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若相依666 花开若相依666
春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法虽广不渡无缘之人;
关注数: 8 粉丝数: 68 发帖数: 8,724 关注贴吧数: 7
我的相续是如此下劣,我是罪业深重的人。 虽得闲暇而乏真实义,虽入佛门而耽非法行, 我与如我愚痴诸有情,获得暇满实义祈加持。 无常现前反而执常有,老年到来反而以为幼, 我与如我邪念诸有情,相续生起无常祈加持。 虽见轮回痛苦仍贪执,虽畏恶趣险地仍行恶, 我与如我邪道众有情,内心能舍今世祈加持。 虽知因果差别然信弱,虽闻众多正法然未修, 我与如我恶行众有情,自心与法相应祈加持。 虽遇圣士仍为劣行诱,虽获胜道仍漂非道中, 我与如我恶性诸有情,正法调伏自续祈加持。 虽已皈依然而诚信弱,虽受三学仍然舍持戒, 我与如我无心诸有情,不退坚固信心祈加持。 虽发胜心然却未生起,虽学六度然却具私欲, 我与如我愚痴众有情,修成胜菩提心祈加持。 闻益窍诀然却耽词句,稍许实修然为散乱欺, 我与如我迷相众有情,愿得生圆精华祈加持。 虽具无我见然我执重,虽断二执然仍起希疑, 吾与如吾我见众有情,愿证无我实相祈加持。 虽视大恩上师为真佛,却因性情刚强违师教, 虽知三界众生为父母,却因蛮横粗暴出恶语, 我与如我恶业众有情,此生及诸生生世世中, 愿以寂静调柔之言行,依止上师道友祈加持。 自尚未度超度诸亡灵,自不实修巧言如撑伞, 我与如我狡诈种姓者,愿能精进修行祈加持。
【转】风水师与庄稼汉 在我的家乡有一个传统,就是看风水。风水师也历来受人尊重,并被尊称为“看地仙”。一个好的看地仙的名声能传诵方圆百里,邀请看风水的人真可谓络绎不绝。但是,在我们这却广泛流传着一个令看地仙放弃看风水的故事,已经有二十多年了。 一个老汉去世了。他的儿子也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四十多岁。他家本是一个大门宗,祖上的坟茔也大,他就有心想给父亲找一个好点的坟地,称为“拔新茔”。看地仙被请来了,客客气气地让进屋里,敬上好烟好茶水。他说:“老人家操劳了一辈子,也没有享上福,心里实在过意不去。老人过世了,怎么着也得给老人找一个好点的坟地,让老人家在阴间好好地享享福,也是孩子的一点心意吧。” 看地仙有六十多岁,很精神的一个瘦老头,见主人这样说,心里也一热。他给人家看阴宅几十年来,好像是第一次听人这样说,只求让老人在阴间享福。那么多孝顺的儿孙请他看阴宅,说的大都是求老人死后对家里有个照应,让儿孙们福禄满堂。时运不济的说的是求得个时来运转,走时运的求的是辈辈高升,几代单传的求的是儿孙满堂。今天这个庄稼汉不为儿孙求福禄,也真的令他不由自主地高看一眼。 看地仙听庄稼汉这样一说,把惯常的矜持和严肃略略收起,对他说:“风水好坏是一个方面,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肯定有它的道理。最主要的还得是家庭和睦,为人善良。”庄稼汉连声应是。 庄稼汉跟随看地仙去为父亲选阴宅。走过一片玉米地,前面是一块豆地,豆地那边还是一片玉米地。玉米都一人多高了,老远看到一个人在掰玉米。 庄稼汉扯了一把看地仙,自己先弯腰退到玉米地里来。看地仙进来问他有啥事。他低声说:“我们等一会儿吧,等人家掰完了玉米我们再过去也不迟。” 看地仙满脸狐疑地看着他,庄稼汉说:“是这样的,那块地是俺的,那个掰玉米的也是俺村的,咱这一过去,他怎么能躲开啊?以后他咋有脸和我见面啊?”看地仙说:“那他不是在偷你的玉米吗?你咋反倒躲起他来……”庄稼汉说:“啥偷不偷的,都是一个村的,他家穷得很,平常咱也接济不了人家,他掰几棒子玉米,算咱接济他了吧。” 看地仙怔了一下说:“兄弟,你家的阴宅我不看了。就你这胸怀,这善良,这么好的一个人,老爷子埋到哪都是一块风水宝地。” 看地仙仿佛意犹未尽,又对他说:“风水讲究地势的走向和地形的平稳和宽厚,但是再好的风水宝地也得有德之家居之方能配得上。奸邪小人之家,好的风水宝地也会流失。你这宅心如此宽厚,自能带来好的风水。刘备骑的卢,一福压百祸,人们都认为刘备的福份大,哪里知道刘备是一个真正的仁义之人?人家给他建议,他骑的的卢马妨主人,让他把马转赠给自己的对手,刘备当时就拒绝了。刘备的宅心是真的宽厚,所以,刘备在遇到生命危险时,那马竟能飞越河流,救他性命。刘备能在乱世建立蜀国,全来自于他的心地厚重。其实风水也是一样的道理,真正好的人,风水是不用看的。你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人,你家的风水不用看。我以后做人得向你学习。” 说完,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善有善报 方观承,桐城人,幼时父亲因《南山集》一案被牵连充军,因此方观承经常年年独自徒步前往塞外省亲。一年他南归后,辗转前往浙江宁波依附某亲戚,等走到亲戚家门口,已经快到除夕了。方观承看见亲戚家门口倚门家奴都穿着貂帽狐裘,神态非常阔绰傲慢,自顾衣衫褴褛,贸然登门认亲恐怕反遭驱逐。于是方观承在亲戚家巷子里租屋住宿,但身上钱又所剩无几,进退两难,只好天天在门口向邻居打听亲戚平时为人。 对门住着一个屠夫,惊讶于方观承一表人才,问他贵姓?来此有何贵干?方观承告诉他,屠夫说:“我与他同巷二十年,从未见他体恤过一个亲戚,你去找他恐怕没用。”方观承听了非常后悔,自己千里迢迢投奔亲戚太轻率了,如今钱也花光了,怎么办呢?屠夫说:“先生既然出自书香门第,一定会写字,您还会算术吗?”方观承说:“略知一二。”屠夫说:“年关快到了,我正好有账目要结清。请您住在我家,帮我结算账目,开出账单以便讨债好不好?” 方观承就去了,屠夫叫妻子出来见方观承,款待很殷勤。方观承打了半天算盘就结算完了,屠夫拿着账单出去讨债,果然一清二楚,屠夫讨回了比往年更多的钱。除夕夜,屠夫招待方观承一起吃团圆饭,请方观承坐上座,屠夫女儿当时五岁,跟着母亲坐侧座。元旦,方观承告辞,屠夫坚决挽留他,并嘱咐妻子做棉袍相赠。到初六,屠夫捧着做好的棉袍、妻子捧着缝好的鞋袜来请方观承穿上,屠夫见方观承帽子破旧,就脱下自己头上蓑笠换掉,又送两千文钱给方观承作路费,才送方观承出门。 方观承到达杭州,偶过西湖游览,看见几十个人围着一个算命先生求算命。算命先生瞥见方观承,就离开桌子走出来作揖说:“贵人到了!”方观承怀疑算命先生在作弄自己,正色说:“我又不算命,开什么玩笑!”算命先生仔细审视他,说:“这儿不是说话的地方。”于是收起算命的家什,邀方观承进小庙座谈。 算命先生说:“我跋涉江湖几十年,看了很多面相,从未看走眼。您某年会做某官,某年会升任总督,只是可惜不能善终。如今您脸上官星已透,您可以立即进京,以顺应机缘。”方观承说:“且不说我是罪人子女,不可能进入仕途,就算有机缘,我两袖空空如何北上?”算命先生当即取出二十两银子送给方观承,并写了个名字,嘱托说:“他日您当陕甘总督时,有总兵延误军机当斩,拜托您千万留意拯救,这就算报答我了。”方观承询问他的姓氏,算命先生支支吾吾,似乎有难言之隐。 方观承于是北上,走到直隶的时候,行李偏偏被强盗劫去。方观承打算去保定投奔老相识某某,走到白河时又遭遇大雪,方观承被冻倒在古寺外,昏死过去。僧人打开门看见方观承僵卧雪中,急忙抱进屋灌热汤抢救,方观承才活过来。僧人与方观承很投缘,留他住了几个月才送他走。 之前,寺中有个老僧收藏了很多篆刻。老僧圆寂后,和尚中没人钻研这个,就把篆刻全拿出来请方观承帮忙卖掉。方观承背着一大包篆刻来到保定,就在总督衙门口摆摊叫卖。总督出门时,前导嫌方观承收摊太慢,横加鞭打。方观承一赌气,扔掉篆刻,跑到北京东华门,靠测字为生。 恰好平郡王轿子经过,平郡王看见招牌,觉得书法不错,一打听是方观承写的,就请方观承回王府当记室(书记),非常礼遇。后来,王府的对联帖子都由方观承写,雍正帝临幸时看到了,问是何人手笔,平郡王说是方观承,雍正帝当即召见方观承,赐中书官职。从此方观承受到皇帝知遇,不到十年就从监生升到封疆大吏。 方观承显贵后,招屠夫来,赠送白银三千两,让屠夫改行做体面生意,并为屠夫女儿找了个好夫婿。又派人到白河,修缮古寺报答僧人救命之恩。 后来方观承果然担任陕甘总督,掌管嘉峪关外军事。某总兵延误军机当斩,方观承不忘报恩,极力为他开脱了罪责,一问原来某总兵就是算命先生的儿子。算命先生的预测如此准确,方观承想起算命先生的话,经常担心自己难逃大劫。等到方观承担任直隶总督,既然知道了算命先生的家庭姓氏,就请人接算命先生到衙门来乞求消灾解难的办法。 算命先生说:“定数难违,除非你做了大善事,拯救了千万人性命,或许可以感动上苍。”方观承翻遍卷宗,发现直隶每年上报流民死于路上多至数百起,就想着设立留养局来救济流民。方观承打定了主意还没有跟算命先生说,第二天早上算命先生看到他就恭贺:“大人满面祥光,一定已有莫大功德,不仅免遭刑戮,还有望子孙显贵,大人做了什么事积了如此功德?”方观承详细告诉他,于是上奏施行,救活众多直隶百姓。 后来陕甘军营事发,两个巡抚、一个将军都被正法,方观承按军法也应被连坐处死。皇帝特意下旨原谅赦免。 方观承因为他人的善举走过人生的坎坷,方观承又因为自己的善举躲过注定的大劫。如此看来,人修德行善,难道不是在感应神的召唤,不是在完成上天交给人的使命,不是在抓住上天留给人的机会吗?“天道无亲,恒与善人”,善,才能使生命更美好;善,才能使生命得到神的福报。 来源:白话文译自《清稗类钞》
炸狐打蛇遭恶报 刘振玉,男,一九二九年五月出生,辽宁省建平县人,精明能干,农村的活计可谓样样拿得起,放得下,逢年过节杀猪、宰鸡也不在话下。 在女儿三岁时,刘振玉上山放羊时 发现一只黑狐狸,他非常高兴,第二天便找来雷管,放于洞口,将其炸死。当天晚上,女儿因患感冒,由母亲喂药时,竟当场噎死。其母痛不欲生,埋怨刘振玉炸死黑狐狸,致使爱女丧命。从此,家里事事不顺,打架更是家常便饭。 一九八零年,在亲友的帮助下,刘 振玉全家搬迁到盘锦市大洼县。这里地势平坦,村民以种植水稻为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比老家强多了。全家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认为可以过上好日子了。 一九八五年夏天,刘振玉在稻田里 浇地时,发现了一条一米多长的青蛇。据当地人讲,这条蛇已在当地水沟生活多年,无人敢打。今天被刘振玉撞上了,可谓冤家路窄,刘振玉当场将青蛇铲成数段。后村民去看时,蛇身却不见踪影,大家都觉得奇怪,都认为他会因此倒霉。刘振玉却说:“大风大浪都过来了,小河沟还能翻船?”他完全忘了炸狐丧女之沉痛教训。到了冬天,村里的一匹马摔断了腿,村里人要杀马吃肉,因刘振玉胆大,杀马的活儿非他莫属。马杀死后,正当刘振玉拽马腿扒皮时,脚下一滑,大胯摔伤残了,从此,便瘫痪在床上,丧失了劳动能力。 一九八六年八月,五十七岁的刘振 玉鬼使神差地喝了早已准备好的农药。服毒后,他还和二儿子开玩笑说:“爸爸要走了,咱爷俩握握手吧。”因其平时经常以喝药自杀来吓唬家人,久之便没有人相信了。当家人发现他真的服毒时,已经晚了,不多时刘振玉便咽了气。
善有善报 方观承,桐城人,幼时父亲因《南山集》一案被牵连充军,因此方观承经常年年独自徒步前往塞外省亲。一年他南归后,辗转前往浙江宁波依附某亲戚,等走到亲戚家门口,已经快到除夕了。方观承看见亲戚家门口倚门家奴都穿着貂帽狐裘,神态非常阔绰傲慢,自顾衣衫褴褛,贸然登门认亲恐怕反遭驱逐。于是方观承在亲戚家巷子里租屋住宿,但身上钱又所剩无几,进退两难,只好天天在门口向邻居打听亲戚平时为人。 对门住着一个屠夫,惊讶于方观承一表人才,问他贵姓?来此有何贵干?方观承告诉他,屠夫说:“我与他同巷二十年,从未见他体恤过一个亲戚,你去找他恐怕没用。”方观承听了非常后悔,自己千里迢迢投奔亲戚太轻率了,如今钱也花光了,怎么办呢?屠夫说:“先生既然出自书香门第,一定会写字,您还会算术吗?”方观承说:“略知一二。”屠夫说:“年关快到了,我正好有账目要结清。请您住在我家,帮我结算账目,开出账单以便讨债好不好?” 方观承就去了,屠夫叫妻子出来见方观承,款待很殷勤。方观承打了半天算盘就结算完了,屠夫拿着账单出去讨债,果然一清二楚,屠夫讨回了比往年更多的钱。除夕夜,屠夫招待方观承一起吃团圆饭,请方观承坐上座,屠夫女儿当时五岁,跟着母亲坐侧座。元旦,方观承告辞,屠夫坚决挽留他,并嘱咐妻子做棉袍相赠。到初六,屠夫捧着做好的棉袍、妻子捧着缝好的鞋袜来请方观承穿上,屠夫见方观承帽子破旧,就脱下自己头上蓑笠换掉,又送两千文钱给方观承作路费,才送方观承出门。 方观承到达杭州,偶过西湖游览,看见几十个人围着一个算命先生求算命。算命先生瞥见方观承,就离开桌子走出来作揖说:“贵人到了!”方观承怀疑算命先生在作弄自己,正色说:“我又不算命,开什么玩笑!”算命先生仔细审视他,说:“这儿不是说话的地方。”于是收起算命的家什,邀方观承进小庙座谈。 算命先生说:“我跋涉江湖几十年,看了很多面相,从未看走眼。您某年会做某官,某年会升任总督,只是可惜不能善终。如今您脸上官星已透,您可以立即进京,以顺应机缘。”方观承说:“且不说我是罪人子女,不可能进入仕途,就算有机缘,我两袖空空如何北上?”算命先生当即取出二十两银子送给方观承,并写了个名字,嘱托说:“他日您当陕甘总督时,有总兵延误军机当斩,拜托您千万留意拯救,这就算报答我了。”方观承询问他的姓氏,算命先生支支吾吾,似乎有难言之隐。 方观承于是北上,走到直隶的时候,行李偏偏被强盗劫去。方观承打算去保定投奔老相识某某,走到白河时又遭遇大雪,方观承被冻倒在古寺外,昏死过去。僧人打开门看见方观承僵卧雪中,急忙抱进屋灌热汤抢救,方观承才活过来。僧人与方观承很投缘,留他住了几个月才送他走。 之前,寺中有个老僧收藏了很多篆刻。老僧圆寂后,和尚中没人钻研这个,就把篆刻全拿出来请方观承帮忙卖掉。方观承背着一大包篆刻来到保定,就在总督衙门口摆摊叫卖。总督出门时,前导嫌方观承收摊太慢,横加鞭打。方观承一赌气,扔掉篆刻,跑到北京东华门,靠测字为生。 恰好平郡王轿子经过,平郡王看见招牌,觉得书法不错,一打听是方观承写的,就请方观承回王府当记室(书记),非常礼遇。后来,王府的对联帖子都由方观承写,雍正帝临幸时看到了,问是何人手笔,平郡王说是方观承,雍正帝当即召见方观承,赐中书官职。从此方观承受到皇帝知遇,不到十年就从监生升到封疆大吏。 方观承显贵后,招屠夫来,赠送白银三千两,让屠夫改行做体面生意,并为屠夫女儿找了个好夫婿。又派人到白河,修缮古寺报答僧人救命之恩。 后来方观承果然担任陕甘总督,掌管嘉峪关外军事。某总兵延误军机当斩,方观承不忘报恩,极力为他开脱了罪责,一问原来某总兵就是算命先生的儿子。算命先生的预测如此准确,方观承想起算命先生的话,经常担心自己难逃大劫。等到方观承担任直隶总督,既然知道了算命先生的家庭姓氏,就请人接算命先生到衙门来乞求消灾解难的办法。 算命先生说:“定数难违,除非你做了大善事,拯救了千万人性命,或许可以感动上苍。”方观承翻遍卷宗,发现直隶每年上报流民死于路上多至数百起,就想着设立留养局来救济流民。方观承打定了主意还没有跟算命先生说,第二天早上算命先生看到他就恭贺:“大人满面祥光,一定已有莫大功德,不仅免遭刑戮,还有望子孙显贵,大人做了什么事积了如此功德?”方观承详细告诉他,于是上奏施行,救活众多直隶百姓。 后来陕甘军营事发,两个巡抚、一个将军都被正法,方观承按军法也应被连坐处死。皇帝特意下旨原谅赦免。 方观承因为他人的善举走过人生的坎坷,方观承又因为自己的善举躲过注定的大劫。如此看来,人修德行善,难道不是在感应神的召唤,不是在完成上天交给人的使命,不是在抓住上天留给人的机会吗?“天道无亲,恒与善人”,善,才能使生命更美好;善,才能使生命得到神的福报。 来源:白话文译自《清稗类钞》
善有善报 方观承,桐城人,幼时父亲因《南山集》一案被牵连充军,因此方观承经常年年独自徒步前往塞外省亲。一年他南归后,辗转前往浙江宁波依附某亲戚,等走到亲戚家门口,已经快到除夕了。方观承看见亲戚家门口倚门家奴都穿着貂帽狐裘,神态非常阔绰傲慢,自顾衣衫褴褛,贸然登门认亲恐怕反遭驱逐。于是方观承在亲戚家巷子里租屋住宿,但身上钱又所剩无几,进退两难,只好天天在门口向邻居打听亲戚平时为人。 对门住着一个屠夫,惊讶于方观承一表人才,问他贵姓?来此有何贵干?方观承告诉他,屠夫说:“我与他同巷二十年,从未见他体恤过一个亲戚,你去找他恐怕没用。”方观承听了非常后悔,自己千里迢迢投奔亲戚太轻率了,如今钱也花光了,怎么办呢?屠夫说:“先生既然出自书香门第,一定会写字,您还会算术吗?”方观承说:“略知一二。”屠夫说:“年关快到了,我正好有账目要结清。请您住在我家,帮我结算账目,开出账单以便讨债好不好?” 方观承就去了,屠夫叫妻子出来见方观承,款待很殷勤。方观承打了半天算盘就结算完了,屠夫拿着账单出去讨债,果然一清二楚,屠夫讨回了比往年更多的钱。除夕夜,屠夫招待方观承一起吃团圆饭,请方观承坐上座,屠夫女儿当时五岁,跟着母亲坐侧座。元旦,方观承告辞,屠夫坚决挽留他,并嘱咐妻子做棉袍相赠。到初六,屠夫捧着做好的棉袍、妻子捧着缝好的鞋袜来请方观承穿上,屠夫见方观承帽子破旧,就脱下自己头上蓑笠换掉,又送两千文钱给方观承作路费,才送方观承出门。 方观承到达杭州,偶过西湖游览,看见几十个人围着一个算命先生求算命。算命先生瞥见方观承,就离开桌子走出来作揖说:“贵人到了!”方观承怀疑算命先生在作弄自己,正色说:“我又不算命,开什么玩笑!”算命先生仔细审视他,说:“这儿不是说话的地方。”于是收起算命的家什,邀方观承进小庙座谈。 算命先生说:“我跋涉江湖几十年,看了很多面相,从未看走眼。您某年会做某官,某年会升任总督,只是可惜不能善终。如今您脸上官星已透,您可以立即进京,以顺应机缘。”方观承说:“且不说我是罪人子女,不可能进入仕途,就算有机缘,我两袖空空如何北上?”算命先生当即取出二十两银子送给方观承,并写了个名字,嘱托说:“他日您当陕甘总督时,有总兵延误军机当斩,拜托您千万留意拯救,这就算报答我了。”方观承询问他的姓氏,算命先生支支吾吾,似乎有难言之隐。 方观承于是北上,走到直隶的时候,行李偏偏被强盗劫去。方观承打算去保定投奔老相识某某,走到白河时又遭遇大雪,方观承被冻倒在古寺外,昏死过去。僧人打开门看见方观承僵卧雪中,急忙抱进屋灌热汤抢救,方观承才活过来。僧人与方观承很投缘,留他住了几个月才送他走。 之前,寺中有个老僧收藏了很多篆刻。老僧圆寂后,和尚中没人钻研这个,就把篆刻全拿出来请方观承帮忙卖掉。方观承背着一大包篆刻来到保定,就在总督衙门口摆摊叫卖。总督出门时,前导嫌方观承收摊太慢,横加鞭打。方观承一赌气,扔掉篆刻,跑到北京东华门,靠测字为生。 恰好平郡王轿子经过,平郡王看见招牌,觉得书法不错,一打听是方观承写的,就请方观承回王府当记室(书记),非常礼遇。后来,王府的对联帖子都由方观承写,雍正帝临幸时看到了,问是何人手笔,平郡王说是方观承,雍正帝当即召见方观承,赐中书官职。从此方观承受到皇帝知遇,不到十年就从监生升到封疆大吏。 方观承显贵后,招屠夫来,赠送白银三千两,让屠夫改行做体面生意,并为屠夫女儿找了个好夫婿。又派人到白河,修缮古寺报答僧人救命之恩。 后来方观承果然担任陕甘总督,掌管嘉峪关外军事。某总兵延误军机当斩,方观承不忘报恩,极力为他开脱了罪责,一问原来某总兵就是算命先生的儿子。算命先生的预测如此准确,方观承想起算命先生的话,经常担心自己难逃大劫。等到方观承担任直隶总督,既然知道了算命先生的家庭姓氏,就请人接算命先生到衙门来乞求消灾解难的办法。 算命先生说:“定数难违,除非你做了大善事,拯救了千万人性命,或许可以感动上苍。”方观承翻遍卷宗,发现直隶每年上报流民死于路上多至数百起,就想着设立留养局来救济流民。方观承打定了主意还没有跟算命先生说,第二天早上算命先生看到他就恭贺:“大人满面祥光,一定已有莫大功德,不仅免遭刑戮,还有望子孙显贵,大人做了什么事积了如此功德?”方观承详细告诉他,于是上奏施行,救活众多直隶百姓。 后来陕甘军营事发,两个巡抚、一个将军都被正法,方观承按军法也应被连坐处死。皇帝特意下旨原谅赦免。 方观承因为他人的善举走过人生的坎坷,方观承又因为自己的善举躲过注定的大劫。如此看来,人修德行善,难道不是在感应神的召唤,不是在完成上天交给人的使命,不是在抓住上天留给人的机会吗?“天道无亲,恒与善人”,善,才能使生命更美好;善,才能使生命得到神的福报。 来源:白话文译自《清稗类钞》
善有善报 方观承,桐城人,幼时父亲因《南山集》一案被牵连充军,因此方观承经常年年独自徒步前往塞外省亲。一年他南归后,辗转前往浙江宁波依附某亲戚,等走到亲戚家门口,已经快到除夕了。方观承看见亲戚家门口倚门家奴都穿着貂帽狐裘,神态非常阔绰傲慢,自顾衣衫褴褛,贸然登门认亲恐怕反遭驱逐。于是方观承在亲戚家巷子里租屋住宿,但身上钱又所剩无几,进退两难,只好天天在门口向邻居打听亲戚平时为人。 对门住着一个屠夫,惊讶于方观承一表人才,问他贵姓?来此有何贵干?方观承告诉他,屠夫说:“我与他同巷二十年,从未见他体恤过一个亲戚,你去找他恐怕没用。”方观承听了非常后悔,自己千里迢迢投奔亲戚太轻率了,如今钱也花光了,怎么办呢?屠夫说:“先生既然出自书香门第,一定会写字,您还会算术吗?”方观承说:“略知一二。”屠夫说:“年关快到了,我正好有账目要结清。请您住在我家,帮我结算账目,开出账单以便讨债好不好?” 方观承就去了,屠夫叫妻子出来见方观承,款待很殷勤。方观承打了半天算盘就结算完了,屠夫拿着账单出去讨债,果然一清二楚,屠夫讨回了比往年更多的钱。除夕夜,屠夫招待方观承一起吃团圆饭,请方观承坐上座,屠夫女儿当时五岁,跟着母亲坐侧座。元旦,方观承告辞,屠夫坚决挽留他,并嘱咐妻子做棉袍相赠。到初六,屠夫捧着做好的棉袍、妻子捧着缝好的鞋袜来请方观承穿上,屠夫见方观承帽子破旧,就脱下自己头上蓑笠换掉,又送两千文钱给方观承作路费,才送方观承出门。 方观承到达杭州,偶过西湖游览,看见几十个人围着一个算命先生求算命。算命先生瞥见方观承,就离开桌子走出来作揖说:“贵人到了!”方观承怀疑算命先生在作弄自己,正色说:“我又不算命,开什么玩笑!”算命先生仔细审视他,说:“这儿不是说话的地方。”于是收起算命的家什,邀方观承进小庙座谈。 算命先生说:“我跋涉江湖几十年,看了很多面相,从未看走眼。您某年会做某官,某年会升任总督,只是可惜不能善终。如今您脸上官星已透,您可以立即进京,以顺应机缘。”方观承说:“且不说我是罪人子女,不可能进入仕途,就算有机缘,我两袖空空如何北上?”算命先生当即取出二十两银子送给方观承,并写了个名字,嘱托说:“他日您当陕甘总督时,有总兵延误军机当斩,拜托您千万留意拯救,这就算报答我了。”方观承询问他的姓氏,算命先生支支吾吾,似乎有难言之隐。 方观承于是北上,走到直隶的时候,行李偏偏被强盗劫去。方观承打算去保定投奔老相识某某,走到白河时又遭遇大雪,方观承被冻倒在古寺外,昏死过去。僧人打开门看见方观承僵卧雪中,急忙抱进屋灌热汤抢救,方观承才活过来。僧人与方观承很投缘,留他住了几个月才送他走。 之前,寺中有个老僧收藏了很多篆刻。老僧圆寂后,和尚中没人钻研这个,就把篆刻全拿出来请方观承帮忙卖掉。方观承背着一大包篆刻来到保定,就在总督衙门口摆摊叫卖。总督出门时,前导嫌方观承收摊太慢,横加鞭打。方观承一赌气,扔掉篆刻,跑到北京东华门,靠测字为生。 恰好平郡王轿子经过,平郡王看见招牌,觉得书法不错,一打听是方观承写的,就请方观承回王府当记室(书记),非常礼遇。后来,王府的对联帖子都由方观承写,雍正帝临幸时看到了,问是何人手笔,平郡王说是方观承,雍正帝当即召见方观承,赐中书官职。从此方观承受到皇帝知遇,不到十年就从监生升到封疆大吏。 方观承显贵后,招屠夫来,赠送白银三千两,让屠夫改行做体面生意,并为屠夫女儿找了个好夫婿。又派人到白河,修缮古寺报答僧人救命之恩。 后来方观承果然担任陕甘总督,掌管嘉峪关外军事。某总兵延误军机当斩,方观承不忘报恩,极力为他开脱了罪责,一问原来某总兵就是算命先生的儿子。算命先生的预测如此准确,方观承想起算命先生的话,经常担心自己难逃大劫。等到方观承担任直隶总督,既然知道了算命先生的家庭姓氏,就请人接算命先生到衙门来乞求消灾解难的办法。 算命先生说:“定数难违,除非你做了大善事,拯救了千万人性命,或许可以感动上苍。”方观承翻遍卷宗,发现直隶每年上报流民死于路上多至数百起,就想着设立留养局来救济流民。方观承打定了主意还没有跟算命先生说,第二天早上算命先生看到他就恭贺:“大人满面祥光,一定已有莫大功德,不仅免遭刑戮,还有望子孙显贵,大人做了什么事积了如此功德?”方观承详细告诉他,于是上奏施行,救活众多直隶百姓。 后来陕甘军营事发,两个巡抚、一个将军都被正法,方观承按军法也应被连坐处死。皇帝特意下旨原谅赦免。 方观承因为他人的善举走过人生的坎坷,方观承又因为自己的善举躲过注定的大劫。如此看来,人修德行善,难道不是在感应神的召唤,不是在完成上天交给人的使命,不是在抓住上天留给人的机会吗?“天道无亲,恒与善人”,善,才能使生命更美好;善,才能使生命得到神的福报。 来源:白话文译自《清稗类钞》
善有善报 方观承,桐城人,幼时父亲因《南山集》一案被牵连充军,因此方观承经常年年独自徒步前往塞外省亲。一年他南归后,辗转前往浙江宁波依附某亲戚,等走到亲戚家门口,已经快到除夕了。方观承看见亲戚家门口倚门家奴都穿着貂帽狐裘,神态非常阔绰傲慢,自顾衣衫褴褛,贸然登门认亲恐怕反遭驱逐。于是方观承在亲戚家巷子里租屋住宿,但身上钱又所剩无几,进退两难,只好天天在门口向邻居打听亲戚平时为人。 对门住着一个屠夫,惊讶于方观承一表人才,问他贵姓?来此有何贵干?方观承告诉他,屠夫说:“我与他同巷二十年,从未见他体恤过一个亲戚,你去找他恐怕没用。”方观承听了非常后悔,自己千里迢迢投奔亲戚太轻率了,如今钱也花光了,怎么办呢?屠夫说:“先生既然出自书香门第,一定会写字,您还会算术吗?”方观承说:“略知一二。”屠夫说:“年关快到了,我正好有账目要结清。请您住在我家,帮我结算账目,开出账单以便讨债好不好?” 方观承就去了,屠夫叫妻子出来见方观承,款待很殷勤。方观承打了半天算盘就结算完了,屠夫拿着账单出去讨债,果然一清二楚,屠夫讨回了比往年更多的钱。除夕夜,屠夫招待方观承一起吃团圆饭,请方观承坐上座,屠夫女儿当时五岁,跟着母亲坐侧座。元旦,方观承告辞,屠夫坚决挽留他,并嘱咐妻子做棉袍相赠。到初六,屠夫捧着做好的棉袍、妻子捧着缝好的鞋袜来请方观承穿上,屠夫见方观承帽子破旧,就脱下自己头上蓑笠换掉,又送两千文钱给方观承作路费,才送方观承出门。 方观承到达杭州,偶过西湖游览,看见几十个人围着一个算命先生求算命。算命先生瞥见方观承,就离开桌子走出来作揖说:“贵人到了!”方观承怀疑算命先生在作弄自己,正色说:“我又不算命,开什么玩笑!”算命先生仔细审视他,说:“这儿不是说话的地方。”于是收起算命的家什,邀方观承进小庙座谈。 算命先生说:“我跋涉江湖几十年,看了很多面相,从未看走眼。您某年会做某官,某年会升任总督,只是可惜不能善终。如今您脸上官星已透,您可以立即进京,以顺应机缘。”方观承说:“且不说我是罪人子女,不可能进入仕途,就算有机缘,我两袖空空如何北上?”算命先生当即取出二十两银子送给方观承,并写了个名字,嘱托说:“他日您当陕甘总督时,有总兵延误军机当斩,拜托您千万留意拯救,这就算报答我了。”方观承询问他的姓氏,算命先生支支吾吾,似乎有难言之隐。 方观承于是北上,走到直隶的时候,行李偏偏被强盗劫去。方观承打算去保定投奔老相识某某,走到白河时又遭遇大雪,方观承被冻倒在古寺外,昏死过去。僧人打开门看见方观承僵卧雪中,急忙抱进屋灌热汤抢救,方观承才活过来。僧人与方观承很投缘,留他住了几个月才送他走。 之前,寺中有个老僧收藏了很多篆刻。老僧圆寂后,和尚中没人钻研这个,就把篆刻全拿出来请方观承帮忙卖掉。方观承背着一大包篆刻来到保定,就在总督衙门口摆摊叫卖。总督出门时,前导嫌方观承收摊太慢,横加鞭打。方观承一赌气,扔掉篆刻,跑到北京东华门,靠测字为生。 恰好平郡王轿子经过,平郡王看见招牌,觉得书法不错,一打听是方观承写的,就请方观承回王府当记室(书记),非常礼遇。后来,王府的对联帖子都由方观承写,雍正帝临幸时看到了,问是何人手笔,平郡王说是方观承,雍正帝当即召见方观承,赐中书官职。从此方观承受到皇帝知遇,不到十年就从监生升到封疆大吏。 方观承显贵后,招屠夫来,赠送白银三千两,让屠夫改行做体面生意,并为屠夫女儿找了个好夫婿。又派人到白河,修缮古寺报答僧人救命之恩。 后来方观承果然担任陕甘总督,掌管嘉峪关外军事。某总兵延误军机当斩,方观承不忘报恩,极力为他开脱了罪责,一问原来某总兵就是算命先生的儿子。算命先生的预测如此准确,方观承想起算命先生的话,经常担心自己难逃大劫。等到方观承担任直隶总督,既然知道了算命先生的家庭姓氏,就请人接算命先生到衙门来乞求消灾解难的办法。 算命先生说:“定数难违,除非你做了大善事,拯救了千万人性命,或许可以感动上苍。”方观承翻遍卷宗,发现直隶每年上报流民死于路上多至数百起,就想着设立留养局来救济流民。方观承打定了主意还没有跟算命先生说,第二天早上算命先生看到他就恭贺:“大人满面祥光,一定已有莫大功德,不仅免遭刑戮,还有望子孙显贵,大人做了什么事积了如此功德?”方观承详细告诉他,于是上奏施行,救活众多直隶百姓。 后来陕甘军营事发,两个巡抚、一个将军都被正法,方观承按军法也应被连坐处死。皇帝特意下旨原谅赦免。 方观承因为他人的善举走过人生的坎坷,方观承又因为自己的善举躲过注定的大劫。如此看来,人修德行善,难道不是在感应神的召唤,不是在完成上天交给人的使命,不是在抓住上天留给人的机会吗?“天道无亲,恒与善人”,善,才能使生命更美好;善,才能使生命得到神的福报。 来源:白话文译自《清稗类钞》
风水师与庄稼汉 在我的家乡有一个传统,就是看风水。风水师也历来受人尊重,并被尊称为“看地仙”。一个好的看地仙的名声能传诵方圆百里,邀请看风水的人真可谓络绎不绝。但是,在我们这却广泛流传着一个令看地仙放弃看风水的故事,已经有二十多年了。 一个老汉去世了。他的儿子也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四十多岁。他家本是一个大门宗,祖上的坟茔也大,他就有心想给父亲找一个好点的坟地,称为“拔新茔”。看地仙被请来了,客客气气地让进屋里,敬上好烟好茶水。他说:“老人家操劳了一辈子,也没有享上福,心里实在过意不去。老人过世了,怎么着也得给老人找一个好点的坟地,让老人家在阴间好好地享享福,也是孩子的一点心意吧。” 看地仙有六十多岁,很精神的一个瘦老头,见主人这样说,心里也一热。他给人家看阴宅几十年来,好像是第一次听人这样说,只求让老人在阴间享福。那么多孝顺的儿孙请他看阴宅,说的大都是求老人死后对家里有个照应,让儿孙们福禄满堂。时运不济的说的是求得个时来运转,走时运的求的是辈辈高升,几代单传的求的是儿孙满堂。今天这个庄稼汉不为儿孙求福禄,也真的令他不由自主地高看一眼。 看地仙听庄稼汉这样一说,把惯常的矜持和严肃略略收起,对他说:“风水好坏是一个方面,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肯定有它的道理。最主要的还得是家庭和睦,为人善良。”庄稼汉连声应是。 庄稼汉跟随看地仙去为父亲选阴宅。走过一片玉米地,前面是一块豆地,豆地那边还是一片玉米地。玉米都一人多高了,老远看到一个人在掰玉米。 庄稼汉扯了一把看地仙,自己先弯腰退到玉米地里来。看地仙进来问他有啥事。他低声说:“我们等一会儿吧,等人家掰完了玉米我们再过去也不迟。” 看地仙满脸狐疑地看着他,庄稼汉说:“是这样的,那块地是俺的,那个掰玉米的也是俺村的,咱这一过去,他怎么能躲开啊?以后他咋有脸和我见面啊?”看地仙说:“那他不是在偷你的玉米吗?你咋反倒躲起他来……”庄稼汉说:“啥偷不偷的,都是一个村的,他家穷得很,平常咱也接济不了人家,他掰几棒子玉米,算咱接济他了吧。” 看地仙怔了一下说:“兄弟,你家的阴宅我不看了。就你这胸怀,这善良,这么好的一个人,老爷子埋到哪都是一块风水宝地。” 看地仙仿佛意犹未尽,又对他说:“风水讲究地势的走向和地形的平稳和宽厚,但是再好的风水宝地也得有德之家居之方能配得上。奸邪小人之家,好的风水宝地也会流失。你这宅心如此宽厚,自能带来好的风水。刘备骑的卢,一福压百祸,人们都认为刘备的福份大,哪里知道刘备是一个真正的仁义之人?人家给他建议,他骑的的卢马妨主人,让他把马转赠给自己的对手,刘备当时就拒绝了。刘备的宅心是真的宽厚,所以,刘备在遇到生命危险时,那马竟能飞越河流,救他性命。刘备能在乱世建立蜀国,全来自于他的心地厚重。其实风水也是一样的道理,真正好的人,风水是不用看的。你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人,你家的风水不用看。我以后做人得向你学习。” 说完,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风水师与庄稼汉 在我的家乡有一个传统,就是看风水。风水师也历来受人尊重,并被尊称为“看地仙”。一个好的看地仙的名声能传诵方圆百里,邀请看风水的人真可谓络绎不绝。但是,在我们这却广泛流传着一个令看地仙放弃看风水的故事,已经有二十多年了。 一个老汉去世了。他的儿子也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四十多岁。他家本是一个大门宗,祖上的坟茔也大,他就有心想给父亲找一个好点的坟地,称为“拔新茔”。看地仙被请来了,客客气气地让进屋里,敬上好烟好茶水。他说:“老人家操劳了一辈子,也没有享上福,心里实在过意不去。老人过世了,怎么着也得给老人找一个好点的坟地,让老人家在阴间好好地享享福,也是孩子的一点心意吧。” 看地仙有六十多岁,很精神的一个瘦老头,见主人这样说,心里也一热。他给人家看阴宅几十年来,好像是第一次听人这样说,只求让老人在阴间享福。那么多孝顺的儿孙请他看阴宅,说的大都是求老人死后对家里有个照应,让儿孙们福禄满堂。时运不济的说的是求得个时来运转,走时运的求的是辈辈高升,几代单传的求的是儿孙满堂。今天这个庄稼汉不为儿孙求福禄,也真的令他不由自主地高看一眼。 看地仙听庄稼汉这样一说,把惯常的矜持和严肃略略收起,对他说:“风水好坏是一个方面,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肯定有它的道理。最主要的还得是家庭和睦,为人善良。”庄稼汉连声应是。 庄稼汉跟随看地仙去为父亲选阴宅。走过一片玉米地,前面是一块豆地,豆地那边还是一片玉米地。玉米都一人多高了,老远看到一个人在掰玉米。 庄稼汉扯了一把看地仙,自己先弯腰退到玉米地里来。看地仙进来问他有啥事。他低声说:“我们等一会儿吧,等人家掰完了玉米我们再过去也不迟。” 看地仙满脸狐疑地看着他,庄稼汉说:“是这样的,那块地是俺的,那个掰玉米的也是俺村的,咱这一过去,他怎么能躲开啊?以后他咋有脸和我见面啊?”看地仙说:“那他不是在偷你的玉米吗?你咋反倒躲起他来……”庄稼汉说:“啥偷不偷的,都是一个村的,他家穷得很,平常咱也接济不了人家,他掰几棒子玉米,算咱接济他了吧。” 看地仙怔了一下说:“兄弟,你家的阴宅我不看了。就你这胸怀,这善良,这么好的一个人,老爷子埋到哪都是一块风水宝地。” 看地仙仿佛意犹未尽,又对他说:“风水讲究地势的走向和地形的平稳和宽厚,但是再好的风水宝地也得有德之家居之方能配得上。奸邪小人之家,好的风水宝地也会流失。你这宅心如此宽厚,自能带来好的风水。刘备骑的卢,一福压百祸,人们都认为刘备的福份大,哪里知道刘备是一个真正的仁义之人?人家给他建议,他骑的的卢马妨主人,让他把马转赠给自己的对手,刘备当时就拒绝了。刘备的宅心是真的宽厚,所以,刘备在遇到生命危险时,那马竟能飞越河流,救他性命。刘备能在乱世建立蜀国,全来自于他的心地厚重。其实风水也是一样的道理,真正好的人,风水是不用看的。你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人,你家的风水不用看。我以后做人得向你学习。” 说完,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杀狗的果报【转】 前几天我去了鸡足山佛塔寺,本想去参加佛七,但我去晚了,佛七前一天已经开始了,佛塔寺师父劝我下次再参加,这样才圆满。于是我在寺院做了几天义工,天天参加三时系念。在这期间,我听同宿舍的一位佛友给我讲了她父亲的杀生果报。 小时候,她家住在农村。那时候农村的狗,都是在外放养的。她父亲很喜欢吃狗肉,所以他在家里用肉裹上炸药做诱饵,傍晚时放在外面。佛友说:“有时,晚上会听到一声沉闷的炸药响,父亲就会很高兴地对我们说‘明天有狗肉吃了。’父亲经常这么做,我家里的狗肉很多,吃不完就用盐腌起来。” 她说:“那些被炸死的狗,样子非常惨,都是半个脑袋被炸掉,脑浆流得遍地都是。”她看到也非常害怕,心中也不忍,她对我说:“唉,那时候我们什么也不懂,如果知道杀生的果报,无论如何也不敢做这件事啊!” 后来,她家搬到了城里。她父亲倒是不杀狗了,可是又有了新的爱好:到河里去钓泥鳅、钓黄鳝。就这样,搬到城里几年以后,她父亲出了车祸,车90度侧翻,她父亲当场死亡,半个脑袋没有了,脑浆流了一地,跟被炸死的狗死状一模一样。 所以说,因果报应真实不虚。希望大家一定要戒杀放生,戒杀放生才能真的消灾免难。我把佛友父亲的杀生果报写出来,一是警醒大家,二是为她父亲忏悔发露,希望她父亲早日投生善道,念佛修行,求生净土,不退成佛。也把此善文的功德回向她父亲所杀的一切众生,希望他们能放下怨恨,因为冤冤相报无了期,亦是轮回无了期!希望他们早日投生善道,念佛修行,求生净土,不退成佛。
鬼朋友 隋唐时,有个叫睦仁茜的人,他有一位鬼朋友名叫成景。这位鬼朋友官拜长史,在鬼界地位也不低。 睦仁茜有个学生,名叫文本。他教文本读书已有一段时间,双方渐渐建立了感情,相互信任。有一天,他把自己与鬼朋友成景交往的事情告诉了文本。 “是真的吗?我也好想见见你这位鬼朋友!”文本显现出非常好奇的样子。 睦仁茜见文本对此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就对他说:“很遗憾你没有修成能见鬼神的道法。就算他来了,你可能也看不到他,不过成景长史曾告诉过我一件事情。” “是什么?我愿意试试。” “他说鬼也需要吃东西,却总吃不饱,如果能得到人吃的饭盒,吃一顿就可以一年不饿。因为经常吃不饱,所以许多小鬼就去偷人的东西来吃。成景认为自己身为长史,多少也是个贵人,所以从来拉不下面子去偷人间的食物,也因此饿了好久。但是我家实在没钱能请这位好友吃一顿好的。”睦仁茜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请吃顿饭不成问题。”文本很潇洒地提出邀请,准备请成景他们好好饱餐一顿。 “请鬼做客,当然还要赠点小礼品做纪念吧!但送什么东西合适呢?” “送些金帛给他们吧。” 睦仁茜:“鬼用的东西与人所用的东西并不一样。” “什么意思?”文本不解地问。 睦仁茜说:“黄金和绢帛不只人喜欢,连鬼都喜欢。只是真正的黄金和绢帛对鬼来说却没有假的贵重。所以只要把大块的锡涂上黄色,用纸作绢布,它们收到这些礼物一定会非常开心。” “这还不容易!”于是,文本命人准备了一大堆假黄金和假绢布,就等成景他们来后,做为礼品送给他们。 花了好几天的功夫,动用了全家上下许多人,终于准备好一顿丰盛的宴席。 一切准备就绪后,眭仁茜见成景等人已然坐在席上,那百余随从也依次就座。 成景和众鬼们都十分开心,吃喝的很尽兴。这时,文本把早已准备好的黄金、绢布拿出来,呈给成景。 成景一见这么贵重的东西,大喜过望,一再道谢,并说:“我的好友眭仁茜平日就麻烦你照顾生活,现在我又受你的礼,实在过意不去。在此,我想满足你提出的心愿,你想不想知道你的寿命有多长?”这个问题,一向是众人最关心的问题,成景以为文本也有兴趣。 谁知文本笑了笑,却摇头说:“生死有命,我不想知道。但是我很好奇,鬼会不会死呢?” 成景答道:“不知道,就像人知道生,却不清楚什么时候会死,以及死后会去哪里一样。” 文本又问:“那道家的那些法术对鬼有影响吗?” 成景恳切地回答:“道家也是属于天帝统管的六道之一,所以称为天曹。在阴间,阎罗王就像人间天子,太山府君就像尚书令,五道之神就像诸尚书,我这样的人也就是地方官吏。断人间事,道就叫请福。如果想求神赐恩,天曹接受后,就让阎罗王去办。就像人间奉诏行事一样,有错就不可能逃脱惩罚;如果冤枉了,一定会得到纠正,因果报应丝毫不爽,这能谈得上有什么影响吗?” 文本又问:“人们说,学习佛法会功德无量,修了佛法又会怎么样呢?” 成景说:“佛是超脱轮回的大圣人,不是我们鬼界或天道所能管的。学佛修福的人,会得到天神和鬼神的敬奉和尊敬。所以平日积福很深的人,有护法善神保护著,可以免掉一些小灾祸。” 结束这场鬼宴后,文本谨记成景所说,开始虔心修学佛法,广修功德,后来考上科举,官路亨通,一生平顺。 来源:海涛法师《鬼道众生的故事》
鬼朋友 隋唐时,有个叫睦仁茜的人,他有一位鬼朋友名叫成景。这位鬼朋友官拜长史,在鬼界地位也不低。 睦仁茜有个学生,名叫文本。他教文本读书已有一段时间,双方渐渐建立了感情,相互信任。有一天,他把自己与鬼朋友成景交往的事情告诉了文本。 “是真的吗?我也好想见见你这位鬼朋友!”文本显现出非常好奇的样子。 睦仁茜见文本对此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就对他说:“很遗憾你没有修成能见鬼神的道法。就算他来了,你可能也看不到他,不过成景长史曾告诉过我一件事情。” “是什么?我愿意试试。” “他说鬼也需要吃东西,却总吃不饱,如果能得到人吃的饭盒,吃一顿就可以一年不饿。因为经常吃不饱,所以许多小鬼就去偷人的东西来吃。成景认为自己身为长史,多少也是个贵人,所以从来拉不下面子去偷人间的食物,也因此饿了好久。但是我家实在没钱能请这位好友吃一顿好的。”睦仁茜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请吃顿饭不成问题。”文本很潇洒地提出邀请,准备请成景他们好好饱餐一顿。 “请鬼做客,当然还要赠点小礼品做纪念吧!但送什么东西合适呢?” “送些金帛给他们吧。” 睦仁茜:“鬼用的东西与人所用的东西并不一样。” “什么意思?”文本不解地问。 睦仁茜说:“黄金和绢帛不只人喜欢,连鬼都喜欢。只是真正的黄金和绢帛对鬼来说却没有假的贵重。所以只要把大块的锡涂上黄色,用纸作绢布,它们收到这些礼物一定会非常开心。” “这还不容易!”于是,文本命人准备了一大堆假黄金和假绢布,就等成景他们来后,做为礼品送给他们。 花了好几天的功夫,动用了全家上下许多人,终于准备好一顿丰盛的宴席。 一切准备就绪后,眭仁茜见成景等人已然坐在席上,那百余随从也依次就座。 成景和众鬼们都十分开心,吃喝的很尽兴。这时,文本把早已准备好的黄金、绢布拿出来,呈给成景。 成景一见这么贵重的东西,大喜过望,一再道谢,并说:“我的好友眭仁茜平日就麻烦你照顾生活,现在我又受你的礼,实在过意不去。在此,我想满足你提出的心愿,你想不想知道你的寿命有多长?”这个问题,一向是众人最关心的问题,成景以为文本也有兴趣。 谁知文本笑了笑,却摇头说:“生死有命,我不想知道。但是我很好奇,鬼会不会死呢?” 成景答道:“不知道,就像人知道生,却不清楚什么时候会死,以及死后会去哪里一样。” 文本又问:“那道家的那些法术对鬼有影响吗?” 成景恳切地回答:“道家也是属于天帝统管的六道之一,所以称为天曹。在阴间,阎罗王就像人间天子,太山府君就像尚书令,五道之神就像诸尚书,我这样的人也就是地方官吏。断人间事,道就叫请福。如果想求神赐恩,天曹接受后,就让阎罗王去办。就像人间奉诏行事一样,有错就不可能逃脱惩罚;如果冤枉了,一定会得到纠正,因果报应丝毫不爽,这能谈得上有什么影响吗?” 文本又问:“人们说,学习佛法会功德无量,修了佛法又会怎么样呢?” 成景说:“佛是超脱轮回的大圣人,不是我们鬼界或天道所能管的。学佛修福的人,会得到天神和鬼神的敬奉和尊敬。所以平日积福很深的人,有护法善神保护著,可以免掉一些小灾祸。” 结束这场鬼宴后,文本谨记成景所说,开始虔心修学佛法,广修功德,后来考上科举,官路亨通,一生平顺。 来源:海涛法师《鬼道众生的故事》
鬼朋友 隋唐时,有个叫睦仁茜的人,他有一位鬼朋友名叫成景。这位鬼朋友官拜长史,在鬼界地位也不低。 睦仁茜有个学生,名叫文本。他教文本读书已有一段时间,双方渐渐建立了感情,相互信任。有一天,他把自己与鬼朋友成景交往的事情告诉了文本。 “是真的吗?我也好想见见你这位鬼朋友!”文本显现出非常好奇的样子。 睦仁茜见文本对此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就对他说:“很遗憾你没有修成能见鬼神的道法。就算他来了,你可能也看不到他,不过成景长史曾告诉过我一件事情。” “是什么?我愿意试试。” “他说鬼也需要吃东西,却总吃不饱,如果能得到人吃的饭盒,吃一顿就可以一年不饿。因为经常吃不饱,所以许多小鬼就去偷人的东西来吃。成景认为自己身为长史,多少也是个贵人,所以从来拉不下面子去偷人间的食物,也因此饿了好久。但是我家实在没钱能请这位好友吃一顿好的。”睦仁茜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请吃顿饭不成问题。”文本很潇洒地提出邀请,准备请成景他们好好饱餐一顿。 “请鬼做客,当然还要赠点小礼品做纪念吧!但送什么东西合适呢?” “送些金帛给他们吧。” 睦仁茜:“鬼用的东西与人所用的东西并不一样。” “什么意思?”文本不解地问。 睦仁茜说:“黄金和绢帛不只人喜欢,连鬼都喜欢。只是真正的黄金和绢帛对鬼来说却没有假的贵重。所以只要把大块的锡涂上黄色,用纸作绢布,它们收到这些礼物一定会非常开心。” “这还不容易!”于是,文本命人准备了一大堆假黄金和假绢布,就等成景他们来后,做为礼品送给他们。 花了好几天的功夫,动用了全家上下许多人,终于准备好一顿丰盛的宴席。 一切准备就绪后,眭仁茜见成景等人已然坐在席上,那百余随从也依次就座。 成景和众鬼们都十分开心,吃喝的很尽兴。这时,文本把早已准备好的黄金、绢布拿出来,呈给成景。 成景一见这么贵重的东西,大喜过望,一再道谢,并说:“我的好友眭仁茜平日就麻烦你照顾生活,现在我又受你的礼,实在过意不去。在此,我想满足你提出的心愿,你想不想知道你的寿命有多长?”这个问题,一向是众人最关心的问题,成景以为文本也有兴趣。 谁知文本笑了笑,却摇头说:“生死有命,我不想知道。但是我很好奇,鬼会不会死呢?” 成景答道:“不知道,就像人知道生,却不清楚什么时候会死,以及死后会去哪里一样。” 文本又问:“那道家的那些法术对鬼有影响吗?” 成景恳切地回答:“道家也是属于天帝统管的六道之一,所以称为天曹。在阴间,阎罗王就像人间天子,太山府君就像尚书令,五道之神就像诸尚书,我这样的人也就是地方官吏。断人间事,道就叫请福。如果想求神赐恩,天曹接受后,就让阎罗王去办。就像人间奉诏行事一样,有错就不可能逃脱惩罚;如果冤枉了,一定会得到纠正,因果报应丝毫不爽,这能谈得上有什么影响吗?” 文本又问:“人们说,学习佛法会功德无量,修了佛法又会怎么样呢?” 成景说:“佛是超脱轮回的大圣人,不是我们鬼界或天道所能管的。学佛修福的人,会得到天神和鬼神的敬奉和尊敬。所以平日积福很深的人,有护法善神保护著,可以免掉一些小灾祸。” 结束这场鬼宴后,文本谨记成景所说,开始虔心修学佛法,广修功德,后来考上科举,官路亨通,一生平顺。 来源:海涛法师《鬼道众生的故事》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