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路人504 吃瓜路人504
我虽然知道的不多,但你也别想忽悠我。
关注数: 62 粉丝数: 131 发帖数: 5,342 关注贴吧数: 114
最近看原著,忽然发现一点事。 是关于全真派的。 全真派祖师王重阳,是抗金的,与金朝关系不好还可以理解。 但是问题在于,全真教似乎了宋朝关系也不怎么样。 宋朝曾拉拢全真,结果丘处机以南宋皇帝有“失政之罪”拒绝;金朝拉拢,说金有“不仁之恶”拒绝。 但是他却屁颠屁颠去见成吉思汗了说什么“我循天理而行,天使行处无敢违。”对外说是什么劝止杀,但是相较与金、宋,他怎么没去劝止失政、止不仁呢?可见他心中所想,其实和什么止杀关系不大! 我看是全真教极具战略眼光,已经看出蒙古将一统,提前献好去了。 后来神雕中,全真教似乎还是站在蒙元对立面的,但是需注意的是,神雕时,蒙古国国师是金轮法王! 金轮法王是有宗教背景的! 金庸的书在大事、大势上是符合历史的。 在历史上,成吉思汗曾【赐给丘处机虎符玺书,并命燕京行省将原金朝的御花园赏给全真教建造宫观,丘处机得以弘扬全真教、广建道观,掌管天下道教,取得了相当于蒙古国国师的地位。】 也就是说,在射雕和神雕之间的一段时间中,全真曾和蒙元有过蜜月期,只是后来和金轮背后宗教势力夺宠失败,被打入冷宫了。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全真的政治手段很高明,从神雕中看,他虽然投蒙古了,但是在江湖上的名声,居然依旧是正道表率,很是不可思议。 就像丘处机是去献媚,结果名声却是劝止杀。 啧啧,倚天屠龙中,全真教出都没出现,为什么?灭亡了吗?显然不是!其原因只有一个,金轮死后,全真又上位了,这是一个不光彩的历史,在小说中张无忌等明教、武当等都是反元的,全真其实就是反派,金庸不敢写,因为写了,在现实世界就有宗教方面的麻烦——全真教、龙门派到现在还存在!!! ………… 综上所述,全真教虽然在射雕、神雕中掩饰的很好,但是实质上,就是个很有眼光、极善伪装的政治投机客。
【原创】范任的旅行(不定时连载) 当范任在卧室里,自己唱了生日歌,给自己过了30岁的生日后,那天晚上,他走出了房间,来到他的父亲的房间。 “爸爸。”他欢喜的叫道。 “哦,有什么事情?”范父眼睛里带着悲伤与怜惜。 “我明天要出门。“ “出门?去哪里?”范父惊讶不已,“儿子,你从未出过门啊!” 范任笑了,说道:“正因为没有出过门,所以才要出门;我要出去,见见外面的世界;我要和外面的人说说话。” 范父担忧的说道:“可是……外面的人可能不愿和你说话,而且……他们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你……就像你第一次看见我捉回来的阿黄(一只狗)一样。” “他们见到我,也会感到惊奇、愉悦?” “……”范父沉默,许久,说道:“是的,他们会从你身上体会到愉悦。” 范任天真的笑道:“那您有什么好担心呢,我爱阿黄,那么外面的人也会爱我;我爱和阿黄说话,那么外面的人也会爱和我说话。” 范父看着笑着的儿子,轻叹一声,勉强笑道:“那么……好吧,明天我陪你一起出去走走。” “不!”范任认真的说道:“我要自己一个人出去。” “不行!”范父却立即拒绝,说道:“你还小!” 范任看着父亲的脸,范父一脸决绝,范任眼圈红了,落泪,然后委屈的离开,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范父长叹一声,抽起了烟。 他的儿子,还真像一个没长大的孩子呢!
【原创】一点感悟,看看吧~~ 一、 夫大道,玄矣、奥矣、简矣、朴矣。 慧明者见之谓简朴,愚鲁者见之谓玄奥。 身有高矮,智有慧愚。 二、 老子传《五千言》,世人奉为道祖,然只知“道生万物”,以为道在万物前,道尊而万物卑,常瞑目若枯木鄙弃万物以悟道,以为万物障人耳目,惑人心神,使人不见道,此愚见也。 离万物何以悟道哉? 万物负阴抱阳,一阴一阳谓之道,道在万物中,不在万物外,万物各行其道,各得其命,各成其运,自然而然。 吾擅将万物之道合之,名之以【大道】。 万物恒动,故大道恒动,万物常变,故大道常变。 大道之道,唯此恒常变动永。 三、 人,万物之一,俯察天地,征索诸事,人行人道,于一隅逞势,然于大道何其渺?故得谦逊以修心。 四、 世无一物可永存,必有衰坏灭时,故其道亦有衰坏灭时。 五、 万物不长存,而大道长存,大道尊于万物乎? 否也,万物恒有,此万物非彼万物,万物不灭。 万物不灭,所以大道长存。 六、 众生向死而生,万物向灭而存,是故万物之道,向反而行。 七、 物极必反,道之行也,常有圣人见之,然何? 泯然而守空无心,见万物之动变,鄙之执相,此愚弱者行,欺人之道。 道之行,势不可逆,行之以中庸,缓之以求久,此英雄者行,无畏之道。 否极泰来,推陈出新,格旧物,察新物,洞其理,顺势而行,此圣者行,大善之道。 八、 万物各有其道,万物各相独乎? 人不能自生,求外物之资存生。 以之察万物,莫不如是。 故知万物不相独,相生相杀以互存。 九、 吾为人,故守人,利人曰善,不利人曰恶,小善亦行,小恶亦除。 十、 夫利人,必不利万物。 何故? 人之利必取之于万物,万物必受其害。 万物受其害,必反害人。 何故? 人之利取之于万物也。 是故吾道薄利于人,轻害于物,以求善存。
那些反对劳动价值论的人(转载自网络) 常遇到反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家伙诽谤劳动价值论。我把那些反对劳动价值论的人的最经常出现的错误大致归纳如下几个类型,并作简要剖析:   一、忘却马克思的价值论是商品的价值论这个前提   有不少诽谤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人,因为根本没有读过《资本论》(我敢说他们没有水平读这部著作,《资本论》的确非常不容易读懂),而是道听途说或者一知半解的作傻瓜似的发问,如:“报废或者卖不出的劳动产品也有价值吗?”   剖析: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社会的生产与交换问题,它是从商品研究开始的,所以,他的研究对象商品,已经被界定为劳动产品,并且是可以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当然也有不要人劳动而天然存在的,但大多数商品是劳动产品,研究天然商品是不能了解商品社会的生产与交换的经济规律的,只有研究劳动生产的商品,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规律,因此,不是劳动产品的商品、以及任何没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劳动产品,都不是他研究的对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已经说明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而且只有有效劳动才能产生价值。所以,那些以报废产品或卖不出去的产品来反对劳动价值论的人,都是一些不读书或读不了《资本论》的家伙在丢人现眼而已。
《世界本质的修证》 1、这个世界的万物众生,构成了一个万象世界。 2、人在这个万象世界之中,靠人体的感觉器官感知世界、认知世界、并在世界实践,而产生各种各样的:感识、定理(公理、规律等)、经验,等等识,这些认识,就像他所反映的万象世界一样,是个万象识。 3、当我们刨根究底的追问:“构成这个万象世界的最基础的物质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做出一个设定来解问。 4、我们可以做出设定:构成万象世界的最基础物质是:“◎”;“◎”仅仅是用来表示这个最基础物质的符号。 5、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在这个万象世界,“我、以及我外万物众生”,在本质上都是“◎”,诸◎构成了本质世界。 6、当证到本质世界的存在后,就会同时觉悟:在本质世界,并无万象世界中诸多各异的显相。 7、觉悟到这一点,同时就会认识到:我与我外万物众生,究竟大同于一、至公至平、无有差异!这一认识,可称之为:同一识。 8、上述程序可以这么表达: 设:世界最基础物质=◎, 则:我本质=◎,我外万物众生本质=◎, 则:我本质=◎=我外万物众生本质, 则:我本质=我外万物众生本质。 9、同一识在万象识中,与其他诸识矛盾;同一识高于其他诸识,是万象识中的最高等识,是人以见微知著的智慧证出来的。 10、以同一识观照其他诸识,其他诸识尽皆无常不恒、虚妄不实;而其他诸识却不能证同一识为非恒非实。 11、万象世界中,万物众生各个差异有别。人类中也互相各异,人的身体有高矮胖瘦之别,人的根器也有聪慧愚钝之分。 12、上等根器者,自我辩证而得同一识;中等根器者,虽不能自我证得,但一听闻、见识,便能顿悟;下等根器者,听闻、见识,觉不可思议,而谩骂污蔑。
告诉你真理:《宇宙世界由谁造》 1:这里所说的宇宙世界,是指我们所处的这个多姿多彩的万象世界。 2:我们所处的宇宙世界,为什么会是今天的这个样子呢? 3:基督教将之归功于上帝耶和华;伊斯兰教将之归功于真主安拉。 4:我找来一张白纸,这张白纸岂不是宇宙世界的一部分? 5:我将这张白纸图画、撕裂! 6:那张白纸在我的力量下,被画上了图画、被撕裂成了碎片。 7:我岂不是改造了宇宙世界?——虽只是宇宙世界的一部分。 8:我于宇宙世界,比之大漠中的一粒沙子于大漠、大海中的一滴海水于大海,更加微不足道。 9:但这宇宙世界何止一个我啊! 10:我有我我,你有你我,他(她、它)有他(她、它)我,万物众生皆有各自之“我”! 11:我、你、他(她、它),并宇宙世界一切存在的物体——已被人所认识、和未被认识的一切存在! 12:我们岂不遍及着整个宇宙世界? 13:我们岂不一刻不停的运动着? 14:我们岂不无间歇的改造着宇宙世界? 15:这个宇宙世界之所以呈现出种种景象,岂不正是我们共同合力所创造? 16:谁不在这个宇宙世界呢?谁不曾参与过这个宇宙世界的创造呢? 17:我们正是上帝耶和华;我们正是真主安拉啊! 18:人类!当爱自己,并其他一切万物众生;当敬畏自己,并其他一切万物众生。
【交流】《老子•阅读笔记》 一、【三弗、无物。】 原文:(14)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计,故混而为一。 一者,其上不攸,其下不忽,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 笔记:为什么要用此节开头?因为此段比较易于理解,而且此段昭显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李耳这个被捧得神乎其神的道祖,终究不是神,而是一个地道的人——和你我一样有血有肉的人。 “视之而不见”,什么意思?就是:看,却没看见。 那么要问了:“为什么没看见?” 答案很简单:“人的眼睛有视域限制啊!”——可见李耳其实和我们一样,没啥超能力(仙神力)。 后面的“听之而弗闻”,也是同样的意思,就是听,却没听见。那是因为人的耳朵有听域限制。 所谓视域、听域其实就是人的感觉器官——眼睛、耳朵的视力、听力,是有一个范围限定的。 除了眼、耳之外,其实还有鼻、舌、身,分别对应嗅觉、味觉、触觉。 这些很好理解,一般智商正常的,都不会有质疑,如果要质疑的,我也没办法,应该请医生了。 至于这几句话后面“名曰什么什么”,这可以忽略,其实就是给那些人的感知器官,感知范围之外的各领域,分别起了个名字,叫啥都行,A、B、C代替也行,不用在这上面费精力。 李耳也没在这上面多耗精力,直接将他们“混而为一”了。 这种人的感觉器官感知不到的世界范围呢,费精力的去探寻也是白搭,所以“混为一”后,索性又给起了个名字,“复归于无物”,就叫:无物。 注意,无物不是真的没有物存在,而是有,但是感知不到——人的自身的感知器官的限制。 现在人类科技发达了,比如说显微镜,可以看到人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了。 那个微观世界呢,在几千年前的李耳哪会儿,是看不见的,在李耳眼里呢,就是无物之物组成的世界中的一部分。 这个微观世界的形态呢,在李耳眼里当然也是看不见的,于是他只能说“是谓无状之状”了,其实在这之外呢,应该还有“无声之声、无味之味”等等。都是一个意思。 这个无物之物组成的世界呢,要是勉强去探寻他,那么得到的结果就是,“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搞到最后,是自己“恍惚”,什么意思呢?就是脑袋要发昏! 这就像空气似的,我们现在知道空气中有氧气等东西。 但是假如不借助仪器,像李耳那会儿没仪器,一个肉体凡胎的人,跟在空气屁股后头走、迎面对着空气走,就是把眼睛瞪出来,也是什么也看不见啊。 要是发了魔怔,就是要看出来才罢休的话,那么结果一定是脑袋发昏。 这一节的意思就是这样。最后细细推究的话,还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李耳观察世界,是以其本身的视角为主体——也就是以纯粹的人的视角。 在他(人)的视角里,世界被划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是人的感知器官能够感知的部分,即“视而能见”;一个是感知不到的部分,即“视而弗见”。 后者李耳起名叫:无物,与之相对,前者或可叫:有物。 “有物”和“无物”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世界,同时又在一个世界中,只是人以人自己为中心,进行了划分才产生的。最后按照李耳的划世界的方法,我们可以这样表达: 设:整个世界=Z;人能感知的部分=N;人未能感知的部分=W。 则:Z=N+W。
【交流】论物质世界与意识世界。 世界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得先确定下,这个问题中所指的“世界”,是物质世界,还是意识世界,所指的内容不同,就会得到两个截然不同的回答,这也是唯物论与唯心论互相论辩的关键。 若指物质世界,那么这个世界自然是物质的;若指意识世界,那么这个世界自然就是意识的。 拿意识世界为准绳,去比照物质世界,自然会得到物质世界是虚妄的结果;同理,拿物质世界为准绳,去比照意识世界,也会得到意识世界虚妄的结论。 于是物质世界与意识世界互相否定、互相背离。 —————————————————————— 对于我们人而言,能够感觉到两种世界的存在。 一个是实实在在物质的世界,有我们人、猫、狗、山、水、太阳、行星等等…… 一个是概念化的意的世界,几乎我们所知的物质世界的一切在这里也都能找到。 “我”仿佛是一个站在两个世界交叉口的存在。 在物质世界,我不是万能的,我有生老病死,有局限,有各种的不如意,在无数的物质形态的存在物种,我不过是极渺小的存在,好像蝼蚁一般,随便一个意外,就能被玩完。 然而在意识世界,我却是万能的,我仿佛是造物主般的存在,能获得亿万家财、能意淫美女,能一念之间创造星系、毁灭宇宙等等…… 要说美好,自然是意识世界美好;要说讨厌,当然是物质世界讨厌。 改造物质世界,需要耗费精力,说不得还有生命危险;改造意识世界就极为简单了,念头一动就成。 所以站在两个世界的交界处的“我”,很容易就会一转身投入到意识世界中去,而且一般来说,在物质世界所处的状态越恶劣,就越容易进入意识世界。 —————————————————————— 物质世界与意识世界是确实存在的两个世界。 而且这两个世界不是绝对的独立的,而是有联系的。 意识世界中的基础素材,来源于物质世界,“我”在意识世界中的任何创造都是这些基础素材的再加工。 物质世界的特性,需要我有意识的去认识,失去了意识,认识物质世界无从谈起。 —————————————————————— 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有一个属于ta自己的意识世界。 物质的人死亡,他的意识世界也将同时消亡。 沉湎在意识世界中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活着的时候是万能的神般的存在,直到死时也没有要死的觉悟,在他的世界中,他就是世界的主人,是永生不灭的。 —————————————————————— 唯心论者,都是游荡在意识世界中的神。 什么心外无物。 什么世界是意识的集合。 他们仿佛很超然。 唯物论者,都是行走在物质世界中的人。 唉,人有局限性,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苦逼的不如意的事情。 呵呵,意志懦弱的人们,不如一头扎进意识世界的怀抱里,在那里做神吧!!!
【切磋】唯心主义的产生原因 人们的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活动。把这种意识的能动作用片面地加以夸大,以至于误认为人的主观意识可以任意地创造出周围的事物来,这就是在实际上把主观、意识摆到第一性的地位上,因而也就滑进了唯心主义的泥坑。 附: 1、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的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人的主观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所谓“世界精神”,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不过是“世界精神”的产物。不同形式的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共同的,即主张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2、唯心主义的萌芽,在蒙昧无知的原始社会的人们中间就产生了。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极度低下,人们对自然界的许多灾害几乎没有抵抗能力,由于知识极端贫乏,对这些灾害的来源找不到合理的解释,因而把它的原因归结为某种超自然的力量的作用,这就是原始的宗教世界观,其中就有着唯心主义哲学的萌芽。 3、唯心主义作为一种哲学体系,作为一种完整的世界观,是在阶级社会中形成的,其社会根源就是阶级剥削制度本身和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被剥削阶级承担着全部沉重的体力劳动的担子,社会、国家的管理事业,科学、文艺的创造活动,通常都为剥削阶级中的人们所垄断。统治阶级的思想代表,由于日益远离生产实践活动,总是夸大精神活动的作用,把它绝对化。他们颠倒地考察现实生活,似乎不是劳动者为他们提供生活资料,而是他们为劳动者提供生活资料;似乎不是物质生活决定精神生活,而是精神生活决定物质生活,把精神、意识看作宇宙万物的根源,因此,在阶级社会里,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离,是唯心主义哲学产生的必要条件。 4、一般说来,剥削阶级在掌握着政治统治权的时候,总是要把唯心主义哲学提到唯一合法的地位上,给这种哲学的传播和发展以各种有利的条件。历史上的某些剥削阶级或其中的某些集团,当他们还能代表一定的历史进步的倾向而和反动没落阶级作斗争时,也可能支持和提倡唯物主义哲学。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