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崖墨斗 泡崖墨斗
关注数: 16 粉丝数: 43 发帖数: 849 关注贴吧数: 35
辽宁老工业基地拔掉污染源 把蓝天还给百姓   “辽宁是老工业基地,环保欠账多;辽宁地处东北寒冷地区,冬天供暖污染重,但这都不能成为大气污染的借口。”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省长陈政高说,辽宁将通过清洁能源引进、供热技术革新、大企业真金白银投入、坚决关停落后产能等措施,把蓝天还给百姓。   面对钢铁、石化企业排放压力大,冬季供暖期传统锅炉供暖方式污染严重等现实情况,辽宁省近两年来有针对性地实施治理大气污染“蓝天工程”。   烟囱林立曾是辽宁老工业基地繁荣的象征,但煤炭的大量消耗,成了重要污染源。为引进清洁能源,辽宁省和中石油合作,中石油投资的“气化辽宁”工程修建了大连到沈阳、秦皇岛到沈阳两条天然气输送管线。今明两年,2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将输送到辽宁主要城市,辐射到乡镇。天然气辐射到乡镇,而不仅是县城,清洁能源的使用为辽宁大气的改善提供了可能。   辽宁地处东北,冬季供暖期从11月初到3月末,共计5个月。目前,仅沈阳市就有近1200个锅炉房。针对冬季供暖这个大气污染另一个主要源头,辽宁正大力实施热电联产工程。即发电厂既生产电能,又利用汽轮发电机做过功的蒸汽对用户供热。陈政高说:“热电联产的供热面积达到1300万平方米时,辽宁将实现一县一热源。即使沈阳这样的大城市,六七个烟囱足以保证全市的供暖。”   作为工业大省,大型企业的达标排放是大气治理的基础。陈政高举了鞍钢的例子,他说:“鞍钢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在钢铁行业十分不景气的情况下,在老国企负担很重的情况下,投入70亿元进行环保改造,努力达到达标排放。我们必须这样做,因为我们深知,大企业不动真格、不拿出真金白银,治理大气很难做到。”另外,在落后产能的淘汰上,辽宁省也痛下决心。辽阳县有个小钢铁一条街,聚集着118家小轧钢厂。2013年,有关部门强力关闭了104家。
“大连造”汽车 “马年马力十足” 依靠配套和临港优势,我市迅速补齐整车制造这块“短板”,2014年以来,伴随各大车企“开足马力”,整车制造业正成为撬动大连产业升级、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   进入马年,我国汽车出口仍未扭转下降趋势,但国产品牌领头羊——奇瑞汽车海外市场却出现企稳迹象,这得益于下线不久的“瑞虎5”,在南美、北欧等地区的销量不断走高,而这一主打车型全部是“大连制造”。这段时间,在比肩国际标准的奇瑞大连工厂,涂装、冲压、总装等智能生产线全部满负荷运转,即将实现月产万台的工作目标。   距离奇瑞不远的华晨汽车、黄海汽车整车生产也“马力十足”。 随着首款机场摆渡车正式下线,华晨集团大连专用车基地进入研发、生产、制造一体化的发展阶段;黄海汽车轻型客车产销两旺,今年产能有望达到2000辆。同样是看中我市的人才储备和发展环境,合资品牌车企的资金、技术也不断流入大连。春节过后,位于保税区的东风日产大连工厂设备安装“马不停蹄”,我市首个中高端整车项目即将亮相。   传统汽车制造业奋起直追,新兴汽车制造业同样出手不凡。抢抓“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机遇,一汽集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鹏迪电动车辆公司率先实现新能源汽车规模化生产,而“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科研机构,也为我市汽车产业“绿色” 发展注入动力。   明年我市汽车整车产能有望达到30万辆,正逐步成为中国北方以出口为主导、以新能源为方向、以国产自主品牌研发生产为重点的汽车产业基地。
大连都市型现代农业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三 我市坚持“四化统筹、协调推进”,通过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等措施,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根据农业部刚刚发布的《中国都市农业发展报告2013》,我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综合排名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位居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其中,“农业现代化水平”指数位居全国第一。 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发展,积极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和“多予、不取、放活”的方针,围绕大力发展设施、精品、生态、创意、休闲、循环、外向、种苗等“八大农业”目标任务,先后制定完善了28个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市政府支持“三农”资金平均每年以超过25%的速度递增,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增长水平,2013年,全市投入扶持“三农”的资金超过60亿元。 与此同时,我市积极落实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培育了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利益联结机制好的农业龙头企业集群,提高了企业对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的支持能力。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到730家,紧密联结的农户超过30万户,带动了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水平的稳步提高。 我市还通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不断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每年培训农民50多万人次,开展各项农业科技服务,为广大农民提供全程的技术支持、良种支持和信息支持,实现了农业科技化、机械化、信息化,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2%,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率达到65%,农业优良品种率达到98%以上。 不断优化调整的农业结构,使我市优势特色产业实现快速发展。目前,全市设施农业总面积突破100万亩。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园区、标准化优质果园、高档花卉生产基地等一批批农业现代园区的加快建设,推动我市畜牧、水产、水果、蔬菜和花卉优势特色产业,呈现出“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格局。 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我市农业生产再获大丰收,粮食产量达到32.1亿斤,实现 “十一连丰”;肉蛋奶、渔果菜产量再创新高;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77.6亿元,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万7717元,增长10.8%,继续位居全省第一、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四。 去年12月,农业部围绕农业现代化水平、“菜篮子”产品保障水平等五方面、27项指标,对全国35个大中城市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我市综合指数达到58.75,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35个大中城市第3位,其中,“农业现代化水平”指数位居全国第一。
大连港突破吞吐量4亿吨集装箱千万大关  2013年是大连港集装箱实现 “三年超千万”的决胜之年。面对全球航运市场低迷和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作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旗舰”的大连港集团肩负省、市领导的重托,上下同心协力、迎难而上,奋勇争先进位。全年共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3.334亿吨,增幅为10.1%;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91.2万TEU,增幅达23.8%,其增幅始终位居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前列。在大连港集团的强力拉动下,2013年大连口岸港口吞吐量首次突破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001.5万TEU,首次实现了 “千万标箱”的跨跃,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再添浓重一笔。 2013年,大连港集团围绕集装箱“三年超千万”目标,不断加大港口软硬件投入,充分发挥自身水深港阔、远洋航线众多、腹地辐射力强等优势,加快了对内陆港布局的调整,不断“密织”集装箱航线网络,先后开通了满洲里集装箱过境班列和西非远洋集装箱干线,成功开行了大连至沈阳、长春、双辽的客车化集装箱班列;通过与中海、中远、马士基、达飞、地中海航运等50余家国内外主要船公司开展集装箱班轮业务,集装箱班轮航线已增至105条,其中近洋航线70条、内贸航线21条、远洋干线14条,航线网络覆盖了欧洲、地中海、黑海、美西、南美东、中东、澳新、东非、西非等全球主要贸易区域,集装箱中转也实现了黄渤两海“全覆盖”。前不久,作为目前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船之一的“尤金马士基”号轮首靠大窑湾集装箱码头。该轮长397.7米,宽56.4米,最大装载能力为15500标箱,是迄今为止大连港靠泊的最大集装箱船。同时,通过及时调整争揽策略,多方收集适箱货源信息,主动为客户提供全程物流解决方案,并陆续新增8套新型“散改集”生产线,使集装箱“散改集”和“杂改集”业务不断做大做强。全年“散改集”业务预计完成91000TEU,同比幅长13.6%;“杂改集”预计完成133600TEU,同比幅长21.5%,双双创下了历史新高。其中冷藏箱货源转运量同比增幅达176%,成为“杂改集”箱量增长的最大“亮点”,为大连口岸港口集装箱运输增速始终遥遥领先全国各大港口又增添了新的砝码。   在全力实现集装箱年吞吐量“超千万标箱”目标的同时,大连港集团原油、矿石、汽车等众多专业化、超大型深水码头的优势再次得以突显,为全年港口生产再攀新高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2个30万吨以上级超大型原油码头累计接卸VLCC油轮90艘次;矿石码头也成功开辟了进口焦煤、俄罗斯球团等新货源,开创了俄罗斯球团矿铁路到港和汽车转运的新模式,并打造了进口铁矿石在港接装“零损耗”的服务品牌;汽车码头通过加快推进汽车全程物流服务体系和商贸服务平台建设,商品车滚装运输市场份额占东北地区总转运量的100%,全年实现商品车吞吐量为35.7万余辆,同比增长57.6%,较2011年翻了一番;杂货码头通过建设全程物流体系,精心打造钢材和大件设备转运基本港,累计完成钢材作业796.7万吨,装卸大件设备181.7万吨,同比增幅20%;作为大连港三大核心港区之一的长兴岛港,其煤炭、金属板材、水泥熟料、海盐等多个货种的吞吐量也同步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已实现吞吐量688万吨。
大连国际物流核心区太平湾2014年开港通航 据悉,太平湾正在上报国家级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目前太平湾的规划已经基本完成,铁路、公路、港口技术云的体系基本完善,为建设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核心区营造了很好的基础。2014年,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将国际、国内比较大的物流企业吸引至太平湾区域。增加产业发展力度,促进物流中心建设。尽快完善城市基本设施。据介绍,2013年,太平湾启动10个码头泊位建设。其中,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基本竣工。 市人大代表刘明智告诉记者,现在已经正在和国际与国内比较大的企业洽谈,应该在今年上半年会有知名物流企业落户太平湾。在谈及太平湾建设成为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的地理优势时,刘明智告诉记者:“在东北区同时具有港口、机场、高速公路、铁路、一般的货运铁路,如此密集的交通枢纽还是少见的,太平湾在这点上是独一无二的。且太平湾是大连距离东北腹地最近的区域,因为这里具有接近400平方公里的港产城一体化规划,50公里长的岸线,充裕的劳动力,这些优势都促使并能完成将太平湾打造成大连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核心区的使命。 据悉,大连新机场于2016年通航,而太平湾港口于2014年通航,刘明智认为大连的空港建成后对太平湾物流中心建设可谓如虎添翼。
我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全省居首 昨日,记者从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获悉,2013年第7届中国(大连)专利周今日将正式启动。 第7届中国专利周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主办,将以“专利导航产业发展,服务聚焦企业创新”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作为专利周活动分会场,我市将于11月21日至27日期间,以大连市科技信息网为网络分会场,网上宣传大连地区的各项活动。市知识产权局将以各区市县高新技术企业的需求为导向,与大连地区高校及科研院所有针对性地提供专利项目或科研团队开展供需对接。并将正式认定大连华锐重工集团、大连理工大学等7家单位为2013年度大连市知识产权工作先进单位。此外,市知识产权局还将组织部分区知识产权局会同药监部门,在食品药品等商品流通领域重点进行专利执法检查。 据了解,2012年我市发明专利申请总量11149件,比上年增长50.3%;发明专利授权1407件,比上年增长26.1%;有效发明专利4607件,比上年增长30.6%。截至目前,我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8.25件,居全省之首。2013年度,大连华锐重工集团的“双主梁多吊点起重机”项目获国家专利金奖;大连环宇移动科技公司、大连瑞克科技公司,以及中科院化物所、大连理工大学和北车集团大连机车公司的5项专利获国家专利优秀奖;瓦房店市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此外,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被正式认定为“辽宁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我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数量稳居全省首位 博士后是高端青年人才中的精英,博士后工作也一直是我市人才工作的重点之一。市人社局一组数据显示:从1999年至今,我市现已建成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9家,辽宁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7家,设站单位数量占全省199家(科研工作站91家+创新实践基地108家)的28.1%,稳居全省首位。我市企业博士后工作历经14年发展,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企业博士后工作体系。 据了解,我国从1985年开始实施博士后制度,最初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科研流动站制度。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博士后制度在企业中推行,即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制度,从而形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两个工作体系。 市人社局专业技术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我市是全国较早开展企业博士后工作的城市之一,1999年之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大连商品交易所、东北特殊钢等企业相继设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4年辽宁省在全国率先创建企业博士后科研基地制度,我市珍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于当年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基地(后统一更名为辽宁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截至2012年底,大连累计招收博士后进站265人,年在站博士后80人左右。目前,全市已经形成了一支由两院院士、各领域学术技术带头人、高层次专家为主体的博士后导师队伍,以国有大型重点企业为龙头,以金州新区、高新园区为两翼,涉及装备制造、农(渔)业、石油化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港航物流、金融期货、环境保护等学科门类齐全、覆盖广泛的企业博士后工作体系。
机构推全国大学排行榜 前20强无辽宁高校 机构推全国大学排行榜 前20强无辽宁高校 民生辽沈晚报 [微博] 兰晓玉2013-07-10 07:34 近日,互联网上转载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发布的“2013中国大学综合实力分省排行榜”,其中包括辽宁39所普通本科大学的省内排名和它们在全国院校中的综合排名。 该排行榜显示,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分列前5名,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两所211工程大学分列全省第6和第8名。辽宁省内所有本科大学均未能排进该榜单的全国前20强。 >>>大辽网调查:选出你心中的辽宁最具活力大学 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一经公布,不少网友提出了疑问:专业侧重点完全不同的两所院校,怎么能看出差距呢? 网友小雨点点说:“比如省内排名第四的沈阳药科大学和排名第33位的鲁迅美术学院,一个是医药类院校、一个是艺术类院校,无论是培养人才的方向、专业水准和造诣,都没有可比性啊!” 而相关媒体报道,早在1997年,排行榜课题组相关负责人曾在一篇论文中提出“不同类型大学的科研人员平均具有相同创新能力”的科学假设。 该负责人称,此假设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国内高教评估学者的不同类型大学之间无法相互比较的难题,实现了不同类型大学之间的直接可比。 尽管如此,不少网友仍表示,就算看了所谓的理论说明,仍然不明白不同类型人才的“创新能力”怎样放在一起衡量。“如果不同类型的人才可以直接衡量,为啥教育部的排名是分专业的而不是直接用大学排名?” 昨日,记者发现,中国管理科研院除了发布全国和各省的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以外,该课题组还发布了“2013中国大学教师水平100强”、“2013中国大学教师绩效100强”、“2013中国大学毕业生质量100强”、“2013中国19所一流大学名单”、“2013中国最值得报考的408所大学排行”、“2013中国大学各学科门类排行榜”等各类排行榜。 在网上搜索“大学排行榜”词条,各种机构、各种版本的榜单让人应接不暇。除了中国管理科研院发布的各类榜单,中国校友会网也公布了一系列最新的高校排行情况。如“中国大学毕业生质量排行榜”、“中国大学教师水平排行榜”、“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大学排行榜”等。 记者发现,同样是高校排名,以上两个机构与人民大学版的“2013中国大学50强排名”又不尽相同。粗略统计,记者在网上找到了近百个不同版本、不同方向的大学排行榜。 昨日,辽宁省教育厅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网上公布的各种大学排行榜都是业界排名,教育厅并没有进行相关认定和评估,考生和家长可以仅作参考。 目前,辽宁省确定认可的排行榜为教育部每年公布的全国高校学科排行榜。今年6月,教育部2012学科评估报告(高校专业排名)已经在网上公布。 网传辽宁省大学排行榜 省排名 全国排名 院校 类型 总分 1 21 大连理工大学 理工 67.94 2 42 东北大学 理工 35 3 107 中国医科大学 医药 14.59 4 114 沈阳药科大学 医药 13.78 5 131 东北财经大学 财经 12.19 6 138 辽宁大学 综合 11.5 7 159 辽宁师范大学 师范 10.22 8 172 大连海事大学 理工 9.31 9 201 沈阳农业大学 农林 8.2 10 218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理工 7.01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