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氏谱客 焦国影像
焦留政,男,1967年生,郑州。
关注数: 147 粉丝数: 553 发帖数: 17,477 关注贴吧数: 49
焦国故园风声起 天鹅高吟安澜曲 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蜿蜒九曲,一路向东,奔腾不息,进入河南,进入三门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万里黄河波涛滚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焦国故园丨扮靓颜值 培植绿色长廊生态是黄河保护治理的底色,如何实现黄河流域河南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生态廊道建设成效最有“话语权”。 记者走进三门峡百里黄河生态廊道(示范区段)的焦国故园项目工地,已建成的幸福岛曲径通幽、树木葱茏;芳容初现的如意湖野鸭游弋、清波荡漾;统筹打造沿黄生态廊道,构建堤内绿网、堤外绿廊、城市绿芯的区域生态格局,在这里初现芳容。焦国故园位于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禹王路街道办冯佐村境内。该园以焦国历史文化和焦氏宗亲文化为主题,以好阳河湿地为依托,以科创功能为补充,围绕“生态廊道、文化廊道、幸福廊道”理念,打造沿黄生态廊道高质量发展文化景区。按照目前的设计方案,整个园区由焦氏宗亲文化园、焦国历史文化园、科创文化园及曹水湿地等组成,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生态景观与各种文化共舞,绽放出丰富的文化和生态内涵。 焦国故园项目只是三门峡百里黄河生态廊道(示范区段)建设的一个缩影。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国土建设环保局副局长杜涛告诉记者,百里黄河生态廊道(示范区段)分为沿黄生态廊道项目和好阳河入黄口湿地修复项目。其中,生态廊道项目涉及大王镇、禹王路街道办事处多个行政村;好阳河入黄口湿地修复项目总体布局为“一谷、一台,一湖,一岛,六大节点”,沿线将建成特色景观林带和采摘园,结合天鹅栖息地、荷塘湿地等具有特色人文景观点,形成以点带片、以片带线、以线串联的多姿多彩的沿黄生态景观廊道。
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姓氏图腾”!旅游景区卖的都是21世纪的伪传统 转发 原创 林屋公子 2019-08-20 15:39:45 笔者曾到过不少上古史主题的旅游景点,其中新郑黄帝故里、黄陵黄帝陵、西安半坡博物馆等几个景点里都有“姓氏图腾”的纪念品卖,不少旅客围着观看、咨询、购买,似乎这也是寻根认祖的一部分。其实这些所谓“姓氏图腾”,不过是美术学者王大有于2001年创作,系今年才刚成年的00后,比绝大部分中国人都年轻。这样的“姓氏图腾”,只有见仁见智的艺术价值,很难说有多少历史文化价值。 通过王大有的《寻根万年中华:中华百家姓图腾始原》一书,可以看到所谓的“姓氏图腾”。这些“姓氏图腾”或有一定根据,比如姜姓的图腾就是一只羊,来自甲骨文“羌”字的美化;比如周姓的图腾,就是一个“田”一个“子”和一只鸟,取义大概就是《大雅·生民》中大鸟用翅膀覆盖后稷的传说;而黄姓的图腾,则是一只乌龟,这就让人不理解了,黄姓和乌龟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这完全是一个流传多手的误会。黄姓与乌龟的联系,大概来自《国语·周语下》的一句话“我姬氏出自天鼋”。郭沫若先生曾结合商代青铜器甲寅父癸角和父戊方鼎、西周献侯鼎,认为其中的一个图形文字就是“鼋”,代表商周时期的一个天鼋族。天鼋即轩辕,也就是黄帝,所以这句话说的就是姬姓周人出自黄帝。郭老还认为“天鼋”这种族徽“盖所谓‘图腾’之音变也”,对后世的研究起到很大影响。事实上,郭老对文献是有误读的。这段话是周景王与伶州鸠的对话,讲的实际上是星象对应的分野。“我姬氏出自天鼋,及析木者,有建星及牵牛焉,则我皇妣大姜之侄陵之后,逄公之所凭神也”,天鼋星的分野对应的是地下的齐国,而姜姓是周人的母系,所以说“我姬氏出自天鼋”。商周金文的“天鼋”,刘桓先生释为“天黾”,与周人并无关系。可见,“天鼋”并非周人的父系集团,以此图案作为周人的族徽甚至上溯到黄帝证据不足。 王大有的另一个错误在于,认为黄氏出自黄帝,所以才发明出黄姓的“图腾”是乌龟。其实黄氏更多出自黄国、楚国黄邑,以地得名,今天河南潢川有黄国故城博物馆。而黄帝之“黄”乃五行中央之黄,与姓氏之黄毫无关系。王大有“姓氏图腾”之臆想性,可见一斑。当然,最大的问题是,所谓“姓氏图腾”的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姓氏是周代以后的产物,而“图腾”不过是近代欧美人类学家提出的一种理论。
《古今焦氏地名大辞典》鄂豫座谈会召开 《古今焦氏地名大辞典》鄂豫座谈会,2020年8月15日下午在南阳召开。 来自湖北保康焦氏宗亲焦海平等五人; 来自南阳的南阳焦氏理事会会长焦文才、假发公司经理焦小涛(此人制假售假几十年获奖多次,没有收到罚单)、医药公司焦力强,电力公司焦长勇; 来自编纂团队的编审焦相山、主编焦留政、副主编焦玉峰等,共计12人参加会议。 湖北保康宗亲是专程前来看望编纂人员的。 焦留政向大家报告前不久召开的中华焦氏第一村揭幕盛典、黄河焦国文化繁荣发展论坛、《古今焦氏地名大辞典》编审会议情况。古焦国所在地焦国故园规划情况。 焦相山通报《古今焦氏地名大辞典》审稿进度。他说,这部大型工具书,是焦姓中前无古人的,在编委会主任焦政简教授、焦占营教授,主编焦留政、焦钟,副主编焦九儆、焦玉峰、焦俊华,以及数百位焦氏宗亲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经基本定稿,将在国庆节前后与大家见面。该书将会使焦氏文化研究事业走上新的高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焦氏力量而做出更大贡献。 焦玉峰向参会人介绍了该书中收集的焦氏地名情况。 焦海平宗亲是代表湖北襄阳焦氏宗亲专程赶到编纂营地慰问的。他向有关人员表示衷心感谢。他认为,这几年焦氏文化研究事业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向前推进,在百家姓中独树一帜,使各位宗亲倍感自豪。通过修谱、宗亲联谊,自己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到处感受到家的温暖。感谢所有为焦氏文化研究做出贡献的人们。 他介绍了由焦留政等牵线,找到爷爷们居住地南召岔股路的故事,众人感叹焦氏文化研究的力量。 焦文才会长主持会议,欢迎远道而来的亲人们。 会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焦新平看到这场景,感慨,写诗—— 赞《焦相山、焦留政》 国封焦姓三千年, 文化底蕴根植坚。 生生不息风雨走, 代代子孙日月贤。 弘扬家族奉公心, 相山留政苦神仙。 倘若如此鞠躬瘁, 焦氏明天会更灿。 ——焦新平 一首有感而发的诗,知道他们在南阳已10多天了,审稿,看稿,熬夜非常的辛苦,特为他们点赞!
《古今焦氏地名大辞典》新乡座谈会 时间:7月6日下午6点30分 地点:获嘉县国泰酒店 参加人: 焦文贞、焦 文喜 、焦海星 、焦文海、焦文广、焦文秀、焦文奎、焦明昌等,特邀延津焦恩广等十人,热烈欢迎古今焦氏地名大辞典主编焦留政莅临获嘉县考察。 《古今焦氏地名大辞典》主编焦留政阐释了地名在姓氏文化研究中的重要作用,通报了地名典的编纂进度。 原任获嘉县※※※委※※副主任焦文贞代表获嘉县焦氏宗亲联谊会欢迎焦留政宗亲到来,他高度赞赏地名典的编纂工作,坚定支持焦氏文化研究的各项活动。 人物典编委、年鉴编委、诗人焦海星说,全国焦氏宗亲联谊发展到今天,离不开留政秘书长等的辛勤付出。 人名典、焦氏年鉴编委焦恩广说:留政秘书长为我们焦氏家族的贡献最大,对全国焦氏宗亲联谊起到重要作用,值得我们尊重。 焦文喜、焦文广、焦文海、焦文秀、焦文奎、焦明昌等宗亲们高度赞赏焦氏文化研究近年来取得的跨越式进步,他们在历代焦姓人物大辞典里面了解了很多焦氏名人,也在书中看到了参加编纂人物典的一百多位宗亲的事迹,感谢他们的奉献。 会前焦海星、焦恩广陪同焦留政秘书长到获嘉县同盟山武王庙考察150余家姓氏起源之地,和中国神文化发源地。 参会人认为编纂《古今焦氏地名大辞典》,对焦氏文化研究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必然是当代和后世焦氏寻根、寻亲、修谱、修祠等文化活动的工具书,对焦氏家风家教、文化传承具有良好的助力作用。新时代新作为,编纂地名典,通过地名典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也是焦氏宗亲的责任担当和无尚荣耀! 供稿:焦海星 2020年7月7日
焦国英的寻亲贴各位宗亲大家好! 我是焦嘉伟(现用名:焦 焦国英的寻亲贴 各位宗亲大家好! 我是焦嘉伟(现用名:焦国英),我的曾祖父焦振江,祖父焦海林,父亲焦成福,麻烦各位宗亲帮我寻亲。 我曾祖父焦振江上个世纪30年代,从当年的永平府昌黎县麻家庄宝社一甲携家眷(长子焦海云,次子焦海山,三子焦海林)闯关东来到东北黑龙江省巴彦县桦树沟,后来我祖父一家人从桦树沟搬迁到了黑龙江省巴彦县松花江乡松江村(三门徐家)居住, 我祖父的长子焦海云 次子焦海山 三子焦海林 焦海云之子焦成安(从小失踪至今无音信) 焦海山的长子焦成芳,长女焦凤荣, 焦海林的长子焦成喜,次子焦成福,三子焦成文。 焦成芳之长子焦国友,次子焦国慧,长女焦青,次女焦英。 焦成喜之长子焦国祥,次子焦国栋,长女焦桂玲,次女焦桂娟,三女焦桂芳。 焦成福之长子焦国英,次子焦国彦(辉),三子焦国华,长女焦桂(淑)苹, 焦成文之长子焦国春,长女焦桂丽, 焦国友之长子焦东风,次子焦东伟。 焦国会之长子焦东学,长女焦春燕。 焦东风长子焦家兴 焦东伟长女焦孜 长子焦书贺 焦东学长女焦梓棋 次女焦春燕 焦国祥之长子焦胜男,长女焦赛楠。 焦国栋之长女焦冠男。 焦国英之长子焦明昊, 焦国春之长女焦涵, 焦国英 2020-06-28
安庆焦氏寻亲贴 《寻亲公告》 安徽省安庆市焦氏启伯公后裔,200年前从安庆桐城迁徙到陕西省商南县,有知情宗亲请在此贴回复。 安庆行恕堂焦氏正在展开重修家谱的工作,老谱记载有迁入陕西的族人。商南 安庆移民带来的别样风情 商南的历史文化,可分为前后两段。明代之前,属于古道文化,无论是古代诗文作品或是历史文化遗存,都和商於古道有密切关系;明代之后,南方大量移民涌入,人口比例发生了重大变化,文化结构也随之发生改变,形成了以移民为主要特征的文化现象。本文试图从移民历史、方言特点、民歌旋律和戏剧种类等方面做些探讨,以请教于大方之家。 商南自古有“小太湖”之称 众所周知,商南是个移民地区,大部分家族为明代洪武年间从山西大槐树和清代乾隆年间从安庆、江西、湖北、河南等地迁来,这些移民中以安庆移民最多。以富水、城关和试马为例,人口众多的家族都是安庆太湖、潜山、怀宁、宿松等地的清代移民后裔。他们的迁商始祖或一担两筐、或兄弟结伴、或拖家带小来到商南择地而居,繁衍生息,经过一代又一代发展壮大,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而他们的语言和生活习俗还始终保持着原来的特点,口耳相因,代代相传,逐渐形成了以移民文化为主要特点的商南地域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由南至北兴起了一股续修家谱热潮。商南各地绝大多数移民家族纷纷通过各种途径到安庆、湖北、江西等地寻根认祖,续修家谱。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商南县共续修家谱190多部。这些家谱可能不是商南县全部姓氏和家族,但肯定包括了商南县绝大部分姓氏和家族,就人口比例而言,应该占全县总人口的90%以上。在这190多个家族家谱中,包含114个姓氏,同姓不同修的家谱70多个。这些移民的始祖分别来源于安徽、湖北、江西、山西、河南等省。其中,安庆移民65个姓氏,109个家族,湖北移民31个家族,江西移民11个家族,山西移民19个家族。安庆移民姓氏占全县姓氏的57%,家族占全县家族的60%。在安庆移民中,太湖移民52个家族,潜山移民20个家族(潜山1936年分出岳西县,潜山移民中包括岳西移民),宿松移民14个家族,怀宁移民11个家族,桐城移民9个家族,望江移民2个家族,庐江移民1个家族,还有个别家族是六安移民,太湖移民占整个安庆移民家族48%。商南县地方志记载:“商南县有小太湖之称。”由此分析,当时的编修地方志人员曾在民间做过详细调查,这一说法符合移民史实。对于每个家族而言,人口数量和居住地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发生一些变化,而其家族渊源关系绝不会因时间而改变。 家谱是每个家族血缘关系的真实记录,是中华文明发展进步的轨迹,是以特殊形式记载的关于家庭起源、家族形成、民族融合及其繁衍生存、迁徙分布、发展兴衰的重要史籍,凝结着华夏文明的形成、发展、传播及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各种内容,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为家谱在记录家族历史时也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时代的一些重要事件,可补充史料之不足,是同国史、地方志同等重要的文献资料。 无论是安庆、湖北、江西、山西、河南移民,其移民始祖迁居商南时,必定操着原来的方言,秉持已有的生活习惯,在新的居住地繁衍劳作。在同当地居民长期的生产、生活交流中,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借鉴,潜移默化,逐步形成了一种既有自身方言和习俗特点,又融合了别种方言和生活习俗的新的语言和生活方式,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具有商南地域特征的方言和民俗。 在涌入商南的各地移民中,安庆移民人数最多。因为人数众多,其语言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也自然最大,因此,安庆方言便成为商南的主流语言。受其影响,其他地区的移民后代也慢慢跟着学说这种语言,逐步形成了以“蛮子话”为主流方言。 商南县原有的土著居民,操什么口音,生活习俗如何,现在已无从考证。但从它的地理位置考察,肯定受到秦方言和河南话的一定影响。外地移民的迁入,必然对当地居民产生了新的影响。秦方言与河南话差异巨大,为什么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方言区中间,会出现自成体系的“蛮子话”,除了移民外,找不出其他原因。因此,商南文化与安庆移民有着不解之缘。 商南方言是安庆方言的变种 虽然明清移民始祖们带来的安庆方言同商南县当地方言发生融合之后,产生了一些变异,略别于传统的安庆方言,但其基本词汇和语音系统没有根本变化。如称谓方言,第三人称“他”,蛮子话中称为“渠(读kie)”;普通话中的“吃饭”蛮子话读为“吃(读qi)饭”;在普通话中“家”读为jia,蛮子话读“ga”;普通话的“睡觉”,蛮子话读为“困醒”或“困”。对某些物体的称谓也非常一致,如“膝盖”,蛮子话叫“梭罗膊”;普通话中的“脚裸骨”,蛮子话叫做“螺丝骨”;普通话说“河滩”,蛮子话说“河爬”;普通话中的“喊叫”,在商南方言中称“邪乎”等方言词汇,都和安庆方言词汇相同。语言的传承,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只要属于同一种方言,无论相距多远,相隔多少年,都会表现出出奇的一致性。笔者1996年在广州市增槎路做公路零担运输,一天上午,突然来了一位操相同口音的顾客,以为是商南老乡,仔细询问方知来人是江西弋阳人,其语音和词汇同商南方言完全一样。查阅家谱后,才了解到家族的远祖寿二公,便是明初从江西饶州弋阳迁到安庆府潜山县沙村的。这次奇遇,使我更加确信方言其实就是一种口耳相传的活文物资料。 商南方言和安庆方言接近,有众多家谱为证,不足为奇。说它和江西弋阳方言相同,乍听起来,有些玄乎,但详细考证商南移民历史,便不难发现商南人口同江西弋阳移民有着必然的联系。 元末明初,江淮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红巾军起义,朱元璋和陈友谅在此血战数次,死亡无数,很多人对残暴的朱明政权恨之入骨,这对新兴的明王朝政权十分不利。为了减少当地民众对朝廷的不满,明廷便组织大量江西人口外迁垦荒,从洪武三年到永乐十五年(1370-1417年)历时48年。到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安庆府42万居民就有27万来自江西饶州等地的移民,弋阳就是饶州所辖的一个县。根据《明史》《明太祖实录》以及大量家谱记载和历史学家葛剑雄的考证,洪武年间江西向湖北、安徽、江苏移民达210万人。这些移民大多是集中到瓦屑坝乘船往外押送的。瓦屑坝地处鄱阳湖畔鄱江口,是明代江西饶州的一个重要渡口,是当时移民外迁的集散地,是中国古代著名移民圣地之一。至今商南方言中,把上厕所称为“解手”,就与瓦屑坝移民历史有关。据祖辈传说,当年先祖从瓦屑坝外迁时,是被捆绑着用船押运走的,途中要上厕所时,必须请求押送官兵解开手上的绳索,才能腾出手解开裤带。于是“解手”一词便成了上厕所的代名词,一直沿袭至今。很多家族明末从江西瓦屑坝被强制迁到安庆,经过200多年繁衍生息,人口骤增。到清代乾隆年间,遇到连年水灾,民不聊生,又响应朝廷号召,携妻带子重新踏上迁徙之路,移民至陕南安居。从这个意义上说,江西是多数安庆迁陕移民祖居之地。商南县西街的江西会馆,不仅是江西移民的聚会场所,也是安庆移民怀念祖先的重要场所,是商南移民文化的标志性古建。如果把它拆掉,毫不夸张地说,是拆掉了商南移民文化的根脉。 商南民歌与黄梅戏旋律对白相近 以商南方言为基础的商南民歌,曲调旋律也和安徽黄梅戏接近,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富、优美、动听,节奏如行云流水,委婉清新,细腻动人,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群众喜爱。如《双探妹》《单探妹》《十杯酒》《闹五更》《梳妆台》《小对花》《十爱姐》等曲牌,都和黄梅戏曲调相近,婉转动听。歌词的句式也和黄梅戏相同,多为七字句和十字句式,七字句大多是二、二、三结构,十字句大多是三、三、四结构。有时可根据需要以七字、十字句为框架,字数可压缩或增扩,曲调则常使用垛句。句数不一定为偶数,有时奇数句重复最后一句凑成偶数。从商南民歌的旋律、结构和题材比较,都有黄梅调和黄梅戏的影子。这些民歌,都是上辈人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可以断言,这些民歌都是安庆迁商移民始祖们从安庆各县带到商南,然后又传至儿孙。 黄梅戏清初起源于安庆府怀宁县石牌镇,其曲调源于怀宁上游的民间小调——黄梅采茶调,道白以安庆方言为标准,经过民间艺人不断传承和改造,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剧种。辛亥革命之前,安徽省称为安庆府,治所在现在的安庆市。现在的安庆市区则属于怀宁县管辖,县治亦设于安庆城内。石牌镇距离安庆市仅有几十里地,属于安庆方言区。 黄梅采茶调是源于湖北黄梅县的一种古老的民间小调,随水流传入了下游的怀宁县石牌镇,才使这种民歌小调变成了一个影响巨大的戏剧种类。怀宁县是安徽、湖北、江西三省毗邻地区,自古戏剧繁荣,民间戏剧人才众多,戏剧史家称此地为戏曲“金三角”,而石牌则处在这个金三角的中间,俗称“戏窝子”,唱戏的人多,听戏的人也很有戏剧造诣。中国戏曲主要是从许多“戏窝子”中孕育而流传的,黄梅戏就是从石牌镇这个戏窝子中孕育出来的。现在湖北黄梅和安庆都在争黄梅戏的发源地,各执己见,互不相让。笔者认为,黄梅戏是在黄梅调基础上孕育出来的,这是戏剧史家都认可的事实。但是,黄梅调不仅在黄梅地区流行,在与黄梅交界的安庆西部也同样流行。黄梅调在黄梅境内并没有发展成为黄梅戏,由黄梅调变成黄梅戏,是在安庆怀宁县石牌镇创造完成的。因此,说黄梅戏起源于安庆,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焦正水: 乾隆年间迁陕南的还有大冶,通山,阳新的焦氏宗亲!已经联系到一部分。
土豆赋:内蒙焦云海作 土豆赋 土豆:学名马铃薯,家乡人称山药蛋,原产南美七千年,遍植全球五大洲,养育古今全人类。我国引种三百年,盛产晋冀陕蒙地,畅销东西南北中。 自打张嘴会吃饭起,至今六十六载,无一日不食土豆。少穷时用它充饥,壮年中唯它增力,老来时以它养胃。政府公认它为主粮,百姓三餐用它下饭。医生说它能解毒消肿疏肠道;美食家说它是地下苹果;营养全面,堪比人参燕窝;俊男吃它健体强身,靓女吃它廋身养颜;全球种它当菜当粮丰欠不惧,人类有它生生不息维持增长。 在中国,乌兰察布被誉为马铃薯之都,甘肃定西人称马铃薯之乡。市场常见有河北土豆,白皮白心肉脆上市早,炒丝最佳;宁夏土豆紫皮黄心,口感沙绵,烩菜上品;乌盟土豆沙脆兼备产量大,煎炒烩炖均可;武川土豆则为珍品,含粉量高,适合做多种美味佳肴,二零零八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春播时就被预订为运动员专供,卖出苹果价,名扬海内外! 土豆淀粉雪白细腻,是上等食材,做薄面、勾芡、面食,厨师必备;做粉条、面皮、凉皮,家家都会,人人喜爱,百吃不厌! 我爱你土豆! 我爱你不枝不蔓,花顶白蓝的风姿。 我爱你扎根沙土,不嫌贫瘠的品格。 我爱你枝枯叶朽爱不变,护子深藏身下土的情怀。 我爱你皮薄肉厚,眼多心实的体态。 我爱你圆而不滑,内涵丰富的品质。 我爱你粉身碎骨淀成粉 ,煎炒烹炸味不变的坚贞。 我爱你养育我的土豆,你是我今生的钟爱,来世的期待! 云海写于庚子夏
出彩城环人 | 焦梦菲: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焦梦菲,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乡规划专业2013级本科生,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现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15级本科城规班兼职辅导员,城环校友会助管。本科期间,曾担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学生团委副书记、团委文艺部部长等职务;曾获得首都大学、中专院校“先锋杯”优秀团员,北京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北京大学优秀团员、北京大学学习优秀奖,北京大学五四奖学金、北京大学POSCO奖学金,铁汉城环一等奖学金等诸多荣誉奖励。学生工作 心系集体、服务师生 无论是在学院还是学校的活动中,都能看到焦梦菲活跃的身影。2018年9月起,她开始担任2015级本科城规班的带班辅导员,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她累计完成对班级同学的近百次的一对一访谈,针对大四城规同学共同关注的保研、出国申请等内容,与同学们展开深入交流,组织保研经验交流会、出国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依据自己城规专业学习和保研的经验,邀请其他师兄师姐一起,共同帮助同学们明确未来深造方向、确定升学奋斗目标。同时,在班级的日常事务中,起到同学与班主任老师之间的纽带作用,组织了多次学期班会、圣诞联欢、宿舍走访等活动,所带班级在铁汉城环集体奖的评选中荣获一等奖。此外,她还在2016、2017、2018年连续三年担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暑期课堂辅导员,并担任了2019年北京大学新生训练营辅导员。在担任辅导员的日子里,焦梦菲既服务了同学们,也收获了很多感动。她表示,和不同年级的同学们相处能够看到不一样的精彩,不论是看到所带班级的同学保研顺利、出国拿到理想的offer,还是看到暑期课堂的同学披荆斩棘加入城环大家庭,都令人无比欣喜和骄傲。 除了辅导员的工作外,焦梦菲还担任着北大城环校友会的助管,自2017年以来,一直参与学院的校友服务工作,负责重大校友活动筹备、活动宣传、北大城环校友会微信平台运营等工作,参与学院新大楼建设的相关内容,还负责设计了2019年、2020年的每月桌面台历,重要节日电子贺卡,校庆纪念衫等等,广受校友群体的好评。本科期间,她还曾担任学院团委副书记,负责学院文艺工作,统筹与组织我院的“一二·九”合唱训练并取得乙组第一的优秀成绩。
院级模范护士焦文文,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 焦文文,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专业,毕业后就业于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普外二区。 工作近七年间,作为一名党员,她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模范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每日穿梭在病区每个病房,在这里随处可见她忙碌的背影和急促的步伐,她热爱这份护理职业。视患者的利益高于一切,以优质的护理服务、勇于吃苦和忘我工作的精神赢得身边同行的赞许、患者的信赖。在工作中她遵守医院的各种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 用细心、耐心、热心对待每一位患者,用扎实的业务知识解答每一位患者的疑惑,用高超的护理技术获得每一位患者的肯定。用无私的奉献为患者架起生命的桥梁。在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她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医院成立的发热病房需要护士加入时,她积极主动报名,她说“作为一名党员我要做点什么”。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平凡的工作事迹得到了组织上的充分肯定。2019年参与制作的改善项目PPT,在院内举行的PPT展示大赛中获得了三等奖的成绩。2020年512系列活动中,荣获院级模范护士称号。护理工作是一项服务工作,转变传统服务观念,调整内涵,增强主动服务意识,自主学习,取得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并于2019年取得了主管护师职称,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她定会用一双愿意工作的手和一颗同情的心去抚慰每一位患者。
山东枣庄山亭区凫城镇焦山头村焦兴田寻亲 寻 根 世界各地宗亲:您们好! 我叫焦兴田,出生于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凫城镇焦山头村。因为时代久远,我们这个村子的焦姓人,和其他地方的焦姓人都续不上家谱了。 我们村一共有500余人,一个村子只有几户外姓人。到底何时立村,村里的老人已都说不清。 据传,来我们村立村的祖先,最先来自滕州市羊庄镇的密庄,后来又迁到山亭区山城街道的鄯堌,最后因为杀了作恶的舅舅,怕官府追杀,跑到了现在的山亭区凫城镇焦山头村立村。据说当时,一起来的是弟兄四个,后来一支绝支了,没有留下后人。听老人说,这就是我们村俗说的“老三支”,老三支的后人就在此繁衍生存下来。 村上的老人说,我们村的老祖还请人续了“福振全克广,有志兴家长,玉阶林宗宝,谷雨桂花香”二十辈的辈序。 我现在只知道我的父亲焦志山,爷爷焦有臣,曾祖焦广启,高祖焦克严,再往上的天族全、烈祖振、太祖福三辈,村上最年长的人,也已记不起自己的老祖了。 我们村也曾认祖归宗,听说好多年以前,也有焦姓续家谱的宗亲到我们这里续谱,但因为走错了另一个也叫“焦山头”的村子(在我们村向东15里地),一问没有姓焦的,就走了,我们村就错过了跟宗亲续上家谱的机会。 看到了全国姓氏文化焦姓委员会工作做得精细,甚是欣喜。希望全国宗亲帮我们寻根问祖,早日续上家谱,认祖归宗。 感恩叩谢。如有线索可与焦兴田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3563233799,通联地址: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文化路61号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