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结八戒🐷 高一武侠生
卦卦有明示,爻爻有对应
关注数: 2 粉丝数: 549 发帖数: 21,815 关注贴吧数: 8
农业部对转基因回应被指武断:人非白鼠不容有失 近日,农业部网站刊文《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具有同样的安全性》,断定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这被看做是对广大质疑转基因食品的人们的强硬回应。 今年6月农业部对三款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发放安全证书,早在2009年对两种转基因水稻颁发安全许可证。这两次为转基因主粮“放行”一直是备受争议的。 仅是引用美国的转基因食品总量试图说明转基因食品对于人来说安全,是不严谨的。美国的转基因食品,用作饲料、工业原料的数量也很多,如果不把这个数据列出来,就不能笼统的说明其对人的安全性。 转基因研究的一些成果成为争议源。2012年9月,法国教授用转基因玉米NK603进行大鼠两年饲喂并引起大鼠产生肿瘤的研究,尽管欧盟食品安全局作出的最终评估对其研究过程不认可,但后来欧盟拨款300万欧元,资助一项使用NK603转基因玉米饲养老鼠的实验。这种态度已经足以说明,人命无小事。事实上,人体并非一个冰冷的机器,经常会有一些个案并不符合常规的科学,假如出现了转基因玉米致癌的万分之一个可能,都应该认真研究与评估下去,而不是武断草率地说转基因就是安全的。 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林敏指出,“转基因安全问题本质上还是一个科学问题,转基因争论只能本着科学的态度,以事实为依据,才能正本清源,远离谬误。”坦白说,转基因是一门现代科技,科技的本原是中性的。但是否有利于人类,主要看它用来做什么了,以及投入使用的过程是否以人的利益为最先考虑的因素,从研发到投产再到消费者手里,过程是否透明?监管是否到位?以及消费者的权利是否能够受到很好的保护。 尽管一些专家说经过安全论证过的转基因食品就是安全的,但是到了厂家生产那一环,监管是否到位依然是个问题。以现时人们最热的有机食品为例,花钱买认证的厂家可能并不少见。那么转基因食品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北大教授刘华杰认为,无法证明通过安全评价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一样安全,“不能说通过环评的工程就没有环境问题。” 国家法规要求转基因食品在包装上标注,但是现实中我们却经常很难分辨某产品是否为转基因。以食用油为例,如果是非转基因的原料的,那么会标注得很明显,但如果是转基因的则会用小的不能再小的字标注。这算好的,有的干脆不标注。标不标出转基因,涉及到消费者的知情权,法规的规定是合理的,但是现实中的执行还是非常苍白的。并且,豆类这种重要食品,除了各种常见的豆子以外,还经常被用于很多其他产品的生产原料,你可能在买豆子时会注意是否为转基因,但是在买酱油时并不一定会想得起分辨一番。
秋季养生食材 、莲子   莲子善于补五脏不足,通利十二经脉气血,使气血畅而不腐,莲子所含氧化黄心树宁碱对鼻咽癌有抑制作用,这一切,构成了莲子的防癌抗癌的营养保健功能。   2、红小豆   红豆具有很高的药用和良好的保健作用,红豆药用可以清热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肿、通气除烦,可治疗小便不利、脾虚水肿、脚气病等。秋天吃红豆可以养生,这是因为,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气温通常较高,空气湿度也较大。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进补需先调理脾胃,调理脾胃须侧重于清热、利湿、健脾,而红小豆正好有上述功效,可使体内的湿热之邪及时排出,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同时红小豆还具有很好的补血作用,可以为秋冬进补奠定基础。   3、南瓜   南瓜含有淀粉、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和钙、磷等成分。其营养丰富,为农村人经常食用的瓜菜,并日益受到城市人的重视。南瓜不仅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而且有着不可忽视的食疗作用。   据《滇南本草》载:南瓜性温,味甘无毒,入脾、胃二经,能润肺益气,化痰排脓,驱虫解毒,治咳止喘,疗肺痈便秘,并有利尿、美容等作用。   4、银耳   银耳以其色白如银,形如人耳故名,又名白木耳、白耳子、雪耳等。银耳一般制成干品,以干燥、白色微黄、朵大体轻、有光泽、胶质厚者为佳品。"银耳能滋阴清热,润肺止咳,养胃生津,益气和血,补肾强心,健脑提神,恢复疲劳等功效。具有滋润而不腻滞的药用特点。   5、胡萝卜   胡萝卜既能补脾健胃,又能养肝明目。胡萝卜中含有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是脂溶性物质,在油脂的作用下才能被人体吸收,所以胡萝卜最好与肉炒或者炖着吃。
关于中医药----毛佩琦 自明朝末年开始西学东渐以来的数百年中,中国发展走了很多弯路,内忧外患,不堪回首。而最悲惨的莫过于对中国固有的学术文化的破坏。因为败了,因为打不过别人,就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不好的,都应该抛弃。虽然有人疾呼“中学为体”,疾呼“中国文化本位”,无奈明摆着声光电化的缜密科学,明摆着的汽车电灯的优越技术,不能不服。拿来,拿来,中国在西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传统的东西丢失得越来越多。 其中中国传统医药所遭的灾难尤其严重,甚至有人提出废除中医!但是中国医药在无比艰难的环境中坚持着,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不仅没有被消灭,甚至还得到了发展。为什么?就因为有一支坚忍不拔的中医队伍,就是因为有热爱优秀传统文化,致力于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广大民众。 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决不仅仅是因为感情的依恋,主要是在于对传统文化的理性的判断,在于确信中华传统文化确有优秀的东西。其实,学术可分为东西不同的系统,而真理却不能因为东西而区别不同的真理。我们承认中学和西学是两个系统,但是从两条道路出发都可以达到对真理的发现和认知。比如日食月蚀,不论用中法还是西法,都能计算出它们发生的准确时刻。同样,不论中医西医,只要能把病治好,就是好医,就是真理。 我们常说,要用人类最优秀的知识武装我们的民族,那就不应该仅仅是西方文化,还应该包括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今,当我们大量吸收、掌握了西方的科技知识后,回过头来检视我们的固有文化,保存发扬那些优秀的内容,用两种乃至更多的优秀文化武装起来,将会使我们有力地应对未来的挑战,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进口转基因油“顶包”流入国储库 油托市收购作假:进口转基因油“顶包”流入国储库   张旭  原本以扶持国产油菜籽产业为初衷的油菜籽托市收购,正成为托市收购链条上各企业谋利的工具。  本报记者在湖南、湖北、四川等油菜籽主产区调查了解,一些承担国家油菜籽托市收购任务的企业,大量采购进口转基因油菜籽和转基因菜油冒充国产菜籽油,流入国储库。骗取国家补贴的同时,也在赚取巨额的差价。  一些业内人士估计,今年四川、湖南这两个省份80%的托市指标是用进口菜油冒充的。湖北地区的情况较好,不过当地的一些贸易商私下告诉记者,即便中粮、中纺这样的央企,也在玩这种“狸猫换太子”的游戏。  今年国家油菜籽托市收购量为500万吨,而上述三省托市收购量就超过200万吨。  大量价格便宜的进口菜油混入托市收购,这让急需国家政策保护的农民,在托市收购过程中,再次被边缘化。另一个恶果是,自从2009年国家启动油菜籽托市政策以来,油菜籽和菜籽油的进口量急剧攀升。   进口菜油混入托市收购   为了保护农民利益,保证食用油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今年5月2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财政部下发《关于切实做好2013年国家临时存储菜籽(油)收购工作的通知》(国粮调〔2013〕117号),启动油菜籽托市收购,油菜籽挂牌收购价格为2.55元/斤。  这次国家托市收购油菜籽收购总量为500万吨,折菜籽油166.7万吨左右,收购执行区域为内蒙古、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省份。  本报调查了解,在四川、湖南、湖北等省,不少中储粮委托的托市收购企业用进口菜籽油冒充国产菜籽油,大量混入托市收购过程中,并躲过中储粮各地直属库和分公司的监管。  今年四川省油菜籽托市收购计划总量为63万吨,分两期进行,第一期收购45万吨,第一期完成后再实施第二期收购。  本报在新津县、双流县、德阳市调查采访了解,上述地区委托收购企业目前无一家企业完成托市收购量。位于德阳市的德曼粮油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四川今年收储企业每家托市收购指标都是不太高,最大的企业的获得收购指标也就7000-8000吨。  在以国家托市收购价2.55元/斤收购部分菜籽后,四川地区油菜籽价格被炒到2.7-2.8元/斤,委托收购企业都停止了收购,几乎无企业完成国家给予的托市收购指标。  接受本报采访的成都市兴福粮油有限公司陈姓人士表示,未完成的量,公司会向外地企业购买菜油和菜饼(含油率7%左右),之前公司也从外地购买菜饼和菜油。该人士表示,“国家规定进口菜籽不准在内地卖,进口的菜油和进口菜籽加工过的菜饼可以卖到四川地区”。  该陈姓人士表示,公司每年购买菜饼3万-4万吨,另外还会采购一些菜油。  距离兴福粮油不超过500米远的成都中兴粮油有限公司董姓负责人则告诉记者,中兴粮油会从港口直接购买菜油,进口商直接出货,进口菜油期货价7600元/吨,运到厂里合7800元/吨,中兴粮油每年要从港口购买进口菜油7000-8000吨。  事实上,上述两家企业所购买的菜油或者菜饼主要都是转基因菜籽压榨出来, 本报从多个渠道调查了解,四川多数企业随后会以菜油抵充托市收购指标,大约80%的菜油会用进口菜油抵充。  而为了应付中储粮各直属库和分公司的检查,这些企业将收购价定得很高,而本报在这些企业门前根本未见到有油菜籽收购。   转基因菜籽“顶包”暴利   每年国家确定油菜籽托市收购数量后,负责国内粮食和油脂托市收购的中储粮就会在各省选择委托收购和加工企业名单,并将托市收购指标分配给委托企业。  参与托市收购的企业获得托市收购资格后可以获得每吨220元的委托加工费,有存储能力、获得国家油脂代储资格的企业还可以从中储粮获得每年120元/吨的代储费用。  有企业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一个企业拿到1万吨收购指标,该企业将获得220万元的委托加工费,如果再获得1万吨的国家临储油脂代储资格,又可获得120万元的代储费,对于中小企业来讲,这是不需要太大投入,几无风险的赚钱买卖。  但是面对进口低价菜籽和菜油的涌入,这些托市收购企业不安分起来,打起用进口菜籽油冒充国产菜籽油的主意,希望赚更多的钱。  据了解,目前,进口菜籽和菜油价格远比国产菜籽和菜油便宜。东方艾格油脂分析师常贵先告诉记者:进口转基因菜籽到岸完税后价格要比国产油菜每吨便宜500多元;进口菜油每吨8000多元,国产菜油价格在9000多元,进口菜油每吨要便宜1000多元。  国内一大型油脂企业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国家托市菜籽折油在10400-10600元/吨,比进口高出近2000元,面对这种价格倒挂,对每个企业都具有很大的诱惑,都想利用政策的漏洞赚取差价利润。  上述企业人士表示,1万吨的油菜籽收购指标,按照35%的折油率就是3500吨菜油,按照托市菜籽折油价10400/吨计算,每吨赚取2000元差价,就可获得700万元的差价。  四川省内的一家油菜籽加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储菜籽托市收购价从5.1元/公斤,涨到5.4元-5.6元/公斤,哪有企业会傻到高价购买亏钱往国储库交?买进口菜油能赚大钱,对于企业来说为什么不会去做呢?肯定都会去做。  上述国粮调〔2013〕117号通知强调,入库的国家临时存储菜籽油质量标准为国标四级,不符合标准的菜籽油不得入库。严禁从现有库存陈油中划转或直接收购菜籽油入库;严禁将进口油菜籽加工后作为国家临时存储油入库;不得有混掺棉籽油、棕榈油等掺杂使假行为。  上述油脂企业负责人表示,现在政策存在漏洞,政府部门监管不严,就为违规留下了空间。【托市收购弊端凸显】 粮食托市收购弊端渐显 高价催生大量进口 托市收购最大的问题在于扭曲了市场价格,托市收购价格持续提高使得粮价缺乏弹性,陷入大量从国外进口、国内又大量收储的"怪圈"。 中储粮托市收购乱象:虚开发票 粮农遭压价开白条 今年,国家唯一委托的托市粮收购主体中储粮,在江苏收购预计100亿斤,因最低收购价每斤比去年增加1毛钱,仅此一项,将给粮农增收10亿元。然而央视记者暗访发现,中储粮在盐城的乡镇收购点一边给农民压价开白条,一边虚开国家托市粮发票!
彭光谦八问主粮转基因 1425 25个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 [保存到相册]   在各方质疑声中,继2009年对两种转基因水稻颁发安全许可证后,今年有关部门又批准3种转基因大豆进口。对此,有识之士多有不解。  第一,转基因工程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我们开展研究、试验,以充分认识其内在规律,使其为人类服务是必要的。但是真理向前一步就是谬误。由于转基因打破千万年来形成的物种纵向遗传,强行实行基因跨物种横向转移,这里既可能蕴含新的机遇,也很可能潜藏巨大风险。在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性远未得到确认的情况下,我国盲目引进和推广,这究竟为什么? 第二,近年来,有许多科学家经过实验,证实转基因食品与肿瘤、不孕不育等数十种疾病的高度相关性。对这些已经揭示的灾难性后果和科学家们的一再警告,我们是否进行过严肃的分析、客观的评估以及科学的论证?我们匆忙引进的科学依据何在? 第三,“十二五”期间,我国有关部门对转基因品种的研发拨款高达创纪录的300亿元,是同期常规育种经费的166倍。在利益驱动下,全国农业科研部门对转基因项目趋之若鹜。中国毕竟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农业大国,保护和发展中国生态农业是实现民族繁荣富强的题中应有之义。为什么有关部门如此厚此薄彼? 第四,对外进行高新科技封锁,特别是对中国进行高新科技封锁是美国的长期策略。唯独转基因技术例外。孟山都和杜邦这样的利益集团异乎寻常地慷慨,大力向中国倾销转基因农产品。美国这种反常的态度里面究竟有什么蹊跷?究竟是馅饼,还是陷阱? 第五,我国的主管部门理应是人民可信赖的安全卫士,但令人不解的是他们却为转基因食品大开方便之门。转基因水稻多年来散布至华东华中各地,外国转基因玉米冒充杂交品种在中国大规模扩散,至今未见任何人出来制止。他们到底是谁家卫士? 第六,有资料显示,中国转基因的积极推动者大都有美国资金和机构培养的背景,不少基因专家在销售转基因种子的公司有兼职。这里是否存在一条隐形的利益链?究竟谁代表了谁的利益?这是否是转基因在中国泛滥的部分内在动因? 第七,西方转基因大国一方面坚守绝不对自己主粮搞转基因的底线,另一方面却把拿下中国主粮转基因作为他们的最终战略目标。在大豆、大米、玉米等主粮上,他们短短几年便已得手。民以食为天。中国怎么能把13亿人吃饭这样的天大问题任交别人控制?一旦形成垄断,如果西方无限抬高粮价,我们还吃得起吗?一旦天下有变,西方切断我们的粮食供应,13亿人喝西北风吗?中国粮食安全底线在哪里? 第八,新中国成立以来,事实已经证明任何敌人都不可能用武力征服我们。然而,那种杀人不见血的生物武器则有可能使我们丧失警惕。转基因作物恰恰可能成为这种武器,且带来的后果将远超鸦片战争。我们绝不能过于天真。中国是否应该立即制订自己的生物国防计划?
我曾经是根深蒂固的中医粉 我曾经是根深蒂固的中医粉   作者:说了算猪头大将军   我也曾是根深蒂固的中医粉。在我们单位的内网论坛上,有一位网友长期发 表反对中医的帖子,受到众多同事的围攻,当然也包括我。我对他说,你对中医 不了解,才反对中医。这位网友回复我说:“你错了,我正是对中医典籍有了长 期的研究,才认清了中医的本质。”我当时极为震惊,内心很不服气,却又无从 反驳,因为我确实没有读过任何中医典籍,只是看了一大堆当时流行的什么《求 医不如求己》之类的书。现在回头想想,当时自己对中医的迷信极为可笑,自己 对中医的认识不过来自道听途说,对它的信念却又如此坚定不移。就好像@三思 逍遥 说的,否定中医不亚于一次新生。新生,自然是极为艰难的 后来,因为机缘巧合,我读了不少科普书。因为对食品问题的关心,我买了 云无心的《吃的真相》,自此一发不可收拾。我读过的科普书不多,但也不少, 有全套《吃的真相》、袁越的《生命八卦》、以及一些引进的科普读物,比如 《物理世界奇遇记》等等,就不一一列举了,当然,还有方舟子的大部分著作。 当时,我虽已成为一个“方粉”,对方舟子的《批评中医》,却始终不敢下手, 因为内心对中医的信任根深蒂固,不愿意接触任何违背自己信念的著作。这种微 妙的心理状态现在看来真是可笑。 然而,长期阅读科普著作,使我建立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加之在微博上难免 接触到龙哥科学公园、棒棒医生等人的文章,还围观过他们和中医粉的辩论,我 想,只要任何逻辑思维正常的人,都不难看出中医粉的无知、逻辑混乱、不讲道 理。潜移默化,心中的信念轰然倒塌,我终于买了那本《批评中医》。看完之后, 我被方舟子无可辩驳的论证完全征服,彻底抛弃了中医。 抛弃中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我自身的经历看,和中医粉辩论是毫无效 果的,首先要做的,是要让他们建立对科学的认识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只有如此, 才能让他们认识到中医的落后,转投现代医学的怀抱。
一个中医学子的自白书 鄙人不才,当年因为老爸一句话:“中医治大病,到老还能有口饭”,就稀里糊涂的报了中医学院。自此,本人一生的恶梦就开始了——苦苦的学了四年,风雨不误的天天去自习,玩命似的攻读古医书,结果怎样? 当我大三一上临床,才发现:在医院里,无论是中医院还是西医院,根本没有中医的影子!在一家中医院里,同样是中医学院毕业的“老师”鄙夷地看着我说:“我们根本不用中医!” 在实习的日子里,我也曾有过美好的纯中医的梦。那时我跟着老中医——还是省级著名的老中医,每日抄方。三天没过,我就发现,他就是把一副柴胡疏肝散反复变来变去的狂用…… 比如,一个破伤风的病人,嘴都张不开了,这本来属于外科的疾病,却偏要收在内科治。“著名老中医”狂开上一把蜈蚣和蝎子。病人喝不下去,就下胃管给灌,病人好玄没死在他手里。最后,外科主任,一个军医大学的教授,实在看不过去了,硬是不买他的面子,强将病人抢过来,努力抢救,居然捡了病人一条命。 老中医治疗糖尿病很厉害,每次看他只是用一代号——“消渴一号”。“消渴一号”到底是什么呢?因为和中药房的老药师很熟,我有机会去中药房去了解这处方的秘密。大家猜我看到了什么? 所谓的“消渴一号”方,用老药师的话说:“瞎骗人的,不过是西药面子。”——不过是最普通的西医用的二甲双胍罢了。就这样,病人蜂拥而来。老药师骗得了一个好名声。 后来,到外科去实习,看到外科对疾病治疗的疗效,真是大开眼界。说来我在中医学院也学过外科,但真是惭愧:不知是我学得不好,还是老师有问题,很多的外科病,在中医学院编的外科书上根本就没有;许多的外科疾病的治疗,也根本不是用中医教科书上的方法去治。 西医疗法的有效,则从根本上让我怀疑中医的疗效了。再后来,我也曾试着用中医教科书上讲的去给病人处方,根本没有疗效……多么可怕!还被临床带教的老师严厉批评了。 比如中医吹得神乎其神的清开灵,在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根本就没有医生用。因为只需一支异丙嗪加一支氯丙嗪,就立杆见影见到疗效了。在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这种所谓的灵丹妙药,根本连常规的备药都不是。临床回来,我们一个寝室的同学,深刻地研讨了一夜,大家最后一致得出结论:“垃圾,中医就是垃圾!” 所有的人,心情都是沉重的,大三以后,大家就无心思好好学中医了。有志气的,去学了西医;有的,索性天天的抱着《谁动了你的奶酪》狂看……大家都看清了中医的无能本质。 记得一次,和几个中医学院的外系同窗讨论中医中药,我说:“谁,可以告诉我,中医到底治好过什么病?给我一个具体的病名!”整个宿舍里一片沉默。 当时舍里有八个人,两个针灸推拿系的,一个中药学专业的,一个是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两个是中医专业的,另外两个是中医骨伤专业的。 中医到底能治什么病?样样能的样子,其实是样样不能呀! 对于中医是不是有疗效,最有发言权的人,就是我们这些在中医学院花费了五年青春的中医学子。我们的内心的苦苦挣扎,我们临床上发现自己所热爱的中医是如此的无能……我们才是最有发言权的。 我过去是一个铁杆中医:我热爱内经、伤寒,我狂背汤头,我狂背针灸歌诀——我曾那样醉心于中医的古籍之中。但是,接触了西医,其条理的清晰性,疗效的可重复性,其对病认识的完整理论体系,才让我发现——我的青春,被中医学院耽误了!!! 第五年我苦学西医,眼界开阔了不少,毕业时考上了一所很有名的医学院的研究生,而同班四十多人,除了五个考上研的(其中四个考本校中医专业),其他没有一个进入医院从事临床。 其实,大家何尝不想从事临床,可是扪心自问:谁又有临床的本事呢?临床的东西,中医学院根本没有教呀!一个对临床上无所知、或者是极少知的中医学生,本质上连一个西医中专生都不如! 毕业那天,大家都喝了许多。许多人打回原藉去农村了,许多人出去跑药了,剩下的不想走,说还要考研,要考中医学院的研究生…… 研究生毕业后,我终于转了西医,每天都疲惫而开心地活着。偶而,会在手术室里对他们说:我是中医学院毕业的。他们个个脸上都露着惊讶的表情。我接着说:呵呵,我现在改行,我现在是西医了。 语气淡淡的,内心却是沉重的。毕竟,我曾经年青,我曾经把我的青春耗在了这个专业上。说不爱,是违心的。但是正如我爱那路边的野百合,它虽然好看,却不能熬成一锅汤,让我果腹。红番茄和野百合一样好看,却更有用,能实实在在的为我熬一锅汤…… 在我的内心中,有两朵花:一朵,是野百合,一朵是番茄花。同样的美丽。曾经,我想把那朵野百合摘走,但是我伸出去的手,半路上因为番茄同样的美和更好的果腹作用,而转了过来。现在,采着番茄花,我的内心是高兴的,尽管偶而会想起那朵野百合……  还是让它去自生自灭吧,关我何事?毕竟,它不能果腹。虽样得美,但是,那种美,实际上,是虚幻的。     以上这篇文章希望引起大家重视与思考,1现代院校教育出来的中医没有实战能力几乎都是废物2他们的无知言行与片面武断的谬论必会害人害己。3要学真正的传统中医勇于实践,放弃嘴把式掌握真把式。据我所知以前那些民间的土医很多都能简方治大病,这些学生是有眼无珠狗屁不通,可恨又可怜。
《钱本草》 唐·张说 原文 “钱,味甘,大热,有毒。偏能驻颜采泽流润,善疗饥,解困厄之患立验。能利邦国、污贤达、畏清廉。贪者服之,以均平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其药,采无时,采之非理则伤神。此既流行,能召神灵,通鬼气。如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如散而不积,则有饥寒困厄之患至。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取与合宜谓之义,无求非分谓之礼,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入不妨己谓之智。以此七术精炼,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长寿。若服之非理,则弱志伤神,切须忌之”。 译文 “钱,味甜,性热有毒,却能预防衰老,驻容养颜。可以治疗饥饿寒冷,解决困难,效果明显。可以有利国家,可以污损贤达,只是害怕清廉。贪婪之人服用以平为好,如果不平,则冷热不均,引发霍乱。这味药,没有固定的采摘时节,无理采摘的使人精神损伤。如果只积攒不发散,会有水火盗贼等灾难。如果只发散不积攒,会有饥寒困顿等祸患。一积攒一发散称为道,不把他当做珍宝称为德,取得给与适宜称为义,使用正当称为礼,接济大众称为仁,借还有期称为信,不用他伤害自己称为智,用这七种方法精练此药,才可以长久地服用他。可以使人长寿,如果不这么服用,则会智力减弱精神损伤,这点需要特别注意”。 评价 在《钱本草》这篇文章中,张说以钱喻药,针砭时弊,用短短的不足200字,把钱的性质、用途、利弊、积散之道描写得淋漓尽致。张说指出,钱“能驻颜,善疗饥,解困厄”,“利邦国,污贤达,畏清廉”,要想驾驭金钱,不为所迷,不为所害,应当精炼“七术”,即“道、德、义、礼、仁、信、智”七种方式。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积存使用要有度,这就叫‘道’;不把钱看做珍宝,这就叫‘德’;获得与付出相适应,这就叫‘义’;不求非分之财,这就叫‘礼’;乐善好施,这就叫‘仁’;交易不违约,这就叫‘信’;不让钱伤害自己,这就是‘智慧’”。如果不能做到上述七术,金钱就会令人“弱志伤神”。  今天看来,《钱本草》对于那些盲目崇拜金钱者仍是一剂灵丹妙药。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