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用户_0M5UE8b 嗯我是一个兵
关注数: 84 粉丝数: 134 发帖数: 5,716 关注贴吧数: 81
转一篇文章。茅台董事长袁仁国这次人丢大了!在博鳌论坛年会上, 转一篇文章。 茅台董事长袁仁国这次人丢大了!在博鳌论坛年会上,被刘永好当场猛怼! 2018-04-14 蔡学飞 白酒那些事儿 茅台“伟大”,然后呢? 导语: 2018年4月9日,茅台董事长袁仁国在博鳌论坛年会上表示,茅台现在离伟大企业的距离越来越近了,结果一旁的新希望董事长刘永好当场说:“伟大不是自己说的,而是要靠大家说的,往往说自己伟大的,都活不长。” 1982年政策还很紧,刘永好当年要创业的时候,县委书记的附带条件就是“创业可以,但是要带齐10户专业户”,结果年底刘永好就超额完成任务,带出了11个创业户。曾经的“人民教师”刘永好做了“走资派”,后来又创立“中国第一家私营集团——希望集团”。 袁仁国当选“贵州十大青年”的那一年,也就是1995年,刘永好听某位“大老板”吹牛皮说自己企业每年10倍增速,很快进入世界500强就觉得这种自吹自擂的事情不靠谱,果不其然,那家企业很快就消失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真正参与者和见证者,刘永好亲眼目睹了太多的“伟大企业”兴衰,能对袁说出这样的话也就不难理解了。 刘永好就不过去介绍了,最新的职务是今年3月15日,经过政协主席会议通过,当选“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酿酒行业毕竟属于大农业范畴,领导,冒号。 从这件事情后续的舆论反映来看,作为中国“最牛记者”的袁仁国(袁是《消费日报》特约记者,2012年被曝光后才被注销记者证),估计是血液里面茅台酒含量太高,(“我把我的生命和血液都融入茅台之中”,袁仁国话),这次有点想要放飞自我的意思,不过可惜的是,有点摔了。因为现在的中国企业圈,沾雷军的光,借着风飞起来的,大家一般都当**看,自然不会又什么好脸色。 毕竟是“礼仪之邦”,几千年封建传统教育余毒未尽,中国人,无论私底下如何咒爹骂娘,一到重大场合上就自然装得“谦和中庸”的君子起来。所以虽然博鳌论坛的主题是《从“大”到“伟大”》,但哪个受邀嘉宾要是真敢厚着脸皮贴上去认领,也是太过冒失的举动,毕竟从古至今,中国伟大的名额实在有限,而且大多是死后追认居多。说到底,茅台就一卖酒的,一没有推动社会科技进步,二没有提高人民生活福祉,何况腐败酒的大旗还迎风招展,说自己“伟大”,实在是过于“招摇”。 作为一家自称“大众消费品”(袁仁国语)的酒企,茅台顶着A股最高股价,最新股价700块,一手就是70000块,这可不是小散户们玩得起的,同样的现实是,飞天茅台现在接近2000元一瓶的售价也不是普通老百姓喝得起的,所以当被媒体茅台配不配万亿市值的时候,袁仁国自己也觉得不太好意思,称“不清楚”,只能说因为“做茅台酒,就是与投资胃,我们会把茅台酒越做越好,把品牌越做越大,不会辜负广大投资者”。所以茅台自己都承认了,它是为投资者服务,从来都不是为人民服务,老话说“妓爱俏,妈爱钞,”茅台既要脸又要钱,这就比较麻烦。 不要说谈上交一千多亿税收和资助大学生了,茅台是省级国企嘛,袁董事长没有忘记年初那帮种高粱的人民因为茅台收购高粱7年没涨价的牢骚吗。 茅台应该知道,钱是企业的,更是国家的,但是说到底,钱是人民的嘛,所以才叫人民币。 人民的钱为人民,没毛病。但是人民花自己的钱,还被袁董事长用“伟大”来形容,就有点讽刺人民的意思了。 应该说,从年初的“劝诫令”就已经看得出来,茅台其实已经处于非常尴尬的阶段,一方面国家政策方面已经明确表示不支持茅台过高价格带来的投机行为,但是茅台集团又无法主导已经完全市场化的产品销售市场;另一方面茅台出于品牌价值考虑,既要保持“国酒”的奢侈品牌诉求,又要响应大众消费的“民酒”市场呼声。这些都导致茅台必须不断的在政策与市场之间玩“平衡战术”,这种行为最终导致了茅台总是给大家留下“出尔反尔”的印象,“二皮脸”的茅台也满是尴尬与无奈。 客观的说,我是比较钦佩袁仁国董事长的,从1975年开始,“知青袁仁国”由贵州酒厂办公室秘书最后成为集团董事长,确实不容易,但是我更加愿意相信这种“不容易”离不开茅台自身“特供酒”的“时代背景”与袁的“政治智慧”,与其他无关。 所以无论如何,茅台还是那个茅台,只不过茅台人已经不是那个连说句“给周总理酿酒”几个字都小心谨慎的茅台人了。 (注:本文来源于“蔡学飞营销工作室”)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