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向涛 郭向涛
关注数: 0 粉丝数: 131 发帖数: 22,409 关注贴吧数: 5
你失去了哪些本能? 转自"猪的日记圈"吧!~  在全球化的新生代中,有三类人显得格外引人注目:科技废人、传统弃儿、职业病人。   是的,人们越来越有机会摆脱体制内的“格式化动物”的角色了,但新科技和新生活方式并不一定把人带向福地,很可能是走向相反的方向,造成人自身机能的退化。   不要一厢情愿地相信“科技以人为本”,科技其实是以智能化和傻瓜化为本,令人动一下大拇指就能完成一切行为,从打电话、找人、做饭、听音乐、做记录、开飞机到发射导弹。结果是以“电话号码健忘症”为代表的“数码痴呆症”在流行,商务通和google、点唱机和刻录光盘取代了我们的记忆能力。   并不是向往回到“胸口碎大石”的年代。只是,高科技令我们淡忘了自己还有一个功能强大的身体。不知不觉间,我们荒废了那么多的本能,从身体的机能,到心灵的感应。高科技能救我们吗?除了攀比数码产品的升级版本,我们获得的是对它更深的依赖和自身本能更快的丧失。   所以,对于北京离地十米的“鸟人”、对于在非工作时间关掉手机的人、对于坚持晨练和用笔写字的人、对于爱得真诚、孤独得享受的人,不必急着表现出不屑。   因为,你极有可能退化13种能力——   视力:电脑、电视和不规律的作息让大家都戴上了眼镜。因为戴了隐形眼镜大家才不知道你近视。   听觉:随身携带MP3,长时间戴耳塞和汽车里的high曲都导致听力衰退或迟钝。   消化功能:生食越来越不敢吃,食物越来越精细。娇贵的肠胃,贫乏的乐趣,胃病成为全民性的职业病。   嗅觉的辨别和记忆功能:你当不了猎人,而且被香水和古龙水蒙蔽已久,甚至记不得最近一次恋爱时那人身上的味道了。   运动能力:打的、坐飞机、长期伏案,大脑发达而四肢功能退化,力量只够爬楼梯,连拎一桶水都吃力。灵活性只剩大拇指最擅长发短信了。   身体的忍受力:四季必备止痛药的后果,即使是小手术都让人不能忍受。热了有空调,冷了有电暖器。   免疫和抵抗力:各式药物抗病毒,结果一场流感就能击倒整间办公室的人。   生物钟:不可能自然醒了。没有闹钟,肯定睡过头。   记忆力:不少人会偶尔忘了自己家的电话号码。都靠记事本和手机,连小学生也有文曲星。   计算能力:能用计算器就用计算器,所有手机都附带的功能。老以为半径9英寸和6英寸的比萨饼加起来肯定比12英寸的要划算。   现实生存能力:电玩让年轻的孩子们活在另一个世界,然后更严重地被社会伤害。另一方面,人们进入餐馆就能当美食家,但自己连荷包蛋都煎不好。   独处的能力:无法忍受一个人的孤独,狂发短信、打电话、看电视、上网、逛街、购物以填充和打发时间,想方设法不静静地呆着。   多元发展的专业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已经不容易,成为多面手绝对是不可能的了,最多能应付《幸运52》。
医改第7套方案下月将出台 总费用节省1千亿元 (转腾讯网) 3月31日,随着一纸协议书送达北京师范大学相关课题组,中国医改最新一套方案,即第7套方案又挤进了原本6名“选手”竞逐的跑道中。据悉,本套方案将于5月20日前出台,而前6套方案则原定于本月下旬提交。 “北京师范大学某课题组是与国家医改协调小组的组长单位发改委和卫生部共同签署的协议,因此成为第7套医改方案的独立提交机构。”社会保险研究所所长何平向记者证实。一位卫生经济研究专家认为,在医疗改革方案即将确定的前夕,第7套方案的突然出现,其背景耐人寻味。因为第7套方案与此前6套方案中的一些思路大相径庭,并在争分夺秒地赶制。 种种迹象表明,临近医改方案最后讨论阶段,各方在医改思路上的争议态势日趋加剧。 第7套方案亮相:医改节省1000亿 “北师大版的医改方案应该说是一种低花费、高效率、保证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方案。”上述专家向记者透露,第7套方案主张政府作为医疗筹资的主体,代表患者成为强有力的谈判者,向医疗机构购买医疗服务。患者不需要向医疗机构直接付钱,而是向政府购买医疗保险,政府再依据参保人数购买医疗服务,有别于目前依据患者人数或病种及医疗项目的数量付费的方式。 据该专家分析,第7套方案的特点在于:政府支付的固定医保“人头费”,决定了医疗机构只能靠固定的医保收入生存,医生们将自觉选择疗效最高、成本最低的治疗路径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由于医保收入是按固定人头算下发的,因此医生们开大处方、滥开贵药或搞过度检查,并无助于自己的收益。因此这会让他们主动杜绝过度的医疗行为,从而解决“看病贵”问题。另一方面,如果医生们一味地压缩成本而不顾疗效,也会被患者投诉,无法通过政府的考核,会因医疗服务不佳而丢失医保合同。医疗机构将在成本与效率之间自动寻找平衡点。 “与现在医院都‘盼着患者盈门’的情形不同,在第7套方案中,医疗单位将尽量保证‘患者不登门或少登门’。这意味着他们平时必须经常下到社区,主动帮助老百姓解决健康问题。所以,这套方案对于解决看病贵、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公众健康都能够进行正向引导。”该专家说。 对于这一思路实施的前提条件——“医保资金的筹措问题”,专家预测,第7套方案将会采取“以政府为主导”的观点,“政府从一般税收和社会保险两个途径筹资。凡是有支付能力的人都必须交纳医保费用(城、乡标准可以有别),人人都要加入医疗保障体系。而对于实在没能力支付的人群(如贫困的农民、城市贫民、学生以及儿童)则由国家投入200多亿元人民币,建立医保系统。从而保证人人参保。” 据该专家称,第7套方案这样做的另一好处是国家财政的负担并不重:测算下来,整个医改总费用不需要此前卫生部医改课题组估计的2000多亿元,而只需1000多亿元。 “市场”与“民营”:退出中国医改? “医改必须鼓励‘市场化’和‘民营化’”,一位接近医改协调小组的专家证实,第7套医改方案高度强调政府主导,但同时也重视了发挥市场的活力,“政府在医疗筹资和服务购买上发挥主导作用。但是,在服务提供上,该方案强调发挥市场的灵活性和主动性。”他说。 该专家表示,虽然目前各家方案还都没有定稿,但从前一时期各方案制定者公开发布的医改思路分析,似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以及复旦大学等单位的医改思路并不存在本质上分歧,并都与卫生部的主流思路很接近。 记者了解到,卫生部提出的医改思路是“政府主导,优先保预防和小病、投资供方(公立医疗机构)”。此前,北京大学李玲教授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葛延风教授以及复旦大学的一些相关专家们也分别在各种场合公开表示,医疗服务必须以政府干预为主导,必须坚持公益性质,医院产权制度改革不是解决医疗问题的关键等观点。其中,北京大学李玲教授曾于2006年为中央政治局进行医改讲座,有专家猜测,“政府主导派”的意见将可能在医改中获得较多支持。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