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王永 在北京的王永
本人,曾经在铁路部门工作,致力于学习和研究铁路旅客运输业务,对于一些客运问题,直接去火车站查询最新情况,直接联系铁路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了解最新客运规定。2012年春运,在北京火车站当义工,义务为旅客服务。
关注数: 1 粉丝数: 261 发帖数: 899 关注贴吧数: 9
关于北京邮政中心局分拣开筒戳的一些初步了解 红帽子背景: 一,黄帽子信筒1983年8月10日,北京邮政推出黄帽子信筒,最初有28个黄帽子信筒,最多时全北京共有64个黄帽子信筒。 由北京邮区中心局信函分拣处开筒班负责,每天早7点半、9点半和晚8点为开筒时间,通常上午11点以前投入的信件当天下午即能送达收信人手中,晚上9点以前投入的,次日早上可以收到。 与普通邮筒相比,“黄帽子”里的信件因为省去了内部处理的两道环节,所以会早8个小时左右送达。有时一天就能收到3万至4万封平信,一年能收到500万封信件。 2005年,全北京有54个黄帽子信筒,但每天开筒取出的平信也就50封左右。每天,北京邮区中心局8名职工4辆专车组成的开筒班两频次开取邮件。 2005年,北京邮区中心局副局长王毅坚赴澳大利亚考察邮政业务,在悉尼发现,路边设有一种红色和黄色并排的邮箱。红色邮箱寄普通信件,黄色邮箱投信口比较大,是专门针对中小公司和家庭用户设立的特快便民邮箱,既可投入特快信函,也可投入长40厘米、宽20厘米、重500克以下的特快包裹。用户按规定的重量贴足邮资、包封好后,撕下信封上一对相同条形码中的一个,作为邮件查询的单据,即可将邮件投入黄色邮箱。 王毅坚表示,现在北京有大批既嫌平信慢,又不想支付特快邮件高资费的中间用户,如果“黄帽子”像国外那样设计上有个“机关”,既不能偷拿走里面的邮件邮包,同时提供一个邮资价格在五元上下的新选择,那这种“黄帽子”将会有广阔的市场。 二,红帽子信筒的出现2007年8月1日,北京邮政黄帽子信筒全部变脸,改为红帽子信筒。北京市邮政公司于8月1日正式开通“信筒同城快递”新业务,全北京陆续安装300个同城快递红帽子信筒。 市民可在邮政窗口买到8元一个的含邮资同城快递专用封,“信筒快件”交寄内容以文件类为主,每件的重量不限,以可装入专用封为准,但厚度要在2.5厘米以内,否则无法投入快件信筒。对投入“同城快件信筒”的同城快递邮件,邮政速递工作人员将在规定时间开筒并按承诺的时限进行投递。 2007年8月推出时,信筒同城快件执行每件6元优惠价,优惠期至12月底,从2008年1月1日起执行8元的资费标准。当时负责单位为:北京邮政速递局同城速递公司。 三,现状北京邮区中心局分拣开筒班在北京黄帽子信筒改红帽子信筒后,整个建制转到了速递局。 分拣开筒科的日戳保留,依旧在目前使用中。2013年,日戳还进行了更换,在新款日戳的左侧,出现了Y字母,这是浙江某厂生产的日戳。 北京邮区中心局分拣开筒科早已取消,北京邮区中心局生产场地已经从北京站搬至大兴亦庄(俗称大平面)。 北京邮区中心局分拣中心现在变更为 北京邮区中心局平信作业区、挂信作业区,还有包裹进口区、包裹出口区。设有区长、副区长,还有行政管理人员,业务管理人员,以及班长,工人。 据相关人士介绍,红帽子信筒由北京邮政速递公司同城速递公司开筒,上午由速递公司交就近的支局,由邮政支局销票,通过邮政趟车运往北京邮区中心局,晚上从红帽子信筒开出的平信,带回速递公司转送亦庄大平面,由中心局大平面晚上处理,由工作人员盖开筒科邮戳,原来开筒科邮戳依然沿用,但没有这个机构。 另外,有的红帽子信筒由所在地邮政支局的开筒员负责开启,平信和明信片加盖支局日戳,同城快递随速度局的快递邮车运走。 这是目前掌握的一些情况,欢迎和大家交流。
【芝麻征文】亲自走访核实三去北京火车站 我生活在北京40多年了,尤其是关注北京的公共交通和铁路客运,看到在百度贴吧里很多人都在咨询关于北京的信息,我就决定,利用自己的专长去帮助求助者。 在现实社会里,铁路公交信息总是在不断变化和随时更新,因此,很多网友通过网络查询到的信息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比如,位于北京火车站前开往首都机场的机场大巴,就在不断的进行调整,曾经在北京站西街,又调整到北京国际饭店西门,如今又位于北京站东街。为了核实这个信息,我亲自前往北京站,找到机场大巴的位置,并拍摄了照片,回复给网友后,他们就评价非常真实,并且也有了方向感,按图索骥即可。 通过这件事情,我就明白了,提供最新的交通信息对于求助者是非常必要的。 比如,网络里提示,要想从北京站乘公交车去北京西站,要到北京站西街乘673路公交车,我也亲自探访一番,发觉非常不方便,走路特别远,而北京站东街的9路公交车,同样到北京西站,并且,发车频次密集,乘坐非常方便,我又走访一番,拍摄了照片贴到百度贴吧里。 就为这两件事情,我去了两次北京火车站,结果,网友又咨询,如果旅客乘坐火车,没有携带证件,在北京火车站如何办理铁路旅客临时身份证明。为了提供准确的信息,我再次去北京站,排队亲自办理了一张铁路旅客临时身份证明,把图片贴到贴吧里,为大家提供服务。 就这样,我一共去了三次北京站,尽管很辛苦,但我觉得,和那些搜网络回答信息的人来比,我的信息更一手,更准确。 由于多次为大家实名服务,很多人了解了我,还给我发私信,咨询很多北京的问题,我也都一一进行了回复,我觉得,帮助别人是快乐的!
边疆信使张振超:送信八方续写父辈“乡邮情”   新华社哈尔滨3月16日专电(记者王松)在中国东北边境嘉荫县,距离县城73公里的青山乡,无论春夏秋冬,乡路上总能看到一位身穿邮政绿色制服的年轻信使,骑着邮政自行车走东家进西家,青山乡家家户户都认识这个小伙子,他就是嘉荫县邮政局青山支局的乡邮员张振超。   张振超负责建边、建业、建华、大砬子和结烈河等五个村的投递工作,为500余户村民提供邮政服务。进行一次投递,张振超要往返45公里路程。   在大砬子山脚下,在一处平房前,一块“青山邮政支局”的牌子挂在蓝色栅栏上,这里既是张振超工作的邮政支局,同时还是他的家,一张旧办公桌占了“客厅”的四分之一,一铺双人床大小的土炕上放着两套行李。   张振超告诉记者,在他6岁时父亲张德义就做了一名乡邮员,那时候每年冬天雪大难走,父亲每天早上不到八点就要出门,晚上八点都回不来家,兢兢业业为各家各户送信。   “当时我年龄小,觉得谁家的事儿他都管,就是不管家里人,背后直埋怨他。”张振超说,“为了省钱,后来父亲干脆把支局搬到了家里。21年来,父亲风雨不误的行走在青山乡的山路上,他用自行车碾出累计30余万公里的邮路。”   常年在艰苦环境下从事繁重工作,张德义身体状态大不如前,2011年6月被查出患有结肠息肉,在医院进行了结肠部分切除术。无法再从事投递工作,张德义决定将在外打工的儿子张振超叫回家,继续接替他走这条邮路。   在住院的日子里,张德义最惦记的就是乡里的邮政工作,他常跟儿子念叨:“咱们乡这条线路太远、投递点多,没人愿意跑,可村民们真的需要乡邮员,你就回来干这份工作吧。”   张振超说:“当时我在外边做技工,赶上旺季每天的工资最多能赚300元,我觉得当投递员辛苦不说,当时每个月700多元,打心眼里不能接受。”   张德义只能一遍遍说服儿子,看着父亲期许的眼神,张振超不忍再拒绝。   如今,张振超子承父业。每次到老乡家去送信,他们总是会邀请张振超到屋里坐坐,喝点水歇一会,赶上饭点,非得留下在家里吃饭。   “是父亲让邮递员这个职业得到了乡亲们的肯定和尊重,父亲这21年的坚持没白费,我也要做一个合格的接班人。”张振超说。 2013/03/16 09:59
收集邮戳,重在研究 每个人都有喜欢收集邮戳的权利,也都有喜欢收集日戳的方式。 就我个人来说,我希望收集日戳,能进行研究,不是仅仅的盖完了,放在书架上就完了。 邮政日戳,是记载着一封邮件的传递过程,这本身就是一份历史的证明。 20多年前,我在火车邮局上工作的时候,在偏僻的小站停车时候,经常有村民将别有2毛钱的信封投进火车邮筒,那时候国内邮资是2毛钱,我都要取下钱,贴好邮票,端正地盖上火车邮局寄出。有次列车停站的时候碰上老乡,问他,他说,你这寄信快,要比通过乡邮电所寄信更快。 今天,火车邮局依旧存在,很多已经不办理平信收寄业务了,而在一些停靠车站,集邮爱好者上车唰唰盖完邮戳,就走了。尽管有火车邮戳研究会,但对于火车邮戳的研究,由于缺少内部和专业人士的支持(通过邮政内部的文件资料档案来了解具体可靠的证据),很多时候的介绍文章都非常单薄。 在20年前,从上海寄往北京的平信速度,可以通过邮戳来感受到变化,那时候,当天上午发的信,下午就会到发往火车上,次日到京,第三天就能投递,而今天,北京-上海间的平信速度就没有过去那么令人满意了,而当年的证据,就是邮戳。 过去,北京有黄帽子信筒,由分拣局的摩托车取信,上午扔信筒里,市区下午就能收到,加盖的戳是中心局分拣开筒科,如今,戳记还在,速度却变慢了。 还有,随着城市的变化,有的邮电所成立了,有的邮电所取消了,而消失的邮电所,如果有一枚实寄信,实寄明信片,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明证。 而简单的盖个戳卡,有个邮戳,无法获得更多更有效的信息。邮戳的发展和演变也无法全景展示。 说了这么多,是希望收集邮戳的爱好者,能是一位有心人。用过期的明信片收集邮戳时,多写几句话,记下邮局的位置,邮政编码,邮局的特征,地名来历,寄出的时间,这些在将来,也许是记录邮政史最有效的资料呢。
巴勒斯坦加沙明信片 2012年11月14日以色列国防军宣布对加沙地带发起代号为“防务之柱”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以色列向加沙地带多处目标发动了40多轮空袭,造成包括一名哈马斯高级领导人在内的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国际社会纷纷呼吁巴以双方保持克制,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看到这条新闻后,我突然想起来,我曾经收到过一枚来自加沙的明信片,从邮寄到投递历时半年有余。 这枚明信片上印有加沙海滨的风景,还有巴勒斯坦邮政的标识,以及英文和阿拉伯文的“巴勒斯坦邮政”字样。明信片上贴有2枚邮票,邮资分别为200Fils和50Fils(费尔斯),邮票上的英文为“巴勒斯坦民族权利机构”。通过邮戳可以看出,这枚明信片于2011年7月10日寄出,2012年2月1日抵达北京角门邮局,邮政部门的工作人员非常负责,清晰加盖了落地戳以及投递员的名章。 明信片上的CHINA字样为巴方邮政部门在分拣的时候特意用圆珠笔标注的。 谈到巴勒斯坦邮票资费Fils(费尔斯),也有一段曲折经历。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来,以色列接管巴勒斯坦邮政业务。巴勒斯坦自治政府1996年成立后,以方向巴方移交邮政管理权。巴勒斯坦计划发行邮票,由于巴勒斯坦没有自己的货币,普遍使用以色列谢克尔,在体现政权形象的邮票上不能用以色列货币来作面值单位,因此巴方曾以英国委任统治时期的货币--巴勒斯坦镑为单位,但以色列却不同意这种做法。最后,经过协商同意以约旦第纳尔Fils(费尔斯)标价,但是,以约旦第纳尔标价只是个形式,因为在巴方通用的货币还是以色列的谢克尔,购买邮票仍需要使用谢克尔支付。目前,从巴勒斯坦寄往中国的明信片邮资为1.5谢克尔(约为2.6元人民币)。 目前,巴勒斯坦的邮件主要通过以色列经转,尽管巴以2008年签署协议,商定巴方邮政业务可经约旦“代理”,与万国邮政联盟191个成员往来。次年,巴方获得邮政代码,国际业务“自治”。但是以方始终不肯放弃对巴方国际邮政业务的控制,协议至今未执行。而由于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战争不断,邮件的中转也经常处于停滞阶段,因此,一封邮件走半年的情况也就见怪不怪了。 穆赫塔尔邮局位于加沙城区主干道上,在加沙地区马路上没有邮筒,在偏远的乡镇和村庄连邮局都没有,寄信只能到邮局柜台交寄。邮局严格执行营业时间,中午不营业,下午两点就下班,周五周六以及穆斯林的重大节日期间都不营业。邮局也不负责投递业务,当地人都是在邮局缴纳费用租用邮政信箱。 加沙(Gaza)是巴勒斯坦西南部加沙地区最大城市。加沙地区靠近埃及边境和地中海,通过沙丘带上的一个豁口与海岸相通。面积约为350平方公里(北京海淀区的面积为430平方公里),居民90万,主要是巴勒斯坦人和其他阿拉伯人。1967年以色列占领加沙地带,成为以色列加沙和北西奈军事管制行政中心。1994年5月,根据以色列、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签署的加沙、杰里科先行自治执行协议,以色列从加沙、杰里科撤军。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