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槊马上2012
横槊马上2012
关注数: 1
粉丝数: 265
发帖数: 21,995
关注贴吧数: 2
【理性讨论·】背子、背心、半臂、长裤和浅交领、长裤 那些说“男装不好看”,“汉服不方便”,“男生不留长发穿汉服不好看”的,许多是没选对样式
衣袴,也可以很美!推荐汉服商家注意! 《西江月》.宋.李之仪 念念欲归未得, 迢迢此去何求。 都缘一点在心头。 忘了霜朝雪后。 要见有时有梦, 相思无处无愁。 小窗若得再绸缪。 应记如今时候。
【文化历史】〖04.29〗秦帝国统一大业与墨家_作者:何炳棣 《国史上的“大事因缘”解谜――从重建秦墨史实入手》_作者:何炳棣 【编者按】六十多年前,陈寅恪先生认为,两宋新儒学的产生,是我国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大事因缘”。但是,何炳棣先生却认为,我国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大事因缘”应该是墨者协助秦国完成统一大业,而本身却消溶于时代政治洪流之中。 秦国转弱为强,人们一般都归功于商鞅变法,但事实上,应该归功于墨者的帮助。 他说:“完成此篇论文之后,却不由得对墨子及其忠实信徒非讲一两句纯感情的话不可:墨者原有兼爱非攻无私救世的清补良药,竟被时代巨变无情地化为本身生命的强酸消溶剂――这是国史和人类史上值得讴歌赞叹的永恒悲剧!” 四年前,何炳棣先生开始思索这件大事,经过大量考实之后,近日他撰写了三万多字的《国史上的“大事因缘”解谜――从重建秦墨史实入手》一文。5月13日下午,何先生在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黄长风讲座上,为300余位清华师生讲解了这篇论文。著名科学家杨振宁主持演讲,林家翘、李学勤和陈来教授分别提出了相关问题。 演讲人:何炳棣 时间:2010年5月13日 地点: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 何炳棣1917年生于天津,1938年清华大学毕业,1952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史博士学位。1966、1979、1997年分别获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艺文及科学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高级研究员。1975―1976年荣任美国亚洲学会会长,乃该会首位亚裔会长,也是20世纪唯一的华裔会长。1965―1987年任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汤逊讲座教授,是任该职位的首位华裔史家。他长期研撰中国史,成就卓著。最近十多年,他研撰重心转到先秦思想史上一些关键性的课题。 1. ■主持人语 杨振宁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能请到何炳棣教授给我们做一场学术报告,这是黄长风讲座的第一讲。黄长风是当代实验物理学家,他早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后来在法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以后在美国、欧洲做了很多年工作。他一生非常严谨,没有结过婚,他的遗产差不多有一千万美元,其中很大的一部分,他捐给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所以,使我们今天能够设立黄长风讲座。 何先生是抗战以前清华大学毕业的。他当年和今天在座的林家翘教授是同学。在抗战时期,何教授在西南联大。比我大五岁多,所以那时不太认识他。第一次看到何教授,是我们获得清华大学庚子赔款去美国留学在昆明到美国的途中。很多年以后,九十年代在台湾的一个会场,我和他都坐在台上,当我介绍到何教授时说:何教授和我是同时考取了第六届庚子赔款的留美公费生,前几天我在清华大学,看到了我的考分是68分多,何先生是73分多。这时,何教授便站起来说:不错,我比他高六分(笑声)。大家注意,这是很不容易的,因为理科生考个九十几分并不困难,但文科生要考到七十多分是很困难的。所以,他总分能够比我高了将近六分,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事后何先生解释,他的考分是78分多,名列清华大学第六届庚子赔款的留美公费生第一名。) 后来,何教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专攻英国史及西欧史,得到了博士学位,接着在大学做了讲座教授。今天,他被公认为用近代方法研究中国史方面的世界第一人。他的研究领域非常宽阔,从明清人口、经济、社会史开始,后来又研究中国文化的起源,近年来又涉猎到先秦的思想和制度历史。 我们非常高兴,今天能把何先生请回到他的母校,来做黄长风讲座的第一讲。谢谢!
袴褶、对襟宽口裤,既有裤子的便利,又有裳裙的飘逸,能武、能文、能日常,是比较完美的汉服,秒杀许多西式时装,是极其适合普及推广的汉服。 1.袴褶加一件对襟外衣,这一身也可以叫做对襟宽口裤,复原制作:@伟大的Saber桑 ,模特: @残月汝血Kill2.袴褶加一件对襟外衣,这一身也可以叫做对襟宽口裤,复原制作:伟大的Saber桑 ,模特:伟大的Saber桑,衣服的主人是@盏口大将军3.袴褶,上衣采用浅交领,半长袖,复原制作:@任苍天寂,模特:任苍天寂袴褶、对襟宽口裤的各种资料,见《潇洒俊逸的常服和武服》http://tieba.baidu.com/p/3770752061?pn=1
潇洒俊逸的常服和武服 袴褶和对襟宽口裤
墨家文化: 武术德行思想的基因谱系 刘新伟 常朝阳 摘 要: 本研究通过对墨家文化的有关层面进行分析, 得出墨家文化对中国武术德行思想的形成有着极深影响的结论。研究认为: 挖掘武术文化中精神财富的潜质, 实现由 “术”至“道”的升华, 对于武术的全球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墨家在先秦和儒家被称作 “显学” , 是当时的一个重要学术流派和社会群体, 其创始者是墨翟。 其代表的是社会下层小生产劳动者的利益和思想, 所以主张的是兼爱、 互利、 平等、 非攻、 尚贤和节俭。但是由于当时战争的频繁, 各地据力纷争, 作为社会下层的墨家人士就想通过习武成为当时上层社会所需要的武士, 从而提高自身的政治地位。因此墨者主张非攻却又崇尚武力。一方面轻生死、 重然诺, 英勇无畏、 精忠报国; 另一方面 “墨家弟子, 均武艺高强、 慷慨侠义之士” , 个个都是 “身怀绝技” 之人。随着历史的发展, 墨家思想终于成就了当时的侠士精神, 同时对中国的武术德行思想的形成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歌舞——踏歌 唐.李白《浣纱石上女》 玉面耶溪女,青娥红粉妆。 一双金齿屐,两足白如霜。 唐.顾况《听山鹧鸪》 谁家无春酒,何处无青鸟。 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
【雅道】之:香道 插花,挂画,点茶,焚香
古人名和字意义关系初探 取字的一些知识
北京凤凰岭书院跪拜仪式引争议 网友称跪是耻辱 时间:2014-11-19 11:05:53 来源:新京报 编辑:李倩网络上流传的北京凤凰岭书院开学典礼上学员跪拜老师的照片。“跪拜”引起了不少网友质疑。 新京报讯 (记者凌晨)11月17日,一组北京凤凰岭书院开学典礼上学员跪拜老师的照片,引发众多网友争论,部分网友称下跪并非中华文明精华应摒弃,甚至有网友称之为“耻辱”。 对网友的质疑,凤凰岭书院教务长韩国栋表示,网友的质疑是对跪拜的曲解和误读,跪拜的目的在于“尊师重教”,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师徒关系的诠释和传承。 照片中学员跪地叩首 引起争议的这组照片中,身着灰色长衫的学员们双膝跪地向坐在藤椅上红襟黑衫的老师们齐齐叩首,此外,学员们还双手向老师奉茶。其中一张照片显示,受跪拜大礼的,还有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 当这组照片被人发到网上之后,引来众多网友评论,其中多数都是来“炮轰”的。网友何刚评论称:“跪,不是中华文明精华,而是必须扫进历史的不平等垃圾。” 还有网友称,这书院的老师一边在传授着现代文明,一边又让学生跪拜“谢恩”,“难道不应该感到耻辱吗!” 评论者中,也有人比较理性,称难得有名家愿意为恢复传统的一些礼仪做点事情,还刚开始就被你们批成这样,不知道你们怎么想的?原本应该是值得提倡和弘扬的尊师重道,即使目前礼仪等也许还不规范,但总归是一个好的开始。 照片拍于书院开学典礼 对于这组照片,凤凰岭书院教务长韩国栋昨日表示,学员跪拜老师的图确实是该书院10月28日开学典礼上所拍。 对于网友的非议,韩国栋表示这是对跪拜的曲解和误读,跪拜的目的在于“尊师重教”,“古代手工艺相传徒弟一定要跪拜师父,这种形式本身就来自于儒家传统文化。跪拜是传统文化师徒关系的一个承诺,弟子诚心诚意接受老师的教诲,老师将毕生所学倾心传授,这种承诺神圣而崇高,师生双方也都是自愿的。” 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接受学生行大礼,则是第二天的事。“杨院长当时谢绝跪拜仪式,他说自己是公职人员礼节就免了吧,但我们把跪拜的意义跟他一说,他才同意。” ■ 追访 “我们拜的不只是老师,还有传统文化” 谈到这场网络舆论的影响,韩国栋表示“外面很热闹,这里很冷清。” 学员林先生则表示,男儿膝下有黄金是风骨,但对父母的孝、老师的敬、国家的忠才是精神,“跪拜的是先生的人格魅力,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畏,不了解的人始终不懂这里面的含义。” 杨晓阳的学生吴先生也表示,当时跪拜确实是诚心诚意要向老师行礼。从澳门慕名而来的吴先生,曾经在澳门城市大学教授绘画,担任澳门美术教师交流协会的会长。“跪拜礼只是小小的传统,不要这么大惊小怪。”他解释,待师如待父,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跪拜之间形成了责任。“我们拜的不只是老师,而是失传或失落的传统文化。”
中国早期宗教祭祀 东门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榖旦于差,南方之原。不绩其麻,市也婆娑。 榖旦于逝,越以鬷迈。视尔如荍,贻我握椒。
帻——重要的首服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集体活动
短衣大袴 正文二楼开始
王力:《诗词格律》,《诗词格律十讲》 王力(1900—1986),我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
传统插花历史发展和艺术特点 中国传统插花历史发展和艺术特点 王莲英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 摘要 本文较系统的阐述了中国传统插花的历史发展概况及其艺木风格与特点。中国传统插花在魏晋南北朝以前就有了原始意念和雏形。魏晋南北朝时开始有了简单的艺术表现形式。隋唐时期形成一门专艺,此后广泛普及,迅速发展。至明朝,形成了完备的插花艺术体系,专著问世。但到清朝便停滞不前,中后期以后更衰落不振。在艺术风格上,各代虽有差异,但形式活泼自然,内涵丰富,善用木本花材。注重完整性与和谐统一性则是共有的特点。
唐代的襦、半臂与裲裆考 一楼度兽
礼乐文化,诗礼相成 《礼记.孔子闲居》:孔子曰:“志之所至,诗亦至焉。 诗之所至,礼亦至焉。” 《孔子家语.论礼》:“ 诗礼相成,哀乐相生,是以正。”
一点看法:展示汉服实践成果(爆照)是“水”、是“得瑟”吗 个人一点看法:最近汉服吧不知道什么原因顶汉服活动贴、顶展示汉服实践成果贴(俗称爆照帖)的少了。展示汉服实践成果,是水吗?汉服本来就是穿出去的活动,同袍展示汉服,正是大家学习探讨的机会,这对汉服运动很重要。否则,汉服制作、穿着水平难提高,并且可能各种影楼风乱七八糟的东西大行其道,误导民众。 展示汉服实践成果(爆照)、大家于是相互学习探讨,是确保汉服吧在汉服运动中的影响力和领导力的重要手段。让大家去水吧、得瑟吧?汉服吧这是拱手让出在汉服运动中的影响力和领导力。且“水吧”“得瑟吧”这些称呼就透着一股让人不舒服的戏谑,汉服实践成果展示成了“水”、成了“得瑟”,这些称呼对同袍缺一份尊重。 把汉服实践展示赶出汉服吧,就能得到一个想要的汉服吧?假如汉服吧没有实践展示帖,什么帖会填补汉服吧?只怕到时汉服吧才真真正正变成“水吧”了。更不用说由此导致的汉服吧影响力和领导力的损失。
力与美:敦煌绘画中的中国古建筑 潘谷西教授说过,中国古代建筑两个最醒目的特色:远看屋顶,近看斗栱。
英雄祭 《九歌》里有一首祭祀英雄们的祭歌,这种崇敬英雄、崇尚武勇的风习不可缺少。
女巫,以及敦煌祈赛风俗 1楼喂度兽。
直裾 1楼喂度兽
【大汉】尹湾汉墓出土“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初探 《尹湾汉墓出土“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初探》 作者:李均明 ,出自《尹湾汉墓简牍综论》,连云港市博物馆、中国文物研究所 编,科学出版社 1999.2
汉人一开始就是汉民族的自称,批驳一些无稽之谈 《汉书.匈奴传》:“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郎中侯应习边事..上问状,应曰:‘近西羌保塞,与汉人交通,...。’”这里是汉元帝与侯应的对话,这里汉人已经是民族意义上的概念,是汉民族的自称。这样的例子还有, 《后汉书.西羌传》:“湟中月氏胡,其先大月氏之别也,及骠骑将军霍去病破匈奴,取西河地,开湟中,于是月氏来降,与汉人错居 。”这些月氏人归附汉朝,与汉人杂居在一起,按理说他们也是汉朝人了,为何这里不称他们为汉人而称他们为月氏,因为这里汉人是指汉民族,是汉民族的自称,而这些月氏人虽然是汉朝臣民,是汉朝人,但在民族上却不是汉族人。 所以那些说“在汉朝汉人是指汉朝人而不是汉民族自称”,纯是无稽之谈。 梁萧子显的《南齐书.魏虏》:“初,佛狸母是汉人,为木末所杀,佛狸以乳母为太后。自此以来,太子立,辄诛其母。”这是南北朝,这里的汉人毫无疑问也是民族意义上概念。 《新唐书.吐蕃下》:“始,(张)义潮阴结豪英归唐,一日,众擐甲噪州门,汉人皆助之,虏守者惊走,遂摄州事。” 这里这些汉人都是汉民族的自称。
汉长安城未央宫的木地板 《汉长安城未央宫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文博》1995年第3期
汉代用香习俗——从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香料与香具探析汉代用香…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在各种物质和精神活动中。
汉服是民族服装,民族特色是民族服装的灵魂和生命! 汉服是民族服装,对于民族服装来说,民族特色是民族服装的灵魂,民族特色是民族服装的生命,失去了民族特色,也就失去灵魂。民族服装第一功能是强调民族,标识身份,民族服装是一种身份的标志,民族服装就是要强调民族特色,突出民族特色,坚持民族特色,强烈的民族特色,就是民族服装的生命!所以,民族服装一定要强调民族特色,一定要坚持民族特色,一定要区别于其他一般的流行时装,绝不能将民族服装的界限与一般流行服装的界限模糊!
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成就 《汉长安城武库》,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编著 文物出版社 2005.11
——东晋、南朝木屐考 屐是我国传统木质鞋具的总称,具有凉爽、远湿、防滑、增高、坚固耐磨、取材方便、制作简易、行步有声等诸多优点。据考古发现,木屐在我国至少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为什么汉服不能称华服 一些特定名词是不能胡乱简化的,把汉服称华夏衣冠则可,但绝对不能把华夏衣冠简化成“华服”。 “华服”从来不是古人对华夏衣冠的专称,“华服”这个词早已有之,并不是某些人首创,拾人牙慧而已,而且其义跟华夏衣冠风马牛不相及。现代“华服”一词已是一个被用滥了的词汇。 鉴于“华服”一词词义的混乱,把汉服或华夏衣冠称为“华服”就是行为错乱,自己给自己添乱。 看看你们的“华服”吧: 1.德育故事:《二十四耻》【四集卷八】 明唐正之妻王氏。贵家女也。奁妆极盛。既嫁。见其夫家雅尚朴素。遂解去其所御金簪珥。而絅其 华服。若以盛丽为愧也。正之亦世家子。祖为给事中。父为郡守。兄即荆川先生。科第奕世。不乏使令。而王氏于中馈女红。率身先诸僮婢。其所解去金簪珥。又以之易银为本。而经营什一之息。拮据勤生。若素处贫穷者。 2. 清·蔡东藩《后汉演义》第八回:“秀见郭氏丰容盛鬋, 华服靓妆,虽不及阴丽华的秀雅,却也纤浓合度,不等凡姝”。 ——新闻: 2001 年 10 月 12 日至 15 日,由中国轻 工业联合会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联合主 办, 温州市政府承办的第四届温州商品 交 易 会 在 市 体 育 中 心 举 行 。交 易 会 以 “穿在温州”为主题, 突出鞋革、 服装产 业。设展位 554 个,其中鞋革 96 个,服 装 212 个,对外招商展位 246 个;外地 展位占 40%。节会期间举行“中国鞋都” 命名、 “功勋企业” 表彰、 中国鞋都文化 博物馆开馆、服装论坛、 华服设计大奖 赛及鞋服品牌表演等系列专题活动。 ——新闻: 2009年12月29日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王小丫身穿SCFASHION服装主持《开心辞典》。 2009年12月30日上海卫视著名主持人陈辰身穿SCFASHION 华服出席东方卫视“新天地”跨年晚会。 ——新闻: 华服秀将亮相博鳌亚洲经济论坛 2008-04-10 21:37:34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网友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新闻配图4月10日,“中国奢侈品品牌”NE·TIGER(东北虎)在北京发布,将于4月13日在海南博鳌举办的“亚洲经济论坛”上展示NE·TIGER高级定制华服系列作品,令各国政要、商业领袖和知名学者领略中国的瑰宝服饰文化。中新社发 钱兴强 摄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 ——新闻:央视综艺节目主持人全国选拔活动之服饰培训篇 之后,郭老师带领这9名女选手参观了她的手工车间。那里一件件艳光四射的华贵礼服令本就爱穿衣打扮的女孩子们叹为观止,纷纷向老师索要电话,憧憬成为拥有一件属于自己的公主裙。随后,她们来到了试衣间,得到了难得的一试为快的机会。当看到栏目组为她们早已准备好的数十件美丽 华服之后,女人天生对衣服的疯狂程度由此可见。在她们的一轮轮试、穿、照镜子,再换衣服之后,终于轮到了设计师的点评时间。 太多太多了,一个如此混乱的词,竟然要拿来指称汉服,请问你们是想制造混乱呢,想制造混乱呢,还是想制造混乱呢?? 汉服,汉民族的民族服饰。定义既清晰又严格,毫无歧义。把汉服称为华夏衣冠也可。但绝对不能使用一个早已有之、而且词义与汉服、与华夏衣冠风马牛不相及、又被用滥了的词汇!
“康乾盛世”与历史意义的采择 堪称迄今所见对所谓“康乾盛世”和“康乾盛世论”者最深刻、最客观的批评。细细品读,必定受益良多。
唐代俑人,几例服饰
[图册精选链接大全]——观摩、参照、参考 [图册精选] 我们是华夏复兴志愿者http://tieba.baidu.com/p/2129244515#!/l/p1 [图册精选] 妹子http://tieba.baidu.com/p/2129244522#!/l/p1 [图册精选] 汉服自然你的生活http://tieba.baidu.com/p/2129244518#!/l/p1 [图册精选] 形制款式知多少http://tieba.baidu.com/p/2129244535#!/l/p1 [图册精选] 汉民族服饰文化复兴宣传http://tieba.baidu.com/p/2129244524#!/l/p1 [图册精选] 汉服穿衣和存放保养http://tieba.baidu.com/p/2129244519#!/l/p1 [图册精选] 儿童汉服http://tieba.baidu.com/p/2129244528#!/l/p1 [图册精选] 复原研习http://tieba.baidu.com/p/2129244508#!/l/p1 [图册精选] 汉服裁剪http://tieba.baidu.com/p/2129244514#!/l/p1 图册精选 先秦服饰http://tieba.baidu.com/p/2129244516#!/l/p1 图册精选 秦汉服饰http://tieba.baidu.com/p/2129244534#!/l/p1 图册精选 魏晋服饰http://tieba.baidu.com/p/2129244533#!/l/p1 图精选 隋唐服饰http://tieba.baidu.com/p/2129244536#!/l/p1 图册精选 宋元服饰http://tieba.baidu.com/p/2129244523#!/l/p1 图册精选 明代服饰http://tieba.baidu.com/p/2129244529#!/l/p1 图册精选 历代首服http://tieba.baidu.com/p/2129244532#!/l/p1 图册精选 汉服搭配之发型发饰巾帽http://tieba.baidu.com/p/2129244507#!/l/p1 图册精选 汉服之足衣http://tieba.baidu.com/p/2129244513#!/l/p1
裹衫,假种(钟),帔 陕西靖边老坟梁汉代壁画墓壁画(来自网络),右边人物身上披的,看上去像斗篷,名称可能就是“裹衫”、“假种(钟)”,也可能是一种称为“帔”的服装,无论称作什么,都可以显示至少汉代已经有类似斗篷的服装。资料介绍:考古工作者前期配合铁路建设对其发掘,仅在建设范围内就发现墓葬约200座,估计整个墓地墓葬总数有上万座。”据考古负责人马明志介绍,位于靖边县杨桥畔镇附近的老坟梁墓地年代集中在汉代中晚期至新莽时期,个别墓葬可能晚至东汉早期。本次发掘的100多墓葬中有3座壁画墓,壁画多数绘于墓室内,绘画题材主要有青龙白虎、车马出行、人物故事(如孔子见老子)以及升仙等,体现出浓郁的道家及儒家的思想内涵。壁画的绘画手法娴熟、线条流畅、色彩鲜艳,人物体形纤秀、神态生动,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准。(华商网)
男士上衣下裳式的常服(衣裳,历史悠久的传统) 度兽吞贴,正文2楼开始
汉代女子服饰(考古资料) 正文2楼开始
女子没有揖礼 度兽吞贴,正文2楼开始。
唐——五代服饰欣赏(敦煌绢画) 1楼被吞两次,只好给度兽,图见2楼
来自:《尹湾汉墓简牍综论》(尹湾汉墓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温泉镇尹湾村)里的一篇文章《遣册初探》(“遣册”记录随葬物品),出土遣册的M6其墓主人生活于西汉晚期。 遣册记录有围巾,即“缥段领”:
傩史
男士汉服之我见(集思广益帖) 1楼度兽
漂亮的系带方法 《山西孝义张家庄汉墓发掘记》,该墓出土陶俑,其中“女立俑 3件。高13厘米。瓜子脸,高鼻,眉、眼均着墨色,头后盘髻有簪,颈稍长,身着黑底红花长衣,对襟于背后,窄袖翻口,衣襟下部饰红边,腰部缠红带绕三匝垂于左下方,外又束红带垂于腹部,作人字状。”(服饰有特点,尤其是腰中系带的方法,很美观,比现在一些汉服中宽腰带+细带的做法美观,可以借鉴。)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