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氏谱客 焦国影像
焦留政,男,1967年生,郑州。
关注数: 147 粉丝数: 552 发帖数: 17,477 关注贴吧数: 49
两个焦国并不矛盾 两个焦国并不矛盾 李久昌(教授) 摘自《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原文题目《远古至西周时期虢地的人文环境极其演进特点》 焦国的疆域在陕县、灵宝一带。 《汉书.地理志》:"弘农陕县有焦城,故焦国也。"焦国始封于武王时。《史记.周本纪》:"武王追思先贤王,乃褒封神农氏之后于焦。”《世本.氏姓》:“焦氏,周武王封神农氏于焦,后以国为氏”。又说:“姜姓,神农氏之后。”据此,武王在虢地分封的系姜姓焦国。又《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虞、虢、焦、滑、霍、杨、韩、魏,皆姬姓也。”杜预注:“八国皆晋所灭,焦在陕县”。据此,西周初年,虢地陕县一带则还存在着一姬姓焦国。二者实不矛盾。 《史记.周本纪》谓神农氏之焦国为“褒封”。《公羊》隐公元年何休注:“有土嘉之曰褒,无土建国曰封”。金景芳先生进一步解释说,“褒封”与“新封”不同,褒封表明前已有封地,今只是褒大之而已。前引《史记》讲得很清楚,褒封的对象是先圣王先生之后,他们是当地的旧有族,本有人民、土地,只需在名义上“嘉之”,承认其在本地的权力。相对而言,周天子对其控制力度不会很强。 “褒封”焦国一事,说明虢地在商末周初存在着一支明显的当地势力,这些势力可能根基久远,并且有“先圣王”之后的名份,所以,武王要对其褒封,以安定当地局面。据《尔雅.释地》和《今本竹书记年》记载,自帝尧时期,今陕县一带居住着一个由形体矮小的焦侥人组成的焦侥国,后神农氏之裔居其地建立焦侥国,焦侥人从此被迫向西南及南亚一代迁移。不过,姜姓焦国代表的毕竟是当地旧有势力,并非周王室的亲嫡力量。因此,在武王褒封焦国前后,又封文王异母弟虢仲食采于与焦国毗邻的黄河南岸,起监视和防范作用。其后不久,大约在武王、康王年间干脆废姜氏之焦,改封同姓召公子僬侯代之。 《路史.国名记》载,焦国“召公子僬候之旧国。僬云焦,故城在陕州东北部”。姬姓焦国存在时间大约300余年,周幽王七年(前755年)最终为虢国所灭,而离开焦国故地的姜姓之焦,被迫向东方迁移,大约先是迁至今河南中牟。《中牟县志》载有焦城寺,在中牟县西,当为焦国所在。以后又辗转迁徙至今山东嘉祥东的焦城村,约在春秋中叶前并人鲁。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