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宜轩
吾宜轩
关注数: 187
粉丝数: 395
发帖数: 9,406
关注贴吧数: 31
一泡情绪稳定的茶 人生五味,喜怒哀乐悲,与生俱来,少一样都不完整。我们从该喜则喜,该悲则悲的孩童到了该喜不敢喜,该悲不敢悲的成年人,看似在调控自我情绪,以此为“稳定”。然,并没有向好,抱怨,焦虑,暴怒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早已稀松平常...
百花堆里的茶~ 玩个小品种合集: 简单介绍下,四款茶均产自百花岩,山场周围百花盛开,故此得名“百花岩”。百花岩中间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缓缓深入山场深处。百花盛开的地方所产的茶是否有百花的味道?最终还是得茶友们自己过口感受。 雪梨:雪梨香很足的一款岩区茶,树龄也老,韵味足。 北斗:陈了一年,其他特点不赘述了,就很耐喝,汤醇厚,喝着很舒服,喝着舒服足够了。 铁罗汉:花果香、铁锈味、奶香、木质感,清凉感...这款铁变化的丰富是一个亮点。 石乳:入口便是乳香和花果香的复合味儿,跟铁罗汉一样属于成名很早的一款茶了。
安逸的下午茶 老丛适合一人细品,慢悠悠的,一水接一水...再抬头,已是华灯初上
今年的口粮肉--“向小园”来咯~ 这款肉秉承着它水感细腻的一贯作风,今年的香更雅致,桂皮带花果香,清凉感足,有意思的是,今年的向小园越往后泡喝着越舒服,清甜带着木质感,一种清洌的感觉,如入山林之境,优哉游哉~ 口粮说成这样,不得好好试试这款田园风,看看我有没吹牛.... 价格: 380元/半斤 750元/斤
“喝的住”的茶 这些年北斗这个品种喝的少之又少,总觉得少了些鲜明的特征。近来再喝,反倒是“喝的住”的茶。所谓“喝的住”就属于越喝越开,越喝越舒服,不需要惊艳,不需要张扬,喝着喝着就会有种满足感...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感觉是看着这些茶长大的,也可能是它们看着我变老...
来了来了~2023的新茶团购来了 去年大旱后,目前试下来的茶普遍甜度和清凉感都不错。 凉肉:这款从2017年到现在连续6年团购了,早成了很多老茶友的固定口粮。今年采摘偏嫩,辛辣桂皮香显,带着雅致的花果香,奶香很足,香气雅致,汤感干净清爽,清凉感足。吞咽后余韵比往年更长,今年的凉肉值得推荐... 慧肉:这款是团购的第四个年头,也是每年销的最好的一款团购茶。今年桂皮香带着特殊的花果香气,水感细腻,甜度高,回甘生津持久..薄荷感强烈,余韵长。去年的同款属于略凶的风格,今年品着就很“春天”...... 慧苑老丛水仙:这款是去年开始做的,也是早早就卖完的一款茶。性价比贼高的老丛,去年丛味很显,今年的丛味带奶香,老丛内敛的特性喝着特别舒服,越是尾水越是巴适~ 今年的三款茶都值得细品,喝着都很舒服,跟去年的气候有关。废话完了,上茶... 凉肉: 350元/份 (2.5两) 慧苑肉: 500元/份 (2.5两) 慧苑老丛: 650元/份 (2.5两) 活动时间:9.16-10.5号 付款方式:微信,支付宝直款。二维码(可花呗,信用卡) 活动方式:3款茶可自由搭配,亦可单款购买尝试。参与团购的茶友试茶满意后,可以同样价格再购买一次。(老规矩了)
大旱后的新茶 今年的凉肉清凉感,甜度,奶香都蛮明显的。除了桂皮香还带着一种花香(描述不来),有意思。
高贵的出身不一定有高贵的价值 晚上品了款今年的竹窠肉桂,怎么说呢,你能感受到它底子的高贵,但表现的确是平庸。 骨头虽硬,却撑不起一副皮囊。观叶底采摘偏老了,偏老采的茶更显醇厚,更适合焙火足喝汤感,做青环节就要做到类果香熟,也就相应更耐吃火。这类工艺反倒是很多老茶友的大爱,厚而稠的汤感,喝起来韵味很足且有劲,还有浓厚的果香味儿,像极了多年烟龄的烟友对高焦油含量的迷恋...抿上一口,油然而生一种幸福的满足感...
夜品曼陀峰老丛 开袋就是一股幽幽丛香飘散出来,单闻干茶就有种沁人心脾的感觉。这大约就是好的老丛的魅力...阴柔之美,不经让人想要探寻她的内里... 曼陀峰自古就是有名的山场,在牛栏坑边上,在慧苑坑边上,跟两个C位大佬形成了一个核心三角。这里的茶不管肉桂水仙还是其他品种,大多都是有年份的。所以曼陀峰的茶大多喝起来有个很直观的感觉,岩韵强,汤感有力。 这款老丛自是不例外,说它阴柔之美也原于它的温和,内收,不紧不慢...看似你在泡“她”,实则都是她在拿捏控场,没有跌宕起伏,有的只是平和的娓娓道来...回甘生津如涓涓细流经久不息,幽幽丛味夹带着兰花香萦绕在口腔不愿散去。不管你闷泡它还是秒出汤,它依然不慌不忙,平稳析出,像是在告诉你:“慢下来的才是生活。”又像是在告诉你:“要懂得跟自我情绪和谐相处。”
好茶一定是有记忆点的 试了2月多的茶,终于试到了款满意的高端...沸水冲下去的那一瞬间就知道有了...这大约就是经验堆砌出来的下意识,而非玄学... 这样的山场香幽水细汤厚是基础中的基础,鲜明的特点才是重点。个人很喜欢幽香中带锐的肉桂,具有穿透力,这类茶饮后基本满口余香,经久不散...显然枫树窠满足了我的喜好。再有就是今年的枫树窠出了比较清晰的栀子花香,让我想起了多年前被茶友称为“傻子花”的倒水坑肉桂。这些年时不时的还有茶友跟我念叨这款茶,经典就是经典,能深入记忆...
(活动)柴米油盐酱醋茶~ 这段时间跟几个一二线城市的996茶友交流,才知道日常他们就是大杯泡,每天一壶茶,提神醒脑,利尿通便的,经常熬夜加班抽烟啥的,每天都有一定的茶量亦不容易上火,这点相信每天喝茶的茶友都深有感受。且大杯泡久闷不苦涩,反而甜度更好,滋味更足,内质好些的,清晨一口,还能口吐芬芳祛除口腔异味。周末了再安安静静的泡上一泡琴棋书画诗酒茶,惬意~ 是呵,前者为养身,后者为养心,二者相合即为养生了。茶最初的宗旨本就是健康,老祖宗一代代传袭下来的,亦不用证伪。而近些年随着茶文化的推广,茶似乎慢慢偏离了轨道,功夫泡成了主流观念,亦成了闲暇时光才能有的奢侈品,茶友们更多的讨论是好喝与否,价格高低,亦不在听人谈喝茶之后的身体变化。
品一泡百年树龄的牡丹 喝泡百年老树上采下来的牡丹,产地磻溪。这是一泡杂拼茶,里头有大白,大豪,菜茶,树龄都达到了百年上下,拼一块一共10来斤成品......基本面一说,大伙一定有所期待,逼格满满的。我也不例外...毕竟岩茶的百年老丛那深远的老树气息给我留下了太多的美好记忆。 喝茶这么些年,习惯了以内质说话。即便牛栏坑山场的茶,我也不会带着先入为主的好感去放大它,毕竟没做好,没做出特点的牛肉每年皆有。这泡百年入口香甜,水感汤感都不错,且不论百年的气息(没体会到),就吞咽后的存留上跟正常的磻溪茶就差了不少。不应该,都在这片土壤上活成了百岁,岂还弱于晚辈?问了山场主人才得知,除了菜茶是土生土长的外,大白,大毫都是其他地方移摘过来5.6年的茶树,养了5.6年,今年才开采。不晓得这是否是这泡茶内质还欠缺些的主因,但终归这泡百年喝着跟我的期待还是差了一截... 品茶最终是品其味,几乎所有的信息都在“味”里,就看你能品出几分~
茶这个难有标准化又鱼龙混杂的行业,让很多人望而生畏甚至敬而远之。也因为其没法标准化,也导致了众说纷坛,故事满天飘~所以我常说,茶不复杂,复杂的都是人。那抛开人为故事,我们如何去基本的评判一款茶的大概品级呢?今儿个我就粗略的跟大伙分享分享我的观点~尽量化繁为简...
众所周知,武夷岩茶独具岩骨花香,那么我们就得先从岩骨说起。毕竟没有骨头的岩茶就不叫岩茶,那么岩骨体现在茶汤上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我把它分为三点,今天就先讲第一点:茶汤厚度。
茶回味的持久性 之前说过茶汤厚度,茶汤吞咽后口腔中的饱满感,再加上茶回味的持久性。基本上就把岩骨体现在茶汤中的三要素框架给打好了。接下去就是些细节的填充。比如香气的类型,水感的细腻度等。框架为骨,加以细节的填充,一泡完整的茶汤里的故事也就齐了。
茶饱满感得表现 关于茶的描述总是很难具象的去表达,毕竟每个个体所能感知到的程度都存在差异性,有的人口腔敏感度高,有的人口腔敏感度低,比如常年抽烟喝酒的。再有就是品饮上有的人常年过口好茶,对一些词汇的描述就容易理解,而很多刚入门或是在学习过程中的茶友在这些词汇上就没法具象的去感知。因为缺失更多的对比,就很难树立标准,如果市场都是一分钱一分货的对等销售的话,也没那么多复杂的事儿了,花钱喝就完事了,久了自然就有记忆点了。然而市场之乱,是所有茶客所共知的,但即便如此,岩茶爱好者还是蜂拥而至,那么习茶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应该去抛开价格,抛开故事,先探寻好茶的本质,打好基础呢?这样即便市场再乱也于你无关了,至少花出去的钱也都能获得对等的茶品了。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了,接下去我们就讲讲饱满感吧。
说到苦涩感,很多茶友都会皱下眉头想象着,如果茶只有香甜该多好啊。毕竟单一的谈苦涩总是给人一种不好的感觉。 我也不喜欢苦涩,比如至今我都吃不来苦瓜。但却能接受茶的苦涩。当然,只有苦涩的茶亦或化不开苦涩的茶没人会喜欢的。这里不得不提下的是,人的味觉感受器是有阈值的,低于阈值的呈味就感受不到,而每个人的阈值是不同的。这也是为什么茶喝的越少的人,越能感受到茶的苦涩,因为阈值太低。
众所周知,武夷岩茶的常见品种就有几十种,每个品种都有属于自己的品种特征和品种香气。比如肉桂的桂皮香,水仙的兰花香,水金龟的腊梅香,佛手的雪梨香等。这些都是品种自带的香型。也是用以识别品种的方式。除了不同品种不同的香型外,茶还具有工艺香,也就是茶制作过程中茶叶内含物质通过相互间的化学反应产生的新的香型。例如:栀子花香,桂花香,蜜桃香等。茶又根据做青过程中发酵的轻熟度,依次呈现,花香型,花果香型,果香型。所以每款茶从采摘到制作到成品,它的香型都是复合型的,既品种香+工艺香。或整体以花香形式存在,或整体以花果香和果香形式存在。尤其是肉桂,它的香气物质含量高,做出来的香型也丰富,也是它能成为武夷岩茶当家花旦的重要原因之一。
派茶开始咯~ 前15位得~
时间:4月27日20点 茶品:2021头采针 10克 2021特级牡丹10克 2021一级牡丹 10克 2021春寿10克 产地:磻溪胡林 份数:15份 参与方式:前15楼得即可 等级要求:本吧6级以上 获取方式:➕v给地址
磻溪头采走起~ 一款茶味还挺足的针~不仅仅鲜甜甘爽
新人晒个图水个贴~ 还是牡丹的茶味更足些.....高山环境的茶除了海拔,生态外,土壤结构还是不能少的。才能构就一泡香雅,水细,汤水厚实,耐回味的茶......
磻溪胡林头采~ 高山茶最大的特征就是香气雅致,水感细腻,甜感足,汤水厚且绵滑......
磻溪头采银针上新~ 试了十多天银针,磻溪古坪头、东家山、湖林等。最终还是喜欢这款,对,去年同款的磻溪头采。高山茶的特点,绵滑,香甜雅致,水感细腻,耐泡度佳。大约岩茶喝多了,对茶味和余味始终会有追求。而这款针也挺好的满足了这个需求。整体汤感也就更丰富了。多的就不介绍了,去年喝过的茶友都懂。最终还是让茶说话。 另,今年的白茶价格再次稳步上调,但相比于绿茶和红茶的头采而言,个人以为它离天花板还有些距离。再有就是好山场品质茶的价格在未来会越来越凸显,而普品价格反而会停滞不前,甚至回落。依据嘛,可参考你熟悉的那些已经细分成熟的茶类,包括一些细分成熟的玩物。终究好的东西总是稀缺,追捧的人多了,价格就上去了,普品永远是普品。来吧~先试样[社会社会] 茶品:磻溪头采银针(2021年) 价格:2两/330元 (份) 图略渣,轻拍[旺柴]
团购来咯~一款柔情的铁罗汉 活动~一款柔情的铁罗汉 有不少茶友一直让我找找有意思的茗丛做活动,既然是有意思,那就必须有特点。从去年9月份收茶开始就一直想找款有特点的铁罗汉,试了不少,都没满意的。今儿个终于发朋友圈了,大家懂得[旺柴] 都说铁罗汉具有铁锈味,我也没敢舔舔锈铁,也就不懂这种氧化的味道了。那今儿个说的这款铁罗汉是一款“柔情铁”,绵里藏针,刚柔并济。馥郁的果香是它的一大特征。至于水感细腻度,香的雅致这些就不多概述了,这些本就是一款好茶该具备的基础。因茶品数量有限,大伙尝尝鲜就好。[666]
武夷岩茶的存储的南北差异(下)--北方仓 上一篇说过南方仓储的一些存茶方式和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法。方法有很多,目的就是为了尽量的控湿和控温,不然的话茶就容易变化,陈放中出酸,出杂,严重的返青等等现象就出现了。从这点上看,北方仓的处理方式就不同了。
武夷岩茶存储南北的差异性 喝茶呢确实是件费劲的事儿,但往往费劲的事儿才越发的引起人的注意与喜好。诚然,没有挑战性的事儿谁又会放在心上呢......作为茶友,选茶上已经是费劲心思了,买了又买,试了又试,终于碰上心头好了,却又面临起茶存放中善变的问题。茶时而好喝时而不好喝的,像是有了心情,阴晴不定的。茶的变是必然的,毕竟地球上的事物每一秒都在发生着变化。那如何相对稳定的变呢?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大多数茶友会忽略的或者没做好的存储方式了。甚至包括很多茶农茶厂,在茶仓这块做的都并不完善。就目前而言,我自己有意识的存下来最老的茶7年了,每年会尝试感受,没有复焙过,没有返青,也偶有喝过存了十几年下来的好茶,但终归极少,当然今天要说的并非陈茶有多好喝。重点还是茶仓这个困扰很多茶友的问题。我也不例外,即便关注研究了这么些年,也只能是总结出一些经验。茶就跟中医似的,有大体的方向,却没有固定的模式。因地制宜,因茶而定。茶的大体方向其实就两块,一个物理变化,一个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就是水份含量的高低。化学变化就是水份,氧气,光导致的内含物质相互间的化学反应。品质变化的众多因素中,水分是最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尤其是茶叶内含水分,它是贮藏茶叶内含成分进行化学反应和微生物滋长的基本条件。茶叶含水量高,其内含成分化学反应就剧烈,茶叶品质劣变就严重。包括霉变啊,返青啊这些让茶友们闻之头疼的事儿。
年底豪礼团购~ 年底开团咯~ 过年了,给自己备份新年好礼~在此特精心搭配了一份茶品做为活动回馈于茶友们。每一款茶都是用心选择的,特点鲜明,值得品尝。愉悦身心的同时,也是增强对武夷岩茶阅读力的好材料。[社会社会] 茶品:慧苑坑老丛水仙 2泡 慧苑坑肉桂 2泡 曼陀峰老丛水仙2泡 悟源涧肉桂2泡 枫树窠肉桂1泡 枫树窠百年老丛1泡 竹窠肉桂1泡 牛栏坑肉桂1泡 (共计12泡茶) 价格:1388元/份 (包邮) 数量:66份
亲民的口粮肉桂~ 一款香幽,水细,稠厚,耐泡的肉桂~700一斤的价格~有需要的来。没有文案,没有故事,没有情怀,用茶说话
来一款暖冬的红茶 冬天了,女士们可以喝点红茶暖暖胃了。男士们可以给媳妇准备冬天的第一杯奶茶了。[旺柴] 这是一款花果香带蜜香的红茶,水感细腻,香气雅致,还蛮好喝的。每年都有些茶友会让我带些。今年就顺手做个活动吧~ 茶品 正山小种 价格 280/半斤 (小泡袋+简易包装) 来吧~
《团肉来咯》一款卤味双拼 众所周知,今年茶叶减产,涨价风声不绝于耳。然并卯,大多数茶厂价格还是稳定的。即使有涨的也仅是略微上浮。但减产是事实存在的,水仙产量大约少了一半,肉桂少了1/3。 干旱年的茶有个特点,叶片偏薄,做青焙火上就要更细致小心。而且从以往经验而言,干旱年的茶品质往往更好,今年自然亦是如此。 此次武夷山行,试了好些款口粮肉桂,都蛮有特点的。选择多了,反倒举棋不定了。博爱是没办法滴,点兵点将选了两款,整个卤味双拼。一款香幽水细,一款浓锐霸气。
来一款好喝又便宜的水仙团购吧
安利一款有意思的银针 今年对于茶农而言无疑是悲哀的,毕竟旱导致了减产。但对于茶客倒是值得高兴的,虽然减产了,虽然茶青叶片薄了,但品质反而更好了。记得上一回这样的气候要追溯到2014年了。 在岩茶将要出来之际,安利一波适合炎炎夏日品饮的白茶。也算是近几年来我喝到的为数不多的好白茶。不管什么茶,品质是吾宜轩的基础要求。
[水贴]闲聊“岩韵” 依稀记得上回谈岩韵是在2015年,写于百度贴吧。时隔5年,过口的茶水以吨位级增长。再谈岩韵,似乎总该要有不一样的理解,亦或更进一步的细化,亦或能更简单明了的阐述.......
闲谈“岩韵” 依稀记得上回谈岩韵是在2015年,写于百度贴吧。时隔5年,过口的茶水以吨位级增长。再谈岩韵,似乎总该要有不一样的理解,亦或更进一步的细化,亦或能更简单明了的阐述.......
加这次算是第四批壶了吧,每次大约间隔半年之久。期间总是有茶油问及壶啥时候做好,我总是无奈的说,快了快了。终究我非壶商...... 这次推出的是更好一些的壶,老款乳鼎。说到这把乳鼎就要提及两个人,一个是潘庆良,紫砂大师徐金根的弟子,生性低调,属于墙内开花墙外香的那种; 另一个是桑宝安,在宜兴丁山沉浮多年,因为刻绘辩识度极高,极难效仿,近年来日渐脱颖而出,人性情,刻绘也随性。桑老师初到丁山受助于老潘,十年终于唤来两人协手,算是英雄相惜,缘真是妙不可言。 这只乳鼎是老壶款,与常见的不一致,老壶款更显内敛,新壶款凸凹有致,但鲜见刻绘,一种说法是乳鼎刻绘象纹身的女人,归属于女汉子一类的。但老壶款却不一样,反显风雅.......
传统的烟正山小种~活动 年前偶得茶油赠予的几泡烟正山小种,饶有兴致的尝试了下。浓郁的松脂香气,桂圆汤香和入口的甜感还是给我这个岩茶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讲真一直也没认真的去了解过烟正山小种,想来以往喝过的大约也只是低端的烟小种罢了,让人起不了兴趣...... 随后跟桐木里的老师傅聊起了烟正山小种,才对这块有了更深的了解。比如青楼的工艺制作.比如选料上不易用太嫩的青料,像芽头啊,一芽一叶啊是不适合做烟正山小种的。而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熏制的材料....... 众所周知熏制烟正山小种用的是松木,例如黄山松,马尾松。熏制的过程中,木料中的油脂成份随着烟气被茶青所吸收。形成了茶汤中的桂圆香气和松脂香气。那烟气呢?似乎烟正山小种该有较强的烟气,就好比熏腊肉一样。然而好的木料熏制出来的烟正山小种几无烟气,熏制出来的茶汤很纯很柔和的松脂香伴随着茶本身的花果香,蜜香。那么何谓好的木料呢?此类选材必须是陈腐多年的老料,油脂丰富,且因木料陈腐后,油脂变的更纯更柔和。玩过木头的大概都知道,比如老山檀香,新料味大且冲,陈腐过的,气味柔和,带奶香。再比如燃烧沉香,随着烟气挥发出来的是淡雅的沉香特有的气息,燃烧完,身上附着的亦是这股纯正的气息,并无烟味。然而燃烧一根普通的木头,烟气挥发出来的是复杂的气息,浓烈刺激,烟味重,燃烧完后,身上附着的更多的还是一股子烟味。同样都是以烟气的方式适放出来,最终的气息还是取决于烟气中不同成份的含量。 大致了解了烟正山小种后,便跟老师傅定制了点烟正山小种,选用桐木高山老树野茶的料用着陈腐多年的松木油柴(亦称松明)。头一次定制心里也没底。前几日收到后,反复尝试了下。确实很纯的松脂香气,气息柔和并不浓烈刺激,几无烟气,伴随着茶本身的花蜜香,水感细腻清甜。挺值得玩味的。而且烟正山小种本也具有越陈放越好喝的属性...... 故事说完了,有兴趣尝试的茶油可以找我了。数量有限哦。看二楼吧
2018年底活动贴(肉宴) 新年将至,跟去年一样,整个“肉宴”回馈给老茶油们,感谢茶油们一年又一年对吾宜轩的支持。在这个虚拟的网络里,从未照面,仅凭文字的交流,能得到茶油们的信任,乃我的荣幸。 做茶数载,每一年对茶都有新的理解,也是感慨万千。从择茶,仓储,包装,茶的转换,气候对茶的影响等等。每个都是一个大的课题,又环环相扣着。也因此有了“茶有时好喝,有时不好喝之说。” 在品质保障的基础上,如何让茶油们更稳定的喝好茶是我一直在探寻的...... 2017是个丰收年,靠天吃饭是农产品的宿命,当然工艺亦很重要。2017年8月推了款团肉,也是深得茶油们的喜爱。那么团肉如此,更好的肉该是怎样的呢?看二楼吧。
2018.1-3月购茶贴 大约是新年新气象,近段时间**频繁。**是门艺术。撕的好可以共同进步。撕应该对事不对人,可以探讨,不应该攻击人。但往往事与愿违,最终都得落到人身上,最后再牵扯出一个巨大的“利益集团”......屡屡如此,屡试不爽。 心理学上有一说:叫“从直觉思维走向理性思维”。这里面也牵扯到概率问题,就是当我们直觉思维所认知的事,用概率分析其实很低的时候,那它存在偏差的可能性就很大。这个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是或多或少存在的。也因此,在做每个决断前,我都尽量的去找依据,以支撑自己的判断。 绝大多数茶客来贴吧都是真心找茶的,这就是概率。没几个吃饱撑着来找茬的,不论茶油认知如何。可悲的还是在于市场的不规范,加高了学习成本。 扯远了,贴吧两年多经营下来,还是庆幸结识了一帮老茶油,亦师亦友,互通有无。前几天跟一茶油交流提到,茶做为媒介行成的圈子该是充满正能量的,积极的。也庆幸自己有这么一帮可爱滴老茶油们。对于未知的我总是抱有颗随缘的心,对于已知的(我的老茶客们)我必须用心呵护,你们的认可才是我最大的财富,足矣。 煽情\(≥▽≤)/完了,卖茶......
【水贴】浅谈山场环境对茶口感的影响 每个茶客都有颗找好茶的心,不管花的钱多钱少。一个有热度的商品,市场的信息总是混杂的,令茶油们分不清等级。一大堆形而上的文字描述加上自身的认知不足,使得陶茶之路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深坑,跳进去爬出来,再跳进去再爬出来......坑未必都是不正确的,缺失的是自身对新事物的认识和庞杂的信息量扰乱。打个比方,哪怕第一次跳的坑本就是对的,也因为自身的认知不足和庞杂的信息而选择放弃再次跳入它坑。这似乎也成为了规则,不管选对选错,新人都避免不了交所谓的“学费”,吃所谓的“药”。当然,对任何新鲜事物的认知总结就一句“无他,唯手熟耳”.......
致2018戊戌年 新的一年开始了,在此祝各位茶油新的一年身体健康。事事顺心。 这是我经营网络的第三个年头。新的一年总得总结下过去,展望下未来。我是个不喜争执的人,也不爱发声,性格所致。相对于行业内的乱像,我更愿意关注自身,做好自己。两年多我没去说过哪个茶商茶客的坏话,即便那些个曾经黑过我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自然有争议,我从不觉得我会被所有人认同,相反,有争议的地方才能使人进步,令我不断的去探寻“缘由”。
每个人都不喜欢套路,却又不禁被套路着。正可谓,生活无处不套路。生活中面对我们想尝试而又相对空白的领域,难免吃“药”。吃药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根结还是在于人。都说选对人做对事,亦可说选对人选对物。这句话本身没毛病,可惜的是并没高科技人脸识别告诉我们对与否。也因此这句话显得苍白无力。找对人更多的成为了一种运气,机缘。
【转帖】武夷极品--肉桂(姚老写于1982年) 翻阅到姚月明先生于1982年写的此篇文章。分享给茶油们,也算对肉桂史有个简单的了解。不得不说姚老眼光“毒辣”啊
浅谈山场环境对茶口感的影响 每个茶客都有颗找好茶的心,不管花的钱多钱少。一个有热度的商品,市场的信息总是混杂的,令茶油们分不清等级。一大堆形而上的文字描述加上自身的认知不足,使得陶茶之路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深坑,跳进去爬出来,再跳进去再爬出来......坑未必都是不正确的,缺失的是自身对新事物的认识和庞杂的信息量扰乱。打个比方,哪怕第一次跳的坑本就是对的,也因为自身的认知不足和庞杂的信息而选择放弃再次跳入它坑。这似乎也成为了规则,不管选对选错,新人都避免不了交所谓的“学费”,吃所谓的“药”。当然,对任何新鲜事物的认知总结就一句“无他,唯手熟耳”......
2017.11 购茶贴 新茶来咯 今年算是大年,茶品质总体都不错。水仙肉桂亦好,各类品种茶亦罢,在韵味和凉感上体现的都比较突出。 每个品种都有属于它自己的品种特征,比如众所周知的肉桂的桂皮味,水仙的兰花香,老丛的丛味。再比如水金龟的梅子香,铁罗汉的药香味儿等。这只是我们用于判别它是什么的标准,而非鉴别好坏的标准。所以茶油们不能仅以这些个品种特征是否特别的浓郁而定论茶的好坏。
什么水泡茶好?分享篇论文
转--漫谈武夷岩茶的【火功】 作者:黄勇 许多刚喜欢武夷岩茶的朋友, 往往被“火功”这个词搞得晕忽忽的。 其实,“火功”并不神秘,它只是岩茶制作中的焙火环节造就的特殊现象。
11.1--活动来咯~111 8月份做了期团肉,效果不错。茶油们的反馈也都很好。相对于买卖,能给茶油们找到适口的茶更令我开心。今年的天气确实好,基本上茶的韵味都足,水感也好。 这一期准备做个品种合集的活动。总是水仙肉桂的。换换,也趁着好年头,好品率高,好好的玩玩。 每个品种都有属于自己的性征,在这10个品种里也有我曾经的偏见。比如黄观音,一直都不太感冒的一个品种。但今年这款喝着让我有记忆点,也算重新认识了它。再比如今年的这款佛手,也让我对佛手有了新的认识,原来可以不仅仅是梨香。虽做茶数载,但所见有限,始终警醒自己不可管中窥豹。 这期选了10个品种茶做了个合集。也让茶油们在平日里的老丛,肉桂之余,也能换换口感受感受小清新们的魅力。 不少茶油都在问我壶的事儿,收茶季真没时间对接壶的事儿,只能说争取年底来一波吧。也谢谢茶油们的信任和支持。 来吧,交出银子,好茶就在这里。老规矩,看二楼吧.......
八月活动来咯 今年天气不错,茶品质总体还是很不错的。可选择的茶品也相应多了,当然今年总体茶的价格也涨了。别慌,只是略涨,哭的是我,也不是俺滴茶油们。因为我不涨。 在这个肉桂当道的年代,肉桂的消化速度始终都是最快的。也只有每年这个季才能玩玩肉桂的游戏....... 去年众筹了一款岩区的口粮肉桂,记得价格是918。那会也不知道最终会收到啥样的茶品,茶油们依然信任俺,参与了活动。今年跟去年不同的是,俺锁定了一款肉作为活动茶品。品质比去年的众肉好不少,不夸张的说应该不输许多2000+的茶...... 好了,牛皮吹不下去了,二楼发布活动内容,茶油们接招吧......
三伏天,一年最热的时候,当来自热带大陆的人民都被无情的晒黑的时候,我们似乎没什么理由不躲在26°c以下的空调房内......一切似乎都是理所当然的。其实夏天适当的运动流汗是件幸福的事儿,人倍儿精神,亦能去湿......
第三波福到咯(手中无梨式, 难以言茗事) 陆思亭,清初陶人,生卒不详。在朱泥器中,孟臣、逸公、君德、思亭家原皆为清代制壶好手,也正因其名声大,先后为后世陶人藉名,成为宜兴朱泥小壶的代名词,其中君德、思亭更成为特定形制的名称。 闽南俗语是:“一无名、二思亭、三逸公、四孟臣”。 陆思亭主要是制作手工朱泥梨形壶为多,后因制作得以领悟,慢慢形成自家风格。后人因其所制作的梨形壶个性十足;犹如少女亭亭玉立而不失端庄、稳重,俊秀而不失典雅。 因而,陆思亭就成了凡是高身梨形壶的代言词(资料源自神奇的百度)。 传统梨式的肩部高耸,是传统壶制中优秀素器,所以道中人云:「手中无梨式, 难以言茗事。」有天然情趣之美。但此壶与传统梨式壶还是多有不同,充其量只能算是中梨,依手中清中老壶原型处理手法,各处均中规中矩,底作捺底, 盖与身筒衔接自然,肩部收紧,线条流畅,钮略秀小但交待清楚; 腹硕不臃,流把搭配, 气息贯通, 与壶盖曲线呼应。 底部镌刻“风吹松子落”,壶铭“雅风”。松树常喻士之高洁不羁,风吹过,松子落下,想想那画风,陶醉了有木有。 朱泥因烧制窑温偏高,表面玻化,具有更好扬香性能,感觉此梨壶应与岩茶缔结朋党,籍此缘诸茶友品茗之余玩物以清心!
福到咯~(来款小情怀) 第一批潘壶已是半年前的事儿了,不知得此壶的茶油们养的如何了。这批壶思前想后的也准备了3个多月,依然是走实用器的路线,希望茶油们满意。 石瓢是一款传统的壶型,几百年来不断被复制,因为适茶宜泡一直被大家喜欢。“无石瓢,不茶人”,所以想到做这款壶。石瓢之美在实用,适合岩友的壶型,觉得不应该太大,出水流畅,提拿顺手,所以对器型大小做了约束,(大约160cc)一泡岩茶合适,线条呼应,骨肉丰满,可以越用越爱的一只小壶。 底款"心在山林"是早前一篆刻家朋友刻的,满喜欢的,也玩点儿小情怀。其实紫砂壶做为文人器除了紫砂本身的肌理特征,金石文化做装饰手法也常运用到文人壶中,如清末老壶款“闭门既是深山”等,所以这也算是有章可询,不敢胡做非为。 壶为茗物,泥是关键,为了这只小壶,到老朋友家拿了两捆家藏老泥,认真的做一式石瓢壶......
2017年3月购茶贴(有新品,有活动哦) 再过一个月就又到采茶季了,真是年龄越大,时间过的越快,估摸着我快要当爷爷了。 开春了,气候变化的频繁,喝茶的感觉也是时好时坏的。跟些茶油交流,茶亦是有性格的,高兴一个样,不高兴另一个样,它高兴了,你也高兴了,那才是愉悦。这么说着,要喝口心头好的茶,还得先取悦它。我觉得我越来越能忽悠了......哈哈 这个月呢,推款有意思的茶玩玩吧,总是肉桂水仙的,觉得有点儿枯燥了。今儿个咱就来个"纯种大红袍"---奇丹。其实这个品种茶这些年接触下来一直无感,也许是品种的问题,也许是工艺的问题吧。直到......对,这次碰上的奇丹,还蛮有意思的,值得推荐给茶油们感受下品种的特性。那么价格几何呢?其实都知道我做活动的风格.......看二楼吧。
《号外,号外》新年签到活动来啦 好久没整活动了,新的一年为了各种讨顺利,特此搞个签到活动。那么咋签到,活动内容又是啥捏?好吧,还得看二楼.....
2017年1月购茶贴(666) 两月没发购茶贴了。2016年于我而言并不太顺利,简单说,就是事儿多,总是在忙乎着解决问题。但始终相信那句老话,办法总比问题多,没啥过不去的坎。2017年给自己的祝福就是顺顺利利,平平安安滴,也祝福茶油们顺顺利利,平平安安。个人觉得,人生能获此两项,也就幸福美满了,钱多钱少不是最主要的. 再过20来天就过年了,按咱中国人的习惯,一年的忙碌后,过年了就要吃的好,穿的好,玩儿的好,那么对于咱爱喝茶的茶油自然也得喝的好。这月的购茶贴也为茶油们准备了两个“666”套餐,福利大伙的同时,也算给自己新年来个好的开头。那么啥套餐呢?咱二楼见......
福(壶)到啦~ 大半年前就陆续答应过些茶油要找个合适的紫砂壶泡茶。也忘了答应过几个了,只记得茶油们末了都是跟我说:“有了,记得通知我。”然而.....时光飞快,记忆流失也飞快,我......都忘了答应过谁了...... 其实找把壶很简单,但是要找泥料上乘,壶型到位,价格合适的实用器一把就要花点心思了,要找多把一样的,就不得不考虑批次的稳定性,这需要一个稳健老练的工手来执行,还需要他安排出时间来做。梦想总是美好的,实施总是困难重重的..... 这次有幸力邀了原老一厂工手,殷美娟老师,其擅长做传统壶型,而且这一代人家藏陈腐老料无数,也擅长玩料,跟殷老师也结识有些年了,前阵子无意聊起,也就有了今天的帖子。 接下去请看2楼......
【10月茶贴】 又要感慨下时光如梭,8月初众筹到现在已经2个月整整的了。9月忙于茶品调整,也就没出茶帖了。都说喝茶是享受慢生活,可今年的春晚又将开播了 本月大家期待的口粮再次上市,品质与去年基本相似。10月的茶贴多了几个新面孔,肉占据了大半江山。7款不同价位的肉,也满足了一把市面上宣传的沸沸扬扬的“全肉宴”...... 看二楼
《众肉》品茗交流贴 各众友看过来 8月玩了回不确定的口粮肉桂的众筹活动,在一遍遍的筛选过后,最终选择了这款肉桂寄于各路茶油们,不少茶油也已收到并且开喝了,还没收到的也就这一两天的事儿了。 当初选择做这个活动,是基于一个茶油说想感受下一款茶从刚焙完火到最终退完火后,茶滋味变化的一个过程。个人也觉得这样很有意思,也就有了这么一个活动。那么接下来...... 正所谓千人千感,同样的茶不同人喝不同的体会。开这个贴,就希望参与活动的茶油们能各自记录下这个过程的品感,形成彼此的分享。好也好,坏也罢,自己感受到的才是最真实的,大家互通有无也更利于彼此对岩茶的理解。希望各路茶油们积极踊跃参与哈 末了,对比较low的外包装跟茶油们道个歉,介个,俺弄巧成拙了.......另外祝茶油们:中秋节快乐!
【八月购茶贴】有活动哦...... 一楼照样废话...... 收茶季将至,前些日子有几个茶油提议让我玩个众筹。虽久仰"众筹"大名,但仍不知所云。查阅度娘后,觉得蛮有意思,那就玩玩吧。 这次将以茶油们关注已久的正岩级口粮肉桂作为游戏的主题。当然目前为止我和茶油们一样,今年的茶对我而言也是未知的。收茶有风险,有可能收的时候觉得不错,后面不好了,亦有可能后面变的更好了,总之茶油们慎入。接下去公布活动内容,请看二楼: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