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金辽宋元明清 唐金辽宋元明清
The
关注数: 5 粉丝数: 19 发帖数: 890 关注贴吧数: 34
漫宿星辰浅谈 在为自己的小说写作收集材料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已经签约了,感谢我刺猬猫的编辑) 正午世界是有太阳和月亮的。在醒时之间对应有太阳,在漫宿之中也对应着有太阳的精神面。在醒时之中对应有月亮,在漫宿之中,也对应有月亮的精神面。 但是在醒时之中存在的群星,却鲜少有人谈到。 众所周知,AK曾经给P蛇打过工,构建了群星的时之虫时间。 首先,我们要明确,在正午世界之中,地球外面的确有宇宙这个概念。甚至在CC(密教模拟器)和BOH(司辰之书)中都有浑天仪和星象仪这个用于星辰观测的工具。 但是无论是在CC还是在BOH之中,星辰这个在神秘学中十分重要的概念都这只是有限的被提及。 在CC中,指涉群星的文本有 1.信徒司雷 思雷向所有愿意听的人热心讲述他的理论:群星恍若小小的创口,而太阳恍若辉煌的血流。他的诗比以往更古怪了。(如无特殊注明,皆引自维基) 2.拉玛 “世界之王于众神之门处作出他向晚星的献礼,而她(指伊什塔尔)则长眠于群狮迷宫。” 3.伤疤 又朝日落走近了些,看到了夜空中的第一颗星。 4.关于炽热使徒的功业 凭借我们塑形者的指引,及旧太阳的一星微粒,我们开始组建破晓装置。 我们一面做活一面哼唱, 5.被星辰击碎的神殿。 一颗星辰坠落在沙漠深处。它没能完全摧毁它击中的圣地。古老祭坛的宝藏或许仍然埋藏在星辰的墓穴之下。但我们必须谨慎地靠近星辰:它仍然会与不属于这个世界的能量产生共鸣。 6.最后的安泰俄斯门徒 老人走后,我依然留在圣所,直到仅余框架的窗外群星闪烁 在BOH中,关于星的叙述就要丰富很多,不过依旧有限。 1. 浪游旅人。 众所周知,AK给浪游旅人所设定的圣数对应在塔罗之中就是星星。 星星这个概念在塔罗之中有对应的含义。作为第十八张牌,它对应的数是17。这张牌跟在高塔之后,月之前。简要来说,高塔象征着毁灭,而月象征着迷茫。星星居于其中,象征着希望。在经历过星星-月亮之后,就是太阳。我们注意到,在官方给定的司辰顺序之中,这四位司辰是如下排列的。裂分之狼对应高塔、浪游旅人对应星星、双生女巫对应月亮、而制花人对应着太阳。顺带提一句,炉子姐对应的是重生。如果有机会我会详细讨论塔罗和司辰的对应关系,但是在这里,我们先带过。 2. 燧石 “它只是一块石头而已,尽管被打磨得光滑锋锐臻至午夜之境。然而待再细看:它的每个刻面都映现着一个光点。也许是火光的闪烁,也许每个都是一颗不同的星星。” 在三重誓之仪的呈递等描述中,燧石被铸炉击败的情形大多如下:“而在铸炉的白日里,繁星自燧石的所有刻面上黯淡流散”。 3. 飞蛾 一只巨大的飞蛾独处于繁星如斑的虚空中,盘旋着飞向熊熊燃烧的太阳。 4. 结局:再无繁星 这重历史是我最后、最伟大的作品;于此,介壳种的滋味技艺将激起司辰的贪欲与纷争。胜者将带来第二拂晓。这是最漫长的夜晚,连群星也抛弃了我们。空气污浊又寒冷。但我们脚下的大地仍在颤动,所以我知道,战争还在继续,而拂晓将至。 5. 香料与滋味。 没有食物就没有献祭。 精备冷盘 橡树,泥土,冰块,尘埃,繁星,鲜血。冷却淬火。开宴。这就是丛林学。 没有食物就没有献祭。 6. 三重誓之仪 “而在铸炉的白日里,繁星自燧石的所有刻面上黯淡流散”。。 7. 考古学家胜利:繁星牢笼 再无第二拂晓。这重历史中的学徒将会建造一座监狱,用以关押最锐利的亮光、最危险的火焰……和我的另一自我。最终,我将获得自由。 这是守夜人为裂分之狼于世界最南端修建的牢笼,此处海面渐硬似角,落日苍白如雪。日落时分,此地将为他之囚牢。若无裂分之狼,便无第二拂晓。另外,也许——只是也许——还会有些别的益处……比如,不会再有更多碎狼了。那是我的影子吗?还是说,它终于成了我?假设那不是我吧。假设我已获得自由…… 8. 合拢伤口结局 这是介壳种的远行诸族回返的历史……而后万物改变。居上者下,生翼者兴。 “介壳种未曾死亡,而是存续于内。”当介壳种的远行诸族回归时,我们中有多少人会回应它们的呼唤,那振奋人心的嗡鸣?千分之一?还是十分之一?再无第二拂晓,介壳种将在我们之中行走——而当那翅翼嗡鸣停歇、心尖啸叫止息、星之歌谣封缄,当它们呼唤我们再次向着天空之上遨游时——我们中有多少人会与它们同行? 9. 制图师胜利 太阳早已定下他的道途……凡人禁止通行,直到我们做好准备。石源诸神将利用道途回归——日之道途也将向我们敞开。 转轮在月亮的居屋里,燧石在天穹的回忆中,七蟠在她的子嗣内……而太阳的道途,因太阳的傲慢而延伸到了上述所有所在。被遗忘诸神的愤怒将沿着这些道途流淌,像河流,像心跳。沿着所有的道途,燧石将如地图般布悬她诸刻面的星辰……而在它们的光芒里,最终,我将测绘漫宿。 10. 灯塔学会和平结局 学会无法阻止战争的到来,正如灯塔无法阻挡风暴,故而风暴肆虐于欧陆与世界。但他们挽救了几多性命?几多魂灵?于群星陨落,集团崛起之时;自蠕虫与琥珀的灾疫中,学会筑起天堂,为它的客人们提供时间与勇气去消弭分歧。而诸多天堂中最为古老,最为仁慈,最为强大的便是噤声居屋……彼处,图书管理员依旧保有其独立建议权。 11. 灯塔学会:无明确宗旨 学会从未找到一个明确目标,只是致力于保持隐秘并为其成员利益服务。但在世界大战与太阳大战期间,当欧洲动荡不已,天穹拧结皱缩,连其承载的鲜血与群星都纷纷坠下时,学会依然在忘却会与岛屿决议会古老传统的荫庇中留存,延续,坚忍。在此期间,图书管理员依旧待在噤声居屋,保有其独立建议权。 12. 孪星降梦 “星辰不许现于大地之上,但我们或可将其诱入我们梦中。星辰之梦许会以一种形式出现,我们称之为孪星降梦。”——托马斯·德沃尔夫 13. 窥天术 “谛星,诸星皆具七名。探其不宣之名。”——托马斯·德沃尔夫 假若夜幕是安宁,那拂晓便是大战,一场太阳驱逐群星的大战。总有一天,太阳将不再常胜不败。天堂之战属于司辰学的范畴。 假若群星是智慧,那拂晓便是痴愚。总有一天,拂晓将再不复还。窥天术应归为夜之技艺。 14. 托马斯·德沃尔夫,第二代布兰库格男爵 关于他的记录很多,而且都和星辰有关。 因其严厉且寡言而得到了“沉默城堡的沉默男爵”的称号——“噤声居屋”的名字很可能就源于这个外号。在此,我提出一种可能,即,星相学,在正午世界是被禁止的学问。 书中罕有对个人生活的细节描写。作为一名才华横溢的天文学家和窥天术家,托马斯客观而详尽地描述了自己的观测结果,以及在守夜人塔的塔顶建造天文台的过程。 在记录到1577年的“大彗星”时,文章的风格才终于变得活泼了些,但也同样更含糊不清。托马斯引用了恰巧与他同名的人物,拂晓时期的托马斯院长的观点——后者是研究“下层天国的风,月,与卵壳”的权威。他评论道:“我的前辈知道这个真理:守夜人之树有三朵花:纸张,墨水,与火焰。现在我确证,大彗星正是那火焰。”“纸,墨,火”中的火焰,也即树中牝马。 15. 获得窥天术的所有来源 作为书管,能获取窥天术有三本书,分别是:《De motu corporumvetitorum》、我认为这个译名正译为《论关于被禁止之物体的运动》 作者似乎十分中意于“亚伯拉德·修伯里斯”这个笔名,而本书的标题可大致译为“论物体被禁止之运动”——很明显意指牛顿于约二十年前发表的论文《De Motu Corporem》(《论物体之运动》)。 修伯里斯的论点是:恒星、行星及其他天体是司辰的代理,或者甚至是司辰的本质,而它们的合相与掩星则能够反映出漫宿司辰间的私通与阴谋。 修伯里斯宣称1577年的大彗星是名为昕旦的司辰在物质世界的化身;它已分解,但它的碎片会被骨髓吸引,时至今日,骨髓里也依旧有它们的残留。他坚称“窥天术”之技术可以与骨本精华及足够的穹一同使用,来制造出一种“延命护身符”。这里NETA的可能是哥白尼的《天球运动论》…?这不是本篇的重点。 《衰落的介壳种》 术士,不朽者,偶尔还是无政府主义者的朱利安·科赛利,在本书中认为:通过语言,介壳种衰落,播撒下我们祖先的种子 “言辞是伤口;沉默是白银。世上没有,也不可能有白银之门,即便是在月亮的居屋中也是如此……” “无语言则无言辞。无言辞则无信息。唯有沉默中方无谬误;看呐,即便在万物伊始,在那初成的信息中也有谬误。我们藉此进入了居屋。” 在这里,他又暗示了语言和司辰的关系。且按下不表。 那么,我们能从这些文本中读到什么呢? 首先,星辰从来源就和介壳种密不可分。首先,最古最初关于星辰的权柄记载来源自燧石。 而燧石的起源被推定成“起初,介壳种侍奉最初的司辰,那些诞自岩石的诸神。而最初的介壳种是合卅族,它们寻求十字路君王的贤明统治,并于自身内在发现了他;它们始为众、终为一。这是一个谜语,而说谜者知晓它的重要性。”也就是一堆介壳种的聚合物。这种聚合物在进入漫宿之前,就已经存在于燧石身上。也就是说,最初的群星是介壳种们,所以远在开辟漫宿之前就已经出现,所以,在漫宿之中才没有对应星辰的精神性存在,或者说,在石源诸神进入漫宿之中,把星辰的对应物带进了漫宿之中。 这时候的星辰,应当是精神和物质的双相存在。这一点在繁星之歌中也得以窥见,“他们通过歌声探知了漆黑的漫宿,并将其修筑为了一座梦境的堡垒”,这种传统一直延续下去,于是就有了合拢伤口结局。而歌声呼唤他们向上,很有可能就是因为现存的星辰就是介壳种们,而他们现在栖居于繁星之中。所以,在孪星降梦才说,星辰不允许出现在大地之上,只能引诱他们入梦。就是介壳种们不允许回归大地,被阻拦了。 所以,我在此得出第一个结论,最初的那批星辰,是介壳种升上天空远行逃避司辰的结果,它们从未给离去,只是停留在星空之中,化为了星辰,它们是活着的。 第二,星辰的确对应着司辰以及诸具名,星相学在正午世界是被根冠约束的技艺。 但是,此处出现了矛盾。假如星辰都是介壳种,那么为什么在两本书中都认为星辰又是司辰及其代理人的显化呢?具名者、长生者、通晓者都行走于醒时,怎么又只能在引诱到梦中呢? 这就得出了我第二个结论,星辰对应着司辰,但这种对应是次生的对应。 首先,我们从窥天学这个名字就很有趣。对星空的观察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在这里,对天象的观察竟然成为了窥测与伟大之术的一部分。所以,这里我得出了第三个结论,星相学是被约束的学问。我们纵观所有游戏文本,只有在托马斯男爵得以在噤声书屋研习星相,这的确符合伟大之术的表现,即,知识只允许在特定的范围内对特定的人传播,而且,星相学还关系着介壳种的秘密,和司辰的隐秘,所以这些知识不允许流传出图书馆。所以,在CC中,谈论星辰也算语及怪力乱神。 而司辰与星辰的对应,很可能是覆石之战的结果。AK是有语言学背景的,我认为,AK的语言学背景在此给了他启迪。因为我们的一切思维都是在语言中进行的,脱离了语言我们无法思考。所以伐柯给我们带来了语言,就给我们带来了知识和力量。因此,在覆石之战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使得人类得以传承知识。在此,我提出一个观点,对司辰和某些具名而言,时间并不是线性的。假如时间是条河流,司辰在漫宿之中应当是居于时间之外的。也就是说,把司辰的诞生视作坐上椅子,椅子已经摆在了那里,而司辰只是去坐而已。按下不表。 所以,语言的诞生代表着靠着歌声交流的介壳种已经不适合这个版本了,版本进入了肉源神和光源神的版本。在此,炉子姐干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她改造了漫宿。 从现存的漫宿地图之中,我们是看不出星星的。在这里有两种可能,第一,辉光遮蔽住了星辰。第二,炉子姐把群星一脚踢出去了。 我倾向于两种观点兼有。首先,炉子姐改造漫宿,就是为了抹去石头们的痕迹。其次,语言出现之后,漫宿终于能向肉源种敞开,因此,不断的有凡人向辉光攀升。这些凡人和就成为了圣坛法则所确定的名额,也就是星辰。对于这部分,他们的灵躯就是漫宿中的星辰,而他们行走于醒时之中,所以灵躯才要和肉体分离;所以,星辰才是被诱入梦中。 我猜测,这个过程或许是这样的。首次进入漫宿的人,就在星空中留下了一个对应的位置,创建出一颗星辰。根据他自身的位置和诸司辰的位置确立自己的相对位置,而他在漫宿之中的攀升,这里的移动,就构成了他和辉光的相位;对应在醒时之中,就是他和太阳的相位。所以,他们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造访至少一次漫宿。就是为了创造我们在星空中对应的相位,就像为我们在教室里定制了一张座次表。而在我们第二次造访漫宿时,我们就是按着这张座次表进行,接引星辰入梦,这里的星辰就是我们的灵躯,以此我们在漫宿中行走。而星相学,简而言之,就是研究王星和太阳以及自己之间相位的关系。我认为,正午世界之中的王星就是各位司辰。 所以,在覆石之战之后,我认为,星空之中是有两种星辰,一种是原始星辰,是介壳种们。 一种是语言开启之后,圣坛确立之后,由凡人和司辰组成的星辰。而星辰的权柄很可能是被浪游旅人所获得。 第三,在漫宿之中,宇宙到底是什么呢?这就是纯属我的猜测了。 我们先思考这个问题,飞蛾在虚空之中奔向太阳,这是隐喻还是现实。大彗星划过天空,划过的到底是谁?是昕旦还是马?研究这个问题,我们从轰雷之皮开始。 轰雷之皮承担着维护世界表皮的重任,他稳定着醒时世界的结构。轰雷之皮与下层天域的关系十分紧密。“‘法则的碰触比我们想象的要轻’。当我们祈求轰雷之皮的时候,下层天域的国度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变故……”问题正在这里,他抵御这蠕虫的入侵,抵御着介壳种的回归,那我问你,在它表皮之下的是我们的国度,在它之上的是什么? 有着皮,就肯定有着内外之分。我认为,世界的表皮很可能有着两种含义,首先,他对应着醒时和漫宿之间的差别。其次,他对应着宇宙和我们世界的分别。即,在表皮之外,很可能是和无分混沌一样,大家的投影搅成一片。 而大彗星是谁呢?有三种可能,1.是你昕旦姐 2.是你 马3.都不是。 先排除3,AK有这么无聊吗(或许)。我个人支持2。在我的分析之中,我没有谈到nowhere。那我在这认为,彗星在醒时没有对应的存在,和nowhere几哥们时不时冒个头的感觉挺像的。我姑且认为他就是马吧,因为司辰要有在空中的对应,所以时不时冒出来的哥们就变成了彗星,就像某位八周零八天零八小时就能回归一次的人一样。 以上,是我对漫宿中星辰的一些浅薄观点。 总结起来如下:1,最原始的星辰是介壳种们,它们现在还活着,在宇宙之中成为了星星。 2,次生的星辰是后来的司辰和他们的追奉者们,他们同样有在星空中对应的位置 3.星相学是被禁止的技艺,和介壳种们有关。 4.宇宙很可能是世界之外的世界之外,也就是虚空。在其中,司辰可能以真身行走,身化流星 如有不同意见欢迎指正。 毕竟是写小说留下的边角料,讨论一下而已。 最后,请容许我向我追奉的司辰祈请。 “我拜请浪游旅人,遍历群星之神,已至未至之神,求索诸域之神...” “我将为罗盘、为航迹,仅以此身飨饲诸秘。” “此即高贵之举,谅必荣我配享擢升。” Q.E.D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