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茗轩阁吃茶人 逸茗轩阁吃茶人
关注数: 32 粉丝数: 55 发帖数: 5,425 关注贴吧数: 15
生命在于静止 生命在于静止 一点曾经的感悟,与大家分享: 生命在于静止 很久没有这样急迫的想写一点东西了,若不是那场雨,若不是一个偶然的失误,也许我还是整日浑浑噩噩地穿行于各种纷杂繁乱的事务里或沉溺在自知幼稚但又无力自拔摆脱的种菜偷菜、买卖奴隶的游戏中。所以,我首先要感恩,感谢大自然总在有意无意中给我们带来启示,让我们有机会得以审视、修正自己,得以塑造、完善自己。 中午了,同室的同事一个个离开,窗外,细雨正飘洒,纷纷扬扬,如丝如缕,空气中交织着初秋时节特有的草木花叶的清香。而这一切全然没有打动正在例行巡视着QQ农场的我,直到肠胃发出了抗议,才快速地计算了一下偷菜的时间,不舍地放下鼠标,匆匆地向食堂奔去。。。。。。 幸亏我忘了带上办公室的钥匙,幸亏午后的雨越下越大,使我不忍心也不好意思让同事牺牲宝贵的午休时间冒雨前来给我开门,幸亏门卫值班室墙角的柜子上静静的躺着一本早已不再散发着墨香的散文书,幸亏淅沥的雨声让我回忆起了小时候雨天里躺在被窝里阅读的那份惬意,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我捧起了那本书。 起初,我只是散漫的翻阅着,渐渐,我被吸引住了,而当我想拿起笔来以过去的习惯记录下自己的心得时,才猛然觉醒原来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摸过笔了,过去斜插着钢笔的口袋里如今躺着半盒香烟。静静的放下书,我走出屋子,来到前厅的走廊里,点燃了一支香烟,那白色的袅袅的烟雾穿过缕缕的雨丝弥散开来,仿佛我的思绪在经受着自然的启迪和洗礼。时间在这一刻停止了,我能感受到有声音在我的脑海里轻吟,时而模糊,时而清晰。。。。。。 不记得有多长时间没有这样静静的毫无杂念的去体会生命的脉动了,不记得有多长时间没有认真的正儿八经的去阅读一本正儿八经的书了。人们都说“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为了增加财富,为了延长生命,我们发明了很多节省时间的机器。可我们的时间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在这些原本用来节省时间的机器上又消耗了大量的更多的时间。汽车让“行万里路”变得不再漫长,可我们把时间都用在了行路上,早已经不再关注沿路的风景了,我们把那些本应该难忘的经历都变成了一张张精致的门票和照片,除了证明我们曾经来过之外,很难再有美好的清晰的记忆;电脑让“读万卷书”变得不再艰难,可我们把时间都用在查找目录上,然后保存在一个尘封的文件夹内,很少再去把它打开,去领略那份曾经让人刻骨铭心的感动了。而今天,在这个飘着细雨的中午,我仿佛触摸到了一丝真谛,有点模糊,有点清晰,象交织着烟雾和雨丝的空气,我努力的贪婪的吮吸着,怕它会早早散掉、远去。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我们常常会提起,不错,生命在于运动,但运动所能带给我们的仅仅是一个强壮的身躯。而此时,在这个细雨飘飞的午时,那个在我脑海里轻吟的声音渐渐地变得清晰:“生命在于静止”。如醍醐灌顶般,我的心豁然开朗。如果我们能经常停下忙乱无措的脚步,放慢生活的节奏,用一颗宁静的心去审视、去反思,去细细咀嚼品味那“幸福的时光”中生活的甜蜜,去认真感受体会生命的脉搏、自然的律动,从而让心灵变得涤尘不染、更加纯净,那么,谁说这一刻的静止,不会给我们带来一个更加鲜活的生命呢? 嘘!停下来!去静静的!体会生命
茶文化的核心灵魂 水可品,茶可品,人更可品。­ 天地万物,道生之,德畜之,生生不息,能入品者亦自可观,故有书品、画品、琴品、箫品、山品、水品、兰品、茶品等。­ 众多品物之中,我推茶品第一。­ 历代以来,能将茶品提升到茶道艺术高度的,亦代不乏人,如唐之陆羽、宋之赵佶、明清之朱权、田艺蘅、许次纾、冒襄等。更有精行俭德之士,勤修苦行之徒,身居市廛,心止高山,茶池盏畔,幽若山林,每以煎水烹茶为清修要务,闲较斗水之轻重,细参一瓯之甘苦,于茶烟水声外,修养心性,直面真我,成为中国茶道艺术的一股清流。 故茶不但可以入品,更可以入诗、入画、入禅、入道。唐·司空图论诗有二十四品,修源茶馆论茶也有二十四品。茶道二十四品分人品、茶品、水品、火品、茶器品及茶室品,每品又细分四品,合计二十四品。 已故的浙江农业大学茶学专家庄晚芳教授,他提出中国的茶道应是“廉,美,和,敬”并加以解释:廉俭有德,美真康乐, 和诚处世,敬爱为人。茶道文化的本身特点正是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佛教也认为:“道由心悟。”如果一定要给茶道下一个定义,把茶道作为一个固定的,僵化的概念,反倒失去了茶道的神秘感,­同时也限制了茶人的想像力,淡化了通过心灵去悟道时产生的玄妙感觉。 总之,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是指导茶文化活动的原则。
品茶的26个专业术语 品出感觉,品出茶之意境! 01、茶性:专指茶汤入口后口感的刺激性。包括香型和苦涩度,常用“强、弱”来形容。 02、茶质:指茶汤入口后,汤质在口腔中的饱满度。包括滑度、甜度、回甘度、底蕴及耐泡程度,常用“厚薄”、“重淡”来表达。 03、香气:鲜叶在制作工艺中产生,主要由茶叶中游离型儿茶素产生。在口腔中,上颚、舌 面、舌下、两颊、咽喉间感觉明显。 04、苦、涩:苦是一种味道,涩是一种感觉。苦是由茶叶内含物中的茶碱产生,涩是口腔中细嫩组织收敛的表现。 05、回甘:指苦味在口中转化后产生甘甜的过程。 06、生津:指两颊、舌面、舌底、有小气泡不断的涌出。 07、收敛性:品茶后,舌面和口腔四周出现的紧绷感,多为涩感的表现。 08、甘韵、甜质:是甘与甜的表达方式。 09、水性:指茶汤带给口腔的每种不同的感觉,如滑、化、活、砂、厚、薄、利。 10、层次感:层指重叠之象,次指先后顺序。指茶汤香气和滋味在口腔中转变的感觉。 11、喉韵:品茶后,茶汤带给喉咙的感觉,如甘、润、燥。 12、饱满:指茶汤物质丰富而带给口腔的一种充实感。 13、烟熏味:由人工烘焙时产生,并非指不好的气味,有火香味,随时间陈化,会挥发转化而产生其它香味。 14、果酸味:品茶汤时带有鲜味,像新鲜的酸果味。 15、酸味:在揉捻后未晒干,压制时所含水分过高而产生。 16、水味:在储藏中产生,带有植物腐烂的气味。 17、青味:杀青温度不够或时间不足而产生,严重时会有“青腥味”。 18、锁喉:品茶后,咽喉过于干燥,吞咽困难、紧缩发痒等不适感,人会微觉不安、烦躁等。 19、茶气:是由茶叶中有机锗与多糖类结合而溶于水产生。茶气在老茶中易出现,常表现有打嗝、身体发暖、发热、发轻汗等。 20、陈韵:经时间陈化而产生的韵味,常在有一定年份的旧茶中易感到。 21、香气内敛:香气不张扬,其香在水,用心则有,不用心则无 22、茶水分离:茶汤入喉,嘴里留的不是茶味,而是水气 23、入口即化:茶汤入口,不用有意识的吞咽,自然入喉 24、爽朗:经岁月的陈化仓储优良的茶汤入喉后,口腔爽朗,牙齿有清晰感 25、舌底鸣泉:生津的最高境界,重点在“鸣”字,接连不断之意 26、药香:百年陈年老茶的共同特征,药香浓郁通常是对老茶香气的最高表达。 愿喜欢喝茶的同修,通过此文对茶有更深的了解。品出感觉,品出意境!
焦作户外救援队前往雅安参与救援 焦作户外救援队前往雅安参与救援本报讯(记者王龙卿)今天13:30,在焦作猎鹰户外俱乐部门前,焦作户外救援队驰援雅安第一救援梯队,在焦作爱心联盟、焦作黎明脚步志愿者协会的人员的欢送下出发了。 焦作户外救援队曾参加2008年的汶川地震救援工作。4月20日四川雅安7.0级地震造成的众多人员伤亡的消息传来,让焦作户外救援队的成员十分着急。4月20日晚,焦作户外救援队接到河南户外救援队指令,命令焦作户外救援队前往雅安震区开展紧急救援行动。焦作户外救援队第一救援梯队立刻征集队员,按照河南户外救援队的指令,焦作、鹤壁、平顶山、洛阳户外救援队决定4月21日中午携带救援装备前往雅安进行紧急救援,同时第二梯队准备中。 焦作户外救援队驰援雅安第一救援梯队由网名为“猎鹰”、“田森”、“放松”、“天涯”和“老壁”五人组成。他们均受过户外救援方面知识的训练,其中三人有参加汶川地震救援的经验。焦作户外救援队驰援雅安第一救援梯队将出发的消息得到我市有关社团和市民的关注和支持。焦作爱心联盟、焦作黎明脚步志愿者协会人员等前往送行,焦作爱心联盟捐助了价值5000元的药品等物品,一个劳保用品点捐助了数十双手套,10岁的刘冷同学捐助了200元钱。“天涯”是一名医生,他还携带了血压计、体温表等医疗设备。为了开展好救援工作,焦作户外救援队携带了8桶装纯净水、10箱方便面和帐篷、睡袋等物质。“猎鹰”介绍说,前往雅安路程大概20个小时,到达灾区后,焦作户外救援队将与当地的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志愿者接待处接头,按照他们的统一安排开展救援活动。本报将持续关注他们救援的情况。 图为焦作户外救援队驰援雅安第一救援梯队准备出发。本报记者 王龙卿 摄图片来自: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6293fd5773137ff9f00a0c64a2d6c3d05e071f01&urlrefer=4b758b384eed836d019c9c3ad82fa100图片来自: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6293fd5773137ff9f00a0c64a2d6c3d05e071f01&urlrefer=4b758b384eed836d019c9c3ad82fa100图片来自: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6293fd5773137ff9f00a0c64a2d6c3d05e071f01&urlrefer=4b758b384eed836d019c9c3ad82fa100图片来自: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6293fd5773137ff9f00a0c64a2d6c3d05e071f01&urlrefer=4b758b384eed836d019c9c3ad82fa100图片来自: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6293fd5773137ff9f00a0c64a2d6c3d05e071f01&urlrefer=4b758b384eed836d019c9c3ad82fa100图片来自: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6293fd5773137ff9f00a0c64a2d6c3d05e071f01&urlrefer=4b758b384eed836d019c9c3ad82fa100图片来自: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6293fd5773137ff9f00a0c64a2d6c3d05e071f01&urlrefer=4b758b384eed836d019c9c3ad82fa100图片来自: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6293fd5773137ff9f00a0c64a2d6c3d05e071f01&urlrefer=4b758b384eed836d019c9c3ad82fa100图片来自: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6293fd5773137ff9f00a0c64a2d6c3d05e071f01&urlrefer=4b758b384eed836d019c9c3ad82fa100图片来自: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6293fd5773137ff9f00a0c64a2d6c3d05e071f01&urlrefer=4b758b384eed836d019c9c3ad82fa100图片来自: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6293fd5773137ff9f00a0c64a2d6c3d05e071f01&urlrefer=4b758b384eed836d019c9c3ad82fa100图片来自: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6293fd5773137ff9f00a0c64a2d6c3d05e071f01&urlrefer=4b758b384eed836d019c9c3ad82fa100图片来自: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6293fd5773137ff9f00a0c64a2d6c3d05e071f01&urlrefer=4b758b384eed836d019c9c3ad82fa100
一张图搞清楚中国茶叶分类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历代茶人富有创造地开发了各种各样的茶类, 外加茶区分布广泛,茶树品种繁多,制茶工艺不断革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类。 而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统一规范的分类方法,有的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划分,有的根据茶叶外形来划分,有的按初、精制情况划分。 当然,在众多的茶类划分中,运用最广泛、最权威、认知度最高的当属中国六大茶类,即绿茶、红茶、青茶、黑茶、白茶、黄茶。 绿茶 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全国有18个产茶省,主要产地为安徽、浙江、湖南、湖北、四川等, 我国绿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之首,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80%左右。绿茶的基本工艺流程分杀青、揉捻、干燥三步骤。 杀青方式有加热杀青和热蒸杀青两种,以蒸青汽杀青制成的绿茶称“蒸青绿茶”。干燥以最终干燥方式不同有炒干、烘干和晒干之别, 最终炒干的绿茶称“炒青”,最终烘干的绿茶称“烘青”,最终晒干的绿茶称“晒青”。 多年来的研究发现,众多茶类中绿茶最保健。市场上常见的名优绿茶有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南京雨花茶等。 红茶 红茶基本工艺流程是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红茶红汤红叶的品质特点主要是经过“发酵”形成的。 所谓发酵,其实质是茶叶中原先无色的多酚类物质,在多酚类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氧化以后形成了红色的氧化聚合物——红茶色素。 这种色素一部分能溶于水,冲泡后形成了红色的茶汤,一部分不溶于水积累在叶片中,使叶片变成红色,红茶的红汤红叶就这样形成了。 我国红茶最早出现的是福建崇安一带的小种红茶,以后发展演变产生了工夫红茶。1875年,工夫红茶制作方法由福建传至安徽祁门一带, 继而江西、湖北、四川、台湾等省大力发展工夫红茶。工夫红茶是我国传统的出口茶类,远销东欧、西欧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产于安徽的祁红和云南的滇红早已名扬海外,享有盛誉。 市场上主要的红茶有祁红、滇红、川红、金骏眉、坦洋工夫、汪洋工夫等。 青茶 青茶也叫乌龙茶,属半发酵茶。是介于不发酵茶(绿茶)与全发酵茶(红茶)之间的一类茶,其外形色泽青褐。 乌龙茶冲泡后,叶片上有红有绿,传统工艺的乌龙茶,叶片中间呈绿色,叶缘呈红色,素有“绿叶红镶边”之美称。 汤色黄红,有天然花香,滋味浓郁,具有独特的韵味。乌龙茶主要产自福建、广东、台湾三省, 因品种上的差异,乌龙茶分为闽北乌龙、闽南乌、广东乌龙和台湾乌龙四类。 闽北乌龙:产于福建省武夷山一带,主要有武夷岩茶、闽北水仙、闽北乌龙。 闽南乌龙:闽南是乌龙茶的发源地,由此传向闽北、广东和台湾。产于福建南部的乌龙茶,最著名、品质最好的是安溪铁观音。 广东乌龙:主要有广东潮州地区所产的凤凰单枞和凤凰水仙最出名。 台湾乌龙:主要有冻顶乌龙、阿里山乌龙、文山包种、东方美人等。 黑茶 黑茶的基本工艺流程是杀青、揉捻、渥堆、干燥。黑茶一般原料较粗老,加之制造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 因而叶色油黑或黑褐,故称黑茶。黑茶主要供边区少数民族饮用,所以又称边销茶。黑毛茶是压制各种紧压茶的主要原料, 各种黑茶的紧压茶是藏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等兄弟民族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有“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说, 黑茶因产区和工艺上的差别有云南普洱茶、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边茶等。 白茶 白茶属轻微发酵茶,基本工艺过程是萎凋、晒干或烘干。白茶常选用芽叶上白绒毛多的品种, 如福鼎大白茶,芽壮多毫,制成的成品茶满披白毫,十分素雅,汤色清淡,味鲜醇。白茶主要产于福建省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 市场主要的白茶有白毫银针、白牡丹等。 黄茶 黄茶的加工工艺为杀青、揉捻、闷黄、干燥。黄茶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这是制茶过程中进行闷堆渥黄的结果。 黄茶主要的代表名茶有蒙顶黄芽、黄山黄芽、君山银针等。 以上是中国的六大茶类,以这些基本茶类作原料进行再加工以后的产品统称再加工茶类。 主要有花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等。 总之,中国茶类繁多,消费者可以结合自己的爱好和不同的季节,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茶。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