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凌三千 鹏凌三千
关注数: 44 粉丝数: 395 发帖数: 4,020 关注贴吧数: 8
话说Stripe这行为纯粹是当“托”并“劝捐”吧…… 手机支付应用提供商Stripe,在上月31号宣布,购买了大量Stellar网络所发行的STR,数量占据STR预计发行总量的2%,据称此项投资共耗费300万美金,Stripe的相关负责人并对外声称,对该技术非常看好,且希望有更多人“踊跃投资”到其中去。 但是,Stripe同时又说明,自己目前所采用的网络支付技术,与Stellar“一点关系也没有”(However, the project is not run by Stripe),并且也没有打算采用Stellar的计划,只不过想让别人多关心这个“很有前途”的项目……———————————————— 呵呵,以为我们这帮人在本朝白活几十年了呢? 真有这钱,与其投到“分支项目”的Stellar,还不如投到Ripple呢,最起码不是山寨出来的。况且Stripe既然明确说明不使用相关技术,那就更不可能投资到Stellar上面。 所以小弟以为,最大的可能性是,Jed拿出几亿STR,然后白塞给Stripe让他们说这么几句话,看看有没有上当投钱进来的,233333333333…… 再者说,Ripple网络本身又不是没有类似Stripe的手机应用,真以为Casheer没发布就是不存在呢(这二货怎么还不发出来,我都等不耐烦了-_-)?你不使用Ripple技术(Stellar是Ripple分支),我们还看不上你们Stripe这种,连N电子币对N法币的自动汇转支付都不支持的破应用呢,早晚干死你,等着,你们慢慢就懂
Ethereum的Vitalik Buterin谈共识机制 最近曾经缔造Ethereum(以太坊)的Vitalik Buterin,在其博客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电子币原理的博文,其中最新一篇,在讲到电子币网络运行机制时,除了他自己的以太坊外,还多处涉及到Ripple网络技术(以及附带提了一句衍生的Stellar(although Stellar is a fork of Ripple))其中Vitalik着重介绍了历史上两次Bitcoin网络因为客户端原因,造成的重大硬分叉事故(2010与2013年),以及曾经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更伴随着系统回滚),并以此着重彰显(嘲笑)了Bitcoin网络这台“老爷车”的潜在脆弱性(对于Bitcoin类软件来说,客户端的影响比51%影响更大,只是很少有人敢主动承认,如果客户端硬编码失控,则无论矿池或51%的不及它的威胁,也就是控制了客户端发布权,事实上就控制了整个Bitcoin网络)。然后他又谈及了Ripple和Ethereum这种新型交易网络,在使用共识机制,保证数据一致性时的巨大优势(共识机制则是Ripple首先提出的,数据正确性优先的网络交易同步机制,在共识网络中,无论软件代码怎么变动,无法取得共识就无法进入网络,更不要提分叉了)。 —————————————————— PS:稍微自黑下,虽然共识机制绝对能确保任何时候都不会产生硬分叉。但是,这种机制的缺点也比较明显,那就是要取得与其他节点的共识,明显要比当前Bitcoin网络漫长的多。极端情况下,在Ripple共识机制网络中掉线的后果也是很恐怖的。 有可能你家停电一天,第二天整个系统就再也无法与其它Rippled节点取得共识了(共识机制事实上需要超过80%的节点承认了你的数据,你的提交才会被其它节点接受,否则就会被排它的拒绝连接),甚至只能清空自己全部500多GB数据重新同步才能连上其它Ripple节点。 所以目前来说,现有的Rippled端并不适合民用(商用的话影响就比较小,比如RL自己的Rippled节点托管在亚马逊云数据中心,长时间无响应是可以高额索赔的,而且那种地方除了大型灾害几乎不会断),这也是RL一直想改进的方面之一。
逐步普及中的RTXP(Ripple金融网络交易协议) 没什么实际内容,刚在外媒看见随手转下,小弟就粗略谈谈。其实,本文中也就仅仅是大概介绍了下RTXP的基本原理及实现方式,并将其定性为金融系统的SMTP协议(简单邮件传输协议),以及网关和XRP的作用等,最后提及了德国FIDOR银行正在搞RTXP协议的“试运行”,相信当FIDOR的实际运营取得进展后,跟进的银行或进行机构会越来越多云云。 严格说起来,某V如果踏踏实实走经营,老老实实弄网关,不搞推广人那套,不搞自己的代码(你补充Ripple代码,改善协议大家都欢迎,但你脱离出去,搞不兼容的另类产品就是你的不对了),也能算RTXP推广的功臣之一,可惜它走偏了,而且偏得有点远,所以介绍Ripple相关应用时,就没法把他算上。 PS:附带一提,厄瓜多尔自己搞的所谓“电子币”网络,据“比较可靠”消息,也是在Ripple网络基础上,另搞一套自己山寨出来的“不兼容”RTXP…… ———————————— 总之,其实心里看好Ripple的人真的不少,而且偷偷拿代码用的人更多,只是目前“守规矩”的还比较少,总以为自己能“脱离组织”另搞一套,总以为自己也可以拉大旗自立山头。 什么时候这批人吃了亏,走了回头路,或者等到有“集体荣誉感”的人,加入到Ripple体系来的多了,什么时候,Ripple网络就该真正普及了。
任何事物的总量和价格都没有必然关系 任何事物的总量和价格都没有必然关系,而只和需求有必然联系。 否则最值钱,并且最有价值的电子币应该是42币。 否则最没用,最可以替代的工业产物应该是石油。 否则最廉价,最不该存在的男性人类产物应该是精子。 —————————————————————— Ripple网络本身构建于价格网络之上,他的推广对象主要在于银行和各种金融机构,这就决定了它的原生电子币发行量不可能距离银行或金融机构的货币使用量太远(没见某些国家一年超发几万亿吗?)。 而且就功能上说,XRP的总量并不恒定,每次防DDOS进行交易签名时,无论进行何类币种转换都会让XRP上限出现微量减少(销毁),如果未来普及后交易量大幅增加,太少的发行量根本无法满足日常消耗(销毁),最终只能短短数年就耗尽全部XRP而惨淡收场。(或者说,币量太少,容易被机构怀疑别有用心,而拒绝使用系统。而发币量大,虽然显得不起眼,而一旦普及,稍微上调下交易费(毁币量)的结果,你们懂的) 最直白的说,搞个煎饼摊,开个报亭,有一两个帮忙的,甚至没人帮忙,就自己上足矣。而如果想要搞原子弹,造航空飞船,那么最开始的核心工作组人员就得上万,而相关外围企业员工的数量甚至会数以百万计。 搞产业如此,搞电子币同样如此。最关键的是,目前的电子币都是不能超发的,如果发行量小,倒是容易卖出去,可未来如果需求量上来,试问又该如何把量增发呢?(而多的话,却有很多方法把量减少,你们慢慢就懂) 目标决定总量,需求决定价格,这是永远颠簸不破的真理。 —————————————————————— 另外强调一点,挖坟贴封(一年前帖子),即使发言中途被百度删了,或自己删了也照封不误(因为旧帖已经被顶上来了,而我又不知道你说了什么,尤其该封……)。
浅谈RL为什么不愿提高XRP的交易费(销毁量) 众所周知,在当今的Ripple网络中交易,每次交易时不分币种,不分数量,以及部分交易形式的(无论是挂单或者转汇,不论是发币或者创建新币种),都必须消耗一定数量的系统原生电子币XRP才能做到(作为系统记账的验证签名,同时防止DDOS网络),而这部分被消耗的XRP,将永远从Ripple网络中剔除,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将无法重新获得,也就是俗称的“销毁”了。 没错,从Ripple网络开始运行的那一天起,XRP从总量上说,就是一直在减少,而根本不会增加的。假设Ripple和Bitcoin两套体系同样能够运转万年,那么,最终能够剩下几个币的,也只能是Bitcoin,而非Ripple。因为Bitcoin最多是丢失,而Ripple的XRP却是可以“销毁干净”的。 然而,目前的XRP“毁币量”却极低,每次交易大约仅需1个币的百万分之一作为代价,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运行1年多来,Ripple网络中累计销毁的XRP币也不足3万个。 因此这也导致了很多网友对RL的不理解,比如就经常会有网友疑惑,RL为什么要把XRP总量设置的那么高,而既然设置了那么多的币,又为什么不干脆把“销币量”提高些,好让市面上的流通币尽量减少,以期尽快让XRP升值呢? 其实,RL官方对此早就不止一次的给出过解释,比如,前几天有人在RL官网发帖,建议RL将XRP的毁币量提高到万分之一,而在本帖中,RL官方也再次给出了自己的答复。“你不能把方向盘钉死在一个位置,因为我们正在一条长达千里的崎岖道路上高速行驶,而且我们可能还需要“上百年”才能最终决定好自己的目的地。还有很多可能存在的问题解决方式,而我们现在还无法预计什么是最好的办法。例如,我们可以把交易费由百万分之一提高到千分之一,这样XRP就会很快耗尽,从而升值。但是,那剩下的所有可能性,我们却都将无法验证了。” 显然易见的,如果调高到万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币的交易费,即使仅按现今的交易量增速看,十几年,甚至几年内XRP便可以做到一个不剩,全部“销毁”,从而导致XRP在短期内价格飙升,问题是——那么做的代价,将让辛辛苦苦普及Ripple网络,变得毫无意义了。 —————————————————— 事实上,不必把XRP的一千亿发行总量想象的有多么庞大,如果按照他们在银行系统进行推广的预期,只要最终能够初步实现(有个十家左右银行使用即可),这数分摊到人头可谓寥寥无几(没见某些国家一年就超发个几万亿吗?真不够银行折腾啊~),况且,Ripple的wiki一直就注明了XRP在交易时的销毁量“不特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或减少,这也为随时大幅度“自然削减”XRP留下了活口。最重要的是,现在Ripple网络的推广才刚刚起步,最终能否大范围普及,还很难说,太早提高XRP销毁量,反而不利于更深层级的推广工作了。
关于Stellar在9月的发展计划 其实单就代码和功能而言,所有Ripple能实现的功能,Stellar都是可以实现的,反过来也是如此,Stellar能实现的,Ripple照样也都能实现。 因为,这两玩意本来就是一个系统,只不过被人为分成了两支(而且将发币总量都是1000亿),除了拥有者之外,其它都是大同小异,没什么本质区别。 如果硬要说有区别,那就是RL主导的Ripple走的是机构化路线,想以“合规”巩固社会地位,想凭借银行等金融机构占领市场,并最终普及。 而Jed自去年5月脱离RL后(被辞退?),在上个月搞的Stellar却选择了此人(渣)一直想走的“社区化”路线,Jed否认传统银行的价值和意义,否认现有法律规则,他主张建立以“个人为单位”的“私人银行网络”,并想凭此推广Stellar网络(其实就是克隆的Ripple代码……)。 可以说,我们判定Ripple网络是否成功的标准,在于引入此系统的银行数量。而验证Stellar网络是否成功的标准,则完全取决于使用此系统的普通用户数量。 所以单就“社区亲近度”来说,不得不承认Stellar是要比Ripple更高的,比如,目前Stellar就每月发布其下月的“预期”发展规划。 本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大原则,某些时候还是可以学习和关注一下Jed那人渣的(看见好的地方就学过来,不好的就恶心他两句)。 比如,他们在九月的预期发生事务有三大项:开发部分: 1、继续整理旧有的Ripple代码,将其转为Stellar代码。 2、增强客户端功能,主要强化多币种支持,并且着眼于发展自己的网关,预计于9月底公布一批支持Stellar的网关名录。 3、将按照计划添加“购买邀请“系统,现有用户将可以随时“邀请”别人购买STR,当然,也可以随时取消发送。 团队部分: 1、我们已经筛选了很多的求职简历,不过只有两名幸运儿被选中,结果我们将很快宣布。(不会是就雇得起两个人吧|||……) 2、一直给予我们很大帮助的Marshall将进入Block.io作为首席营销官,我们在这里预祝他一切顺利。(才开业一个月就开始跑人了?……) 3、我们不久后还将提供一个新的职位,一个程序设计的岗位。 生态系统: 网关来了! (此处省略500字,总之想当Stellar网关的就给他们投介绍文件吧,他们正在阴谋策划让你们上当……不,是在编纂加盟的相关文件和说明)
浅谈Ripple的IOU凭据和BTSX中的“锚定”概念 关于Ripple的IOU: 总所周知,在Ripple网络中任意账户都可以作为网关使用,而任意网关也都有对外发出IOU凭据的能力(此处IOU即指欠条,存款收据之类的存取证明,比如Ripple网络中的CNY、USD、JPY等等都是IOU凭据。当然,看过小弟以前发过的“钱”系列影片的话,就会知道目前所有的法币,其实也都是IOU凭据,而非是“钱”)。 所以,IOU的名字不限(除了系统默认电子币XRP之外,其它叫什么名字都行),数量不限,种类也不限,完全就是一组“符号化”的“电子资信证明”数量罢了。其所代表的真正含义,就是获得IOU凭据的用户,在对应网关所实际抵押的法币、物品乃至电子币数量的实际数量(在没人做假账的前提下),同时也是提取相关实物抵押的唯一凭证,原则上讲,一个合格的网关,应该是只认IOU凭证不认人的。 而在Ripple网络中无论挂单也好,或者利用系统自身提供的“汇转”转换币种也罢(通过一系列AI手段,自动搭建最短交易路径,并提示用户是否确认交易),其实都是利用这些不同网关间,相互集群所延伸出来的。 而交易最终是否成功,乃至交易路径是否存在的大前提,就在于,您是否添加了对相关网关的“信任”设置。如果没有您对某个,或某几个网关的“信任”,那些网关就连对您发送IOU凭据都做不到,就更不要说与您,或其他网关间进行交易沟通了。 应该说,在Ripple网络中,获得实际抵押物,发送IOU凭证的权限,在于网关方面。 而在后台是否信任网关,接受抵押物,乃至沟通不同网关间IOU凭证,决定其是否能够相互转换的权利,则取决于用户。 说白了,假如我们要转换USD到CNY,则首先需要一个美国网关发出他的USD凭据,接着必须要在中国网关上有人愿意按照某个汇率用它的CNY凭据换取这个USD凭据,并且美国网关上也有人愿意按这个汇率换取CNY凭据时,并且两人都相互信任了对方网关的前提下,才能最终生效,缺一不可。(当然,Ripple提供了“汇转”功能,能智能的搭出“更复杂”的转换通道来,可以不只1:1交易,而是1:N或N:N的让交易成立,不过,没有相关的“信任”设置也是无从成功的) PS:如果直接“汇转”时,具体交易路径由Ripple系统自动判定,自动执行,并且给出汇率让用户选择是否接受,同时提示实际交易可能出现正负1%的误差,如果不接受,或者接收后误差超过1%则交易失败,同时汇转不成立,这是Ripple核心技术之一。 也就是说,Ripple网络中交易通道能否建立,关键就在于:网关、抵押物、用户、信任、转换需求,等五大方面。 BTW:XRP不是IOU,而是真实的电子币,在Ripple网络中它超网关存在,全网通用,无论是否信任都可以接受或发送XRP给任何人,或与任何人进行跨网关交易。并且,所有的Ripple网络中交易都必须消耗极微量的XRP进行防DDOS签名,才能成立,而XRP的总数量也会随着交易量的增加而不断减少(当然,这个衰减过程很漫长,不过总体上说Ripple网络越普及,XRP下降的就越快就对了)。 —————————————————————————— 关于BTSX的锚点: 事实上,BTSX的锚点概念,相对于Ripple的IOU就有点简单和生猛了。 关键原因在于,BTSX网络并不像Ripple网关那样允许任何IOU凭证的发布,而是强制规定了一系列把现实货币或电子币,如bitcny、bitusd、等等与BTSX币硬性绑定的结果,也就是说,无论你想要汇率有多少,都必须要靠相关的代理商,自行购入相对数量的BTSX进行“抵押担保”才能做到。 按照BTSX他们自己宣传时的解释就如下图所示:或者被他们更复杂点的说成这样总之,就是买BTSX,然后用BTSX价格去稳定BTSX网络中其它币种的价格。 也就是说,代理商要有能力平抑法币和BTSX的汇率,才能玩转BTSX的兑换功能……
SnapSwap要逆天?这货开始做中介直连各大美国银行了。 我在这里非常兴奋的通知大家,在美国的银行用户将可以得到非常迅速的Ripple汇款转账方式,让我们能够在一分钟内用银行向Ripple转账,或反过来以Ripple在一分钟内向银行提款,关于这些,首先要感谢SnapSwap为我们提供了这一渠道。 目前,这一即时转存功能的限额为300美金。 到目前为止,我们逐步获得了以下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支持,他们是:Wells Fargo, Bank of America, Capital One, Capital One 360, USAA, TD Bank, US Bank, PNC, Chase. 以及SnapSwap。而SnapSwap正在设法“让其他美国银行也加入这一金融网络”,如果有新的进展我们也会陆续跟进。 所有的这些,正让Ripple网络变得难以置信的精彩。随着Ripple用户的逐渐增加,整个Ripple网络也正在不断发展和壮大。而随着最新的SnapSwap发展,更让我们这个网络正在和实体经济结合的越来越紧密与无缝化。 当然这还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接下来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提供足够强大的应用程序,比如提供能让用户不必花费任何额外代价,就能以任意货币与实体黄金进行兑换的手段,总之我们要为整个金融行业提供更多的快速和便捷。 现在,我们都见证了这个伟大的开端,随着SnapSwap将越来越多的银行资源整合到Ripple网络当中,我们希望其他的合作伙伴及开发人员应该理解这种发展趋势,并积极主动的配合进来,将整个Ripple网络向着正确的方向继续推进。 ———————————————— 简单地说,SnapSwap好像发现了某种规则,能够在即使银行没有主动合作的情况下,也能同部分银行保持紧密联系,“分提分到”的快速转账汇款,让300USD以下的金额能在Ripple网络中随便玩了,而且SnapSwap正在积极扩展着支持的银行数量。 而大家也知道,Ripple网络的基础就在于“共识网路”,对网络如此,对网关也是如此,只要一个网关能走通,等于全网络的资金就都可以串联(IOU转换,或者直接利用XRP),只要Ripple网络得以推广,那延伸出来的效果将是相当壮观的…… 话说本国要是能这么玩,并且无限额,明天就上0.1CNY无悬念……
为啥小日本对Ripple的关注惊人的高? 刚才小弟查看了alexa上ripple的网站流量来源,惊讶的发现,当前关注Ripple的人员主要来自美、日、英、印、俄等五国(按顺序排名)。其中美日的流量几乎等值,各占20%几,其余三国明显落后于美帝和小日本,但也基本相似,都是5%左右(但从Rank上看,日本的关注度含金量最高)~但是,让我非常惊讶的是,为啥作为电子币最大购买国的本朝,对于Ripple网络这种明显有技术和应用支撑的项目,对其关注度会被上述五国不知道甩到哪里去了呢? 是因为国人因为种种原因,不习惯访问外国网站?可bitcoin的排行就不是这样。查看bitcoin的网站流量来源,当前关注Bitcoin的人员主要来自美、俄、印、英、法等五国(按顺序排名),而且即使毛子与阿三联合,也仅仅同美帝持平,远比不了倭人对于Ripple项目的关注程度。 如果要说是为了在bitstamp上走Ripple网络交易,可是看bitstamp的访问排名根本看不到日本人的影子。你要说日本人是关注所谓的“山寨币”(当然,只有傻X才会认为Ripple是山寨币),可btc-e上按流量算只能看见中国人,也看不到日本人的影子。事实上,我找遍了所有电子币类的网站,发现只有Ripple上能看到日本的影子,其它连影子都没有。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 对了,据说google刚出现时,除美帝外,也是小日本首先关注的……
浅谈BitSharesX itSharesX是BitShares系列软件之一,3I公司出品,续PTS之后的又一大作。 官方介绍说他: BitShares X offers a bank account where funds can be transferred in seconds anywhere in the world with more privacy and security than a Swiss bank account. Your account can never be frozen, your funds cannot be seized, and the bank can never face collapse due to loan defaults or fraud. All of this is made possible without requiring any employees, lawyers, regulatory compliance, vaults, buildings, and other infrastructure required by traditional banks. Unlike existing banks, you can hold your balance denominated in gold, silver, oil, or other commodities in addition to national currencies. 即: BitShares X可以在各种场合为您提供资金保障,可以随时随地的以秒为单位传输您瑞士银行账户或其它需要隐私的,安全的银行账户中的资金到这里来。您的BTSX账号就好比是一家银行,而这个银行中的资金不能被冻结,无法被查封,更永远不会面临崩溃,也不必担心面临贷款违约或其它欺诈行为。所有这一切都在这里变成了可能,您不需要任何雇员,律师。也不必考虑合规性,或传统银行中其它的基本限制,您可以在这里随意处置您名下的所有资产。BitSharesX桌面版小弟也刚下载(和Ripple桌面版相似又不同,Ripple桌面版是封装在本地的Node.js里运行,这玩意是加个桌面壳直接访问的网页……),体会不深,只能大概说说。 1、虽然是POS币,但是经过代理人制度有POW发币的方式。 2、有货币销毁机制,而且有非常显著地毁币速度,并且用户和3I公司都在大力促进BTSX的销毁中,再过一阵,估计一天就得灭下去几十万币,照这速度用不了几年BTSX就会消失完了…… 3、有部分特性近似Ripple网络,但是实现手段非常复杂。比如要把CNY引入BTSX系统中,则需要经过CNY->充值到中心交易所->兑换为BTSX->进入BitShareX系统->用BTSX生成你的bitCNY数据(BitEUR或BitUSD之类也是这方式)->参与交易,这样的套路才能完成。也就是必须直接引入等值的BTSX币,然后才能有这个所谓的bitCNY,货币必须用BTSX双倍抵押才能发行,即强制使用BTSX换取等值代币,而不是Ripple那样IOU币自己随便发着玩,只有交易或发币时才销毁0.0000000x的XRP防止DDOS攻击。 ———————————————————— 就目前来讲,投资的话,我不看好3I的产品,尤其是这种宣传中夸大成分太多,又和股权、代理、抵押等等概念性东西直接挂钩的产品,早晚就是PTS的下场。投机的话,各大群中宣传的挺疯,觉得能炒起来,但建议见好就收(小弟前天也买了点,已涨40%),我认为至多守到0.5CNY左右就撤吧,免得风潮过了收不了手,某些群传说中的500USD绝对没戏……
浅谈近期XRP的“不跌”和“不涨”现象 发现有网友在XRPTalk寻问,为什么别的币都狂跌时XRP不跌,而别的币都疯涨时XRP不涨,小弟觉得不算是个别问题,可能很多人心里都有这个疑惑,所以在这里“隔山打牛”的回答一下。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几个月前有个叫Jed的恶棍(他曾经是RL的CTO,三个创始人之一,在2013年5月离职),宣布要把自己手头的约90亿XRP全部出售(并且他从今年4月起已经偷偷卖了不少),导致市场大幅恐慌,XRP价格急速下滑。并且这人渣抛币时还不是一次都出手,而是(大体上)XRP一到USD 0.0045左右就开始抛,而一下滑到0.004以下就暂停抛售,偶尔还向上拉下价格。 所以这几个月来,XRP价格被Jed玩的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来,虽然前几天这货已经和RL和解,并签署了XRP的限售协议(另外,这货还山寨Ripple,用Ripple的代码修改出个Stellar项目,近期多少也会分流点XRP的资金,不过那部分钱早晚都会回流的^_^)。 但是,即便在Jed已经同RL和解的今天,事实上也并不能保证XRP的价格迅速得到恢复,主要原因有三: 一来是,大家不得不承认,有很多玩币的根本是瞎玩,平时不看新闻也不管电子币项目进度和实际应用程度,纯粹的乱跟风乱买乱抛,压根并不知道RL同Jed和解这回事,只是按照老办法在操作,看到价格太高,觉得Jed快抛售了就抛,反之看到太低,觉得Jed该拉升了就买|||,所以价格始终在USD 0.005左右打转。 二来是,由于Jed意料外的倾销,导致流通XRP突然增加的太多,应用程度跟不上发币量,结果市场上暂时消化不完这批XRP,这也造成了XRP无法立竿见影的回复原有人气。 三来是,就目前来说,XRP的主要发行方依旧是RL,也就是Ripple实验室(公司),大量XRP也掌握在其手中等待发出,所以导致XRP市场上并没有强力的庄家存在(因为绝大多数人不敢当庄,炒太高怕RL增发,搞太低又怕RL给低价回购)。不能像其它某些币种,能做到哥哥开交易所,弟弟发行电子币那样,左右手倒着玩,所以价格也很难快速提升或下滑。 所以,才有了这位网友看见的,全部币都跌时XRP跌不动,而全部币都涨时XRP也没涨多少的现象发生。 不过,以小弟个人愚见,等XRP市场自然恢复一阵就好了,估计经过3个月左右的调整期即可功德圆满。
多少人还记得小时候学的韩语《马说》?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 现代文: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没有伯乐的赏识,即使有雄健的千里马存在,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会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悲哀啊!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的时候,我们以为世界上没有好东西,其实往往只是我们不识货而已。 有的时候,我们以为世界已经崩溃了,却忘了,崩溃的可能还是脆弱的我们自己。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苦闷,为了不同的梦想和信仰,来到了相同的地方,长大,或许就是信仰不断破碎和重建的过程。只是某些时候,重建暂时跟不上破碎的速度罢了。 ———————————————————————— 长远来看,破坏有时也是好事,一场野火将烧尽杂草,把养分留给真正能播种发芽的庄稼。
多少人还记得小时候学的韩语《马说》?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 现代文: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没有伯乐的赏识,即使有雄健的千里马存在,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会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悲哀啊!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的时候,我们以为世界上没有好东西,其实往往只是我们不识货而已。 有的时候,我们以为世界已经崩溃了,却忘了,崩溃的可能还是脆弱的我们自己。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苦闷,为了不同的梦想和信仰,来到了相同的地方,长大,或许就是信仰不断破碎和重建的过程。只是某些时候,重建暂时跟不上破碎的速度罢了。 明白的就明白,不明白的就不明白吧。
我要为电子币市场的暴跌大声叫好 俗话说“疾风知劲草国,板荡识诚臣”,没有大潮退去,又有谁知道究竟多少人是在裸泳的呢? 说句实在话,现在电子币领域的氛围非常不好,小白横行,脑残遍地,什么都不懂,半点技术原理也不知道的主,居然都敢来碰这行,不得不说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大家见过卖茶叶蛋的搞原子蛋吗?恐怕没有吧,可就真有无数连编程原理都不懂的神人,硬敢往电子币这个新兴领域里冲,你说这要不倒霉,还等什么呢? 不得不说,现在真的是有那么一群人,一味的听消息,看走势,却完全不顾自己购买币种的实际情况,完全不考虑自己所买币种的近期及未来发展能否支撑起这个价位,甚至连什么是山寨币,什么不是山寨币,什么好,什么坏都分不出来,总之除了能人云亦云,胡说八道一气之外,纯粹就是帮棒槌。庄不玩这样的货,大家说应该庄玩什么样的货?这样的货不赔钱,大家说什么样的人应该赔钱?别的都不提,光凭这路人撑着,电子币市场不暴跌,还等什么? 别的不提,大家先去github看看,google瞅瞅,自己亲眼瞧瞧你们买的所谓“优质”电子币里有几个还在更新代码,几个不是“开发”(克隆)完后就多少个月不带动一个字母的吧! 要我说,那些一没有技术支撑、二没有用户支撑、三没有应用支撑,完全靠庄家和小白“博傻”撑起来的垃圾币种,以及敢于购买这些垃圾币种的小白们,全部可以早死早托生了,省得留下来误人误己,免得整个电子币市场的前景和智商,全都被他们拉低了。 PS:您问我说的币?这么说吧,就小弟愚见,举凡Bitcoin系统出身的,除了Bitcoin本身之外,目前差不多都是这路货,某些出口转内销的币种,则尤其如此……
说句实在话,我要为电子币整体暴跌大声叫好 俗话说“疾风知劲草国,板荡识诚臣”,没有大潮退去,又有谁知道究竟多少人是在裸泳的呢? 说句实在话,现在电子币领域的氛围非常不好,小白横行,脑残遍地,什么都不懂,半点技术原理也不知道的主,居然敢碰这行。 大家有见过做茶叶蛋的搞原子蛋吗?恐怕没有吧,可就真有无数连编程原理都不懂的神人,硬敢往电子币这个新兴领域里冲,而且嘴里都还念念有词,好像大仙附体一样。哎,你说这要不倒霉,还等什么呢? 不得不说,现在真的是有那么一群人,一味的听消息,看走势,却完全不顾自己购买币种的实际情况,完全不考虑自己所买币种的近期及未来发展能否支撑起这个价位,甚至连什么是山寨币,什么不是山寨币,什么好,什么坏都分不出来,总之除了能人云亦云,胡说八道一气之外,纯粹就是帮棒槌。 庄不玩这样的货,大家说应该庄玩什么样的货?这样的货不赔钱,大家说什么样的人应该赔钱?别的都不提,光凭这路人撑着,电子币市场不暴跌,还等什么? 别的不提,大家先去github看看,google瞅瞅,自己亲眼瞧瞧你们买的所谓“优质”电子币里有几个还在更新代码,几个不是“开发”(克隆)完后就多少个月不带动一个字母的吧! 要我说,那些一没有技术支撑、二没有用户支撑、三没有应用支撑,完全靠庄家和小白“博傻”撑起来的垃圾币种,以及敢于购买这些垃圾币种的小白们,全部可以早死早托生了,省得留下来误人误己,整个电子币市场的前景和智商,全都被他们拉低了。 PS:您问我说的币?这么说吧,就小弟愚见,举凡Bitcoin系统出身的,除了Bitcoin本身之外,目前差不多都是这路货,某些出口转内销的币种,则尤其如此……
从NXT事件浅谈电子币的回滚(rollback) 首先大家需要明确的是,rollback(回滚)本身是个数据库操作概念,只是延伸到电子币领域来使用,通常来说,传统数据库领域的rollback只能在commit(提交)前才会起作用,它的执行将意味着在rollback之前的某个或全部的操作无效,在正式commit数据之后则应无法rollback。但是,针对电子币领域的回滚,则无时无刻都可以发挥效果。 可能有些朋友会奇怪了,甚至会震惊了,为什么在去中心化的电子币领域中,会发生这种看上去好像非常“中心化”的数据回滚现象呢?其实,这长期以来都是“外行人”的一种误区,因为根本上讲,绝对的“去中心”,无论在技术上或现实中,都是不存在的——根本就没那么一码子事。 没错,不管是P2P也好,C2C也罢,其实无论如何,“去中心”都是一个相对概念,而无法成为绝对概念。就像声音需要空气传播,电需要导体传播一样,无论任何东西想要传播出去,都需要一个相对固定的“渠道”,而这个渠道,无论怎么样,也都会成为一个相对的“中心”般存在。 比如我们大家常说电子币是基于P2P(Peer to Peer)的,好像有了这种技术,我们的电子币网络就可以不受约束,随心所欲的任意传输,并且彻底去中心化了。然而,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显然不是的。 事实上,P2P化的电子币数据要想传送出去,也必须要利用必要的“渠道”才能做到,而这“渠道”,通常分为两种: 一种是向邻近地址发送广播请求,查看有无可用的电子币数据进行同步。具体来说,这种方式近似于有个人拿喇叭喊话,听到喊声的人再传给下一个,但是大家也都知道,声音的传播距离非常有限,而过用户不够密集的话,这种广播式数据同步是传不了多远的。最典型例子,比如你的电子币仅限于局域网环境中,假设你的IP地址是192.168.0.1,那么尝试请求的地址就是192.168.0.2,192.168.0.3之类一直到192.168.0.255,如果都找不到数据进行同步,这个币就同任何人都没有连接,连接的条数就始终是0,也就是将使用处于不可用状态。典型案例的是在国内联通环境下使用美卡币,因为该币中心服务器地址被墙(至少联通连不通),而用户量也非常少,所以在不“翻阅”的前提下,根本无法同步其网络数据。 二是通过中心服务器获得数据(或可用的固定数据同步地址),再进行计算机之间的随机同步。具体来说,这就像是开了个固定位置的劳务市场,然后各种各样的人都到这里来早工作,由劳务市场来分配给不同的人(不同IP)不同的任务(数据包)进行同步。事实上,目前所有的电子币都有这一步骤,差异仅仅在验证过程的严谨性,以及是否存在纠错判定上面(比如小弟以前就解释过,Ripple在这方面的验证非常严格,你想发送错误的数据让其他用户接受基本是不可能的)。 而电子币的rollback(回滚)是怎么一回事呢?很简单,就是这个中心服务器地址突然告诉你的电子币,只有这样一种数据才是对的,其它的都是错误的。一旦你的电子币客户端接受了这样一类信息,那么,无论服务器发送给你的数据包结果正确与否,就都会按照这种数据来执行了。 具体到NXT的情况,目前NXT开发团队给出的解决方案是: This release disables all outgoing transactions from the BTER account:10715382765594435905 after block height 209885. 也就是说,他们修改了NXT的数据库文件(nxt.h2.db),进行了“靶向攻击”,只把由10715382765594435905(Bter的NXT账号)发出的,经由209985这个block中转的所有交易无效化,而其它交易则不受影响。根本上讲,是开发团队启动“非常手段”,强制把NXT归还给Bter了。 而NXT为什么能够做到这点呢?非常简单,我们翻看DbVersion.java代码,就能发现其数据库中已经硬性规定了允许用户访问的“中心服务器”列表,只要这些列表中超过51%的地址接受了NXT官方团队的修改后数据,并且同步到自己的服务器端,那么,其它的用户无论是否接受他们的修改,一旦联网,你们的数据也就自然变成了他们修改后的结果了。(另外,对POW币来说,各大矿池全部反水的后果也是这样,或者Bitcoin-qt客户端故意给你们同步错误数据,并且超过51%用户下载了这个客户端的结果也差不多)但是,就正常运作的情况而言,黑客盗币并不是回滚的理由,blockchain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是不能回滚的。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按照常识来说,回滚区块意味着开发团队在向整个世界宣布,区块链系统完全受到个了开发者的彻底控制,他们能回滚区块,也能修改区块。这样的系统根本无法保护你的财产,更谈不上去中心化。 比如Bitcoin或Ripple之类,已经运行了很长时间,并且承载着上千万上亿美金交易任务的币种,除非是遇到严重技术BUG,否则无论任何情况下也不会出现rollback(回滚)的情况(尤其是Ripple,它作为金融协议复杂性远超Bitcoin之类的一般电子币,根本不可能也不敢进行任何人为干预,前一阵Jed闹的那么厉害,也没见RL敢上手段动他的币,当然,更主要的是Rippled不止一个,而且大多掌握在其它商业机构手中,官方也无法保障别人跟他们一起同步),因为但凡程序出身的人就会明白,对一套成熟的金融系统而言,你rollback付出的代价,远远超出被盗币本身所将付出的代价。
请警惕近期出现的,某些打着Ripple协议幌子招摇撞骗的不法公司 完整的Ripple网络,在github中完整开源,任何人都可以下载和使用其源码(就像任何人都可以下载Android源码,可以下载Linux源码一样),它由Rippled(服务器端,或者说网络协议解释器),ripple-client(客户端,或者说协议请求发起端),ripple-lib(客户端核心库),ripplecharts-frontend(Ripple网络交易查看平台),gatewayd(Ripple网关操作平台)等等数十个子项目构成(并且还在不断扩展中。PS:严格来说,现阶段Ripple协议还处于alpha阶段,尚有许多关键问题正在解决和有待解决,连RL公司自己都不敢将其大规模商用,更不要说别人了)。 它的开发本意,是要构建一套完整的,高效的,依托于现有银行系统的P2P金融网络,并非单纯的某种电子币平台。并且,它与Darkcoin之类强调匿名性的电子币本质性不同的是,目前Ripple网络的开发公司RL,长期以来一直强调其“合规”“合法”的发展策略,主要发展与合作对象都是各国银行或拥有资质的实体机构(比如德国Fidor银行,以及最近正在谈判的一些实体银行)。 除去官方开源的Ripple项目之外,目前唯一与RL公司官方有联系的Ripple衍生应用,只有RL三大创始人之一,Jed(同时是电驴创始人)开发的stellar项目,该项目为Jed独立启动,底层代码完全基于Ripple,只是该项目并非如Ripple官方版一样针对行业机构,而是面向网络社区的“简化型”分支应用。(此“简化”指规则限制上,而非代码,比如官方的Ripple网络正在积极与美联储沟通,融入KYC反洗钱系统,而stellar分支则无此动向)。 至于Ripple和Stellar之外,就再没有任何一组项目,是同RL公司有直接相关的,国内更没有任何公司直接参与到Ripple网络的研发当中去。 除此二者之外,任何打着Ripple的幌子,甚至宣称能带来高盈利的公司,全部属于欺世盗名无疑。 某些欺世盗名的项目(Star数目仅仅有4,而且仅仅复制了少量的Rippled源码,而仅凭它复制的代码量,甚至连编译出程序都做不到,更不要说带给任何人盈利了):
转了一大圈,始终还是得走Ripple路线 小弟最近一直没上贴吧,除了忙公司的项目,就剩私下研究电子币了。 我最近把能找到的电子币项目过了一个大圈,可惜始终只是看到,一个又一个大同小异的存在。 不得不说,大多数电子币在其90%以上的代码中延续和继承了Bitcoin原始代码(我能说除了启动的logo不同,连界面大体上都一样嘛|||……),只是稍有变动。从本质上讲,使用这些电子币真的同用Bitcoin毫无区别(而且还没有Bitcoin那样的先发优势),看他们的代码真的纯属浪费时间。 而且即使有少数有差异的,也没有什么太大意义,比如Namecoin,就算是很不错的了,好歹自己在Bitcoin的基础上多附了个域名系统(DNS),但也不过如此而已,话说你当天朝的“花生壳”是摆设吗?有这位大神在,本机动态域名用得到你吗?这是好的,更有甚者,PPC(点点币)在4月发的那版安装包莫名的植入了键盘监听(部分杀毒直接报木马,小弟胆小从github上下载源码编译后获得的程序),Megacoin(美卡币)默认访问IP在本朝干脆就是被屏蔽的,我上个电子币还得“翻阅”,堂堂的P2P币居然只有一个可用服务器,封了也不说换个,你说至于嘛(另外,这玩意自己搞的UI似乎有BUG,某些老机器上会搞死系统)。就这,还照常在某些交易站中正常交易,甚至没人问问到底怎么了。除了压根没人使用其客户端,只是纯粹的在交易站“虚拟”炒币外,我真的想不出其它理由解释这种现象。 真的,现在很多电子币炒作气氛相当严重,小弟最近认认真真的连续下载了十几种Bitcoin系的电子币客户端,可除了bitcoin、dogecoin确实真有一定交易量之外,到了litecoin、peercoin、feathercoin、nextcoin(这货运行结构近似,虽然是纯Java的,并且基于Servelt运行,但暂时放这里)、darkcoin之类就开始明显下滑,其后种种的更是基本近乎“死币”,一天也没有几笔实际的交易,某些币甚至根本就是几个到十几个地址相互转钱玩。准确的说,目前市面上所有Bitcoin系的电子币,前五十的真实交易量加一块,也赶不上Bitcoin。而排除Bitcoin之外,所有Bitcoin系电子币的前8加一起,交易量也不如Dogecoin(最让我失望的是litecoin,我以为他有多少人用呢,最后同步完block我就笑了)。小弟这几天直接提取的blk*.dat文件中的地址和交易记录,一个个比较真实交易量和地址数,分析交易路径,看到很多电子币压根没什么使用量,更没什么具体应用支撑,甚至github和sourceforge上的访问和下载量都小的可怜,但是价格却很高,真不知是搞什么鬼。 除了A股外,我真想不出其它东西会有这种特性,而A股最终如何了呢?答案不言而喻。这种用户量和交易量与币值神奇的彻底脱离情况,真不知道还能持续多久。 所以,不是小弟死不悔改的偏爱Ripple,实在是除了它还勉强像回事之外,搞别的玩意,都还不如它呢。
据传RL正在游说华盛顿让其Ripple体系合法化 PS:利好利空自行判断,利空的可能在Ripple已经被美帝监管部门注意到了,并且盯的很紧。利好的部分在于,根据RL的一贯与官方合作态度,美帝政府还是很有可能把它包养起来的,而被美帝包养的结果大家都懂的。 据银行类新闻门户bankinnovation透露,传说RL正在启动一项新计划,试图游说华盛顿,国会议员和立法部门,希望减少其对于跨国货币流动的监管政策(减少对目前Ripple推广可能的阻碍)。 对于此传闻,RL官方既没有证实也没有否认,一切还在地下进行。 RL的游说重点,在于促进其电子货币的合法发展,希望政府能将其视为一个合法的平台和一种合法的货币。RL本身创造有一种电子币XRP,这是一种杰出的并且综合市值颇高的电子货币。然而,RL公司真正独特的地方却在于他的平台,使用Ripple提供的网络平台,用户们将可以非常快速和安全的进行(不限币种)的国际贸易。 据了解,目前RL可能正面临着来自相关机构对其平台上货币的监管。消息来源显示,RL似乎难以让监管部门相信其跨境支付平台是足够安全和健壮(合法)的,这也是RL为什么需要对立法者进行游说的关键所在。 但游说并不是没有报偿的,很显然,一旦立法者认可了RL的理念,那么Ripple网络将成为网络支付的全新概念。 Ripple网络的运作方式是通过一个统一的总账,监控下属的所有账户,及其交易以余额,由共识系统确认每一笔交易的结算。而且,这一切都是公开透明以及自动化的,Ripple可以在一分钟内(准确的说越需要6秒左右),完成任何一笔国际汇款的交付。根据TechCrunch的文章显示,Ripple网络不单能用于国际汇款,也可以使用在国内交易上。 根据贝尔风险投资分析师Matt Harris的说法,他认为跨国支付是网络支付平台的一个重要领域,比特币等电子货币可以在这里发挥最直接的影响力。他还盛赞RL以及他们开发的Ripple平台,称它具有非常巨大的潜力。 当然,最大的前提是监管部门不把他们搞坏。 —————————————————— 我个人对这篇报道的评价偏向中性,即非简单的利好,也不是单纯的利空,一切完全看后续发展。 小弟最乐观的看法是,一旦游说成功,那么未来美帝的电子币具体监管政策,将按照什么标准执行,大家都懂的。最大的可能性是,一旦成功,那么Ripple体系的实现方式就成了电子币政府标准(而Ripple的主要安全特性,就在于网络内部自带KYC认证和地区性合规支付管理(限制)功能,这显然符合大多数政府的利益(虽然还没有实装,赶紧上线吧)),与之相反,所有不按这个规矩走的电子币体系就是违法的。 也就是说首部电子币法律,将很可能是按照Ripple标准定制的,而Ripple网络中的XRP,自然也将成为第一个完全合法(不带引号)的电子币。当然,如果按照此标准执行,那么未来电子币的匿名性和不受限特性将受到巨大冲击,某些电子币(或体系)甚至需要重写整个代码,才能满足必要的限制实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NXT代码学习篇(持续更新) PS:声明一下,小弟暂时没开Ripple代码知识普及的关键原因在于,Rippled那部分太复杂了,小弟还没能摸透…… 前言: 小弟最近谈NXT代码,最核心的要点在于,感觉它的P2P互联网服务功能还是挺有用的,咱们可以采取一种有点流氓的方式,让Ripple来获得它的网络服务功能。 具体来说,就是把NXT自己的区块啦,账户认证啦,以及同NXT有关的部分统统删除,然后只保留它的网络架构,和部分互认模块,再用Ripple的相关部分取代其区块认证部分,借此形成一套Ripple服务网络。也就是事实上我们可以形成一套自己的“Ripple深网”,据此所有联网的用户,都可以在这里任意添加或修改,申请自己的网络服务(我们还可以有自己独特的域名系统,独特的DNS设置,有兴趣者更可以在里面搞个自己的Google之类,结合未来Ripple的KYC系统,咱们甚至可以做到服务实名认证,跨国查水表~)。 当然,在这个体系里任何法币都是不通用的,但并非服务免费,而是所有“有偿”服务都必须花费XRP才能获得(视具体的服务提供方而定,如果对方设定了免费,那么免费也没问题),否则,搞这么个东西就变得没有意义了。 总体上讲,小弟就是觉得咱们可以把NXT拆了,然后把它少数能用的生产线搬到Ripple这边来,毕竟功能币未必有良好的支付网络,但是,支付币却可以轻易构建出良好的功能网络,也算在某种意义上把它发扬光大了。 PS:做这么个东西,其实毫无技术难点,改NXT代码1天就能搞出来,然后只要有人用就足够了,上述功能可以很自然的实现(唯一的难点是,怎么保证用户长时间在线,目前未来币是靠奖励用户和在线时间相关的NXT来维持(按照用户原始持币量增加),大家觉得Ripple体系下有什么好方法吗?普通用户太少的话,虽然不影响具体网络服务的功能提供,但这个网络的传输速度可能成问题)。
从"大器晚成,宝货难售"的角度说Ripple 《论衡.状留篇》中有云“大器晚成,宝货难售者。不崇一朝辄成贾者,菜果之物也。” 也就是说“珍贵器物的形成总是很缓慢,宝贵的货物总是难以轻易售出。不到一个早晨就能卖完的,恐怕只有瓜果蔬菜之类廉价常见的东西了”。 就像岳不群解释剑宗气宗之争时说的那样“剑宗功夫易于速成,见效极快。大家都练十年,定是剑宗占上风;各练二十年,那是各擅胜场,难分上下;要到二十年之后,练气宗功夫的才渐渐的越来越强;到得三十年时,练剑宗功夫的便再也不能望气宗之项背了”。(多说一句,这里不能也不应该考虑独孤九剑的存在,因为九剑虽然在华山传承,但并非华山派创造的武功,不能做数。否则按小说剧情,葵花宝典也曾流落在华山派相当长时间,也应该算华山武功了。况且,超范围比较的话,“气”还有九阴、九阳、易筋经、太玄经、神照经、北冥神功之类支持,“剑”仅凭一个九剑最终还是败(而且从独孤求败自“利剑”到“无剑”的过程看,他最终也以“气”为主了)) 具体到电子币产业也是同样,虽然电子币作为现代技术产物,发展起来不需要十年二十年那么久(也没人愿意等那么久)。但是,随着项目规模以及功能、定位目标的不同,开发进度、发展倾向之间的差异肯定也是客观存在的,并且也确实影响着相关电子币的普及速度。 如果,我们把简单、易用、轻巧、容易复制的Bitcoin体系的电子币比作“剑宗”的话,那么复杂、繁琐、庞大、难以学习的Ripple体系,则必属电子币领域的“气宗”无疑。若按照“剑宗”的Bitcoin,尚且需要2,3年时间才发展到现今的规模推算,那么“气宗”的Ripple,恐怕需要4到6年才能发展到同等规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而且,从根本上讲,Ripple网络并不是单纯的电子币系统(和目前包括NXT在内的所有电子币都不一样,虽然NXT的近期发展让其有点近似Ripple,但是那个太简单了,也太随意了(比如NXT的数据存储居然敢用h2database,明显不想大规模商用),Ripple比他复杂得多,也优秀得多),Ripple首先是一种新型的P2P支付协议,其次才是个交易网络,最后才是这个网络里面有种叫“XRP”的原生电子币。我们甚至可以说,单纯的XRP本身,根本就是“一文不值”的(就像CNY或USD,没有国家机器当保障,也毫无价值或价格可言),真正有价值的,必然,也只能是Ripple网络协议以及其整个应用体系,只有这个体系发展壮大了,我们的XRP才能获得“附加价值”,从而变得珍贵稀缺。反过来说,如果没有对应的体系与系统保障,用他们的价值支撑XRP的价格,无论XRP被炒做到多高的位置,也不过是放置于空中楼阁,很可能在顷刻间土崩瓦解。 假若说,Bitcoin体系的电子币,现状是这样:那么Ripple的现状就是这样:无论从RippleWiki的协议以及功能描述上看,抑或Rippled端的实际代码来看,目前Ripple体系的构筑,还远远没有完成,最多也就实现了“必要基础功能”的60%-70%的样子(这与其它电子币增加附加功能还不一样,Ripple目前有些必然得用到(作为支持它发展目标要素)的功能尚没有实现,也确实阻碍了他的发展速度,所以RL正不断招人中……)。 然而,小别墅就是小别墅,摩天大楼就是摩天大楼,即使现阶段这栋小别墅修建的再漂亮,再有人赞赏,但在摩天大楼的面前,最终胜败如何,其实早已昭然若揭了。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