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益无方
其益无方
关注数: 0
粉丝数: 21
发帖数: 1,572
关注贴吧数: 7
【儒家人文学·高山景行】——“参也,鲁” 伊川门人撰稿,儒家人文学荣誉出品。
见贴吧冷清,有茅塞之感,故贴几点随记,以供大家一晒! 1、舜之孝,武王之武,以其不幸,卒成天下人之大幸;今人每遇不幸,多言报复,卒至祸及父母。每于不幸中生出不忍之心,推之于天下,此大人所以称其大;于不幸中生出戾气,心如鬼蜮,此小人所以为其小。审矣,起念之间,公私已辩,君子小人判矣! 2、龙德而隐者,退而欲自修也!其来也忽微,及其至参赞化育,与天地并而为三,此其谓龙德!苟有志于道德者之君子,必自此始! 3、孔子教人仁,孟子言仁义,朱子说理欲,其所言不同,而其旨则未有异也!教因时而设,时不同,则所教亦不同,然所以教人者则未敢有异者——理一而已矣! 4、君子果毅力行,志定而行笃也。志定者,乾德也;行笃者,坤德也。
九里上课路上掉了黑色钱包 里面有很重要的卡,身份证,有好心人捡到的,当面致谢。我的电话18708183683,或者15196637106,住宿12栋三单元。
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原四川同保平安! 惊闻雅安七级地震,愿各位四川吧友及四川同保平安!
请教大家“诚”与“信”的关系 现在汉语中常将“诚”与“信”连用,俨然已是一个词了。我查了《说文》。《说文 》:诚,信也。周子谓: “圣,诚而已矣。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子曰:“人而无信,吾不知其可也!”诚为五常之本,信为四德之基,两者皆为人极根本,故君子修身必自立诚立信始。然而这二者之间的具体区别与联系又是如何?
人之去禽兽几何 今天看职思其居兄对“我是谁”的一些阐述深有感触,故发此贴陈述自己所得的见解,恳请各位朋友及过往君子指教!
守经善道与行权合道:儒家经权思想的伦理意蕴 见吧主论权经,遂转载此文 来源: 《江海学刊》 作者:平飞
朱子门人群体特征概述 邓庆平 来源:《中国哲学史》(京)2012年1期 【作者简介】邓庆平,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 【内容提要】 朱子门人作为朱子学派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给以足够的重视,然而目前对于朱子门人群体特征的认识还不够清晰。通过在从学时间、问学机缘、地域分布、社会阶层、讲学著述、兼学他师以及学派贡献等方面对朱子门人进行分类,可以比较清晰和完整地把握朱子门人这一复杂庞大学术群体的基本特征。 【关 键 词】朱子门人/类型/群体特征
“理解”朱熹之---“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见吧中有人误解朱子,本人于国学论坛中看见此篇,遂转载为朱子正名!
“理解”朱熹之---“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见吧中有人,有人认为误解朱子。遂于国学论坛中转载此篇。
杨椒山家书 杨继盛(1516年-1555年)明代著名谏臣。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人。 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兵部员外郎。坐论马市,贬狄道典史。事白,入为户部员外,调兵部。疏劾 严嵩而死,赠太常少卿,谥忠愍。后人以继盛故宅,改庙以奉,尊为城隍。 浩气还太虚, 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恩, 留作忠魂补。 每览杨公生平,心生仰慕。杨公就义之诗,慷慨激昂,一腔浩气千古长存。今置公家书二封于此以飨诸君。款款之情,谆谆劳心,跃然纸上,君子修身可以之为鉴!
仁者无忧 无忧,其唯仁者欤?乐人之所乐,善人之所善。不见,不忧,得失,不存于心。所好者,亲善耳!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 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 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 故君于莫大乎与人为善。”仁者无忧,以其寡欲无私耶?与人为善,亦成己之善。君子为善,善济人而无争。善利万物而无争,故其无忧耶?大矣哉!君子之道,简博益良 ,至善无忧!
告紫阳陪臣君: 于吧中见君所述所论者,有理有据,不凌人。谦谦君子之风,甚为仰慕,夫子所谓文质彬彬,亦若此耶?君于吧务可谓尽心焉耳,然到访者,可谓险矣。余以为有憾,遂谏议如下: 吾闻古之为学好辩。盖理不辩不足明其尊隆,道不论不足知其广博。至若囿于鄙吝而自以为苟得者,其褊小也若此,复何言道!是以师友常聚而论古今之变,由是明生焉。故非杨墨之显,孟子不足成其论,由是圣道明之于后世;非有佛老之显,五子不足成其道,由是理学遂传;至若文公之大成,幸得象山与之匹敌;燕园之盛,赖蔡公广纳之心。礼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是谓教学相长。盖非学不足以言知,非知不足以言教,非教不足以成虑,非虑不足以思辨,非辩不知以知不足,非知不足不足以进益。故言而后教,教而后虑,虑而后辩,辩而后知不足,由是以反其本,躬身求学,以至于明,故谓之教学相长。师友相扶以促共进,非谓此耶?是以君可置论题于吧中,或于吧中多抒己见,以俟过往之君子引百家之说议而论之,以明程子之说,则可谓教学相长。倘吧内论道进学之风或由此开,盖君之力也。
颜子所好何学 学以至圣人之道也。圣人可学而至欤?曰:然。学之道如何?曰:天地储精,得五行之秀者为人,其本也真而静,其未发也。五性具焉,曰仁、义、礼、智、信。形既生矣,外物触其形而动其中矣,其中动而七情出焉,曰喜、怒、哀、乐、爱、恶、欲。情既炽而益荡,其性凿矣。是故觉者约其情使合于中,正其心,养其性;愚者则不知制之,纵其情而至于邪僻,梏其性而亡之。 然学之道,必先明诸心,知所养;然后力行以求至,所谓“自明而诚”也。诚之之道,在乎信道笃,信道笃则行之果,行之果则守之固,仁义忠信不离乎心,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出处语默必于是,久而弗失,则居之安,动容周旋中礼,而邪僻之心无自生矣。 故颜子所事,则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仲尼称之,则曰:“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又曰:“不迁怒,不贰过。”“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此其好之笃,学之得其道也。然圣人则不思而得,不勉而中;颜子则必思而后得,必勉而后中。其与圣人相去一息,所未至者守之也,非化之也。以其好学之心,假之以年,则不日而化矣。 后人不达,以谓圣本生知,非学可至,而为学之道遂失。不求诸己,而求诸外,以博闻强记、巧文丽辞为工,荣华其言,鲜有至于道者。则今之学,与颜子所好异矣。
读《颜子所好何学》有感 夫圣人者,其德合于天,其性诚且明矣。感于物而不惑于物,由是仰以观于天文,俯以查于地理,至若幽冥昏惑无所不达,故其言足以为天下法,其行足以为天下则。是以圣人设教,睹天下而为礼,其所法者,性也。性即理,故礼也者,理之用也。故曰道德仁义,非礼不足行也。 人之为学,莫善于作圣。作圣莫过于尽性。是故君子修身进德,依礼而成。孟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斯其言也,成圣之道备矣。君子之为学,明心知其所养,而后立行,其诚也若此,而笃学不怠,由是其性明矣。故曰诚者明矣。君子修身以礼,仁义忠信不离乎心,感于物而不惑于物,由是邪僻之心无所生,其性尽矣。 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不迁怒,不二过。颜子好学也若此,故圣人称之。其诚也若此,故几于圣矣!吾侪览斯文,知其行,反求诸己身,其无羞乎?
告诸君子,论“诸子百家吧” 小子有志于国学,今怀此道心以访贵吧!见吧内风气活跃,各位有志之士都能积极探讨中华文化,仆窃有喜,以为中华之精粹有诸君传扬,华夏之兴有望矣。**你先人板板,然欣喜之余,有建议如下: 1 在吧内,看见有人攻讦诸子之人身,窃以为不可取。先秦诸子相攻,以针砭旁人之弊,是明其道也。小子见孔子盛赞老聃之深邃,遂喻之以龙;韩非论孔子之人,贯之以圣;庄子多论孔子,而其亦以凤喻其明…是以知诸子皆为明法不得以而为之,其谦谦之风若此,今诸君以诸子继者自居,何不效其先人耶。至于有人云:后人美化孔子,其表里不一,是谓伪仁。仆以为,若其人也若此,其学绝之早矣!且历二千余年美化,君能察其伪,是美化之人无能,抑或其识人之明大过人耶?百家以华夏之文明为本,非欲杨“骂街”之实。
礼者,理也!君子明理本诸于礼,而礼之蔽甚矣,由是而理不正! 论丧服制度与中国古代之婚姻、家庭及政治观念 曾亦 (刊于《思想史研究》第三辑,2007年,有修订)
维西历二零一二年农历壬辰九月十五恭祝朱文公八八二年诞辰 公奋起于圣道之微,辟佛老之异端,继往圣,开来者,于是圣道复隆。至若宋明圣道之昌,实奈公之力也。李贽云: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自李唐来,佛老兴,而人伦之义渐微 盖天欲昌圣道,遂令公降! 今西域之学盛传于中国,逐利之风由是而兴焉。富者不仁,长者不慈,人子不孝,礼义无存焉。有礼仪之大曰夏,有服章之美曰华,其继之者,稀矣!天欲绝华夏之嗣乎?子曰: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今小子欲继公之遗志,秉圣人之念,与诸君子以兴之。 小子顿首!
儒家尊卑以何而论 曲礼曰: 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 儒者重德,轻富贵!而此处有以富贵定尊卑之嫌,何解?
儒家尊卑以何论 曲礼曰: 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 儒者重德,轻富贵!而此处有以富贵定尊卑之嫌,何解?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