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鹿麦麦 麝鹿麦麦
关注数: 9 粉丝数: 331 发帖数: 5,186 关注贴吧数: 7
《百度诗人群观》 《百度诗人群观》 ——诗歌改变人的处境     这是一篇给自己还账的文章。2006年,我在百度诗歌类贴吧活动了几个月,其间读了不少诗,认识了不少诗人,我当时有感于他们(可能也包括我自己)的热情,想写一篇文章,(说的不知羞点,)有为他们立传之意。准备了不少材料,有了提纲,也写完了开头,但由于各种原因,并未完成。前几天偶然看到了几个当时的帖子,有所触动,打算把这篇文章写完,为了纪念他们,也为了完成自己的心愿。但回过头来看当时的很多想法极不成熟,对诗人们的定位也失之偏颇,但为了写作方便,整体框架未作改动。但即使如此,此文最后的模样也已与我最初的设想相差万里了。必须指出的是,我只是选取了一小部分诗人,很多非常优秀的作者(包括一些熟识的)没有入选,这主要是限于精力和笔力。另外这些收入此文的诗作,很多并非他们最好的作品,为的是便于进行讨论,特此说明。以下是正文:          时间很快,21世纪一晃十年过去了, 中国发展很快,但问题更多,人们的处境非常值得关注。面对这些现实,严肃或者说精英文学界却几近失语,至少在市场上完全让位于主流商业文学。甚至是商业文学,在图书市场上的份额也受到养生学、成功学之类的挤压。 但我从不认为文学死了。而且指的不是“文学元素”在生活各方面(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的渗透。因为这些所谓的“文学元素”根本无法起到严肃文学对于一个社会的作用。这不是喊口号唱高调,因为当一个社会仍然需要某事物对其发生影响起作用的时候,这个事物就没法不继续存在。这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必要条件。但我想写的不是文学的全部,而是它最本源的一部分,诗歌。但我也不是要写精英诗坛,而是最最民间的诗人和诗歌。两个原因,一是我和前者不熟,但这不是主要原因;二是我认为民间诗歌在当代社会可能会是非常重要。      众所周知,诗歌的生命力永远在民间。民间有最鲜活的思想、最真实的生活、最生动的语言,而且几乎所有的精英诗人都是从民间成长起来的。诗歌离不开生活,所以也就离不开民间。当然,民间诗歌在某种程度上缺乏引导,自律性不强。这是事实,清醒的认识是必要的。        网络诗歌,作为民间诗歌的一块主要阵地,好处显而易见:自由。谁都可以来写、来贴。没有什么严格的准入和考查机制。这其实最符合文学的本质,也最适宜出优秀甚至是伟大的作品。但这也是网络诗歌的一个缺陷。文学的准入考查机制是一把双刃剑,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创造,可也对出版物有了一个基本的水准上的要求。完全的自由往往会陷入混乱。泥沙俱下,大量的低水平作品淹没了那些本就不多的有价值的作品。人们不禁感慨:好诗少了。         记得一个网友说过:好诗得淘。我十分赞同。在百度的诗歌类帖吧呆了几个月,我就淘出了一些十分不错的民间诗人。他们的年龄各不相同,风格也大相径庭,但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值得学习和探讨。最令我敬佩的是他们的执着和坚持,这应该是每一个真正的诗人所必需的。      于是我把他们的作品做了一个小小的搜集,大致上通读了一遍,获得了一点朴素的心得,同时也引发了自己的一些流于表面的思考。在下面的文字里,我就把我的心得和思考结合他们的诗歌一同写下来,互为参照。大家读了若是能有点感触,那就是再好不过了。 再说一句,我承认百度确实是个**地方,但把它作为一个工具,发在上面的诗并不会也变得**。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