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孟繁林 大连孟繁林
关注数: 364 粉丝数: 151 发帖数: 1,886 关注贴吧数: 18
王财贵:如果每一个大学生都读100遍《论语》      十年来,我在台中教育大学,不管开何种课程,上第一堂课,即与学生相约:“有谁在这一学期之内,把任何一本经书读完一百遍,他的学期成绩便从九十分打起。”因为我知道,只要一个人把任何一本经典读一百遍,他必能从经典中提升其为学的能力,必定能从经典中领悟其为人处世之道,必定能变化其气质,开阔其胸襟,启发其智慧,而这些不正是“大学”教育的真正目的吗?!并且这一百遍经典必将影响其一生,所以不管上的是什么科目,给他九十分,甚至给他一百分,都是值得的。      2001年7月20号晚上,我在马来西亚的巴都巴辖做读经推广演讲,讲完后有一个校长表示,希望我第二天早上到他们学校做一个交流,我答应了。隔天几个朋友带我去,校长引导我们一直走,走向礼堂,我本以为是要和他们学校的老师座谈,结果不是,礼堂的门一打开,里面坐的是五六百个高中的学生。我问做什么?校长说:请你跟他们演讲。我说:我推广读经是所谓“儿童读经”,我是对父母跟老师讲教育的理论,由家长和老师教小孩的。我很少对高中生演讲,高中生也不适合听我的演讲。校长说:我们都准备好了,怎么办?我不得已,就勉强上台了。我很老实,一开口就说:各位同学,依照我的教育理论,你们都没希望了!校长跟老师们,一时非常尴尬,学生也愣在那里。心里可能在问:我们都没有希望?你还对我们讲什么呢?于是,我接着说:不过,现在谁心里不服气,谁就还有希望!希望在哪里呢?很简单,你要用简便的方法赶快提升自己生命的层次!什么是简便的方法,又怎么提升人生的境界?你要读经典!经典有很多,一时读不完,但是有经典中的经典,从经典中的经典开始!中国经典中的经典就是《论语》。一个中国人,如果没有读过《论语》,简直不算个中国的读书人!他们听着听着好像有兴趣了,我就告诉他们读书的方法:拿一本论语来,不管你懂不懂,从头到尾,把整本论语原文读完。论语只不过15700多字。按说话的速度,一分钟可读200个字,这样,60分钟,也就是一个多小时,就可以读完一遍,就在书的后面画一个“一”的记号。但是一遍不够,需要再读,有空就读,每次读到哪里算哪里,下次再接着继续下去。读完第二遍再画一个记号,读完五遍就画下了一个“正”字,如果谁能够在六个月之内画下二十个“正”字,也就是读完论语100遍,他的境界就不一样了。什么不一样?第一,语文能力就不一样。第二,智慧的熏陶就不一样。到底怎么不一样法?这如人饮水,是冷是暖,没有人能告诉你,但可以想见的是:必定不一样。而且同样的文章读一百遍,所谓耳熟能详,大概就可以背诵,而能背诵,就有辞熟义透的效应。能熟透一部论语,终身受用不尽了。      为鼓励他们,我设了一个奖励办法:凡在六个月内,也就是当年年底前,能读完论语一百遍的人,我就送他一幅我的书法,并且声明:我的书法是“无价之宝”——因为没有人要买。要和我约定的人举手!那五六百高中生,你看我,我看你,没一个举手,等了好几秒钟,终于在后面有学生——全场唯一的学生举手说:我读。我叫全场给他鼓掌,我很高兴,只要全世界有一个人读,孔子就不会死了!      奇怪的是,演讲结束后,我们要上车时,后面跑来了一二十个学生,围住车子,问哪里可以得到论语,他们也要读。我问:刚才为什么不举手,学生们说:不好意思!“做好事也不好意思?”我想这也可以算是中国人的美德吧?      本来,对于读经教育,我是鼓励儿童把整部经典全文背诵的,但十三岁以上的大人,很难叫他背,就这样读吧,把《论语》读一百遍,必定有重大的收获。后来,锺积成先生在马来西亚推广儿童读经的同时,到处宣扬成人的“论语一百读经法”,每场演讲都少不得问:在座的谁要和王教授约定,半年之内读完论语一百遍,请举手!听到的人,都纷纷表示愿意参加,名之曰:“与王教授有约,论语一百”。到现在,真的把论语读完一百遍的人已不少。读过的人,有一个共同的心得:“愈读愈高兴,人生恍然有了方向。”      2010年寒假前,北京读经教育推广中心的周语欣主任在和北大国学社的同学在座谈过程中,提及“《论语》一百”的诵读方法,同学们很感兴趣,决定在这个寒假“与王教授相约”,**起来,一起将论语诵读一百遍。几位热心的同学将消息发布在网上,引起全国大学生的关注,最终,有来自广州、河南、天津、北京等十余所高校的同学共60人参与了“相约《论语》一百”冬令营活动。      一位同学在心得日记中写道“……一个月不停地读,不停地读一个月,我不厌烦吗?是的,我没有,我很诧异,不仅我没烦,其他的同学居然也都没烦,不仅没烦,而且越读越高兴,读得上了瘾!为什么会有如此的结果呢?首先,经典是饱含宇宙人生智慧的著作,论语尤其如此,通过这一个月的密集读经,我深深地感觉到自己以前对论语的理解太浅显了,越来越觉得我得用一生的工夫去体悟它,并且表示“现在冬令营生活即将结束,但我觉得这意味着我们真正的读经人生的开始。我自己从论语中受益了,我想让更多的人也有收获,因此号召更多的人读经也会成为我以后人生的一个主题!”      在十余年的实践过程中,我渐渐发现,在大学生团体中倡导读书风气,往往收效甚佳。因为,大学生是时代的骄子,未来之希望。大学阶段,是一个个体生命最容易彷徨、失落、沮丧、孤独的岁月,也是一个个体生命寻求方向、激发志气、砥定人格的关键时机,而一个个体生命能否挺立自我、畅明笃定的航向人生旅程,端赖当下一念之自觉。我们希望,每一个有理想的年轻人,都能够从圣贤的智慧海洋中汲取活力。
圣 贤 的 气 象 圣 贤 的 气 象 为大家奉上一篇美文——《圣贤的气象》。正如作者所说,“培植心灵的气象,使我们的心宇更‘大器’ 一点,虽未必要去成就圣贤,却可使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在这种气象关照下,我们可以“以从容的心态对待急速流转的节奏”,舒缓“因激烈竞争所带来的心理 压力”,从而“使人生的步子走得更坚实,并富有快乐的韵味。” 在中国哲学中,所谓“圣贤”,不仅给后人留下了他们的思想,还有他们的风神、气象和风韵。中国哲学强 调,有一等之胸襟,方有一等之思想。这些圣哲们的胸襟气象足以映照清流,风范百世。今天我们汲取传统哲学的精华,如果能咀嚼到其背后所隐藏的哲人的胸襟气 度,或许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其思想的精髓。 患所以立 孔子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怕你没有取得一定的位置,重要的是你拿什么去自立。人来到这世界,就是“立”的过程——在茫茫天涯路上铸造自我形 象。一个自立的人,是一个独立意义的生命,他不能脱离世界的秩序,但却可以以自己独立的意义作用这秩序,在与秩序的协调中,创造新生命。 在儒家看来,人凭什么自立,当然需要知识,再就是德行,更重要的还有生命的境界。儒家哲学中的自我,可以分成四个层次,即欲望我、知识我、德行我和宇宙 我。人的生命是不断超越的过程,知识是自立必不可少的基础,德行是将自我汇入群体的关键,是超越欲望我的重要力量。但儒家强调,要将自身的小宇宙装点成灵 光绰绰的世界,还必须有宏阔的境界和气象。境界与知识、德行有关,但又不同。境界可以说是人生命的徽章,是显现一个生命体特点的关键性因素。知识,主要与 能力有关;德行,主要与人品操守有关,而境界则是一个生命体的光源,它将一个小宇宙微弱的光芒汇入大宇宙无限的光芒中,如孟子所说的“充实而有光辉之谓 大”,《易传》所说的“刚健笃实,辉光乃新”。知识有多寡,德行有高低,人的境界也因人而异,一个具有大境界、大气象的人,必由知识我、德行我超越而进入 宇宙我之中,那是一个优游的生命。 孔子说他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所谓三十而立,是说三十岁左右的时候,独立人世,独立担当,开始了“自立”。但如何“立”,如何立而不倾,如何树立一种恒久的生命风标,则是一生的功课。 有知识的“不惑”追求,更有“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等洞察生命奥秘的体验过程,超越欲望我,从知识我、德行我一步步融入宇宙我的从容博大的境 界之中。 立,是一种“信心”的确立。“信心”是人的生命尊严,一种不可动摇的类乎宗教的情感,一种对自我生命的嘉赏。孔子非常欣赏《周 易》中的两句话:“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不能恒久地守持自己的信心,或许会因此蒙受耻辱。在孔子看来,自立是一种选择。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道不远 人,但大道自在,人如果无弘道之心愿,则与道失之交臂。在先贤的人格境界中,生命就是一种不断向上提升的过程,道心惟微,人心惟危。人的自立,不是立于一 地,就能保有此功,如果不能时时保持自警向上之心,生命就会坠落,人所自立的根基就会崩塌。生命不是向上,就是坠落。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像佛学所说 的,人来到这个世界,必然有所染,或净染,或污染,人在世界上,如同与一种不明的力量在拔河。生命必须保持警醒的力量。孔子说:“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向上者超越,向下者坠落。人的自立的功夫,就是一种心灵维持术。人应自觉地提升生命境界,培养内在超越的欲望,见贤思齐,见不善如探汤,就是自觉的上达。 《易传》认为,人是天地的儿子,人立于天地之间,必以生生不已的创造,才能“德配宇宙”。在儒家看来,世界不是我认识的对象,而是与我相互交 融、彼摄互荡的生命,我在这生命统一体中获得力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以健动不已为德,而人必以自强不息应之,人惟有如此,方能成其为人,二 者隐藏着一种逻辑关系。
成都国学馆      “新国学、新儒学”少儿国学培训讲习班招生简章        成都国学馆简介:  成都国学馆是一家以传统国学文化、传统国乐为核心、茶文化为载体、以弘扬中国文化为宗旨而建立的文化交流机构。国学馆常年开展国学经典讲座;文化交流沙龙、艺术类、文化类、职业类培训及传统文化研究与交流等特色项目。  成都国学馆下设:馆长办公室;文教部;商务部;国茶部;行政部等部门。     教学思想:  我国颁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规划纲要》中,把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放在了突出的位置。“新国学、新儒学”的理念,由成都国学馆知名的国学专家学者共同提出。该理念提倡学习国学并不仅仅是传习经典,也不是复古“八股文”,而是在经典传承之上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民族性格;并以厚重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性格作为土壤,孕育和发扬即具有 “中国魂”的民族内涵,又赋有时代特征的文化品位与人文风貌。  成都国学馆本着“新国学、新儒学”的理念,推出系列特色少儿经品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国学经典、修身礼仪、国乐赏习、国艺演练、中华武学、汉语学习、传统文化、世界文化等。  培训宗旨:以国学经典为基础,以圣贤文化为背景,以综合性多样性的课程设置为载体。传统与现代国学文化思想的创新结合。东方与西方民俗民风的融会交流。缔造“新国学、新儒学”品牌课程。培养具有“新国学、新儒学”思想与品质的少年君子。     培训意义:  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中国古代经典中学习到做人的道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每一部经典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熟读经典可以让我们受到精品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修养和人生品位。    2、提高孩子传统国学综合素养能力。我们将在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国学文化,培养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    3、提倡中西文化的对比与交融。培养即具有传统思想背景又具备开明创新理念的现代君子。     师资介绍:      全国和四川各知名国学、国艺、传统文化、汉语言文化专家、学者和儿童心理学教学学专家。     专业支撑机构:  美国世界传统文化科学院;  国家歌剧舞剧院;  四川省电影、电视制作中心;  四川省文化产业学院;  四川省雕塑艺术院;  四川校企文化艺术培训中心;  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社会与家庭服务分会;  成都市文化产业协会;  成都市诗词楹联协会;  四川省易学研究会;     招生对象:   少儿;4——16岁;     开课形式:       分班教学;自由选课。     “新国学,新儒学”课程类别简介:     (一)、国学经典:  学习经典,奠基人生。经典学习是学习“新国学”的基础。  课程内容:国学经典:《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千家诗》;《论语》、《唐诗宋词》、《大学》、《孟子》、《道德经》。     (二)、汉语学习:  学习“中国话”,演练“中国字”,感受中国文字的魅力和渊源。从小奠定孩子文字功底,从听、说、读、写的角度,用传统的方式,学习汉语基础。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