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 心℃境
关注数: 94 粉丝数: 437 发帖数: 38,710 关注贴吧数: 145
【俄罗斯歌手资料】maksim 马克西姆,是好朋友对她的称谓,她的原名叫马林娜·马克西莫娃,是俄罗斯流行歌坛一颗新星。2005年马克西姆的第一首单曲“尴尬的年纪“问世,经电台和电视台播放后,这首歌立刻就成为俄罗斯听众和观众最喜欢的歌曲。当音乐响起时, 人们立刻被这位年轻女孩那清亮、干净、富有金属感的美好声音以及流行时尚、动感十足的音乐曲风所吸引,马克西姆这名字也迅速被歌迷所熟知,她的人气指数也开始迅速上升。 2006年马克西姆推出了她的第一张唱片《尴尬的年纪》,十首原创歌曲,是制作人专为马克西姆量身打造的,实现了马克西姆要演唱原创歌曲的愿望,令人欣喜的是这些歌曲虽然都是新作,但首首精彩,每首歌都有吸引听众的亮点,无论歌曲的编曲配器还是马克西姆放松自然的演唱,都令人耳目一新,整张唱片的可听性、流行性,在当前流行音乐唱片市场上应属于上乘之作,也许这正是这张唱片问世以来一直畅销的原因之一。 Трудный возраст 尴尬的年纪 2 Сантиметры дыхания Сантиметры дыхания 3 Нежность 温柔 4 Лолита 拉丽达 5 Сон 睡梦 6 Ветром стать 成风 7 Отпускаю 我松开 8 Пам-парам Пам-парам 9 Знаешь ли ты 你知道吗 10 Сантиметры дыхания (remix) Сантиметры дыхания (remix) 11 Трудный возраст (slow version) 尴尬的年纪 (slow version) 12 Нежность (remix acid-jazz) 温柔( remix acid - jazz) 13 Небо цвета молока 奶色天空
【转帖】俄罗斯音乐的形成与发展 俄罗斯音乐在十八世纪前主要为宗教音乐,俄罗斯的非宗教音乐十八世纪起开始流行。人们对音乐的兴趣,引起民间歌曲的收集和改作,这些民间歌曲对后来俄国音乐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下半叶,作曲者和演奏者相继出现,到七十年代舞台上已有反映城乡生活的歌剧演出。 十九世纪上半叶,俄罗斯形成独特而新颖的音乐流派,出现了俄国古典音乐的奠基人格林卡。米•伊•格林卡(1804-1857)的管弦乐曲《卡玛林斯卡雅》、《马德里之夜》等是俄罗斯交响乐较早的代表作,以其奔放豪迈有别于西欧音乐,对后来俄罗斯交响乐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俄国大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曾说过,整个 “俄罗斯派交响乐部孕育于格林卡的《卡玛林斯卡雅》之中——有如橡树之出生于橡实”。格林卡的重要作品有爱国歌剧《伊凡•苏萨宁》和古典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作曲家把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芬兰、波兰、格鲁吉亚、西班牙等曲调都溶合在自己的作品中,深刻表达爱国主义思想,歌颂人民的功绩和美德。作品一经问世,立刻使他跻于世界著名作曲家之林,至今声誉犹存。 继格林卡之后的俄罗斯著各作曲家是亚•谢•达尔戈梅斯基(1813一1869)。他创作了许多声乐作品,最好的作品是歌剧《石客》和《水仙女》。《水仙女》的旋律脱胎于俄罗斯民歌,后来成为俄国民间最流行的歌剧之一。 十九世纪下半叶,俄罗斯音乐进入繁荣时期,六十至七十年代被称为俄国音乐的“狂飙突进”时代,音乐昌盛的标志是出现了一个作曲家集体“强力集团”。“强力集团”以格林卡的学生米•阿•巴拉基列夫(1836一1910)为首组成,主要成员有穆索尔斯基、鲍罗金、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和居伊,他们的活动得到著名艺术理论家和评论家弗•瓦•斯塔索夫(1824一1906)的支持和肯定。“强力集团”以倡导现实主义,促进俄罗斯民族音乐为宗旨,创作多取材于俄国历史、人民生活、民间传说和文学名著。他们注意吸取和运用民间曲调,在艺术形式和创作手法上进行革新。莫•彼•穆索尔斯基(1839一1881)的作品以性格描写和心理刻划见长,音调有民歌特点。他的代表作品是歌剧《鲍里斯•戈都诺夫》和《霍宛斯基党人之叛乱》。两部歌剧都以俄罗斯人民为主角,表达了人民憎恨专制暴政的思想。亚•彼•鲍罗金(1833一1887)的代表作是根据《伊戈尔远征记》谱成的歌剧《伊戈尔公》。歌剧场面壮阔,成功地利用了俄罗斯和东方的民间歌曲和舞蹈。尼•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1844一1905)作品题材丰富,写过15部歌剧、交响乐、浪漫曲和其他体裁的音乐作品。影响较深远的有歌剧《沙皇未婚妻》,以叙事诗和童话为题材创作的幻想歌剧和神话歌剧《萨特阔》、《五月之夜》、《白雪公圭》等。 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是彼•伊•柴可夫斯基(1840一1893)。他的音乐创作开始于“强力集团”活动的六十年代,七十至九十年代初是他创作的全盛时期。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以深刻的民主精神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见长。他的抒情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黑桃皇后》,芭蕾舞曲《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都是俄罗斯音乐艺术史的高峰。柴可夫斯基的六部交响曲中特别著名的是第三、第四和第六(悲怆)交响曲。他的交响曲《罗米欧与朱丽叶》以曲调优美著称。柴可夫斯基的创作以悲歌为基调,反映了八十年代俄罗斯知识分子的情绪,有力而真切地表达了时代的矛盾,斗争的冲动,人们寻求安慰的渴望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幢憬。柴可夫斯基为俄国交响乐派赢得了世界声誉。 晚些时候的俄国作曲家有格拉祖诺夫、拉赫马尼诺夫等人。谢•瓦•拉赫马尼诺夫(1873一1943)是作曲家兼钢琴家,1918年出国,在欧美各国从事演出活动。他的创作深受柴可夫斯基影响,作品有三部交响曲、三部歌剧(其中有根据普希金长诗《茨冈》创作的《阿乐哥》)、24首钢琴前奏曲、4部钢琴协奏曲和钢琴与乐队合奏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等。
首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