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时夏壹🌻 duanmushixia1
关注数: 1,562 粉丝数: 547 发帖数: 8,521 关注贴吧数: 60
肺磨玻璃结节术后病理为浸润性腺癌,仍然安全吗? 肺原位腺癌和肺微浸润腺癌(MIA)完全切除后,基本不会复发。然而临床上很多这样的情况,肺磨玻璃结节,医生术前判断是原位癌或者微浸润,手术之后的病理结果却是浸润性腺癌。很多患者因此非常焦虑:认为浸润性,意味着有了复发的可能。如果再网上查资料,IA1-3期肺腺癌5年生存率为92%-77%(第八版TNM分期中的官方数据),那么一定会更为紧张。 那么今天就特别来谈一下这个问题。所谓“影像学非浸润性腺癌”术后病理却为浸润性,仍然足够安全吗? 1.医生判断“影像学非浸润性腺癌”的依据 CT上应该满足2个条件:磨玻璃成分为主和实性成分不超过5mm。 肺癌的大小,和术后复发率显著相关。在肺癌的TNM分期中,T为肿瘤大小。而T=实性成分,而磨玻璃成分是不计入T的大小的。 TNM分期中,实性成分=浸润范围 对于混杂磨玻璃结节来说,总大小<2cm,并且实性成分直径占比(CTR)<0.25,则实性成分大小为<20mm*0.25=5mm以内,认为浸润成分不超过5mm,为影像上预测为微浸润腺癌的范畴。 因此,小于2cm,并且实性成分直径占比(CTR)<0.25称之为影像学非浸润性腺癌。即多为AIS和MIA,属于公认的低侵袭性肿瘤。 2.影像学非浸润性腺癌,病理可能为浸润性 然而,这个定义有一个明显的缺陷,而这个缺陷也是各大指南的不足之处。那就是,把磨玻璃成分一刀切,认为磨玻璃=贴壁型的非浸润。但是,从磨玻璃进展为实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密度跨度非常大。在磨玻璃变成实性成分之前,已经变成了浸润性成分。 所以影像学非浸润,不等于病理学非浸润。这样,就会有很多医生术前预测患者的肺结节为原位癌或者微浸润腺癌,而术后最终病理为浸润性腺癌的情况。这种影像学低估病理分期的情况,非常常见。 这种低估浸润性腺癌的概率,在JCOG0804研究中为37.8%。333例影像学非浸润性腺癌的患者,术后207例为AIS和MIA,126例为浸润性腺癌。
(转载)什么是肺癌的免疫治疗? 已关注作者:张临友主任医师哈医大二院胸外科 免疫治疗是一种利用人体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的疗法,与化疗不同,免疫治疗并不直接攻击癌细胞,而是通过刺激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攻击癌细胞。免疫治疗是一种精准治疗,精准治疗就是根据所患肿瘤的具体特征而做出的量体裁衣般的个体化治疗。免疫系统的工作就是抵抗致病性的感染和外来的入侵者,但是,要对抗癌症就需要外来的帮助,这是因为癌细胞打造出来了逃避免疫系统监视的方法。免疫疗法是指给予增强免疫系统的药物,从而使人体免疫更有效地攻击癌细胞。免疫疗法在治疗肺癌中的作用与肺癌类型有关,病理专家根据肿瘤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形态而把肺癌分为两种主要类型,非小细胞肺癌或NSCLC,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每10名肺癌患者中约有8到9名患有非小细胞肺癌,另一种主要类型是小细胞肺癌或SCLC,大约每10名肺癌患者中有1到2名患有小细胞肺癌。最常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药物是检查点抑制剂,在癌细胞表面的一些蛋白质能够对免疫系统实施刹车,它们作为检查点来阻止免疫系统对癌症进行全面攻击。检查点抑制剂的工作原理是解除刹车并让免疫系统自由支配,以释放称为T细胞的特殊细胞去攻击癌症。已有几种检查点抑制剂被批准用于治疗转移性肺癌或癌症已扩散到周围组织和淋巴结的肺癌患者。这些药物通过阻断PD-1、PD-L1或CTLA4蛋白而发挥作用。部分晚期肺癌患者对免疫疗法反应良好,而另一些患者却无效。医生还没有完全弄清这种疗效差异的具体原因。目前有多种免疫药物被批准与化疗联合使用,还有部分研究是同时使用两种免疫治疗药物,希望能比单用一种有更好的疗效。当免疫治疗药物攻击健康细胞时,可能会出现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包括疲劳和虚弱,肌肉关节或胃部疼痛、食欲不振、皮肤瘙痒、腹泻和皮疹,当您遇到的任何副作用时,务必告诉医生具体症状,争取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转发头条重庆戴纪刚)肺癌根治术是什么意思?术后还需要化疗吗? 重庆戴纪刚 2022-4-19 20:33 · 2021百大人气创作者 胸外科主任医师 高校医学博士生导师 #重庆头条##生命摆渡人##我的2022#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已成为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第一的恶性肿瘤。肺癌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辅以放化疗。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如果肿瘤组织还侵犯到心包等重要部位时,医生都会建议进行姑息手术而不是肺癌根治术,那么,肺癌有哪些手术方式?到底什么是根治术?它和姑息手术的区别在哪里? 目前,肺癌的手术治疗主要进行胸腔镜下的微创手术,根据肺部切除范围可分为局部、肺叶和全肺切除。其中,局部切除术主要指楔形切除和肺段切除,适用于体积很小的原发癌,年老体弱肺功能较差的患者或者癌分化好,恶性程度低的患者。肺叶切除主要适用于局限于一个肺叶上的孤立性周围型肺癌,且无明显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如果肿瘤累及两叶或中间支气管,可行上、中叶或下、中叶两叶肺切除。全肺切除一般适用于病变广泛得肺癌患者,一般尽量不做右全肺切除。 肺癌根治术是指在手术过程中将原发癌及其转移淋巴结完全清除干净,不仅要求肉眼下达到根治,更要求将淋巴结完全清除以及支气管残端在显微镜下也没有癌细胞残留。 姑息性切除则是指手术切除时胸腔内仍有残存癌组织(病理组织学证实),凡是胸腔内有可疑残存癌组织处,术中可用金属标记,以便于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姑息切除一般用于肺癌晚期,因瘤体过大压迫内脏对病人造成很大负担,同时由于侵犯到重要器官而无法完全切除时多采用姑息切除。 既然根治术已经全部切除癌组织了,后续还需要进行化疗吗? 虽然根治术在术中已经完全切除原发癌和转移淋巴结,但是可能还存在一些微小转移灶,部分恶性程度高的肺癌在早期就已经开始转移(如大细胞肺癌),但由于病灶微小可能在手术前未被检测到,如果术后不进行一定时间的化疗使其继续生长,会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存,因此后续还需要进行全身性的化疗以巩固手术疗效。 术后化疗什么时候开始?一般用什么药物治疗? 如果病人术后恢复较好,术后4周即可以开始化疗,如果恢复较差也可以晚些开始,但最好不超过8周,开始化疗后一般每3周一个疗程。 肺癌术后化疗一般选择第三代化疗药物(紫杉醇、吉西他滨或培美曲塞)+顺铂(卡铂)的两药联合方案。如果患者存在EGFR突变、ALK融合基因、ROS1融合基因以及RET融合基因,可优先考虑靶向治疗。ERCC1TS等指标为阳性,则提示铂类化疗药物的疗效有限。 肺癌根治术后能活多久? 肺癌的治愈率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一般来说,肺癌分期越早预后越好。AAH(非典型腺瘤样增生),MIA(原位癌)等癌前病变和AIS(微侵润腺癌)的治愈率接近100%,IA、IB、IIA、llB、IIIA、IIB、IV期肺癌的治愈率分别为90%、77%、71%、58%、42%、24%、0%。因此,如果能在早期将患者筛查出来进行治疗,可极大提高肺癌患者的治愈率。
肺癌术后的复发率?分期和病理分型甚至亚型是决定因素 肺癌术后的复发率?分期和病理分型甚至是亚型是决定因素 重庆戴纪刚 2022-5-10 20:38 · 来自重庆 · 2021百大人气创作者 胸外科主任医师 高校医学博士生导师 #生命摆渡人##我的2022##重庆头条#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死亡率均位于第一的癌症,现在死亡率还在以每年4.45%的速度在上升,且肺癌的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2014年的我国肺癌发病率为万分之五,死亡率是万分之四,位于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率之首。引发肺癌的具体原因目前尚不明确,但一般来说,肺癌发病主要与吸烟、环境污染、职业接触、肺部慢性病以及遗传基因易感性等因素有关。肺癌大部分是被“气”出来的,烟气、装修污染、空气污染等“气”是致癌的主要因素,肺癌高危人群应及早进行筛查,并建议早诊断,早治疗。 然而,并不是所有肺癌患者经过手术切除病灶之后就能完全治愈,特别是在就诊时就已经发生转移的患者治疗后还会有复发的风险。相比其他类型的癌症,肺癌的预后属于最低生存率中的一种。肺癌的预后主要由被确诊时癌症发展的程度(肺癌分期)、及肺癌的类型(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甚至是不同的病理亚型共同决定的。五年生存率是考核肺癌疗效的一个重要指标,特别是肺癌术后患者,如果5年没有复发,一般人就就是治愈了,基本上后面不会再复发,或者如果有新的瘤体长出来也与原来的肿瘤无关。 根据肿瘤类型,肺癌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两种,非小细胞又可分为肺鳞癌、肺腺癌和大细胞癌等,以下将会为大家—一解答各种肺癌的复发率。 ①小细胞肺癌 小细胞肺癌早期就可能会出现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血行播散,约2/3的病例在初诊时已有血行转移,在剩余的1/3中,大多数已有淋巴结的广泛转移。小细胞肺癌一般分为局限型和全身型。局限型小细胞肺癌一般采取典型的“三明治”疗法,即术前化疗+手术+放疗+术后化疗,多数患者能取得不错的近期疗效,患者术后复发率一般在76%-90%。全身型患者发病时间长,症状明显,影像检查提示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全身型患者预后很差,平均生存时间为7-12个月,5年生存率<2%。 ②肺腺癌 一般来说,肺腺癌是按照不典型瘤样增生(AAH)→原位癌(AIS)→微浸润肺癌(MIA)→浸润性腺癌的过程发展的,其中,AAH和AIS被定义为癌前病变,及时治疗后能达到非常好的预后,复发率接近0。MIA被定义为肿瘤细胞明显沿肺泡壁生长的孤立性,大小≤3cm的小腺癌,伴有病变内1个或多个<0.5cm浸润灶,MIA的治疗其预后良好,复发率接近0。 浸润性腺癌根据肿瘤大小、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可分为四期,一般来说, 工 a、工 b期属于早期肺癌,术后加以辅助化疗的预后较好,复发率分别为10%和23%左右。Ⅱa、Ⅱb期属于肺癌中期,此时可能出现淋巴结转移,复发率分别为29%和42%左右。Ⅲa、b为肺癌中晚期,此时预后较差,复发率分别为58%和76%左右。IV期即为肺癌晚期,此时患者出现已远处转移,晚期肺癌患者主要采取化疗姑息治疗,5年生存率低于2%。 肺腺癌的预后除了肿瘤分期的因素影响外,病理亚型也具有重要影响。浸润性肺腺癌主要包括贴壁生长(鳞屑样)为主型、乳头状为主型、腺泡为主型、实体型、微乳头状型、浸润性粘液腺癌(IMA)和胶质样等病理亚型。根据复发风险的高低可将其分为两组,非黏液鳞屑样为主型、乳头状为主和腺泡为主型腺癌为中危组,经过及时正确的治疗可能会有较好的预后,其复发率分别为10%,17%和16%。实体型、微乳头状型、黏液型和胶质样则属于高危组,其预后一般较差,复发率分别为30%、33%、24%和29%。 ③肺鳞癌 肺鳞癌也是常见的一种肺癌亚型,主要为中央型肺癌,发病率占总肺癌患者的20-30%,在男性中发病率高于女性,吸烟是鳞癌的高风险因素。鳞癌的治疗如果能在早期发现,彻底清除癌变病灶,防治复发,也有根治的可能。鳞癌和腺癌一样,同属非小细胞肺癌,各个分期鳞癌手术后的复发率完全类似于腺癌,在此不再重复。 晚期鳞癌病人在明确诊断时癌肿病灶已较大,并侵及支气管以外的器官组织,或已有远处转移,已不能通过手术获得根治,仅可进行姑息性疗法以改善症状,减轻痛苦,延长寿命。 ④大细胞肺癌 又称为未分化癌,生长迅速,早期就已发生转移,恶性程度相对较高,临床上较为罕见,约占全部收治肺癌病例的1%左右。大细胞肺癌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中晚期一般不容易治愈,可以通过放化疗来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时间。 注:重庆戴纪刚医学科普,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今日头条重庆戴纪刚) 肺磨玻璃结节会转移吗?磨玻璃转移形成的肺结节还是磨玻璃吗? 重庆戴纪刚 原创 2022-5-3 10:01 · 来自贵州 · 2021百大人气创作者 胸外科主任医师 高校医学博士生导师 肺磨玻璃结节会转移吗?磨玻璃结节转移形成的肺结节还是磨玻璃结节吗? 多发磨玻璃结节绝大部分是多原发病灶,多中心起源的,不是转移,但极少数存在转移现象(可参阅我们刚发表在世界临床肿瘤学杂志的专著上提供的证据,图4)。 一般来说,转移病灶会是实性结节,那磨玻璃结节型肺癌转移形成的肺结节有没有可能还是磨玻璃结节? 我们来看看如下几张CT影像图,这些可能都是转移形成的磨玻璃结节或磨玻璃条带。图1是大混合性磨玻璃结节附近有小磨玻璃结节,图2是小磨旁边有小磨。图3是实性结节附近有磨玻璃条带。 那有人会说,磨玻璃结节型肺癌相对惰性,一般处于肺腺癌的极早期阶段,还没有侵袭能力,怎么可能会转移?答案可能在气腔播散(STAS),磨玻璃结节是含气的结节,肺泡腔内掉落的肿瘤细胞可能会顺着原有肺的气腔播散而形成转移灶。当然,这个转移灶的形成、发展过程也遵循磨玻璃惰性的特点,过程也是相当漫长的。 那这些掉落的肿瘤细胞到底能跑多远?跨亚段?跨段?跨叶?跨对侧?现在是个未知数。不过目前认为最多见于局部位置。应该局限于局部位置,或者局限于一个亚段、肺段,或者最多局限于相同肺叶内。 什么是STAS?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提出,肺癌还存在第四种侵袭转移行为,即气腔播散(STAS),简单说来就是,在主要病灶区域以外的气腔中发现了肿瘤细胞团。是肺癌除外淋巴转移,血液转移和局部直接转移之后的第4种转移方式。如果早期肺癌术后病理存在STAS,即为浸润性腺癌的(IAC)的范畴。 STAS尚未被列入目前运行的第8版肺癌TNM分期。但STAS会影响IA期肺癌患者术后的预后,伴有STAS的IA期肺癌术后的预后和IB期相似。由于其对预后的影响和侵犯脏层胸膜相似,在将来更新的第九版分期中,可能会将STAS列入TNM分期中的T2。即目前伴有STAS的IA期肺癌,今后可能被归为IB期。 作为世界卫生组织这么一个官方组织,突然在没什么预兆的情况下,给一个已经发现了近30年的特征冠名,明确指出它是肺癌的一种新型的播散方式(已被发现了30年,最近才被正名),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太正常的事。 就好比说,村里有个坏小子,从小就坏,大家都知道他人品不好,但是突然有一天村派出所贴了个告示,说这小子很坏,那大家都躲着点。 首先,它非常常见。近年来关于STAS研究指出,其在肺癌患者中的发生率应该波动于15%-56%之间。其次,它会严重干扰早期肺癌患者的手术效果。 STAS阳性多见于与实性结节、微乳头型为主或实性为主的腺癌、较大的瘤体及伴随脏层胸膜浸润和淋巴血管侵犯的患者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纯玻璃样本中没有发现STAS现象,但在空泡磨玻璃结节或混合性磨玻璃中偶尔可见。 在WHO定义中,一旦一个肿瘤出现了STAS现象,就不可诊断为原位腺癌或微浸润性腺癌。所以,原位腺癌或微浸润腺癌的多发磨玻璃结节患者应该不太需要担心STAS的可能性。
肺癌治愈靠手术根治,肺癌术后如何防止复发转移? 重庆戴纪刚 2022-5-9 20:30 · 来自重庆 · 2021百大人气创作者 胸外科主任医师 高校医学博士生导师 #重庆头条##生命摆渡人##我的2022# 肺癌是我国乃至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双率第一的肿瘤,随着环境及空气污染、吸烟等因素的影响,肺癌的发病率逐年提高,且出现了女性化、年轻化和腺癌化的趋势。微创外科切除是治疗肺癌最主要的手段。 2011版国家卫计委肺癌诊疗规范中明确指出:手术是可能完全治愈肺癌的唯一方法,绝大部分早期肺癌和部分中期肺癌可通过手术而治愈。 肺癌治疗首先必须分期,根据分期决定治疗方式。分期也是决定手术后治愈率的关健因素。 手术后治疗的关健又在于防止复发转移。那么哪些肺癌或者说哪个阶段的肺癌适宜于手术治疗?肺癌手术后如何防止复发转移?本文为您详细介绍。 哪个阶段的肺癌适宜于手术治疗?治愈率分别是多少? 要了解哪些阶段的肺癌适宜于手术治疗,得先搞清楚肺癌分期。肺癌的分期是很复杂的。非小细胞肺癌按罗马数字可以分为4期:I,II,III和IV期(相当于1-4期),每一期又再分亚期。 I-ⅢA期肺癌是适宜于手术的。一般来说,肺癌的分期越早,治愈率越高: 0期:称为原位癌,治愈率为100%,微侵润癌的治愈率也接近100%(最新TNM分期已无0期的分期)。 意思就是肿瘤局限在原发局部位置,未侵及周围组织,也无肺外转移。属于肺癌侵润前病变。 I期: 治愈率平均为85%,其中IA1期高达92%。 肿瘤比较小,且无淋巴结转移。根据肿瘤的大小,又可分为IA期和IB期,肿瘤较小的为IA期,较大的为IB期。IA期继续细分可分为IA1、IA2、IA3。治愈率也大不一样(85%-93%)。 II期:治愈率平均为65%。 分为IIA期(72%)和IIB期(58%)两个亚期。IIA期是肿瘤稍大但无邻近淋巴结转移。IIB期的是指较大的肿瘤,有或无肺周围结构受累,但无淋巴结转移。 Ⅲa期: 能够施行手术的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愈率为20%-30%。 肺癌手术后如何防止复发转移? ①解除心理压力和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相同治疗方法的情况下,压力大的肺癌患者治疗效果可能会比较差。有研究报道,即使同是晚期肺癌,治疗前体内“压力因子”IL-6水平高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只有4.8个月,而那些IL-6水平低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能达到11.5个月,时间相差两倍多!因此,患者家属应尽量为患者提供悠闲、轻松的生活环境,避免患者因压力过大影响身体机能而导致复发。必要时,可以请心理医生进行心理疏导(这一点是大家所忽略的)。 心态很重要。有一种性格称之为“癌症性格”,拥有这种性格的患者往往内心的真实情感无法发泄从而时常会感到抑郁、悲观和绝望。多数病人的癌症都发生在失望、孤独和怚丧这种严重的精神压力时期。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癌症患者多具有紧张、压抑、焦虑易怒、多疑善感及不稳定等个性特征。有数据表明,其实有1/3的患者是经受不住癌症带来的精神压力,被癌症吓死的。 心理免疫学的研究表明,情绪的压抑、绝望感和抑郁会抑制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从而减少病人白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动机能,导致机体不能有效预防和压制癌细胞的变异和生长,是引起癌症高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拥有乐观稳定积极地心态对于防止肺癌复发必不可少。 ②戒烟 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这样的误区,他们以为肺癌只要手术一切除就完全康复了,之前为了治疗强迫戒的烟现在也可以抽起来了。然而,在一项研究肺内异时原发性肺癌的报告中指出,肺癌患者术后如果继续吸烟会显著性增加肺内第二原发癌的几率。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后每年发生第二原发性肺癌的风险为1-5%。吸烟可以增加所有不同类型肺癌的发病风险,因此,希望患者朋友们能坚持戒烟,尽量把肺癌复发的几率降到最低。 ③增强免疫力 肿瘤患者由于手术或术后化疗等对身体的负担,经常会出现疲倦、乏力等不适,使其懒于运动,身体机能下降从而导致免疫力低下。这也是有可能会增加肿瘤复发风险的因素。所以患者在治疗期间一定要注意适当运动,同时也要注意合理饮食。 近年来,胸腺肽在临床肿瘤治疗和预防复发中的应用,也受到广泛重视。学者Schulof等首次作了一个随机、双盲胸腺肽临床试验,表明胸腺肽可以明显降低肺癌患者的复发率和提高总生存率。 ④坚持后续治疗,包括手术后的辅助化疗或靶向治疗 肺癌患者手术后给予患者一定的巩固治疗,对防止肿瘤复发,促进术后康复有重要作用。术后放化疗是主要的辅助手段,可以提高手术效果,防止病情的复发和转移。 ⑤定期术后复查 肺癌患者即使进行了根治性手术及规范的化疗,还是有一定的复发转移的概率,定期随访及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更详细的了解患者术后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的迹象,便于医生及时确立相应的治疗措施及预防方案。术后检查的频率:术后第1-2年,可3个月检查一次;术后第2-5年,可6个月检查一次;术后5年以后,每1年1次。 ⑥加强饮食和护理 肺癌患者经过手术、化疗的打击,需要大量的蛋白质促进身体恢复,因此患者术后应多注意补充营养。饮食注重清淡,多选用牛奶、鸡蛋、瘦肉、动物肝脏、豆制品、新鲜的蔬菜水果等。禁辛辣刺激等食物。食疗也是防止术后复发的重要策略。 ⑦坚持运动 研究证明,规律的体育锻炼有抗癌作用。大量事实证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有效促进新陈代谢,加强消化与吸收,改善身体机能,提高免疫力。身体机能的改善和免疫力的提高对于肺癌术后患者预防复发非常重要。 大量研究已经充分证实,运动可以预防和防止肿瘤的复发。什么样的锻炼方式最适合我们,或者说最适合身体羸弱者?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里,笔者推荐一种:简单方便,老瘦皆宜,且容易坚持的方式:散步,散步,散步(重要的话说三遍)。 “散步可看作治疗和预约癌症的特效药!”。英国慈善组织漫步者协会和麦克米伦癌症援助组织共同指出,如能每天坚持散步1英里,在20分钟内走完(强力散步),对各种肿瘤的治疗都有明显益处,最高可降50%死亡和复发风险。所以散步是防癌的最好方式之一。必须强调的是,得有一定速度,最好是能出毛毛汗。 注:重庆戴纪刚医学科普,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肺腺癌的分期基本决定了预后,分期越早治愈率越高 肺腺癌的分期基本决定了预后,分期越早,治愈率越高。除此以外,肺腺癌的病理亚型也影响着其手术治愈率。浸润性肺腺癌主要包括贴壁生长(鳞屑样)为主型、乳头状为主型、腺泡为主型、实体型、微乳头状型、浸润性粘液腺癌(IMA)和胶质样等病理亚型。不同的病理亚型,治愈率也天差地别。本文将为患者朋友们详解每一种病理亚型对应的治愈率,希望能为大家带来帮助。 1、贴壁生长为主型肺腺癌 目前普遍认为贴壁状生长肺腺癌的组织起源于细支气管的Clara细胞、型肺泡上皮细胞及化生的黏液细胞,共有3种亚型:非黏液型、黏液型、混合型。大部分贴壁状生长肺肿瘤为非黏液型,预后较好。而黏液型比非黏液型生物学行为更具侵袭性,常常表现类似于肺炎从而不能够早期诊断和治疗,预后相对较差,目前认为绝大多数是浸润性腺癌。 贴壁为主型腺癌(Lepidic Predominant Adenocarcinoma LPA)形态学与AIS和MIA相似,但至少一个视野下浸润癌成分最大直径≥5mm,浸润癌的判断标准与MIA相同,即出现贴壁生长方式以外的组织学类型或者肿瘤细胞浸润肌纤维母细胞间质;如果肿瘤侵犯血管、淋巴管或胸膜或者出现肿瘤性坏死,则诊断为LPA。贴壁生长方式可以出现在浸润性黏液腺癌和转移性癌之中,但新分类中LPA专指贴壁为主型的非黏液腺癌.I -Ⅲ期鳞屑样(贴壁生长)为主型的浸润性腺癌总的手术治愈率约为75%-85%,其中Ⅰ期可达90-95%。 2、乳头状为主型肺腺癌 乳头为主型腺癌((Papillary Predominant Adenocarcinoma,PPA)主要由具有纤维血管轴心的分支乳头构成。乳头结构需要与AIS中肺泡壁的切向切面(tangential sectioning)鉴别,如果腺癌呈贴壁生长而肺泡腔内充满乳头结构,该肿瘤应归类为乳头状腺癌,这种情况下肌纤维母细胞间质不是诊断的必要条件。Ⅰ -Ⅲ期乳头状为主型的浸润性腺癌的治愈率一般,总的手术治愈率约为50%-70%,其中Ⅰ期约为83%。 3、腺泡为主型肺腺癌 腺泡为主型腺癌(Acinar Predominant Adenocarcinoma,APA)主要成分为具有中心管腔的圆形或卵圆形腺体。肿瘤细胞胞质和管腔内可含有黏液,有时肿瘤细胞聚集成圆形结构,核极性朝向外周而中央腺腔不明显。AIS间质胶原化时可能与腺泡结构难以鉴别,但如果出现肺泡结构消失和(或)肌纤维母细胞性间质,则支持浸润性腺泡为主型腺癌。值得注意的是,新分类将具有筛状结构的腺癌归类为腺泡为主型腺癌。I-Ⅲ期腺泡为主型肺腺癌和乳头状腺癌一样,治愈率━般,总的手术治愈率约为50%-70%,其中Ⅰ期约为84%。 4、实体型肺腺癌 实体为主型腺癌伴黏液产生( Solid Predominant Adenocarcinoma WithMucin Production)主要由片状多角型细胞组成,缺乏可辨认的腺癌结构,如腺泡、乳头、微乳头或贴壁生长。肿瘤呈100%实性生长,每2个高倍视野中有1个视野至少有5个肿瘤细胞含有黏液,黏液可通过组织化学染色证实。实体为主型腺癌需要与鳞癌和大细胞癌鉴别,后面二者罕见胞质内黏液。实体型肺腺癌属于高危型肺腺癌,预后不良,Ⅰ -Ⅲ期总治愈率仅为30%-40%。其中Ⅰ期约为70% 5、微乳头状肺腺癌 微乳头为主型腺癌(Micro-papillary Predominant Adenocarcinoma ,MPA)指肿瘤细胞形成无纤维血管轴心的乳头状细胞簇,与肺泡壁连接或彼此分离或呈环样(Ring like)腺样结构“漂浮”在肺泡间隙内。肿瘤细胞小,立方形,核有轻度异型。脉管或间质侵犯常见,可见砂粒体。微乳头为主型腺癌预后差,即使早期诊断仍然预后不良,微乳头为主型腺癌治愈率与实体型相似,约为30%-40%,Ⅰ期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仅为67%。 6、黏液腺癌(IMA) 肿瘤由含有黏液的杯状细胞或柱状细胞组成,细胞异型性不明显,肺泡腔隙常充满黏液。与非黏液性腺癌一样,浸润性黏液腺癌常常显示形态学的异质性,表现为贴壁生长、腺泡、乳头、微乳头以及实性结构的相互混合,浸润间质时肿瘤细胞常显示胞质内黏液减少和异型性增加。浸润性黏液腺癌区别AIS和MIA的指标有:肿瘤直径>3cm、浸润灶直径>0.5cm、多个癌结节、肿瘤界限不清楚,以及周围肺组织内粟粒状播散。 浸润性黏液腺癌常呈多中心、多肺叶或者双侧肺累及。混合性黏液性和非黏液性腺癌罕见,诊断标准是黏液性和非黏液性成分都超过10%。浸润性黏液腺癌需要与伴有黏液产生的,形态学缺乏杯状或柱状细胞的腺癌相鉴别,当光镜下或黏液染色证实黏液产生但比例又达不到上述诊断标准时,仍然按照新分类中浸润性腺癌的标准进行分类,同时注明有黏液产生,可以描述为“伴黏液产生”或者“伴黏液样特征”,如实体为主型腺癌伴黏液产生。浸润性液腺癌Ⅰ期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约为76%。 7、胶质样肺腺癌 新分类将极为罕见的黏液性囊腺癌归类为胶样腺癌。胶样腺癌常混合有其他组织学类型,当肿瘤显示胶样癌为主同时伴有其他成分时,仍然需要按照“5%递增”的方法记录其他组织学类型。胶质状肺腺癌预后也相对较差,Ⅰ期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约为71%。 浸润型肺腺癌的预后与肿瘤分期和病理类型密不可分,一般来说,分期越早,患者治疗预后就越好。对于病理类型,可根据预后不同将其分为3个级别:AIS和MIA为治愈率100%低危组;非黏液鳞屑样为主型、乳头状为主和腺泡为主型腺癌属于中危组,实体型、微乳头状型、黏液腺癌和胶质样则属于高危组。 注:重庆戴纪刚医学科普,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以肺磨玻璃结节为表现的浸润性腺癌,术后5年无以复发 TCR2021再添新证:以肺磨玻璃结节为表现的浸润性腺癌,术后5年无一复发 原创中山医院 张勇肺结节前沿2022-03-07 14:29 收录于话题 #肺结节30个 #肺磨玻璃结节10个 众所周知,肺磨玻璃结节即使为早期肺癌,预后也是非常好。那么到底好到什么程度?这篇2021年6月份发表于Translational cancer research(IF=1.241)的文章带来了磨玻璃结节表现的浸润性腺癌IA期的5年术后无复发证据。  研究来自于上海市肺科医院放射科。纳入273例肺纯磨玻璃结节患者,术后证实为浸润性肺腺癌(IAC)。排除了术后病理为原位癌(AIS)和微浸润腺癌(MIA)的患者。 这些浸润性腺癌,按照大小分为 A组:10mm及以内 B组:>10-20mm C组:>20-30mm D组:>30mm 见下图:按直径大小分为纯磨玻璃结节为浸润性腺癌的ABCD组   首先,这273例患者中,女性患者的数量为男性的2倍,但是随着结节增大,男性患者占比开始升高。这可能意味着,男性患者的纯磨玻璃结节虽然总体患者数量比女性少,但发展速度可能较女性快。 术后的病理类型和预后为本文重点:术后ABCD四组均以贴壁型为主要病理类型,少量腺泡型及乳头型,没有不良的实体型和微乳头型出现。而术后的5年复发率观察发现,ABCD四组均无一例患者出现复发。 也就是说,这项研究中,磨玻璃表现的肺结节,直径即使超过了30mm,而且术后病理为浸润性腺癌,术后5年依然几乎不会复发。  另外一个因素:胸膜侵犯。纯磨玻璃结节如果有胸膜牵拉,是否会侵犯胸膜?这项研究也给出了否定的答复:273例患者中,有143例存在胸膜牵拉。但其中无一例患者出现胸膜侵犯。 下图:这些有胸膜牵拉的纯磨玻璃结节,都没有出现胸膜侵犯。  这项研究为首个专注于以肺磨玻璃结节为表现的浸润性腺癌的术后预后研究。主要结论为: 肺纯磨玻璃结节,直径即使超过了30mm,而且术后病理为浸润性腺癌,术后5年依然几乎不会复发,而且术后病理也没有出现胸膜侵犯。这对IA期纯磨玻璃结节为表现的浸润性腺癌,术后的良好预后再添新证。当然,也希望之后有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证实这一结论。
医生是如何判断肺结节的良恶性的呢?重庆戴纪刚教授科普系列 那么医生是如何判定肺结节的好坏、良恶的。就像罪犯作案时总要留下一些痕迹、证据一样,肺结节的一些特征性表现,会帮助医生做出判断。恶性结节有恶性结节的特有的征象,良性结节也有自己一些特征,通过这些特征进行判定,就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   从结节特征进行分析:   1、部位:两肺上叶前段的多为肺癌。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则多为良性病变,尤其是结核灶。   2、肺结节的大小:肺结节越大恶性的可能性就越高,小于5.0mm的结节,良性可能性大;5.0mm-10.0mm的结节要密切随访;在10.0mm-30.0mm的结节中恶性肿瘤占50-80%以上。结节越大肺癌的可能性也就越高,也就需要手术治疗。   3、形态:有浅分叶、短细毛刺、胸膜凹陷征的提示为肺癌;边缘光滑,有粗、长、稀疏毛刺的提示为良性。但有时很难判别。   4、密度:密度不均匀,结节内有小泡、小管,或者有小结节堆积,有偏心小空腔的结节多为恶性;密度均一者多为良性。   5、周围:周围肺组织呈现炎症、气肿、不张、侵润和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的多为恶性结节;而有卫星灶、“晕环”的等多提示良性结节。   6、强化:增强CT显示不均匀强化或是中度强化多为恶性;不强化或高度强化多见于良性结节。   7、是否有钙化:有钙化则可能就是良性的。   若体检发现的肺结节恶性征像特别明显,一般建议早期手术,争取治愈,因为结节越小,根治率越高!   但很多肺结节的特征并不明显,判定十分困难,或是手术或是继续观察就需要选择。这时要相信医生,根据医生的建议作出合理的决定。重庆新桥医院胸外科主任戴纪刚教授特别提醒,发现肺结节过份慌张没有必要,但不当回事忽视随访更不可取,即使是癌变结节,它也有惰性期,我们就碰到过随访5年无变化,第六年突然长大、手术切除证实的小肺癌。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