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过客 只是过客Goesby
如花美眷转瞬鸡皮鹤发,英雄豪杰终归黄土垄中
关注数: 12 粉丝数: 112 发帖数: 1,635 关注贴吧数: 39
关于黄金、货币和以物易物 论坛上很多人都在争论末世以后的交易形式,乍看很热闹,仔细一看,大多都是有论点没论据。今天,就让我来 “摆事实,讲道理”。不服气的话,欢迎辩论,但请保持和谐的心态,谢谢。 首先抛出我的观点,以免大家没耐心看:末世之后,货币一定会产生,但是,很可能轮不到黄金! 货币是什么? 当社会发展至一定程度,商品交换完全依赖于两两直接交换时,交换会很不方便,很不流畅,尤其当牵扯到多方交易时。为了方便交换,人们认识到,通过引进一个具有公认价值的中间物,交换将变得容易得多。于是,货币就产生了。所以,货币是满足人们交换需求的一种“衍生”商品。 请大家注意,货币作为一个“中间物”,自身必须是有价值的!如果本身无价值,是不可能成为货币的。别跟我提纸币,纸币不是真正的货币!纸币是基于政府信用的一种债券,政府完了,纸币就是一张废纸(苏联红军攻入柏林时,成捆的德国马克唯一的用途就是扔进壁炉取暖)。而黄金,贝壳等论坛里的童鞋们所熟知的早期货币是有价值的。它们的价值在于:装饰品! 曼德尔所著的《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给早期货币的产生与发展给出了一个大体的描述:“在小商品生产初期,最早的等价物往往是在一个地区交换得最普遍的商品。这些商品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对有关民族具有重大意义的产品(粮食,劳动工具,盐);第二类是装饰品。任何文明的最初的货币都具有两个特点,第一、要有价值,被普遍需要。第二,是剩余产品。” 所以,牲畜是最早具有货币属性的一般等价物!而这个时期的人类,出于游牧状态。但是这个显然不适用于末世后的人类社会。同样面积的土地,畜牧能养活的人口远不如种田,仍然具有一定文明基础的末世人类必然会选择农耕。 因此,粮食一定会成为最先出现的货币!第一、有价值,被普遍需要,毫无问题!第二,是剩余产品。别问为什么会剩余,这都已经发展到货币产生的阶段了。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分工的前提,社会分工是交易的前提,交易是产生货币的前提。如果粮食不够吃,货币是不可能诞生的! 粮食成为最先出现的货币,可不是本人的YY。历史上的确就是如此。在古代日本,稻米在好多世纪中一直是唯一的一般等价物。在中国最初是小麦和小米,以后也是稻米。在美索不达米亚是小麦。在埃及,制成食物的小麦、即一种形状特别的熟面包很早就代替了牛的位置。在印度也是这样,小麦从公元前五世纪起就代替了牛而成为一般等价物。在乡村中,直至十九世纪牛仍保持这个作用。在苏丹,枣实长期被用做一般等价物。在中美洲是玉蜀黍。在纽芬兰和冰岛,直至十五世纪仍是鱼干;在尼柯巴尔岛是椰实;在菲律宾原始部落中是稻米,在西方侵入前的夏威夷岛是咸鱼。 但是粮食作为货币,却有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储藏麻烦!没关系,末世人类不是原始人类。幸存下来的工程师,技术工人等等很快就会发挥出他们的作用,那就是冶炼金属!从一无所有到冶炼金属其实也不是很难:柴油,柴油发电机,找一个小型的机械加工作坊,车床,铣床等样样具备。铜、铁甚至不锈钢都很可能成为第二货币的使用材料。唯独轮不到黄金。理由很简单,铜铁等金属可以制作成武器、农具等各种物品,有价值,被普遍需要。一旦大量冶炼产生剩余,必将取代粮食成为第二货币。 当生产力不断发展,生产的货物价值越来越大时,铜铁等金属币会出现难以支付的现象。就像古代,买头牛要两三千枚铜钱,别说怎么背回去了,光数都要数上一整天。这时候总该黄金出场了吧?很遗憾,我认为不太可能。古人是因为受限于时代的制约,所以很长时间内都使用贵金属做货币。但是现代人有更好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在金属币上刻上数字!这就是“现代货币”(纸币)的概念。这一招绝对会迅速出现,因为这个概念每一个末世人类都知道,就像1+1=2一样简单。 因此,我的结论就是,末世之后的货币一定会出现,货币的出现顺序可归纳为:粮食(个人认为土豆的可能性很大)→铜铁等金属钱币→带有数字的钱币,以“避难点政府”的信用为基础而发型的现代“货币”!而黄金很可能没有机会再次登上货币的舞台!因为末世人类无需再一次经历从无到有的文明发展历程,他们有现代文明的基础!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