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十三州都督 东汉十三州都督
关注数: 168 粉丝数: 221 发帖数: 5,419 关注贴吧数: 90
名将是怎样炼成的,以这个来划分将领高低,个人感觉合理 很多人都羡慕名将的风采,也很想体会一下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的感觉,所以军事论坛里往往人满为患,很多军事迷都恨自己没有出生在金戈铁马的年代。 但实际情况是,历史上的名将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的都是类似“三国志”游戏里的小兵,上阵不久就被杀死。而且名将绝不是那么容易炼成的。 在下也曾读过一些兵书,就此谈一下看法,因为这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后来的明朝大将们的成长过程和经历及明朝军事制度的一些问题。 在成为名将的道路上,我们要经历六个坎坷,让我们以六个年纪来标明他们,只有战胜眼前的坎坷,才能升入下一个年级。当然,有些天才同学不需要经过这六个年级,生下来就会打仗,这样的人也是有的,不过极少,我们可以忽略。 好了,名将学校开学了。第一个年级要学习的是军事理论。所有想成为名将的人,必须要学习一些经典的理论知识,包括《孙子兵法》、《吴子兵法》等等,只有在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后,你才能跨入下一个年级。但这个年级有一个很特殊的规定,因为有些同学家里穷,买不起书本,所以他们只能在实战中去学些这些理论。他们之中的优秀代表就是李云龙同学。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实在没有说错的,这些在实战中学习理论的同学将可以跳过第二个程序,直接进入第三个程序。 我们还是和大多数同学一起,来看看第二个年级要学习些什么。第二个年级学习的内容是实战。这是极为重要的,那些理论中学习的优秀者如果不能过这一关,他们就将被授予一个光荣的称号----纸上谈兵。这个称号的第一个获得者是赵括同学,授予者是二年级的年级主任赵奢。 我们来解释一下为什么实战如此重要。这是因为虽然军事理论都是高年级学长们的经验总结,但由于他们写这些东西的时候,情况和现状是不完全一样的,在实战中,如果照搬是要吃大亏的。赵括同学就是没有学好,才不能毕业的。 作为一个学员,想成为名将,一般都是从小兵干起,当然高干子弟除外,比如赵括同学,由于年级主任赵奢适他父亲,所以他一开始就是大将,这是不妥当的。 因为只有战场才能让一个人成为真正的名将,他必须亲手持刀去追击敌人,见识战场的惨烈,明白人被刀砍是要死的,了解你不杀我、我就杀你这条战场上永不过时的真理,知道所谓打仗就是以性命相搏,他们才会明白什么是战场、什么是实战。 大多数学员会在这一关被淘汰,他们会改行,一生当一个军事票友,这对他们来说并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而留存下来的那些学员,在残酷的实战中逐渐了解了战争的规律,开始真正走上名将之路。 好了,我们带领剩下的学员来到三年级,三年级要学习的是冷酷。 成为一个名将,就必须和仁慈、温和之类的名词说再见。他必须心如铁石、冷酷无情,当然历史上也有很多以仁出名的儒将,但请大家注意,他们的仁是对士兵和老百姓而言的,对敌人他们比谁都冷酷。所谓仁不带兵、义不行贾,冷酷不是残忍,不是杀戮无辜的老百姓,而是坚忍。比如你的一个很好的朋友触犯了军纪,但你为了执行军纪,一定要杀了他,只有这样,你才能控制军队,即使他是你最要好的朋友,甚至是你的亲人,你也要这样做。 这才是真正的冷酷。 学员们将在战场上学会冷酷,他们可能都是善良的年轻人,平时从不与人争吵。但当他们走上战场,亲眼看到自己的同乡和战友被敌人杀死,或者身负重伤在地上痛苦的呻吟,他们会被愤怒和痛苦所鼓动,毫不留情地杀死一切与自己敌对的人,给地上的伤兵补上一刀,然后一个人在尸体旁边喃喃自语。就在这地狱一般的环境中,他们变了。 从杀鸡都怕见血到敌人的脑浆和鲜血溅到身上浑然不知,从温文尔雅到冷酷无情,他们在残酷的环境中毕业了,不合格者将被淘汰,而那些心如坚石的人将进入四年级的学习,他们离成为名将越来越近。
记得吗你的名字叫炎黄--- 记得吗?你的名字叫炎黄!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央。 ——《诗经 秦风》 当我登上那古老的城墙,当我抚摸着腐朽的柱梁,当我兴奋的倚栏远望,总会有一丝酸涩冲上喉头,总听到有一个声音大声的说:记得吗?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有人跟我说,曾经有一条大鱼,生活在北冥那个地方,它化作一只巨鸟,在天地之间翱翔。巨鸟有如垂天之云般的翅膀,虽九万里亦可扶摇直上。圣贤赋予我们可以囊括天宇的胸襟,为我们塑造一个博大恢弘的殿堂。 那时候,有个怪异的青年名叫嵇康,他临刑前,弹奏了一曲绝响,那宽袍博带在风中飞扬,他用了最优雅的姿态面对死亡。几千年过去,依旧有余音绕梁,只是他不知道,真正断绝的不是曲谱,而是他的傲骨,乃至他身上的衣裳。 我也曾梦回大唐,和一个叫李白的诗人云游四方,他用来下酒的是剑锋上的寒光,他的情人是空中的月亮。我曾见他在月下徘徊、高歌吟唱,长风吹开他的发带,长袍飘逸宛如仙人模样。 可是后来换了帝王,他用一杯酒捧起了文人,摒弃了武将。他的子孙最终躲进了人间天堂,把大片的土地拱手相让。然而在寒冷的北方,正有一支军队征战沙场,敌人都说,有岳家军在,我们打不了胜仗。可叹英雄遭忌,谗士高张,一缕忠魂终于消散在西湖之傍,一个民族的精神就这么无可逆转的消亡。然而血色夕阳中,我依稀见到,有人把它插进土壤,那是将军用过的,一支宁折不弯的缨枪。 时间的车轮悠悠荡荡,终于在甲申那里失了方向。于是瘦西湖畔,梅花岭上,为纪念这个悲剧建起一座祠堂。那个叫史可法的文弱书生,他不愿散开高束的发髻,更不能脱去祖先留给他的衣裳,于是他决定与城共存共亡,丢了性命,护了信仰。残酷的杀 戮,如山的尸骨,并不能把民族的精神埋葬,有人相信,千百年后,它依然会在中华大地上熠熠发光。 就在千百年后的今天,我坐进麦当劳的厅堂,我穿起古奇牌的时装,我随口唱着my heart will go on,却莫名其妙的心伤,因为我听到一个声音大声的说:忘了吗?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我记得了,一群褐发篮眼的豺狼,带着尖船利炮,拆了我们的庙宇,毁了我们的殿堂。于是百年之后的今天—— 我们懂得民 主自 由,却忘了伦理纲常,我们拥有音乐神童,却不识角徵宫商,我们能建起高楼大厦,却容不下一块公德牌坊,我们穿着西服革履,却没了自己的衣裳。 在哪里,那个礼仪之邦?在哪里,我的汉家儿郎? 为什么我穿起最美丽的衣衫,你却说我行为异常?为什么我倍加珍惜的汉装,你竟说它属于扶桑?为什么我真诚的告白,你总当它是笑话一场?为什么我淌下的热泪,丝毫都打动不了你的铁石心肠? 在哪里,那个信义之乡?在哪里,我的汉家儿郎? 我不愿为此痛断肝肠,不愿祖先的智慧无人叹赏,不愿我华夏衣冠倒靠日本人去宣扬。 所以,我总有一个渴望,有一天,我们可以拾起自己的文化,撑起民族的脊梁。 记住吧,记住吧,曾经有一个时代叫汉唐,曾经有一条河流叫长江,曾经有一对图腾叫龙凤,曾经有一件羽衣—— 名叫霓裳!
哥用这封情书追翻十个女生… (转) 自盘古开天劈地以来,世间万物,竞相争艳,吾亦纵身其中。以为世之美女吾皆有阅,直至遇汝方知其等皆野草。何故?且容在下斗胆一叙:君花容月貌,如班姬续史之资;千娇百媚,如谢庭咏雪之态;吹弹即破之肌肤不施粉黛而颜色如朝阳映雪;回眸一笑,恰似柳摇花笑润初妍。实令某垂涎三尺。若得此女,夫复何求?夫复何求?吾常叹曰:登西山而小昆明,登泰山而小天下。得貂禅而傲群雄,得此女而傲世人。见此女而心不动者,若非圣贤则必不为男人。女人见此女无不自惭形秽妒而生恨。诗经有歌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求。如此之旷世佳人,吾非圣贤,岂可不求?岂有不求之理?古有刘备三顾茅庐求孔明一丞相位之,又有赢政三请尉缭一国尉赐之。丞相者,位及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国尉一职之于秦有如23号之于公牛队。其位之高不可言语。刘、赢二者国君是也,亦能屈尊布衣。况吾乎?君求布衣尚如此之困难。今吾求子有如布衣求君,其难有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下之于世如浮蝣于天地,如沧海之一粟,苟且偷生于人世,不求闻达于校园。勃十四作《藤王阁序》而声噪四海,臣蹉跎于世二十余载尚无甚建树,每思及此面红耳赤。好男儿当志在四海动四方,会当击水三千,当以建设江山社稷为己任。然早退、旷课、抽烟、喝酒我等皆有为之。他日驾鹤西去何颜面对先祖?惭愧!惭愧!今求子,吾深知唐突。吾何德何能欲得芳心?吾知其难也难于上青天…诚固知读书知礼明事之重要,然吾亦知劳逸结合方可事半功倍。李太白有诗云: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又有词曰:佳人绝色时,五陵子弟争缠头;人老珠黄去,门前冷落鞍马稀。君花季少女,青春无限。青春者不比钱财,钱财者存而生息,青春者存而则逝。是固学书之余谈谈恋爱又何偿不可?世间万物自有其规律,不可强求。情爱如买卖,各求所爱,非双方愿意不可成全。若君芳心暗许,吾亦何奈之有?唯献上片片祝福聊表心意。然古人常云:买卖不成仁义在。不成眷属,犹可结友。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他日君造访鄙地余愿尽地主之宜。在下愚顿,才高不足八斗,学富不足五车。于此班门弄斧,贻笑大方,然吾之心天地可鉴。吾欲与子共适山间之明月,共享盛世之锦绣山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知何年何月得偿所望。当是时,时为四月,序属春深。皓月当空,孤星点点。风晃翠叶,花香暗涌。萤虫四顾,光火映月。余立于窗而思君不知东方之既白
每天来点禅机故事2《关于悔悟》 今天的佛经故事来自杂宝藏经,是一个有关悔悟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国王得了一种怪病,他总是莫名其妙的出现头痛脑热的症状,而且这一病就病了十二年。 这十二年间,国王也做了不少努力去治疗疾病,他派人在各大城市四处贴下告示,悬赏重金召集名医来替他诊治,四方的名医们一茬接着一茬的进了宫,求医悬赏告示上的赏金也越来越高,可是国王的病情却一点不见好转。 国王很郁闷也很伤心,想想自己应是荣华富贵之命,生活本可过的浪漫又有情趣,却摊上了这种病,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活质量。 不久,国王的病况被传到了临近的小国,小国里有位医术不错的乡镇医生,乡镇医生平时爱看各种医学书籍,这一天,乡镇听说了国王的症状,他仔细回想,忽然想到这个病情自己在限量版的《药王神篇》上看过,虽然不敢肯定就是书里的那种疾病,但是应该可以试试用中医传统的疗法治疗一下。 由于路途遥远,出诊的成本太高,乡镇医生犹豫了好些日子,但是他最终下定了决心,要去邻国走一遭,因为他觉得,一来国王的诊金数量大的惊人,若是自己成功,后半辈子就不愁了。二来他也认为这是一个成名立腕的好机会,自己医术再高,如果一直在家乡看病人,就算治疗好一万人,也只能算是一个杰出的乡镇医生,若侥幸治好了国王,便可一跃成为国手级医仙,国际级大师了。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