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马奔腾2009 万马奔腾2009
关注数: 69 粉丝数: 299 发帖数: 6,132 关注贴吧数: 11
姓氏神话、姓氏与遗传学  “姬”这个姓。姬姓始于黄帝。据《史记》所载,黄帝本姓公孙,名叫轩辕,但因"长居姬水",改为姬姓。黄帝是传说中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帝王,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中华百家大姓中有七十多个姓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姬姓。据说他有25个儿子,其中得姓的有14人,共12姓(有同姓的,故14人有12姓),姬姓居首。周的祖先后稷是黄帝的曾孙帝喾的儿子,承继了姬姓。关于后稷以姬为姓,还有一个神乎其神的传说;后稷的母亲姜原,是帝喾的元配皇后,有一次她到野外出游,见到了臣人的足迹而心生喜悦,就踩踏这些足迹,而后身动如怀孕一般,不久就生下了一个男孩。这孩子就是后来的后稷。后稷长大后出任尧的农官,教民耕种,被后人尊为"神农",赐姓姬,成为周族的先祖。   大禹的国号为夏后,姓姒,其父名鲧(gun),是黄帝之孙颛顼(zhuan xu)帝的儿子。当时帝舜治理天下,洪水泛滥,百姓流离失所。于是舜派鲧治理洪水,历经9年而未成功。舜就把鲧流放到羽山,起用鲧的儿子禹继续治理水患,并派商的先祖契、周的先祖后稷等协助。禹疏通九河,开凿济、漯、淮、泗等河流,历经10余年,足迹遍九州,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平息了水患,获得成功。由于他的丰功伟绩,舜把夏封给他,又把帝位传给他。他的母亲修己是有辛氏的女儿,当初因为吞吃了一种叫“薏苡”的植物而怀孕,生下了禹,所以禹建夏国后,就以"姒"为姓。另一说,修己吞吃了神珠薏苡而生了禹,故而以苡的同音字姒为姓。大禹死后,帝位传给其子启,历经四百多年,至夏桀时,因为他暴虐无道而被商汤推翻,桀的后人有的就以国名夏为姓了。
中国人最早的姓氏是什么? 最古老的是“姬”姓。姬姓的族人 可以说是黄帝的嫡系后裔,这个姓氏具有将近5000年的悠久历史。 可是,全世界的华人都自称是“黄帝的子孙”或“炎黄(炎帝与黄 帝)子孙”,他们和姓姬的族人有什么分别呢!“真相”是这样的,在 中华民族繁衍与发展的过程中,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但是黄帝 的子孙很多,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他们分封在各地,多数以地名为姓 氏。 在中国的宗法制度下很注重长子嫡孙,也就是嫡系子孙,黄帝的嫡 系后裔长期以来保持着“姬”姓,其他的非嫡系子孙就不姓“姬”了。 根据《说文》的记载,起初黄帝居住在姬水,因而姓“姬”。 在远古时代,黄帝是轩辕氏部落的首领,他与炎帝都出自少典氏,这两 个部落经过一场坂泉之战(坂泉在今河北涿鹿东南,因此,又称涿鹿之 战),炎帝被打败,合并为炎黄部落。于是中华民族自称“炎黄子孙”。 接着,黄帝领导的炎黄部落又打败了九黎族的首领蚩尤,黄帝率领 的炎黄部落都姓姬,他们是今天的炎黄子孙的远祖,也是姬氏族人的远 祖。 后来,黄帝的家族越来越大了,他的后裔陆续分封在各地,成为其 它的姓氏,构成中华民族的主流。然而黄帝嫡系子孙(长子、长孙……) 世世代代仍旧以姬姓相沿袭,直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父子,仍然继承 着祖传的姬姓,建立了中国最长的王朝,奠定了家庭及宗族之间伦常关 系以及封建制度。 中华 民族姓氏的变动,以先秦时期较多,到了汉代各个姓氏已渐趋 固定。不过,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的记载,在唐朝开元年间,有 一位世代居住在长安,官至水部郎中的姬居逊,由于避讳唐明皇的名字, 而改姓周(唐明皇即唐玄宗,姓李,名隆基。“姬”与“基”同音)。 这一来,分散了姬氏家族的力量。
兵部左侍郎两溪万公墓志铭 资料来源于游溪 兵部左侍郎两溪万公墓志铭 ————[明]邓以赞(邓定宇) 左司马万公卒,予走而哭之,则闻病革无他言,但以墓上之文分属二三旧好,而必予铭。嗟夫!死生亦大矣,而游意於远,何其暇也!已诸孤造请,予肃容受之,不复辞。 公讳恭,字肃卿,别号两溪。世家游溪,游溪之万,自州徒上高,已徒南昌之嫁桥,五传衡始迁游溪,子贞举进士,又四川为广平丞钢,有异政,永乐中玺书褒予。钢生琏,琏又五传生公,而万始大。公大父明达,父文炳,皆以公贵赠左司马,母胡氏,赠淑人。 公生而臒瘠,目光炯炯,人人知非凡儿。十岁能文,尝学於西馆,有光怪,同舍数相惊,公为弗知也者,读书不辍,怪亦随减。弱冠就试,文贞徐公异之,补博士弟子,冠共曹。庚子,领乡书。甲戌成进士。初官刑曹,顷之,乞南,得选曹,时郑端简、欧文荘两公方官留都,望临一时也,而公以新进居间,议论斩斩,究极世务,两公深为器重。寿王亲过龙江,府部逆之,大珰肆,挟以朝妃,相亲无能对。公不谋而对曰:礼无朝后,何言妃。珰为默然。倭寇南京,仓皇闭诸门,男妇数万人号顿城下,公曰:奈何先弃吾民?悉内之。 丁未,以外艰归。服除,例得北,而公独南。天官两拟公学宪,文贞适在政府,曰:以万君衡士固当,何如使衡吏!遂自封司?郎考功,主计事。往,主计者以嫌自引,率谢酬应。公曰:自防而已,焉用塞其况而以臆断?于是还往如常。心所臧否,语次泛及。人谓公易,告小大必以情。故先后诸司有所不称,具晓所以。及期,坐署中,比量而裁之,太宰受成焉,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