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者斗恶狗✨ fengrrari
关注数: 18 粉丝数: 82 发帖数: 4,701 关注贴吧数: 21
老实说,我觉得野炊的大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游戏性 荒野之息这游戏主要的玩点是探索与解谜 狭义上来说,探索是指地图的探索,解谜则是指神庙,谜宫。 如果把视野放开拓一点,探索也可以指讨伐怪物营地时特殊的操作技巧的探索,解谜同理。 开放性与可探索性天生就是一对的,主动地去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以及其中一些道具的令人拍案惊奇的使用方式),这就是荒野之息的魅力。 在海拉尔的世界里,你可以尝试各种可能性 你可以尝试搭个翘翘板把猪布林弹上天让它摔死 你可以利用莫力布林没武器时扔猪布林的特性,诱导它把猪布林扔下悬崖 你可以利用时停,让巨石带着猪布林一起上天 你可以用控制一个大铁球对着猪布林的脑门,来一场华丽的天降正义 你可以带着万圣节面具,叫上几只猪布林,围在一起,用盾反炸弹,给他们献上一场炫丽的焰火表演 你也可以控制自然之力,引导天罚之雷制裁它们。 …… 不过,你所做的一切,都同时带着一个功利的目的,消灭它们。 但是到了大师模式,因为怪物等级提升,怪物血量增加了,有些套路杀不死它们了。又因为怪物的攻击力提升,还容易被反杀。普通难度下,被小怪打了伤不了多少血,但是在大师模式下,你想用骚操作,结果动不动触发小公主、精灵特效,会很影响观赏性的。普通模式下,你可以为所欲为,大师模式下,面对着几只黄金怪带领一堆白银怪开会,你会发现,你所能使用的套路太少了,炸弹箭能帮你解决一切烦恼。 总之,我想说的是,在大师模式下,玩家能选择的游玩方式被限制了,至少肯定不如普通模式下的选择多。 所以,重申一下,强烈不推荐新手直接开始大师模式。 最后,这还是一个游戏心得交流贴,欢迎分享各种花式虐杀猪布林的方式。现在套路太单一了,要么无限背刺,要么用炸弹箭。 另外,还有个很冷门的问题,怪物使用扇子吹出来的风会不会影响到其它怪物,我刚才在想能不能让猪布林把自己的同胞吹下河、悬崖。
榛子牢狱开始众筹了,有没有小伙伴来资持一波 一款Zelda-like的像素冒险游戏,有种缩小帽的即视感。众筹资金达到11万美元时,将提供NS版本——心机婊,看开发商的描述,这游戏立项时就是奔着全平台去的,达不到目标一点也不妨碍它登陆NS/PS4。大概达到目标能让NS版更早登陆吧。(屁,游戏引擎是Unity,跨平台并不是什么难事。PC平台做好手柄支持,再做点适配的小工作,就差不多了) 至于有没有中文。。。按众筹说明,筹到8.5万美元时有西班牙、法国、德国、意呆利、葡萄牙这些国家的语言,似乎没中文什么事。 希望能有热心网友谜之声这样的大神与官方协作,那有官中就不是梦了。 下面稍微翻译一下众筹的各个档位: 5美元: 纯支持,会出现在特别感谢名单中 15美元: 数字版一份,任选一平台(Windows/Linux/Mac,以及NS/PS4——如果成功解锁的话),游戏说明手册电子版一份(想都不用想没中文),特别感谢名单 20美元:15美元档的所有+OST 40美元: 除了上述内容外,额外一份数字版,艺术设定集,游戏Beta测试资格 60美元: 40美元档的所有+更早的测试资格+ sheet music(不知道啥玩意儿)。 100美元:任选平台的实体版,限量版,实体版手册,寄送全球。以及上面的那些。感谢名单的级别更高了。 接下来的土豪档就不翻译了, 关于实体版的额外说明,实体版以后也会出,PS4版30美元, NS版40美元(坑爹呢,不过说明了人家早就有全平台的打算了) 还有个50美元档暂时没开放,这个档需要请愿人数达到1000人才开放,单独一份实体版,限定版封面。 为什么要足够的请愿才开放,解释是量少了赚不到钱,50美元的意义不是支持他们而是要他们提供服务。 还有一点,如果想玩这游戏,现在支持众筹比较划算,游戏发行价是20-25美元,众筹15美元就行了。
说起4K,大家对4K的要求是什么样子的? 前些天买了张2080,终于能好好享受下4K了。然后并没有,用巫师3试了下,特效全最高,4K分辨率下连60帧都上不了。稳在四五十帧的样子,跟1080Ti的水平差不多。 好在不是画质党,对这个结果倒也无所谓,一是主机平台30帧是家常便饭,二是我自己的显示器并不是4K的,还有担心我那台祖传PC的散热问题,2K分辨率开最高特效,我挺知足的。倒是有些吃惊,因为4K的性能要求比想像中的要高,因为成天看PS4 Pro和天蝎党说什么4K,以为在性能超天蝎的PC平台,达成4K的要求很随意。 那么问题来了,大家期待的4K画面是什么样子的?降特效60帧,画质优先30帧以上,还是画质中等、帧数30、分辨率4K就行? 惯例扯些别的乱七八糟的东西,点评下2080,关于这个,我只想说,竟然信了“显卡隔代换”的邪。为什么这么说,只因为后悔错过了性价比最高的10系显卡(当然,是矿工潮之前的10系),当时9系卡用的好好的,对10系卡的面世只是“哦,知道了”的态度,再然后,显卡价格上天了。。。到了RTX系列,大家才意识到摩尔定律早失效了,20系显卡性能没太大提升,倒是价格提升巨大。高出来的价格是为了新技术买单,怎么说呢,首批用户惯例只是付费的小白鼠而已,现在只是光线追踪发展的初期,目前支持的游戏并不多,显卡的技术实现方面,也因为技术刚起步,浪费了不少性能。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谁也说不好,10系卡的用户,建议继续等,下一代也许就会好了。
本不客观玩家挑下某客观人士的刺吧 老实说,既然那货已经删视频了,本不该再引入垃圾的 但是,他不是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以后怕是还有别的客观人士引用他的观点、数据来黑 为了提前打下预防针,当然,也是因为有些话不说憋着难受,顺便还因为今天比较闲 以下内容仅凭草草过完一遍视频的记忆,如有偏差或遗漏,来顺着网线过来咬我啊,反正我一点也不客观 这货因为空口无凭地说老任游戏比别家贵,被人口诛笔伐了,因此杠精附体,说是要用数据说话,ok,我倒是挺想看看实际的数据的 之后发了个动态列出了一些数据,向别人“征求意见”,然后别人给出了意见,又说别人睿智。。。不过这种事,肯定不会在视频中说的,动态也删了,既然死无对证,大家就当无事发生吧 然后再发布了上文中说到的视频。 开头就拿港服开刀,再对比下其它平台的售价,开始攻击价格。怎么说呢,拿个阉割的不完善的港服说事好吗?有没有人去港服还不知道呢。 不过在客观人士的眼中,这是两个黑点,其一,价格高,其二,不重视xxx。这两个黑点还不能一起说,开头说了用来黑价格,结尾再说用来总结老任的黑点,一起说了是给价格问题洗白。 然后就是重头戏,放数据了,数据是不会骗人的,就看你怎么洗。 这个数据呢,大概就是他之前“征求意见”的那份数据了,PS4平台上的游戏,取永降后的价格,NS上的游戏,取刚发售时的价格。可以说是相当双标了。可是视频那么快,想来没几个人会注意到这点,那这点大家也当无事发生 又有人说这不公平,NS上的才发售一年多,不该和发售那么久的PS4做比较。客观人士说,发售多久关玩家屁事,玩家只在乎自己花了多少钱,我可是一切为了玩家,站在玩家的角度分析的。 OK,确实,玩家花了多少钱才是最真实的,那听你的,从玩家的角度来说吧。 那从玩家的角度说,是不是应该把NS可以自由跨服考虑进去呢?14.99刀的星露谷,玩家实际上花费的钱是多少?还有空洞骑士,哦,不对,这4399不是全平台的,不能参与比较。同样是最安全方便的购买方式,如果把跨区考虑进去,怕是他那张表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哟。万幸NS并没有steam国区这样大部分游戏天生半价的低价区,不然客观人士的脸怕是要肿成胖可丁了。 为了突现NS游戏之贵,客观人士又画了张大饼图,嗯,高达百分之十八点几几的游戏比别家的贵。 看到这,我内心毫无波动,甚至还有点想笑:如果采访了五个人,他们都支持川普,是否可认为川普的支持率是100%? 他列出了七八个游戏更贵,占比0.7%(按NS游戏有1000个来算,方便),看,Look,0.7%诶,好多诶。 当然,按1000算占比显然是不合适的,那他说的那个占比是否合适呢?按他说的,样本数量50,那除以50就行了,等等,如果除以50,那得出的百分比都是整数啊,怎么能出现小数点的?!哦,原来还要扣除第一方独占的那十几个,这样的占比才最客观。 如果统计数据牵扯到百分比,那就需要科学的抽样方式,不然得出的数据没啥卵用。这应该算是统计的基本科学素养吧。 如果我没记错,随机抽样法早在中学时期就已经学过了吧。。。有没有还在读高中的同学帮忙回忆下随机抽样法具体是出现在初中还是高中的课本中,如果是初中。。。那拿着这种统计结果发飙的怕是只有小学生水平哟。 像这样故意让占比偏高的统计方式,还有什么好说的,相当客观。 不过有一说一,老任游戏贵这个黑点的根源是打折力度和频率,还真不是天生比其它平台高贵。 对了,这货在最初洗自己为什么会以为数字版实体版必须价格相同时,拿RIME说明,期间说到了“开发商降价10刀”这事,原来他还是知道“开发商定价”的,不过不妨碍最后甩锅给老任。 我最关心的老任抽成的问题,他说了,没有证据,不敢妄下断言,然后说了一堆听不懂的话,结论是可能比30%高。 至于其它的排出老机器,卖情怀,洗破解这些事,我就懒得说吐槽了。本理工科宅男,只关心数据。 以上
说说我眼中的独占吧 虽说都是独占,第一方独占和第三方独占概念还是不同的 第一方独占不仅仅是卖游戏,同时还肩负着打造游戏生态环境的商业使命。游戏多,玩家多,玩家多,能吸引更多的开发商,这是良性循环。哪怕这游戏爆死了,对主机的生态也是有促进意义的 所以我不反对第一方独占,人家卖自家的东西,喜欢就玩不喜欢就走,没什么好说三道四的 第三方独占我就不太喜欢了,要说上古时代吧,跨平台开发工作量大,甚至和重新开发差不多,那时候独占也说得过去。现在就不同了,现在的主流游戏引擎基本都带跨平台开发的功能,工作量太幅下降,很容易就能跨平台(不考虑优化的情况下,这只和目标平台的机能有关)基本相同的工作量,跨平台能多份收入,也能让更多玩家获益,何乐而不为呢?独占只是在为他人作嫁衣,这样的事怎么想怎么觉得蠢。所以说,第三方跨平台本来就是大势所趋。 至于说第三方接受资助,必须独占,也没什么说的,独占总比游戏胎死腹中好 反正作为玩家,我是不在乎什么狗屁独占独不占的,不同的游戏适合不同的平台,有些游戏适合在地铁上打发时间,有些游戏适合用在家用投影仪看超大的屏幕,跨平台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自由选择,真心没必要在一台主机的死磕。 至于那些本来独占的跨了平台就狗急跳墙的、别人也能玩上就没法优越的,笑笑就好 话说回来,微软家还是挺良心的,别家想着独占,他家竟想着取消独占,不过,往深了想一想,PC上玩得那些,基本都是属于Windows平台的(不要说什么Linux,Mac,那点量真不够看),这招还是高明啊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