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永舞v hpx030
关注数: 8 粉丝数: 28 发帖数: 4,676 关注贴吧数: 3
看到事件背后的隐藏收益 刚看一个帖子,说2号位反贼不应该乐主公,因为乐不住,后面的忠内会拆。不错,2号位乐主公基本上是乐不住的,但是我们仍然要乐主公,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乐了主公,忠内会拆;但如果不乐主公,忠内的这张拆就会凭空消失吗?很明显不会,而且忠内会用这张过河拆桥拆你和你队友的防具、+1马或者手牌。 所以很多时候,2位乐主公不是为了真正乐住他,而是为了抵消忠内的一张拆,这就是这张乐不思蜀的隐藏价值。 我经常说不动白不是白板就是因为不动白的隐藏价值,你不动他,就压不了他的血,他就能保持较高的手牌上限,就可以存较多的Key牌(主要是桃子)。 再举个例子,有一次对面有吴国太,我的队友纷纷弃装备,当时我很愤怒,斥责他们不该弃装备,但是没人听我的。于是几个回合之后,对面全神装,我方全裸装,毫无疑问地输了。为什么呢?因为对面摸到装备都装上了,我方摸到装备全扔了,就留个武器孤零零地在那儿,人家一个拆过来,OK就连武器也没了,这还怎么打?甘露确实没有发动,但是我方为了防止吴国太发动技能付出的代价已经超过了她真正发动技能我们要付出的代价了。这就是甘露的隐藏价值,希望在看到这篇帖子之后不会有人一看到对面有吴国太和张颌就使劲扔装备了。
从数据统计中看内奸选将 猫耳的胜率统计:http://tieba.baidu.com/p/2134607953 这个胜率统计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其中内奸胜率高于平均水平,且内奸出场数大于80场的有如下的武将: 袁术、袁绍、祝融、邓艾、曹植、左慈、孟获、郭嘉、孙权、魏延、甄姬、吕蒙、贾诩、冲阵云、孙策、法正。 这些武将都非常适合当内奸,我把他们分成三类。 1.个人型。代表人物袁术、孙权。 这种武将的特点就是其强大的个人能力,随时可以全力出击,随时也可以龟缩防守。重要的是他们不需要配合,自成一派不会受到别人的制约。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内奸来说什么都需要,就是不需要“配合”。 2.自保型。代表人物孟获、魏延。 “你们打你们的,跟我无关”是这类武将的完美诠释。如果运气好,比方说你是2号位内,一个忠在8号位,另一个忠在5号位,反贼由于位置因素决定先忠臣后主公,那么你就大有可为。但如果运气不好,比方说你在4号位,另外两个忠臣在5号位和6号位,那就听天由命吧,主公挺不过去就赶紧下一局。 3.AOE型。代表人物袁绍、祝融。 鉴于Online上的仇内现象以及其他各种不可控因素,AOE一波清场,直接进主内单挑才是上上之策。我个人认为AOE型武将才是最合适的内奸选择。 从表中可以看出,个人型武将的忠反胜率极高,可以理解为这类武将本来就强,当内奸也不能磨灭他们的本身强度,但是一些需要配合的强力武将,比方说荀彧鲁肃二张,当内奸就不行了。 AOE型武将的忠反胜率恰恰相反,可说是惨不忍睹。从中可以看出AOE型武将仅仅适合内奸,在别的身份上的表现并不理想。(所以荀攸的身份局强度可想而知了。) 有些武将可以看做混合型的,比如邓艾觉醒前是典型的自保型武将,但是觉醒之后也可以看做个人型武将——残局顺手牵羊的威力不可轻视。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被看好的控场型武将,比如姜维、甘宁、张辽张颌的胜率都很低。这种现象很好理解,我之前玩的一把姜维内,把反贼能够得着主公的武器都拆了,只留下能打得着忠臣的,你猜反贼怎么应对的?他们没有去搞忠臣,全都过来搞我了,我可是明内啊。 这就是控场型武将当内的尴尬,越控嘲讽就越高,你还没有袁术孙权那些个人型武将洗防具和防御马的能力,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把嘲讽都吸引到自己身上了。明内貂蝉被全场七个人搞这种事我见得多了。 总结一下,一个好的内奸选将应该是低嘲讽的,这是第一位的。其次要有一定的个人能力,比如爆发能力,洗防具+1马的能力(我感觉我好像在说曹植)。最后残局如果能在手上留一两个AOE就完美了。 乱武在残局就可以看做一个南蛮入侵,我个人倾向于把贾诩看做AOE武将。 内奸最不需要的就是配合能力,其次是控场能力,你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机器,你拆掉反贼本来能够得着主公的武器,反贼不一定会随你的意去杀忠臣,他们更可能直接搞你,毕竟在反贼看来他们的任务就是杀掉主公,而你破坏了他们的任务。 PS:“没有内奸不能控的局”是胡说八道,大多数局都是没法控的。
所谓“防御无收益论” 盾将在杀吧普通受到歧视,郭嘉孙策这类盾将被说成“不动白”,总有“大神”说“杀不了你可以杀你队友”,所以“防御无收益”。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看法。 “防御无收益”的核心思想是“杀不了你可以杀你队友”,这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1.你有距离杀到他的队友。军争距离被稀释,做到这一点更加困难,所以郭嘉孙策之类不动白军争的强度有所上升。 2.身份明确。2位郭嘉跳反,你是3位忠,你是杀郭嘉呢还是杀不明身份的人? 而就算你完全做到了不杀“不动白”,其实也未必划算。我曾经有很多次用郭嘉,虽然手上根本没有桃子,但是对面还是宁愿弃杀也不杀我。有的人看来,对方不杀你,你的技能没有发动,你就是个白板,但其实这个时候技能已经发动了,因为我没有花费任何代价就拆掉了对方手上的杀,如果对面敢杀我,我可能早就阵亡了。 实际打的时候大多都是这种情况,“不动白”武将(代表武将郭嘉)总是最后被围观,大家感觉他的技能好像一次也没有发动过。但实际算上你为了不动他放弃的杀,放弃的南蛮,重铸的铁锁,你不动他的代价也很高,甚至可能超过动他的代价,说不定你动他的话他早就死了。 但是这样的话技能没有明确发动,比方说郭嘉一局都没有卖过一次血,那么这种情况很难直接看出遗计在本局游戏中的收益。没有直接发动的技能也有收益,这种收益很隐晦,难以直接观察,这就是“不动白”被黑的如此之惨最主要的原因。策黑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孙策主很厉害吗?杀光忠臣围观你。”但是在我看来这应该是策蜜说的才对,因为逼迫反贼先杀忠臣,免除速推的危险就是正收益。 这种隐晦收益很难直接观察,那么怎么才能知道哪些武将有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胜率统计:http://tieba.baidu.com/p/2179395165 通过这个胜率统计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著名的不动白武将的强度并不低,邓艾SP赵云都有将近9分的强度,郭嘉孙策将近7分,可以看出这些屯田冲阵遗计激昂的隐藏收益是非常高的。 孙策强度比姜维高?就是这样。这表示孙策的对手为了让孙策成为“白板”,放弃的杀、放弃的铁锁、放弃的决斗所产生的收益已经超过姜维挑衅所产生的收益了。当然这种收益是隐性的,很难被直接观察,所以有一部分人就认为孙策没有姜维强,这其实是一种错觉。 对了,还有些人为这种错觉做了一种在我看来很愚蠢的解释:“胜率不代表强度。”胜率就代表强度,强度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胜率。之所以胜率与你感受到的强度不符,是因为你的直观感受不准确,这么说吧,胜率就像尺子,我们可以肉眼判断两个物体谁长谁短,但是最准确的方法还是找个尺子量一下。 PS:最后再加几句,贾诩乱武7个人掉血,你是不是觉得乱武很NB啊。起初我也是这么感觉的,可是后来仔细想一下,MD7个掉血的人里面有三个是我的队友,难怪这个技能看起来NB实际效果却那么差。
说说姜维和后期武将 典型的前期武将有董卓、甘宁、张飞什么的。 典型的后期武将有姜维、徐盛、邓艾什么的。 这两者各有各的长处,不能一味地偏向一方。前期武将的优点是可以打出前期优势,而优势是可以逐渐放大的。很简单的例子,张飞上手N个杀秒掉对方一个人,为队友创造了前期的人头优势,对面少一个人导致越打越困难,最终我方胜利。 后期武将的优点是越打越猛,战斗持久性好,不会像前期武将那样一旦拖到残局就完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后期武将前期偏白板,以至于前期往往劣势。 我三个回合后可以一举发力奠定胜利,但是人家为啥要给你三个回合的时间呢?军争节奏快,经常三个回合内就定胜负,我管你之后的事干吗? 所以后期武将往往要求队友给力,可以给他拖到残局,然后争取残局翻盘。这样就引出了一个问题:保你进残局到底值不值得? 为啥我说邓艾远强于姜维,因为残局觉醒的邓艾3个田可以瞬间拉6牌差(说3牌差的去死),翻盘能力是很可观的。也就是说,邓艾的残局翻盘能力顶得上他前期无作为导致的劣势。 徐盛就不行了,哪怕进残局,你能保证你一定有杀?你有杀你能保证对方一定没闪?再然后你保证你一定有距离?所以徐盛虽然是个后期武将,但是他后期的作为依然很少,根本无法抵偿由于他前期白板团队带来的损失,所以徐盛弱。 最后说姜维,残局观星+挑衅的翻盘能力显然弱于邓艾的3个顺,强于徐盛破军。你认为以前期白板的代价换取残局观星+挑衅值得吗?
论各个扩展包的第一强将和开左慈最优策略 火包第一强将:荀彧。紧随其后的是太史慈。 林包第一强将:鲁肃。紧随其后的是董卓和曹丕,刚好是两个常备主公。 山包第一强将:邓艾张颌二张并列。这个很纠结呀,因为山包平均强度不错,这三位都是山包顶尖强将,差距很小,很难分出谁强谁弱。 SP第一强将:袁术。SP也就袁术能看。 ☆SP第一强将:☆SP赵云。☆SP赵云、一将曹植、火包太史慈是最强的三菜刀。 一将第一:曹植。虽然统计数据凌统比曹植还要高,不过我个人还是认为曹植要强一点,剩下的吴国太、徐庶、法正也不错。 二将第一:步练师。 所以就现阶段来说,开通23将拿左慈的最优策略是: 火包开荀彧、太史慈、袁绍。虽然袁绍的统计数据很差,但是这个武将用起来非常爽,值得一开。 林包开鲁肃、董卓、曹丕。 山包开邓艾、二张、张颌、孙策、姜维、刘禅。开刘禅纯粹是凑数用的,因为开通7个将能拿山包标准秀。 一将开曹植、凌统、吴国太、徐庶、法正。 二将开步练师、王异。 SP开袁术。 ☆SP开赵云,曹仁。开通☆SP曹仁主要是为了屏蔽原版曹仁。 这样就有22个武将,再随便开一个就能凑齐左慈了。个人建议开山包毒菜,这样可以点亮山包图标。 这样开左慈可以保证你开的都是强将,尽可能地保证胜率。 参考资料:http://tieba.baidu.com/p/2134607953
论邓艾的身份适应性高于姜维 长久以来,贴吧有这样一种误区:邓艾适合主内,姜维适合忠反,姜维的身份适应性高于邓艾。 这里我告诉大家,其实不论强度,单论8人军争的身份适应性,邓艾是远远高于姜维的。 我们知道邓艾和姜维这两个武将适合的身份都是近位反贼和远位忠臣,我之前说过,“近位反远位忠”的身份适应性是最糟糕的,因为你离主公越近,你的身份就越偏反,主公就越容易打到你,而你离主公越远,你的身份就越偏忠,反贼就越容易打到你。 真正好的身份适应性应该是“近位忠远位反”,简而言之就是武将技能不吃距离是最好的,就像太史慈这样的。 但是有一类武将,虽然他的身份适应性也是“近位反远位忠”,典型的有SP赵云和邓艾,但是这一类武将在Online上依然混的风生水起,胜率居高不下,为什么呢? 这里提出我的核心观点:最好的身份适应性是“近位忠远位反”,最差的身份适应性是“近位反远位忠”,除非你能解决掉你被盲狙的问题。 典型例子我举一个贾诩,现在Online已经默认28位贾诩明反,主公开局都会砍一刀身边的贾诩,忠臣一般会杀贾诩来表忠。 我承认,贾诩才出的那阵儿,8位贾诩的确是神反,被8位贾诩完杀的主公多了去了,但是现在8位贾诩反贼已经不行了。因为主公开局都会往死里搞8位的贾诩,8位贾诩往往还没来得及出牌就酱油了。 这就是身份适应性差带来的弊端,如果一个武将在某个位置当反贼能打10分,当忠臣只能打1分的话,那么在高端局他当反贼也只能打1分,除非这个武将能解决自身被盲狙的问题。 还是以贾诩为例,盲狙8位贾诩现在一般被视为合理的,为什么呢?我们知道贾诩是一个魔防高物防低的武将,帷幕只防锦囊不防杀,通俗点说就是贾诩的防具一旦装上就很难拆下来。 所以现在Online上用贾诩的人都喜欢开局刷手气卡找八卦仁王,对付这样一个魔防高物防低的武将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就是趁他上防具前砍死他,否则他上了防具之后就比较难对付了。 这样的一个武将,在这样的一个位置,当忠臣很差,当反贼很强,我们理所应当地认为他肯定是反贼了。而肯定他是反贼之后,我们有两种应对方略,第一种是先手压制,趁他还没来得及出牌时就把他打残,第二种是后手观望,等他明确跳反之后再打他,可是这个时候他往往已经起了装备了,再想要对付就比较困难了。所以第一种方略更有效。 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对于28位反贼脸,如果先手压制的代价低而后手观望的代价高的话,先手压制是合理的。通俗点说,看见28位黄盖离婚貂蝉,往死里打准没错! 现在回到我们的案例,邓艾和姜维上来。以孙权局来说,同样作为2位反贼,邓艾要比姜维更合适,为什么呢? 因为邓艾并不怕盲狙,但是姜维怕。在2号位这个位置上,这两个武将都极度偏反,但如果我是孙权主公,看见2号位是邓艾,我会不会搞他,当然不会,我搞他帮助他觉醒吗?但是如果看见2号位是姜维,我肯定先手砍他一刀耗他的闪,姜维没闪就没有挑衅的底气了。 当然现在路人局我也经常见到面对2位姜维弃杀过的主公,然后这个主公就被姜维调戏。这是因为姜维这个武将出的时间还不长,有些人对这个武将还不熟悉,并不清楚这个武将的身份适应性。看看林包上线的这一年时间里,贾诩由于其极差的身份适应性,其胜率一直在下降。我敢说,当人们都了解了姜维门板反远位忠的身份局定位,开始用和对付贾诩一样的方法进行先手压制之后,姜维的胜率还会进一步降低。 其实现在已经有这方面的苗头了,现在在有的高端局里面,主忠已经开始先手盲狙28位姜维,反贼已经开始盲狙456位姜维。现在我在28位已经不太敢选姜维了,因为害怕被盲狙。有一次我8位忠姜维,2位跳反,3位忠臣不管2位直接来搞我,我问他为什么搞我,他说你那个位置忠臣选什么姜维啊。 抛开实际情况去谈强度是没有意义的,姜维就是这么的一个武将,当反贼的话28位是最佳位置,可是在这个位置当忠臣却极差,当忠臣的话456号位是最佳位置,可是在这个位置当反贼却极差。差距过于悬殊的身份适应性导致他没法跻身神将一列,顶多算个一般强将吧。
细说2张的正确用法 昨天打的一局,我3号位明忠曹植弃牌时3血4手牌,扔了一张藤甲,6号位明反2张固政,接着4号位明内黄月英拆我,结果拆了藤甲,哥望着手牌里一杀一闪一桃笑而不语。 这个黄月英真笨,他为什么要拆我藤甲呢?还是2张聪明,下一轮我手牌溢出他就可以拿到藤甲了。 一个月前打的一局,我2号位反冲阵云,起手搞主公表了个反。这时我5手牌,手牌奇差,基本牌就一张杀,剩下的都是-1马、麒麟弓之类的没有什么用的装备,然后我看到了8号位的2张,于是我直接弃牌扔了两张-1马,2张固政我拿一张他拿一张。然后3号位忠周瑜起手拆我,然后决斗2张乐2张反间2张,结果很明显,2张是忠臣,主忠崩盘了。 这个周瑜太笨了,4手牌的冲阵云有什么好怕的,他不一定有杀闪,直接决斗耗他的基本牌,直接乐他让他跳过出牌阶段。2张只是想拿那张-1马而已,他没表身份,不一定是反贼,盲狙2张导致崩盘完全是周瑜的错。 一星期前打的一局,我是主公郭嘉,起手扔了3张杀过,8号位2张不固政。然后2位跳反3位跳4位跳反,4位砍了我一刀,我掉血拿了2张,我当时以为2张是反贼,于是数人头把牌给了5位太史慈。结果大家知道的,太史慈是反贼,2张是忠臣,主忠崩盘。 我真是太笨了,8位2张不固政完全是为了自保,他没表身份,不一定是反。当时我手上没连弩,太多的杀用不出去,想着万一手牌太多被乐岂不是都送了2张?其实我不用这么烦恼,因为2张不一定是反贼,他是反贼也不一定有乐不思蜀,就算有乐不思蜀乐我拿了我一堆杀他也不一定有连弩,我都用不出去的牌凭什么他就一定能用出去?所以我当时应该把牌全留手上,实在不行就丢给2张吧,毕竟2张是脆皮武将,脆皮完全有理由自保,不是吗? 看明白了吗,这就是2张的正确用法,永远记住2张固政是不表身份的,永远不要盲狙2张,盲狙错了是居然对了是果然,完全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