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哇伊的男孩子
卡哇伊的男孩子
0
关注数: 23
粉丝数: 209
发帖数: 14,687
关注贴吧数: 5
【科普贴//送论文资料】目前羿神话研究内容和指正。非轮 为什么我会做一个送论文的科普贴呢。。。起因是我觉得我一张嘴没时间说的清楚,太累太麻烦。 其次大家好像对学术界们的研究者抱有很大歧视。 也许那些研究十几年的专家不如贴吧选手吧。 最后,这是个科普帖子,我放资料,若有辩论,去跟专家辩论去,很多学报可以投稿的。过了再来辩论。 那么下面开始。首先把云 盘链 接发给大家。有什么意见。请把论文看完再来抱怨。 测试。pan.baidu.com/s/1ghbA063 密码:kxzn
【考古水】河南西平发现近9000年前水井 河南省西平县谢老庄遗址发现6眼距今近9000年的水井和完整汲水器。 是我国乃至东南亚发现的最早水井。比河姆渡水井还早2000多年。表明我们在当时就有摆脱水源束缚的能力。在远离河流的地方生存。 资料来源于新华网。。。。
【周末一水】看完终章,咨询下fgo各神话体系强度比较 医生已经走了。。。。。。。。。但轮战斗力还是不能停滴 不如来讨论下。。。为啥fate里。宗教神话故事的强度远远高于传统神话及其民间体。。。。 难道强度跟信徒有关,还是说,宗教神秘在fate里远高于人类进化史/ 借着越古老神秘度越高。。。意思就是fate的宗教文化在霸王龙时代就开始了? 在下佛系霸王龙。。。请各位指教~
【来来来求科普】非标人,到底什么是阴谋论
今天。。良渚古城正式申报世界遗产。
【考古水】河北泥河湾盆地马圈沟遗址取得新发现 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的泥河湾盆地又有考古新发现。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史前考古研究室泥河湾马圈沟遗址考古队项目负责人王法岗18日透露,他们在泥河湾盆地内层位最低、时代最早的一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马圈沟遗址内发现石制品792件、动物化石1573件。石制品特点鲜明,具有明显的进步性,可能代表了泥河湾盆地早更新世的第一次石器技术革命,为认识中国北方早更新世石器技术具有重要价值。此次发掘进一步完善了早更新世古人类演化的文化序列。 当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2017年考古业务汇报会举行,王法岗在会上做出上述介绍。据悉,此次发掘总深度16.45米,共发现四个文化层,第一至第三文化层为新发现文化层,但发现文化遗物有限。第四文化层为主文化层,文化遗物丰富。 石制品以第四文化层数量最多,对文化面貌反应全面,且较精致。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等。石核、石片特征非常明显,刮削器为主要的器形。与更早的马圈沟其他文化层相比,这些石制品具有明显的进步性。第四文化层层位与半山遗址相同,根据古地磁测年,其时代为132万年。 马圈沟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大田洼乡岑家湾村西南1500米处的马圈沟南端,王法岗表示,该遗址的发掘进一步延伸了马圈沟遗址古人类遗存的序列,把马圈沟剖面人类活动的文化层增加至15个,时代延伸至120万年左右,进一步丰富了文化序列,证明古人类在泥河湾盆地演化具有很强的连续性。 此次野外发掘工作自2017年5月开展,目前已完成野外工作,正在开展文化遗址的整理工作。 马圈沟遗址最早发现于1992年。1993年进行第一次发掘,发现第一文化层,时代为155万年。2001-2005年、2014年、2016年连续进行发掘。依古地磁测年结果,时代在176万年至132万年之间,基本建立起泥河湾盆地早更新世古人类演化的文化序列。 泥河湾遗址群是世界最早的人类发源地之一,分布在河北阳原县桑干河两岸,因具有国际地质考古界公认的第四纪标准地层、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和人类旧石器遗迹而闻名于世,是能与东非奥杜威峡谷媲美、对“非洲单一起源论”提出挑战的世界古人类文化宝库。 例行报道传递一篇考古报道。 红山文化遗址系列也新发现 112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遗址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境内,发现了距今5500年前的大型祭坛、女神庙、积石冢和“金字塔”式建筑,代表了中国北方地区史前文化的最高水平,将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被称为“东方文明的新曙光”。 文章出处中国新闻网。。。。转载至社科院考古官网。
【生日水】肝不动活动咸鱼时,可以看些什么书调节自己 如题,,,一直在思考过生日是不是要氪人生第一单。但是,并没有什么值得庆祝的。 于是在纠结的心情下,无心肝活动了。 面对随时可能被大佬删除的情况下,扔个咸鱼PY码。国服安卓BGO 100.112.013.280 福袋咸鱼一条 最后,如果买一本书调节自己状态的话,什么类型题材的比较好。。~~~
【乞讨水】有研究东西方冶金发展史的么? 验证下 东西方铁制武器普及,及其锻造工艺的。 刚才某帖子里提到了,铁制武器普及问题。因为对西方铁器文物出土没有研究。没法辨别所谓西方铁制兵器,是否在锻造及工艺上。是否领先于东亚地区。 从目前发现的考古资料来看,新疆早铁器时代初期所出现的铁器,应该是由中亚传入的。从世界范围来看,铁的使用,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前就已出现,伊朗、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都有这一时期的考古发现。不过这些铁器基本是陨铁所制,从人类冶铁的角度讲,此前的发现,还没有进入真正意义上的铁器时代。 现在,一般都认为,古代近东的土耳其北部,小亚帕夫拉戈尼亚(Paphlagonia)是铁器的起源地,因为这里出土铁匕首的“阿拉卡遗址文化共分四层,出土铁匕首的是在第Ⅲ层,整个文化是属于早期青铜文化Ⅱ期,与小亚西部的特洛耶(Troy)Ⅱ期同时代。这个阿拉卡Ⅲ层文化既没有美索不达米亚,也没受到爱琴文化的强烈影响,而是当地土生土长的的土著文化。 虽然该遗址王墓中发现的头颅是短型的,跟当地的长头颅不同,可能是外来的,但也不是在公元前2300年以后才进入此地的赫梯人创造的。可见,铁器并不是赫梯人最早发明的,而是原始的小亚土著人民创造的”。(57)时间大约在公元前二千纪中叶。后来,这里不仅成为亚述帝国在喀纳斯(Kane)的殖民地的供应金属的地区,赫梯帝国也从这里崛起。 另外。 至于有人说青铜器、铁器皆“最初导源于西亚的青铜器和铁器,首先影响到新疆地区,然后到达黄河流域,这标志着新疆处于金属文化东传的中心环节。”这完全与历史事实不符。虽然新疆属于中亚的一部分,大多地方的地理地貌与中亚其他地区区别不大,北疆的一些大河又将新疆与以西亚、中亚一些国家连为一个大的自然地理单元,考古发现它们又拥有相同的文化渊源。而且西亚、中亚(包括新疆)和我国中原地区发现的早期铁器皆为原始的块炼铁,但冶铁术作为一种科技含量较高的民族文化,要进行远程传播,对西亚、中亚及我国中原地区来说,在时间上并不是渐次到达的。客观的讲,中原与新疆历史上分属于两个不同文化地域范围。一种科技含量较高的民族文化在尚无民族迁徙、民族融合的情况下,大跨度、远程式的传播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前几年,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晚期墓地曾出土过一件“砷青铜齿轮”,有人就推论我国中原地区的冶铜技术是从西域传过来。事实上我国中原地区的青铜器主要是用红铜和锡或铅的合金铸造的。 从“砷青铜”的分布地域来看,目前仅在甘肃河西走廊的西部的四坝文化和青海东部的沙井文化中见到,并未渗入“周文化”领地。四坝文化中青铜器多为“铜、砷”二元合金制品(77)。 虽然与西亚等地同期遗址中发现的青铜器金相组织一样。但周文化的青铜器、铁器的金相组织,却与我国中原地区的同类器物金相组织一样,而与西亚的同类器物金相组织差别甚大,何谈我国的青铜器、铁器皆“最初导源于西亚的青铜器和铁器”呢?应该说,中国的冶铁术在公元前500年前和公元前800年前后分别独立起源于我国的新疆地区和中原地区,这才是历史事实。 问题来了。。。。。有做相关研究的,给辨别一下么。
【科普】《楚帛书》天朝创世神话图景及其诸神谱系 一、 天地起源图景 宇宙如何起源?几千年来人类一直没有停止对于这个问题的探索。作为现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古代楚地古文帛书,《楚帛书》对于天地所作的描述,可谓是中国式的神话版创世“理论”。 1.天地未开之前一派混沌。天地未开,宇宙混沌,古人对此有所描述。 《楚帛书》云:“梦梦墨墨,亡章弼弼。口每(晦)水口,风雨是於。”饶宗颐认为:“梦梦”、“墨墨”指天地混沌之时 ,《淮南子·精神训》中的“未有天地,窈窈冥冥”与此语义略同 ( 也即马王堆本《道原》中所说的“湿湿梦梦,未有明晦”。“章”,训“形”,《吕氏春秋·大乐》云:“阴阳变化 ,一上一下 ,合而成章 浑浑沌沌。” “亡章”与此 义正相反,盖言宇宙初开,尚未成形 (董楚平认为“弼 弼 ”乃 辨 别 不 清 之 貌 。大雾弥漫 ,当是“梦梦墨墨”混沌状态的最佳比喻。这一混沌之状 ,各种文献描述几乎一致。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黄帝四经·观》描述为:“群群口口,窈窈冥冥,为一困。无晦无明,未有阴阳。” 《黄帝四经 ·道原》描述为: “恒无之初, 迥同大虚。虚同为一 ,恒一而止。湿湿梦梦,未有明晦。神微周盈,精静不熙。故未有以,万物莫以。故无有形,大迥无名。天弗能覆,地弗能载。”《老子》第21章则描述为:“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是一种地道的“混沌论 ”,但都认为混沌之中有“物”有“象”,可谓之为“一”。由于看不明白、说不清楚,所以是“无晦无明”、“未有明晦”。之后 ,就有了水 ,有了风雨。由此看来 ,这一理论认为万物起源与水相关。这“一”可以与西方《圣经 ·创世记》中的创世神话相媲美。 《创世记》说:“起初天主创造了天地 。大地还是混沌空虚 ,深渊上还是一团黑暗,天主的神在水面上运行 。”东西方创世神话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都认为天地起源之前一派混沌,且紧接着先是有水的出现 ;不同的是东方创世“理论”认为“无晦无明”,而西方则认为是一派黑暗;东方认为水可以风雨的形式存在,而西方则认为水是相对静止的。 2. 创设天地。始祖神伏羲和女娲化生出禹、契,开始创设天地。《楚帛书·甲篇》云:“日故(古)大赢雹戏 ,⋯⋯乃取(娶)口口子之子 ,日女填 (娲),⋯ ⋯ 口是襄天践 ,是各(格)参化法度。为禹为契,以司堵襄 ,咎(晷)天步廷。乃上下朕 (腾 )传 (转)。山陵不疏 ,乃命(名)山川四海。燥气仓(沧)气 ,以为其疏,以涉山陵,泷汩凼漓。” 始祖神伏羲和女娲是造物主 ,为了创设天地,他们化生出禹和契 ,禹和契便开始进行规划和测量的工作,“咎(晷)天步廷 ”,首先是测出了天地之间的距离,然后进行“上下朕(腾)传(转)”,创造出天地,最后规整大地,布局山陵海川。这在《圣经·创世记》里是天主创世第二天与第三天完成的事情 。如此看来人类在宇宙起源方面是有一些共同认识的,但是东方神话比西方神话更有条理,在西方神话里神只要一说就可以做到了,严重缺少“创”的部分 ,而东方神话却要经过步量,还要借助于“气”的运用。创设天地的过程,东方神话要比西方神话复杂一些 ,也条理一些。 3.创设季节分明的“四时”。天地形成之后,便是创设时令。这在西方神话中是不存在的,而东方神话不但要创造空间以及万物,而且还要创造“时间”。中国的创世神首先创造“四时”,甚至在没有日月产生之前,也要有季节。《楚帛书·甲篇》云 :“日故(古)大赢雹戏 ,⋯⋯乃取(娶 )口口子之子,日女填(娲 ),是生子四。⋯⋯ 未有日月,四神相戈(代),乃步以为岁,是惟四时:长日青口干,二日朱四单 ,三日黄难,四曰口墨干。” 创造“四时”不是始祖神的事情,而是始祖神生出的四子所为:长子“青口干”负责创设“春 ”,二子“朱四单”负责创设“夏”,三子“寥黄难 ”负责创设“秋”,四子“口墨干”负责创设“冬”。四子测量好时间段 ,每人一个季节,相互轮转,一个轮回便作为一岁,如此一岁便由四时组成。诸神创世活动到此告一段落,完成了混沌中开天辟地的宇宙初创,可称为原创世阶段。 4.日月降生与天地灾难 。原创世之后“干有百岁”,诸神进入再创世阶段,日月产生首先被提上了议程《楚帛书·甲篇》云:“干有百岁,日月俊生。九州不坪(平),山陵备(逼)侧。四神乃作,至于覆,天旁动,捍蔽之青木、赤木、黄木、白木、墨(黑)木之精。炎帝乃命祝融,以四神降,奠三天,口口思保,奠四极,曰‘非九天则大逼,则毋敢蔑天灵’。帝俊乃为日月之行。”四时运转,星辰遍布,开始生产日月。日月分别由帝俊之妻羲和、常羲所生。《山海经·大荒南经》载:“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山海经·大荒西经》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日月山,天枢也。⋯⋯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在日月神未有之前,一切太平,四神和谐,四季轮回,而羲和生“十日”之后,大地遭殃 :“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于是羿“上射十日” 。屈原《天问》亦云:“弈焉弹日?乌焉解羽? ”王逸注: “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 在九州震荡、 山陵倾覆的危急时刻,炎帝命祝融带领四神,“奠三天”,即布局好日、月、星三辰;“奠四极”,即为方形大地稳住“四隅”;并且向群神发布命令 :“毋敢蔑天灵”,即群神皆不可蔑视天主旨意。于是“帝俊乃为日月之行”。日月降生所带来的巨大的阵痛与灾难 ,至此方平息。’ 5.分清白昼, 推步历法。创世到。创世到这个地步,那就剩下最后的收尾工程了,即分清白昼,推步历法。《楚帛书·甲篇》云:“共攻(工)夸(跨)步十日,四时,口神则闰四口,毋思(使)百神风雨,辰秣乱作。乃口日月 ,以传相口思,又霄又朝,又昼又夕。” 共工负责推步历法,制定十日或称十干(自甲至癸),乃为一句。然后调整四时,采用“闰月”之法以免混乱。由于历法制定妥当,四时运转正常,因而避免了“百神风雨,辰袜乱作”现象的发生。从此日月正常,白昼正常,有霄、朝、昼、夕。这似乎比西方创世神话考虑得要周密得多、完善得多。 《圣经·创世记》记载上帝创世第四天, 造了日月星辰,分清了白天黑夜,但却缺少天文历法之推算。 6.创造世间万物。既然天地已经创设完毕 ,那么世间万物自然就衍生了出来。况且伏羲和女娲可以“生”四神,帝俊可以“生”日月,“生”乃是一种基本的万物生成之方式。 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十大经·姓争》云:“天地已成,黔首乃生。”《十大经·观》描述世间万物的创生情况云:“无晦无明,未有阴阳。阴阳未定,吾未有以名。今始判为两,分为阴阳,离为四时,刚柔相成,万物乃生。”万物创生有条有理,顺理成章。由混沌剖为阴阳,由阴阳分为四时,到后来就是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时”之说 ,然后“刚柔相成 ,万物乃生”。至此,造物工程就彻底完成了。 中国上古的创世神话是有别于西方创世神话的。中国上古神话中创世的过程要复杂、困难得多,不像西方那么简单,天主说什么就会有什么;西方神话中的创世只用六天就完成了,而在中国上古神话中,创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西方参与创世的神是一元神,具有至上神的神格;而在中国上古神话中则不然,创世是诸神合作,共同完成。中国上古的创世神话在创造了空间的同时也创造了时间,时间同万物一样具有诸神创造的特性——四季是由“四神相代”产生,“十日”、宵、朝、昼、夕是由共工推步而成,历史也就这样开始了,西方的创世神话则忽视了时间的创制。如此等等,充分彰显了中国上古创世神话的伟大之处。
【每日一水】简单走进,神农,炎帝,烈山氏【非科普,可讨论】 炎帝神农氏与烈山氏 神农别号烈山, 对此,史家无异议。“烈山”始见于《国语》和《左传》,似乎比“神农”早出,或许是神农氏的古称。 《国语·鲁语》记春秋初年鲁国大夫展禽的话说:“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夏之兴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春秋末年晋国太史蔡墨谈到这段历史时说:“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 大约成书于战国或汉初的《 礼记·祭法》 几乎全文引用了上述展禽的话, 所不同的只是把“烈山氏”改为“厉山氏”,把“其子曰柱”改为“其子曰农” 。 其原文为:“是故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对于《礼记·祭法》改“烈山氏”为“厉山氏”, 东汉郑玄在注中作了说明。他说: “ 厉山氏, 炎帝也。起于厉山, 或曰有烈山氏。” 又《汉书·古今人表》作“列山氏”。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也说:“神农氏起列山,谓列山氏。”实际上,“烈”、“列”、“厉”三字上古均为月部来纽入声, 王力拟音为[liat], 读音 相同, 故可通用。 如《楚辞·招魂》“厉而不爽些”,王逸注:“厉,烈也。”《诗经》“垂带而厉”,郑玄注:“历”字当作“烈”。 可见,说厉山氏,列山氏就是烈山氏,是完全正确的。对于《礼记·祭法》改“柱”为“农”,唐孔颖达疏作了解释。 他说“其子曰农, 能殖百谷者, 农谓厉山氏后世子孙, 名柱能殖百谷, 故《国语》云 ‘ 神农之名柱, 作农官, 因名农是也。’” 这就是说,“柱”也好,“农”也好, 都是神农之名,其名虽异,其实则同。 有的学者认为,柱,就是田主的“主”,它是由最早的农业工具——点种 用的尖头木棒演化而成的。 据《周礼·大司徒》记载,古代祈年要祭祀主稼穑的神,称田祖或先啬,始耕田者,为此在社稷坛周围“树之田主”,也就是立木主作为田神的象征。 点种棒是最早的农业工具,早期农业阶段正是在它的帮助下使沉睡的种子焕发出了新的生命, 因而产生了对工具的崇拜, 点种棒成了祭典中主稼穑之神的标志——木主, 即柱。 所以烈山氏之子柱“ 能殖百谷百蔬”的传说, 记载的是原始农业脱胎于采集狩猎的历史。处于农业前夕的澳大利亚人不仅常用火猎,而且还会利用袋鼠喜食雨后或山火后新生嫩草的认识,组织专门的捕猎。 可见对植物生长规律的认识不仅源于采集,也来自狩猎。从民族调查还可得知,点种棒是从采集用的挖掘棒和狩猎用的矛演化成的,火猎的经验为火耕技术奠定了基础。 原始农业与火猎有如此密切的关系,应是柱为“烈山氏之子”的由来,也证明柱是作为农业创始者的代表而成为农神的。 农, 甲骨文的写法是上从林下从辰。据古文字学家考证:“从林者,初民之世,森林遍布,营耕者于播种之先,必先斩伐其树木也。 辰者,蜃也,《淮南》所谓‘摩蜃向耨’也。”可见“农”与原始农业有关。史前遗址中也多见蚌铲、蚌镰等蜃器,“辰”在甲骨文中正是蚌壳的象征。 《说文》释“农, 耕也”,但甲骨文中与农字有关而表示行为动作的字写作从林、从辰,下更有一手形,这个执蜃而作用于林木的字隶定为蓐,即耨。 可见‘农’ 的原始涵义应是与刀耕火种农业相关的农具。可能柱与农有同为农具的共性,因而可以互易。柱首先演化成了农, 进而演化成神农。 因为柱是农神, 神农的古义也是农神。《吕氏春秋·季夏纪》有“无发令而干时, 以妨 神农之事”,《礼记·月令》可能采自《周书》一类的古书,所以神农为主稼穑之神应是较原始的涵义。 农与神农涵义均为农神, 构成均有“ 农” 字, 出现时代却有先后之分,可见“神农”这一用语的形式是对“农”“神而化之”的结果。 上 古社会有“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之说, 极重视祭祀, 并对祭祀对象有严格规定。
【画作水】借《千里江山图》带你走进工笔重彩,外神的艺术 中国重彩画古称 “ 丹 青 ” , 唐代称 “ 重 彩 ”, 近代称 “工笔重彩 ” , 今天我所称的 “ 中国重彩画 ” 是恢复它原有的传统称谓 。 中国重彩画本是中华民族绘画的原发形态 , 在唐代它是中国画坛主流 &唐末才有水墨画 , 而且是无比的灿烂辉煌 。 宋元以降 ,文人水墨画成为画坛主流, 中国重彩画虽在画坛仍占有一席之地 ,但已成为边缘绘画。虽有元代赵孟顺、明代陈老莲、清末民初任伯年之在坚守,其弱势已为定局。 究其原因,应归于历史,南宋只有半壁江山,元朝是蒙古族政权明代版图很小,不断地受异族侵犯,连英崇皇帝也被掳走,清代是满族统治,只能出现提倡复古的“四王”和只画翻白眼鸟的八大。所以有人说“只有盛世才有工笔重 彩画。”今正逢新的盛世 ,中国重彩画的回与重现绝非偶然。 过去的中国美术史是不十分公正的,因为它忽视了民间绘画,而唐代以后的中国重彩画主要是由非文人画系统的民间绘画继承 ,所以中国重彩画才不至失落而绵延不断。 例如,敦煌佛教洞窟壁画 &从北魏至元代、永乐宫道教壁画&元代、法海寺佛教壁画&明代、雍和宫佛教壁画&清代,以及明清影像画、寺庙道观中之嗜画 ,包括藏传佛教的唐卡, 还有手绘的 杨柳青年画等 , 它们不但越千年的流传 , 而且愈来愈得到中国画界的认可和重视 。中国重彩画与文人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两大支脉 , 它们共同组成中国画 , 形成双峰对峙 、 两水分流的壮丽景象 。
【fgo2水】猜测下14000年前的东亚地区扛把子 以下均为个人观点如有不适,不要扩大攻击范围,蟹蟹。 由fgo2昨天放松出的视频和章节的截图来看~~~~~ bc11900和 bc12000 是非常关键的两个时间段,也对应2部后面两个章节。从以往角度看,14000年前,是游星大王被干掉的时代,也是原初圣剑使b格爆炸的时代。 问题来了: 1.那个时代,于常规而言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时代。 2.原初圣剑使故事是否会被fgo2所提及。 3.一直隐匿于世界东方的天朝,在常规时代,扛把子是谁。 下面就开始我的表演。。。。 以下内容均为 个人猜测与奶,不要扩大攻击范围。 第一点:对于常规地球而言,14000年前到底是什么时代。 答:东亚天朝方面。为 旧石器时代晚期——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早期。三个时代交汇的时间位置。这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一个例子,但并不绝对是旧石器晚期。因为,各地区演变程度并不相同。比如下面。这里就有14000年前。。这个关键字眼出现了,代表那常规地球时代划分情况,于东亚而言新旧时代过度的中石器时代不算短。
【联动昨天羿】视频设定做完——下面开始【羿】的补完讨论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bilibili.com%2Fvideo%2Fav17794941%2F&urlrefer=542a104fd484e73b2dc1122338a3e0a3 av17794941。。。。论文开篇,比较长。设定下面会放文字效果。视频里设定在后面几分钟很靠后。声音有点大,有些着急。。 厨放性,欢迎讨论。看上去很过分。其实也是详细考究的。实力设定高度///跟贴吧海55开吧。。。。 干货部分用论文和资料来解释。。。视频里有一部分。剩下的,不知道能否发图。但是我可以发邮箱~
【厨力放出】天朝四大神话设定之羿篇--资料向 厨力放出,所有设定全部有所解释,图多量大,内容颇多,持续更新半天以上,望未更新完全,暂不要删除 全篇非引战,虽然是厨放设定,但必有其背景缘由。 喜欢就图一乐子,不喜欢不要在同人创作的基础上无端指责。 接受考据批评。接受设定批评。开篇先来个论文,未更新完不要乱插楼谢谢各位。
【周日一水】考古喜事相关,写设定可以多吹一些了 首先。咳咳。良渚进教科书了,还进了国际考古学。下面是新闻截取,来自中国社科考古官网。 在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上,身兼英国科学院院士、 美国科学院院士的科林·伦福儒先生做《两个图符的故事:史前社会复杂化的不同途径》学术报告时,把 良渚文化与希腊基克拉迪文化进行比较研究,认为良渚遗址发现的历史贡献是,确定中国早在五千多年前的良渚社会就已经进入了早期的国家文明阶段。 据中国考古界专家介绍,良渚遗址的考古研究成果改写了中国历史。其中, 全国统编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已经将良渚文化作为中国五千年文明的重要源头,并以一页的篇幅进行表述。 世界权威的《考古学》也将同步改写。 还有中国考古的其他内容。比如:《上古城邑七千年——2017年度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十五讲》 先秦城邑上承新石器时代早期,下接秦汉时代,在时间上跨 7000余年之久,历新石器时代中期、晚期和末期,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初期。就文字的使用及其影响程度而言,跨史前时代、原史时代和历史时代初期阶段。就社会发展阶段而言,从大体平等的前国家部族社会形态,到初步社会复杂化、多元政体并存的酋邦或邦国时代,再到多元而有中心的中原广域王权国家时代,和逐渐走向统一的分立集权国家阶段。它的进一步发展,则是秦汉大一统中央集权帝国的形成(图五)。 东亚大陆各主要区系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既存在着差别,又表现出相似的阶段性。为研究上的方便,综合部分学者的意见, 将发现城邑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划分为前仰韶时代、仰韶时代(含前期、后期)和龙山时代(含前期、后期)三个阶段。这里的时代命名,只是借用各考古学文化之名,表示与该文化同时的时段,而不涉及具体考古学文化的时空分布及相互关系。考虑到介于史前与历史时期的“原史时代”的考古学文化,与对应的人类群团的族属、王朝归属的不确定性,此处仍以 二里头(文化)时期、二里岗(文化)时期、殷墟(文化)时期, 指称该时期城邑遗存所属的时段。 (一)前仰韶时代城邑(7000-5000BC) 这是东亚大陆城邑的初现期。已发表材料的城址13处,均为环壕聚落。在北起辽河,南至长江流域、钱塘江流域的广大地域均有分布,而以钱塘江流域上山文化的环壕聚落最早。其中兴隆洼文化的环壕聚落最为集中,计5处。此外在黄河中游的裴李岗文化、黄河下游的后李文化、淮河中下游的顺山集文化以及长江中游的彭头山文化和皂市下层文化中都有分布,属于彭头山文化的澧县八十垱遗址甚至出现了最早的土围的迹象(图六)。理论上讲,城邑作为带有区隔或防御性设施的聚落,其上限应与定居性聚落的出现相一致,或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早期。 西亚约旦河口附近的耶利哥(Jericho)遗址发现的公元前第9千纪后半叶至前第7千纪中叶的石城址及望楼,属前陶新石器文化,即是最著名的例子。东亚迄今所知最早的城邑为环壕聚落为 公元前7000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属于上山文化的浙江义乌桥头遗址。 (二)仰韶时代城邑(5000-2800BC) 迄今为止,共发现仰韶时代的城邑56处。其中见于北方地区的红山文化、内蒙古中南部仰韶文化系统诸文化,黄淮流域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境内的仰韶文化诸类型,以及长江流域的汤家岗文化、边畈文化、大溪文化、油子岭文化至屈家岭文化早期及凌家滩文化等。此期,绝大部分城邑仍为环壕,但土围持续存在并发展为最早的城垣。
【水】国际权威世界考古论坛上确认以良渚标志中华5000年文明 原标题:在世界考古学界,“良渚声音”正放大 5000多年前的良渚人不会想到,良渚王国的文化和生活,会如此受全世界关注——昨天(12月13日),来自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相关科研机构近30位世界知名考古专家(仅各国科学院院士就有7位)集聚良渚,参加“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良渚古城水管理系统国际学术研讨会”。 实地考察了古城以及外围水坝后,这些大咖都被震撼了。 “我2013年来过,当时还没有意识到这里的规模之巨大。”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教授蒂莫西·帕吉塔特很惊讶。 “良渚文明的规模之大、水利系统建造速度之快,都要超过玛雅文明了。”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教授莉萨·卢塞洛这样说。 由此可见,在世界考古学界,“良渚声音”得到进一步放大,良渚遗址在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得到了国际考古学术界的认可: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 水一下。这是不是可以开始发声。。。。。天朝的古老B格保住了。。。从者做设定的时候。可以学着乌鲁克城主一样吹了呢。
首页
1
2
3
下一页