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夜思念 永夜思念
关注数: 65 粉丝数: 96 发帖数: 3,420 关注贴吧数: 146
教理行果 教理行果 作者:南怀瑾 从上娓娓说来,本来大事已毕,奈何“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唯恐平地凡愚,可望而不可即,乃急转直下,再说出一大藏教之戒定慧三学,无非是“莫以善小而勿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此理人人都知得,叵耐个个做不到。故再三叮咛咐嘱,正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之慈母心肠也。于是详细指出轮回六道,因果循环,地狱天堂,人间苦海与圣贤之种种境界,此即所谓修道之谓教者,亦乃全部佛法之基石也。但又复坦然指出,所谓天堂地狱与因果轮回等事,皆此一心坚固妄想之所建立。纤尘飞而翳天,一芥坠而覆地,“自净其意,为诸佛教。”临歧叮咛,唯此而已。吾佛婆心恳切,恐来人于歧路徘徊,乃复说出修持过程中五十种阴魔境界之现象,“欲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善恶由心,魔佛同体,执迷处即佛亦魔,放下了何魔非佛?故必须知得在“有佛处莫留恋,无佛处急走过。”则君子坦荡荡,不做小人长戚戚矣。古德有云:"起心动念是天魔,不起是阴魔,倒起不起是烦恼魔。”乃知世人在开眼闭眼处,举足下足时,无一非心障之冤魂,其魔岂止五十种而已。但得正身心,魔境可成趣,则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何有魔佛之可得哉!菩萨之位数五十有五,阴魔之境,只说五十者,乃综合身心是称五阴。五阴错综复杂而为用,五十相生,故数仅得此。易日:“天数五,地数五,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其用四十有九。”舍此天地均数之象仅为五十。一点动随万变,故其用四十有九。如一尘不染,即万法不生。然则所谓五十五,或六十四圣位,与夫五种阴魔,都只是大衍之数,六十四封之周天变相而已。周天之象,始于一,终于一,中通于五。故全经以情波欲海之一念始,以剖析五阴之空性为结。首尾关照,层次井然。一以贯之,等于未说一字也。 系以诗日: 游戏何妨幻亦真,莫将魔佛强疏亲, 心源自有灵珠在,洗尽人间万斛尘。 欲海情波似酒浓,清时翻笑醉时侬, 莫将粒粒菩提子,化做相思红豆红。 几年魂梦出尘寰,浊世何方乞九还, 一笑抛经高卧稳,龙归沧海虎归山。 庚子年春三月南怀瑾于净名盦述楞严大义随笔之一
我错了,我忏悔。但是至少我是诚实的,关于黑暗三日的一些思考 我错了,我忏悔。但是至少我是诚实的,关于黑暗三日的一些思考,本来想在2012年12月21日以后在写的,不过我怕到时候没有写的冲动了,先写下来。到时候在删除吧。先来一段我在别的吧写的东西吧。 以前看说,据科学家计算只要1000个修习人好好修行,世界末日就不会来临。先不说科学家怎么试验的,就单纯的这种引用就是修行人信心不足。还要靠科学家标榜自己。 就好比贫民需要国王来作证。而国王不需要贫民来注脚一样。 但是现在的人,不去想这个道理,反而准求科学的标准。如果科学家全知全能。我们是不是还要皈依科学家呢?这些人并不是先知,相反科学家中有一些人会因为自己的学识而有见智障。在研究玄学上本身就有不足。怎么反而将这些人的论断视为圣旨呢?即便个别所谓的科学家真象我们宣传的那样说了那些话。 在说一个问题,nasa的科学家有没有可能预言黑暗三日?我认为至少是神志正常的nasa在职的科学家不会说一些没有依据不着边际的话。至少黑暗三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成因是什么?人类所划分的时间和日期是根据本初子午线划分的,科学家说黑暗三日至少从某地当地时间几点开始,几点结束。好比日蚀的预感。 如果什么信息都没有仅仅说nasa科学家的信息,至少也说明这个科学家是不严谨的。她说的东西应该研究一下。
恭请诸位大德诵念《药师经》并研读南怀瑾老师的《药师经的济世观 恭请诸位大德诵念《药师经》并研读南怀瑾老师的《药师经的济世观> "提婆达多处处与佛为难,佛出门时,他用神通施展法术,从山上滚下一块大石头,准备把佛压死,靠一位原来什么都不会,五百年以前还在当狗的徒弟周利盘特救了佛,佛教他念经念佛念咒,他都不会,佛又教他念扫把两个字,他念了扫忘了把,念了把字忘了扫。后来周利盘特证得罗汉果位,以神通知晓提婆达多施法害佛,用扫帚把石头顶回去,石头虽然没有打中佛,却又弹回来压伤了佛脚上的大拇指。后来提婆达多生生世世堕入地狱,他在佛面前,地自动裂开掉下去。据说现在到印度还看得到这个坑,不过很浅。佛的兄弟都很感叹,问佛何以会如此?佛叹气说:‘你们不知道,他不只这一生,而是多生多世与我作对。过去有一生,我变成虱子,他变成跳蚤,比我聪明、能干又跑得快。有一个又穷又干又瘪的罗汉在打坐,我跑到他身上找不到东西吃,块饿死了。变成跳蚤的提婆达多吃得乌黑油亮,我问他:你老哥在那里谋生呢?他告诉我,罗汉入定,头顶正好充满血,爬到头顶上咬一口就吃饱了。我听跳蚤的话,到罗汉头上咬一口,结果这位罗汉入定蛮好,但是身见没有忘,他一痛,手一捏就把我捏死了。’佛说他变成虱子已经够可怜,提婆达多还要变跳蚤来害他一下。然而,佛讲到法华经时才说:‘你们别搞错啦!提婆达多是何许人也?他是我最初发心学佛时的老师。他引导我,怕我道心退转,所以生生世世来折磨我,其实他早已成就,你以为他真下地狱啊?’阿难同其兄弟观察提婆达多在最深一层地狱。阿难请求世尊用神通把提婆达多从地狱度上来。佛说:‘阿难你好愚痴啊!不是我不肯度他,是他不肯离开地狱。’阿难不信,佛把阿难送到地狱,果然看到提婆达多,阿难问哥哥在地狱苦不苦?提婆达多回答说:‘哼!我在这里比三禅天还要快乐,有什么苦?’阿难问他想不想离开地狱,提婆达多说:‘去!去!去!谁把你送下来的?我在这里比三禅天境界还快乐,为何要离开?’这是个大秘密。所以地藏王菩萨愿意在地狱等我们,等我们这些业障重的众生下去。"
2月14日,说说爱情与婚姻及邪淫的危害 世间之事因果报应如影随形 今天不说佛法,不说因果。简简单单说说自己,当下的自己。很多时候做人、做事都要将心比心,如果只顾着自己其实是自私的表现。以往说淫邪都说果报如何如何,今天咱们不要这么沉重,话题轻松点。咱们讲讲淫邪对于自己,对于爱人,对于双方家人的心理影响。 如果某一天,当你深爱一个的人并决定娶她或者嫁他的时候,她(他)向你说:SORRY,我以前有过一段经历,你能不能接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其实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这涉及到家庭观念,你是不是重视一个家,你的观念里面家是什么样子的?两夫妻之间是不是应该彻底的真诚相对,是不是在乎对方。是不是把对方当作唯一,今生的仅有?有时候我们看看走出法院的两口子,怒目相对,都觉得对方做的不对,实际上他们不知道问题都是出在自己的身上,自私自利,自以为是,以自己为中心。这样的人生注定是不顺利的,在家外和外人斗,在家里和家人斗,你说这有什么快乐而言?家不是一个放心、舒心的港湾是什么? 能真正幸福家庭是什么原因呢?无外乎三点:一、结婚的缘必须好,一段完美的婚姻必须有双方家长的祝福,如果没有,无论是哪一方家长不同意都会对婚姻有不利的影响。二、一段美好的婚姻必须有两个懂的爱和奉献的人组成,而自私的人只能感召来自私的人与他结婚。三、相互信任,相互忠诚。以上三点做到两点就可以保证婚姻的平顺,三点都做到就是完美的婚姻,是所有人都羡慕的生活。而相反去做,短时间内甚至还可能获得更多的所谓“快乐”,比如自私自利,结婚之后也只顾及自己,不考虑对方等等。都是不长久的一闪而过的快乐。最终的结果都是不幸的。 从结婚的缘说,如果夫妻结婚前都没犯淫邪,自然缘分就好,如果有一方犯。那么犯了的一方面对对方的时候永远都有一种歉疚。也为一段婚姻埋下了不安定的问题。其事很多小孩子不懂这个道理,以为年轻人都会犯这个错误的,将来即便不是跟现在这个人结婚,再找一个人,我不在乎她(他)的历史就好了。其事事情不是这样的。当你真正面对一个贞节的人的时候,你才会知道自己和对方差别。当你知道找一个成熟的真正负责任可以托付终身的对象的时候,你也许才会知道自己的过去也许就是一个障碍。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分析一个优秀的结婚对象是什么样子的呢?应该是一个有修养的男孩或者一个优秀的女孩,这个人多数时候都不会先想到自己,而会先顾及别人,这样的人才是我们在今后婚姻中希望遇到的,因为遇到这样的人,两个人相互照顾,相互扶助,才能把生活过的完美。而一个有修养的男孩或者一个优秀的女孩又代表了良好的家教。一个良好家教出来的有修养、优秀的孩子是不太容易犯邪淫的,因为他们在为别人着想。即便有了异性朋友,他们还是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应该怎样对对方负责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被所谓的爱情冲昏头脑。 那么我们知道了戒邪淫不光光是说保有一层膜那么简单,贞节代表了一个人的修养,一个人的家庭教育环境,甚至是成长的环境。这是一个切入点,甚至可以透视今后婚姻生活中相互信任和认可的程度。当然我这里不是仅仅强调女子应该贞节,男子也应该贞节。这不是在给谁立牌坊,而是一个人的道德与修养的真实体现,也是今后幸福婚姻的一个保证。 如果我们在很年少的时候就这样浪费掉了自己的幸福,我想未来的生活中一定还会有一些波折等待着大家。当然这也是一种缘分,今天如果有人看过这篇文字,发动心念,yin心稍歇,也是大家善根因缘使然的。 其事生活简单而又负责,你要是想简单了他就复杂,如果你复杂了,他就简单了。原因在那里呢?事情都是一步步做的,缘分都是自己一点点掌握的。今天起晚了,上班或者上学就会迟到,但是有时候一个错误却可以影响一生。我前面反复说结婚对象应该怎么去找,找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呢?因为婚姻是一个人的第二次生命,如果你连给予你第二次生命的人都不能考察清楚,无异于将自己推入火坑。自己婚姻不顺倒还在其次,连累双方父母甚至自己的孩子遭受苦难就太不应该了。所以结婚前一定要考察对方的人品。品德高尚的,物质条件可以降低一些,因为钱是可以挣来的,人的本性确实很难变化的。 但是往往大家会忽略人品的问题,或者并不把人品放到第一位,先考察房子、收入、长相等等。当然这本身也没有错误,谁不想不劳而获?谁不想坐享其成?但是不要忘了,厚德方能载物,梧桐树才能引来凤凰。想有一个优秀的对象,先看看自己是不是够优秀了,自己具备那方面的品德?哦,我年轻,我有钱等等。那很好,但是你用这样的条件吸引来的将是什么人呢?爱你还是爱钱,爱你的年轻还是爱你?如果当一份感情需要靠年轻和钱或者房子去维护的时候,你会不会隐约的有危机感呢?当你不在拥有这些东西的时候这个所谓的“爱情”还在那里吗?或者你还拥有这些的时候,你是不是也同时拥有对方的心?或者还是用物质去笼络对方的心?这是家庭生活,不是利益交换的场所。所以有些人说他累,很正常,他不累才不正常。 佛家里面讲同业相感,说的就是有相同业缘的人往往会走到一起,这样业果也就容易成熟和爆发了。有德行、操守的人可以走到一切,生活美满而幸福。今天或者是今后我们种下了一个不好的缘分,将来就会感召一个带给我伤害的人。我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我认识一个人,大学时候谈恋爱后与女孩有关系,但对方父母不同意,最后无疾而终。到大三的时候又认识了一个女孩,甚至带这个女孩来见过自己的家长,但对方父母又是不同意。最后也不了了之。工作之后他结识了第三个女孩(蛮有魅力的,不过这不一定是好事),这次对方的父母是死活坚决不同意他们在一起。他就问我,为什么会这样?我说这都是你自己造成的。你不能负责任而耽误女孩,将来那个女孩因为你的关系有不顺的婚姻,你要承担全部的结果,你可以不信,没关系的,生活是你一个脚印,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如果你过20年之后回首自己的今天,也许你会觉得自己的行为是对的,更多的可能是你会对以往伤害过的人发自真心的忏悔。
汝今现坐如来讲堂。观只陀林。今何所在。 佛告阿难。汝今现坐如来讲堂。观只陀林。今何所在。世尊。此大重阁清净讲堂。在给孤园。今只陀林实在堂外。 佛听阿难说:‘心在内,目在面。’并不答复对或不对,只再问他:‘你现在坐在如来讲堂,你看只陀林,究竟在何处?’阿难答:‘世尊!此广大重叠楼阁,及清净不染讲堂,实在给孤独长者之园,而只陀太子之林,实在讲堂外边。’ 阿难。汝今堂中先何所见。世尊。我在堂中。先见如来。次观大众。如是外望。方瞩林园。 佛对阿难说:‘你现在讲堂中,先见到什么呢?’阿难答:‘世尊!我在讲堂中,先看见如来,再见大众,然后向外瞻望,便见到只陀林,和给孤独园。’ 阿难。汝瞩林园。因何有见。世尊。此大讲堂。户牖开豁。故我在堂得远瞻见。 佛问阿难:‘你看见只陀林和给孤独园,是怎样能看见呢?’阿难答:‘世尊!这大讲堂,门窗开通,所以我在讲堂上,便能望见外边景物。’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身在讲堂。户牖开豁。远瞩林园。亦有众生在此堂中。不见如来。见堂外者。阿难答言。世尊。在堂不见如来。能见林泉。无有是处。 佛反问阿难:‘假设就如你刚才所说的一样,身在讲堂时,窗户打开,便可以看见外边园林,但是否亦有众生,身在堂中,而没看见如来,只看见堂外之物呢?’阿难答言:‘世尊!身在堂中,没看见如来,而能看见外边之林泉,是没有这种道理的。’ 阿难。汝亦如是。 佛说:‘阿难!你亦是这样的。’你既然说心在身内,但不能看见内边,只能看见外边,岂不是同一个道理吗? 汝之心灵一切明了。若汝现前。所明了心实在身内。尔时先合了知内身。颇有众生。先见身中。后观外物。 心灵是指心为万物之灵,及心有灵知之用,佛说:‘你的心灵,如果一切都能明了,那么你现在这个明了心,实在是居在身内,应该知道身内的一切,可否有众生,先看见身中之物,然后再观看外边之物呢?’ 纵不能见心肝脾胃。爪生发长。筋转脉摇。诚合明了。如何不知。必不内知。云何知外。 你说心在内,见在外,为何心在内而不能先见心、肝、脾、胃呢?纵然看不见,那亦应该看见指甲的生、头发的长、筋络的转、脉搏的摇,你心应该明了,如何亦不知呢?既不能知内,如何反能知外呢? 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无有是处。 所以证明你所说的,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是不合道理的,是错误的。 阿难稽首而白佛言。我闻如来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实居身外。 佛给阿难一个当头棒,打破他的执著,他那‘心在内,见在外’之理论不成立,于是阿难又说:‘我听闻如来说法之音,明白我的心,实在身外。’ 所以者何。譬如灯光然于室中。是灯必能先照室内。从其室门。后及庭际。一切众生。不见身中。独见身外。亦如灯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 什么道理呢?好像灯烛在房间燃著,这灯烛便能光照室内,再从门口,照到外边庭际,一切众生,看不见身内脏腑,只能看见外面,就如灯光,居于室外,便不能照亮室内一样。 是义必明。将无所惑。同佛了义得无妄耶。 这道理一定是对的,不会再起疑惑,并和佛所说之了义一样,大概错不了吧?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