啐哩 啐哩
关注数: 1 粉丝数: 12 发帖数: 3,251 关注贴吧数: 7
李敖 李敖:(1935—)台湾当代学者,著名作家、评论家和历史学家。祖籍吉林省扶余县,1935年生于哈尔滨,后迁居北京、上海等地。1949年举家赴台,定居台中。1954年考入台湾大学法律系,未满一年自动退学,旋再考入历史系。1957年在《自由中国》发表《从读<胡适文存>说起》,引起胡适注意,后任蒙元史专家姚从吾助手,并考入台大历史研究所。1961年11月于《文星》杂志发表《老年人和棒子》,揭开六十年代台湾“中西文化论战”的序幕。此后出任《文星》总主笔。陆续发表《播种者胡适》、《给谈中西文化的人看看》1965年《文星》被迫停刊,遂靠经营旧电器维持生计。1970年因彭明敏出逃案而被软禁,翌年被捕,判以10年徒刑,1976年减刑获释,担任土木包工。1979年复出文坛,出版《独白下的传统》、《李敖文存》等。同年与台湾影星胡茵梦结婚,3个月后离婚。 1981年因萧孟能控告其侵占案再度下狱。1982年出狱后陆续创办《时代》系列杂志,出版《千秋评论》、《万岁评论》、《朝代评论》丛书,宣称绝对反国民党,绝不妥协。曾在1982—1983年间参与发起“批康(宁祥)”风潮,但并未参与党外政治运动。 1991年创办求是报,1993—1996年任东吴大学历史系兼任特聘教师;1995—2000年担任真相新闻网“李敖笑傲江湖”主持人;1997年举办义助慰安妇百件珍藏义卖会;1999—2000年,台湾第10任“总统”选举期间被推选为新党“总统”候选人;2000年担任环球电视“挑战李敖”主持人和台视“李敖脱口秀”主持人;2001年至今任中天新闻台“李敖大哥大”主持人;2000年,凭借长篇历史小说《北京法源寺》曾被提名角逐诺贝尔文学奖;2004年当选台北“立委”。 李敖是台湾知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党外政论家”。因数度入狱而必然造成一种“给国民党难堪的心度”。依此,1983年5月,台湾一批持有政见的知识分子投书《民主人》,支持李敖出任“党外党魁”,并竞选第七任“总统”,称他有足够的影响及威望。他仗义执言,打抱不平的正义精神,深受各界人们的敬佩,甚至把他捧为崇拜的偶像。 李敖生平以嬉笑怒骂为己任,而且确有深厚学问护身,自誉为百年来中国人写白话文翘楚。著作甚多,主要以散文和评论文章为主,有《传统下的独白》、《胡适评传》、《闽变研究与文星讼案》、《上下古今谈》、《李敖文存》等;近年出版的有《李敖的情话》、《蒋介石研究文集》和《李敖回忆录》、《李敖大全集》等100多本著作,被西方传媒追捧为“中国近代最杰出的批评家”。经他抨击骂过的形形色色的人超过3000余人,在古今中外“骂史”上无人能望其项背。李敖前后共有九十六本书被禁,创下历史记录。 李敖主张以一国两制方式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反对“台独”,反对“公投制宪”,反对军购。
莎拉布莱曼 莎拉布莱曼 说到莎拉布莱曼,很多人都会联想到音乐剧女皇。说道音乐剧,很多人马上会联想到古典音乐,这一连串误解的联想使得现在大部分的人误以为,莎拉布莱曼是一位以古典艺术为主的歌唱家,不仅为她灌上了不必要的大家称号使人望尘莫及,更将她近几年来所做的努力,所取得的成就全部的抹杀掉。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莎拉布莱曼在国际上的名声但国内却鲜为人知, 相对比感觉我们还停留在80年代末期。 十八岁时的莎拉加入了Aroene Phillops的舞团Hot Gossip, 并以由她担任主唱的流行单曲“I lost my heart to a starship Troop” 获得了她生平第一张全英Top l0单曲。 莎拉布莱曼的成名可以说是相当的年轻,但之后也进如一段低迷的时期。直到音乐剧《猫》 让她有了新的机遇,以至于后来,由安德鲁·洛依德·韦伯专门为她量身定做的世界著名音乐剧《歌剧魅影》使她进入了事业的高峰,同时也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此之后,莎拉布莱曼便很快的离开了音乐剧舞台,同时一个新的领域正等待着她去开掘 其实很不愿意为这个领域去定位。我们暂且称之为“跨界”因为这个领域不需要固定的模式,更多的是一种独特的构思,一切的元素都可以为我所用,不需要过多的在概念上,分门别类,纠缠不清,这就是现在,莎拉独特的音乐风格,说她是一种风格,其实也不叫风格,因为她没有固定的形式可以参考,也不是单纯的变来变去或融合。这种形式更灵活。莎拉布莱曼早年从事的流行音乐以及后来的古典音乐和舞台剧加之现在制作人弗兰克·彼得森,从而孕育出了具有崭新色彩的歌唱特色。于是有人又为莎拉定位了 说她是新纪元歌手 的确莎拉在90年代早期的一些作品中有新纪元的特色 但在近几年的专辑看来已经摆脱了新纪元的音乐风格 。 正如上面所说的“这个领域不需要固定的模式,更多的是一种独特的构思,一切的元素都可以为我所用,不需要过多的在概念上,分门别类,纠缠不清”。 关于月光女神这个称谓已经使大部分人所耳闻。莎迷们也认同了 莎拉布莱曼=月光女神 所以 也不必去纠缠她的出处。其实最初只是为了在台湾等地区做宣传而使用的专辑《La Luna》的中文名 但也逐步成为了莎拉布莱曼的代名词。 一直使用到现在。当然女神归女神 莎拉布莱曼却更世俗化,所以记住了莎拉布莱曼是女神 但她并不追求超凡与脱俗,莎拉布莱曼更愿意平易近人地和大家一起享受她的音乐,她的快乐。 一位平易近人的女神。
首席执行官 首席执行官(Chief Executive Officer,缩写CEO)是在一个企业中负责日常事务的最高行政官员,又称作行政总裁、总经理或最高执行长。   他向公司的董事会负责,而且往往就是董事会的成员之一。在公司或组织内部拥有最终的执行权力。在比较小的企业中首席执行官可能同时又是董事会主席和公司的总裁,但在大企业中这些职务往往是由不同的人担任的,避免个人在企业中扮演过大的角色、拥有过多的权力,同时也可以避免公司本身与公司的所有人(即股东)之间发生利益冲突。   企业首席执行官制度的出现是对传统公司治理结构的新挑战   近年来,我国一些企业纷纷实行首席执行官制度,出现了我国历史上首批企业首席执行官(以下简称CEO)。为此,我们首先要回答的是:什么是CEO?中国为何要有CEO?企业首席执行官的涵义,按照我的理解,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企业领导人与职业经理人两种身份的合一。   企业CEO制度是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现代企业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一般由股东大会、董事会、高层经理人员所组成的执行机构这样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公司执行机构由高层执行官员组成。这些高层执行官员即高层经理人员受聘于董事会,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拥有对公司事务的管理权和代理权,负责处理公司的日常经营事务。该执行机构的负责人就称为CEO,也就是首席执行官。担任企业CEO的,可以是董事长或副董事长,也可以是总经理。CEO的主要职责是:(1)执行董事会的决议;(2)主持公司的日常业务活动;(3)经董事会授权,对外签订合同或处理业务;(4)任免经理人员;(5)定期向董事会报告业务情况,并提交年度报告。   CEO领导下的执行班子,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各部门经理、总会计师、总工程师等。   我们发现近来一些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成功企业,正在竞相推行CEO制度,于是产生了中国的首批企业首席执行官。   在国外,CEO是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已建立并运转成熟的基础上出现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跨国公司全球业务的拓展,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日渐繁忙。由于决策层和执行层之间存在的信息传递阻滞和沟通障碍,影响了经理层对企业重大决策的快速反应和执行能力,一些企业开始对传统的董事会——董事长——总经理式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变革。CEO就是这种变革的产物之一。它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原来董事会手中的一些决策权过渡到原有经营层手中。CEO不是总经理,也不是总裁,它的权力非常大,其中有40%~50%是董事长的权力。董事会成为小董事会,其主要职能是选择、考评和制定以CEO为中心的管理层及其薪酬制度。CEO虽不是企业的出资人,但它对重大决策却有拍板权。在国外,对CEO的约束主要不是董事会,而是企业中一个称为战略决策委员会的机构。这种战略决策委员会才是支持或否定CEO经营决策的主要权力机构。在许多国家,组成战略决策委员会的人员大部分不是企业中的人,更不是企业的出资人,而是社会上从事企业管理、经济学、法学等方面专业的知名人士。所以说,是人力资本控制了企业,而不是出资人,出资人的利益仅仅表现在产权的利益回报上。   CEO的设立,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为人力资本合理定价的思想。我们通常所讲的两权分离理论为基础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模式正在受到挑战。越来越多的事实显示,现代生产正在由围绕机器转向围绕知识进行。人力资本由此取得了对货币资本的压倒性地位。人们不难发现,年薪制、股票期权以及其他类似的激励举措只不过是市场为合理定价企业家人力资本而顺理成章作出的制度安排。在成熟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家人力资本必然会找到自己的合理价位。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制度安排进入企业之后,已经引发了企业产权制度的巨大变革。人力资本除了获得工资之外,还应该获得产权回报。企业由出资人完全拥有的现象正在逐渐改变。CEO的出现,也标志着传统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必须分立的理论也已经有了重要修正。
福布斯 “商业的目的是要创造幸福,而不仅仅是财富的堆积。” -B.C.福布斯 20世纪初,苏格兰记者B.C.福布斯带着梦想和追求来到纽约,试图在这个生机勃勃的城市闯出一片自己的天空。凭着过人的精明和智慧,不久他就成为全美首屈一指的财经记者。 然而,他的理想还不仅于此。1917年,37岁的福布斯独立创办了美国第一本纯粹报道商业新闻的杂志,但他使用的报道方式却和那个时代截然不同。他反对当时盛行的堆砌枯燥的商业数字的方法,坚持关注掌控企业的人们。 87年来,《福布斯》杂志一直以“关注实践和实践者”为口号,倡导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意识。正是由于其明确的定位和独特的深度报道,使《福布斯》成为今天美国主要商业杂志中唯一保持10年连续增长的刊物,其受众群在商业杂志众占据魁首,2003年达到500万。 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福布斯》对中国的关注也不断加强。2003年4月,《福布斯》带着它的使命和定位来到中国。《福布斯》中文版将秉承母刊倡导创业精神的一贯宗旨,为中国追求创业价值观和自由企业精神的高层企业决策者打造创富工具。 [编辑]福布斯集团作为全球著名的出版及媒体集团,福布斯集团(Forbes Inc.)首开美国商业新闻的先河。它成立于1917年,距今已有87年的历史。其旗舰刊物《Forbes(福布斯)》杂志,是美国最早的大型商业杂志,也是全球最为著名的财经出版物之一。 《福布斯》杂志的前瞻性报道为企业高层决策者引导投资方向,提供商业机会,被誉为“美国经济的晴雨表”。《福布斯》为双周刊杂志,每期刊登60多篇对公司和公司经营者的评论性文章,语言简练,内容均为原创。着重于描写企业精英的思维方式,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倡导“企业家精神”;不停留在新闻事实的报道上,着力于洞悉新闻背景、把握动态信息和行业趋势,深入探讨和研究企业运作的经济环境。福布斯杂志的口号为“永不停息”。 现任福布斯公司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斯蒂夫·福布斯先生(Steve Forbes),总是以敏锐的目光对美国经济做出准确的判断,他的文章因此被认为是美国经济的"诊断书"。他同时也是《福布斯》杂志的总编辑。在每一期杂志上,都可以看到他为"事实与评论"专栏撰写的评论。
股票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股票代表着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这种所有权是一种综合权利,如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等。同一类别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权是相等的。每个股东所拥有的公司所有权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其持有的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股票一般可以通过买卖方式有偿转让,股东能通过股票转让收回其投资,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股东与公司之间的关系不是债权债务关系。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负有限只任,承担风险,分享收益。 股票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已有近400年的历史。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股份制和股票也适用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可以通过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用于生产经营。国家可通过控制多数股权的方式,用同样的资金控制更多的资源。目前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绝大部分是国家控股公司。 股票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l)不可偿还性。股票是一种无偿还期限的有价证券,投资者认购了股票后,就不能再要求退股,只能到二级市场卖给第三者。股票的转让只意味着公司股东的改变,并不减少公司资本。从期限上看,只要公司存在,它所发行的股票就存在,股票的期限等于公司存续的期限。 (2)参与性。股东有权出席股东大会,选举公司董事会,参与公司重大决策。股票持有者的投资意志和享有的经济利益,通常是通过行使股东参与权来实现的。 股东参与公司决策的权利大小,取决于其所持有的股份的多少.从实践中看,只要股东持有的股票数量达到左右决策结果所需的实际多数时,就能掌握公司的决策控制权。 (3)收益性。股东凭其持有的股票,有权从公司领取股息或红利,获取投资的收益。股息或红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公司的盈利水平和公司的盈利分配政策。 股票的收益性,还表现在股票投资者可以获得价差收人或实现资产保值增值。通过低价买人和高价卖出股票,投资者可以赚取价差利润。以美国可口可乐公司股票为例。如果在1983年底投资1000美元买人该公司股票,到 1994年7月便能以 11 554美元的市场价格卖出,赚取10倍多的利润。在通货膨胀时,股票价格会随着公司原有资产重置价格上升而上涨,从而避免了资产贬值。股票通常被视为在高通货膨胀期间可优先选择的投资对象。 (4)流通性。股票的流通性是指股票在不同投资者之间的可交易性。流通性通常以可流通的股票数量、股票成交量以及股价对交易量的敏感程度来衡量。可流通股数越多,成交量越大,价格对成交量越不敏感(价格不会随着成交量一同变化),股票的流通性就越好,反之就越差。股票的流通,使投资者可以在市场上卖出所持有的股票,取得现金。通过股票的流通和股价的变动,可以看出人们对于相关行业和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和盈利潜力的判断。 那些在流通市场上吸引大量投资者、股价不断上涨的行业和公司,可以通过增发股票,不断吸收大量资本进人生产经营活动,收到了优化资源配置的效果。 (5)价格波动性和风险性。股票在交易市场上作为交易对象,同商品一样,有自己的市场行情和市场价格。由于股票价格要受到诸如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波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有可能使股票投资者遭受损失。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越大,投资风险也越大。因此,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金融产品。例如,称雄于世界计算机产业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当其业绩不凡时,每股价格曾高达170美元,但在其地位遭到挑战,出现经营失策而招致亏损时,股价又下跌到40美元。如果不合时机地在高价位买进该股,就会导致严重损失股票基本名词概念
门德尔松 门德尔松(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Bartholdy)(1809-1847),德国作曲家,是钢琴神童,9岁就开始公开演奏,10岁时就为《诗篇19》谱曲,17岁时完成了《仲夏夜之梦》序曲。1826—1829年在巴赫逝世后首次指挥《马太受难曲》,引起轰动而成为闻名遐尔的指挥家。他创作了《芬格尔山洞》、《第一钢琴协奏曲》、《无词歌》、《意大利交响曲》《苏格兰交响曲》、等几部重要的作品。1843年在莱比锡创办新音乐学院任院长。门德尔松是莫扎特之后最完美的曲式大师,古典主义的传统与浪漫主义的志趣在他作品中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赋予作品以一种诗意的典雅。他善于将美妙的旋律纳入正规的古典曲式,他不仅是一位热情歌颂自然的诗人,还是一位善于用虚无飘渺画笔的风景画家,他的音乐被称为“描绘性浪漫主义”。春之歌选自门德尔松的钢琴独奏曲集《无词歌集》(作品第62号),A大调,4/4拍。本曲为门德尔松创作的所有“无词歌”中最为著名的曲子,不仅用于钢琴独奏,还被改编成管弦乐曲以及小提琴和其它乐器的独奏曲而广为流传,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无词歌”亦称“无言歌”,是门德尔松首创的一种小型器乐体裁,大部分由歌曲似的旋律及简单的伴奏所组成。这种方法为的是使旋律能在一定音型的伴奏下表露无遗。而且,无词歌的旋律不一定非得象歌曲一般,被限制在一定的音域之内,而可以稍稍宽广一些。门德尔松一生总共创作了四十九首无词歌,大约创作于1830至1845年间,分为八集出版。 这首被冠以《春之歌》标题的无词歌具有流水般轻柔的浪漫旋律,使听众沉醉于快乐的气氛中。曲式虽单纯,但十分巧妙地应用了装饰音,从而利用钢琴创下了前所未有的漂亮效果,由此我们不得不对门德尔松的天才发出赞叹。在伴奏与踏板的关系中,也显示出浪漫主义时代的钢琴音乐特色。威尼斯船歌(第二首),门德尔松的“作品30”内全部为钢琴小品“无词歌”这一体裁,其中以第二集的第六首通称为《第二号威尼斯船歌》,即本曲,最为大家所熟悉。乐曲为升f小调,6/8拍。如歌似的美丽旋律在舒畅的伴奏中弹出,象其它所有的“威尼斯船歌”一样,略带一丝忧伤的情绪。呈现在中段及后段的细波般的颤音,令人印象深刻。
研究表明:每过1000年 人类的脸就会缩小2% “每过1000年,人类的脸就会缩小2%左右。”11月20日,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了这条有趣的消息。根据科学家们多年的研究,从1万年前开始,人类的脸就不断变小;我们祖先的头和脸,几乎比我们大30%! 婴儿洗澡椅热季促销行政侵夺科学的灾难美女博客决赛进行北京手机资费下调 原始人脸型就像施瓦辛格和卡米拉  克拉克。拉森是美国俄亥俄大学的人类学教授,他近年来游走于世界各地的史前遗址,收集了数以千计的牙齿、颚骨、头骨。经过仔细的比较,拉森发现,人类的脸存在渐渐变小的趋势。“这种趋势始于1万年前,”他总结说,“原始人与现代人相比,不仅身体强健,脸型也更粗犷。”伦敦大学的希尔森博士也持同样观点,他测量了1.5万多个史前人类的牙齿、颚骨和头骨,发现脸部确实在不断缩小。  幽默的拉森还打了个比方:“原始人中,男人的头就像施瓦辛格的一样,女人更像查尔斯的夫人卡米拉;而英国首相布莱尔和美国总统布什则是现代人的代表,他们的脸型都很小。”饮食改变是根本原因  包括拉森在内的很多专家都认为,饮食改变是人类脸型变小的根本原因。因为随着时间推移,人类渐渐转变成吃柔软的、耕作出来的食物,这就意味着颚骨、牙齿和肌肉都不用像过去那么强壮。  还有一种说法也很流行,说人类脸型变小是恋爱的需要,因为现代人的审美观与古代人大相径庭,更希望自己的情侣有张精致的小脸。
德国战车乐队 乐队名:Rammstein(战车乐队) 成立时间:1993年于(东)柏林 风格:Progressive Metal(前卫金属), Industrial Metal(工业金属), Alternative Metal(另类金属), Heavy Metal(重金属)。 成员: 主唱Till Lindemann(曾经是前东德奥运游泳队成员), 吉他手Richard Kruspe Paul Landers 贝斯手Oliver Riedel 鼓手Christoph Schenider 键盘手Flake Lorenz Rammstein这个乐队名早在1993年就开始形成。这是一个德国地名,那里曾举办一次美国空军的飞行表演,但结果却酿成了一出悲剧:飞机坠毁,80人伤亡。在现代德语当中,“Rammstein”是一种石制攻城车的意思,简洁的叫法就是“战车”。首发创始人Richard Kruspe担任乐队的吉他手,后来Christoph Schneider,Oliver Riedel,Paul Landers,Flake Lorenz和Till Lindermann相继加入。 他们的音乐充满力度,是典型的重金属+工业节奏+电子的摇滚风格,加上夸张变态的舞台表演,这种风格被乐评家称为(Shock Rock)休克摇滚。他们无疑是这种音乐风格最具代表的乐队。他们在歌曲的节奏方面,多数采用的是很流行的舞曲节奏——就是简单的4/4拍,同拍加上采样的失真吉他连复段,形成一种让人无端兴奋,想手舞足蹈的感觉。他们所用的背景采样,大多是清亮的,飘逸的,没有传统工业音乐中晦涩,沉重,更不象工业噪音中的那种嘈杂和无序。唱腔方面更是一听就有德国佬的感觉,低沉的男音,有如世间末日。 1995年,Rammstein与Motor Music /Polygram签约,并发行了他们的第一张专缉《Herzeleid》(心痛)。专辑随即进驻德国音乐排行榜,像一个奇迹的示威一样,这张专辑在排行榜一直驻留了整整两年。 1996年1月,Rammstein发行单曲“seemann”。他们曾想让以《Blue Velvet》、《Twin Peaks》、《我心狂野》风靡全球的美国名导演David Lynch为他们制作一首MTV ,但是由于抽不出时间而被迫放弃.由于David Lynch很喜欢Rammstein的音乐,他还是将“Heirate Mich”和“Rammstein” 两曲加入了他即将完成的电影“Lost Highway”当中.借助这个机会,大多数美国人第一次认识了Rammstein。 1996年11月,Rammstein进入录音棚,开始录制他们的第二张专辑《Sehnsucht》。及这部作品问世,Rammstein的影响力取得了巨大突破了,很快向德国/瑞士/奥地利等中欧国家以外的地发展,Rammstein也由此成为一个具有世界性声誉的乐队。该专辑的第一首单曲“Engel”在1997年4月发行,第一次登上美国排行榜第12名。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里,“Engel”达到了黄金唱片的销量.第二首单曲“Du Hast”于同年7月发行,在接下来的8月,《Sehnsuch》面世,该专辑一举夺得美国排行榜冠军。
约翰列侬 约翰.温斯顿.列侬(JohnWinstonLennon)、英国著名摇滚乐队“披头士”(TheBeatles,也译做“甲壳虫”)成员、诗人、社会活动家。 1940年10月9日:约翰?列侬生于利物浦的一个破碎家庭,由姨妈养大。早年就读于利物浦艺术学院。18岁时,母亲死于车祸。 1956年:结识了14岁的保罗.麦卡特尼(PaulMcCartney)。1958年:保罗的好友,16岁的乔治?哈里森(GeorgeHarlison)加入乐队。披头士乐队基本成型。 1962年5月:正式与伦敦EMI旗下的一家小公司Parlophone签下录音合同。自此,开始了以披头士为主角的摇滚乐“不列颠入侵”。 1964年:年底,披头士有30首歌曲列入该年“佳曲100首”行列,他们的三张专辑垄断专辑排行榜之首达30周之久。此后的五年中,几乎所有专辑都成为乐坛经典。 1968年:约翰和辛西娅的婚姻破裂,随后遇见了纽约先锋艺术家大野洋子(YokoOno)。 1969年:约翰?列侬和大野洋子在直布罗陀结婚。 1970年:专辑《ABBEYROAD》(修道院之路)的发行引起乐队成员的分歧,约翰和保尔纷纷指责对方的妻子过分介入乐队的事务,从而引发口角乃至起诉,甲壳虫终于在70年代的第一年里分道扬镳,曲终人散。 70年代:约翰.列侬和大野洋子在纽约格林尼治村安家,继续音乐和艺术创作。 1980年12月8日晚,约翰在为洋子的歌曲《如履薄冰》配完吉它曲的回家路中,被一名疯狂的持枪者枪杀于自己曼哈顿公寓的门口。
马依尔江 在祖国最西部的特困县、"冰山上来客"故乡塔吉克自治县,有一个贫穷的小牧童,十几年内他用智慧和血汗,艰苦奋斗,童话般神奇地变成了千万富翁。13年来,他资助社会、边防战士、贫穷牧民、医院、学校、贫困学生达1400万元,为教育事业投资2000万元。他就是叫马依尔江,柯尔柯孜族,1968年4月出生,塔什库尔干县人。现任中国新疆马依尔江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青联委员、新疆大学教授和新疆商业学校教授。他懂7门外语,拥有跨国公司6家,年营业额千万。 马依尔江爱国、爱党、爱民、爱军,有着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从1990年起,他坚持扶贫济困,慰问边防部队和官兵总投入资金达2948万元,其中支援部队及重点优抚对象600多万元。1998年夏秋,他组织车队、驼队翻越4000米到8000米高山,为贫困牧民送去米面,此后继续扶持,使2700户牧民逐渐脱贫。1998年冬,他为瓦恰乡中心小学500名学生解决取暖问题,赠送1辆"东风"卡车、1000吨煤。他在新疆大学设立马依尔江年度奖学金,以表彰教学科研、学习创新中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和学生。仅仅这几年来,他先后资助360名中学生、大学生完成学业。最近,他又向新疆大学的4名优秀教师和10名优秀学生颁发了14如笔记本和台式计算机,还资助了30名特困生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 作为成功的民营企业家,他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和慈爱心的,被誉为"帕米尔雄鹰",曾多次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称赞。他先后慰问边防部队12次。边防部队的生活条件改善了,文化生活却很少,他很快就给部队和哨卡送去27台VCD、22台电视机,给简单的部队生活增添了些许乐趣。2001年春节,他投巨资邀请28名著名艺术家为部队官兵慰问演出。2003年,他又亲自带着物资和慰问品前去帕米尔高原慰问。"非典"期间,他为7家医院赠送医疗设备和资金88万元。2004年,巴楚、伽师两县发生地震,他捐款12万元,随后又送去了30万元的帐篷、面粉等,投资60万元组织40余名艺术家去地震灾区、边防部队和农村牧区慰问演出。(来源:自治区双拥办)摘自新疆重点新闻网--天山网(http://www.xjts.cn)
洪拳 洪家拳 南拳拳种之一。俗称洪拳,相传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广东流行甚广,是广东“洪、刘、蔡、李、莫”五大拳之首。其流传区域亦广,如四川、湖北、湖南、广西、陕西等地,在香港、澳门、澳洲、美国、加拿大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也颇有影响。据说系清代民间秘密结社洪门假托少林所传习的一种拳术。洪门相传创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另传起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明将郑成功在台湾创立的“金台山”,该组织以明太祖朱元漳年号“洪武”的“洪”字立门,故称洪门。推行与从事洪拳练习,以练习武艺为名,发展组织,宣传反清复明思想。此说尚未得到可靠证实。湖北洪拳,假托宋太祖所创,根据民传闻“赵匡胤三十二手定天下”之说,其拳名义溯“手”字命名,如:总手、封手、金刚手等,此拳由于受武当影响,还出现了九官手、老君堂等套路。洪拳是以龙、虎、狮、豹、蛇、鹤、象、马、猴、虎的象形与特性结合武术技法创编而成。有单形拳术,如龙拳、虎拳等;亦有混合形拳术,如虎鹤双形拳、五形拳、十形拳等。其风格特点是:手法丰富,腿法较少,步稳势烈,硬桥硬马,刚劲有力,以气催力,以声助威。湖北洪门拳劲刚势猛,故有“洪门一头牛,打死不回头”之说。四川洪门拳还有南北两派之分。南派要求形、意、气、力、声的高度统一,主张以力服人,以威取胜,硬打直上,劲透过身,刚劲有力;北派拳势舒展,招式清晰,四平大马,扁侧进击,闪展灵活,发劲含蓄,拳势威猛,刚劲有力。洪拳的拳械套路多而杂,其主要徒手套路有:龙拳、虎拳、豹拳、狮拳、象拳、马拳、猴拳、鹤拳、蛇拳、彪拳、虎鹤双形拳、五形拳、十形拳、铁线拳、闯少林拳、铁功三线拳、叠掌、洪门拳、青龙手、武松手、白虎捶、子午捶、大洪捶等。主要器械套路有:单头棍、双头根、铁包金棍、七点半棍、十点半棍、八封棍、二十四枪头棍、海底藏针棍、十七连枪棍、十八连棍、平西棍、飞龙棍、桥梁棍、中栏棍、洪家伏虎凳、青龙刀、洪家二龙刀、大斩四门刀、关刀、大刀、双龙拐、洪家双刀、雪花盖项双刀等。主要对练套路有:十二连拳、六合棍对练、棒对练、棒对凳等。该拳要求身正步稳,下盘沉实。手型有拳、掌、指、爪、勾、鹤顶手等。手法中有沉桥、圈桥、封桥、冲拳、插掌等。步型以四平马为主.还有三角马、子午马,吊马和熙城步等。身型要求含胸、立腰、收腹、敛臀、沉肩、垂肘、沉桥坐步。发力时要求蹬腿、扣膝、合胯、转腰,先蓄后发,猛力出击。有时还因势发声,以声助威。洪拳目前在广东省各市、县、区均有流传尤以湛江、花县、广州、佛山、南海、顺德、较为广泛。世有“只要有祠堂,就会有狮子、洪拳”之说。在湖北省武汉和汉阳、黄陂等县是重点,各市县均有流传。浙江、山西、四川、广西的部分市县亦有洪拳流传。佛山的少林洪拳与其它拳派一样,在历史的波涛中不断冲刷,由于种种原因,一度频于失传的困境,除了周边的乡村有太公祠堂的还有维持,城区中除了梁细苏门下的彭南一脉在传授咏春拳同时还在推广洪拳之外,老拳师多以抱拳自叹。在佛山黄飞鸿纪念馆开幕之后,一股推广黄飞鸿拳术,弘扬少林洪拳的热潮正在复兴。
醉拳 醉拳是模仿醉汉动作的一种拳术。这种拳打起来,很象是醉汉酒后跌跌撞撞,摇摇摆摆,但实际上是形醉意不醉,是由严格的武术手法、步法、身法等组成的套路。醉拳中有“太白醉酒”、“武松醉跌”、“鲁智深醉打山门”、“醉八仙”等名称。醉拳根据其不同名称而组成不同形象、不同内容的套路,但都离不开醉形醉态的特点。醉拳由于其内容多跌扑滚翻动作,故又被认为是“地趟拳”的一种。实际上醉拳在发展过程中,吸取了“地趟拳”的底功法,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其拳经要决曰:“地龙真经利在底攻,全身卧地强固精明,伸可成曲停亦能行,屈如伏虎伸比腾龙,行停无迹伸曲潜踪,身坚如铁法密如绳,翻猛虎豹转疾雏鹰,倒分前后左右分明”。 醉拳技法讲究眼、手、身、腿、步的配合。眼法有视、瞧、藐、瞟;手法有点、盖、劈、插、刁拿、采、扣;身法有挨、撞、挤、靠;腿法有勾、挂、盘、剪、提、蹬、弹、缠;步法有提、落、进、撤、碎、击、碾、盖等。其跌扑滚翻的内容有“鹞子翻身”、“小翻”、“拔浪子”、“单提”、“折腰提”、“鲤鱼打挺”、“抢背”、“扑、虎”、“窜毛”、“盘腿跌”、“剪腿跌”、“栽碑”、“扑地蹦”、“跌叉”、“磕子”、“乌龙绞柱”等。 练习醉拳要求达到神传意发,手捷眼快,步碎灵活,刚柔相济,动迅静定,形神兼备。醉拳在外形上东倒西歪,醉形逼真,但要求做到拳谚所说的“形醉意不醉”,“步醉心不醉”,在跌撞,摇摆等动作中,处处暗含着闪、展、腾、挪、虚守实发、逢击而避、乘隙而入、指动打西等武术的技击要点。醉拳对腰腿的柔韧性、关节的灵活性、内脏的功能以及意志品质等方面要求都较高,而且通过表演能给人一种挺拔、轻盈、潇洒的感觉。醉拳一直被列为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在历次武术盛会上这个项目深受人们欢迎。 醉拳是以醉形、醉态迷惑对手,寓藏武术进攻与防守技术为一体的象形拳术。其特点是快速多变,出奇制敌。并以其独特的观赏价值、健身价值和实用价值,倍受习武者特别是青少年的青睐。 醉拳内涵极为丰富,仅醉拳套路即分为“醉八仙”、“太白醉酒”、“武松醉跌”及“鲁智深醉打山门”等等。现在流传较广的醉拳大体可分为二大类:一类是古老醉拳套路,偏重武术实用性;一类是现代醉拳套路,实出跌扑滚翻,醉形醉态的表现性。醉拳看似前仰后合,左歪右斜,跌跌撞撞,踉踉跄跄,毫无规矩可言。实则不然,武术讲求的“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在醉拳中也不例外。倘若没有武术规矩,其又真正成了醉汉,又何处谈为武术功夫?醉拳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是严守醉拳规矩的,其飘逸、洒脱的动作是经过长期刻苦训练,而体现的高度熟练化而已。 醉拳的手型主要有:拳(四平拳、端杯拳)、掌(柳叶掌、自然掌)、勾(五指勾)及指(洒瓶指)。手法主要有点“掐、扣、冲、劈、砸、推、摔、砍、捅等。步型有弓步、马步、仆步、歇步、虚步、提膝步等。步法有上步、退步、提步、落步、碎步、出步、碾转步、插步、盖步、旋转步、梅花步及随形步。腿法主要有弹、蹬、踹、勾、缠、绞、挂、扫、截等。肘法有盘、顶、挑、摆、砸等。膝法有顶、撞、跪、格等。此外,醉拳的眼法、劲法、身法及桩法也颇有讲究。
螳螂拳 螳螂拳是一类长短兼备、刚柔相济、勇猛快速的拳术,在武术各拳类中具有显著的独特风格。螳螂拳是在少林长拳攻防技术的基础上,吸取了螳螂的许多特长编制的一类优秀拳术。在长期的传习过程中,又广泛地吸收其它拳术的一些优点加以改造,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而形成的一个独立拳派。此拳据传发源于明末清初年间,一名叫王郎的武术家访友比武失败后,一次偶然机会看到螳螂捕蝉灵巧而又激烈的情形,有所启发,然后他捕捉了许多螳螂,经常地戏斗,观察研究螳螂的每一细小神态动作。在精神方面他吸取了螳螂的意念高度集中、刚毅机智的气概;手法上吸取了它巧妙运用两个前臂进行勾、搂、卦、劈等动作是所表现出的快速灵巧;身法上吸取了它腰身的仰、俯、拧、旋的灵活多变;步法上吸取了它的踏实、稳固以及前后左右闪展腾挪的突跃等。他编制了一些巧妙的拳术攻防组合进行苦练,再度访友比武连连获胜。王郎在访友习武过程中又不断的总结经验,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丰富和改进已取得的成果,从而创立了初期的螳螂拳。螳螂拳主要流传于山东胶东各地。主要流派有“七星”、“梅花”、“六 合”。七星螳螂拳和梅花螳螂拳在动作的组合结构上更为相近。这两种螳螂拳的许多套路名称,动作组合,攻防办法等方面都大同小异。�七星螳螂拳又名罗汉螳螂拳。“梅花”名主要来自梅花螳螂拳讲究出手成撮,多以几招连贯为伍,强调招招相连、一招三变、以活为上,遇回为高,加之步法的灵活变换好比朵朵梅花迎雪开。由于劲法上讲究“顺劲、巧劲、柔劲”,较比七星螳螂拳在刚柔相济等方面更为深化些,所以有人称梅花螳螂拳。六 合是指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六 合螳螂拳对“以意变导形变”的要求更为严重严格,讲究轻灵、柔顺、巧妙;要求活似机轮、圆似刚球、一动皆动、一静皆静、上下相随、内外合一。劲类主要分明、暗、刚、柔、滑五劲,从劲路和套路组合形成看有更明显的演化特点。六 合螳螂拳同“七星”“梅花”在动作的组合结构、套路内容、演练风格上差距较大,在刚柔劲法的选择上更倾向于柔,因此有人称它为“软螳螂”。人体的结构同螳螂的结构不同,要把螳螂的特点在人体上提练成“拳术化”,避免“动物化”,势必“重在取意”。螳螂拳虽属“象形拳”类,但从总体来讲是“重意”不“重形”。螳螂拳气势要求紧快即眼快、手快、身快。演练要式快招连、一招三变,气势逼人而又变化莫测,处处表现出刚柔相济、长短互用,勇猛泼辣,机智灵活,变化多端的风格。
轻功 “轻功”表演 用各种表演手段来表现身轻似燕,如“踩纸”、“踩气球”、“踩鸡蛋”、“踩灯泡”、“吊纸环”等等.均属“轻气功”。 “踩纸”的表演,是气功师拿一张白纸,用两支日光灯管将纸的两端卷起,留出一部分在架上固定。然后,两脚踩在悬空的白纸上,使整个人体托在纸面上,而纸不破。如果不是用气将身体提起,薄薄的一张纸能禁得起人体的重量吗?然而经过一番特殊设计和处理,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却变成了可能,于是就感到惊奇,踩纸也好,踩气球、踩鸡蛋也好,或是纸环吊人也好,实际上人身的重量并没有丝毫减轻。 香港有一位力学专家周克行解释了这种纸上站人的奥秘。一个物体给另一个物体以力的作用时,有几种方式。例如,你想把一袋50斤的货物放上架板,可以把货物分散成许多细小部分,一点一点地放上架;也可以把袋子一下子放上架;还可以把袋子扔上架。第一种方式的作用效果最弱,架板的变形最小;第二种方式的效果就要强得多;至于第三种方式,效果就更剧烈了。气功师正是用了第一种方式踩到纸上去的。他先踏上一只脚,然后再踏另一只脚,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体重一点一点地从地上转移到纸上去的,这样,纸便慢慢被拉长,是可以承受得了的。如果不信,请不防用巧克力糖的包装纸拉拉试试,感受一番。虽.说是普通的一张纸,但也绝不是随便一拉就破的。气功师选的纸,恰到好处,但这种纸给我们,我们也不行,原因就在气功师运用气功施加静荷载的本领。踩气球、踩鸡蛋、走刀山等道理也大体相同。 上面这段力学家的论述,道理是说对了,但他毕竟不是江湖“老河”(行中人),因此对一些具体门子不清楚。笔者再把一些具体门子和技巧加以补充。“踩纸”用的纸,要选择比较厚、硬、韧性强的,最好在两张纸的中间糊裱上生丝。生丝要顺着长度方向摆,把距离摆均匀,然后将两张纸裱在一起,下后熨平。最后当众撕纸时,切记不要横撕,要顺撕;横着是撕不开的。纸的两边所以要用日光灯管来卷,作用在于纸的张力要撑均匀;若稍有不匀,就会破裂,这是很关键的一环。在踩的技巧上也要掌握好稳定性,不能摇晃.若稍一晃动,纸就会破裂。 至于“踩气球”,球有两种,一种是普通的气球,另一种是特制气球。普通气球一个,特制气球两个,3 个气球用3 个颜色。踩球前,先把普通气球交给观众检查,当场将球捅爆。人们会以为其它两个也是一般的气球。特制的气球是用优质胶,加上一定的厚度;吹起时,不要将气吹得太足,而且要吹得与普通气球同样大小,真假混合,鱼目混珠。在两个特制的气球上面放块玻璃板,最好是用轻量的透明塑料板。表演时,始终要掌握住中心力的均衡,绝对不能偏斜。 “踩鸡蛋”不能穿着鞋踩,要光脚或穿袜,而且每只脚踩两个鸡蛋,位于脚掌和脚跟部.鸡蛋放在一块刻成槽的木板上,立放在槽内;槽内粘有绒布,蛋在槽内一半,外露一半。槽与蛋要贴紧,不松不紧,不大不小,正好才行,使槽内部分的蛋起到一定保护性支撑力的作用.要选择“本地鸡”的蛋,因为蛋皮厚而硬,再把它用盐水腌咸,这样就不易被压碎。踩时也要掌握中心力的均衡,必须稳定,不要摇晃。 “纸环吊人”的关键在于把坚韧的宽纸条作成两个小纸环。环的大小不得相差分毫,衔接的余头处也要一样,然后将纸环挂在固定的日光灯管两端。两端的位置也要均衡。在下面再套上另一支日光灯管。表演者双手握着下面的日光灯管,握的位置也要均衡,不得偏左偏右。在悬身时,更要掌握好平衡力,不能偏轻偏重,以免偏重一方承受不住拉力而裂断。总之,从道具到动作,自始至终都要在嚼衡中完成;如果一处失去平衡力,就会失败。这说明,这套表演虽然没有减轻体重,但也需要经过一番细心的练习才行。
气功 [气功] 气功这门学问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气功一词首见于晋朝许逊的《灵剑子》一书,此处气功虽有练气、修德之意,但尚未作为专用名词使用。至清末《少林拳术秘诀》一书 的《气功阐微》中才明确提出气功一词。直至1953年刘贵珍把自己的功法定名为“气功疗法”,后又建立气功疗养院,并著有《气功疗法实践》等书,气功一词才广泛应用并为广大群众所熟知。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气功已发展成为人们约定俗成的一门特殊学问。何谓气功,目前已有数十家为之规范定义,虽各有道理和根据,但未有为众人所公认者。智能气功科学本着气功定义的内涵必须是各家气功实质的集中表现,将气功一词定义如下:“气功是建立在整体生命观理论基础上,通过主动的内向性运用意识活动的锻炼(调心、调身、调息是其外延),改造、完美、提高人体的生命功能,把自然的本能变为自觉智能的实践。”该定义指出了气功的理论基础——整体生命观,包括宇宙大自然是一整体、人本身是一整体、人和大自然是一个统一整体(天人合一),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是各家气功共同的理论基础;指明了气功的特殊锻炼方法——主动的内向性运用意识的锻炼,即意念活动集中、专一并和自己的生命活动结合到一起,这是气功锻炼区别于其它锻炼方法的根本实质,是气功定义的灵魂;明确了气功锻炼的目的——改造、完美、提高自己的生命功能,脱离自然本能的束缚,进入自觉智能的自由王国;指明了气功是运用功法完美自己身心、提高自己生命功能的实践——气功是一门实践的学问,气功锻炼的过程是运用气功科学的功理、功法来重新塑造、升华自我的实践过程。该定义概括了气功的全部内涵,是完整的、符合现代科学规范要求的科学定义。 ——转贴自:《智能气功名词释义》×××××××××××××××××××××××××××××××××××
锡金 锡金(vbras-ljong,“米之乡”),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印度的一个邦。北部和东部同我国相连,东南部和不丹交界,南与印度西孟加拉邦和阿萨姆邦毗邻,西与尼泊尔接壤。面积7 1 0 0 平方千米,印度各邦中土地面积排名倒数第二,次于果阿邦。人口54万,是印度最少人口的邦,3 /4 为尼泊尔族,还有锡金族和雷布查族。居民多信喇嘛教。通用锡金语和尼泊尔语,英语为官方语言。世袭君主国。1 7 世纪建立锡金王国。1 8 9 0 年沦为英国保护国。1 9 4 9 年印度派兵进驻,1 9 5 0 年1 2 月印锡签约,锡金成为印度的“保护国”。1 9 7 4 年印度宣布锡金为印度的“联系邦”,1 9 7 5 年印度议会通过决议。将锡金变为印度的一个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境几乎都在海拔1 5 0 0 米以上。属山地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每年6 —9 月为雨季,常造成水灾。矿物以铜为主,此外还有煤、石墨、石膏等。森林面积占全国面积的3 6 %。高山草地为牧场。水力资源较丰富。经济以农业为主,南部产稻米、水果、马铃薯等,北部产玉米、青稞。山区以畜牧业为主。矿产很少开采。有少量农畜产品、水果加工、酿酒、服装、织毯等小工业及木器、铜器等手工业。有碎石公路1 5 0 0 千米。地理[地理位置] 锡金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东临不丹,南方是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和阿萨姆邦。西接尼泊尔,北面与中国的西藏自治区交界。 [地形] 境内多山,平坦地区很少。各地海拔差异大。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英文:Kanchenjunga),海拔8586米,位于尼泊尔和印度的边界线上.[气候] 因各地海拔差异大。气候差异亦大。全境除北部边境地区外降水充沛,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民族锡金的民族包括尼泊尔移民(占人口75%)、菩提亚族(Bhutias)、雷布查族(Lepchas, 又称锡金族) 等民族.雷布查族是锡金最早的居民,属蒙古人种。在8世纪前,他们就生活在喜马拉雅山的南面山坡地带。菩提亚族来自西藏康巴地区,17世纪时建立了锡金的第一个王国-纳穆加尔王朝。成为锡金的统治者。尼泊尔族是在19世纪锡金沦为英国殖民地时为开发需要而大量引入锡金南部。语言通用锡金语(Bhotia, vbras-ljong-skad:藏语的一个方言),菩提亚语和尼泊尔语,官方语言是英语。宗教锡金人大多数信奉藏传佛教。尼泊尔移民大部份信奉印度教, 雷布查族大多数信奉天主教,小部分信奉基督教。经济锡金政府财政收入大部分来自森林资源和运输业。旅游业及农业也很重要。矿物资源主要有:铜、褐煤、铀、黄铁、石墨和石灰石等,其中铜和褐煤蕴藏量丰富。森林面积占国土的36%。林区内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盛产名贵药材,如麝香、鹿茸、天麻和贝母等。[农业] 生产稻谷、玉米、青稞、马铃薯、小豆蔻、苹果、橙、兰花等。是世界主要小豆蔻出口地之一,年产量约2000吨。[畜牧业] 北部山谷地区居民以放养牦牛和羊为主。[能源] 水力资源丰富,共有大小水电站15个。[工业及手工业] 现有肥皂、皮革、火柴、纺织、水果加工、酿酒等工业和手工业。交通公路20余条,总通车里程约1500公里,其中500余公里为柏油路面。
河南坠子 河南坠子源于河南,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曲艺 的一种。约有一百多年历史。流行于河南、山东、安徽、天津、北京等地。因主要伴奏乐器为“坠子弦”(今称坠胡),且用河南语音演唱,故称之为河南坠子。演唱者一人,左手打檀木或 枣木简板,边打边唱。也有两人对唱的,一人打简板,一人打单钹或书鼓。还有少 数是自拉自唱的。唱词基本为七字句。伴奏者拉坠琴,有的并踩打脚梆子。初期大 多演唱短篇,也有部分演员演唱长篇。现代题材曲目都是短篇。 本世纪30年代初,年轻的河南坠子女艺人乔清秀(1910—1944)和她的师傅乔利元(后来成为夫妻)从河南到天津行艺。其间,她和乔利元一起充分借鉴和吸收戏曲和曲艺诸曲种的精华,丰富发展了河南坠子的演唱艺术,创造出一套清新优美,别具一格的河南坠子的唱腔音乐,成为30年代雅俗共赏的一个流派,即“乔派”。在天津她获得了“坠子皇后”的桂冠。她的嗓音纯美甜脆,吐字清晰俏丽,以行腔明快、节奏流畅、音区变换自如而被时人称之为“巧口”或“俏口”。与同时在津、京地区行艺的程玉兰、董桂枝形成了三大流派。乔清秀擅演长篇鼓书《杨家将》、《包公案》等,而短篇之《王二姐思夫》、《玉堂春》、《兰桥会》、《宝玉探病》则更受世人喜爱,并有唱片录制传世。郭文秋演唱的河南坠子是以“乔派”为基础,并有所发展。她的声音甜美,清脆,吐字清楚,善唱贯口。她演唱的《偷石榴》感情细腻真挚,准确地把握了小女婿与未婚妻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把小女婿的愚顽,未婚妻的恼怒与哀怨,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观众面前。她更发挥了乔派坠子把乡间曲艺所特有的自然美,与都市曲艺华丽、考究的艺术美相结合的特点,既保持了唱腔浓郁的地方色彩,又唱得酣畅、俏丽,《偷石榴》传唱了半个多世纪,至今仍是曲艺晚会中的保留节目。80年代末,又有毕业于中国北方曲艺学校的张楷,1968年在天津曲艺舞台上崭露头角,她的嗓音脆亮,行腔圆润甜美,颇具“乔派”艺术之神韵。她演唱的《黛玉悲秋》、《秋江》等,寓情于声,以情动人,深得观众的赞赏。
简明台湾史 简明台湾史----序 从荷兰人,郑氏王朝,清朝到日本人,台湾人历经300多年一个又换一个的外来征服者,从未自己当家作主过。从来没有人问过台湾人的意愿,台湾人跟着头家一直「衰」 。 台湾的历史就是一部外来统治者的征服史,也同时是汉族、平埔仔、高砂族的反抗与受难的历史。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反抗,只带来更多的灾难与屈辱。台湾的天空总是笼罩看淡淡的哀愁,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台湾人只会妄动与抗议,默默承受历史的错误与不幸。历史的教训使台湾人愈来愈自私,愈来愈畏缩,总是怨人行(贤)而笑人不如己,期待别人打天下,而自己躲在阴暗的角落等待历史的转变。台湾人没耐性,一时的失败就悲观,堕落,在每次的社会动乱中都徘徊于自求解放与当外来统治者的驯羊、顺民的十字路头。台湾历史的血腥教训就是狗咬狗、台湾人杀台湾人。闽、粤拚,漳、泉拚,汉、原拚,内斗耗尽台湾人反抗外来统治的精力。台湾人一再沉沦,把自卑发泄到欺凌比自己更弱的弱者,台湾人只会压迫自己人! 台湾人还活在逃难的阴影下,只求自己与家人的温饱,别再被赶走。对邻人、对同是受难与被压迫的其它人毫无联带感。历史对台湾人是陌生的,台湾人知道的只是外来统治者的列祖列宗、壮丽山河; 自己是卑微而无地自容的。台湾史就是台湾人的恐怖梦魇,台湾人拒绝历史,舍弃过去,惊悸中又不知如何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过去的种种错误,并不意味看现在的福佬、客人对原住民有原罪,必须赎罪。历史的错误是过去的事宜,一小撮人的功过不必由后代的子子孙孙去永远承担。台湾人必须意识到,接受历史的教训,打开心中的结,手牵着手,共同勇敢地为子孙万代缔造光辉与骄傲的未来!
《动物学》 梗概:   一个从县城里长大的男青年,大学毕业后留在了省城工作。在省城,他的生活颓废、混乱、堕落。他准备用这个城市的七十二座泉水的名字来为自己的女人们命名。然而,这个计划总是被命运阴差阳错地破坏……他满怀绝望回到县城,可故乡早已变成一幅荒诞不经的模样,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过着毫无希望的生活,又都在这种生活中无法自拔。最终,错综复杂的悲伤产生了一种力量,让他又有了前行的希望。  《动物学》以一种生态人类学的角度关注城市青年的个体成长史,也同时表达了现代欲望漫溢对人的动物性的不断异化和刺激,人与城市的媾和以一种对立和背叛的形式展开。欲望宣泄的原生态和自然主义的表现形式,真实地描摹出当代都市境遇中人性的放纵和归途无路的彷徨,“我”的颓废、堕落和纵欲无度,成为“我”成长轨迹的灯塔,自嘲、自省与个体沦落的无法自拔,形成了一种悲悯、感伤却又怒其不争的错综复杂的力量制衡,使得最终的希望也显得光明却羸弱。无论是县城还是省城,无论是现实的还是神秘的,小说充满痛感的黑色幽默,以及他自信的对世态人心的洞察,粗线条地交织在一起,淋漓地切割着顽固的城市逻辑和个体精神,最终归结为一种看似荒诞又真实、看似深刻却又直观的“动物学”观念。
小泽征尔 小泽征尔(Seiji Ozawa,1935-)日本著名指挥家,后加入美国籍。生于中国沈阳,1951年入日本东京桐朋学园高等学校音乐系学习指挥。1959年在法国第九届贝桑松国际指挥比赛、伯克郡音乐节的指挥会演和卡拉扬主持的比赛中获奖。1960年初次登台指挥法国国立广播管弦乐团,接着又出色地指挥过纽约爱乐乐团,旧金山、加拿大、伦敦交响乐团和维也纳乐团等,1970年起任旧金山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和音乐指导,后与波士顿交响乐团签订终身合同,任音乐指导兼指挥,并兼任新日本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每年都有一定时间回日本。 1959年,出生在中国东北沈阳的小泽征尔获得法国贝桑松国际指挥比赛第一名后,先后跟随指挥大师卡拉扬和伯恩斯坦学习。从1973年开始担任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后,他跻身世界最优秀的指挥家行列。在波士顿近30年的指挥生涯中小泽征尔创造了古典乐坛的奇迹,使乐团成为国际上最优秀的交响乐团之一。1979年3月,他曾率该乐团成功地访问中国。2002年7月,当他从波士顿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光荣卸任时,全体波士顿市民都对他表示了最高的敬意。他从2002-2003音乐季开始担任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音乐总监,更增强了他在国际乐坛上的影响力和威望。小泽征尔的指挥风格,既能热情洋溢、豪迈奔放地将乐曲引向高潮,又能恰如其分地控制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他善于运用带有表情的目光和“会说话”的双臂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音乐表现意图十分明确。他指挥时好像在浩瀚的音乐海洋中游泳,使观众感到他浑身都是音乐。
新加坡为什么这么恨中国? 本来国际关系的基本常识就纯粹利益关系,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但许多中国人虽然通过各种代价学到这个基本常识,却有往往意无意在脑子里留了个后门,对新加坡另眼相看,多少带点感情,几乎把它当成 一个远亲。很多中国人有种模模糊糊的感觉,觉得全世界犹太人都向着犹太人,那全世界华人也该都向着华人。新加坡是华人为主的国家,跟中国又不接壤,没什么利益冲突。过去中国闹“极左”,“输出革命”,影响了两国关系不难理解。现在中国不搞“阶级斗争为纲”了,全力以赴搞经济,改革开放欢迎外资,而新加坡跟中国同文同种还采用简体汉字,应该是既熟悉西方又熟悉中国,自然是"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受益者,所以一直不知不觉把新加坡当朋友,对新加坡一直容忍再容忍,优惠再优惠。中新建交以来两国贸易额、投资额大幅度增长且不论,中国还通过聘请新加坡头面人物当中国国策顾问,把海峡两岸的“汪——辜”会谈地点选在新加坡等方式给足了新加坡面子;更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时不惜自己吃亏,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帮助东南亚各国稳定货币,从而在关键时刻直接帮助了新加坡。要知道,金融业是新加坡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国牺牲自己稳定金融,新加坡的收益最大。 中国为新加坡所做的已经超越了国际关系常识中的“绝不为别人牺牲自己利益” 的基本原则,把新加坡当朋友对待了。那新加坡又是如何对待中国的呢? ——新加坡早就声称,自己要当东南亚最后一个跟中国建交的国家,建交后仍然 跟台湾保持军事合作关系。而且说到做到。 ——李光耀、吴作栋在各种场合的讲话都喋喋不休提到中国的增长是世界最大的 挑战,将来亚洲的稳定取决于如何对待中国的崛起之类的话。李光耀更说过,作 为中国人的后代,他知道中国人的忍耐力很强,但同时知道中国人的爆发力也很 强,非常记仇。东亚、东南亚的国家在历史上都得罪过中国。一旦中国强大,这 些国家必然遭到中国的猛烈报复,所以必须让中国永远成为二流国家。 ——新加坡一直鼓吹美国是东南亚重要的平衡力量(平衡谁?)美军撤出菲律宾 基地后,新加坡立刻提出美军可以在新加坡补给,现在新加坡已经成为美军在东 南亚的唯一立足点。 ——中国首先提出和东盟合作。新加坡为平衡中国的力量,大力提倡印度-东盟 合作。本来印度在东南亚没有立足之地,都是新加坡硬拉进来的。新加坡是东南 亚第一个和印度进行联合军事演习的国家。时间是2000年,当时印度还处在核试 验后的短暂孤立时间。 印度核试后,东盟对印度进行核试验不但不进行谴责, 反 而给予默许或支持。 这其中新加坡起了很大作用。印度外长核试后首先访问 的东 盟国家就是新加坡。 ——在中国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联盟的过程中,新加坡总是在提醒东盟各国要团 结一致,要注意到自己和中国是竞争对手等等。 ——中国人在新加坡受歧视的现象屡见不鲜。中国女运动员到新加坡旅游时集体 遭到商店店主无缘无故的侮辱后,新加坡报刊舆论一反“顾客是上帝”、“顾客 永远正确”的商家原则,大肆贬低、嘲讽中国人,为那个流氓店主辩护。 ……
洪承畴 洪承畴(1593~1665年),字彦演,号亨九,出生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二十二日,泉州府南安县二十七都英山霞美乡(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人。 家世洪承畴出身望族后裔,是武荣翁山洪氏第十二代孙,属东轩五房,书香门第。到了他的曾祖父辈,已是家道中落,并不富裕。曾祖父洪以诜,痒生(秀才)。祖父洪有秩,贡生。文章有名气,早年卒于赴考途中。夫人戴氏在有秩死后生下遗腹子洪启熙(字尔朝,号幼迹公),就是洪承畴的父亲。戴氏孝事姑婆,抚孤成长,被朝廷表节孝烈女,累赠一品夫人。父洪启熙也中秀才,性格庄重,以至孝名闻乡里。娶妻傅氏,是名门闺秀,教子极严。生子三,长承畴,次承畹,三洪承畯。承畹早逝。承峻是名闻泉郡的书法家。出仕洪承畴童年入溪益馆读书。因家境贫寒,11岁辍学,在家帮母做豆干,每日清晨还要到英圩埔走街串巷叫卖豆干。当时西轩长房的才子洪启胤在水沟馆办村学,洪承畴叫卖豆干之余,常在学馆外听课,偶尔也帮学生做对子。洪启胤发现洪承畴极有天份且抱负不凡,免费收洪承畴为徒,重返校门。洪承畴学习用功,博览群书。启胤老师的《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孙子兵法》等书都被他借来认真研读,从小就表现了治国平天下的愿望,甚得洪启胤赏识。洪启胤曾在洪承畴的一篇文中批下“家驹千里,国石万钧”的评语。洪承畴在水沟馆读了五年书后,又到泉州城北学馆读书。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23岁的洪承畴赴省参加乡试,为乙卯科中式第十九名举人。次年,赴京会试,连捷登科,为丙辰科殿试二甲第十四名,赐进士出身。总督三边 洪承畴初授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历员外郎、郎中等职,在刑部任事6年。明·天启二年(1622年)擢升浙江提学佥事,以才高识士,所选人才皆俊奇,为朝廷所器重,2年后升迁两浙承宣布政左参议。明·天启七年(1627年),升陕西督道参议。明末政治腐败,农村破产,压迫剥削日益加重,陕西又逢旱灾,人民无法生活。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王嘉胤、杨六、不沾泥等在陕西府谷等地首举义旗,全陕响应。从崇祯元年(1628年)至崇祯三年间,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先后起义,陕境共有义军100余部。一部份官军边兵,因缺饷哗变,亦加入义军,并成为骨干。明廷令三边总督杨鹤“剿抚兼施、以抚为主”。崇祯二年(1629年),农民军王左挂、苗美率兵进攻韩城。陕西总督杨鹤手中无将,情急之下,令当时还是参政的洪承畴领兵出战。洪承畴斩杀敌兵三百人,解了韩城之围,顿时名声大噪。崇祯三年(1630年)六月,洪承畴被任为延绥巡抚。作为杨鹤手下干将,本该支持上司的“招抚政策”,可是洪承畴没有,他反而大力剿匪。而且不仅剿匪,且并“杀降”!当时被其杀掉的投降“贼军”多达数万,这也是洪承畴出现在每本历史书上都是“反动人物”的原因。其实如果读过明末“贼军”史就不难发现,李自成、张献忠曾多次诈降,养精蓄锐一段时间后再反。明朝多次对“贼军”剿而不死,就是因为这种诈降。由此可见,洪承畴在这方面是颇有先见之明的。明廷无力养活大批饥民,已就抚者,纷纷再起。崇祯四年(1633年),三边总督杨鹤为此被罢官入狱,洪承畴继任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改杨鹤的“边剿边抚(诱降)”为“全力清剿”、“以剿坚抚,先剿后抚”方针,集中兵力进攻陕西农民军。崇祯五年(1632年)春天,一股农民军由于顶不住官军的压力,向庆阳突围。洪承畴亲赴庆阳,指挥会战。双方在西澳激战数十次,农民军损失惨重,首领杜三、杨老柴被斩杀。此战一扫多年官军之颓气,被朝廷称为“西澳大捷”。各部义军先后东进,崇祯四年(1631年)至六年(1633年),活动中心移至山西。作战亦由极度分散,各自为战发展为相对集中,互相呼应。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罗汝才等部20余万人,号称36营,一度破大宁、隰州、泽州、寿阳等城。
陈洪绶 陈洪绶 (1598-1652):字章侯,号老莲,晚号老迟、悔迟,又号悔僧、云门僧。浙江诸暨枫桥人。明末富有革新精神和独创风格的画家。祖上为官宦世家,至其父家道中落。陈洪绶幼年早慧,诗文书法俱佳,曾随蓝瑛学画花鸟。成年后到绍兴蕺山师从著名学者刘宗周,深受其人品学识影响。崇祯三年(1630)应会试未中。崇祯十二年(1639)到北京宦游,与周亮工过从甚密。后以捐赀入国子监,召为舍人,奉命临摹历代帝王像,因而得观内府所藏古今名画,技艺益精,名扬京华,与崔子忠齐名,世称“南陈北崔”。明朝覆没后,清兵人浙东,陈洪绶避难绍兴云门寺,削发为僧,一年后还俗。晚年学佛参禅,在绍兴、杭州等地鬻画为业。陈洪绶生性怪僻,愤世妒俗,身历忧患之时,所交师友多为正义之士。著有《宝纶堂集》。陈洪绶虽不以书法名世,但其于书法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是相当惊人的。陈洪绶作书严循中锋用笔之法,他深谙掌竖腕平执笔的奥秘。其间虽小有以侧锋取妍处,但他能立即将笔调整过来。如此高超的控笔能力,无疑只能以掌竖腕平执笔法为之方可。再有,书法所要求的“回藏”、“提按”、“顿挫”、“绞衄”、“呼应”等等笔法要略,在他的运笔过程中,似无一处有缺憾,只是他做了无痕迹罢了,这也正是大相不雕、信言不美、修养至炉火纯青境界的具体体现。从其书作中,我们可以感到,陈洪绶作书,心态是愉悦恬静、轻松欢跃的,书写过程对他来说似乎是一种最甜美适畅的享受。因此可以说,陈洪绶已找到了一种执运笔法的最佳方式,而这方式正是书法执笔、运笔的“真义”,在这“真义”中,书法的中锋运行、回藏提按以及顿挫绞衄,全都是为畅爽书写且写出美感服务的。 陈洪绶一生秉性孤傲倔强,吞恨而终。他是一位擅长人物、精工花鸟、兼能山水的绘画大师,与北方崔子忠齐名,号称“南陈北崔”。当代国际学者推为“代表十七世纪出现许多有彻底的个人独特风格艺术家之中的第一人”。著有《宝纶堂集》、《避乱草》等。
2005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香港 、澳门、台湾:台北、高雄、新竹、台中、台南、嘉义、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南海、顺德、东莞、中山、惠州、肇庆、韶关、阳江、江门、佛山、潮州、湛江、韶关、阳江、清远、河源、广西:南宁、桂林、柳州、梧州、玉林、桂平、北海、海南:三亚、儋州、琼海、琼山、福建:厦门、武夷山、泉州、龙岩、三明、漳州、永安、浙江:杭州、宁波、温州、绍兴、金华、诸暨、建德、东阳、桐乡、湖州、临海、温岭、海宁、富阳、临安、江苏:苏州、无锡、常熟、扬州、江阴、昆山、吴江、句容、常州、溧阳、镇江、宜兴、山东:青岛、曲阜、泰安、威海、烟台、济宁、临沂、日照、文登、荣成、胶南、青州、聊城、蓬莱、乳山、黑龙江:大庆、绥芬河、铁力、齐齐哈尔、伊春、牡丹江、阿城、辽宁:大连、丹东、鞍山、抚顺、本溪、葫芦岛、辽阳、兴城、锦州、吉林:吉林、长白山、蛟河、集安、河北:石家庄、承德、廊坊、涿州、保定、邯郸、秦皇岛、河南:开封、安阳、洛阳、焦作、濮阳、济源、登封、许昌、新郑、三门峡、湖南:张家界、岳阳、韶山、资兴、常德、郴州、湖北:宜昌、十堰、襄樊、荆门、鄂州、钟祥、荆州、赤壁、云南:大理、丽江、迪庆、楚雄、瑞丽、景洪、贵州: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都匀、凯里、四川:峨眉山、都江堰、绵阳、宜宾、广安、自贡、阆中、崇州、乐山、安徽:合肥、黄山、马鞍山、安庆、芜湖、江西:吉安、井冈山、九江、赣州、山西:太原、永济、大同、陕西:咸阳、延安、宝鸡、汉中、甘肃:敦煌、兰州、天水、嘉峪关、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吐鲁番、库尔勒、克拉玛依、喀什、哈密、内蒙古:包头、呼和浩特、呼伦贝尔、锡林浩特、扎兰屯、阿尔山、赤峰、满洲里、西藏:拉萨、青海:格尔木。
刘欢 生日:1963年8月26日 籍贯:天津 星座:处女 血型:O型 身高:172 体重:80kg 学历: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法国文学专业 2003年3月获第三届《音乐风云榜》“终身成就奖” 2003年4月首次以制作人的身份推出个人演唱专辑《六十年代生人-给我的同龄人及后代》 刘欢,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字,一个早在十年前(1993年)的抽样调查中知名度就已达87%的流行歌手,自1985年荣获北京高校英语、法语歌曲比赛两项冠军以来,一直屹立于歌坛之巅,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流行歌坛“大哥大”。刘欢拥有最多的代表作,拥有最广泛的听众群,他演唱的歌曲在中国大地广为流传、深入人心、经久不衰。刘欢创作和演唱的作品虽获奖无数,但他本人却置之度外,淡漠名利,荣辱不惊,多年来知识的积淀和文化的内敛更使他历练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艺术家。刘欢还以他的执著和不容低估的影响力为在中国消除音乐间的隔膜和树立流行音乐的形象方面做出了贡献。 多年来,一直关注着刘欢的媒体曾经毫不吝啬地为他冠以各种各样的美名:“中国歌王”、“中国流行音乐第一人”、“中国主流音乐的教父级人物”、“中国流行乐坛的一面旗帜”、“流行乐坛的常青树、不倒翁”、“中国最好的声音”、“歌坛大哥大”、“刘欢,只有自己才能打倒自己”、“著名歌唱家”、“著名音乐家”、“流行音乐家”...┅十八年的磨砺使刘欢历久弥新,他甚至成了中国演出市场“确保品位和档次提升的标志”。 刘欢,1963年8月26日生于天津,1985年毕业于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法国文学专业,现任教于对外经贸大学,教授《西方音乐史》。
李剑英烈士 2006年11月14日,兰州空军某部河南籍飞行员李剑英驾驶某型歼击机,在训练结束下降途中,飞机撞鸟,当时飞机上还有800多公升航空油,120余发航空炮弹,1发火箭弹,还有易燃的氧气瓶等物品,如果跳伞后的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在生死攸关的16秒里,李剑英看到飞机下方的密集的村庄和人群,依然决定改跳伞为迫降,先后三次放弃跳伞求生机会,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不幸殉难。事故发生后,事发地周围的群众深深地为这个优秀的河南儿女而感动,他们自发地到烈士殉难的地方为烈士祭奠。事故发生后,空军党委给李剑英追记一等功,并追授他为功勋飞行员金质奖章,这是空军党委对一名飞行员的最高褒奖。 李剑英,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兵某部正团职飞行员,1964年5月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姚桥乡,1982年6月入伍,历任飞行学员、飞行员、中队长、副团职领航主任、正团职领航主任、正团职飞行员等职。生前系空军上校军衔,一级飞行员。   李剑英出生于一个善良淳朴的家庭,无论上小学还是上中学,他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他就向往祖国的蓝天,立志成为一名驾驭战鹰的人民空军飞行员。18岁那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被招飞入伍,实现了多年的梦想。 18岁那年,从进入航校实现了翱翔祖国蓝天梦想的那一天起,他就把名字中建设的“建”改为利剑的“剑”。他说,我改这个字,就是要把自己打造成一把空中利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勤学苦练。航空理论学习他是尖子,并作为理论骨干从一区队调到二区队当班长,用汗水锻造了翱翔蓝天的矫健翅膀,使自己从一名普通的高中生成长为一名“全天候”一级飞行员,空中四机带队长机。22年的飞行生涯中,他累计飞行5003个架次,安全飞行2389个多小时,先后荣立三等功1次、二等功1次,这些都是李剑英苦练精飞的印证。
罗成 历史上并没有罗成这个人!他只是<<隋唐演义>>中虚构的人物!北平王 罗毅 与 王妃秦胜珠(秦琼的姑妈)的儿子十三杰中排名第八杰 小霸王--罗成,另外<<隋唐演义>>还有一个姓罗的, 就是 今世梦奔-罗士信!这个人在历史上是却有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乡县艾村西,地名"周西坡",相传是唐朝初年罗成与刘黑闼作战的古战场。民间传说,罗成马陷淤泥河,中箭身亡,葬于此地。今艾村西尚有罗成墓遗址。《平乡县志》对此有详细记载。 提起罗成,人们就会想起一位英姿勃勃、白马银枪的少年英雄。但查阅史籍,并无罗成名字,只有罗士信一名。小说、戏剧均说,罗成字士信,民间所谓罗成者,当为历史上之罗士信。《新唐书》说,罗士信是齐州历城人,十四岁即在齐郡通守张须拖部下领兵打仗,英勇非常。后归李密,又事王世充,后投唐高祖李渊,屡建战功,封郯国公。武德五年,罗士信随秦王李世民征刘黑闼,守洛水城。刘黑闼攻城,正逢天下大雪,孤军无援,城破。罗士信不屈而死,年二十八。 按照史书记载,罗士信是"城陷,不屈而死"。至于是不是民间所传,乱箭穿胸,死于於泥河,尚待考查。但罗成死于洺水这一点,众说是一致的。据《平乡县志》记载,古洺水流经平乡一带,淤泥河当是它的俗名或是它的支流,按古洺州治所在永年县,与平乡毗邻。隋末窦建德、刘黑闼均曾建都于此。据此推断,罗士信死于平乡县艾村一带,当是事实。 艾村村西尚存一土台,据传即当年罗成大战刘黑闼时所筑之点将台。将台东南二、三里处,即为淤泥河故道。今艾村七队耕地内有一片重碱不毛之地,据说是当年罗成运盐船队倾覆之处。 《新唐书》记载,罗士信埋葬在洛阳北邙。何以艾村又有罗成墓呢?当时兵荒马乱,将军殁于军中,先草葬于当地,待后日再移柩正式安葬,自属平常。因此,艾村的罗成可能为罗士信之初葬地墓。
菏泽行(转贴) 菏泽行(转贴) 最近读了三本义和团战争的书,心情颇不平静。这段近代痛史,我少年时常避而远之,正视悲苦往事,的确是要到一定年龄和阅历才会产生这样的勇气的。这场一百多年前的战争发源地在鲁西一带,周锡瑞的著作中因此花了大量篇幅来讨论鲁西南和鲁西北这两个山东最贫穷的、几乎被遗忘的地带。每读到这些段落,我就想起五年多前对鲁西南菏泽地区的短暂旅行。 2000年秋,我们规划了一次市场调查,在鲁豫皖三省各选取三个样本城市:山东是青岛、潍坊、菏泽,代表从高到低三个市场级别。没有人愿意去最穷的菏泽,我自告奋勇,因为我觉得以后去青岛机会很多,但我可能不会再有机会去一次菏泽了。 飞机降落到济南机场时,11月的第一场雪覆盖着黯淡的原野,远近看不到一点绿色。时候已将黄昏,同事在去潍坊前,叮嘱我安全起见,一定要打车直奔菏泽。在他反复的劝告下,我做了至此为止平生最奢侈的一件事:花600元独自包了辆出租车,行程300公里去菏泽——虽然花的是公款。 司机很惊讶于我为什么要去菏泽。“那里自古以来就是土匪窝”,他恶狠狠地说了一句,咬牙切齿:“穷山恶水出鸟人!”这下轮到我吃惊了,这样诅咒本省一个地区,可不像是“谁不说俺家乡好”的山东人。他开车已有15年,早先在工厂跑运输时,济南司机都不愿运货去菏泽,因为那里土匪路霸最多,夜路尤其危险,他有次被人打过。“菏泽是山东最穷的地方”,他斩钉截铁地断言。我试探性地问:“那和胶东烟台那些地方比呢?”他瞪我一眼:“那能比?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的确,菏泽地区几乎是一个令人绝望的沉闷平原。这片相当于台湾面积1/3大的地区,人口密度竟比台湾还高。除了古代少数时期以外,最近的数百年里,这一片始终是山东最贫穷的地区,最著名的物产除了牡丹,就只有土匪。 从济南到菏泽的220国道的路况还不及上海郊区的县级公路,通常是二车道,间或穿过白杨的长廊。黄昏中穿过东平湖,空气中弥漫着铁锈一样熏臭的刺鼻气息,提醒我附近工业污染的存在——难以相信这就是水浒英雄曾经出没的八百里水泊梁山。后来几天在菏泽,很少再有这样不愉快的经历,因为当地工业极不发达。 夜间公路上车辆稀少,也没有路灯,独自前行很难抵挡住一种孤独感。这使我多少理解了一点司机对夜行菏泽的恐惧性回忆;当然,他描述的那些可怕场景并没有出现,因为1993年后路霸“剪径”事迹已经逐渐消失了。 深夜11点抵达菏泽,这个小城看来平淡无奇。即使次日白天继续我的观察,结论仍然如此,似乎没有一点能和“牡丹之乡”这个美称联系起来。相反,它是中国1980年代以来最常见的那种在一片凌乱的繁荣中匆忙生长出来的中小城市。 在接下来的四五天里,我按计划雇了辆出租车,和3个大学生每天去菏泽下属的县乡作市场调查。菏泽下属的8个县,除了东明和鄄城外,其余6县我都去了。多少让我意外的是:菏泽师范的这三个大学生,一听说下乡是做调查,立刻就不大想去了,尽管他们三个中,一男一女也是郊县的(郓城和成武)。但在他们看来,这样的下乡仍是可怕的经历,可能会遭遇安全上的问题——他们原以为是下乡唱歌(三人都是学音乐的),那样显然比每个县调查50份问卷容易赚钱。最后我不得不将每个县的报酬从50元提高到60元。 由于心里充满了一种“也许这将是我一生中唯一一次来到这片土地”的情绪,每天早晨下乡的路上,我都靠窗眺望。三个学生则很容易就睡着了,的确,这里的景致极为单调。大片缺少树木的平原、雷同的农作物、没有粉刷的平房(我几乎没看到居民自盖的楼房)、也很少遇到值得一提的河流……往往数十公里都是如此。 菏泽所属的山东高速公路网全国第一,但该地区的交通之落后令人瞠目。去曹县的道路是菏泽通向商丘的一段,我原以为这一段应是很好走的干线公路,不料与根据地图预测的结果截然不同,其中有大段路几乎要把人颠出车去,虽然不长,却足足开了2小时,这在一个大雨天里实在不是愉快的经历。
印欧语系 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使用者几乎遍及整个欧洲、美洲、澳洲,还有亚洲和非洲的部分地区。以某一种印欧语言为自己母语的人,加起来有15亿以上。18世纪后期,英国学者提出这些语言有共同的来源。19世纪初叶,学者们开始称之为印欧语系,因该语系分布于印度和欧洲。德国学者曾依据分布地两端的语言将其易名为印度-日耳曼语系。此外,还有少数学者称之为雅(利安)-欧语系。   K类语言与S类语言的二分法印欧诸语言传统上分作K类语言和S类语言两大类。K类语言包括拉丁语、希腊语、意大利克诸语言、凯尔特诸语言、日耳曼诸语言,以及赫梯语和吐火罗语。S类语言包括波罗的诸语言,斯拉夫诸语言、阿尔巴尼亚语、亚美尼亚语和印度-伊朗诸语言。K类语言得名于拉丁语中表示一百的词centum,其特点是保留了原始印欧语的/K/音;S类语言得名于阿吠斯陀语中表示一百的词satum,其特点是把原始印欧语中的软腭塞音/K/变为齿龈清擦音/S/。长期以来K类语言被看作构成西部语群,而S类语言构成东部语群。但是,随着20世纪初在中国新疆一带的洞窟中发现吐火罗语文献,以及释读用楔形文字书写的赫梯语(一种原始印欧语)文献,学者们看出K类语言和S类语言的地理分布不再像早先想象的那样简单,并曾经就赫梯语跟印欧语系其他语言的关系争论了好些年,甚至一度导致了印度-赫梯语系的假说(把赫梯语看作印欧语的姐妹语言)。      印欧语言的细分印欧语系西部语群和东部语群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如下语族。   ①日耳曼语族。日耳曼语族分西支、北支和东支:西支包括英语、德语(在德语基础上衍生了依地语和卢森堡语)、荷兰语、弗拉芒语(也有学者认为弗拉芒语只是荷兰语的一种方言)、南非的阿非利堪斯语,以及弗里西亚语;北支包括斯堪的纳维亚诸语言——瑞典语、丹麦语、挪威语和冰岛语;东支的代表是哥特语,但在1000多年前就已消亡。见日耳曼语族。   ②罗曼语族,又称意大利克语族或拉丁语族。罗曼诸语言的共同母语是古拉丁语。罗曼语族通常分东支和西支,这两支语言的传统分界是沿斯培西亚-里米尼线走向划出同言线。该线以南的巴尔干罗曼语属东支,如罗马尼亚语;该线以北的其他罗曼语支属西支,包括拉丁语、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
印欧人发展史 黑海的诞生- 印欧人的入侵   现代的白种人从很大程度上讲都是印欧人的直接或者间接后裔,这些印欧人从公元前5000年一直到公元前500年中迁入欧洲,这些人最早居住在今天的俄罗斯中部和南部(因此,白种人今天也常被称为高加索人- 这是因为南部的高加索山脉的缘故)   这些印欧人开始迁移的确切时间还不得而知。最新的调查显示可能是地中海的洪水淹没黑海盆地时候,这个大约发生在公元前5600年,也许是这个灾害迫使这些人开始了最初的移民。   更新世时期,气候变暖导致大冰原后退,融化的雪水使得海平面升高100米。公元前5600年左右,升高的地中海海水冲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湮灭了地中海周边肥沃的土地,并摧毁了这片沃土上孕育的文明。正是这场天灾促成了印欧人的迁徙,从而诞生了圣经中的洪水故事。   由于可以驾御马匹,印欧人以缓慢但却稳健的步伐向各个方向迁移,他们中大多数定居在北部欧洲,很久以后,他们又向南部进发,其他人到了中东和近东地区,还有一些向西部挺进,跨过海峡到达大不列颠和西班牙。      离开黑海盆地后,日耳曼印欧人侵入欧洲和亚洲。进入欧洲的主要有:凯尔特人,日耳曼人,波罗地人和斯拉夫人。在南部他们定居在前王朝时期的埃及和中东,渗透到印度(印度雅利安人);阿富汗(雅利安人);中国(吐火罗人)和日本(阿伊努人)-见第六章-移居到西部与动部的印欧人之所以差别如此大,因为在西部他们和基因相近的人种混合,而到达东部的则是和他们基因相异的人种融合。   日耳曼“战斧“-先进的铁器制造技术   这些日耳曼人缓慢的向西部前进,在大约6000年里不断的侵入和再侵入西部欧洲。最后,在欧洲北部建立了自己的心脏之地。   这些新来者优于当地的白种地中海人和早期日耳曼人之处就在于他们掌握了先进的铁器制造。因此这些人也被称为“战斧”   从北部欧洲心脏之地,这些印欧人在大约一个世纪的时间里,逐渐扩散到欧洲所有部分,进入中东,征服或者取代了当地人。   早期的日耳曼部落建造石屋和制造青铜器产品,至于制铁技术是如何从南部传入中东文明中的仍然是个争议。   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日耳曼部落开始侵入中欧和南欧地区,并倾覆古欧洲的文明,他们占领了土耳其,克里特,希腊和南部欧洲,意大利的大片地区。   这些日耳曼人很快就与当地的地中海人口融合,而且成为这些地区中的领导者。   一些日耳曼部落甚至最远到达远东的中国,在那里还可以发现埋葬的遗骸。印欧日耳曼人对世界上主要的文明都产生过巨大影响,印度雅利安,卡西特,赫梯,波斯,迈锡尼,希腊,罗马,凯尔特,条顿,斯拉夫和今天的西欧文明。   印欧人入侵I—欧洲   进入欧洲的四个主要种族有:   凯尔特人,日耳曼人,波罗地人和斯拉夫人。他们从公元前4000年直到公元前500年这个跨度内进入欧洲。      日耳曼印欧人入侵欧洲主要有四个种族,然后是一些列从这几个主要的种族分裂出的小群体。离开他们祖先在高加索的土地,1)凯尔特人,2)日耳曼人,3)波罗地人和4)斯拉夫人;定居在不同的地域,而这些地区往往因他们得名。小群体的则包括进入希腊的迈锡尼人,和进入意大利的拉丁人。这些人创造了古希腊古典文明,在这些地区中,入侵者发现与当地古欧洲人有非常大的相似,因此,拉丁人和意大利的伊特鲁里亚人融合,成为典型的早期罗马人。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爱尔兰,因此形成了同样“爱尔兰”外貌特征,却拥有蓝眼睛和金色的头发,后者黑眼睛和黑色的头发,或者黑头发和淡色的眼睛。   凯尔特(Celt)一词即来源于Keltoi;这是希腊作家希罗多德对入侵者的称谓。而对罗马人而言,凯尔特人被称为高利或者高卢人,在大不列颠群岛则称大不列颠人。   凯尔特人侵入希腊和意大利。公元前390年洗劫了罗马,随后于公元前279年袭击了希腊圣城特尔菲。
伊特鲁里亚人与腓尼基人 伊特鲁里亚人是《难以置信》这本书的一个讨论重点。我的观点是,伊特鲁里亚人与中国沿海,尤其是山东一带的龙山文化有同源的可能,但其根源在哪里尚不清楚,当然他们发达时间不一也是个问题。我也怀疑伊特鲁里亚人与腓尼基人有历史渊源。遗憾的是,无论是腓尼基人还是伊特鲁里亚人,都属模糊不清的历史文化现象,至今学术界亦无定论。或许某些西方的死结只能等待东方考古去最终解开。  布氏把焚化尸体实行瓮葬看做是印欧人的一个特征(143页)①。有此习俗的民族于公元前12世纪征服了中欧与意大利原住民。但他们之前的原住民依然有可能是另外一群印欧人。这些人还到达了英国与当地人获得融合。有关这些印欧人的移民倾向,“被我们称做侵略的人口爆炸,首先于公元前约2000年出现在高加索和匈牙利的黑海海域;第二次是在公元前1500-前1000年,始于匈牙利和波希米亚;最后一次则是公元前600年以后,克里特人从莱茵河和高卢开始的探险。爆炸的中心就这样缓慢地自东向西逐步转移”(145页)。又是与中国文明开端的夏朝同时开始的一个公元前2000年的浪潮!实际上布氏在这里想提醒我们的是,意大利北部的伊特鲁里亚人最初与这一移民波浪潮有关。  在一座公元前700年的伊特鲁里亚人坟墓中出土了一块象牙板,那上面发现了腓尼基文字(148页)。这多少说明了来源不明的伊特鲁里亚人与腓尼基文化起码是有密切关联的,假如还不能说他们就是同一个族群的话。  关于腓尼基文字这个线形文字的起源,作者认为可能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在西奈半岛的埃及绿松石矿场工作的闪米特工人们使用的文字—— 一半为(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另一半为字母文字”。假如这真的是事实的话,我要指出中国的玉文化与这些与石头为伍的工人之间或许另有牵连;另外中国人对绿松石的喜爱似乎也正是从夏开始的,目前的考古在二里头文化里即有绿松石的发现。这一文化至今残存于中国的藏区,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
神秘的“海上民族”  公元前1000年左右是地中海西部被中东人群大范围开发殖民时期(119页),同时的东亚应该说也正在经历同样的规律,此时为中国的商周时期。  大约公元前12世纪,中东遭受来自海上的“海上民族”的大规模袭击,从此埃及一蹶不振,几乎所有的沿海国家都遭到了袭击。在东方,商、周交替于11世纪。对于这次中东动乱,作者写道:“全体居民集体经海上迁移,多么新奇!”(119页)至今在中国没有人将这些中东巨变与中国历史联系起来,西方人也没有如此理解。我认为现今的世界史有关上古部分需要重写,原因在于一些人有意或无意把整个东亚从世界史中分离了出去。在有关“海上民族”一事上同样应该把中国纳入考虑的范围。假如放胆假设,我愿意认为部分中国“商人”加入了这支“海上民族”,假如不是直接的,起码是间接的“蝴蝶效应”。  布氏在书中说,从埃及人的角度“海上民族”被描述为利比亚人的同盟,身份是“即吕西亚人,或相当于后来的撒丁岛和伊特鲁里亚人,及最后的亚该亚人和迈锡尼人这些种族团体”(132页)。我的史前拼图在成型,这是其中重要的一刻,《难以置信》中的历史奥秘似乎在向我们逐渐展开。  这些“海上民族”明显为白种人:“身材高大,皮肤白皙,棕色汗毛,蓝色眼睛。”我们没有必要认为他们是从东亚而去,但认识到这个前提却是必要的:东亚当时应是许多白种人的居住地,三星堆就是一个例证,而且中国南北都不缺乏金发碧眼的人群,直到汉前中国都是一个相对开放的人种杂居的地区。从长江流域到东海与黄海之滨可能是白种人甚至是有相同渊源的“海上民族”激烈争夺地区。想想历史时期荷兰人、葡萄牙人在中国沿海的猖獗,这个推测就会容易理解。  这个“海上民族”只要不是天外来客,完全可以认为他们与我们曾经讨论过的腓尼基人以及伊特鲁里亚人有着密切的关联,但却不必将他们认为接受同一权威指挥。12世纪前后的这些“海上民族”至今无人知其确切,他们人员组成杂乱,可能是一群极端流民。在我怀疑他们是腓尼基人的一个分支时,布氏把怀疑的目光最后伸进腓尼基与叙利亚地区(134页),最终我们的怀疑殊途同归。
中国龙起源的多种猜测 我在前面几篇文章中阐述过美洲人与北欧人可能发生的联系,尤其以海盗船与印地安人的制造质地与船型做对比,让我一再地沉思:水里的龙,尤其是水里的船,为什么会长个草原上奔跑的“马头”呢?这不应该啊,这个动物只能是水中动物,而非陆地动物,这不合常规。或者说,我一再追问,龙为什么要长个马首呢?这些欧美的龙马现象又使我联想到中国的“龙”来。无论中国人对于龙的起源有多少分歧,但大家都会承认中国龙长的是一个马头,偶尔会有人说那是一张驴脸,差别并不大。我突然有了一个好奇,也是一个大胆的猜想:长着典型马脸的水中动物海马可能就是中国龙的起源,也是世界上马首龙的起源。  中国龙崇拜有着悠久的历史,可谓第一图腾,历来的研究者络绎不绝,对龙的起源的说法千奇百怪,但至今尚未有定论。有研究者综合了以往的龙源研究有以下一些说法:  《辞源》和《辞海》说:“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还有人说龙是中国古人幻想出来的神性动物。  还有一些“原型”说。卫聚贤说“龙即鳄鱼”;王明达说“龙形象的基调是鳄”;王大有认为“中国最原始的龙是湾鳄、扬子鳄”;唐兰说龙“像蜥蜴戴角的形状”;何新说龙“是古人眼中鳄鱼和蜥蜴类动物的大共名”,后来又说“龙的实体是云”。徐乃湘、崔岩峋认为“龙是以蛇为基础的”;刘敦愿认为“最早的龙就是有脚蛇,以角表示其神异性”。  与牲畜有关的“原型”说:刘城淮“充任龙的模特儿之一的马,是河马”;李埏认为“龙的首角是古人模拟牛头而塑造出来的”;孙守道等提出“龙首源于猪首”。  闻一多在《伏羲考》中则认为龙是一种图腾,并且是一种虚拟的生物,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而成。  来自自然界的起源有:朱大顺说是看到天空中闪电而成型;赵天吏认为雷电龙“三位一体”;胡昌健说,“虹是龙的最直接的原型”;尹荣方认为,“龙,原是树神的化身。龙的原型是四季常青的松、柏(主要是松)一类乔木”。     叶玉森、徐知白及美国学者海斯等主张龙的观念应是恐龙的记忆。王大有也同意“可能还是恐龙”。   中国近代地质学奠基人之一章鸿钊(1877-1951年)是位“西来”说的支持者。他认为中华龙来自西方的毒龙,约在黄帝时期传人中土。英国学者史密斯认为世界上的各大文明皆有龙,而且所有的龙都出于同一个文化发源地——巴比伦,中国的龙同样也是巴比伦古龙的后裔①。  至今我还没有看到任何人提出中华龙与海中动物有联系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