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1115215003 我爱1115215003
爱上海,爱日本,爱志龙,傻粪喷我是日杂[email protected]
关注数: 48 粉丝数: 634 发帖数: 78,044 关注贴吧数: 754
元成宗,一位严肃吏治、严惩贪腐的皇帝 至元初置提刑接察司,纠察地方吏治、政治得失,所巡视地区称道。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 年)改称肃政廉访司。初置山东东西、河东陕西、山北京西、河北河南四道。大德初,全国分二十二道,遍于全国,分隶御吏台、江南行台(驻建康路,今南京市)、陕西行台(驻安西路,今西安市),成为定制。并于至元二十八年(1291)改称肃政廉访司。其中内八道属御史台,江南十道属江南行御史台,陕西四道属陕西行御史台。每道置廉访使、副使、检校等官。肃政廉访司直接对中书省负责,主要职责就是监察地方官吏的经济行为,严惩贪污腐败。 元成宗时期,,在河南河北、山西、湖广等地区肃政廉访司的遣使巡行,按部纠举较为频繁。其间,河东山西的监察官吏往往是蒙古、色目、女真与汉人相参并用,多数均为北方汉地名士高官的子弟后人,并且具有不同的政治背景与较为丰富的治理经验。其中,廉正贤明的监察官吏在惩治贪腐、劝课农桑、兴修水利、赈济饥民、抚众安民等各个方面的活动中,巡查民情,行使权力,在很大程度上较有效地发挥了监察机构的重要作用。 对于贪官污吏,元朝不论其民族,均采取收缴贪腐所得、罢官、以致流放的措施,很大程度上肃清了吏治。因此,元成宗在惩治贪腐、整肃吏治方面是一位卓有建树的“守成之君”。 元成宗还是一位体恤民情,轻徭薄赋、重视纺织业和商业的皇帝。1295年,成宗下令,免除各行省历年积欠的赋税,并在各路各府设立义仓,赈济贫苦。1296年,元成宗下令全国废止一切非急需的工程营建。元贞二年(1296年),严厉要求大官僚和权贵缴纳隐匿的田租。以减轻小民负担。同时,元成宗大力倡导农桑和纺织业、丝织业的发展。到了元贞末期,江南一代棉纺织业、丝织业规模已经超过了宋朝。并且江南一代从事棉纺织业、丝织业的商户已经达到4000多户。著名的纺织家黄道婆就是元贞时期的人。当时松江的棉布、丝绸被称为“衣被天下” 元成宗名为孛儿只斤.铁穆儿,是忽必烈的孙子。确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但是,大德后期,宗族勋贵势力逐渐增强。铁穆儿无法顺畅颁行国政,为了笼络宗族勋贵,滥行封赏,以致造成财政逐渐枯。
元朝的十六次科举 资料来源:《元史》《新元史》等 元仁宗1313年下诏恢复科举,1315年第一次开科取士,以后三年一次,直到元朝灭亡,中间因为因为元惠宗时期丞相伯颜擅权,执意废科举,1336年科举和1339年科举停办。 元朝举行了16次科举考试,考中进士的共计1139人。 元仁宗时期 延佑二年(1315)三月,廷试进士,五十六人及第。延佑五年(1318)三月,廷试进士,五十人及第。 元英宗时期 至治元年(1321)三月,廷试进士,六十四人及第。 元泰定帝时期 泰定元年(1324)三月,廷试进士,八十六人及第。泰定四年(1327)三月,廷试进士,八十六人及第。 元文宗时期 至顺元年(1330)三月,廷试进士,九十七人及第。 元惠宗(元顺帝)时期 元统元年(1333)三月,廷试进士,一百人及第。刘基刘伯温于该年中进士。因为丞相伯颜擅权,执意废科举,1336年科举和1339年科举停办。至正二年(1342)三月,廷试进士,七十八人及第。至正五年(1345)三月,廷试进士,七十八人及第。至正八年(1348)三月,廷试进士,七十八人及第。至正十一年(1351)三月,廷试进士,八十三人及第。1351年五月,刘福通领导红巾军起义,在以后的十八年中,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此后的五次科举均受到全国战乱的影响。至正十四年(1354)三月,廷试进士,六十二人及第。至正十七年(1357)三月,廷试进士,五十一人及第。至正二十年(1360)三月,廷试进士,三十五人及第。至正二十三年(1363)三月,廷试进士,六十二人及第。至正二十六年(1366)三月,廷试进士,七十三人及第。 附: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在位时间1311年三月-1320年正月 元英宗硕德八剌,在位时间1320年三月-1323年八月 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在位时间1323年九月-1328年七月 元文宗图帖睦尔,两次在位,第一次在位时间1328年九月—1329年正月,第二次在位时间1329年八月-1332年八月 元惠宗妥欢帖睦尔,在位时间1333年六月-1370年四月,1368年八月逃离大都,回到漠北草原,1368年八月-1370年四月为北元皇帝 元朝十六次科举,元惠宗(元顺帝)时期就有十次,十六次录取1139名进士,元惠宗(元顺帝)时期就有700名,占总数的61.46%。当然,这与元惠宗(元顺帝)在位时间长达三十多年有很大关系。 元朝十六次科举其中前面的十一次为全国范围,最后的五次受全国各地农民起义影响很大。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