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凌三千
鹏凌三千
关注数: 44
粉丝数: 395
发帖数: 4,020
关注贴吧数: 8
一群傻孩子去github搞博客,写周刊,发小说,做广告…… 一群傻孩子去github搞博客,写周刊,发小说,做广告,还有发某些人不愿意看见的东西…现在好了,又死了吧………
气死我了,又被墙了 早和你们这些孩子说别用他写博客,怎么样,又完了吧~~你们以为自己是哪国人?居住在什么国家里?!23333333333333333 目前“翻阅”就能,直连就完蛋~ 逼的我转战oschina中……
偷偷寻觅水军中,慢慢转资料,等准备好开始刷权重…… 偷偷寻觅水军中,慢慢转资料,等准备好开始刷权重…… 准备配合RL宣传造势,就看RL那边何事有动静了。
Egret(白鹭引擎),Ripple(瑞波),W3C大布局 Egret(白鹭引擎),Ripple(瑞波),W3C。 最近,W3C公开了他们本次W3C大会的组织议题,那就是“游戏与网页支付和交易”(也是小弟一直强调的议题,话说不是谁抄谁的概念(真要说早,我可在W3C大会前,就在讨论这议题了),这么干是趋势)。 而无独有偶的是,小弟最近一直关注的在线支付商Ripple,以及网页引擎开发商白鹭引擎(HTML5引擎,英文名Egret),都同时与此次大会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联系。(Ripple是W3C大会参与者之一,作为观察员(预备会员)的身份参加,而Egret是作为Jeff Jaffe直接联系的HTML5引擎开发商,被商讨了游戏引擎的HTML5领域普及,以及支付嵌入等具体事宜,并且,他们今年也打算加入W3C)。 相关议题的讨论,可见W3C官方文档:w3.org/2015/01/banker_payments.pdf 既然W3C搅和进来,并且直言其事,很明显,在游戏领域,今年Ripple和Egret都该火了。 更详细内容,见xrpmoon.com/blog。(附带一提,小弟页面加缓存了(两小时一换内容),也就是说,两个小时后才会刷新出新内容,大约11点可见……话说加上缓存,美国机房还是慢,等过两天找家CDN缓存下) (小弟先慢慢加内容,等内容多了,雇水军刷,目前资料体太少,刷起来没价值……)
浅谈对Ripple最合理的推广路线(论软件推广的方式方法) 第一部分,为什么BTC处于临死状态: 事实上,最近很多人都会发现,BTC正在急速衰退中。 也许有些网友会觉得意外,为什么这个前年还看似生机勃勃,一片欣欣向荣的东西,会在今年就垂垂老矣,眼看着不成了呢? 难道说电子币就是骗局,就注定会面临这种下场吗? 就小弟看来,当然不是的。 真正的原因,除了BTC技术老旧,程序运行方式单一(只是纯粹的以物易物),去中心导致组织结构混乱,也没有统一的技术开发与升级规划,产品应用效果平平,以及矿场、庄家、矿工还有支付机构的联合造假抽水外,最最关键的是——BTC严重缺乏基础用户。 什么叫基础用户?所谓基础用户,也就是指那些最广泛,最常使用BTC的用户。更直白的说,也就是每天每时每刻,都必须要依靠BTC才能度过的用户。 比如打dota,那群天天抱着电脑不来离开的熊孩子,就是他的基础用户,这个数量成百上千万。又比如在淘宝,那群每月都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万往支付宝充钱的大妈大姐,就是他的基础用户,这个数量也是成百上千万。 而对于BTC来说,他真正的基础用户,其实就只有从中抽水的交易所、矿场等等,只有这些人,才会对其交易乐此不疲,而绝大多数投机者,甚至包括所谓的死忠,大多在大量亏损或大量获利后,都会选择迅速离场,这些人对BTC并没有根本上的依赖性,根本谈不上基础用户。 然而,我们即使把全世界和BTC交易有关的交易所,矿场、支付机构,乃至于矿工都算上,这个数量恐怕也不过了万。 并且,他们对BTC的依赖性,也直接来源于BTC能让他们获利。也就是说,如果BTC再也无法让他们获利,他们当然也会选择离开。而对任何应用来说,基础用户的大量出走,最终都会导致这一应用的彻底死亡。 最终,BTC就逐渐变成了我们现在所见的这个样子。 如果想逆转这一局面,除非突然发生重大利好(更直白的说,超大额资金救市),让BTC交易所、矿场、支付机构等等,重新获得经济动力,重新投入到对BTC的全力运营,才有可能做到,但遗憾的是,目前看来,这种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
简单谈谈XRP价格走势 唐诗云: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_____________ 事实上,就如同很多XRP老玩家所知道的那样,前一段XRP的价格持续低迷,完全是人祸所致(Jed“反水”),而并非是Ripple网络出了什么技术或者产品问题,故此在根本上讲,相较于XRP的价格急速上涨,前一阵的急速下滑才是不正常的,甚至可以说是相当病态,严重超跌的价格。而目前的价格上升,反而仅仅是XRP重新步入正轨罢了(或者说,因为Jed造成的乱象逐渐平息,某些早就准备入场的国际资本,现在才开始敢于入场)。 Jed抛币与XRP价格走势关系,如下图所示:只能说,在各种因素的合力下(如持续的新银行加盟,BitLicence指定过程中提及“合规化”策略可参考Ripple等),Jed“反水”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比想象中修复的要快很多,所以XRP最近一个多月来的惊人表现,可以说虽在预料之外,却又是情理之中了(小弟当然清楚XRP绝对会升值,但真没想到会在临近年底突然爆发了,话说小弟现在持币成本还在0.008USD左右呢(因为我是13年开始买的)~早知道涨这么疯,Jed反水那阵我就再补点啊,哭死|||~) PS:无限怀念Jed造就的0.0045USD“史上最强无敌不败黑洞奇点奥利哈刚棺材底”中,永远成为传说了…… 而现今,我们既然已经初步迈过了Jed那块“绊脚石”(8年的限售协议),用户及市场也逐渐淡忘了Jed所造成的阴霾,那么后续的XRP价格走势,虽然难免出现暴涨后的短暂价格回调,但整体上必然会越来越趋于乐观,很难再产生当初Jed“反水”那样的大幅暴跌了(哭)。 这里的关键支撑在于,鉴于很多部署Ripple协议的中小银行即将开始对外运行相关业务,以及很多开发中的Ripple项目将在明年上线(比如casheer、SnapCard、eSpend,这些后台直接使用Ripple协议的商用项目,每一个都可能吸引无数商家入驻),并且越来越多的商家也在尝试独立使用(相比某些技术)易用性、可扩展性都更为优越的Ripple网络(可以见到xrptalk、forum.ripple上咨询相关事务的人士开始明显增加了),按照目前趋势来说,单以走势论,XRP在明年中旬,就有很大希望再现接近0.1USD的历史峰值(也就是0.6CNY左右)。 但所谓“亢龙有悔”,如果达到历史峰值,投资者心态将容易趋于保守,或者会引发抛售潮,而后则可能进入一段时间的调整期,在0.06-0.1USD区域内徘徊(视普及状况而定,假如普及到位,或者有重大利好出现,也可能直接超越历史峰值,但那种突然的价格异动就不好估计了,毕竟有比特币2013年疯涨的例子在)。 不过,以小弟个人愚见,无论发生何种状况,在2015年就一次性突破0.15USD的“正当”可能性也几乎不存在(也就是明年超1CNY小弟不认为能一步达成,怎么也得2016年才能办到;说到底,即使有新的商业项目支撑,但新项目的普及同样需要时间,没理由在2015年上线,就能在当年全面铺开的)。 至于XRP更长远的价格发展方向,大家则可以参考USD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位置。只要我们将Ripple概念,替换成现实世界中的美国贸易体系,而将XRP,带入到USD所处的位置。那么XRP在Ripple世界中该如何定位,前景也就再清晰不过了。 简而言之,只要Ripple协议强势发展,XRP的价格,也就必然强势向上,这绝对是正相关的。 小弟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事实上,这道理再浅显不过。毕竟这世间的一切存在,都有其内在联系,就连货币和商品的价格走势也不例外,只要掌握规律,也都可以轻易估算出变化走向。 比如美元和石油价格,就是必然的反比关系,美金涨,油价就跌,美金跌,油价就涨。(稍微解释下,因为USD是目前国际流通性最强的货币,也就是所谓“基础货币”。而石油属于国际流通性,需求量,以及交易量最大的商品之一,也就是“基础商品”之一(BTW:粮食也是种“基础商品”)。鉴于国际贸易大多用USD定价结算(就算用其它货币结算,最终大多也会转为USD储备),所以USD贬值后,因为美金购买能力减弱,则流通性、需求量、交易量都很大的“基础商品”,就会敏感的跟随USD价格产生价格变化,立刻“相对性”的升值。反过来说,如果USD强势升值,则又会引发“基础商品”集体“相对贬值”的现象)。 具体到Ripple和XRP的关系也是一类道理,Ripple网络中XRP的定位,就相当于美国的USD一样(虽然可以用IOU方式发出USD凭证,但那是受到具体网关限制的,只有XRP在一切交易中都超网关存在,并可以超网关限制的进行结算)。 那么,随着交易对象的不断扩展,交易种类的不断增加,虽然不同网关,不同发行者的IOU凭据会不断出现,但是,他们始终不能跨网关,跨币种进行结算。而唯一能起到此作用,并且不受不同网关制约的,始终只有XRP。也就是说,在Ripple协议中,XRP将会处于无限近似于“现实美金”的地位,和“现实美金”一样,与各种商品,货物,货币的IOU凭证形成参照关系。因此,只要Ripple网络保持贸易量强势增长,XRP就必然会持续强势,反之亦然。也就是说,XRP的价格,随着Ripple网络的持续发展,将不断的持续走强,也将无限接近于国际交易中【基础货币】的价格(也就是USD),若按照现有发展趋势,2017年左右到达1XRP:1USD,不出大的意外,确实并非什么天方夜谭了。 PS:更何况这仅仅是商业价值,XRP对Ripple网络来说,还有其安全价值所在,可以参考小弟以前的帖子。 至于某些人士所担心的,Ripple风潮早晚会向Bitcoin风潮一样过去,或者最终它可能只有某些技术被银行使用,而整体将遭到抛弃。小弟以为,这大可以不必担忧,甚至说,完全是杞人忧天了。 众所周知的,Ripple和Bitcoin并不一样,它并不是Bitcoin体系的衍生,甚至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电子币分代。(Ripple某些方面的技术出现在Bitcoin之前,而某些在它之后,并且Ripple是独立的技术体系,也不能套用Bitcoin体系来进行衡量代系,所以它和Bitcoin只能单算,否则真搞不清头绪)。 与一般公认核心价值在于“区块链”技术的Bitcoin最大的不同之处是,Ripple体系的最大价值,其实在于它是一套统一且完整,并且正在被广泛认可的网络交易协议,而非它联网采用的UNL共识技术(虽然这块也相当重要,不过,作为Ripple共识系统的主要开发者JoelKatz,他自己也承认,共识技术目前还并不是“完美的技术”,只是“可行的技术“罢了(目前的潜在问题是,Rippled运行环境很受硬件制约,要保持共识的可靠性,就需要相当强大的服务器处理能力支持,太过低效的服务器不适合共识网络的运作(比如BTS在家用微机学共识的下场|||……)。所以才说这套技术仅仅是“可行”,而谈不上“完美”。但反过来说,只要UNL集群能获得强大的服务器硬件支持,事实上仅以现有的共识算法,不必任何改变,也足够保证军工级的可靠性了))。 因此,并不是单纯复制Ripple代码,就能产生出一样的价值。就像整个互联网,本质上也不过是由十几个域名根服务器来组成的通讯集群,但并不是说,任何人或国家随便搞十几个服务器进行根域名服务,就能取代现有互联网(或者说,你想那么搞,也得别人都认你不是……)。 Ripple的UNL(Unique Node List)网络节点模式也与此相同,银行自己当然也可以搞,但问题是,如果各自搞自己的,那么最终就是相互不通用,于现状毫无改变,一切都将变得毫无意义。而如果都用同一套协议,那么有RL做核心开发就足够了,又何苦自己那么辛苦,还得同时承担开发与服务器成本呢? 事实上,Ripple成功后最大的可能性,无非是采取或准备采取Ripple协议的各国银行,利用联盟或近似手段收购RL,然后成立一个类似ICANN的组织,分别管理其本国所在的UNL节点,以及共同协商改进与执行Ripple协议而已。话说大家现今使用的互联网,也不过就是由最初几台电脑的相互联网开始,最终形成到如今规模的超大服务器集群罢了。既然有信息网络的前例在,那么,Ripple走WWW的老路,构建起一套国际公认的金融网络来,真就不是什么痴人说梦的事情。(BTW:其实目前Ripple地址,已经越来越展露出域名化倾向,已经有不少人在学习收藏域名的方式,偷偷收藏Ripple“用户名”了(附带一提,如果往地址上挂数据,可以通过Memos同时传入一或N组数据存储,虽然单个Memo存储量有限,但综合来说,多个Memo并用,每次传本轻小说没问题(我把《奋斗吧!系统工程师》上传到某地址了,话说有人能找到不?-_-) PS:当然,这玩意本质上并不是让你直接存数据,而是让用户关联其他东西用的,不过存点小东西也可以……)。另外Google作为Ripple投资人之一,把所有与Google有关的名字都内定了|||) _________________ 这正是: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 另,小弟继续垒码中,预计本周部分实装高频交易部分。
浅谈XRP价格走势 唐诗云: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_____________ 事实上,就如同很多XRP老玩家所知道的那样,前一段XRP的价格持续低迷,完全是人祸所致(Jed“反水”),而并非是Ripple网络出了什么技术或者产品问题,故此在根本上讲,相较于XRP的价格急速上涨,前一阵的急速下滑才是不正常的,甚至可以说是相当病态,严重超跌的价格。而目前的价格上升,反而仅仅是XRP重新步入正轨罢了(或者说,因为Jed造成的乱象逐渐平息,某些早就准备入场的国际资本,现在才开始敢于入场)。 Jed抛币与XRP价格走势关系,如下图所示:只能说,在各种因素的合力下(如持续的新银行加盟,BitLicence指定过程中提及“合规化”策略可参考Ripple等),Jed“反水”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比想象中修复的要快很多,所以XRP最近一个多月来的惊人表现,可以说虽在预料之外,却又是情理之中了(小弟当然清楚XRP绝对会升值,但真没想到会在临近年底突然爆发了,话说小弟现在持币成本还在0.008USD左右呢(因为我是13年开始买的)~早知道涨这么疯,Jed反水那阵我就再补点啊,哭死|||~) PS:无限怀念Jed造就的0.0045USD“史上最强无敌不败黑洞奇点奥利哈刚棺材底”中,永远成为传说了…… 而现今,我们既然已经初步迈过了Jed那块“绊脚石”(8年的限售协议),用户及市场也逐渐淡忘了Jed所造成的阴霾,那么后续的XRP价格走势,虽然难免出现暴涨后的短暂价格回调,但整体上必然会越来越趋于乐观,很难再产生当初Jed“反水”那样的大幅暴跌了(哭)。 这里的关键支撑在于,鉴于很多部署Ripple协议的中小银行即将开始对外运行相关业务,以及很多开发中的Ripple项目将在明年上线(比如casheer、SnapCard、eSpend,这些后台直接使用Ripple协议的商用项目,每一个都可能吸引无数商家入驻),并且越来越多的商家也在尝试独立使用(相比某些技术)易用性、可扩展性都更为优越的Ripple网络(可以见到xrptalk、forum.ripple上咨询相关事务的人士开始明显增加了),按照目前趋势来说,单以走势论,XRP在明年中旬,就有很大希望再现接近0.1USD的历史峰值(也就是0.6CNY左右)。 但所谓“亢龙有悔”,如果达到历史峰值,投资者心态将容易趋于保守,或者会引发抛售潮,而后则可能进入一段时间的调整期,在0.06-0.1USD区域内徘徊(视普及状况而定,假如普及到位,或者有重大利好出现,也可能直接超越历史峰值,但那种突然的价格异动就不好估计了,毕竟有比特币2013年疯涨的例子在)。 不过,以小弟个人愚见,无论发生何种状况,在2015年就一次性突破0.15USD的“正当”可能性也几乎不存在(也就是明年超1CNY小弟不认为能一步达成,怎么也得2016年才能办到;说到底,即使有新的商业项目支撑,但新项目的普及同样需要时间,没理由在2015年上线,就能在当年全面铺开的)。 至于XRP更长远的价格发展方向,大家则可以参考USD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位置。只要我们将Ripple概念,替换成现实世界中的美国贸易体系,而将XRP,带入到USD所处的位置。那么XRP在Ripple世界中该如何定位,前景也就再清晰不过了。 简而言之,只要Ripple协议强势发展,XRP的价格,也就必然强势向上,这绝对是正相关的。 小弟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事实上,这道理再浅显不过。毕竟这世间的一切存在,都有其内在联系,就连货币和商品的价格走势也不例外,只要掌握规律,也都可以轻易估算出变化走向。 比如美元和石油价格,就是必然的反比关系,美金涨,油价就跌,美金跌,油价就涨。(稍微解释下,因为USD是目前国际流通性最强的货币,也就是所谓“基础货币”。而石油属于国际流通性,需求量,以及交易量最大的商品之一,也就是“基础商品”之一(BTW:粮食也是种“基础商品”)。鉴于国际贸易大多用USD定价结算(就算用其它货币结算,最终大多也会转为USD储备),所以USD贬值后,因为美金购买能力减弱,则流通性、需求量、交易量都很大的“基础商品”,就会敏感的跟随USD价格产生价格变化,立刻“相对性”的升值。反过来说,如果USD强势升值,则又会引发“基础商品”集体“相对贬值”的现象)。 具体到Ripple和XRP的关系也是一类道理,Ripple网络中XRP的定位,就相当于美国的USD一样(虽然可以用IOU方式发出USD凭证,但那是受到具体网关限制的,只有XRP在一切交易中都超网关存在,并可以超网关限制的进行结算)。 那么,随着交易对象的不断扩展,交易种类的不断增加,虽然不同网关,不同发行者的IOU凭据会不断出现,但是,他们始终不能跨网关,跨币种进行结算。而唯一能起到此作用,并且不受不同网关制约的,始终只有XRP。也就是说,在Ripple协议中,XRP将会处于无限近似于“现实美金”的地位,和“现实美金”一样,与各种商品,货物,货币的IOU凭证形成参照关系。因此,只要Ripple网络保持贸易量强势增长,XRP就必然会持续强势,反之亦然。也就是说,XRP的价格,随着Ripple网络的持续发展,将不断的持续走强,也将无限接近于国际交易中【基础货币】的价格(也就是USD),若按照现有发展趋势,2017年左右到达1XRP:1USD,不出大的意外,确实并非什么天方夜谭了。 PS:更何况这仅仅是商业价值,XRP对Ripple网络来说,还有其安全价值所在,可以参考小弟以前的帖子。 至于某些人士所担心的,Ripple风潮早晚会向Bitcoin风潮一样过去,或者最终它可能只有某些技术被银行使用,而整体将遭到抛弃。小弟以为,这大可以不必担忧,甚至说,完全是杞人忧天了。 众所周知的,Ripple和Bitcoin并不一样,它并不是Bitcoin体系的衍生,甚至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电子币分代。(Ripple某些方面的技术出现在Bitcoin之前,而某些在它之后,并且Ripple是独立的技术体系,也不能套用Bitcoin体系来进行衡量代系,所以它和Bitcoin只能单算,否则真搞不清头绪)。 与一般公认核心价值在于“区块链”技术的Bitcoin最大的不同之处是,Ripple体系的最大价值,其实在于它是一套统一且完整,并且正在被广泛认可的网络交易协议,而非它联网采用的UNL共识技术(虽然这块也相当重要,不过,作为Ripple共识系统的主要开发者JoelKatz,他自己也承认,共识技术目前还并不是“完美的技术”,只是“可行的技术“罢了(目前的潜在问题是,Rippled运行环境很受硬件制约,要保持共识的可靠性,就需要相当强大的服务器处理能力支持,太过低效的服务器不适合共识网络的运作(比如BTS在家用微机学共识的下场|||……)。所以才说这套技术仅仅是“可行”,而谈不上“完美”。但反过来说,只要UNL集群能获得强大的服务器硬件支持,事实上仅以现有的共识算法,不必任何改变,也足够保证军工级的可靠性了))。 因此,并不是单纯复制Ripple代码,就能产生出一样的价值。就像整个互联网,本质上也不过是由十几个域名根服务器来组成的通讯集群,但并不是说,任何人或国家随便搞十几个服务器进行根域名服务,就能取代现有互联网(或者说,你想那么搞,也得别人都认你不是……)。 Ripple的UNL(Unique Node List)网络节点模式也与此相同,银行自己当然也可以搞,但问题是,如果各自搞自己的,那么最终就是相互不通用,于现状毫无改变,一切都将变得毫无意义。而如果都用同一套协议,那么有RL做核心开发就足够了,又何苦自己那么辛苦,还得同时承担开发与服务器成本呢? 事实上,Ripple成功后最大的可能性,无非是采取或准备采取Ripple协议的各国银行,利用联盟或近似手段收购RL,然后成立一个类似ICANN的组织,分别管理其本国所在的UNL节点,以及共同协商改进与执行Ripple协议而已。话说大家现今使用的互联网,也不过就是由最初几台电脑的相互联网开始,最终形成到如今规模的超大服务器集群罢了。既然有信息网络的前例在,那么,Ripple走WWW的老路,构建起一套国际公认的金融网络来,真就不是什么痴人说梦的事情。(BTW:其实目前Ripple地址,已经越来越展露出域名化倾向,已经有不少人在学习收藏域名的方式,偷偷收藏Ripple“用户名”了(附带一提,如果往地址上挂数据,可以通过Memos同时传入一或N组数据存储,虽然单个Memo存储量有限,但综合来说,多个Memo并用,每次传本轻小说没问题(我把《奋斗吧!系统工程师》上传到某地址了,话说有人能找到不?-_-) PS:当然,这玩意本质上并不是让你直接存数据,而是让用户关联其他东西用的,不过存点小东西也可以……)。另外Google作为Ripple投资人之一,把所有与Google有关的名字都内定了|||) _________________ 这正是: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 另,小弟继续垒码中,预计本周部分实装高频交易部分。
疑似【骗取】STR和XRP的地址正在默默还币中…… justcoin最近两天来对此问题的暧昧态度,以及两天来默默发生的“骗币人”还币现象,都让人对justcoin发生的真实状况不得不打个问号。 因为Ripple全网账目透明,我们可以很轻易的查出疑似出现问题的地址,最后被集中到两个“分赃账户”中去。然而,目前justcoin疑似被骗的XRP和STR,却正在顺原路径发送回Justcoin的钱包,发送回来的已经占到了疑似被骗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这让我们不得不问他一句。 Justcoin,你们到底玩什么呢? STR:g3fhpbbKRF3oz87yA3VvG4npTcDNyqw786XRP:rPTaj1gUdXLdAwu1om6y3X6tCZLV6pvZBf当然,也有人分析是Ripple网关串联与KYC的力量太大,拿了币也转不出去,又面临刑事威胁,不得已才还的,真相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关于Ripple的TransactionMetadata 本文是一个关于tfPartialPayments标识的引申说明,其中关系到小弟早上发的此贴:http://tieba.baidu.com/p/3342269744 Jed这人渣今天发帖说,Stellar为了避免程序员混淆,今天已经删除掉了tfPartialPayments标识,其实我觉得真没必要,临时删它纯粹是脑子被驴踢了。 因为能搞错的程序员,大体都是不看文档也不瞧示例,甚至不读官方API代码的。那么对于“三不看”的主,你无论如何简化,他们也肯定会再搞错,你就是简化到1+1等于几的程度,说不准将来也有填上3或者4的人在。 所以最关键的是,你得要求搞Ripple的程序员看文档,瞧示例,读官方API才是正道,没有这些基本功,不死在这,也会在那里玩完的。 比如这次涉及的“预付款”与“实际交易款”问题,就涉及到关于交易已确认结果的TransactionMetadata。具体来说,TransactionMetadata在每次交易发起时都会产生。这个玩意的意义在于,每次进行记账的网络节点,都会反馈自己的相关meta数据给总账,然后总账再根据他们的反馈结果,综合处理具体的交易结果。 也就是说,在很多时候meta中包含的很可能是“交易处置中”的相关数据,而非已然处理完毕的数据。所以,未必其中所有参数都能立刻获得(大约发起交易6-10秒左右才会产生完全)。 而在官方的API处理中,获得指定地址的实际交易款,也分成了两部,首先,他们的API尝试直接获取meta的DeliveredAmount数据,如果总账对【唯一结果】的确认已经产生,当然直接返回此数值即可。 但是,此数据未必在任何情况下都已经产生,那么应该如何确认其值呢?很简单。 官方推荐(并且使用)的做法是,检查所有AffectedNodes的相关节点(也就是已经确认了这笔交易的节点),对照其款项状态,计算发币者本次交易前与本次交易后的款项【已确认】变化,最后以减法换算出实际节点生效的交易额,那个额度就是已发送金额(如果没有任何节点确认,或者确认的节点不满足数量,则交易无效)。 当然,更简单的方法是,使用官方JS库的API,直接调用getAmountSent函数获得交易款,就不会有任何问题。不过,如果您自己编写代码进行操作,又一不读文档,二不看示例,三不肉眼检查交易数据的话,恭喜您,您可能被坑了…… PS:其实有人说手动查账最保险,也不用那么麻烦,您写代码时就直接调用getAmountSent函数即可(或者照搬其算法)。如果总觉得不踏实,怕节点结果出错,大可以等收到汇款时检查一次数值,隔30秒左右再检查相同交易的数值(再不放心就等到1分钟时再查一次),如果两次交易数值完全一致(不放心查三次),那就100%不会出错,绝对真实有效,也不必非得手动查账不可,无非是稍微减慢一点点到账时间而已(理论上讲不用,读一次getAmountSent已足够保险)。 另外,就算没了tfPartialPayments标识,无论如何也都得读meta的数据才最保险,因为这里面的才是【共识结果】,除此之外的一切结果,都有可能是【没有取得共识】,也就是可能不做准的,所以,Jed删它根本毫无意义嘛……
关于Ripple的分期付款功能(据说有人上当?……) 因为Ripple本身属于金融协议,所以除了基本的货币收发与转换功能外,还具备很多的高级金融工具属性,比如“分期付款”(Partial Payments)。PS:这项隶属于“资金返回”的功能之一,可以参看wiki中【Returning payments】条目。具体来说,在系统默认情况下,您所支付的交易金额,也就是设置好的发往目标账户的货币量。所需交易费用,或货币兑换时所需的任何额外金额,都从在发送账户的SendMax值(也就是可能发出的最大金额)中扣除。如果此SendMax值不能支付这些费用,则系统提示交易失败,并列出原因。然而,当tfPartialPayment标识被激活时(这是Rippled端标识,需要自己运行Rippled时才可调,位于TxFlag集合中),则Amount这项可以发出的金额会发生变化(文档中也有注明),并不再遵循默认的那一套,将变成无论多少钱都可以发送。 简单地说,如果此tfPartialPayment标识被使用,则Amount将不再是事实上的发币金额,而变成“准备支付”的金额,不再受到账户SendMax的制约,只需满足XRP验证费,并且交易金额是正数,交易就可以发出(附带一提,使用此标识时,Ripple协议还会返回一个“分期付款”的交易警告给用户)。 也就是当用户以tfPartialPayment标识发出资金时,接收方虽然不会收到具体金额,但是会接收到一个含有tfPartialPayment标识的交易数据(“预付”数据,并不会增加接收方的资金,但是会收到条交易记录)。 而在这时,假如接收方再单纯验证Amount中的数量,则必然悲剧无疑,因为对方并没有给你这个钱,这钱仅仅是“想要给你”的空头支票罢了(这个标识本意是为了配合一些机构需要才有的)。 所以,RL文档中早就明确注明,当此标识被允许时,Amount金额并不能保证必然为事实上收到的金额。而只有DeliveredAmount字段(交易款,如果用js包的话,位于tx.meta.DeliveredAmount),才能满足任何时候都是实收款,而绝对不会被“预付款”所干扰。 着重强调下,避免有人自己做代码收款,然后读Amount金额变悲剧,切记读tx.meta.DeliveredAmount,别搞错了。 其实看官方Ripple-Client代码就知道,他们一直读的就是DeliveredAmount,而非Amount……话说自古以来,搞代码一不看文档,二不看示例,就没有不悲剧的……
FIDOR银行的Ripple汇款正式公告出来了 德语,看不懂,大意是猜的……FIDOR为国际汇款增加了Ripple的新途径,是出国留学,国际金融的新选择,该渠道具有如下优势。 1、0.49为封顶收费,只要能走Ripple的,最多就收这价(附带提到传统电汇,5起步,而且到账需要几天)。 2、秒到(可惜只是FIDOR允许的地方,目前有限制,不是所有网关都能资金与它共享)。 3、无波动(这得益于FIDOR目前的收款方限制,他强制让两边网关汇率一致了。如果以后放开限制,汇率波动可能还是有点的,当然,两边网关交易量越大,则波动越小)。
浅谈Justcoin今天的暂时交易中断 今天早上Justcoin有段时间暂停了全部的线上交易(目前已恢复),导致包括存款与提现在内的所有操作无法进行,并且截止到目前,还没有给出恰当的理由和解释。对此结果,网上Ripple众说纷纭,有说黑客攻击、有说Justcoin系统出错,还有说是Ripple协议带来的问题。 小弟在这里明确的说一下,前两个不提,首先根本不可能是Ripple协议的问题,因为这玩意所有网关跑的都是一种协议,不可能单独某个网关有问题,别的网关能独善其身,这就是要活一起活,要死一起死的东西,没有例外可言…… 事实上,最有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还在于黑客攻击与Justcoin本身的错误,而非其他。 具体来说,关键就在于Justcoin不是标准的网关,他虽然有自己的Ripple网关地址rJHygWcTLVpSXkowott6kzgZU6viQSVYM1,但这并非交给用户可以直接信任后操作的,而是必须注册他网站的用户往这地址充值(这家伙要求很松,只要不涉及法币充值或提现,国人也能用,小弟就是BTC、USD、XRP三者互相洗……),然后使用Justcoin提供的页面前端才可以进行相关操作,也就是说他仅有部分后台程序基于Ripple(还有一部分基于Bitcoin、Stellar这些,比如上月Jed把Stellar玩崩了,有8个小时他就不给处理STR了),而具体的交易操作必须通过他的网站完成才能生效(当然,他没法禁止你在Ripple网络中信任他网关并操作,不过那样你获得的币都没法提现,除非注册用户,绕一圈又绕回来)。简单地讲,在Justcoin交易并不是照Ripple的标准玩法走,即使他有网关的部分存在,我们也必须注册了他的账户,向它的指定地址充值电子币或法币后才能在他的网站上进行操作(包括超网关的XRP在他这也是如此),所以这家伙,其实就是个披着Ripple网关外皮的交易所罢了……也就是交易所可能遭遇的问题,他全部可能遭遇(黑客攻击、数据作假、系统出错等等),所以这货的存亡对其它网关影响不大(它不是标准网关,和Ripple技术关系很浅),尤其是他XRP的交易量也不高(它主要是搞BTC的交易和兑换),爱死爱活没啥可操心的。 附带一提,这家目前充值是0%手续费,提现是0.5%手续费,无封顶。
Cryptsy的eSpend也准备使用Ripple作支付商 随着昨天SnapCard借助Ripple网络充当支付商,并获得150万美金风投后,今天又出现了一家基于Ripple协议的支付商,那就是由著名电子币交易所Cryptsy主办的eSpend。 不过,eSpend的完成度比SnapCard更低,目前仅仅是内测阶段(SnapCard至少可以在美国境内运转了,eSpend还只有一个内测页面),要正式上线恐怕还要等几个月,所以暂时真的没什么可谈(但他有个关键性优势,那就是Cryptsy的币种和用户量都明显超过SnapCard,如果他出来功能后,那就意味着几百种电子币能利用Ripple进行法币支付,支付部分的用户量应该会立刻超过SnapCard,SnapCard要是现在不努力,以后就危险了……) PS:根据eSpend的说法,他们将提供全球90余种法定货币,与上百种电子货币的转换与支付接口,功能之强悍,可谓惊人,光凭这点就秒杀Coinbase了。不过没看见真东西,谁也不好说效果到底如何。另外,Cryptsy为了向RippleLabs示好,好像要上XRP了-_-(原话说的是“We have been wanting to get XRP on Cryptsy for a long time now”,也就是“我们等待把XRP上架到Cryptsy都等好久了”,不知道是否真心话……)。 只能说这种现象是非常良好,也是非常必要的(别的都不提,单凭Coinbase之类只能接受BTC兑换到法币,就肯定不是长久之计。最起码得像Ripple系统这样除了电子币外,还能转化各国法币到商家,才是根本趋势,否则正经商人可不敢承担那么大的电子币存储与汇率风险)。 反正现在有点脑子的交易所,都顺应大趋势,慢慢由死挺BTC,转向BTC与Ripple并重中,国内的能否跟上,就自己看着办吧…… ———————————————— 另外,前一段经过频繁黑客攻击,验证了Ripple可靠性后,果然“财主们”都找上门了吧?(话说黑客频繁攻击什么,什么就要火,都成业内规矩了-_-)这就是一个开始,千万沉住气,大头还在后面。Ripple要不是金矿,Jed那孙子会捣乱到现在?鬼才信……
浅谈SnapCard系统(后台基于Ripple) 这玩意小弟也没用过,不过他后台是基于Ripple协议的,所以不得不介绍下。 简单的说,这是一个基于Ripple协议构建的Coinbase类系统(不过考虑到BTC普及率的问题,现阶段交易可能是并行的,也就是部分场合会用BTC到交易所套现,部分场合走自己的Ripple渠道变现),作用同样是满足电子币到法币的商业支付(或者相反也成),官网地址在snapcard.io,支持REST发包(也就是URL传输交易数据),具体使用方法可见官方文档(不过目前似乎只有欧美银行能到账,话说国内网关还不速度跟他们联系下,加上本国的支持~) 他的基本特色有如下几点: 1、允许任意货币的自动转换并且法币到账,满足商户的任意收款需求。 2、到账快捷,比如收到价值100美金的电子货币或其它国家法币,到商户的真实银行中99.5刀(有0.5%的交易费),最慢也仅需一天。 3、支持多币种,除了Coinbase那样支持BTC购物外,也可以直接使用Dogecoin、XRP以及Litecoin,还可以直接用其它国家法币进行支付(目前手续费是0.5%,比Coinbase便宜一半)。 好歹是自己人,有兴趣(和条件)的,能用他的场合以后就别用Coinbase那些了,直接上这个算了。 还有玩狗狗币和莱特币的,看见也帮着推广下吧,最起码能用你们的币直接购物,也比全凭BTC在那转账强。
转个SnapSwap的收费标准 转个SnapSwap目前的收费标准给大家看看,有需要的可以参考。SnapSwap在美国(US)的标准: 如果费用有变更,SnapSwap会提前30天通知。 限制如下(如BTC等电子币不在此列,仅为现金限制): 目前从美国银行转入存款,单笔最小限额为1美金(需要再扣除手续费),最大为21000美金。 目前从美国银行提取存款,单笔最小限额为20美金(需要再扣除手续费),最大为7000美金。 每周允许存入的最大金额是21000美金。 每周允许提取的最大金额为7000美金。 每天允许的即时转账(银行秒到……)金额为300美金。 存款手续费为存入金额的0.99%加上0.3美金,但是有最高封顶收费,为5美金。 取款手续费为提取金额的0.99%加上0.3美金,同样有最高封顶收费,也是5美金。 根据Ripple协议,在Ripple网络内部转账或挂单等不额外收费(也就是你走协议,把金额发送到自己的地址,或者转到其它网关,而非在SS申请充值或提现之类的话,是完全免费的)。 SnapSwap在欧盟(EU)的标准: 如果费用有变更,SnapSwap会提前30天通知。 限制如下(如BTC等电子币不在此列,仅为现金限制): 目前从欧盟银行转入存款,单笔最小限额为1欧元(需要再扣除手续费),最大为5000欧元。 目前从欧盟银行提取存款,单笔最小限额为10欧元(需要再扣除手续费),最大为5000欧元。 每周允许存入的最大金额是15000欧元。 每周允许提取的最大金额为5000欧元。 存款手续费为存入金额的0.99%加上0.3欧元,目前收费没有封顶。 取款手续费为提取金额的0.99%加上1.0欧元,目前收费没有封顶。 根据Ripple协议,在Ripple网络内部转账或挂单等不额外收费。 ———————————————————— 目前来说,SnapSwap对于美行存款、取款的收费上限明显参考了电汇的起步价和收费模式(SS的费用上限,是大多数美行的费用底线),缺点是存款与取款上限暂时都比电汇低,但是考虑到海外电汇的效率,以及小额汇款的需要,总体上来讲还是比电汇便宜、快捷和划算不少的(也比所有海外交易所的BTC手续费便宜得多,无论是存款或提现方面,唯一恶心人的就是限额还比较低,没法快速满足大额交易。等啥时候上限能提高个10倍左右,在美帝那就火了)。 而对于欧盟方面,由于它没有提供收费上限,而且存款与取款金额比美行所允许的更低,显然还无法和当地银行电汇服务形成有力的竞争。
基于Ripple协议的交易所SnapCard获得150万美金风投 其实没啥可说,就是一个叫SnapCard的,基于Ripple协议的新型交易所,刚刚获得了150万美金的风险投资,用于扩展他们新的“支付商计划”(也就是他要搞Coinbase那套,提供电子币到法币,或法币到电子币的兑换以及提供直接的商家兑换API),以后这种事会越来越多的(而且这类交易所,默认一般会支持XRP,或者说,根据Ripple协议,想不支持都难|||)…… 交易所部分的页面早已经出来了,地址在snapcard.io,就不知道网关什么时候能对外添加上(目前它的交易隐藏了Ripple协议,只在后台使用,你无法在外面接入,所以才说他是“交易所”,而非网关),还有新获得风投的这个支付项目啥时候能用到(他获得风投被报道是昨天的事,估计支付系统真能用上怎么也得明年中旬了,哎……)。 再有,这家伙似乎野心不小,他对外宣称自己的竞争对手主要就是BitPay,Coinbase和GoCoin这三家支付商,可见他即当交易所,同时利用Ripple协议,又当支付商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和上面三家枪饭碗。以后肯定会搞现金到电子币的支付API,并大范围推广,那么未来存在Ripple上的法币资金(或电子币)直接购物就方便多了(最好能搞定Paypal,目前Paypal+Ripple的话,真心无敌)。 PS:如果他发展起来,利用Ripple协议交易成本绝对会比BitPay,Coinbase和GoCoin这三家低(而且不用每次都绕道其它交易所套现,首先他自己就是交易所,其次还能利用Ripple协议连通其它网关,这节约的成本就没法比了),只要能抓到用户,就是稳赢的(另外一点,就是搞银行省事得多,除了电子币,也可以玩现金,并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随便转)。
毛子将严惩BTC所有交易(附带谈Ripple优势) 度子啊,你们的过滤系统太傻了,不成就换吧。
Fidor银行开发者日的详细消息出来了 具体来说,Fidor银行开发了一套叫fidorOS的金融操作系统(估计是所谓的“web操作系统”,本质上就是个浏览器页面那类,不信他们能搞正经系统出来……),然后在该系统中内置了Ripple协议的支持接口(按理说,无论他们的“操作系统”究竟如何,也不会是内置了Rippled,因为这玩意还没开发完全,况且是Fidor提供的,估计是只能访问Fidor相关Ripple应用的服务接口而已),然后第三方企业可以在此系统基础上,集成与发布自己的应用,也可以根据API扩展相关系统。 现在Fidor决定在自己的两个新业务点推广这个应用,而这两处就分别是英国以及俄罗斯。 两边的宣传内容目前看都是一样的,大体内容如下: 1、Fidor系统以及账户的构建,以及解释Fidor应用是怎么回事。 2、在Fidor系统上如何开发应用。 3、介绍Fidor系统在浏览器中的API与专用API管理器。 4、如何连接Ripple与Fidor操作系统。 5、展示如何进行Fidor上的沙箱操作。 6、Fidor的后续发展路线图,开发者发展计划,以及服务定价等。 另外,必须提前报名才能参与Fidor的技术推广活动,而且推荐以企业身份报名,个人的报名原则上不批。 第一站英国伦敦(London, UK on November 13th),第二站俄罗斯莫斯科(Moscow, Russia on December 11th)。 两处宣传各耗时1个月,明年开始正式运转两处的Fidor(与Ripple)金融服务。 PS:目前不用FidorOS应该是不能直接跑Ripple服务与Fidor的金融系统联网的,必须通过他们的FidorOS才成,所以有兴趣和俄罗斯那边Ripple服务互通的话,暂时还得学会这套系统,或者谁去俄罗斯咱们搞个Ripple网关吧,那就不受限了……
转个政策利好:人民币欧元可直接兑换 根据相关新闻报道,目前人民币正在逐渐采取更开放的外汇市场政策,已经陆续形成了人民币对美元、日元、澳元、新西兰元及英镑,乃至欧元的“市商”外汇兑换体制。那么,只要政策上能保持放开,进一步开放外汇市场的话。 更方便,快捷,高效,廉价,自主可控性强,且兑换价格更为精准科学的Ripple技术就完全可以跟上节奏,只差再有国内银行愿意接纳与国外银行的“网关互信”。以超低汇率,在1分钟内完成欧元到人民币的任意转换(或者反过来汇款),就将不再是梦想,而是真真正正的现实。
Ripple示例:Snapswap到RippleCN的转账流程(自动转汇方式) PS:今天小弟在BTC那边看见有人问数字货币转汇的问题,所以稍微多提了点,觉得这个问题这边应该也会有人问,所以在这里也普及下。 ——————————————————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下BTC的转汇方式,应该说,BTC的外汇转账流程大体是这样的: 准备USD->发往国外交易所购买BTC->换得BTC并发往国内交易所->交易为CNY->发往国内银行提现 汇率损失多少,就完全看USD->BTC->CNY交易的价格,以及提币、提现的交易费用而定。 而Ripple的转汇方式则大体是这样: 准备外汇(根据网关不同,可以接受的外汇也不一样,常见的美金、日元、欧元、英镑都有网关接收)->发往国外网关(Bitstamp、SnapSwap、Justcoin之类)->选择“挂单”为国内网关的CNY,或自动“汇转”为CNY->在国内网关提现(国内网关都支持支付宝,当然也可以走银行)。 因为Ripple采取真实货币1:1抵押的策略,所以汇率多少,完全看USD到CNY的当时交易价格而定,这本身就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损耗,而且我们有些国内网关,目前还是在实行着提现费封顶策略的,无论怎么看,也比BTC转汇要优秀得多(当然,目前Ripple还在起步阶段,网关交易量还太小,过高的转账金额可能承受不起,不过随着银行的加入,慢慢也就能撑住了……)。 —————————————————— 在这里,小弟转个走Snapswap把美金搞到国内的例子(英镑、欧元之类也可以)走这个路径,最短可以半小时国内到账(支付宝)。当然,如果需要资金出国,反过来操作即可。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yun.baidu.com%2Fshare%2Flink%3Fshareid%3D655854238%26uk%3D2852442282&urlrefer=dd8a3b273cb3045153a6948e1c3f18be PS:这里的Snapswap或RippleCN都可以替换成别的网关,所以用他们做示例,完全是因为这文档是他们写的|||…… 另外,请不必担心自己地址上有无CNY的问题,当发出您【没有】的货币时,Ripple会根据协议在后台自动运算交易路径(这个运算其实挺复杂的,可能会横跨多个币种,最后选择出一个最佳组合然后换算出金额,当然,都是后台代码的事,用户不必费心),并得出目前的【最佳汇率】给你,您只要选择【确定】就会把资金转为CNY发出了(不确定的话,交易则不成立)。 如果完全按照示例操作,美金走这个路径,最短甚至可以半小时到账(支付宝)。 另外,半个小时是Ripple到账的极限速度吗?当然不是,这只不过是在目前Ripple普及初期,网关还都是小公司在运行时的状态罢了。 而未来呢?Ripple明显会更加壮大,走向更加正规的银行化路线(事实上,此刻已经有三家欧美银行支持或准备支持Ripple协议了)。 如果两边都是银行,并且都愿意支持Ripple协议的话,那么所有跨行交易(注意,是所有跨行交易,而且不分国界),【技术上】(只要人为不设限)都可以做到【一分钟内到账】。而且,那时也就不再需要提现或充值等麻烦的手续了。因为将来的主力网关都是银行,Ripple到账同时就是银行账户到账,方便、快捷、低收费、赚老外钱0阻碍,耶!
别扯没用的了,都熬夜看Sibos2014去 举凡接触过金融领域的,都知道Sibos2014是个什么活动,这里不赘述。 在you(防敏)tube上有视频直(防敏)播,在推(防狗)特上有文字直(防狗)播,能翻阅的赶紧看去,那边29号第一天是电子币专场,全天上下午讲电子币(电子币这边去了两批人,一边是比特币基金会,一边是RippleLabs)。 另外,今年开场嘉宾是花旗银行联席总裁Jamie Forese,闭幕嘉宾主持是比尔盖茨。小弟是熬不住了,得睡觉……
Sibos2014就要开始了,所以,大家晚安…… 在you(防敏)tube上有视频直(防敏)播,在推(防狗)特上有文字直(防狗)播,能翻阅的可以抽空看看。小弟是熬不住了,得睡觉……
由于DDOS,或许会上调每次的“烧币”量了 官方那边有不少人说,目前每次交易费用太低,给DDOS攻击的持续留有一定余地,但是,如果烧币量太高,又会缩减Ripple网络的使用寿命,造成普(防敏)及的难度,所以这部分RL未来可能会采取比较智能的算法,来辨别DDOS或正常交易,从而动态改变交易费用。 —————————————————— 附带一提,昨天攻击Ripple网络失败后,对方似乎又转而攻击auth1*ripple*com服*务器(也就是网页版用户名与密码的保存服*务器,这玩意不属于Ripple协议的一部分,所以DDos它不耗费XRP……),虽然没有攻破,却似乎造成了用户名服*务暂时停止响应,某些用户无法正常接收验证及登陆的情况。 所以,小弟在这里提醒一下,注意保存自己的私钥,遇到这种情况,可以转为使用本地版登陆(也就是直接用私钥连接Rippled,而不必读取网络上的信息。download_ripple_com),对具体交易不会产生丝毫影响(另外,网页版也始终没有本地版保险,大金额不建议通*过网络版保存)。 应该说,Ripple真的逐渐开始火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黑(防敏)客开始惦记上它,所以XRP的“安全防护”作用,也将逐渐崭露头角。
Fidor将举行关于Ripple技术的开发者日 11月13号在英国伦敦 12月11号在俄罗斯莫斯科 按这个进度,明年上半年Fidor就会对外开放网关API,以及逐渐取消部分(或全部)网关限制了。 ———————————————————— 因为目前Fidor银行还是在测试中(最早说两、三个星期开放部分Ripple功能给普通用户,可能是看见Jed跑Stellar玩崩了的关系,上周保险起见,他们又宣布多延后两三个星期开放功能……),所以它对Ripple或XRP暂时还没有实际价值(当然,新闻及政治价值还是很大的)。 而只要这些银行开始转起来,不管它默认开不开XRP的支持,因为Ripple协议关系,他们持有的XRP数量都会不断减少,而且支持的银行越多,这种消耗速度越快。这也是毋庸置疑的“硬支撑”之一(银行的转账需要岂是普通网关可比,所以一旦银行增加,交易量也将显著增加,而“烧币”速度也将成几何倍数增加,到时候万一再上调下“烧币量”,把十万分之一改成千分之一之类,那N个银行一天烧几十万几百万XRP都有可能……)。 PS:实话实话,咱们就是把烧币量改成每次100个XRP,以目前价格银行无论如何也都支撑的起“交易费”(烧币)。更何况,烧币目前才耗费每XRP的十万分之一,可银行跨国转次帐手续费再少也得几美金,大多还是按照转账的百分比扣的(比如2.4%-3.1%之类),烧币量和每笔交易收费相比,简直根本不存在。
Jed关于Stellar网络崩溃事件的自我检讨书 来,大家来膜拜下自己废物,也不许别人好的RL叛徒,以及最近疯狂卖XRP(据网上预计,目前除了明确限售部分外,他手里“隐匿”的XRP至多还可以折合约150万美金左右,也卖不了多久了)补贴STR开支的Jed近照。罪魁祸首就是这人渣,他自己改出的BUG,导致Stellar自20号后“跌跌不休”,现在居然还有脸抛XRP拖别人下水,有买了STR亏本的就找他去,另外立刻杀了他XRP最起码涨到1毛以上,人头担保。 ———————————————————— 相关事件: 上周六的9月20日,一些Stellar节点突然产生错误,导致相关交易无法在Stellar上形成总账共识,所有交易不得不临时终止,全部数据直到约11小时后才恢复正常。 原因描述: 通过观察节点和zabbix的历史记录,很明显,因为某些节点突然限于死循环状态,进程陷入死循环状态,而最终引发了RAM内存不足,导致所有部署了Stellar节点的Linux服务器停止运行,交易无法继续无法进行。 具体描述: 在服务崩溃的这段时间,虽然我们最终采取了与社区充分的沟通策略,并且承担下来全部的责任。但是,我们的沟通毕竟慢了一步,没有即时和社区取得联系,导致了恐慌的蔓延。现在我们需要让大家知道,我们为什么没有立即发出回应。关键原因在于,当时我们大多数人都投入到Stellard(Stellar服务器节点)的重新设计,与重大功能改进上(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我们在当时发现了这个会导致崩溃的问题,只是还没有动手修正)。讨论一直延续了很长时间,此刻各服务器节点也一直在正常运转。于是当天上午,我们决定轻松一下,让全体员工一起出去走走(我们当时还有两套备用的网络节点),认为现在的服务状态已经足够稳定,并没有留人看管。 然而,就在我们出去后不久,那个我们一经发现(并准备修改)的BUG却突然发作,导致节点RAM被陆续耗尽,等我们从外面回来后,已经是几个小时以后的事情,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解决措施: Jed哇啦啦啦啦的一堆,不翻。总结起来就是“加内存,加节点,以后谨慎修改Rippled,接着找Bug,还有继续扩招程序员,并且学Ripple新增了节点状态查看页面”。 ———————————————— PS:最关键的一点是,Stellar刚刚修改自Ripple不久,甚至没有人愿意部署他们的第三方节点,所以他们一旦自己改出BUG,自己节点都崩溃,自然没戏唱了。同Ripple这样已经有大量机构、银行部署第三方节点的稳定应用不可同日而语,就算现在Ripple官方节点都崩了,也不会影响太大,我们一样可以走第三方完成交易(最多交易变慢而已)。
Ripple在宣传上是否太过复杂? 毕竟Ripple目前还在创业阶段,除了专业人士,还要争取到更多普通民众的认可与支持才是上策。而大多数百姓即不是金融系统出身,更没有接触过外汇交易或汇票转账,他们当然感觉不到Ripple协议的巨大前景和价值,甚至无法理解这种交易协议和现今银行采用的协议有什么差异。 (其实最简单的方式,让他们去ebay往国内买个东西,或者去ebay上卖个东西到国外就能“深刻体会”了,一转帐,一交手续费,一等到帐就全明白了。可惜大多数人连这点也做不到。PS:所以等Ripple网关数量足够后,咱们的宣传重点应该是外贸论坛以及留学论坛之类) 究竟要怎么让这群“无知妇孺”,也能理解Ripple的作用呢?(不是说让人多支持,最起码让人有个基本概念,别人认知道比特币、知道狗币,居然会不知道Ripple) 小弟以为,还是采取元首的策略最管用,就是依据“大众是愚蠢的,根本没有能力思考1+1以上难度的问题,因此所谓宣传,就是简单+重复”的基本原理,忽略Ripple的具体技术与应用层面,只把前景和利益摆出来即可。 举点“可以说”的极端例子,戈培尔也认为;“宣传的主要对象是普通老百姓,故而宣传的论点必须粗犷、清晰和有力。是否真理无关紧要,而应完全服从于策略和心理认同”。在他看来,因为大众常常是无知的,所以宣传的基本原则就是不断重复论点,也无论是什么观念,只要足够简单,足够明确,足够有渲染力,并且一再传播,就能让大众相信。 PS:千万别小瞧戈培尔,他当年的很多宣传策略,现在还有很多国家在采用,比如它最早提出的民粹化宣传语“没有了祖国你什么都不是”之类的,最近一年还有人提…… —————————————————————— 比如小弟目前想到的宣传策略: Ripple==新一代银行交易系统,已有数家欧美银行支持,以及很多银行准备支持。 XRP==新一代银行系统中的无增发信用积分,唯一跨国兑换凭证(可世界范围购物,且无手续费那种,并且所有Ripple交易都会消耗少量XRP,它不会增发,但会逐渐减少)。 背景==Google支持,创始人中有著名IT人士与专业银行家,开发Ripple的公司是SWIFT等金融组织会员之一。 前景==世界范围推广中,即将有英、法、日、中银行加入,一旦普及,Ripple体系价值将以万亿美金计。 最简单一句话:Ripple就是构建中的世界银行,也是你这辈子唯一从事银行业,投资银行业,可以昂首阔步的和人说“我是银行业人士”的机会。 —————————————————————— 希望大家能集思广益,并且多问问身边的人,看看究竟怎么样的话语,才最适合“简单重复”,最能“突显利益”,最能“打动人心”,最适合“Ripple普及”呢? BTW:最好收集下海外和国内的新闻报道,尤其是华尔街日报之类上的导报,以及目前已加盟银行的介绍,结合链接与贴图,效果更佳。
与CNB的合作应该非常有希望 Earthport也转载了Fidor Bank和City National Bank以及Ripple Labs的三放会谈信息,而且三者会谈的核心就是“廉价的跨境支付网络”。你说这三家,放在一起谈这个话题,不使用Ripple协议,还能干什么?…… 而CNB在全美多达上千家的银行排名中,目前大约是24位(话说比前两年降了4,5位,也确实需要Ripple这样的新技术刺激下市场),他明显是中等规模而非小银行,CNB的加入,将比前面三家银行更刺激新银行加入,更加速促进Ripple协议普及。 ———————————————— Jed来啊,继续卖卖卖,等CNB加入你也卖,等29号演讲完你还卖,等系统更新自动化网关你再卖,等手机支付应用出来你继续卖,等过两天再有日、英、法、中的银行加入你接着抽疯的卖,总之遇到利好你就卖,不卖都不行,不卖你不是人生父母养的,最好连你奶奶姥姥母亲妹子姑姑阿姨女儿老婆二奶婆姨保姆都出来卖,哪怕你卖菊花换币卖也不许停~~~咱们看最后谁玩死谁。
浅谈Bitcoin系的人为什么讨厌Ripple 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何况非我族类,必有雌雄胜负。—————————————— 比特币是基于区块链的,Ripple是基于总账共识的。 比特币是个人搞出来的,Ripple是RL公司的共同创作。 比特币的开创者据说是日本人,Ripple则是加拿大人+美国人联合发明(广岛和长崎的仇恨?) 比特币创建于2008年,Ripple在2006年就已经出现(只是当时没有加入电子币概念)。 比特币是高匿名反监管反银行的,Ripple是高透明并且支持银行支持KYC/AML的。 比特币的功能是非常原始的,兑换法币甚至必须要第三方介入才能实现(而且,第三方会收取交易费)。而Ripple自带交换AI,可以自动按照“最短交易路径”自动进行法币与法币,或电子币与法币间的任意汇转组合、 比特币的到账时间是以小时计(除非依赖第三方内部交易,否则绝对如此,所谓“0确认交易”,其实那是跑的内网)。Ripple是按秒完成交易的,而且共识产生的结果不会形成分叉(当然,代价是初次联网,或偶然断网后,再次取得共识的时间会很长)。 比特币的默认货币发行量是稀少的(2100万,虽然代码上可以扩展上限),Ripple的Native币XRP是超多的(1000亿,虽然每次交易会“销毁”十万分之一进行系统签名,而且这个“销毁量”可以依靠共识机制而增加的,也就是说一次交易销毁1到100个XRP之类,也可以做到(全网80%的Rippled端认可就成),但修改上限没有80%Rippled端的认可,改了也无效)。 比特币因为稀少,所以容易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不怕不能黑箱操作。Ripple的原生数字币XRP数量太过庞大,即使有暂时的集中,一旦进入市场也必定分散的很开,难以控制。 比特币是由很多“特殊利益”群体支撑的(比如玩杠杆的交易所,卖期货矿机的片子,以及黑庄什么的)。Ripple自带网关功能,全网透明交易,根本不依赖交易所就能存在,也没有挖矿机制,一旦网关普及,就没交易所和黑庄,卖矿机的什么事了。
想到个有卖点,但难盈利的Ripple应用企划 众所周知,“广告费”自古以来都是企业,特别是互联网企业的重要支出/收益平台,比如Gооgle或者baidu之类,完全离开广告费的收益,说他们不出1年就会倒闭,也绝没有人会感到奇怪。 再比如,最近这些年国内、国外,伴随着智能手机的应用和推广,越来越多的手机广告商纷纷涌现,如Admob、有米、多盟之类手机广告平台简直不胜枚举,而他们的获利,也可谓颇丰。 这个过程,既培养了广告商,也培养了一群“靠广告活着”的用户(比如博客加广告、手机应用加广告、网站加广告等行为,都算“靠广告活着的”-_-)。 但是,即使互联网广告业如此发达,却始终有个核心问题挥之不去,那就是伴随着互联网市场的国际化,“付(防敏)款”以及“收款”问题始终是个大难题。 例如我人在中国,想从有米那里赚(防敏)钱,还算相对容易,攒个100来块,等半个月就能提款了。可问题是,假如我的应用主要针对欧美,需要从Admob哪里盈利呢?那么,我就不得不面临选择,要么选择走paypal渠道,让Admob把钱汇到paypal,然后由上面提款(但是,提现到内地一次有25刀的费用)。要么,就选择银行电汇,一次电汇费5美金(还得扣税),到账时间从7天到半个月不等(倒霉的话,拖一个月也不是不可能),而且不是工商、招商之类大银行的话,甚至有可能还会把你的美金汇票直接退回(比如建行、农行之类奇葩……)。 也就是说,到账时间、收帐地点,提现金额、提现时间限制(一般广告商,都有半个月到一个月不等的提现时间限制),从来都是广告商和用户的最大心病。 那么,小弟这个企划的关键点就在这里,我们能否利用Ripple协议,搞个能够以“广告费实时到账”为噱头的(当然,不即时到账也可以,完全是设定的关系),100%开源的(服务器端+客户端)广告类整站程序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而且,也只有Ripple才可以做到这点。 关键原因就在于,用比特币之类支付,因为需要兑现的关系,在币市不稳定(而且大势普遍向下)的情况下,恐怕没什么人愿意接受。 然而,走Ripple协议则不同,咱们这玩意,除了可以发电子币的IOU外,还可以发送法币的IOU,而且各种IOU都是由网关做实体货币抵押担保,绝对能满足1:1兑换的存在。加上Ripple协议可以支持任何货币的自动汇转,也就是无论如何,用户想要的货币都可以等额发送给用户,并立刻生效。 具体来说,当每次点击成立(这需要加算法的,防止骗点击),我们都可以区别于传统广告商,完全可以把金额直接发到用户选择的地址与选择的币种上,而且立即生效,一分也发,一厘也发。不必如传统用户平台,用户还得攒够一定金额才申请提现。我们不是,咱不玩虚的,有多少给多少,甚至不用你主动提现。 也不必像单纯使用电子币那样,用户还得担心汇率损失。我们这样直接利用Ripple网络,任何国家的人都可以立刻收到广告费,更可以只接收到等额法币,还不必考虑汇率问题(当然,如果用户只想收电子币,他当然也可以主动选择接收的币种,这是随便调的,用Ripple实现起来很简单。至于用户何时去网关提现,那就是他自己的事了) 也就是,Ripple根本不必考虑时间、地点、收款人、乃至收款币种,当双方都有Ripple地址,交易就肯定可以成立,两全其美,而且透明高效,绝无拖(防敏)欠。 这样,我们便可以利用现在广告商和用户间的“耦合度不足现象”,为自己挣得一席之地,为Ripple打出一片新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家觉得,搞这么个东西出来,是否能有市场?如果觉得有的话,小弟可以先做个Demo出来给大家看看效果。(我准备设计成个人也可以用,自己用一台电脑就能跑服务,足以自娱自乐那种) PS:搞开发,一点也不麻烦,几天就能弄出来。但是,这个企划最难搞的是“渠道”,也就是现在大多数广告APP提供商,还“部分承担”你应用的推广,甚至还开发(或收(防敏)购)了自己的应用发布平台,也方便他的牟利。而我们如果新搞这么个应用,虽然可以让人很简单的搞出基于Ripple协议的广告站来。但是,使用我们应用的广告商,能否吸引到足够数量的“吃广告饭”用户参与进来,却在未定之天。而且现在成熟的广告商多如牛毛,新搞此类应用,恐怕很难获得广告商真正的【应用】。所以小弟觉得,这个应该是个不赚(防敏)钱,但有宣传意义的应用企划。 话说有Java系的在不?一块来耍耍啊?C#系或Objective-C系的也可以^_^
CNB与Fidor和RL的三方会谈已经结束 据知情人士透露,CNB与Fidor和RL的三方会谈已经结束,就等后续结果了。(如果年内爆出CNB加入Ripple体系,那么Ripple整体走势就明朗了,不可阻挡的明年将是个大涨年) 而今天Chris Larsen还参与了另外两场会谈,不过主要都是陪着比特币基金会那群人,还有一群银行家谈电子货币的现在及未来(在这里Chris Larsen应该属于牵线搭桥的,电子币领域里只有他算是正经银行家出身,另外由于Chris在场的关系,谈论起电子币来,使用的全都是Bitcoin、Ripple、Other这样的语法……话说等什么时候提起电子币,都是Ripple、Other这样的描述就好了……)。
本质上Paypal接受BTC购物对Ripple也是利好 众所周知,我们都清楚这次Paypal宣布在北美区的部分电子产品商家,可以选择接收比特币转账服务,后台走的是BitPay, Coinbase以及GoCoin这三家的BTC/USD转换渠道,本质上依旧是美金结算,只不过后台可以通过三家机构把币转为美金。 而这三家机构又是怎么走账的呢?再简单不过,这三家机构是利用现有交易所进行实时兑换,需要钱就拿币挂卖单,有钱要买币就挂买单,这样完成自动交易。 事实上,这样等于过了“三道手续”,也就是Palpal得抽头,中间商得抽头,最后交易所还得抽头,无形中加大了BTC到现金的兑换成本。 而这对于Bitstamp这样本来就支持Ripple协议,自身就是Ripple网关的交易所来说,显然是非常不公平的。因为,只要都根据Ripple协议来走,你的美金与他的BTC,或他的BTC与你的美金,本来就能自动转换,根本不需要再有其它的中间人“抽头”(更何况,走Ripple协议还可以转换其他种类货币或电子币)。也就是明明可以节省一笔开支,却偏偏选择了增加,显然是再愚蠢不过了。 更何况,Ripple协议自身也支持BTC的充值与直发真实地址功能,无论从何种方面讲,也确实不必中间商这样的存在多赚一笔。 所以从根本上讲,既然Paypal愿意接受中间商从他那里多赚一笔,那么,后续接受Ripple协议再看看走这个渠道能否多赚点,也实在不算难事。 —————————————— 再者说,Paypal和Ripple不感觉更搭配吗?最起码,名字里都有两个P……
从本质上,Paypal接受BTC购物对Ripple也是利好 其实,我们都知道这次Paypal宣布在北美区的部分电子产品商家,可以选择接收比特币转账服务。走的是BitPay, Coinbase以及GoCoin这三家的BTC/USD转换渠道,本质上依旧是美金结算,只不过后台可以通过三家机构把钱转为美金。 而这三家机构又是怎么走账的呢?众所周知,这三家机构是利用现有交易所进行实时兑换,有钱进来就挂卖单,有钱要买币就挂买单,这样完成自动交易。 事实上,这样等于过了“三道手续”,也就是Palpal得抽头,中间商得抽头,最后交易所还得抽头,无形中加大了BTC到现金的兑换成本。 而这对于Bitstamp这样本来就支持Ripple协议,自身就是Ripple网关的交易所来说,显然是非常不公平的。因为,只要都根据Ripple协议来走,你的美金与他的BTC,或他的BTC与你的美金,本来就能自动转换,根本不需要再有其它的中间人“抽头”(更何况,走Ripple协议还可以转换其他种类货币或电子币)。也就是明明可以节省一笔开支,却偏偏选择了增加,显然是再愚蠢不过了。 更何况,Ripple协议自身也支持BTC的充值与直发真实地址功能,无论从何种方面讲,也确实不必中间商这样的存在多赚一笔。 所以从根本上讲,既然Paypal愿意接受中间商从他那里多赚一笔,那么,后续接受Ripple协议再看看走这个渠道能否多赚点,也实在不算难事。 —————————————— 再者说,Paypal和Ripple配不感觉更搭配吗?最起码,名字里都有两个P……
阿里巴巴简直丧心病狂,跌起来不停 才上市三天就开始“跌跌”不休,而且还连累N个有中国概念的股票跟着它一起跌……大哥,你才上市三天,这就要跌回发行价了吗?!
我觉得BTC的VC们该考虑转向了 刚在coinmarketcap上看24小时的【全部电子币】累计交易量数据,发现自从BTC“萎”了后全网交易量就一直跟着它跌。小弟上周六看,Vol这项还是累计4千多万美金的日交易量,本周再看,就只剩下2600多万美金的日交易量了…… 从根本上来说,大盘毫无原则的跟随BTC运动的趋势,非常不好(特别是对那些压根跟BTC体系无关的电子币系统而言,比如Ripple之类~),现在BTC涨,别的币不一定涨,而BTC跌,别的币却一定跟着跌(就算不跌,成交量跟着也得下降)。 推论罪魁祸首,就在于各种和电子币有关的媒体,VC,长期以来迷信BTC体系,一味给BTC体系塞钱,一味排斥其它电子币为“山寨币”(话说真要是根据BTC代码衍生的也就算了,某些东西把Ripple这样2006年就有的项目也算为山寨,你们自己摸摸良心,“亏心不亏心”啊?),导致很多人误以为BTC就是绝对龙头,他不行就全都不行。 而忽略整个电子币体系均衡发展所造成的最直接恶果之一,就是目前这样的“集体坠落”,很多根本没有问题的电子币也跟着BTC无辜受累。 事实上,“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进一个篮子”,从来都是金融投资的不二法门。可惜,很多人,尤其是某些职业投资人在“特殊利益”驱使下,似乎彻底遗忘了这个古老的规则,才最终导致了BTC独占市场半壁山河,它一有风吹草动,其它甚至与其毫无关系的电子币也受波及。 如果这种可悲的现状不改变,某些VC还是准备在一棵树上吊死的话,那么,最终你们的下场,恐怕也确实会吊死在BTC那里了。
如何获得RL对你网关的支持 今天小弟看RL在22号于其官方开发博客发了这么个文,全文比较长,这里只粗略的提一下大概。一、强调了在构建网关的过程中,有任何问题都可以从
[email protected]
获得相关帮助。 二、强调了Gatewayd这个网关构建工具的存在,并且重点指出RL可以根据你的需求,以按需添加或者“悬赏”方式完成指定的网关API功能(比如在Github上正在悬赏完成的网关功能插件那样)。 三、强调了目前构建一个“正规化”的网关,也不是白干的,RL可以帮助你提供适当的“客户奖励”。只要你能提供注册在你网关的相关用户信息(也就是满足KYC)和相关资质证明,RL会奖励你最高每名新增用户2000XRP的补助(当然,这2000XRP你是自己花还是奖励给用户,RL就不管了,所以“有心人”借助网关的名义骗币也不是不行。但是,Ripple协议全网账目透明,过几天要是你的网关完全没交易,或者交易数据明显异常,那你自己看着办……)。 最后,RL的公告着重强调了他们对各国法律,各地规章的重视与配合,并声明希望各网关积极参与针对KYC/AML相关标准的全球化设定讨论。另外RL还提到,可能会引入某些针对网关的“内部评级标准”。 PS:突然发现官方论坛forum.ripple.com换服务器后,在国内访问彻底不卡了(最起码目前神速,但遗憾的是,虽然论坛快了,但官方博客依旧很卡,何时把这个服务器也换了吧……)。
列举下目前公开的Ripple网关地址 PS:提示下,Ripple协议可以让不同网关资源互通,所以随着您信任网关的增加,大多数网关间的币种是可以相互交易,相互转换的。另外,XRP超网关存在,不受任何网关制约。再有,在特定网关提现和取现对应币种,必须要经过对应网关的注册才可以(也就是身份认证,俗称KYC,主要怕你洗钱……)。但是,单纯的交易或币种转换只要您有Ripple地址,并信任了相应的网关地址就能做到。也就是说,如果只是单纯的挂单交易,即使没有实名注册对应网关,您也可以利用Ripple协议特性,先把本地网关的金额【汇转】为海外网关的金额,然后进行交易,需要提现时,再汇转为已注册的本地网关金额即可。 BTW:部分网关默认只运作本国法币,所以也必须得信任多网关,才能玩高频交易…… 1、 网关名:Bitstamp 可接收及提取的币种:AUD, BTC, CHF, EUR, GBP, JPY, USD 网关地址:rvYAfWj5gh67oV6fW32ZzP3Aw4Eubs59B 2、 网关名:SnapSwap 可接收及提取的币种:USD,BTC,EUR,GBP 网关地址:rMwjYedjc7qqtKYVLiAccJSmCwih4LnE2q 3、 网关名:RippleChina 可接收及提取的币种:CNY 网关地址:razqQKzJRdB4UxFPWf5NEpEG3WMkmwgcXA 4、 网关名:rippleCN 可接收及提取的币种:BTC, CNY 网关地址:rnuF96W4SZoCJmbHYBFoJZpR8eCaxNvekK 5、 网关名:RippleFox 可接收及提取的币种:CNY,FMM,STR 网关地址:rKiCet8SdvWxPXnAgYarFUXMh1zCPz432Y 6、 网关名:LakeBTC 可接收及提取的币种:CNY,USD 网关地址:rP9gFJKqKGWdR4n6XjdsUPqmJfXkg4kSgZ 7、 网关名:Rippex 可接收及提取的币种:BRL 网关地址:rfNZPxoZ5Uaamdp339U9dCLWz2T73nZJZH 8、 网关名:TokyoJPY 可接收及提取的币种:JPY 网关地址:r94s8px6kSw1uZ1MV98dhSRTvc6VMPoPcN 9、 网关名:RippleTradeJapan 可接收及提取的币种:JPY 网关地址:rMAz5ZnK73nyNUL4foAvaxdreczCkG3vA6 10、 网关名:Payroutes 可接收及提取的币种:BTC, ILS 网关地址:rNPRNzBB92BVpAhhZr4iXDTveCgV5Pofm9 11、 网关名:The Rock Trading 可接收及提取的币种:BTC, EUR, USD 网关地址:rLEsXccBGNR3UPuPu2hUXPjziKC3qKSBun 12、 网关名:WeExchange 可接收及提取的币种:CAD, AUD, BTC, USD 网关地址:rLEsXccBGNR3UPuPu2hUXPjziKC3qKSBun 13、 网关名:WisePass 可接收及提取的币种:BTC, GBP, JPY, LTC, NOK, SEK, USD 网关地址:rPDXxSZcuVL3ZWoyU82bcde3zwvmShkRyF 14、 网关名:Dividend Rippler 可接收及提取的币种:BTC, LTC, NMC, TRC 网关地址:rfYv1TXnwgDDK4WQNbFALykYuEBnrR4pDX 15、 网关名:TTBit 可接收及提取的币种:DYM 网关地址:rGwUWgN5BEg3QGNY3RX2HfYowjUTZdid3E 16、 网关名:RippleUnion 可接收及提取的币种:CAD 网关地址:r3ADD8kXSUKHd6zTCKfnKT3zV9EZHjzp1S 17、 网关名:chriswen 可接收及提取的币种:LTC 网关地址:rDihBcUrrfDwUBZWBcuP2z5n47KVLQFNQH 18、 网关名:Ripple Money 可接收及提取的币种:GBP 网关地址:rkH1aQbL2ajA7HUsx8VQRuL3VaEByHELm 19、 网关名:XRPChina 可接收及提取的币种:CNY 网关地址:rM8199qFwspxiWNZRChZdZbGN5WrCepVP1 20、 网关名:Ripple Singapore 可接收及提取的币种:XAU,XAG, USD 网关地址:r9Dr5xwkeLegBeXq6ujinjSBLQzQ1zQGjH 21、 网关名:Bitso 可接收及提取的币种:MXN,BTC 网关地址:rG6FZ31hDHN1K5Dkbma3PSB5uVCuVVRzfn 22、 网关名:Coinex 可接收及提取的币种:NZD,BTC,USD,AUD 网关地址:rsP3mgGb2tcYUrxiLFiHJiQXhsziegtwBc 23、 网关名:Ripple LatAm 可接收及提取的币种:BRL,UYU,PEN,MXN,BTC,LTC,USD,CLP,ARS 网关地址:rP5ShE8dGBH6hHtNvRESdMceen36XFBQmh 24、 网关名:GBI 可接收及提取的币种:XAU 网关地址:rrh7rf1gV2pXAoqA8oYbpHd8TKv5ZQeo67 25、 网关名:Justcoin 可接收及提取的币种:LTC,BTC,STR,EUR,NOK 网关地址:rJHygWcTLVpSXkowott6kzgZU6viQSVYM1 ———————————————————————————— 目前创建了网关后,向RL提交了自己的相关资料,并且对外公开的网关,大体上就这些了(比如德国银行之类,操作权限不公开,地址不公开的,咱们就没法用)。暂时来说依旧非常不足(特别是阿拉伯国家、以及中亚部分的网关缺失),所幸RL正在构建一系列网关自动搭建与自动收发币工具,等今年实装后,网关数量应该就会有一个质的提高了。
小弟觉得好多老外已经没救了…… 不管什么论坛,都有群人傻子似的说,是因为中国人抛币买阿里巴巴股票,才拉低了BTC价格,连Ripple系统的XRPTalk也不能幸免……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群有点“傻实在”的老外大多认为,只要“中国人把阿里巴巴股票买的差不多了”,剩余资金就会回流到BTC上。于是,不管有钱还是有其它币的,都纷纷表示自己要趁低购买BTC,有他们在,BTC价格短期内跌破2000看来是不可能的,但不幸的是,这明显会连累别的币莫名其妙跟着BTC跌|||……ybrippler:所以,下周他们将出售其在阿里巴巴40%的利润,回来买便宜的BTC? ybrippler:哈哈哈,阿里巴巴...大声笑. peter:升价......中国人。跌价......中国人。 Kwelstr:我们是对的,因为阿里巴巴才扰乱了比特币市场价格。 Kwelstr:阿里巴巴它始终是中国,所以中国人肯定支持它。
已到了放弃交易所,选择Ripple网关之时 众所周知,因为国内交易所杠杆、融资、融币等行为的存在,某种程度上说,现在玩BTC和LTC等已经几乎等价于赌博,而这种情况的直接后果,就是让交易所控制下的任何电子币交易都失去了可靠性,而散户饱受摧残。更有甚者,最近某些国外BTC相关机构,更借此屏蔽中国IP,准备彻底断绝中国BTC市场和世界的联系。 所以,现在已经到了我们不得不抛弃国内交易所那种落后,野蛮,又丧心病狂的机构,转而投向较先进,可靠的交易场所,比如——Ripple网关的时候了。 具体来说,至少相比于传统教育所,Ripple网关具有五大优势。 1、Ripple协议总账透明,虽然表面上看目前网关也可以超发法币或电子币凭证,但是,其发币数量和下挂账户数是一一对应的,而这些数据全网公开可见,只要稍微整理下数据,明显的造价与溢价,控盘行为就能马上获悉。全透明,带来的结果就是谁也没法玩猫腻(或者说,作假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2、“挂单”或“买卖”行为事实上都发生在用户自己的地址上,网关并没有任何方式阻止这一切的发生,或者进行干预(除了用户提取或充值现金之外,其它情况下网关基本等于不存在)。 3、Ripple网络各网关能够基于“信任”原则互相关联,能够以“秒级”速度互通又有,事实上只要网关数量足够,搬砖获利将远远超过目前在各交易所的搬砖(Ripple上能直接玩多网关的同时高频交易)。 4、网关的“原子化”特质,可以充分调动币友积极性参与,甚至互相熟识的三五个人就能自建网关,自行交易,避免交易所那样集中化带来的“上层压力”。 5、Rippled是开源的,有需要者(当然,还得有能力),可以自行修正或调整数据,只要全网共识率超过80%,就能够让其生效,可以有效避免不正常的交易规则出现。 综上所述,目前放着网关不用,而沉迷于交易所,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任由交易所赚的肚歪,而所有电子币全部报销,最终咱们都去喝西北风。
天下文章一大抄,黑暗币也搞Consensus机制…… 果然天下文章一大抄,黑暗币也开始搞Consensus机制……今年看BTSX的开发日志,里面说搞Consensus时还提了下和Ripple学的(虽然号称自己搞的是“进化版”),结果看DarkCoin这货的共识机制全文,居然一句也没提共识机制的最早使用和提出者Ripple,简直无耻之极。
Jed就是个付不起的阿斗…… Justcoin公告(目前来说,60%以上的STR交易是在这里完成的,领涨和领跌也是这里): It appears Stellar have had some server issues today causing withdrawals and deposits not to function properly. As this has nothing to do with Justcoin we kindly ask you for patience, as we are sure the Stellar team are doing their best to solve the situation. 翻译:突然在Stellar服务器发生了一些问题,导致了今天的存款与取款不正常现象。由于这些和Justcoin无关,所以我们只能请您耐心等待,因为我们相信Stellar团队正在尽最大努力解决问题。 ———————————————————— 本来这两天Stellar形式一片大好,小弟也准备稍微沾点光。结果昨天大量Stellar用户突然接连产生Connection error,并且很多依旧在线的用户也发生了存款与取款异常,引发恐慌盘,导致STR价格猛烈下滑,即使问题已修复,可到今天还没止住跌势||| Jed这货就是个代码杀手,明明自己编程水平退化的厉害,老老实实干管理就得了,还偏得自己动手修改Rippled端,改改改,往好了改也成,怎么样,改出Bug了,跑崩了,现眼了吧?现在看来,当年RL踢走Jed是何等英明
部分搞BTC的老外疯了,要禁止国内IP访问…… 根据最近报道,因为国内比特币价格连日下跌,引起大量老外不满,所以,他们决定干脆开始屏蔽中国的IP访问了,而下一步,可能还会不再显示来自中国地区的报价…… 这叫去中心化?我看这叫“负薪救火”,“掩耳盗铃”才是真的…… 无论从哪个方面说,做出这种决定的都是脑残,这样即使暂时挽救价格,最终也会极大影响BTC的信誉,甚至会直接留给比特黑们攻击的口实…… —————————————————————— 附带提示,传说中Jed一天不搂着这玩意,一天睡不着觉…
浅谈销售策略中的“自来水哲学” 所谓“自来水哲学”,其实就是一种单纯的,但又行之有效的以低价格、低成本、高性价比抢占市场,基于“廉价就是真理“这一基本思路的销售策略。要说起这玩意,首先就不得不提及小日本所谓的商业之神,松下集团的缔造者”松下幸之助“(附带一提,此人详细生平,可以参考日剧《神的妻子》,由他老婆的视角讲述松下发展史)。 在最初刚刚成立松下集团时,松下凭借贩卖电子器材起价,并将公司分成若干个部门,但是一直盈利平平,与同时代的其它企业并无太多分别。 直到1927 年,松下首次成立了电热部分支,计划生产电熨斗时,他才真正动起了脑筋。 当时全日本电熨斗每年销量不超过10万个,而每个价格在4~5日元(二战前日元很值钱,一度超越美金,当年普通工人一月才30-50日元),也就是说,一年最多才50万日元的销量(约合现在1亿美金左右)。 而幸之助看到这种情况,则认为(PS:在日剧《神的妻子》里,先是他老婆说”太贵“,他才动的脑子): “日次方便的东西,但因为价格昂贵,很多想用的人都买不起。因此,只要降低价钱,就必然会有许多人去买。如果很多人要买,乍看起来月产一万个似乎多,但实际上是能够卖出去的,当需求上去了,价格的事也就好说了。总之,电熨斗的销售先决条件应该是,降低价格,使大家都能买得起,其它都是未来的事。” 于是松下决定,以大量生产来降低价格,每月生产1万个,而销售价格则顶在2.8-3.2日元之间(根据型号),结果大获成功。 这也是现代经营理念中,所谓”薄利多销,抢占市场“八字真言的来源所在。 而这种经营思想,随后也始终贯穿在松下幸之助的经营过程中。其创业之初生产的电扇阻盘和配线器材,后来也充分体现了这一宗旨,举凡松下电器设计生产的双灯用插头、炮弹型电池式电灯、方形电灯、熨斗电炉、收音机、电唱机等生活用品,无不是基于”自来水哲学“的产物,即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又让用户能够掏得起钱购买,最终让松下电器几乎一统日本电子类产品的江山(当然,一统后慢慢就黑了,你们懂的-_-)。 通俗地讲,“自来水哲学”是一种非常简单,但又行之有效的市场竞争策略,几乎放之四海而皆准。 BTW:当然,从其本质上说,也无外就是利用”把大众需要的东西,变得像自来水一样便宜“的手段,当”自来水“足够普及,大家都离不开它之后,再根据”适当“时机,上调“水费”的”钓鱼“方式而已……
果然有人借Ripple的东风炒Stellar 已经连涨三天了……其实,小弟前一段时间就在几个不同的帖子里都提过,目前Stellar作为“投机”的选择,应该还是不错的,他最大优势有三个。 1、虽然是Ripple的衍生系统,但最近两个月才新发布,有新币优势,又可以完全利用Ripple题材+自身题材,双料加成。 2、已发币较少,虽然STR的总量设置同XRP一样,都是1000亿左右(其实STR是100076294478,而XRP因为已经运行一段时间的关系,交易签名时损耗了部分XRP,已经不到1000亿(当然,目前每次交易仅“湮灭”十万分之一个XRP,所以跑到现在总共才下去不到5万个币,几乎可以忽略|||)) 但是,目前STR只发出了12亿多一点,对比Ripple已发出289亿的XRP盘子(虽然三个创始人手中的200亿是限售的,不过未必所有人都知道,或者说,估计大部分人不知道|||),炒起来轻松加愉快。 不像XRP,没有大量的网关支持到位,价格就很难提升的动。 3、STR还从来没有被任何庄家炒作过,是目前币市最理想的炒作对象。 ———————————— 综合这三点,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STR绝对还有上涨空间,只要最近Ripple本身没有“硬支撑”出现(比如澳门那边有动静,或者新银行加盟之类),STR现阶段单币几乎将必然超越XRP(小弟个人分析,大约可以炒到目前XRP的一倍以上)。 当然,子系统毕竟是子系统,价值回流是早晚的事情,只不过暂时便宜Jed一下子罢了。 话说小弟最早在Stellar大约1分4的时候入了100000个,现在看来当时买的有点少,按目前的盘子计算,当时应该搞50万个比较妥当(不过,进太多也没用,因为抛时不灵活,庄家一撤,你懂的……)。
为啥比特币会狂跌不止?老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根据bitcoinmagazine的【置顶】新闻报道,他们认为原因很简单,不过是今天有很多中国人把钱投到阿里巴巴(Alibaba),买股票去了|||……———————————— 且不说VIE模式的后果,以及阿里“背景”的复杂度吧,试问哪来愿意花大钱买阿里股票的中国人,会在临发售才这么集中地抛盘啊……难道他抛比特币能抛出150亿美金?23333333333…… 我就对某些老外说一句,不了解中国不是你们的错,可这么胡说八道,就是你们脑残了…… 谁有空去bitcoinmagazine反映下,让他们撤了这个脑残的置顶新闻吧,拜托……
为啥比特币会狂跌不止?老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根据bitcoinmagazine的【置顶】新闻报道,他们认为原因很简单,不过是今天有很多中国人把钱投到阿里巴巴(Alibaba),买股票去了|||……———————————— 且不说VIE模式的后果,以及阿里“背景”的复杂度吧,试问哪来愿意花大钱买阿里股票的中国人,会在临发售才这么集中地抛盘啊……难道他抛比特币能抛出150亿美金?23333333333…… 我就对某些老外说一句,不了解中国不是你们的错,可这么胡说八道,就是你们脑残了……
RL在10月9号有个公司Party Ripple Labs将在2014年10月9日,邀请Ripple爱好者及相关企业,前往其位于旧金山的公司新址举行开放日参观活动。该活动所有在当日位于旧金山的人士都可以免费参加,并有免费的酒水和饮料提供(不过,去的要提前预约一下,他们好统计下人数,准备接待……)。—————————————————— PS:切,有什么啊~你们不就为显呗自己新包了一层楼,炫富自己下落地窗式的办公地嘛……旧金山?我们才不稀罕呢……()
浅谈Ripple协议中的信任关系继承 问题出自某老外的帖子,感觉挺有代表性,小弟在这里借花献佛,稍微解释下。你们好, 我为了学习Ripple网络,建立了一个小小的交易测试,目前我设置了信托关系如下: u3 <--- u1 <--- G ---> u2 ---> u4 这里的表达式 "x <--- y" ,表示着x已经设置了与y的信托线,并且x拥有对y足够的信用额度,而G作为发币的网关,u1和u2同时信任了他(自定义了货币单位:MAL)。 我尝试以下支付交易方式: * U1支付0.1 MAL到U4,信任关系存在支付顺利进行。 也就是当U1拥有对G的信任,而U2也信任G,并且U4信任U2时,U1可以向U4发送IOU货币。 * U3支付0.1 MAL到U2,信任关系存在支付顺利进行。 而当U3信任U1,而U1信任G,而U2同样信任G时,交易依旧成立。 * U3支付0.1 MAL到U4,交易失败。 但是,当U3信任U1,而U1信任G,G再被U2信任,最后U4信任U2时,交易无法成立。 我对这种现象感到非常奇怪,为什么U1可以发币到U4,U3可以发币到U2,而U3不能发币到U4呢? 希望有人能够解答我的疑问,谢谢。 ——————————————————————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理解(不过代称太多,解释起来稍微乱点,大家多包涵,对照着老外示例凑活看吧……)。 在Ripple网络中,IOU凭证是由特定网关所发出的,只有在选择信任后才能使用与接收的货币,因此,在接受非“直接信任人”发币时,除非存在拥有“共同信任”关系的中间人,在中间(后台)为交易进行“信任转移”,否则交易无法成立。 “共同信任”,是进行“间接”货币转移的必要因素。 如上例所述,U1所以能够把从G接收到的货币(MAL),向U4发币,是因为U2充当了中间兑换人,因为U2信任G,而U4信任U2,虽然这里并没有U4对G的信任,但事实上,因为U2和U1同时信任了G,而U1的币取自G,这时U2在Ripple网络后台就充当了“中间人”的角色,沟通了两者的“信托线”,所以交易才能成立。 后面也是如此,U3信任U1,而U1的货币取自G,U3的取自U1,同样U2信任G,因为U1和U2同时信任了G,U3又和U1有信任关系,而U2的币也取自G,则此时U1就充当了网络后台的信任中间人,所以U3可以向U2发币。 但是,最后的U3向U4发币,就肯定会失败。关键的原因,就出现在信任关系缺少了一环,那就是中间人错误,虽然U4的MAL取自U2,而U3的MAL取自U1,并且U1和U2都信任了G;但是,U3和U4之间却缺少了直接的共同“信托线”延续关系。而Ripple网络的信托线延续并不是无限的(无限的话太乱了,那慢世界都是信托线了,总能联系得上),只有存在“直接信任关系”者,才能在后台充当中转,而U3到U4这样的间接关系,就系统设置来说是肯定不会被认可的,所以发币必然失败。 要想解决也很简单,只要U3选择信任U2,或者U4直接选择信任G,两者的信托关系就能正常成立,U3便可以向U4发币了。 简单的说,孙系的信任继承者,可以向祖父系的信任关系及相关人发币(也就是父系或平级(伯父叔父类)的信任关系人),而不能向同属孙系的直接进行发币,即信任最多可以继承一代,向上级默认生效,而不可以越两代再让同级的信任默认生效(其实吧,这有点近似真实生活,堂兄弟或表兄弟间当然没有那么多信任了……)。 当然,这老外完全是出于测试需要,现实中我们都是信任某几个网关即可,不会出现必须信任用户方式来获取其它网关IOU的情况,所以除非“玩新鲜”的,否则知道即可,其余也不用咱们费心了。
三张截图,告诉大家“BTS锚定”为什么是骗局 甲对外说某物的“锚定”是:乙随后称赞甲说的是:然而,当乙遭遇到“锚定”陷阱,搞得资金大量损失后,却遭到一群特殊利益者的冷嘲热讽,威逼利诱,甚至丙干脆说出了真话:看到上述这些截图,举凡认识汉字者,恐怕就都明白,什么叫BitUSD,什么叫BitCNY,什么叫“BTS锚定”了吧? —————————————— 三句话总结: 一、上当受骗者,可怜。 二、自甘堕落者,可耻。 三、为虎作伥者,可杀。
其实叫“比特币master”更霸气~ 其实叫“比特币master”更霸气~
话说RL在澳门有活动? 刚刚小弟在xrptalk上某个帖子中,看到AndrewSF突然出现在某个讨论Ripple发展前景的帖子中出现(AndrewSF为Ripple官方人员,也是官网论坛版主之一),并且说了如下一句。AndrewSF:发个消息仅供参考。我今天刚刚从澳门回来,在相关介绍会上有约1500多人对Ripple感兴趣。我认为Ripple即将在中国取得成功。 有人知道相关消息的真伪吗?还是单纯这货吹牛X?RL真组织人去到澳门去了?那边银行还是什么金融机构能支持Ripple网络还是怎么滴?而且RL搞什么活动会有超过1500人的参与?为什么AndrewSF会突然说出这样的话?搞不懂啊~~~ ———————————————— 不明觉厉,感觉RL最近准备逆天了……
RL补充代码注释,莫非暗示要上调交易费? 今天小弟如往常一样,习惯性的阅读Rippled端代码时(所谓【Rippled】,也就是Ripple协议的解释与执行器,和发送请求的Ripple-Client端(或者自行构建的协议发送器)相对应,是解释Ripple协议时必须存在的Ripple网络节点)。 突然发现有一个原来一直被Rippled说明文档忽视的功能,突然被标注在了Rippled端的说明文档上。那就是【Fee Voting】,也就是关于Ripple网络针对不同服务所需要的,XRP的收费投票机制。应该说,这个基于“共识网络”的投票功能长期以来一直都有,但是文档中,却一直没有注明具体的操作方式(当然,懂代码的直接读代码也能知道)。 然而,本次的协议补充说明,显然针性的着重强调了这个功能,并且很可能是对那些自己运行【Rippled】服务器端,又不太清楚相关设置存在的用户(或者网关)来说的。 在这此文档更新中,着重强调了交易费(Fee Voting)投票机制,与共识(Consensus)投票机制的具体代码运作方式。并且给出了相应的修改示例。比如reference_fee为10时(在这个设定上,1000000==1XRP),用户每次交易只需要十万分之一个XRP就能完成交易,但如果我们都将其改为1000(只要全网超过80%的Rippled节点修改此参数为1000,就能实现全网共识,以后交易就都是这数了),则每次交易都得消耗1/1000的XRP才能完成交易,并且这个消耗是“毁币”,也就是会让这部分XRP永远消失,无法再用。 至于更恐怖的,则可以修改参数为10000甚至100000,那样每次交易都必须销毁1/100甚至1/10的XRP才能完成,不过出于Ripple网络普及角度考虑,小弟个人目前并不建议大家做如此修改(比如都改个100000000的值,每次交易毁100个XRP,闹得大家都不敢交易就悲剧了……) PS:事实上,按照Paypal每次交易发往国内USD需要25美刀,用国际汇票发USD往国内银行需要5美刀,而国内银行间转账至少需要2CNY起步来换算,真的每次交易“湮灭”一个XRP也不算多(甚至相当少,按现价至少得折合30个才够国内起步价),不过为了Ripple系统的长久普及与发展,小弟个人以为,目前至多1/1000的毁币量就足够了(甚至未来交易量过大时,还得改回十万分之一,乃至百万分之一,你懂的)。 —————————————————— 小弟个人以为,这次如此明显的给出Rippled节点交易费修改办法,显然是希望各大网关与相关机构主动上调费用(而不必RL挑头),反正不管谁改,只要超过80%的节点认可,这个修改就能成立…… BTW:附带一提,每个账户的激活用XRP数量(account_reserve),以及必须抵押保留的XRP数量(owner_reserve)也可以改,不过小弟超级不建议改多,因为那样会减少新增用户量(另外,各项参数的默认最小值为1(也就是百万分之个XRP),因为设成0某些功能确实没法用了(无法进行安全验证,无法防止DDOS攻击,无法写总账),所以不支持0消费)。
浅谈Ripple协议中的”币种转换“与”信任“ 众所周知,Ripple协议拥有非常强大的币种转化功能,可以让任何Ripple网络中存在的,并且能够获得信任的货币,进行无缝转换与交易,并且以秒为单位让交易成立,还几乎不必耗费任何费用(目前每次交易,只需销毁约十万分之一的XRP做系统唯一签名即可(类似于邮票盖戳),当然,随着Ripple网络的普及,这个“毁币量”未来可能会稍微“涨点”……)。 而用过paypal的也都知道,他们发USD到国内要两三天(倒霉的话,7天我也遇到过),并且至少得扣除25刀交易费……差距真不是一般的大……在Ripple协议中,具体是如何让”币种转换“或者”货币转移“具体实现的,才能有如此神效呢?其实非常简单。 比如,甲某在A机构拥有10万CNY,而乙某在B机构拥有2万USD,如果甲同时信任了A与B机构(Ripple网络中有“信托线”的概念,设置的网关信任关系直接可见),且乙也同时信任了这两个机构,那么,当乙请求将USD转换为CNY时,则甲可见已的交易请求(挂单),而Ripple网络后台也能够直接沟通二人的交易(Ripple网络内置的最短交易路径算法,可以直接支持自动转换币种)。所以当甲乙二人同时有汇转需求,并且确定交易后,则二人的IOU凭证就会立刻发生改变(最多仅需6秒左右,交易就能成立)。 PS:当然,具体的协议算法会比较复杂,能够支持后台的N对N交易,并非只是两个人互转那么简单。 表面上看,是发生了货币的汇转,涉及了资金流动。但就本质上说,其实只是两者在不同金融机构的“存款凭证”,被发生了转移,所以根本没有任何真实的资金流动在发生,而只是在相关金融机构内部执行了一次简单转账罢了。 没错,从Ripple协议的本质上讲,它是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涉及任何外汇管理法律的。 因为最关键的原因在于,从一切实体银行或金融机构的角度上看,其实甲乙两个人都并没有进行任何其它资金往来,而只是在对应机构中把甲乙方资金关系发生了改变,进行了简单的金融机构内部资金流转罢了。也就是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两个人都只有内部转账(事实上也是如此,因为两个人都必须同时信任AB机构,才能沟通资金,所以两者都同时为AB机构用户,同时拥有AB机构的资金存储与提取资格),但对于整个Ripple网络来讲,由于甲在A处只拥有CNY,而乙在B处只拥有USD,当两个人通过Ripple协议进行汇转时,则确实发生了真正的货币转换,而不必承担任何跨国费用,或转账耗时,立即就能让交易成立,也确实满足了两个人的真实汇转需求。 也就是说,甲乙方的交易所以能够成立,实质上是由于A和B机构为甲乙方提供了他们在本行拥有资金的存款证明,而甲乙方都信任这种证明,相信AB机构提供的资金担保,这种汇转手段才能成立。 所以就根本上讲,信任设置是Ripple网络的基础,是“最最最”关键的Ripple核心所在。没有信任,则【除XRP外任何资金也不能通用】(这也是XRP必须存在的因素之一,当然,为了反洗钱的需要,Ripple网络不久后还将给网关实装”资金冻结“机制与操作权限,到时候光有XRP也没用……),任何人都没办法在这个Ripple网络中进行“资金转移”(小弟一直强调,这个“资金转移"是相对概念,因为就本质上来说,这只是甲乙方的机构内汇款,所以才能具有极高的实时性)。这也是为什么RL一直争取银行类金融机构进行合作的关键所在。因为最高级别的信任在于,两个或N个网关(网关,指支持Ripple协议,并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间相互信任,如此设置,就可以在协议传输上让两个网关内资金可以直接通用,而不必用户自行选择信任与否了。 附带一提,由于Ripple协议的具体存款证明,是由相应的金融机构提供资信担保的,所以从本质上说,里面的1CNY,就是真实的1CNY,1USD,也就是1USD,如果进行相关交易时,只需要根本协议直接向地址发送等额的IOU数据即可(不管发币方有无该种货币,都可以利用Ripple网络进行币种转化,所以只要对方有”等价物“,交易就能成立),根本不必如某些”莫名其妙的东西“一样,用一些奇怪的东西来代表真实货币价格,用一些奇怪的概念来混淆用户,莫名其妙的让消费者或商家承担根本不必要的风险。
Ripple时隔一年,终于又回到市值榜第二了 附带一提,在目前的已发币中,除了掌握在银行和普通用户手中的89亿左右XRP外,还有200亿XRP是在三大创始人手里的(这三个创始人中有两个银行家出身,以及一个搞电驴的……)。 但是根据最新的禁售协议,他们的XRP在最近8年内都会受到限制,无法一次性倾销,最多每周出售约合1,2万美金的XRP数量而已(而且XRP这玩意逆增长,交易量越大,交易签名时需要“蒸发”的XRP也就越多,事实上如果交易量足够大,彻底耗尽XRP都是可能的,如果同时跑一千年,剩下的BTC,绝对要多过剩下的XRP),所以这部分可以基本无视。
孙宇晨立功了,薛蛮子投入Ripple阵营 孙宇晨真不愧是传媒口出来的天才少年,果然了不起,把薛蛮子这样有影响力的大V也搞到Ripple阵营来了。—————————————————— 不过大家应该保持清醒,Ripple体系的壮大,始终要以Ripple协议的普及与推广,以及更多金融机构的网关化合作为前提,并非某一两个人就能彻底振兴的。 所以,现阶段即使出现大幅的价格上升,或随后的获利抛盘,也希望大家能淡然处之,毕竟Ripple要走的,以及将要走的路,远比同时代的很多产品都漫长和遥远许多。
比较邪恶的说一句,真可能存在会涨的因素了(半开玩笑) 其实最近除了比较不靠谱的新银行加盟事宜,以及更加不靠谱的国内小庄炒作之外,真的还有一个可能导致XRP大幅上涨的因素。 那就是,在众所周知的国内及外部形势变化,众所周知的不能说的某些宫廷大戏,众所周知的特殊利益群体的合力下,目前BTC吧已经沦陷了,而且,更传出了10月封吧的消息。而更加众所周知的是,Ripple网络同只能依靠传统交易所,传统渠道交易的BTC不同,它除了是一套较为完整的P2P金融协议外,本身还有一套较为完善的自我交易体系。也就是说,若某物被封,则对自成支付体系的Ripple网络而言,反倒是重大利好。这也是小弟去年一直强掉所谓借助Ripple网络,实现“双盲交易”的核心所在。而这项“大计”在去年没成功,却不知道今年能否做到呢?黑白郎君语:别人的失败,就是我的快乐啦!
现在纷纷传说City National Bank将引进Ripple协议? 事情是这样的,昨天有人惊讶的发现,在NACHA Alliance(就是5月RL加入的那个美国金融联盟组织,小弟还吐槽说RL估计是里面最穷的公司了……)的内部活动pdf上,突然出现了关于City National Bank、Fidor Bank以及Ripple Labs的三方会谈公告。于是,Ripple众今天纷纷议论,是否City National Bank会成为继Fidor Bank之后第二家支持Ripple协议的银行。 最关键的是,City National Bank是一家在美帝中西部有多个门店的实体银行,并且在全国也拥有中等以上的规模(严格来说,可以算“偏小”的大型银行了,放在本国应该是某几省最大的地方银行那种感觉),他的总资产甚至可以在全美银行排在前20之列,经营范围更比Fidor Bank大出20倍不止~ 当然,现阶段这些银行即使引入Ripple,功能上以及接收款项的地区,乃至即时到账的金额也都是受限的(比如Fidor Bank目前就是受限状态,只能往指定的区域汇钱),不过就中长期发展看,这些限制迟早都会取消,所以最终仍旧会极大促进Ripple协议的发展,并且宣传效应更无法估量…… ———————————————— 附带一提,小弟个人以为成功率不高,很可能只是常规谈话(甚至有人怀疑NACHA公告的pdf是否打错了,我也认为存在这种可能性,毕竟现在谈City National有点超现实的感觉……),City National接受的也不会那么顺,City National Bank的规模在那里,肯定不好搞的。 但是,如果是真的City National Bank引入Ripple协议,并且成功的在今年内公布出来的话,则XRP价格年内回到1毛以上根本无悬念,明年更会有相当恐怖的爆发(附带STR价格都会上涨,而且很可能超过XRP价格,因为是同种系统,且当前STR的“已发币”才12亿左右,一旦City National Bank支持Ripple,STR被炒到2毛都不新鲜……)。 就看最终究竟如何了。 PS:真要是City National Bank今年能加入进来,说三年内XRP到1美刀可能有点吹,但要说三年内到不了0.5美刀,也同样叫见鬼了。
基于Ripple协议的手机支付应用Casheer 今天多了个关于它的新闻,号称它是21世纪的新型支付应用。 然而正式版依旧在测试中,目前只有内部Beta版,咱们也拿不到,不知道这个月能不能发出来正式版……总之,这玩意的卖点就在于,凡是币(无论是法币、电子币、或者信用卡上的金额)都能往里装,凡是支付(无论是订机票,买购物劵,或者交学费)都能用它转过去……
夭寿了,Ripple真正的“硬应用”出现了~ 入手看图:太激动了,等于是程序员生活必需品的“翻阅”工具,开始接受Ripple连接和转账了~小弟刚才弄了一个月的(他用了用Ripple特性实时出价,转去等价美金即可),亲测可用,不过速度一般(服务器在美帝那边,没有小弟现在用的港服效果好),而且访问这家网站,本身就得“翻阅”一下,所以想购入的需要注意。当然,优点就是省事,大家直接闭眼来即可,而且美服比较适合玩Google商场的开发者过IP验证,关键是也不用银行卡,又不像Bitcoin到账慢需要提心吊胆等着,这个是秒买秒能用。 哎,下次谁给XRP开个直购虚拟空间的吧,保证大火,现在小弟对比“翻阅工具”,反倒对虚拟空间的需求量比较大,最起码小弟每月肯定去你那里买(当然,是在本朝能用的大前提下)…… PS:注意,接受Ripple并不是特定限制于XRP,而是所有Ripple网络中的币都可以通用(任意IOU凭证,你存个狗币,存个莱特,存个CNY也一样),只要转换到他需要的美元网关上即可。现阶段请别老转XRP过去,否则频繁变现又该拉低价格了。(话说Bitcoin价格持续走低,关键因素之一就是需要变现的应用太多,Ripple网络本身没这限制,可以直接汇转任意货币,不必非拿XRP下手|||) BTW:这玩意的名字没法打,大家知道就得了,回帖中也别提名,否则就是悲剧|||
巴西那边又开了个新网关Rippex 没太多好说的,总之Ripple网络的操作流程都大同小异,反正以后出去旅游,往巴西转账是容易了…… 附带一提,小日本那边也多了个新网关TokyoJPY,不过交易量还不高,也没有新闻涉及,暂时无视它就好…… ————————————————— 话说区区一两家网关,当然不可能带火Ripple网络,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产生出质的飞跃。 那么,Ripple网络最终该如何走向盈利呢?这个问题,小弟也粗略考虑过,大体上讲,我以为可以分成五步走。 1、搞定网关(至少给全球各国每国都平均设立1,2家网关) 2、搞定银行(大银行不敢奢望,但是中小型银行,至少应该让他们把Ripple当做转汇”渠道之一“。当然,有了1的大前提,小弟以为这并不太难,因为网关事实上等于是借助Ripple协议在整个金融系统联网的同一整体,而银行一旦介入,可以借此极大扩展自己的业务领域) 3、搞定应用厂商(在同时满足1,2的大前提下,无论何种应用,其实也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罢了,有了1和2作为保障,无论怎么转换,金融通道都走得通,自然会有很多人和厂商踊跃加入进来)。 4、比较邪恶的把某些“物体”销毁量(你懂的),上调那么几“点”(也就是小数点前移那么“几位",只要保持比现实银行转汇金额低个50%即可,优势依旧),然后铺天盖地的发“软文”强调1,2,3这三大优势。 5、坐等成“壕”。
9月底有个Chris在Sibos(SWIFT组织年会)的公开演讲 9月底有个Chris在Sibos(SWIFT金融组织年会)的公开演讲,主题就是Ripple交易网络,不知道能否再找来几个愿意尝试走Ripple协议的。话说页面右边那logo的家里派人去不?去的话记得多听少说,多记少想,回来认真落实就成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