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menzhizi shimenzhizi
爱家乡、爱生活、爱国产车。
关注数: 61 粉丝数: 61 发帖数: 2,515 关注贴吧数: 17
分享好书:《敢问路在何方》杨洁的 30 年西游路 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an.baidu.com%2Fs%2F1mhY5S28&urlrefer=b00bd28113abc9507f009b4a56bfefd2 密码:1q9z 1982 年的春节,电视系列片《西游记》开始动工。那时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十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拼搏的年代,是奋斗的年代,是奉献的年代。 拍摄《西游记》系列片,用去了六年的时间。这六年,我和全剧组的同志们一起,跋山涉水,茹苦含辛,往返于祖国的北国南疆,其中甘苦难以尽书。 《西游记》剧组的全体演职员是用当年唐僧取经的精神和毅力来完成这部巨著的。几年中,大家通力合作,甘苦与共,六易寒暑,饱尝艰辛。正是:一年年含辛茹苦经冬夏,几万里风霜雨雪处处家! 那由单机拍摄完成的上万个丰富多彩的画面;那费尽心机的土洋结合的特技镜头;那挖空心思精心塑造的乳胶造型;那千姿百态的君王臣宰的艺术形象;那苦心设计的瑰丽多彩的服饰、五光十色的烟雾、变化莫测的灯光;还有那金碧辉煌的灵霄宝殿、若真若幻的瑶池仙境、流光溢彩的东海龙宫、气势恢弘的大雷音寺一一你能想象它们是用廉价的三合板和“米波罗(也就是泡沬塑料)”搭建成的吗?所有这些,在当时根本不具备任何特技手段且资金不足的限制下,几乎是不可能被完成的! 《西游记》自从 1982 年开始拍摄以来,就年年与电视观众见面,到现在已经三十年了。它无数次地播出,创下了电视剧播出率、收视率之最。甚至有人曾经劝我为此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这是对我们辛苦工作的认可和赞誉,是所有参加过《西游记》拍摄的人们的共同成绩! 时间久了,一切都在前进。现在的事物变化太大,大得我都觉得跟不上它了。电视特技的变化,让人眼花繚乱;电视剧的资金投入,成千万上亿元! 现在的价值观也完全不同了——金钱至上,名利第一。引导人们积极性的是金钱。在如今人们的眼里,我们那个时代的人也许都是些“傻帽”。除去几位主演得到了他们辛苦付出后的回报以外,其他人虽辛勤劳动,却默默无闻。我无法忘记那个时代:那以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荣的时代,也是个开创的时代!是值得称道、令人怀念的。 所以,现在我愿意把拍摄《西游记》的艰苦经历写下来,告诉人们,曾经有那样一些人是这样工作的。虽然只是挂一漏万、点点滴滴的记忆,却是对那个时代的纪念!假如能够引起今人的一点感动或反思,便达到了我的目的。 注:上文摘自本书前言。
分享好书:过去的痛--梅·萨藤的独居日记 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an.baidu.com%2Fs%2F1i5Pyx61&urlrefer=fa6e969a083f9cd3807f71c6ce1de20a 密码:5k5r 梅·萨藤是享有国际声誉的日记体作家、小说家和诗人。她的作品具有非常独特的风格,她的生活方式在当代社会来说也是非常独特的。在她前半生的教学、写作生涯结出累累硕果,有几十本书出版并频频畅销的时候,她选择了独自隐居,选择了从喧嚣中抽身而退,从浮躁的都市返回朴素的田园。她面海而居,从事园艺、写作、沉思,倾听大自然的天籁,在四季的轮回中体悟孤独与人性的关联。 正如弗罗斯特在《未走的路》中所言:“林中有两条分岔的道路,我选了人迹罕至的一条,所有的区别由此开始。”这种生活方式的“逆向”选择是与梅·萨藤“逆着潮流”写作的勇气分不开的,也造就了她与他人不同的艺术特色。在这点上她与英国作家乔治·吉辛相似,也与陶渊明有类似的心路历程。在经历过人世的繁华,像滚针毡一样历尽人生之后,他们都是决然地复归本源。这种复归也就是逆流而溯源,这样的人必定孤独,也必定在心灵的宁静中收获幸福与真知。梅·萨藤在八十二岁那一年,每天都能写出一首诗,让人惊异,我想,这一定和境界有关,也一定和那个源头有关。按照桑塔亚那的说法,大诗人就是离源头近的人,比如但丁、荷马,而我们则是越来越远离本源。其实向自然的回归和回归人的本性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迷失了本性,世界必然只是一些“突兀”的、孤零零的物在矗立着、散布着——那就是异化的开始。 梅·萨藤的作品真诚坦率,她敢于袒露自己的内心,她的同性恋经历,她成长奋斗中的种种痛苦、失意与狂喜。她对自己内心的正视有时令读者畏惧,她的坦诚也迫使读者面对自己,剖析自己,从而达到对人性的新的理解。梅·萨藤曾经说过:“痛苦是最伟大的教师……足够奇怪的是,痛苦总是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把我们引向他人,而快乐或幸福在某种程度上却使我们孤立。”正是能够面对无常的痛苦,我们才能像橡树一样经得起人生的狂风骤雨,才能真正成就一个人,达到宁静与超然。 《过去的痛》记载了梅·萨藤失恋后在缅因州约克一年的独居生活,以坦率、质朴的语言对内与外的双重困境进行了极为真实、感人的描述,表现出作者极具魅力的个性。她写作此书的目的之一,在于使自己摆脱情感压抑的折磨。她探索了痛苦的起源,孤独的境界和自然之美,也披露了作为诗人和作家那创造性劳动的内在奥秘与风险。她认为,经历人际关系不适带来的痛苦,是自我成长的唯一契机。她对园艺生活的热爱,对动物的关切之情,对老年、社会时尚、友情、个人完美的认识,展示出一个丰富、真实的人格世界。当我们随作者走完创伤愈合的全过程,我们的精神也会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梅·萨藤作品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对自然的观察,对美的发现。她以诗人的眼睛记录着每一次微小的发现,她的世界是充满光和色彩的世界,她的细腻和敏感呼应着自然的呼吸与和谐,字里行间充满深沉的情感和发人深思的哲理,许多感悟完全是只有诗人才能捕捉到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