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菜手
民间菜手
我在亦庄
关注数: 57
粉丝数: 412
发帖数: 11,702
关注贴吧数: 51
北京出个灰色玛驰 北京2014.10玛驰手动低配,几处小刮痕无喷漆无维修,三万多公里,4S保养记录。换车腾指标想问问能卖多少钱。
分享视频 分享视频
菜鸟求最近北京的优惠信息。 菜鸟一枚,欲买公爵600或者挑战者300,求最近的优惠信息。
如果老瓦与李晓霞打球,比赛会很精彩吗? 老瓦很期待与李晓霞的比赛,不知道吧友们会怎么看。
科龙大战,明日在即,谁输谁赢? 今天看到消息张继科因为身体不适,没有参加抽签仪式。非常担心明天比赛的精彩程度,就像李晓霞于丁宁的比赛没有太多的看点。
李晓东教发球 锟斤拷频锟斤拷锟皆o拷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qq.com%2Fboke%2Fpage%2Fq%2F0%2Fk%2Fq01298p2sxk.html&urlrefer=62222aac869fe70c908c1e3eb7781b9a
Table tennis - Slow Motion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udou.com%2Fprograms%2Fview%2FyUu3I_6UKHA%2F%3Flvt%3D0%26resourceId%3D0_07_10_28&urlrefer=75174b03510c1039149f924b871259a6
Table tennis - WTTTC 2014 Tribute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udou.com%2Fprograms%2Fview%2FqprO_mGawmY%2F&urlrefer=cb87f0598b49917b7a8fb8d8f34be8d7
李晓东谈反手动作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qq.com%2Fpage%2Fl%2Fs%2F8%2Fl01296ki5s8.html&urlrefer=c9f206f2a11c5553b7f16544494f9931
视频: 一球练习と多球练习で锻える基本练习!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Tg1NzYyNDI4.html&urlrefer=5a486d7f163e14142daa0f007388f04c
翟羽佳VS老瓦 翟羽佳的反手太厉害了。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ideo.sina.com.cn%2Fv%2Fb%2F126784368-2165861984.html%3Frecomm%3Drelation&urlrefer=4e90fc720e87839b5d464a37e962a8e5
郗恩庭示范“抖球”(假动作) 最近遇到一位球友,球只要一出台就像视频中的抖球一样,不知球往哪里去。周围很多球友连球都碰不到,甚是苦恼。希望大神能够提供破解方法。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zY5MjcwNTc2.html&urlrefer=530ac41e87bc6837dc2893b5d63e5e86
学正手攻球,弧圈球的捷径。 自学乒乓球球半年了,这中间体会了一些东西,可能对有些人有作用,省得初学者不再跟我一样走弯路。特别是对看了教材的人可能更有用一些吧。 首先。先学正手攻球,看过视频教材的人在脑海中大多数认为攻球是拿拍子拍球,就象是拍人一巴掌一样的。带这种想法去练的话是练不好的,体现出来的现象就是球的方向拿握不住,自己都不知道球住哪里飞。球的落点不准,容易下网或出界。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推球”,你只要想着那球是推出去的就行了,既然是推,那么球拍的运行轨迹从上看去就是一条“直线”,用力的方向也是一条直线。这条直线的方向就是出球的方向了也就是从右下到左前上的一条直线。这个“推”字是最重要的,从这个字就知道要推得出力量当然首先重心要前倾一些,重心的变换也是推的方向而不是左右,这也是为什么双脚要有前后了,虽然最终的表象是重心从右脚转到左脚,但是重心不是纯粹的右到左的变换,重心的变换方向是出球的方向。用力是主要用身体的力量而不是转腰,因为转腰是没办法推的,推当然主要力量是用腿的力量了,身体包括臀部腰部肩只是绷住把右腿蹬地的力量传到手上而已。其它的很多道理都只要从这个推字就可以解决了。 手腕部分只要把球拍放成横的,手腕一定要固定,小臂和大臂的夹角在击球的过程中基本不变,肘部有运动,方向就是前面说的那条直线了。球拍的运行终点最好不要超过右眼。其实说了那么多重要的只有一个“推”抱着推的方法去练得话身体和手的其它的动作都会自然而然的做出来的。很容易的,可能一个下午就能基本运用了。如果用拍或者击打的方法去练的话可能一年都练不出来。 其次,弧圈球,等你用上述方法练会了攻球后,练弧圈就太容易了,只是引拍位置不一样而已,引拍时原来和大臂固定的小臂自然放下,其它部分完全一样(一定要一样包括拍子的角度,如果不一样的话对弧圈的质量有影响),用力大一些就可以拉出弧圈了(全身用力而不是只有手),而且速度快旋转强吃球明显,那条直线的方向朝上一些就是高吊弧圈了,朝前一些就是暴冲了。 我认为,从物理原理上可知弧圈的旋转主要是靠拍的上下运动,而速度是靠前后运动得来的,所以要想旋转强则引拍不能高。相反要想球速快则引拍要高一些。其实就是控制那条直线的斜率了,
百度球吧北京线下活动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zA1NDA3NzE2.html&urlrefer=df888776c4aa50d47b70f6b2bf5c8804
山东省乒乓球学校 李腾教练 训练技巧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gwMjQ2NDcy.html&urlrefer=12d2d48d1b6f72cd70522a772ddf1b9f
朱雨玲技术专辑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zAwNDA2MzMy.html&urlrefer=23a401ea1814e1d27a42fed7cb3b4e19
马凯旋老师到宣城乒乓球馆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I5NzU4NDk2.html&urlrefer=778e55e5ea58684a65fed11735ba9585
思动体育《挑打》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kyOTcyMDM2.html&urlrefer=91744625d3a3ce6780faa4b94e71fd99
正手拉球的发力动作 ----张晓蓬 站位 正手拉球前的基本战位姿势是左脚稍前,右脚稍后(以右手为例),一般情况下球拍置于腹前,重心在两脚之间,稍向前倾以利于起动。收腹、含胸,膝关节略有弯曲,但不要蹲下去,以保持较高的重心。 重心移动 当来球接近球网时,伴随着手臂的移动,开始进行重心移动。在重心移动时,腰部略有转动,但不要转动过大,身体有一定的倾斜,只要感到身体的重心在右脚上就可以了。在重心移到右脚后,右肩略有下沉。支撑腿略弯曲,但不能弯曲过大,以免造成重心过低发不上力。在这一环节上,业余选手容易犯的错误是过大的转动髋部,使身体重心在垂直轴上运动过多,造成拉球时的力量分散,不能有效的发挥向前的力量。比较好的做法是,重心在垂直轴上略有移动的同时,在矢状轴上要有一定的运动,使得重心有足够向后运动的距离,这有利于在发力时向前移动。如果重心移动有投铁饼的感觉那就错了。在重心移动过程中,腰部和腹部要收住,保持一定的紧张状态。重心在脚上的位置是全脚掌略靠前外侧,这样可充分发挥向左前上方蹬地的效果。 引拍 在重心移动的同时,球拍经腹前向右斜后下方移动。在这一动作中,任何多于动作都是没有用的。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经最经济的路线把球拍放在合适的位置。并且要自然。正手拉球一般的引拍位置,是在身体右侧腰部下方,大腿中段的后方一点。肩部要保持适当的紧张。不能把肩部完全打开,这样会影响拉球时的动量转递。手臂放松,前臂和上臂不要在一条线上,也就是说手臂不能完全伸直,这样容易造成僵硬。这时肘关节的夹角一般在150°~170°之间即可。 在引拍过程中,对于学习拉弧圈球的人来说,令一个致命的问题是向后拉肘,或向上抬肘,这样极大的影响拉球发力。如果有这样的毛病,必须坚决改掉。在整个引拍过程中,肘关节几乎始终与手在一条直线上。如果在前后方向上超过手的位置,那说明引拍就有问题了,其前后顺序是,前臂带动肘关节移动,不能是肘关节拉着前臂做前后运动。上臂在引拍过程中,与身体的距离要自然打开,不要夹臂,大约有一拳的距离即可。 发力 总体上说,拉球的发力是一个动量传递的过程。其传递的基本原则是,由大肌肉群向小肌肉群传递,由身体的下方向上方传递,由身体的近端向远端传递。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以右脚的外前侧向前上方蹬地开始,重心逐渐向上抬,由小腿、大腿、髋关节、腰、肩、肘、手腕、手指,最后作用于球拍击球的一瞬间。在这个过程中,髋关节要适当前顶,腰部和腹部收紧,控制住力量,使其集中。前臂和手腕在击球的一瞬间要有内收动作,手指在击球一瞬间抓紧球板。直板拉球时,要在抓紧球板的同时,注意中指顶板的动作,使力量集中作用到球板上。 板形与击球部位 现代乒乓球的拉球更讲究“打摩”结合,所以拉球的板形不必过于前倾,这样容易造成摩擦过多,球的前进力不够。常用的板形是在拉球的起始阶段。板面保持与地面垂直即可。在击球的一瞬间,伴随着手腕内收,板面略有前倾,给球一定的摩擦。摩擦与撞击同时进行。在拉加转弧圈时,摩擦多一些;拉前冲弧圈,只要能保证有适当的弧线,使球过网上台,要增加撞击的比重,使球产生足够的向前冲力;当在第一点拉时,可增加摩擦的比重;反拉时摩擦要多一些,自己发力拉时,撞击要多一些。 在击球部位上,拉下旋和一般旋转的上旋球,接触球的后中部向中上部摩擦;为了增加拉球的准确性,接触点可稍向左侧面一点,但千万不要侧面过多,形成拉侧旋球的情况。 击球点与击球时间 过去我们常强调拉球的击球点在腹前,现在看来,在实践中还有些出入,做到这一点相当困难。现在的击球点,一般在身体侧面就比较合适,但不要超过身体后方的最远点,稍前一点。从目前情况看,在这一点击球,可能更容易发挥手臂挥动的加速度,因为此时力臂最长,容易发力。 拉前冲弧圈球的击球时间在下降初期,因为高点期很难把握,时间太短,并且借力也有一定的问题。拉加转弧圈球的击球时间在下降期。这时有较长的时间摩擦,制造弧线。 再说说用力方向。总体上讲,拉球的用力方向是向前上方发力。但只记住右后下向前上发力是不够全面的。从生物力学拍摄的连续图片的运作轨迹投影来看,拉球的手臂运动轨迹是向内倾斜的半弧线。实际上是由右后下方向左前上方用力的过程。这一点从实践中优秀运动员肘部运动轨迹就可看出,它是一个由内向外再向内的小半圆形。所以在学习拉球时,切记肘部不要前后移动,影响日后提高阶段的拉球质量。 随势挥拍与还原 球离开拍后,手臂还要继续挥动一段距离,我们把这一段叫做随势挥拍。其作用是缓解手臂发力运动的惯性作用,对增加球的力量没有什么太大作用,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否则动作将不够连贯和自然,影响协调性。 有关还原的位置,要根据下一板球的击球情况来选择。如果采取单面连续拉,那么还原时的重心就要偏向右侧,以节省下一板进攻的时间;如果准备采用两面进攻,重心则宜偏向中间,可随时向两边移动。球拍置于开始时的位置——腹前。
樊振东正手快拉弧圈球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kzMDgzNzgw.html&urlrefer=c5d662c5c458d9236acee162cc2fa2f8
跟樊振东学正手侧身位发侧旋球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g5ODAzODY0.html&urlrefer=9ab62f427f3ea124a43b7840e87fa275
(转)张继科反手——鞭、棍二重性 鞭子与棍子一个是软体,一个是实体,都是武器,二者各有所长。鞭子速度快,猝不及防,打人非常疼,但缺少钝性,没有穿透力,不会造成内伤。棍子正好相反。人体真是“一台精妙的机器”,兼顾软体与实体二重性。如果打乒乓球能将这两个特性合理的运用,水平会有质的提高。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既有鞭子的速度又有棍子的钝性呢?这就是一个简单的仿生学应用。张继科反手的强大,因为他模仿、领悟的好。大臂与小臂很像双节棍,双节棍第一节是不打人的,用来向第二节传输力量。张继科将腰腿存蓄的力量先传至大臂,然后驱动小臂,此时小臂应该完全放松,才能被高速的甩起来,形成鞭打效应。重点在这里——击球瞬间,小臂肌肉立刻绷紧,软体变为实体,双节棍变成了棒球棍,兼顾速度与杀伤,做到了张弛有度(尽管我没机会采访偶像,但估计是这样)。道理很简单,如果你不放松就形成不了鞭打效应,如果你不绷紧就形成不了钝击效应,宇宙中也只有人体才能做出这一动作,我们是否充分利用了呢?无论双节棍或棒球棍,发力之源在于身体。我们业余的应该在意识上关注两点,一是注重腰腿发力。二是区分出双节棍和棒球棍转换的时机,也就是张弛有度。
台内小高调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YwMjU1ODY0.html&urlrefer=927c14151e0ce3970139b012383bd9bc
大家看看网球与乒乓球教学有什么共同点。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TE0NTM1MjE2.html&urlrefer=878d1caa623c805c3c6720d0e0a0ad7e
反手拧拉与膝盖酸痛 最近一直在练反手拧拉,已经初现端倪。不过忽然膝盖有些酸痛,希望有同样的感受的吧友介绍一下治疗的经过。
马凯旋教练教小孩儿反手拨视频 只可惜是英语,如果吧里面英语好的能给翻译一下就好了。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MzMzYxODcy.html&urlrefer=c462bb256f3431c680ebcf05e0169850
张继科集锦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udou.com%2Fprograms%2Fview%2FFDU38nFhQyk%2F&urlrefer=1ee9cf7805e2e6eebbf3afeaa6c4fdaa
大家觉得这个老外的攻球动作标准吗? 个人觉得老外的攻球非常适合业余球友练习。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Tg5MzkwOTg0.html&urlrefer=bd1f6debde8b6ec803045ab3f84be6bd
2014思动培训第一讲《发球是怎样练成的》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Y4MjQyNjI4.html&urlrefer=c3d5447d6dd8f13987af2a87aa2774db
我拉正手位下旋球的体会——屈膝与重心 【转自精英乒乓网】拉球的动作大家都知道,右脚蹬地发力,通过右脚向左脚的重心转移把力量传导到腰,再由腰把力传到至臂至手甚至手指。这些好比大路货,问谁谁知道,可是,业余选手中真正能够把球拉好的没有几个,尤其是突袭正手位的强烈下旋球,拉出好质量的加转弧圈球的不多,见到更多的是下网、接着下网。细节,细节问题,大家往往忽视了自己出问题的细节导致球的质量不高。当然,每个人出现的问题不一样,应该关注的细节也不一样。但是,有两个细节时必须要注意到的: 一是屈膝。 大家在做拉球动作的时候往往注意的是重心的由右向左的转移,而忽视了决定转移的另一个关键因素——膝部。经常可以看到双腿笔直或者膝部略微弯曲拉球的现象,这样如果拉略带下旋或者较高的下旋球的时候就够用了,但是如果碰到对手搓过来或者劈长过来的几乎与球网平行的又低又平的带有强烈旋转的下旋球的时候,需要我们将膝盖弯曲的强烈些,也就是深蹲下去,然后拉球的下降期。有的球友怎么也掌握不好脚腿腰臂得力的传导,也搞不好整个身体的协调性,不妨试着将膝盖放低,屈膝强烈些,可能对促进身体协调性的改善以及加转弧圈的质量有所裨益。 另外一个细节是重心。如前,大多数业余球又总是将注意力放在重心的左右转移上,而忽视了重心的上下以及向前的转移上。同样是较转的下旋球,如果你的重心不下移,仍保持在正常攻球的位置,拉出去的球下网的概率是很大的。这就涉及到上面讲到得屈膝。屈膝了重心也就下来了,蹬腿转腰的动作也就有了。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伴随着上面讲得屈膝,你的重心要向下移,但不是让你向后坐,而应该向前,在拉球的瞬间身体重心向前上转移,也就是向前略向上顶。 下面看看盖亭的拉加转,仔细体会一下屈膝的程度以及重心由上向下再向前上转移的过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盖亭正手加砖弧圈.gif
协调发力 像弓箭一样充满力量 【转自快乐乒乓网】 人的身体就象一张“弓”,头是弓的一端,脚是弓的另一端,手、臂、拍似箭,腰就是弓背上那个箭头所在的地方,弓弦在哪?就是那种全身协调形成的拉力。协调发力,对于业余很多球友来说,真是个难题,很多人在执著追求着,希望能尽快地改进自己的发力方式,有的研究大、小臂如何发力,有的在研究腰、髋如何发力,有的在研究脚、腿如何发力,有的在研究腕、指如何发力,更多的人在研究重心怎么加力。结果是练了手忘了腿,练了腿忘了腰,练了腰又忘了手。力是发出来了,但球还是没涨。 我最近也一直在想:如何才能把“协调发力”更加形象直观的介绍给没有良好基本功基础的朋友们呢?如何能尽快地使业余朋友掌握发力要诀呢?实践中,我尝试过很多解释方法,感觉有一种比喻可以更加便于理解“协调”和“发力”的关系。 1、发球。发球时,脚下用力蹬地,头部及上肢用力下压,也似一张弓,两端形成压力之后,就有了发球前的势能,你也能体会到了重心点一下的感觉,球的质量自然就上去了。 2、打球重心后仰。如果你有了弓的感觉,那你肯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时刻保持弓两端的拉力,不会再去后仰了。 3、引拍与还原。引拍时,把重心压到持拍同侧脚上、转腰引拍的感觉很多人都找不对,此时你就体会把弓的两端用力压缩的感觉。怎样体会用力压缩的感觉?怎样保持弓的弹性?那就要谈到腰了,腰的强度越大,你这张弓就越有力,瞬间的爆发力就越足。还原时是由弓的压缩和绷劲来完成的。 4、正手搓球。横板正手搓球是基础更是难点,搓球时,持拍同侧脚上前、膝盖微曲,上身下压,就相当于把弓的两端进行了压缩。大家都知道拉弓的时候势能不断增加,此时弓的两端距离肯定是减小的!对,就是这个感觉,此时你再搓球,就有了加力和控制的感觉了。 5、有人迷惑拉球是手腕如何动。腕子动感觉不是主动用腕子做出来的,而是全身那张弓发力甩臂时自然带出来的,如果你把注意力放到怎么去用腕上,那肯定是全身不协调,出来的球质量极差。因为拉球时全身都在参与发力,弓强箭会更强,臂腕经常会被甩得过大,如果甩腕的幅度过大,就会失去对球的控制,导致出球不稳定,很多人拉球不好,都是对力的控制不稳定造成的,因此对臂和腕的摆动幅度要做有意的控制,使其不能动得过大。结论:与其说是“手腕要加力”,不如说是“对手腕加力控制”更确切一些。 6、肘的运动。许多人对肘的控制很差,也在这张弓的控制问题上,肘就是弓弦上搭箭的地方,如果这个点你拉不住,你的箭肯定是乱放的。正反手攻球,多体会这样的感觉,你就知道肘该放在哪了,自然就不会随意架肘了。 7。拉球。具备了上述基础,你的拉球就是随心所欲了,想让球转就把弓拉得大点,前提是:你这张弓要有足够的弹性,并不是弯下腰就等于把弓拉满了,没有弹性弓会折的,呵。想让球快,就让弓快速向前弹,你也就会有了重心迎前的感觉了。 8、为什么要提“弓弦”?弓弦就是那股绷劲,如果没有一张弦绷着,那你的弓肯定是乱弹的,弹过了稳定性就没了,这个大家应该明白其重要性了! 你想体会“协调发力”的感觉吗?那你就去找弓的感觉吧,弓是什么感觉?就是两端有弹性地压缩和伸展,当你全身这一张弓的弹性不断增大的时候,也是你发力渐趋协调的时候,你离成功不远了!只要坚持多体会,必定受益无穷!
我听到了专业与业余的区别。 我看到了两个人体型差距的悬殊,但是从击球声音可以判断出双方击球力量的差距。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AxMTE2NzMy.html&urlrefer=d02569f14a39b398e00294efe3893d88
台内球处理之搓,劈,挑,拧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UzODc0MzQw.html&urlrefer=8b9be779c53779429c3e720195f25af5
新年球感——我们在矛盾中进阶 【转自博乒网】不给对方机会的关键是搓好球,但搓好了对方仍能主动处理出高质量的球,是高手! 所以,搓好球,但同时又要在在对搓中你能主动抢上手攻出高质量的球才是正解。 给我们的体悟是,你既要拥有盾,又要拥有矛,我们只能在矛盾中掌握技术,不可偏废,提高水平。 以上感悟,是在新年打球中形成的。先与一般球手打,搓好了就行,他攻不上或攻不出质量,如此便轻易掌控了胜败,但这并不足以衡量水平标志。所谓人外有人,接下来与一般高手打,我了个去,搓得很好,一般人都甭想先下手为强,但对方一板台内拧冲,球便了无踪影。。 这就是矛和盾。控攻防三位一体,哪条防线薄弱都足以击垮你你哪项技能的突出。
业余相持能力的水平评分 【转自博乒网】 那些站着不动打球的爱好者忽略不计 相持能力是一面观察你有多少行为符合乒乓球运动规律的镜子。 在相持中: 1.在大多数时间里能保持含胸收腹,重心前倾得6分。 2.看到来球起脚移动,大多数情况下并能把重心压到脚得6分。 3.大多数情况下能做到由脚到手的发力过程得4分。 4.发力到78成身体也不走型的得3分。 5.在56个回合中每次击球还能保持松沉肩臂的得5分。 6.每次击完球没有等球习惯并能把手回来的得2分。 7.每次击完球没有等球习惯并通过碎步或小跳步重心还原得8分。 高分比低分较难做到,如果你相持能力不好,在上面肯定能找到原因的。 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你在打球时身上就像装了个发动机 突。。突。。突。。。。。。。。。 郑重申明:会写的十有八成是做不到的,会做的在那里 嘿。。嘿。。嘿。。。。。。。。。
关于蹬转的小秘密:你只知其中的一半,我来告诉你 【转自博乒网】你会经常看到这样的说法:(以右手持拍为例)来球时,先转腰引拍,后右脚蹬地转腰挥拍。。。看到这里,你发现问题了么?是不是感觉有某种东西被隐藏了或者被忽略了?没错,社会讲究和谐,打球也要求和谐。你右脚能蹬地转腰挥拍,为啥不让我左脚也蹬地转腰引拍呢?腰在人的身体中部,引拍时怎么转腰,凌空转腰么?最好别这样。你应该,左脚轻轻蹬地(或者说点地),给腰一个起始动力,然后再转腰引拍。有些人引拍时不会转腰,但如果你引拍前能够左脚蹬一下地,接下来,你想不转腰都不行。如果你引拍时左脚能够蹬地转腰了,那么你挥拍时右脚的蹬地转腰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左脚蹬地转腰引拍、右脚蹬地转腰挥拍,多么和谐的画面啊,哈哈!所以,我要告诉你的小秘密就是:左脚蹬地转腰引拍,右脚蹬地转腰挥拍。
打球实战小技巧 (转) 1、 练习基本功球时,一定要有节奏,对方过来的球,回击时要以基本相同的速度回击,双方才能有节奏的练下去,而且不累,这样才能提高手感。 2、 身体中心一定要低,这样打球才稳。 3、 重心由右脚移到左脚时,右脚蹬地不要使身体有窜高的动作,应该感觉重心是平行移动。 4、 击球时,手臂必须放松,有用腰转动打球的感觉。 5 、打球要有击打(快攻)的感觉,不是摩擦。 6、 腰部要放松,不要紧张,否则看起来是直着腰板打球。其实,整个打球过程中,只有击球的瞬间是紧张的。 7、 反手位侧身时,身体更要低,才能打的准。
松平健太的侧切 有多少吧友能有如此手感。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56.com%2Fu37%2Fv_MTA0MzAyMTE0.html%23fromoutpvid%3DMTA0MzAyMTE0&urlrefer=71ccac5195f88a5256e546b7c34699d3
[慢动作].[弧圈与弹打弧圈].瓦尔德内尔VS波尔片断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udou.com%2Flistplay%2FK5eM1aTtl2E%2FvAKZ3VzdSs4.html&urlrefer=ef166ce5ab35a2ebb8c08f76ccc15f3c
樊振东精彩的2013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udou.com%2Fprograms%2Fview%2FUlWP_xXAeuY%2F&urlrefer=5a3c6de2398fe14208c0a5bf14f5964b
Fan Zhendongs Technique Analysis 樊振东必杀技 !!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udou.com%2Fprograms%2Fview%2FE3WJFpU9Jw8%2F&urlrefer=3f5862e92562efa49747440879d80356
【转】正手高吊弧圈球的接法 接好此类球的要点有二:一是节奏,在高速对抗中,习惯于攻球和前冲球,高吊球的节奏一下子慢了下来,习惯于用原有节奏接球,一定是快半拍,如果等反应过来再做准备动作去接球,对于高吊弧圈球的轨迹,你一定会慢半拍。不管是直拍吸球还是横拍快拨,首要是放慢节奏,找准落点,因此把握节奏很重要。二是击球点,业余球员接高吊球经常会接空。因为其轨迹飘忽不定,就象足球中任意球,有香蕉球,突然下坠的球,左右飘忽的球。因此一般应该击球的上升期,刚跳起就击打,不需发力,微微压住板子,轻轻一快速拨带,但接球过早球也会下网,过迟又会冒高。业余球员接此类球总想发力,一板子拍死,这是不对的。其结果是点都找不到。因此,节奏和击球点把握的洽到好处,才能接好些类球。 还有一种先进的接法是退后半步,反拉球的下降期。可以欣赏一下国家队许昕的比赛录像。目前许昕对付高吊球,甚至前冲球都是直接反拉。但这要有相当水平的预判能力,不是我们业余球员所能掌握的。但对付高吊球,因其速度慢,我们完全有时间后退半腿,完全拉球的准备动作,进行反拉。不管是接上升期还是接下降期,都要经常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训练,养成习惯,形成条件反射,这样运用到比赛中去,就会得心应手。
这种发球威胁大吗?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AwNTkwNDQw.html&urlrefer=c1761e87aa2ab8576ab82bf8bc474a85
马龙绝技 - 切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udou.com%2Fprograms%2Fview%2FdSFkAghkgCQ%2F&urlrefer=5ff1167a39a4b572bedb5dcbee193cfc
思动体育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A3MjA1ODQ0.html&urlrefer=ec06a602a870053c7cfe385f68c448af
学正手攻球,弧圈球的捷径。 自学乒乓球球半年了,这中间体会了一些东西,可能对有些人有作用,省得初学者不再跟我一样走弯路。特别是对看了教材的人可能更有用一些吧。 首先。先学正手攻球,看过视频教材的人在脑海中大多数认为攻球是拿拍子拍球,就象是拍人一巴掌一样的。带这种想法去练的话是练不好的,体现出来的现象就是球的方向拿握不住,自己都不知道球住哪里飞。球的落点不准,容易下网或出界。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推球”,你只要想着那球是推出去的就行了,既然是推,那么球拍的运行轨迹从上看去就是一条“直线”,用力的方向也是一条直线。这条直线的方向就是出球的方向了也就是从右下到左前上的一条直线。这个“推”字是最重要的,从这个字就知道要推得出力量当然首先重心要前倾一些,重心的变换也是推的方向而不是左右,这也是为什么双脚要有前后了,虽然最终的表象是重心从右脚转到左脚,但是重心不是纯粹的右到左的变换,重心的变换方向是出球的方向。用力是主要用身体的力量而不是转腰,因为转腰是没办法推的,推当然主要力量是用腿的力量了,身体包括臀部腰部肩只是绷住把右腿蹬地的力量传到手上而已。其它的很多道理都只要从这个推字就可以解决了。 手腕部分只要把球拍放成横的,手腕一定要固定,小臂和大臂的夹角在击球的过程中基本不变,肘部有运动,方向就是前面说的那条直线了。球拍的运行终点最好不要超过右眼。其实说了那么多重要的只有一个“推”抱着推的方法去练得话身体和手的其它的动作都会自然而然的做出来的。很容易的,可能一个下午就能基本运用了。如果用拍或者击打的方法去练的话可能一年都练不出来。 其次,弧圈球,等你用上述方法练会了攻球后,练弧圈就太容易了,只是引拍位置不一样而已,引拍时原来和大臂固定的小臂自然放下,其它部分完全一样(一定要一样包括拍子的角度,如果不一样的话对弧圈的质量有影响),用力大一些就可以拉出弧圈了(全身用力而不是只有手),而且速度快旋转强吃球明显,那条直线的方向朝上一些就是高吊弧圈了,朝前一些就是暴冲了。 我认为,从物理原理上可知弧圈的旋转主要是靠拍的上下运动,而速度是靠前后运动得来的,所以要想旋转强则引拍不能高。相反要想球速快则引拍要高一些。其实就是控制那条直线的斜率了,
发球之四字真经:引、甩、抖、紧 【转自精英乒乓网】发球的练习,到底有没有什么套路可循呢?可能各人的体会有所差异,下面我就讲讲我自己的练习体验。 为了便于记忆,我个人总结为四个字:引、甩、抖、紧。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也可以把这四个字当作动作的顺序。 首先说“引”。 这就是前面帖子中讲的“引拍”。 目的是为了确保击球距离。 这里再次强调一下:引拍是“放松”的。 再说“甩”。 这是指引拍之后开始挥拍,目的是为了确保球拍触球前的速度或说摆速。 前面帖子我就说过,这一点对于增强发球速度,尤其是长球,作用很明显。 再说“抖”。 这是指手腕的动作。 在确保球拍摆速的前提下,手腕的动作就承担了力量传递的重要作用。 比如发下旋球,手腕往下抖或者作“U”字形抖动,上旋球就往上抖动,侧旋球就往左或往右抖动。 发球的手腕爆发力很重要,而爆发力的前提是触球前手腕是放松的。 手腕的动作是高级动作,除了爆发力体现在旋转中的作用之外,还是迷惑对手、增强欺骗性的重要手段。 关于这一点,大家去看看老瓦发球时千变万化的手腕动作,就会有更形象的认识。 不过我建议业余打球的朋友还是重视发挥好手腕的力量传递作用,在掌握好手腕发力的基础上,再去练习那些花架子。 最后说一下“紧”。 前期的速度和力量最终要通过手指来传递。 所以,在击球瞬间或说摩擦球的一瞬间,手指有一个突然收紧的动作。 而这个“紧”,是力量传递的最后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当然,前提是手指此前是放松的,否则就无从谈“紧”了。 最后强调一下:引、甩、抖、紧,是有“先后”关系的动作顺序。 注意,千万别把这个顺序弄乱了。 试想,开始引拍时你的手指就是死死顶住球拍,等到触球那一瞬间,手指的作用何从体现? 好了,关于发球练习套路就讲这么多,希望大家在练习过程中多多体会这个动作的顺序。
如何接发球? 【转自博乒网】万事开头难,乒乓球比赛中每一分的争夺都是由发球、接发球开始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发球的人绞尽脑汁要用好这宝贵的机会,接发球的人更要想尽一切办法来破坏发球方的抢攻,从而将对抗带入自己理想中的相持球,进而由被动转主动,也就是所谓的防守反击。可以这样说,谁能够处理50%以上的接发球,就等于基本控制住了比赛的节奏,为自己的技术发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相反,若是接发球环节出现问题,不仅会让对手轻易得分、士气高涨,更将给自己的发抢造成巨大压力,波及其它各技术环节的发挥。如果关键时刻被对手拿到发球权,接发球差者必然如临深渊。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接不好发球,往往招致整个战局的被动。 如何接好对方的发球及至化被动为主动?每一位选手都有自己的高招,不过有些要素却是规律性的。提高判断力 离开准确的判断,好的接发球就无从谈起,把强下旋球当作不转球去推,或是把侧上旋球当作侧下旋球来搓,即使手上的控制力和感觉再好,也很难不给对方造成上手机会,这种对旋转的误判是最常见的问题。要看清球的旋转,可以注意对手发球的动作差异,比如发强下旋球时摩擦多而发不转球时撞击多,或是看球拍触球部位的不同。如果看不清动作,还可以分辨来球的运行轨迹:下旋球第二跳较慢,不转球比较匀速,上旋球快而“拱”,侧旋球有侧拐。对旋转“定性”之后,还要“定量”——对方发的是下旋,但旋转有多强?估计不足虽是搓接也有可能下网,反之虽接上台也可能给对手机会。通常专业选手判断对方的发球,是看对方摩擦球的一瞬间的用力方向,这是最真实、最有效的。但千万不要被对方出球前、后的假动作所蒙蔽,必须要盯住他(她)。举个例子,他发高抛球时你的眼睛不要跟着他上去,而要看他的出球点,这样看得更真实。 说了这许多,其实真正判断的过程很短,判断来球与做出接发球动作的界限也并非泾渭分明。若是刻意地死盯来球想上这么一想,就再难有足够时间做动作了,往往需要在判断出来球落点的同时就开始移位,以便在最佳的时机接发球。移位与判断旋转同步,并用余光观察对手,这样才能尽可能提高实战中接发球的准确率。变中求主动 接发球的技术如今已多种多样,如搓、挑、撇、拧、滑、摆、劈、冲等,但无论如何细分,都可以归总为三类: I 控制性接发球,分别是搓和摆,多为中国选手所采用,主要是为下一板上手制造机会,但需要很好的手感; II 破坏性接发球,分别是撇、拧、滑、劈,意在制造节奏变化,降低对方第一板的上手质量,力争形成相持,是欧洲选手的惯用套路,因为他们中远台实力较强且力量足; III 主动性接发球,分别是挑和冲,其威胁最大,但风险也同样大,适用于直板选手和正手比较好的选手,韩国选手广泛采用,主要是由于他们多半正手突出、上手积极。 变化是必要的,但盲目的变化是必须避免的。只有与自己的特点相结合,才有利于下一板球的衔接。所以,在练习这些技术的时候,还要因人而异——对于中远台和相持能力强的选手,多练些撇、拧、滑、劈等;对于手感好、上手较快的选手要加强对摆短的练习,这样就体现出他(她)自身的优势,也弥补了这些选手力量上的不足。正所谓,变中不乱,在变化中寻求主动。接发球后的衔接 随着无遮挡发球规则的实行,发球的质量有所下降,接发球的威胁加大,因而以往发球方单靠正手上手的难度增大,要想打出有威胁的发抢来,就必须正手和反手两面都能上手,甚至都能得分。如此一来,迫使现在的发抢方对发球的落点控制得更为严密,对全台的保护面也明显加大,最终反过来给接发球方提出了新的课题。 对此,蔡振华总教练提出了一个新观点——接发球的“一体化”。也就是接发球以及下一板的衔接要融为一体,才算是一套完整的接发球技术组合,接发球本身和下一板的衔接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不能称之为好的接发球,这就需要在练习中着重强化接发球的落点变化和防守转攻意识。在防守时,要求队员要有主动变线、大胆变线的意识,连续相持过程中不断地寻找对方空档,力争转变为相持,形成防守反击,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该出手时就出手 判断准确了,变化增加了,对方还是能够抢先上手?如此情形看起来令人无所适从,其实是触及到了更深层的问题——果断。第14届亚运会男团决赛中,在决胜局领先时,孔令辉接发球连续两次变线到柳承敏的正手位直接得分,孔令辉之所以敢如此,正是因为柳承敏表现得不够冷静,关键时刻拼命想侧身用正手的意图暴露无遗,如果这时孔令辉求稳,把球接到柳承敏的反手位任由其侧身,那情况很可能就会大不一样了。这一事例说明,比赛中谁能敏锐地抓住对方心理,果断变化,他就更容易赢得主动。这就是接发球时果断与否的体现,也就是乒乓球里的“算”。又如03巴黎世乒赛男单半决赛,孔令辉VS施拉格这场球,第七局落后的孔令辉在追回两个赛点后,以13比12领先拿到发球权,处于有利局面,由于他侧身位上手的欲望太强,没有保护好正手位,被施拉格果断地挑了正手直线,这种关键时刻施拉格的挑打无疑具有相当的风险,只要手腕动作稍有变形就会导致失误,但施拉格不仅动作没有变形,而且挑得非常坚决,令孔令辉被挑打时基本没什么反应。 以上两个事例充分反应了一个事实,即越是到关键时刻,发球方的上手意识就越强,对侧身正手抢攻的使用率会相应加大,这是因为关键时刻正手抢攻很可能一板得分。因此,日常练习中就需注重接发球的果断,要把握好稳中有凶、凶中有稳的关系。当然,果断不是蛮干,真正的果断是智慧的果断,更是实力的果断,需要选手平时加强对进攻性接发球的练习,掌握更多的接发球方法,这样到关键时刻才不会“虚”,才能做到出奇制胜。
大小臂在正手拉球中的最佳运动模式 【转自博乒网】大小臂在正手拉球中的最佳运动模式:在腰转动下,使大臂获得惯性向来球方向运动(而不是由肩关节主动发力).定肘后大臂自然制动,小臂获得惯性后加速运动击球!可大部分业余选手由于预判不准,抢位不及时,肩关节没放松、僵硬。造成慌忙出手,自然用大臂主动发力击球。造成肩伤大有人在。解决的办法用多球先打定点,最主要的是放松肩关节,让大小臂在惯性中运动击球(这样合理的大小臂运动模式绝不会有肩伤和网球肘发生。)这样可确保拉球动作谐调有力。动力定型后再打多点和不定点球。当然在近台对付较快的前冲,要用快带来回球,这时肩一定要主动发力,不然会来不及回球了。
一个老外自己抛球自己练习 很好的视频啊,学习有参照了 。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udou.com%2Fprograms%2Fview%2F-FV6pETgzAE%2F%3FresourceId%3D111279903_06_02_99&urlrefer=e573383b0eb2dff43e8d962b682e47e9
视频: 2013德国乒乓球公开赛 樊振东 VS Apolonia Tiago 比赛非常精彩,樊振东杀高球的能力还是不错的。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M2OTY2NTc2.html&urlrefer=5b4f0a277c458b5708e7737ae85e63d5
马凯旋老师指点业余球友的视频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Tc4NDUxMzM2.html&urlrefer=bb53392a54f53276cce9dd6d940ebdb1
马凯旋老师指点业余球友的视频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Tc4NDUxMzM2.html&urlrefer=bb53392a54f53276cce9dd6d940ebdb1
视频: 乒乓球最美的瞬间!精彩对峙诠释小球魅力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DczMDcyMjE2.html&urlrefer=1e056eeaa0adfe560753497d05e21ddb
使发球更旋的10个要素 【转自快乐乒乓网】 1、引拍 这是一个很多人忽略的问题,我看过很多人发球引拍的距离小的可怜。这就像打拳一样,你把拳先伸到别人身前10厘米处,再直接出拳用尽全力打他,估计他连痛的感觉都没有,但是你如果把拳头先后引,再一次打过去,那力量可能会大上几十倍,发球时的引拍是一样的道理。 2、暴发力 [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我就不作太多强调] 3、腰与手的结合 这也是很多人忽略的,很多人知道拉弧圈时要用腰才有力,可是发球时却没想这个问题,没有侧身动作,腰几乎不动,单纯靠手腕力量是肯定不够的。 4、磨擦 磨擦肯定是发下旋的重中之重,我把发球时好的磨擦称为“非常实的薄磨擦”,但是很多人不明白,其实用另一句话来讲就是球吃得很深,磨擦很充分,当你感觉你用了很大的力量,但球却不是很快的被打出去,而是在球拍上有一个滞留时间,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做到了非常实的薄磨擦! 5、拍型 这个不用讲太多,基本上大家都明白,发下旋时拍型一般是比较平的,这样才减少击打增加磨擦。 6、触球点 触球点讲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球在球拍上的触球点,另一个是拍子击球上的哪一个部位。当你挥出拍时,拍头是最有力量,而且发下旋拍是平着挥过去的,球拍的最左边,也就是离球近的那一端是磨擦空间最大的,所以和起来后,在拍上的最佳触球点是,球拍的左上端(你把球拍拿手里,拍面朝自己)。而球拍磨擦球上面的最佳部位,当然是球的底部了! 7、触球时机 想要球最转,除了你自己发得转,还要考虑球在台上运行时的旋转损耗最少,所以你要选一个合适的触球时机以让球在台上跳得比较低平,这样就有三个好处,一是球在运行时的损耗减少,二是跳得低平那球速相对就会加快,更有攻击性,三是球低平对方下网的概率就会增加! 8、手指发力 这是很多人忽略的,也是前国家队教练陆元盛比较强调的,所谓手指发力指的就是直接接触拍面的几个手指在发球时要发力顶住,如果手指不发力,那即使你用尽全身的力量球也不会转,因为力量根本不能集中。这也是平时大家说的,有些人发转不转球动作完全一样,只靠手指来调节,他手指不发力就是不转球,手指发力就转。 9、合力 也就是抛球后,球下落时有一个向下的重力,但是你的目标是要把球往前发的,所以你要把向下的力变成向前的力,也就是你发力时要掌握好方向,与这个向下的力合上,产生一个更大的向前的力。所以很多人发球都用半高抛而不用低抛[不好意思,这个合力我自己在打球时有体会,但是在这里用文字又不太会描述]。 10、一块粘性好的胶皮 粘性的胶皮的好处我想不用我讲大家都清楚。 还有就是如果你铁了心要对方吃下旋的话,不要把球发到对方反手位,而是发到中路,这也有二个好处:一是发到对方反手位是一条斜线,你肯定有磨擦到一点点球的侧部,这样下旋的力就不够集中,白白浪费一点力量到侧旋上了,而那点侧旋一点威胁都没有,而发到中路基本上就能够磨擦到球的底部了;二是发到对方中路对方搓球会比较别扭。 当然如果你只会发下旋是没用的,发球必须要变化。这里我只是告诉发下旋的方法,而不是跟你说比赛要一昧的发得转!
我的两个小队员训练视频与大家分享 【转自博乒网】视频中的小朋友动作非常流畅,非常值得业余球友们学习借鉴。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A4MTE1NDQ4.html&urlrefer=7a0bff0b5e02523697cc4cdee66128a8
拉弧圈球中吃球的方法 【转自快乐乒乓网】最近一直在练习弧圈球,有时候感觉乒乓球拍能够“吃住球”的话,拉出的弧圈球质量就比较高,所以在拉弧圈球的过程中,吃球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今天博乒乓kwong的一篇文章,方便大家查阅! 吃球, 就是球在拍上的停留时间, 停留的时候, 可以对球作出加速及控制, 业余一般是停留时间太短而无法完成前进的加速和旋转的加速及对弧线作出控制. 1.器材 以前一直用一些高弹的拍及一些高弹的胶皮, 由于吃球的时间太短, 摩擦的感觉太薄弱, 对吃球没有什么感受, 后来转用一些中庸的拍及胶皮, 才能体会一点点什么是吃球. 2.挥拍速度 对于来球上旋, 大家都不会有什么吃不住球的感觉, 但来球是下旋时, 如果挥拍向上的速度低于旋转, 便无法吃得住球, 国手对着削球手时, 也会出现吃不住球的情况, 所以, 对下旋来球, 挥拍速度是不能低于旋转的. 3.拍形 对于极强的下旋来球, 国手也要仰着拍去拉, 当然, 这样的“托”球, 挥拍速度低于旋转, 停拍时间不会很长, 弧线不会好, 是不可以发太大的力量, 否则容易失误. 4.加速度 要延长吃球时间, 最有效的办法是在摩擦的过程中, 不断向着球施压, 将一个乒乓球放在台上, 用拍去摩擦它, 乒乓球是边摩边跑, 为了继续摩擦, 你得追着乒乓球来摩, 如果应用在拉球上, 你得在摩擦的时候, 拍继续向前方加速, 有人以为用爆发力便能做到加速, 殊不知他的爆发力只在挥拍的初段, 中段以后已经无以为继, 反而在减速中击球.个人理解,这一点就是我们平常讲的收小臂。 5.先打后摩 先打后摩只是一种抽象的概念. 拉球时, 引拍一般是低于来球的, 挥拍也是向前上, 也是有摩的成分, 后摩也不是真的, 所有摩擦都有击打成分. 那为什么还有先打后摩的概念? 原来球要先陷入胶皮, 才可以更有效的摩擦, 所以在拉球的初段, 最好加大打的成分, 到了中末段, 收前臂的力量发挥出来, 摩的成分才加大. 业余球友在练习弧圈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吃球方法的掌握,在基础动作比较固定的前提下,吃球方法会决定您拉出的弧圈球的质量,所以要加强练习和体会!
正手拉球到底是迎前还是向左 【转自博乒网】说个事情,我现在的教练是个年轻的小伙,北体大出来的。水平如何我评价不出来,但是他正手拉球是真够重的,尤其是侧身直线,又快又钻,还很简约的动作,让我身上汗毛都竖起来了。 他提出的一个理论,和我以前理解的很不同,说出来和大家探讨一下。 他说,正手的拉球,其实是向左,而不能强调向前。视频上看的运动员拉球,观众看来感觉向前很多,其实运动员是向左,才能合上身体的转体力量,才能理解左脚在拉球后的踩地。如果简单把迎前理解为向前,则动作容易散架,影响还原,收小臂过度,侧转过多。如果我向左,别人看来是向前的。 从效果上看,在他指导下,我和另外一个同事的拉球质量提高了很多,尤其是侧身拉,球确实重和稳了,发力感觉很紧凑和轻松,连续也上来了。而我原来的拉球,容易出现侧转的问题。他告诉我,就是因为我片面理解了迎前,收小臂不当,过早摩擦球侧面。 我原来的教练,是老直板颗粒快攻打法,她就给我强调迎前,攻球向前挥臂。 正手的拉球向左,反手拉球向右,其实挺好发力的。大家可以试试。
不走寻常路 乒乓球业余选手的“葵花宝典” 【转自快乐乒乓网】打球已有五年了,也练就了一手乒乓球技术,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有以下体会和大家分享,不要再走我的弯路: (1)在你的正反手弧圈球动作未定型以前,远离长胶选手,否则你会不知道什么动作是对的。 (2)发球最好采用半高抛或高抛,杀伤力极大!象鲍罗斯那样的高抛发球即便是王楠这样的高手也只是猛搓一板,经常出台,业余男选手正手的力量必竟比鲍罗斯大,而且拉你哪边,拉高调还是前冲,只要一出台,都由对方说了算,极其被动! (3)只要你不是正胶选手,回球质量不高时,一定要学会退台,否则碰到如“铁板烧”式的暴冲打磨,三板之内你必死无疑。奥运会张依宁碰到金香美的凶猛“敲击”还要比正常情况下退后半步,何况我们呢! (4)皮子一定要经常换,特别是反胶选手,否则打磨效果将大打折扣。 (5)不要老是讨论大臂带小臂还是小臂带大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板型才是第一位的,板型错了,一切都是零! (6)参加比赛要有一个平常心,打比赛是为了高兴,认识更多的朋友,打的再好,你也是参加不了2008北京残奥会了。这样想了,比赛时什么奇迹都会出现的。 (7)观看电视比赛多观赏女子比赛,和业余水平接近,男子比赛如格林卡那样的反手弧圈板型你是学不来的。 (8)打球不要老是朝三暮四,朝秦暮楚,横改直,直改横,直拍横打,要知道直板反手推练好了同样有非常大的杀伤力,如蒋成龙的反手,就是马林不是也部分时间在用反手推吗。
发球靠骗不靠转 【转自精英乒乓网】业余球友发球追求快和转,尤其是转,对于不熟悉的对手通常可以直接得分。一旦熟了,发球的优势就没了。这类发球好比武夫,靠力大势沉,球的速度和旋转在出手前就暴露的一览无余,高手采取相应的对策很容易就接过去。 专业追求的是骗,用同一动作发出不同的旋转,旋转与动作反差巨大,靠的是蒙蔽和心理战,即使王皓张继科这样天天在一起打球,也时常接不好对方发球。 因此,业余球友今后练习发球一定要转变观念,不要咬牙跺脚,使出全身的力气奋力去摩擦。必须要掌握几套发球的动作,每一套动作都能用同一姿势发出下旋和不转即可,幅度越小、动作越小相似性越强,欺骗性越强。 实战中,先以弱下旋短球开路,如果对方推球下网,你猜猜他下一个球会怎么接?99%的情况他会轻搓。(如果他轻搓成功,下一个球依然会采用同样的手法接球)你再以不转球回应,他即使不出界也会冒高。关键在于你的欺骗手段是否高超。 这里我向大家推荐一个人,新加坡的高宁,人长的比较憨厚,尽管远不及马龙张继科他们出名,但人家毕竟也是世界排名前20。他的发球很不错,属于相似性强、旋转差异大的类型,大家可以参考模仿一下。张继科的逆旋转不太好学,尤其是下旋、上旋容易暴露。 所谓“兵者,诡道也”在发球方面,要向智者方向发展,放弃武夫的作风。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