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zhigang0312 mazhigang0312
关注数: 45 粉丝数: 166 发帖数: 22,349 关注贴吧数: 16
普通话上声的调型和调值 汉语普通话的第三个声调(上声)是学外语的外国人(尤其是母语是非声调语言的)的灾难。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是“上声+阳平”和“阳平+上声”的词(包括语音词,Фонетические слова ),常常把两个声调说颠倒了。有时候则会因为对上声的发音没把握而导致的紧张、慌乱,把上声字和或相邻的字的声调说得“四不像”。即使是汉语水平相当高,发音也很好的玛莎也难免出错。 普通话上声的调值一般被定为214(降升调调型)。如果事实果真如此,那么即使再难、再容易出错,也只有通过大量、反复的练习来掌握它。 然而上声的调值真的是214吗?非也!事实是,上声字(音节,词/语素)214的调值仅仅出现在上声字位于语段(intonational phrase,Интонационная фраза)末尾,后面是停顿(较大的停顿,语音的空白,而不是汉语中起到最小停顿作用的韵母的延长),而不是紧跟着其他的词的时候,包括单说一个上声字的时候。也就是说,上声字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的调值并不是214,而是11/21。在这种情况下,把上声字的调值硬说成214是说不过去的。 如果上声字的调值是11的话,那么普通话的声调就只有平调(高平调阴平55调、低平调上声11调)、升调(中升调阳平35调)和降调(高降调去声51调值并不是)。而平调、升调、降调是所所有语言中都有的语调,我想对外国人来说要容易掌握得多了。(汉语因为在有句调的同时,每个字又有字调。相邻的字的声调频繁变化,因此掌握起来比较困难。而上声因为被定为曲折调,就尤其困难)。 那么把上声字的调值定为11,能不能成立呢?完全成立。这首先是基于上面提到的上声字在语流中的实际发音。 那么上声字的变调21、214(以及35)能否解释得通呢?不仅可以,而且都是普通的、易于理解、容易接受、经过检验的理论。(具体内容略。在邮件中详论)。
我所知道的老沧州方言,老沧州话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地域一种腔调。 沧州这个地方文化结构多样,总起来说有四个方言区, 南部东部属汉语官话系统次鲁方言区, 中部是本土方言区, 北部属天津次方言区, 西部则属华北官话系统冀中土话群。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天津静海其实也属本土方言区, 他们的语音吐字和我基本一致, 而我的发音纯属老沧州东南头语系。 有许多沧州方言说时不觉着怎么样, 但一经细琢磨,还有很多深意在其里面。 下午有个网友的一个帖子让我又动了发此贴的一个念头, 在此我抛砖引玉,希望老沧州们给多多指教。 把我知道的、常说的一些沧州方言说出来、记录下来。 一些老沧州常用的夜拉个后哼、明儿拉个晌火、前儿拉个早心这些时间的土语大家都能够明白, 但是像一些燕巴虎子、蛇虎柳子、米蝇、刀螂、小马兰儿等等动物类就有些难懂了。 所以有必要再发这么一个帖子解惑。 下面都是我以前收集的供大家学习使用。 一区短语: 介思嘛营生子啊 (这是什么东西呀)夜乐各(昨天)喃(我)凑见楼(看见)一个张地老半僧(很漂亮)的女地,南(我)心思(想)搭冈(主动接近对方的意思)人际(对方)白活(说)两句吧, 草代!(口头语)她不耳(不理)我.今儿格上火儿头(今天上午),一帮子人(一群人)围那孩儿也不邹吗(围在一起不知干什麽)?我列个器(跑过去)一看,丫哎(惊讶的意思),含四(原来是)俩老娘儿门儿(妇女)挠上咀儿了(打仗).草带,(口头语)真木看头(没有意思). 夜了个候补晌儿(昨天下午),怪卧了(饿了),拿块东西(馒头),木有(没有)旧吃地(菜),忒各色,摇不吊子(挑剔),吃不进去,到邻时家(邻居家),喝了碗粘粥(粥),桥个味儿(有味),吃了个海神子大饺子(一种本地特产加工的面食),喊(还)真好吃,老(形容词)好吃了! “唠神”指的是花生、 “晌午头子”指的是中午、 “揪地”指的是屋里的地面、 “娘花”指的是棉花、 “奏活”指干活!也指出门打工、 “粘粥”就是玉米粥 介四嘛营生子,真涝到指这是什么东西,真不好 二区词组: **包(胆小鬼) 刺恼(痒) 腻歪(烦) 洋沟: 下水道 洋沟眼子:下水道口。 茅子:厕所。 思茅眼子:厕所茅坑。 燕巴虎子:蝙蝠 舍呼柳子:壁虎 嗞啦(吵) 楼兜(口袋) 揍嘛的(干什么去) 活力(很、太)烦死 哪孩儿(哪里)、抄抄(打扫) 撒达(到处看) 唆拉(舔或尝或吸) 齁咸(很咸) 臊气(不好闻) 晌火头(中午) 后哼(晚上) 薄地/稀的(粥) 趔(跑) 头晌火(上午) 个晌火(下午) 业了盖(额头) 夜拉个后哼(昨天晚上) 转莲秆子(向日葵杆儿) 熟该(高粱杆儿) 老夹(麻雀) 噶字窝(腋窝) 你走吗切? 俺上街买营生切. 你干什么去?我上街买东西去. 拉吧吧(大便) 注意点别拉拉了(小心点别丢了) 鸽子(渤够) 私囊(面肥不起) 买营生(买东西) 土卡拉 (泥土块) 当天津(院子) xiai拼音二声(鞋) 学摸(找) 木话蛋话~~ (说瞎话) 灶火旮旯(灶口) 协协(口水) 你想总皱(你想干嘛) 脚卡巴(脚趾缝) 麸皮(头屑) 眼子毛(睫毛) 丫也〔哎呀〕 将仓子〔台阶〕 外将屋〔有锅台的屋〕 麻棱〔蜻蜓〕 血活柳子〔壁虎〕 盐白湖〔蝙蝠〕 骂玩意儿〔什么东西〕 甜丙〔甘蔗〕 造起来〔早晨起来,这是海堡方言〕 蛤蟆科诶从子〔蝌蚪,科和诶需快读〕 鸡鸡盖子〔指甲〕 泊乐盖儿〔膝盖〕 娘儿们〔妇女〕 腚锤子〔屁股蛋子〕 嚓缸子〔水杯〕 后鸡娘〔后背〕 灶里子〔漏勺 25眼(不怎么样) 电驴子(摩托车) 帽缨子(齐耳短发) 顺(二声)丑,难看,还有一个意思就是乌鸦嘴如:你别下顺了! 木有(没有) 含有(还有) 一担子挑儿(连襟、连腿) 地儿天(转过来的一天) 你总去啊(你怎么去) 吗呀(什么呀) 喃们着地丘(我们这地方) 跑糟(骄傲自大) 脖狗(鸽子) 嘎拉(贝壳) 素拉素拉(尝了尝) 喃的个丫诶(我的娘呀) 跋杂(踩) 嘎子窝:腋窝。 格勒拜:膝盖 。 出里(chu1 li 1),一般指滑倒了。 不赖待 :不错 牙碜:指吃的东西里面有沙子等异物。 寒碜:丢人、难看。 孬心:恶心、想呕吐。 搬秋:指吃正餐之前的吃零食。 匀贴:指妥贴。 打尖:吃早点。 赏晕:指吃饭吃得很舒服 输米鬼:贬语,不行,没本事。 念三音:有指桑骂槐的意思。 敲边鼓:起哄? 找邪闲:找碴,找别扭。 着三不着两:指人办事没头绪。 刀背:指难缠的人。 斜斜:哈喇子。 涔:溅。 闹(音nao4):因为某种味道极端而发腻。 松(音song2):形容人怯懦无能。 幢(音deng4):形容房子的量词 堆(音最1声):一堆儿 炕沿儿、炕稍儿:床边儿,床尾。 洋火:火柴。 点航洋腊:把蜡烛点着。 铁驴:一种大自行车。 电滚子:电动机。 电驴子:指摩托车。 电灯棍儿:指日光灯。 电把子:指手电筒。 电匣子:指收音机。 杂盒:开关闸盒。 大喇叭:指村上的有线广播。 铁心:铁锨,铁锹 锒不凿子:锤子 干迭:指馒头、烙饼等主食。 稀迭:指汤类。 条子:指凉面。 干饭:指米饭。。 丫;指妈妈. 转莲:向日葵 晌晕:舒服。 **点心:无用之人 早沁:早晨 仁果、长生<僧音>果:花生 自个儿:自己。 古董:好玩聪明的人, 地拱子:鼹鼠。 大头子,仓馆:鼠类。 拉拉蛄:蝼蛄. 驴驹---母蝈蝈. 蜻溜,小马来,蚂愣:蜻蜓。 燕把虎子:蝙蝠。 社呼瘤子:壁虎。 钱串子,肉眼,潮虫子:多足虫。 蚂固有,瞎碰:金龟子。 鸡溜猴:蝉脱皮前。 家巧:麻雀。 长从:蛇。 曲善:蚯蚓。 蚂咋:蚱蜢。 米蝇:蚂蚁。 炕头王:指那些只在熟人,和自家人面前耍脾气的人,也叫窝里横.. 拉破头(la2):指耍无赖。 做彩儿(zou4cai2er):指装样子。滋拉---叫唤,嚷. 见前儿(jian4qian2er):指奉承、拍马屁。 幸望:指讨好、与人拉近关系. 幸营---不喜欢. 匪类:指不按正规行事的人. 是非:(sifei)指某人不好交往,事儿多,不好惹. 钢崩子:指硬币类的人民币。 毛票儿:指纸质的角币。 斗牌:指打牌,泛指赌博类的。 气炉子:指液化气灶。 锅叉子:农村大铁锅里面用来支撑箅子的东西,多为木制。 浆擦子:台阶 炊帚:刷锅工具,多为草制。 火烧:指烧饼。 果子:指油条。 浆子:指豆浆。 火轮儿:指玉米面、高梁面的干粮。 盒子:两张面皮中间夹馅制成,类似馅饼. 年糕:粘小米粘高梁或糯米面掺枣蒸制 饼子:玉米面的干粮,一般贴在铁锅里蒸制。 咸食:一种用瓜类和面摊制的薄饼。 咸饭:用小米、大米煮制的可荤可素的软干饭。 熬菜(nao1):炒菜。 干粉:指淀粉做的粉条。 棒子面:玉米面 渣子:粗玉米面 江米:糯米 晚上”叫“黑下',也叫后哼。 夜拉个后哼:昨晚。 齐眉穗儿(念成qi2 mo sui):刘海儿. “瞎碰”:动物---金龟子。 “丝馕”,发酵了. 夹面(jia2-mian):指服装面料<密实> 挺脱(ting3-tuo):指东西看起来结实 公母俩:指两口子 连襟儿:亦可说“连腿儿”、“一担挑”指姐姐的丈夫与妹妹的丈夫之间的关系。 火柿子:西红柿 腚蛋子--屁股 斜斜--哈喇子 浮皮--头皮屑 划檩子--玻璃擦的不干净, 次拉(ci1 la1)--晾晒。 滋拉,列海:哭。 营生《僧》:东西。 漏兜(lou4 dou1)--没有做好 拉拉讨:聊天。 小行子:小家伙。 借航子:这个人。 奏吗:干什么。 撒意憎:梦游。 一晃周:等着去吧。 薯棘,挺杆儿:高粱杆。 盖地:盖帘。 老许话:老俗语。 能耐更,一能:爱显摆。 势儿,邹性,胎性,德性:贬语。 扎刺儿:贬语, 找腻歪:找不自在 随大溜: 有地四:很多。 奶呲唞:挨批。 穷气鬼,穷讨胡子:吝啬。 狗食:贬语,***。 额拉外,各色,与拉外:贬义,与众不同。 囊丧:倒霉。 裂《3声》啦,车《3声》啦:破了。 来哭,玩儿赖,耍赖皮,来发搅,赖眼:都是一个意思。 馕嚓:贬义,吃饭。 小呢霸:小恶霸。 万眼: 二五眼:不咋地。 二百五:少根筋。 摇不吊子:不好办的人。 《搅死的棍子》:固执,杠头。 请砌:请客。 各色:指特殊。 车不值:差不多。 白俩:指比较二虎的人。 嚓东西:往里面放东西。 茶耨;茶瓯。 埋提:阿拉伯语的音译,回族宗教用语,指的是死尸. 揍吗齐:干什么去?同理,揍吗就是干吗的意思. 倒灶:指倒霉。如倒灶式子,指输米鬼。 晌午离儿:晌火头,指中午的意思。 且给:找后帐。 老灭猴,老灭嘟:最后一名。 作死:找死,胡作非为。 蒙得儿密:休息,或指吃饭。 娑了:指人窝囊、没能力。 二虎:(ery-huv):指人很愣,也做二愣、二愣八蛋,做事欠考虑欠妥当。 解手:上厕所 喝命:拼命,玩命。 营生儿:东西。 借航子:贬意,多形容某人不好。 瞬《2声》:有诅咒的意思。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