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槊马上2012 横槊马上2012
关注数: 1 粉丝数: 265 发帖数: 21,995 关注贴吧数: 2
【文化历史】〖04.29〗秦帝国统一大业与墨家_作者:何炳棣 《国史上的“大事因缘”解谜――从重建秦墨史实入手》_作者:何炳棣 【编者按】六十多年前,陈寅恪先生认为,两宋新儒学的产生,是我国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大事因缘”。但是,何炳棣先生却认为,我国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大事因缘”应该是墨者协助秦国完成统一大业,而本身却消溶于时代政治洪流之中。 秦国转弱为强,人们一般都归功于商鞅变法,但事实上,应该归功于墨者的帮助。 他说:“完成此篇论文之后,却不由得对墨子及其忠实信徒非讲一两句纯感情的话不可:墨者原有兼爱非攻无私救世的清补良药,竟被时代巨变无情地化为本身生命的强酸消溶剂――这是国史和人类史上值得讴歌赞叹的永恒悲剧!” 四年前,何炳棣先生开始思索这件大事,经过大量考实之后,近日他撰写了三万多字的《国史上的“大事因缘”解谜――从重建秦墨史实入手》一文。5月13日下午,何先生在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黄长风讲座上,为300余位清华师生讲解了这篇论文。著名科学家杨振宁主持演讲,林家翘、李学勤和陈来教授分别提出了相关问题。 演讲人:何炳棣 时间:2010年5月13日 地点: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 何炳棣1917年生于天津,1938年清华大学毕业,1952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史博士学位。1966、1979、1997年分别获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艺文及科学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高级研究员。1975―1976年荣任美国亚洲学会会长,乃该会首位亚裔会长,也是20世纪唯一的华裔会长。1965―1987年任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汤逊讲座教授,是任该职位的首位华裔史家。他长期研撰中国史,成就卓著。最近十多年,他研撰重心转到先秦思想史上一些关键性的课题。 1. ■主持人语 杨振宁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能请到何炳棣教授给我们做一场学术报告,这是黄长风讲座的第一讲。黄长风是当代实验物理学家,他早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后来在法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以后在美国、欧洲做了很多年工作。他一生非常严谨,没有结过婚,他的遗产差不多有一千万美元,其中很大的一部分,他捐给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所以,使我们今天能够设立黄长风讲座。 何先生是抗战以前清华大学毕业的。他当年和今天在座的林家翘教授是同学。在抗战时期,何教授在西南联大。比我大五岁多,所以那时不太认识他。第一次看到何教授,是我们获得清华大学庚子赔款去美国留学在昆明到美国的途中。很多年以后,九十年代在台湾的一个会场,我和他都坐在台上,当我介绍到何教授时说:何教授和我是同时考取了第六届庚子赔款的留美公费生,前几天我在清华大学,看到了我的考分是68分多,何先生是73分多。这时,何教授便站起来说:不错,我比他高六分(笑声)。大家注意,这是很不容易的,因为理科生考个九十几分并不困难,但文科生要考到七十多分是很困难的。所以,他总分能够比我高了将近六分,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事后何先生解释,他的考分是78分多,名列清华大学第六届庚子赔款的留美公费生第一名。) 后来,何教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专攻英国史及西欧史,得到了博士学位,接着在大学做了讲座教授。今天,他被公认为用近代方法研究中国史方面的世界第一人。他的研究领域非常宽阔,从明清人口、经济、社会史开始,后来又研究中国文化的起源,近年来又涉猎到先秦的思想和制度历史。 我们非常高兴,今天能把何先生请回到他的母校,来做黄长风讲座的第一讲。谢谢!
北京凤凰岭书院跪拜仪式引争议 网友称跪是耻辱 时间:2014-11-19 11:05:53 来源:新京报 编辑:李倩网络上流传的北京凤凰岭书院开学典礼上学员跪拜老师的照片。“跪拜”引起了不少网友质疑。   新京报讯 (记者凌晨)11月17日,一组北京凤凰岭书院开学典礼上学员跪拜老师的照片,引发众多网友争论,部分网友称下跪并非中华文明精华应摒弃,甚至有网友称之为“耻辱”。   对网友的质疑,凤凰岭书院教务长韩国栋表示,网友的质疑是对跪拜的曲解和误读,跪拜的目的在于“尊师重教”,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师徒关系的诠释和传承。    照片中学员跪地叩首   引起争议的这组照片中,身着灰色长衫的学员们双膝跪地向坐在藤椅上红襟黑衫的老师们齐齐叩首,此外,学员们还双手向老师奉茶。其中一张照片显示,受跪拜大礼的,还有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   当这组照片被人发到网上之后,引来众多网友评论,其中多数都是来“炮轰”的。网友何刚评论称:“跪,不是中华文明精华,而是必须扫进历史的不平等垃圾。”   还有网友称,这书院的老师一边在传授着现代文明,一边又让学生跪拜“谢恩”,“难道不应该感到耻辱吗!”   评论者中,也有人比较理性,称难得有名家愿意为恢复传统的一些礼仪做点事情,还刚开始就被你们批成这样,不知道你们怎么想的?原本应该是值得提倡和弘扬的尊师重道,即使目前礼仪等也许还不规范,但总归是一个好的开始。    照片拍于书院开学典礼   对于这组照片,凤凰岭书院教务长韩国栋昨日表示,学员跪拜老师的图确实是该书院10月28日开学典礼上所拍。   对于网友的非议,韩国栋表示这是对跪拜的曲解和误读,跪拜的目的在于“尊师重教”,“古代手工艺相传徒弟一定要跪拜师父,这种形式本身就来自于儒家传统文化。跪拜是传统文化师徒关系的一个承诺,弟子诚心诚意接受老师的教诲,老师将毕生所学倾心传授,这种承诺神圣而崇高,师生双方也都是自愿的。”   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接受学生行大礼,则是第二天的事。“杨院长当时谢绝跪拜仪式,他说自己是公职人员礼节就免了吧,但我们把跪拜的意义跟他一说,他才同意。”   ■ 追访   “我们拜的不只是老师,还有传统文化”   谈到这场网络舆论的影响,韩国栋表示“外面很热闹,这里很冷清。”   学员林先生则表示,男儿膝下有黄金是风骨,但对父母的孝、老师的敬、国家的忠才是精神,“跪拜的是先生的人格魅力,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畏,不了解的人始终不懂这里面的含义。”   杨晓阳的学生吴先生也表示,当时跪拜确实是诚心诚意要向老师行礼。从澳门慕名而来的吴先生,曾经在澳门城市大学教授绘画,担任澳门美术教师交流协会的会长。“跪拜礼只是小小的传统,不要这么大惊小怪。”他解释,待师如待父,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跪拜之间形成了责任。“我们拜的不只是老师,而是失传或失落的传统文化。”
——————为什么汉服不能称华服 一些特定名词是不能胡乱简化的,把汉服称华夏衣冠则可,但绝对不能把华夏衣冠简化成“华服”。 “华服”从来不是古人对华夏衣冠的专称,“华服”这个词早已有之,并不是某些人首创,拾人牙慧而已,而且其义跟华夏衣冠风马牛不相及。现代“华服”一词已是一个被用滥了的词汇。 鉴于“华服”一词词义的混乱,把汉服或华夏衣冠称为“华服”就是行为错乱,自己给自己添乱。 看看你们的“华服”吧: 1.德育故事:《二十四耻》【四集卷八】 明唐正之妻王氏。贵家女也。奁妆极盛。既嫁。见其夫家雅尚朴素。遂解去其所御金簪珥。而絅其 华服。若以盛丽为愧也。正之亦世家子。祖为给事中。父为郡守。兄即荆川先生。科第奕世。不乏使令。而王氏于中馈女红。率身先诸僮婢。其所解去金簪珥。又以之易银为本。而经营什一之息。拮据勤生。若素处贫穷者。 2. 清·蔡东藩《后汉演义》第八回:“秀见郭氏丰容盛鬋, 华服靓妆,虽不及阴丽华的秀雅,却也纤浓合度,不等凡姝”。 ——新闻: 2001 年 10 月 12 日至 15 日,由中国轻 工业联合会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联合主 办, 温州市政府承办的第四届温州商品 交 易 会 在 市 体 育 中 心 举 行 。交 易 会 以 “穿在温州”为主题, 突出鞋革、 服装产 业。设展位 554 个,其中鞋革 96 个,服 装 212 个,对外招商展位 246 个;外地 展位占 40%。节会期间举行“中国鞋都” 命名、 “功勋企业” 表彰、 中国鞋都文化 博物馆开馆、服装论坛、 华服设计大奖 赛及鞋服品牌表演等系列专题活动。 ——新闻: 2009年12月29日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王小丫身穿SCFASHION服装主持《开心辞典》。 2009年12月30日上海卫视著名主持人陈辰身穿SCFASHION 华服出席东方卫视“新天地”跨年晚会。 ——新闻: 华服秀将亮相博鳌亚洲经济论坛 2008-04-10 21:37:34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网友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新闻配图4月10日,“中国奢侈品品牌”NE·TIGER(东北虎)在北京发布,将于4月13日在海南博鳌举办的“亚洲经济论坛”上展示NE·TIGER高级定制华服系列作品,令各国政要、商业领袖和知名学者领略中国的瑰宝服饰文化。中新社发 钱兴强 摄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 ——新闻:央视综艺节目主持人全国选拔活动之服饰培训篇 之后,郭老师带领这9名女选手参观了她的手工车间。那里一件件艳光四射的华贵礼服令本就爱穿衣打扮的女孩子们叹为观止,纷纷向老师索要电话,憧憬成为拥有一件属于自己的公主裙。随后,她们来到了试衣间,得到了难得的一试为快的机会。当看到栏目组为她们早已准备好的数十件美丽 华服之后,女人天生对衣服的疯狂程度由此可见。在她们的一轮轮试、穿、照镜子,再换衣服之后,终于轮到了设计师的点评时间。 太多太多了,一个如此混乱的词,竟然要拿来指称汉服,请问你们是想制造混乱呢,想制造混乱呢,还是想制造混乱呢?? 汉服,汉民族的民族服饰。定义既清晰又严格,毫无歧义。把汉服称为华夏衣冠也可。但绝对不能使用一个早已有之、而且词义与汉服、与华夏衣冠风马牛不相及、又被用滥了的词汇!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