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737A72W63 gogo6689
多多睡觉吧,睡眠是大脑的加油站,比起吃饭来,睡眠其实更重要;经常学习吧,站的高了,看的远了,心情就豁达了;定时体检吧,就算什么都没有,你还有自己的健康;坚持健身吧,肌肉有力,心肺强大,自然就自信了。
关注数: 82 粉丝数: 1,383 发帖数: 36,309 关注贴吧数: 20
调整对星途汽车还有黄招根本人,都是一个重大的利好。 离开星途汽车已经快两年了,除了因为曾经的一些付出,对星途汽车多少有些关心,在生活圈和网上,我已经很少发表关于星途汽车的话题了。前几天奇瑞集团内部做了调整,星途汽车事业部整体纳入奇瑞品牌国内事业群。看到有很多人说,星途汽车销量不行,被降格啦。作为一个曾经在星途工作几年,对奇瑞内部多少有些了解的老奇瑞人,我却想发表一些和大家不同的观点。我个人认为,奇瑞集团这次的调整,其实对星途汽车还有黄招根本人,都是一个重大的利好。首先说说自己对星途汽车总经理黄招根的印象,不带个人任何偏见。黄招根属于奇瑞少壮派领导,应该是被尹重点培养的。凯翼西迁宜宾之后,担任凯翼销售总经理的黄招根和郑兆瑞同时离职。郑兆瑞兜一圈,在华泰汽车公司还做了几天董事长,最后回到芜湖做起了汽车后市场,就是现在的金桔科技。黄招根休息一段时间,去了哪吒汽车,哪吒初期的销售体系,应该是黄招根亲自搭建的,而且哪吒汽车刚开始迅速上量,能看出黄招根开拓市场的能力确实非同一般。2019年黄招根突然回到奇瑞,担任奇瑞股份总经理助理兼奇瑞营销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那时候哪吒势头正好,不知道黄招根回奇瑞是出于什么考虑,但职务确实是直接提升了,而且成为了奇瑞销售的实际负责人。当时奇瑞总经理是贾亚权,应该已经萌生去意,所以,黄招根突然回奇瑞,有点准备担当大任的感觉。而黄招根回到奇瑞的三年,也成为奇瑞国内销售进步最快的三年,瑞虎8成为爆款,奇瑞也尝到了大单品带来的甜头。接班贾亚权,升职为奇瑞副总,然后分管奇瑞销售,这应该是当时大家对黄招根在奇瑞职业路径一致的判断。那时候李学用还只是捷途销售的总经理,但是已经准备升任成立事业部的捷途总经理和奇瑞商用车的副总经理。但到2022年6月的时候,奇瑞突然发出一则任命:黄招根任星途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星途营销公司总经理。而之前的星途汽车五位管理层,要么去职,要么调整。这个变化确实非常出乎大家的意外,但是大家似乎更认识到,作为奇瑞集团第三次冲击高端,当时星途汽车的状态,只能用惨淡来形容。品牌成立三年时间,销售总经理一直在换,销量始终上不来,而且团队士气一盘散沙,经销商渠道,全国也只有几十家,而且店面都很小,经营状态也是随时关门的意思。这个时候的星途,基本就是一个火坑。因为在汽车行业,大家都清楚,收拾一个烂摊子,比重新打造一个新品牌难度更大。所以奇瑞在停产瑞琪之后,,重新发布观致,在出让观致之后,又重新打造星途。因为变换赛道,从销售层面来讲,效果是更好的。所以,黄招根2022年6月去星途,应该属于临危受命。能不能力挽狂澜,不仅考验黄招根的管理水平,似乎也直接关乎黄招根的职场生命。我真正在工作上接触黄招根,其实就是一年多时间。虽然我的不得不离开,确实是因为他要调整管理层,但是讲内心话,他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还有管理魄力和营销方面的思维,确实都属于那种出类拔萃的人。尹同跃或者说奇瑞集团管理层让黄招根来星途,确实是最英明的决定。现在想,当时星途的烂摊子,除了黄招根,似乎也没有人敢接这个重任了。黄招根上来推行的第一个策略是双网共修,奇瑞的售后,也能给星途提供服务。这个做法,现在看,可能未必合适,但当时,可是救了星途的命啊。双网共修,先解决客户抱怨并建立客户信心。星途网点少,服务半径就非常大,很多城市还没有星途店。黄招根的这个政策,算是非常精准的找到了客户的痛点,客户抱怨晚上减少。星途汽车的产品力还是可以的,所以市场终端的风评,突然就转向。黄招根第二个牛逼的大决策,是建立芜湖总部。要知道,星途汽车当时主要办公地在上海,首先是为了品牌高端化,尽量和奇瑞做切割。然后上海对于人才招聘,也更有优势。但是作为奇瑞集团的高端,脱离奇瑞,或者说远离奇瑞,其本质,是会让品牌变成无源之水。在上海的星途,和芜湖总部,不仅有沟通上的距离,还有情感文化上的各种不认同。也就是说,奇瑞希望把星途打造成高端,但是上海的星途员工,却未必认同奇瑞。这也是星途销量上不来的重要原因。设立芜湖上海双总部,上海员工需要定期来芜湖办公,这个确实让很多上海的员工不爽,但是对于星途和奇瑞技术层面的沟通来讲,效率提升,隔阂减少,方方面面都是受益的。当然黄招根的策略还有很多,不过,这两大举措,我个人就认为,黄招根是一个做大事的人。
奇瑞押注鸿合科技,教育硬件龙头能否成为车企智能化“新拼图”?   2025年6月,A股教育信息化龙头企业鸿合科技(002955.SZ)迎来重大资本动作——奇瑞集团旗下合肥瑞丞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丞基金”)以15.75亿元现金收购公司25%股份,并间接取得控制权。这一交易不仅标志着奇瑞在资本市场连续落子,更被市场视为传统车企与教育科技产业跨界整合的标志性案例。在鸿合科技业绩三连降、行业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奇瑞的入主能否为其注入新动能?   资本退场与产业入局:一场教科书式的资本运作   鸿合科技成立于2000年,是国内最早从事教育信息化的企业之一,2019年登陆深交所。   接盘方瑞丞基金的背景备受关注。作为奇瑞集团旗下的企业风险投资平台(CVC),瑞丞基金自2022年成立以来,已管理多只聚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的产业基金。此次收购鸿合科技,是其首次涉足教育科技领域。市场分析认为,奇瑞的入主并非简单的财务投资,而是基于产业协同的长期布局。   三大协同效应:技术、渠道与全球化   奇瑞的入主为鸿合科技带来了三重潜在价值:   1、技术协同:交互显示技术跨界应用   鸿合科技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交互显示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场景。而奇瑞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座舱领域持续发力,2024年研发投入超166亿元。业内人士指出,鸿合的显示技术若能迁移至车载系统,将降低奇瑞的研发成本,并加速智能座舱的迭代升级。   2、渠道协同:国际化布局突破天花板   鸿合科技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超30%,但教育信息化行业受财政预算影响,增长空间有限。奇瑞的全球化渠道网络(覆盖80余个国家和地区)可为鸿合提供新市场。例如,鸿合的智能交互平板可拓展至车企的海外培训、售后服务等场景,形成“教育+汽车”的B端协同。   3、资本协同:产业资本赋能实体   此次交易是“并购六条”政策落地后的首单CVC主导收购案。瑞丞基金董事长吴晓东曾主导京东方、蔚来汽车等重大项目,其资源整合能力被市场看好。鸿合科技账面现金及金融资产达18.5亿元,负债率仅30%,为后续资本运作提供了充足空间。   未来展望:从“教育硬件”到“智能生态”   鸿合科技证券部人士回应称,目前主营业务未变,但未来或借助奇瑞资源拓展新业务。市场普遍预期,鸿合可能从单一的教育硬件供应商,转型为“教育+汽车”智能生态服务商。例如,开发车载教育内容平台,或为车企提供员工培训数字化解决方案。   对于奇瑞而言,此次收购亦是其战略转型的重要一步。在新能源汽车价格战白热化、智能驾驶投入加码的背景下,通过跨界整合寻找新增长点,成为其突围的关键。   奇瑞15.75亿元入主鸿合科技,既是一场资本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也是传统车企在智能化浪潮中的一次大胆尝试。尽管协同效应的实现仍需时间验证,但这一交易无疑为A股并购市场注入了新活力。在政策红利与产业升级的双重驱动下,鸿合科技能否借此实现“第二增长曲线”,值得市场持续关注。   
统一成立“奇瑞智能化中心” 今日,汽车公社发布《奇瑞,将解散大卓智能?》后,从奇瑞集团内部了解到最新信息,奇瑞汽车于近日将旗下子公司雄狮科技、大卓智能与研发总院相关业务进行整合,统一成立“奇瑞智能化中心”。 “这次整合是奇瑞推进智能化战略中的重要一步”,奇瑞集团新闻发言人金弋波告诉汽车公社。目的在于,奇瑞智能化战略正在提速,在以更大的力度、更加体系化的布局推动资源聚焦,打造高效协同的智能化“作战集团军”。 据悉,新的奇瑞智能化中心将形成整建制“作战”态势,下设智能座舱、智能辅助驾驶、数字架构等研发、创新模块,形成“硬件-算法-数据-软件-生态-场景”全链路闭环。 同时,奇瑞集团将全力整合数据、技术、生态和人才等方面的资源,致力于形成高效协同、快速迭代的创新智能化研发体系,以更快响应市场和用户需求,推动智能化技术创新成果加快量产落地。 而在《奇瑞,将解散大卓智能?》中也提到,不仅是奇瑞,包括很多车企,今年都开始进行各种整合,包括热议的极氪和领克的合并等等,这波浪潮远远没有结束。所以,重要的是,奇瑞如何走好“智能化也要不客气了”这步棋。 所以,2025年3月18日奇瑞“油电同智 全球同行”为主题的“智能之夜”也是一个信号,表明奇瑞在不断加大智能化方面投入和人才引进,包括这次的整合“奇瑞智能化中心”,都是向着这个方向努力。
轿跑的定位哪有SUV受欢迎?! 此前6月份曾传出奇瑞要成立智界销售公司的消息,如今有了最新进展。近日,有信息源传出,智界销售公司一事被搁置。 实话实说,这个消息挺令人意外的。因为8月19日,赛力斯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更名为“重庆问界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彼时,有观点认为,华为要把放权进行到底。不仅把合作车型的商标、品牌使用权让渡给合作公司,还在“联络更多的汽车合作伙伴”这条路上进行更多的探索,比如引望公司引入其它车企入股。 然而,智界销售公司却被搁置了,现在事情就变得很奇妙,因为另一方面,问界销售公司成立了,这完全就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这背后必然是华为施加影响的结果。 据了解,奇瑞推动智界销售公司一事是由二次回归奇瑞的老将王磊负责的。王磊2013年就加入奇瑞,此前出任捷途营销中心高管、捷途iCAR生态市场的总经理、奇瑞新能源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在奇瑞新能源任职期间,王磊曾主导过奇瑞无界Pro与奢侈品牌GUCCI的联名,轰动一时。 2024年5月离开奇瑞加盟众泰任职副总裁。1个多月后,王磊又重新回归奇瑞,负责智界的营销工作,主要任务便是组建智界销售公司。 然而,现在的情况是组建智界销售公司一事被搁置。搁置一词很有讲究,不是喊停,也不是延迟,还保留了希望,随时有可能被重启。有观点把这理解为是王磊和奇瑞挑战华为失败,华为仍然牢牢掌握着智界品牌的营销话语权。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