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佛131 萨佛131
相逢何必曾相识
关注数: 18 粉丝数: 282 发帖数: 26,404 关注贴吧数: 21
武威商业化试运行钍堆的军事前景 TMSR,熔盐钍核反应堆全球首次在甘肃武威实现试运行,功率大概满足1000住户民用电需要。这是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 这东西作为最新的裂变反应堆,其安全性大大提升,经济性也很可观。 我更关心的,是这个航吧里面越来越少的航母相关话题。这东西天然就容易做得很小,而且基本上是绝对安全。这两条就是上航妈的最关键因素。 我以一个纯外行,用自己的理解,描述一下这种反应堆的安全性。熔盐选材,大致是550度熔融成液体,1600度会沸腾。熔盐导热性能不如其它五种四代堆程式中采用钠和铅的堆型,但比氦与水强。达到一定温度后会形成自然对流,堆的机械部件少。其工作原理是,钍溶解在熔盐中,并在中子照射下转化为铀233,实现中子增殖。这种增殖需要含铀熔盐的体积达到一定标准,才有链式反应发生,温度升高会抑制中子数量,让反应变缓。最极端情况下,熔盐接近沸点,管系的安全堵头就被熔化,工作介质自然分流到下方多个小罐子里,低于临界体积,反应就停止了。熔盐一旦落入分储罐,热量散掉就会变成固体,没有易于散发进入大气或水体的风险。这就是所谓的本质安全。 没有燃料棒或燃料球,只需要在运行期间从流经的熔盐中“提取”出废料,似乎主要是氙。反正核废料总量是铀235堆的千分之一,废料的半衰期从5000年降低到300年以下。 说是钍232不需要很复杂的富集提纯过程。运行中也能添料。 安全壳可以做得很小很薄,因为压力低,部件少。 唯一不知道的,是这个完整系统何时可以做到玲珑一号那么大,适合装船。完善后,航母,核潜艇,武库舰都能用。做大一点,这东西据说可以用热制氢,因为温度高。我甚至觉得有了飞机和小舰换用火箭发动机与氢燃料电池驱动的远期前景了。 完全是外行瞎想,专家不要苛责。
核心理念:工资是什么? 工资是什么?工资是工人区别于合作社社员的主要标志。 到一件产品(简化问题)完成,工人或社员已经把产品的有用性提升了。这时,机器人也可以做类似的工作。到劳动完成为止,工人社员跟机器人的贡献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使得产品价值提升。 那么,区别是什么?工人跟社员和机器人的区别在哪里? 机器人创造的价值,在扣除其折旧维护和能源消耗以后,价值的增加部分全归企业主。这点很清晰。这也是企业主倾向于尽量多使用机器人作业的原因。 社员的情形是,产品增加的价值属于合作社。合作社要在市场销售完成以后,才会按比例,把社员的股份收入和劳动所增创的价值全部给予社员。 工人呢?工人是把自己创造的价值交付给企业主,企业主即时付给工资。 那么,工资是什么?企业还没有实现销售呢,干吗要提前对工人兑现? 实质是,工资乃是工人把自己劳动成果抵押给企业主,然后从企业主获得的反向高利贷。 假定工人劳动增加的价值要在半年后实现销售(许多工序,多层企业产品链),则企业主就会按照例如年息100%来扣除付给工人的报酬。此情形下,会扣除一半。工人创造了10000元产值,企业主只付给5000工资。 我的例子其实还是过分仁慈了。实际企业都会借管理成本和库存压力等等,把工人获得的报酬压低到1/3或1/4。 工人工资即使被切去如此多,从企业主角度,仍然不如机器人贡献率高。机器人应该轻易达到1/10“消耗率”。随技术进步,机器人会越来越多取代工人。 工资就是反向高利贷。这就是工人受剥削的根源。 我手上没有任何实际数据,这些都是自己脑袋想的。事例都是假的,但是其方向不会错。
超燃冲压和斜爆轰发动机 图为超燃冲压发动机原理 未来中国飞机2小时就能飞遍全球?近期中国首创新型航空发动机曝光,让美国看后直呼糟糕,自己的同类发动机基本已被赶超,这自然令美国感到十分紧张,但同时也证明了中国在航空发动机方面的不断进步。 图为超燃冲压发动机 振奋人心!近期中国首创的一款超燃冲压发动机曝光,这是否意味着中国技术已经反超美国领先世界?虽然在其他技术方面中国和美国之间仍有差距,但至少在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上,中国已经实现了对美国的追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美国,这无疑是值得中国人振奋的。 不同的载具往往需要不同的发动机提供动力,而这一点放在各种飞行器上同样适用,虽然普通的喷气式发动机能够为客机乃至作战飞机提供足够的动力,但这些发动机往往在高速情况下无法满足飞机的使用需求,无法促使飞行器进一步加速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研发被提上了日程,而此前中国更是在地面实验当中成功使得自己的新型超燃冲压发动机达到了地面运行600秒的世界纪录,远远超过美国的X51冲压发动机210秒的记录,除此之外,中国还研发出了另一种类型的发动机,并且其性能甚至还超越了美国的同款,这就是站立式斜爆轰冲压发动机。 图为风洞试验 如果只看中文名恐怕很难理解,这款发动机究竟是一款怎么样的发动机,使用的又是什么原理,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这款发动机的站立指的是英文单词当中的stand,而这一单词又可以指代固定,而之所以以这一单词命名,则因为这款发动机具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色,整台发动机没有任何一个可动部件,在完全完全没有任何运动部件的情况下,能够为飞行器提供巨大的动力。 要让这台发动机启动需要先使得其载机达到五马赫以上的飞行速度,制造足够高速的迎面来流,从而在进气道内形成两道非常致密的激波,同时气流进入进气道之后,就会与固定的燃油燃油喷口喷出的燃油混合,气流和两道激波遭遇之后会被减速增压,并以超音速进入燃烧室,但由于燃烧室的扩张型结构会进一步使得气流减速到超音速以下,随后燃烧室入口的爆震激发器点火,制造高温高压冲击波后引燃其中全部气体,而其命名当中的倾斜则和这一步有关,因为燃烧产生的爆轰波实际上相较于发动机和后部气流是倾斜的,而后爆轰波遭遇燃烧室后方气体返回并变成膨胀波,进一步促使燃气膨胀减压从后部喷出形成推力,这就是一个爆轰循环。 图为高超音速导弹 通过以非常高的速度进行这样的循环,这种发动机能够提供非常巨大的推力,并且在高速和高空飞行状态下依然保持有较大的推力,能够使得飞行器进一步加速,最大时甚至可以使得飞行器达到16马赫的飞行速度,这样的速度足够在两个小时之内抵达全球任意地点,而这样的发动机的研发,如果取得成功并且投入实际使用,那么不管在军用领域还是民用领域,都能够取得非常重大的成就,例如大大加速中国导弹的飞行速度,又或者是使得中国拥有可以投入实际使用的超音速客机,因此可以说中国在某些方面和美国仍有一定差距,但至少在超燃冲压发动机下,中国不仅已经追上了美国的步伐,甚至还实现了超越,而这也再次证明了中国的科研实力和潜力。
忌惮砸家航母的对应手段 日本考虑列装超千枚远程导弹,导弹射程上千公里。 据日本《读卖新闻》8月21日报道,日本政府正考虑列装超千枚的远程巡航导弹,并以西南诸岛到九州为中心进行部署。 在分析人士看来,日本大规模列装远程巡航导弹,再加上从美国引进的远程巡航导弹及自研的高超声速导弹,日本自卫队进攻性战力将大幅提升,对西太军力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 日本2022年7月底发布的《防卫白皮书》里,首次向外界公布了远程巡航导弹模型的照片。 日本隐身巡航导弹首次公开 根据相关资料,12式导弹是日本陆上自卫队列装的最新型岸舰导弹,由日本三菱重工集团研制,2015年正式服役。相比上一代88式岸舰导弹,12式岸舰导弹使用了新型涡喷发动机,导弹最大射程增至220公里,可以在距离目标更远的距离发动攻击。 报道援引多名日本政府官员的话称,这1000余枚远程导弹将由日本陆上自卫队现有的12式岸基反舰导弹改进而来。改进后,导弹射程将从100公里扩大至1000公里,射程覆盖朝鲜和中国东部沿海地区。 报道称,新研制的远程巡航导弹原计划在2026年部署,但现在比原计划提前2年,最快将于2024年部署。 其实,日本在几年前就开始筹划研制这种导弹。2017年3月,日本执政的自民党党内机构向当时的安倍内阁提交一份建议报告。建议日本为自卫队装备远程巡航导弹,以使其拥有对敌方基地实施先发制人的攻击能力。日本防卫省在去年8月公布的《日本防卫和预算》报告中提及了远程巡航导弹研发费用。在这份报告中,“提高12式岸舰导弹能力”的开发费用预算达379亿日元(约合3.45亿美元)。 在日本2022年7月底发布的《防卫白皮书》里,首次向外界公布了远程巡航导弹模型的照片,照片由三菱重工名古屋制导与推进系统工程公司提供,这意味着该导弹也是由三菱重工集团研制。 “从照片上看,该导弹模型正在风洞里进行测试,最大的特点是导弹采用了隐身设计,外形、气动布局都与12式岸舰导弹有很大的区别,射程也大幅增加,可以算是一款全新的导弹。”导弹专家李文盛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日本之所以称之为12式导弹改进型,主要是为了减少导弹在研制过程中遭遇的国内外政治阻力。” “相对于非隐身设计的巡航导弹,隐身巡航导弹不容易被敌方雷达等探测系统发现,具备更强的突防能力。”李文盛指出,“从技术角度上讲,隐身导弹的技术复杂度高于非隐身导弹,日本跨过非隐身巡航导弹直接研制隐身巡航导弹,侧面上反映日本此前一直进行相关技术储备,这也是日本军工发展的一个特点,即通过多种措施进行技术储备,一旦政治时机成熟,即可在短时间内研制出相关武器。” 从外形上看,日本新型远程巡航导弹与美国“贾斯姆”导弹类似,也采用隐身设计。 《读卖新闻》称,该远程导弹未来将应用于对陆攻击。“这意味着该导弹不仅具备反舰能力,还用于攻击陆地纵深目标,相当于隐身版的‘战斧’巡航导弹。”李文盛表示。 日本还计划将该导弹改进为可从水面舰艇和战斗机上发射。据《读卖新闻》报道,日本政府计划建造的装有“宙斯盾”系统的舰艇有可能搭载可攻击地面目标的国产远程巡航导弹。目前日本拥有8艘“宙斯盾”舰,是海上自卫队防空反导的主力。 日本讨论“彻底强化防卫力” 日本考虑列装超千枚远程巡航导弹是“彻底强化防卫力”举措的一部分。 日本共同社8月21日刊文称,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提出的“彻底强化防卫力”的具体化讨论将在今秋全面展开。与政府力争年末通过内阁会议决定的外交和安全政策长期指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三份文件的修改工作同步推进,自民、公明两党将在10月前后启动磋商。防卫费的规模、财源和是否应该拥有对敌基地攻击能力是主要论点,磋商过程似乎也可能遭遇困难。 三份文件分别是《国家安保战略》、明确10年防卫力建设目标的《防卫计划大纲》和列出5年防卫费及武器装备数量的《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 根据多名日本政府相关人士22日透露的消息,防卫省2023年度预算申请金额为5.5947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783亿元),此外由于写入多项未明示具体金额的“事项要求”,金额必将进一步增加。强化从对方射程之外实施攻击的“防区外防卫能力”、扩充小型无人机等无人化装备品等被定位为核心内容。 共同社称,日本政府把“对敌基地攻击能力”更名为“反击能力”并考虑拥有这一能力,作为具体措施,在预算申请中把部署远程导弹作为重点,“事项要求”中列入了12式导弹改进型,力争尽快启动陆基发射型的量产。关于扩充无人化装备,除了警戒监视和信息收集外,事项要求中还写进购买可用于攻击的无人机,并设想引入小型无人机等。 发射中的12式岸舰导弹。 战后受日本和平宪法束缚以及美国的限制,日本不能拥有进攻性武器,比如航空母舰、轰炸机、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近年来,通过各种手段,日本对和平宪法的突破也越来越多,研制远程巡航导弹是日本突破和平宪法的最新例子。 《读卖新闻》称,日本政府要提前拥有1000枚以上的远程导弹就需要从事导弹开发的企业增加更多的生产线。日本防卫省计划创立支持相关企业设备投资的制度,并准备在2023年度的防卫预算要求中写入相关经费。 在导弹部署方面,日本将以西南诸岛到九州为中心进行部署。1000多公里的射程意味着朝鲜和韩国全境都在该导弹的打击范围之内,中国和俄罗斯东部沿海部分地区也在其射程之内。该导弹未来还会发展出舰载和空射版本,这样打击范围将进一步扩展。 2020年4月,日本陆上自卫队在宫古岛驻地举行地对空、地对舰导弹部队成立纪念仪式,开启新组建部队,部署的导弹包括12式岸舰导弹和03式防空导弹。 除了宫古岛,日本目前还正在石垣岛部署导弹部队。按日本防卫省计划,日本陆上自卫队导弹部队将于2022年底前在石垣岛完成部署,规模约为500至600人,与宫古岛一样,也将部署岸舰导弹和防空导弹。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周永生向澎湃新闻指出,日本大规模列装远程巡航导弹,再加上从美国引进的远程巡航导弹及自研的高超声速导弹,日本自卫队进攻性战力将大幅提升,将对西太军力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除了谋求进攻性战力,日本政府还考虑5年内把防卫费的GDP占比从约1%提高至2%。周永生认为,大幅增加防卫费除了用于强化进攻性战力,还将用于电子战、太空战等新的作战领域,这是目前自卫队重点建设能力,防卫费翻倍将使自卫队的实力大幅增强。
【剽窃转文】宝刀是怎样炼成的及25种刀具钢材 宝刀是怎样炼成的 极品宝刀究竟要用什么材料打造?这个提问在不同时代会有截然不同的答案。 石器时代的勇士将石片打磨锋利,用坚韧的草绳绑在棍子上,在部落冲突中左冲右杀,如入无人之境!不知道石器时代有没有专门负责寻找和打磨石头刀的刀匠,有没有令人羡慕不已的绝世宝刀。我猜应该会有,毕竟石器时代是人类经历的最漫长的一个时代,从距今2000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青铜器时代开始于公元前3000年,结束于公元初年。然后是铁器时代,从公元前1000年直到今天。没错,今天的我们仍处于铁器时代,铁仍然是人类应用最为广泛的材料,支撑着我们今天的整个文明。也许将来会有某种材料代替铁成为人类文明新的依靠,但是这一天目前还没有到来。 长话短说,我们跳过青铜时代,直接来到金戈铁马的铁器时代。在铁器时代,打造极品刀剑一般用什么样的材料?铁器时代有3000年的历史,要回答这个问题,仍然需要考虑所处的时代。人类最早应用的钢铁是陨铁,来自天空的流星,含有大量的碳,通常还含有一定量的镍。在人类学会冶炼和锻造碳含量恰到好处的高碳钢之前,陨铁就是天然的高碳钢,坚硬,耐磨,令青铜器时代晚期的人们惊为神技,赞叹不已!冶铁和钢铁锻造技术的普及,给青铜器时代画上了句号。 对极品刀剑的追求,一直推动着人类材料学的发展。这么说,没毛病。为了打造出更加极品的刀剑,古代人不断刷新着钢铁冶炼和加工工艺。古代最顶尖的钢铁工艺,是一种手工锻造合金钢的工艺。把硬度不同的材料A和材料B叠在一起,加热之后折叠锻打,从而得到性能不同于A和B的新材料C。C的性能未必一定高于A和B,古代人一定经过了大量试验以及无数次失败,才摸索出“A+B>A或者B”的方法,其中包括材料的选择,锻造的温度、力度,折叠和扭转的次数等等,可能还包括一些神秘的添加剂。这样锻造出来的刀剑,表面会呈现出不同材料交叠形成的内在纹理,俗称花纹刃,日本称地肌纹。日本武士刀、大马士革刀、马来克力士剑,以及中国古代的镔铁宝刀,都属于花纹刃的一种。 现代常见的刃具钢 在现代,适合制作刀剑的刃具钢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有以下25种。 CPM S110V:边缘保持性高,耐腐蚀性中等,不易打磨,市场人气一般。 CPM S90V:边缘保持性极高,耐腐蚀性中等,不易打磨,市场人气高。价格昂贵。 M390:第三代粉末冶金钢,含铬,钼,钒、钨。边缘保持性高,耐腐蚀性中上,较难打磨,适合镜面抛光,市场人气高。 ZDP-189:日立公司出品,含大量碳和铬,具有超高硬度。边缘保持性高,耐腐蚀性中下,不易打磨,市场人气中下。 ELMAX:欧洲Bohler-Uddeholm公司出品,粉末合金不锈钢,含大量铬、钒、钼。边缘保持性高,耐腐蚀性中上,易于打磨,市场人气高。 CPM-20CV:粉末冶金工具钢,含大量铬。边缘保持性极高,耐腐蚀性很好,较易打磨,市场人气较高。 CTS-XHP:美国Carpenter出品,粉末冶金钢,边缘保持性极高,耐腐蚀性强,不易打磨,市场人气中上。 CPM M4:具有很好韧性的高性能工具钢,材质均匀稳定,抗锈性能差。边缘保持性极高,耐腐蚀性差,易于打磨,市场人气一般。 CPM S35VN:Crucible和Chris Reeve 2009年推出的一款刃具钢,含有少量的铌。边缘保持性高,耐腐蚀性强,易于打磨,市场人气很高。 CPM S30V:美国Crucible公司生产,经常用于制作高端口袋刀和餐厨刀。边缘保持性较高,耐腐蚀性强,易于打磨,市场人气很高。 154CM:在440C当中添加钼的升级版。边缘保持性中上,耐腐蚀性中上,易于打磨,市场人气一般。 ATS-34:日本版的154CM,边缘保持性中上,耐腐蚀性中上,易于打磨。 D2:半不锈钢,含有13%的铬,抗锈性介于不锈钢和一般高碳钢之间。边缘保持性高,耐腐蚀性差,易于打磨。 VG-10:含大量铬,一定量的钒,最早起源于日本,后进入美国市场。边缘保持性中上,耐腐蚀性强,易于打磨。 H1:日本Myodo Metals公司生产,不锈钢。边缘保持性差,耐腐蚀性极好,易于打磨。常用作潜水装备部件以及潜水员专用刀。 N680:含0.20%的氮,17%以上的铬。边缘保持性一般,耐腐蚀性强,易于打磨。如果你的刀经常接触盐水,建议选择这款刃具钢。 440C:一种优质的全能钢,也是长期受美国刀具圈热爱的网红钢,常用于批量生产小型刀。边缘保持一般,耐腐蚀性一般,易于打磨。 AUS-8:日本制造,边缘保持性差,耐腐蚀性一般,硬度低,易于打磨。 CTS-BD1:美国Carpenter出产的真空熔化不锈钢。边缘保持性一般,耐腐蚀性较强,易于打磨。 14C28N:瑞典制造商山特维克推出的一种不锈钢。边缘保持性一般,耐腐蚀性较好,易于打磨。 440A:碳含量高,边缘保持性一般,耐腐蚀性一般,方便打磨。 420HC:被誉为420钢之王,边缘保持性差,耐腐蚀性高,不易打磨。 真正的极品宝刀很少采用单一钢材 很多刃具钢性能相当优秀,而且价格不菲,但是仍然很少有刀匠会用单一的刃具钢去制作收藏级的极品宝刀。 作为一名成熟的刀匠,尤其是技艺精湛的大师级刀匠,往往在刀具的性能和外观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与此同时,刀具收藏者需要的也不仅仅是一件锋利的切割工具,而是期待从一把宝刀当中体现出冷兵器时代令人叹服的手工锻造工艺。 因此在顶级刀匠的眼中,性能各异的顶级刃具钢也只是最基本的锻造材料而已。他们喜欢像古代那些伟大的刀匠一样,根据自己对宝刀性能和外观的预期,选择几种适合的材料组合起来,进行折叠锻打,从而得到仅属于自己(同时也属于将来拥有这把宝刀的人)的极品宝刀。这种通过多重材料折叠锻打出来的刃具钢,表面布满奇妙的花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大马士革钢。这种钢材除了性能和外观方面的优势以外,更吸引人的是它所展现出的精湛锻造技艺。毕竟在现代,掌握这种古老技艺的刀匠已经十分罕见。在收藏领域,折叠锻打大马士革钢才是真正的刃具钢之王。 曾经有人试图向匠人工坊询问他们折叠锻打所使用的基础材料,得到的答复是:顶级刃具钢。很少有刀匠会公布自己的锻造基材和具体的锻造手法,这属于刀匠自己的小秘密。
电解打孔的优与劣 一个M390小条,基本无望用普通的钻孔工艺打孔,至少在家庭环境没办法钻孔。 买了一个3-12V5A可调电源,某宝上很便宜的。买的电源自带两个鳄鱼夹。 负极材料是一小截1mm直径的铜线。 容器采用大可乐瓶子,剪去上部,保留底部约10cm。为防止意外漏液,外部再套一个小搪瓷盆。 搪瓷盆里放约一两细盐,烧开的水把盐冲化。晾凉后倒入塑料容器。盐水水大约四五厘米深,凉后底部应有沉淀白粉,就是过饱和盐水。 待打孔刀料用封箱带紧紧缠住,表面不露金属,边缘也尽量粘牢,避免溶液渗入。不打孔的一端保留几毫米金属,用来夹鱼夹通电。要打孔的地方用钻头和磨头破开封箱带。 用夹子夹住刀料,让其待打孔的位置朝向内,夹在塑料壁上。铜丝用另一个夹子放在不易短路的位置。 正极接刀料,负极接铜线。 可以先用模拟万用表测一下两极之间的电阻。最初的电阻较大,约200欧姆。 从最低电压开始加电,逐渐调高电压到铜线开始有细小的泡沫出现。 随电解进行,会有一点点绿色从刀料正极冒出。 每半小时关电取下刀料,用磨头磨一下牺牲正极的凹孔。到快穿透时,直接用磨头打穿,此时粉末钢这个局部就跟木板一样软,脆。机械打穿以避免氢脆范围过大。 同时打两个孔时,先穿孔的要用封箱带封严。 电解中要注意观察负极,如果冒泡太强,说明有漏电处,要及时处理。越到孔深加大,越易产生大电流。 我第一次用这种方法打孔,直接打一个小料,结果孔还是搞得较大,看照片。 我这两个孔,大约用时三小时。中间不需要总盯着,看看冒泡密集了就拿出来调整一下。 氢脆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所以一定要打小孔。封箱带密封不严的地方,刀料会被腐蚀出痕迹。 完成的刀料,两面明显可见腐蚀痕迹,孔大小不一样。
我觉得方舟子错了 我觉得,方舟子错了。 错在哪里?请看很多医学或生物医学的专家,人家只谈中药,说哪种药里没有有效成分,例如人参。 中医那套词语,哇啦哇啦半天,它不会进入病人体内,连安慰剂的作用都没有。人家专家就是跟蛛丝拂面一样稍稍扭头躲开就拉倒了。 中医药现在能够影响病人的是药。针灸大约也是药,外部刺激设法让人脑自己产“药”。 方舟子喋喋不休于中医的那套无法自圆其说的理论,实属多余。其实我也一样,对中医的五行生克理论骂,一点实际作用都没有。很多中国老百姓比我聪明,人家根本不在乎那些中医医理,直接说药,说中药对他有没有作用。 中医饭攻击现代药物,主要就是说“化学单品”有毒副作用。这才是真正的重点。我在另一个帖子里指出过,这种找到单品药物实现治病目标是最好的用药模式,因为其它的医药公司和研究者可以在了解现用药物的基础上,寻找疗效相似毒副作用更小的替代品。这个过程不断重复,就推动了现代医药的持续发展。中药那种多种成分混合在一起的状态,基本无法在毒副作用上实现改进,就等于河里铲一锹沙子,就当作黄金去消费。 即便现代药学发现了某几种药物可以混合一起实现“鸡尾酒”疗效,那也是在可控范围内的操作,同样可以通过成分改进实现毒副作用的减少。比如,目前癌症化疗会导致患者脱发,找到替代品让脱发减轻或消失,这就是提高。 回头再说中医理论,五行生克其实有一个很大漏洞,就是气,变化中没有气。火只是气的一小部分,因为还有非火之气。所以,再有人问你五行生克,就问他气怎么不见了?如果对方以虚空来辩,就对着脸吹口气。 再有人跟你谈中医医理,你就摆一副微笑面孔,表现出动物园看动物的样子,他就会闭嘴了。其实,整个中医理论今天就是动物园里面的稀奇动物,跟天狗食月一样的荒唐。
信科学还是信文化? 面对新冠,你是信疫苗接种,信核酸检测,还是信别的? 其实,不管你信什么,你都依靠的是科学。核酸检测就是科学,疫苗接种也是。 目前由于新冠病毒变异太快,一些新的分型让原有疫苗的效果减低。谁检测出来的?谁给定义的分型?谁确认的疫苗仍具有效性?难道不是科学吗?难道是科学之外的什么特有文化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不信科学信经验的某些国家,已经凭经验判断,把新冠肺炎当作某种新型流行感冒。明显地,没有疫苗防护,这些国家的人很可能会一轮轮反复发病。流感一般数年或数十年才出现一个大的变异,造成较大流行。传染性也远逊于新冠。新冠变异速度太快了,有放弃抵抗的国家就容易出现更多的分型,造成已有疫苗的加速失效。这些国家今后至少经济上会受到报复。甚至,它们会成为麻风病隔离区一样的存在。 不信科学信文化的人,你们若不仅仅是嘴巴上说说而已,最好不要网购,不要用非现金交易,不要用智能手机。科学昌明的光辉,你们抱瓮灌园不要享受。 科学不可能解决一切问题,比如人的老去,死亡。你们尽可以跟信教者一样,信传统医术,那作为安慰剂可以给你们临终关怀。但是科学一直在进步,给人类越来越多的帮助。你们信的传统医术,会进步吗?
【清朗行动·文明发言】光明日报刊文:树立健康审美观,反思盲目整容风 光明日报刊文:树立健康审美观,反思盲目整容风 戴清/光明日报 2021-09-20 08:09 整容的问题在于失序、过度。整容“成风”,折射出一定的社会心理、大众审美观与复杂的文化成因。从我国医美公司对整容用户构成的分析数据来看,整容群体近年来总体呈年轻化趋势。其中,20~35岁女性为消费主力军,约占总体消费者的四分之三;2018年的女性占比89%,2019年为87%;总体年龄段有下移趋势,20岁以下女性占比近年来不断增加;同时,年轻男性消费者的占比小幅增长。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整容成风,才是引发忧思的社会现象。 容貌焦虑,在当下已成为一种社会情绪。一些网文、剧集、电视网络综艺节目中的“大女主”总是因为美貌而获得“霸总”青睐、一飞冲天,这可以说是对女性容貌的资本审美观不遗余力地推销与推广。现实中,一些经过整容的明星获得了更多的演艺资源,事业更加发达,也为年轻人树立了效仿的样板。殊不知,在影视这种微相表演中,整容手术对脸部生动感、自然感的破坏是彻底的。对表演而言,没有什么比一张自然生动、能够传达丰富微妙表情的脸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了。 容貌焦虑具体表现为个人对容貌过度在意、不自信,以至于必须通过整容来谋求改变、提升所谓颜值。这种选择看似是年轻女性的自主行为。在医美行业的市场调查中,近一半的消费者会说做整容手术就是自己的选择、就是为了让自己高兴。这样看来,能够自主掌握、“处理”自己的脸,当然是女性自主性与经济、社会地位提高的反映,也自然和历史上女性被迫缠足划清了界限。 传统社会“以貌取人”的简单粗率在消费社会更走向一种偏颇、褊狭,容貌、形貌,这一原本天然拥有的身体特征,也变成了一种衡量个体价值的依据,成为社会评价、职场评价、婚恋评价中的重要砝码。“看脸”的时代,女性的生存状态与个体命运似乎都与个人的容颜紧紧挂上了钩。而一些偏颇却盛行的流行语也无疑时时分享、强化着这种认知与文化认同。于是,“形象先于能力”、外貌有着超乎个人知识修养的重要性也似乎顺理成章了,那么年轻女性的容貌焦虑、为其左右更不足为怪。因为颜值的提升即意味着容貌资本的增加,似乎也就成为一种可以改变命运的通途与捷径了。 这令人不免想起历史上的魏晋时期,注重仪表、文人服药蔚然成风,其原因与后汉以来的人物品藻、人伦识鉴、选官得才的余风有关,于是一个人的“风姿”变得尤为重要,而服药对姿容美丽、神明开朗显然有所助益。魏晋风度固然有宗白华先生所赞美的“山水之美”与“艺术心灵之美”,但亦有鲁迅先生、王瑶先生所指出的男性盛行女性阴柔之美、断袖风流行的病态与扭曲。 女性的认知与社会对女性的态度显然仍存在多重偏差。在整容行为中,女性对自己身体的支配权看似是个人的自由选择,却也反映出社会上对女性容貌评价存在较大误区。因此,审美观念的改变、健康审美风尚的树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作者:戴清,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