看了他的户外贴之后,我顿时感觉躲过去了N多个坑
多地狩猎协会被指"权贵俱乐部" 入会费达30万 许红满是湖南省岳阳县新开镇高垅村村民,2009年被当地一名公职人员打猎误伤,导致高位截瘫,但此次悲剧因种种原因并未引起外界关注。5年后,高垅村以南300多公里外的湖南衡阳猎枪声再起,一名农妇应声倒下。两周后,福建龙岩平武县一位官员打猎再次误伤村民致死。 11月30日,新华时评发表评论文章《整治“猎枪上的腐败”不能再拖 》,文章指出,猎枪下夺走的两条人命警示,整治“猎枪上的腐败”刻不容缓;对于“猎枪上的腐败”,必须严惩不贷。同时,要开展全面排查整治行动,彻底堵住枪支、弹药管理漏洞,从源头杜绝官员“猎枪上的腐败”。 该文质问:为何这些干部会有猎枪?还有多少猎枪被干部非法持有? 12月上旬,澎湃新闻调查发现,一些官员打猎乱象背后,存在一个“神秘”的民间组织——狩猎协会。狩猎协会亦存在于其他省份,最初主要由农民组成,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逐渐畸变为官商组合的“权贵俱乐部”。 该狩猎协会一名会员介绍称,加入了狩猎协会,便等于拥有了合法持枪和狩猎的资格,不但每年有半年时间的狩猎期,而且还可参加国内各种射击比赛,享受开枪的乐趣。该受访会员以话题敏感为由要求匿名。 农村地区的野猪泛滥成灾,对农田作物的毁坏规模持续扩大,农民叫苦连天。老李说,当时农民经常因为庄稼被野猪糟蹋而报警,警方压力很大,最后,狩猎协会等民间组织开始“重新成立”,并通过公安部门购买合法枪支。 12月2日,澎湃新闻从湖南省狩猎协会工作人员处了解到,湖南省迄今共有8家合法的狩猎协会,其中1个省级的、3个地市级的和4个县级的。 “其他的协会名额也一样吃紧,每年能等到一两个名额就不错了。”老李说,因为狩猎协会名额吃紧,而想进来打猎的人又与日俱增,使得这些有限的名额成了香饽饽。 按照湖南省林业部门对狩猎协会的规定,每年依据节气的变化,约有半年的狩猎期。正常情况下,10月1日是狩猎期的开始,也是狩猎协会向会员发放枪支的日子 有钱的狂可以琢磨琢磨了。
真实求生之人造肉与小球藻 我会逐渐将人类历史上的一些经验教训发在这里,供大家讨论研究。历史干货为王,谢绝看电影玩游戏带来的YY! 其实我有些不明白,为啥那么多历史上的真人真事教训很多人不研究。 我之前曾经说过在特殊情况下人类抱团起来求生,通过工业的方法制取食物,比如利用酵母的方法。结果被人嘲笑。 但事实上二战期间德国搞过。 二战中,由于粮食的匮乏,对动物蛋白肉食品的需要供不应求,德国的科学家发挥了自己的惊人天赋,制造出了替代品人造肉。德国的科学家开辟新的食品来源。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单细胞蛋白和氨基酸,可以提供人的营养需要。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为了解决粮食的严重不足,就开始研究利用培养酵母菌来生产蛋白质.由于这种酵母蛋白经压榨后很像猪肉和牛肉,所以被誉为"人造肉".因为酵母菌是由单细胞组成的,故称它为单细胞生物,由它生产出来的蛋白质,也就叫单细胞蛋白. 单细胞蛋白是从酵母或细菌等微生物菌体中获取的蛋白质。微生物细胞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例如酵母菌蛋白质含量占细胞干物质的45%~55%;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德国再次开始生产酵母蛋白,德国燃料化学家。大名鼎鼎的合成汽油专家柏吉乌斯,1933年以后进行了合成食物的技术的开发改良,研究利用 可就地取材,廉价易得的原料,制取人造肉的方法。最终使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原料来源极为广泛,一般分为四类:一是糖质原料,如淀粉或纤维素的水解液、亚硫酸纸浆废液、制糖的废蜜等;二是石油原料,如柴油、正烷烃、天然气等;三是石油化工产品,如醋酸、甲醇、乙醇等;四是氢气和碳酸气。最有前途的原料是可再生的植物资源,如农林加工产品的下脚料、食品工厂的废水下脚料等。 可以完全工业化生产 单细胞蛋白生产比农业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少,又不受地区、季节和气候条件的制约,可在占地有限的小设备上进行,不仅数量大,而且质量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就是用亚硫酸纸浆废水大量生产单细胞蛋白酵母,当年产量达11000吨,最高年产达5万吨,称为“人造肉” 而这个东西,其实我国在困难时间也搞过。 1960 年中国的人造肉工艺确实是大打折扣。此时,稻草和菜叶也难以获得,北京的人造肉是使用酒精废液和杂草放在高温下生出的菌霉培养,生产出的实际上是一种菌糊,淀粉感极强却又质地粗糙。而在两年前。北京的某肥料厂率先造出人造肉。首次试制成功了人造肉,制作原料是稻草中的五碳糖和废弃菜叶培植成的一种食用酵母 另外,小球藻被研究者认为富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曾经作为猪饲料的添加剂而言的。到 1960 年,生猪饲养数量骤降,小球藻开始被考虑作为口粮替代品。缺粮年代的冬天是最难熬的,低温之下人们无法种植收获,也很难在室外找到动植物。小球藻的制作工序被简化到最低限:用 1-2% 的稀释人尿放入瓶罐培养即可。不少家长让孩子们在餐前喝一勺人尿提取的小球藻,补充营养。而正规制作出的小球藻饼干的口味接近于海苔饼干。 我之前看到有人推崇在阳台上搞种植,搞养殖。那个确实能够一定程度上进行弥补不足。但是真要将希望寄托在那上面。呵呵,怕不是《我的战争》这游戏玩多了。
转载:真实求生之清朝乡绅避长毛 我会逐渐将人类历史上的一些经验教训发在这里,供大家讨论研究。历史干货为王,谢绝看电影玩游戏带来的YY! 其实我有些不明白,为啥那么多历史上的真人真事教训很多人不研究,整天琢磨着拿儿童玩具去求生。 下面文字节选于大象公会的姚白莞的文章。()内是我根据生存狂思维进行的点评。 男女乘客扶老携幼神色慌乱,口气几近哀求,任凭操着江北口音的船夫高价勒索。 其实,这年的杭州已在年初化为瓦砾堆,根本无香可进。苏南民众租船却更加紧切,一切都是为了逃难。 (要逃难,还是要钱的,摸摸腰包,自己是否担负得起百倍的机票价) 咸丰十年农历三月(1860),由于误中调虎离山之计,围困天京的清军江南大营崩坏,苏南最后的屏障失守。粤匪狂飙突进,五月十九日攻破丹阳、二十六日克常州、三十日克无锡,六月一日已进抵苏州境内,势如骤雨。 长毛的进军速度出乎所有人意料。不等贼兵进城,从来不知战争为何物的大批绅民已在极度恐慌、绝望情绪支配下,纷纷「悬梁、投水」、「阖门自焚」、吞金吞鸦片,动辄数万人。 作为一家之主,你首先要对阖家老小尤其是妇女展开心理疏导,反复强调逃难不是请客吃饭,接下来的旅程异常艰险,惟互相帮衬扶持,终能逢凶化吉。 此外,别忘嘱咐家人近期切不可在阊门外一带抢购物资。为防备长毛依托城外房屋攻城,江苏巡抚徐有壬已酝酿焚毁城墙外侧所有建筑物,包括很多最繁华的商业区。外地兵勇毫无纪律可言,难保不乘机杀掠妇孺。 (战乱时候军队失去纪律劫杀平民的事情很常见) 逃到哪去?跟着大领导走准没错。 常州陷贼前,两江总督何桂清贪生怕死,抛弃数万军队逃到苏州却吃了闭门羹,此后径直去了上海,托庇于租界的英法夷兵,各路官员接踵前往的亦不少,想必是个不错的去处。 不要贪恋家中房舍园池,收拾细软金银,备足粮秣,立即出发。 至于出行方式,晚清江南畜力稀缺,车辆载重有限,轿子则费用高昂又速度缓慢,旱路可以不必考虑。江南水道纵横,日常交通主要依赖船只,苏州大户家家有船。若粮食器物较多,还可以雇佣船只若干。 太平年景下,每船一昼夜租金不过三四百文钱。战乱即便翻上十倍,能雇到也当庆幸。 (粮食要带,细软金银也要带,细软金银的优越性是轻便而价值高。背着百斤粮食逃命不如背着10斤粮食10斤金子逃命轻快,金银必带,不然如何支付雇船的佣金?靠粮食?你背的动那么多粮食?) 你携家带口行至码头,忽有少时同窗黄武举不知从哪里窜出,一把扯住你的袖子。四目相对间,此人缓缓从怀中掏出一册新任两江总督曾国藩六年前写的《讨粤匪檄》,即兴对你讲演了一番大道理: 「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身为读圣贤书之人,要懂得「卫道辟邪」,身为士绅,有护乡保民之责,不如留下一同组织民团,发动孔孟圣战,拯救苍生黎民,意下如何? 面对义正词严的号召,你该怎么办?不妨回以「壮哉,当徐图之!」此外所有要求一概婉拒。 虽说是乡绅,你只是个小人物,改朝换代,殉节取义,不与你相干。至于组织民团抵抗,更是痴想妄念。 面对常州上百绅民的拦路纠缠,两江总督何桂清竟选择开枪击杀多人后弃城夺路而逃。大领导跑路,朝廷正规军不久即鸟兽散。此后,常州在民团组织下「百姓不分老幼,尽登城……固守」,也仅仅坚持了三天即被攻破。 因与何桂清有旧,常州赵氏族人赵起被推举为地方团练负责人。城破后,民团坚持巷战,以至「满城尸横枕籍」,赵起一家三十八口则集体跳进自家园林「约园」自尽。 (这个事不得不吐槽了。之前美国资深生存狂专家写的书,鼓励生存狂要为了钞票自由兑换黄金和持枪的权益去打仗。后者还好说,枪就是美国生存狂的命根子。但是前者……) 曾有常州画家汤贻汾,在长毛还远在武昌时,已准确预见到江浙早晚遭殃,到时候常州城小无以防守。他的对策是携家带口迁入东南第一坚城南京,结果于提前殉国。 早跑未必保命,关键在跑对方向。 但这一路并不会轻松,大量土匪、败兵在该地区出没打劫,最好昼伏夜出。即便成功开进长江,也极容易遭遇纪律败坏的清军水师搜刮勒索。成功登陆对岸后,由于涌入难民太多,通州已经显露出土客冲突的势头,当地部分团练武装甚至开始蓄意杀人。因此,登岸后最好立即转道前往泰州。 最终到达泰州后,你可能因为一路打劫勒索而损失了大部分粮食和财产。不必惊惶,泰州士绅早已组织难民局等安顿机构,每日发放两餐基本口粮。 据《如皋县续志》记载,泰州附近的如皋县在1860-1864四年共计赈济江南难民638030人次,泰州的赈济人数只会更多。 最坏的情况,由于遭遇散兵游勇堵截或长毛「打先锋」,你连江北都没去成。那就真要做好凄风苦雨的心理准备了。你只能避难乡下,其中又大有讲究,山水殊途,事关生死。 江南水乡港汊纵横,曲折环绕,躲避其中颇有迂回余地,不容易被贼人搜获。不少民众全家迁到湖中,平时研习驾船技巧,来去便捷。常州、无锡等地地方官员也多靠大船携家带口开进太湖逃出生天。 避难山中则属下策,江南山岭矮小,无崇峻可恃,容易遭到粤匪和官军轮番搜杀。由于人力畜力驮运粮食远不如船只,即便侥幸躲过搜山,不久也会饿死。 事后有人总结:「避难水乡十存六七,避难于山乡者百无一二(胡长龄《俭德斋随笔》)」。 (这点对于生存狂来说很值得研究。水力实在是便利) 当然,避难水上的生活绝不会轻松写意。 曾国藩曾坐船沿长江东进,见池州以东江心洲上住满了难民,草根掘尽吃尽后,只能吃人肉。冬季严寒,茅棚杂丛,一旦失火,往往延烧数千家,动辄万人冻毙,哭声遍野。(曾国藩《沿途查看军情贼势片》)
从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看生存狂该怎么办   有一时,就是民国二三年时候,北京的几个国家银行的钞票,信用日见其好了,真所谓蒸蒸日上。听说连一向执迷于现银的乡下人,也知道这既便当,又可靠,很乐意收受,行使了。至于稍明事理的人,则不必是“特殊知识阶级”,也早不将沉重累坠的银元装在怀中,来自讨无谓的苦吃。想来,除了多少对于银子有特别嗜好和爱情的人物之外,所有的怕大都是钞票了罢,而且多是本国的。但可惜后来忽然受了一个不小的打击。   就是袁世凯②想做皇帝的那一年,蔡松坡③先生溜出北京,到云南去起义。这边所受的影响之一,是中国和交通银行的停止兑现。虽然停止兑现,政府勒令商民照旧行用的威力却还有的;商民也自有商民的老本领,不说不要,却道找不出零钱。假如拿几十几百的钞票去买东西,我不知道怎样,但倘使只要买一枝笔,一盒烟卷呢,难道就付给一元钞票么?不但不甘心,也没有这许多票。那么,换铜元,少换几个罢,又都说没有铜元。那么,到亲戚朋友那里借现钱去罢,怎么会有?于是降格以求,不讲爱国了,要外国银行的钞票。但外国银行的钞票这时就等于现银,他如果借给你这钞票,也就借给你真的银元了。   我还记得那时我怀中还有三四十元的中交票④,可是忽而变了一个穷人,几乎要绝食,很有些恐慌。俄国革齤命以后的藏着纸卢布的富翁的心情,恐怕也就这样的罢;至多,不过更深更大罢了。我只得探听,钞票可能折价换到现银呢?说是没有行市。幸而终于,暗暗地有了行市了:六折几。我非常高兴,赶紧去卖了一半。后来又涨到七折了,我更非常高兴,全去换了现银,沉垫垫地坠在怀中,似乎这就是我的性命的斤两。倘在平时,钱铺子如果少给我一个铜元,我是决不答应的。   但我当一包现银塞在怀中,沉垫垫地觉得安心,喜欢的时候,却突然起了另一思想,就是: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以上,是鲁迅先生的原文。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鲁迅先生明明有钞票,却说自己忽而变成一个穷人? 鲁迅先生说俄国革命之后存着纸卢布的有钱人又是什么情况? 为什么铜板还那么硬邦邦,商家肯收? 为什么银子还那么硬邦邦商家肯收? 为什么外国钞票,商家肯收? 作为生存狂,多出来的钱 又要怎么办?别说都买罐头,您家里有那么大的地方放吗?
原来日本还真的从清朝请人教射箭,还请到了 以前看过文章说日本在清朝的时候打探清军的射箭技艺啥的,清朝这边严加防范。我当时还以为是清朝方面自作多情。毕竟日本铁炮都是有了的。但是那会看到了这样的文字: 约康熙末年,日本德川幕府曾委托清朝的商人寻求中国的良医、良马等,接着又以重金聘请中国能“教演弓箭籐牌”的人。 最先接受委托的是曾在日本行医的宁波人朱来章。当时土日本的“弓箭俱属本地之物,盔甲亦与戏子所穿无异,近日始偷出内地式样制造。” 于是朱来章带着自已的兄长朱子章、朱佩章到日本传艺,时在雍正三年(1725,日本享保十年)。据日本史书记载,朱佩章是医生,但原本是军官出身,有骑射技能,故日本人时常向他学艺。不久,朱佩章又受幕府之托回国招聘射手和马医。雍正五年,朱佩章带着招聘到的射师陈若采、沈大成和马医刘经光等五人到了长琦。雍正六年八月,雍正的亲信、时任浙江总督的李卫将风闻到的情况密奏朝廷,引起雍正注意,立即要求严加追究。 经李卫调查,陈若采其实是杭州人张恒晫的化名,沈大成则是杨姓某人冒顶的,因沈大成本人是宁波府的千总,应该精通骑射。刘经光则本名叫刘经先,是一个有经验的马医。这些人中间最重要的应该是张恒晫。张恒晫字燦然,杭州人,雍正元年浙江武乡试的第五名武举人。。显然,张恒晫必是一名骑射高手。据日本《德川实纪·有德院殿御实纪附录》卷11载,陈采若(张恒晫)、沈大成等向日本人传授一马一箭,一马三箭,苏秦背剑等骑射法,亦见日方主要是学骑射技艺,因为这确实是清朝八旗、绿营的强项,也是武举考试科目中最难的一项。沈大成还奉命从《武备边要》中摘录有关弓马的内容。在雍正的亲自过问下,李卫等控制住朱来章,了解到日本招聘中国射师的详情,又经多方办理,终究于雍正九年将张恒晫、刘经先及生员孙太源等追押回国,予以严惩。
转载:白银在充当等级物的时候如何交易 因为很多人主张囤银。所以转一些资料。其实我主张囤金而非囤银。 文|何苞旦 在中国古代如何花白银 当时,由于纹银的地位深入人心,国家税收和一般物价仍以纹银为标准,即使在乾隆时代铸造技术提高、很多银锭的成色超过纹银之后,大家仍然以纹银的银两数来为商品标价。同时,为解决银锭成色鉴定的问题,明清两朝发展出了发达的地方公估局体系,主要凭借眼力来鉴定银锭的真伪和成色,并从中收取鉴定费。 市场上的银锭如此成色不一,标价时却又以统一的“纹银”作计量单位,这自然不太公平。因此在现实中,即使商品明码标价为多少多少两纹银,商家也不能对什么样的银锭都收一口价,否则总有一方会吃亏。 如果支付用的银锭的成色比纹银更好,那支付时就可以比定价少付一点,这种情况被称为“申水”(加水、申色);如果成色较低,则需比定价多付一些,称为“贴水”(补水、贴色)。 可见,虽然这类交易以“纹银”定价,但纹银在此已不再是真实的银锭,而是一种衡量商品价格的计量单位,或者叫“虚银两”。到了晚清,各重要口岸都发展出自己的虚银两,如上海的九八规银(元)、汉口的洋例银、天津的行化银等。 而在以纹银为标准的交易中,用各种真实银锭所需多付和少付的幅度各有不同,它们之间也就可以以此区分。比如说,一只重五十两的银锭,如果因为成色好、可以当作五十二两四钱来用,就会因多值了二两四钱,而被称为“二四宝”。相应的还有二六宝和二八宝的银锭。如果能多值三两白银,这只银锭就会被称为“足宝”、“足色”或“十足银”。 以及
为啥很少有展示自己力量的帖子? 一力降十会。老虎不需要练具体的哪个门派的技巧,哪个人去试试赤手空拳打壮年老虎?老虎这么厉害,可能有人会说爪牙尖利。但是归根到底,是肌肉啊,是肌肉在推动老虎行动。 清朝是我国武举最繁荣的一代。所谓“技勇”,实际上主要测膂力。一共三项。头项拉硬弓,弓分十二力、十力、八力三号,另备有十二力以上的出号弓。应试者弓号自选,限拉三次,每次以拉满为准。二项舞大刀,刀分一百二十斤、一百斤、八十斤三号,试刀者应先成左右闯刀过顶、前后胸舞花等动作。刀号自选,一次完成为准。第三项是拿石礩子,即专为考试而备的石块,长方型,两边各有可以用手指头抠住的地方,但并不深。也分为三号,头号三百斤,二号二百五十斤,三号二百斤。考场还备有三百斤以上的出号石礩。应试者石号自选,要求将石礩提至胸腹之间,再借助腹力将石礩底部左右各翻露一次,叫做“献印”,一次完成为合格。凡应试者,弓、刀、石三项必有两项为头号和二号成绩,三号成绩超过两项者为不合格,取消三场考试资格 可见肌肉的重要性。当然了,习武之人不必像练健美的那样秀肌肉。毕竟对于习武之人重要的是力量的大小而不是美观程度。可是网上习武之人展示自己力量的视频,为何很少? 为何不见一些人展现自己一拳多重。能举多重的东西之类的?
搬猪肉日练拳!屠夫练咏春3年 跃上格斗擂台夺金 张君豪、陈以昇/新北报导 英雄不怕出身低!新北市一名默默低调的搬运猪肉屠体的工人陈志晃每天深夜默默著开著货车、往来新北市肉品市场载运电宰猪肉屠体,在夜深人静民众入睡期间支手搬猪、分切各部会肉品再默默地送往板桥、双和地区的市场摊商。 每晚他都要运送超过两车接近30隻肉猪屠体。两年内陈志晃出赛搏击、散打、综合格斗、拳击共13场比赛、并拿下多面赛事金牌。 后来因为3年前看了电影「叶问」很喜欢电影中武学大师比武风范,陈志晃谦虚说:「简单说,这就是中二心态发作啦」开始学习武术咏春拳、但刚开始却苦无师资。 后来陈志晃透过网路资讯,找到了香港功夫节目《功夫传奇》的主持人兼资深武术教练Jerry Young杨永勣老师,陈以自己学习的咏春拳动作,寄给杨老师改正,老师给他意见、观念、战术上的指点后,他便继续发愤苦学。 陈说自己觉得咏春这种武术和一般武术的不同处在于:「咏春很有逻辑、对峙中很强调冷静和理性,靠著结构和拳理攻防找出对方破绽」 陈志晃谦称,他16年才投入武术学习,才学了几个月就到处参加武聚交流:「刚开始也是被打得乱七八糟的、可是武术就是得从战斗、对练中练习!」后来16年底参加台湾第10届WAKO踢拳道拳接触比赛就拿下第二名。 陈志晃参赛经验丰富后,培养充沛的对打经验,越打越好先后拿下7场赛事金牌,并且在17年10月首度站上台湾MMA格斗赛事最高殿堂RFC中华民国综合格斗协会举办的业馀分站赛, MMA赛制是格斗运动最激烈最危险的赛事,选手对战从战力踢打、近身抱摔到地板缠斗都开放,加上除了护齿支外没有任何护具。陈志晃迄今已参加4次RFC铁笼赛,且获得分站、决赛各一次银牌佳绩、虽然常常带伤返家,他迄今仍乐此不疲。 陈志晃秉持对武术的热爱,不畏惧武术圈部分对他质疑的声音,不断的用实际行动和反覆锻鍊、修正追逐自己的武术梦想。 陈谦虚说:「我只是两三年前看了电影,然后到现在都没有正式学习过武术,但我花了很多时间在锻鍊、学习武术对打的相关知识,然后付诸实行。」 陈志晃经常深夜搬运猪肉、分切转送肉品到凌晨。他经常趁凌晨3点多工作完毕后,利用24小时开放的便利商店与武友、学生练习基本动作和对练。 也因此他把自己训练、比赛两三年建立的训练模式kuso命名为「小柒家实验武学」对于执著武术这条路,陈没有太多冗言赘语,他强调:「去练、去行动。就一定会有收穫」▲陈志晃每天搬运分切猪肉体能消耗非常大,但他凌晨仍利用便利商店与同好切磋练习。▲陈志晃每天搬运分切猪屠体体能消耗非常大,但他下班后仍刻苦习武,丝毫不放弃任何进步的机会。▲陈志晃每天搬运分切猪屠体,每片重达约6-70公斤,他笑称就当是天然的重量训练。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